血管炎肾损害.ppt
血管炎肾脏损害

Chapel Hill系统性血管炎命名国际会议所采 用血管炎名称和定义
命名
小血管 韦格纳肉芽肿
Churg-Strauss综合征** (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显微镜下型多动脉炎)
定义
肉芽肿性炎症,可累及呼吸道,为坏死性 血管炎,受累血管为小血管和中等血管( 如毛细血管、小静脉、微小动脉及小动脉)
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症,累及呼 吸道,为坏死性血管炎,受累血管为小血管到 中等血管,常伴有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坏死性血管炎,很少有免疫沉积,侵犯小血管 (如毛细血管、小静脉或微小静脉)
Chapel Hill系统性血管炎命名国际会议所采 用血管炎名称和定义
小血管
命名
过敏性紫癜
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
分类
Chapel Hill系统性血管炎国际会议
小血管炎:Wegener’s肉芽肿 Churg-strauss综合症(过敏性肉芽 肿性血管炎)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过敏性紫癫 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 皮肤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ANCA相关的问题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以中性粒细胞 和单核细胞的胞浆成分为抗原的自身抗 体。使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多种水解 酶,氧自由基等,引起组织损伤。在多 数原发性小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患者血清肿检测到。
定义
系统性血管炎: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 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
原发性血管炎:病因不清 突发性血管ill系统性血管炎国际命名会议
大血管:巨细胞性(颞)动脉炎 Takayasu(高安)动脉炎
中等血管:结节性多动脉炎(经典性结节性多动 脉炎) Kawasaki(川崎)病
ANCA的特异抗原
急性肾损伤.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药物引起的AKI发病机制
氨基甙类抗生素
高渗性溶液 静脉注射Ig
钙调蛋白抑制剂
阿昔洛韦/印地那韦
盐酸肼苯哒嗪
青霉胺/ACEI类药物
青霉素等抗生素
肾小管坏死 渗透性肾病
急性变态反应性 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 肾血管炎
晶体性肾病
梗阻性肾病
肾小球损伤
肾间质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ACEI类药物 NSAIDS类药物
急性肾损害(acute kidney injury)
定义:病程在3个月以内,血、尿、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所见的肾脏机构及功能的异常。 诊断标准: 48h内血肌酐上升0.3mg/dl(25mmol/L) 或较原水平增高50%或(和)尿量低于<0.5ml/kg/h,持续6h以上。
AKI的分期
胚胎发育关键因子的作用
干细胞的作用
组织器官水平
急 性 肾 损 伤 修 复 再 生
干细胞在肾小管修复再生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作用 ◆骨髓干细胞促进损伤小球内皮细胞修复 ◆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 问题 ◆急性肾损伤后骨髓动员的机制尚不清楚 ◆诱导干细胞归巢到肾脏受损部位的分子机制? ◆干细胞治疗的最佳剂量、给药途径及频率?
AKI定义概念
标准化定义 诊断标准 分类/分期
急性肾损伤定义、分期
在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wwork,AKIN)的定义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取代了传统常用的“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AKI能更确切地反应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临床药物治疗-袢利尿剂
小血管炎肾损害的诊断

小血管炎肾损害的诊断
*导读:国际上尚无统一、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用于AASV的诊断。
……
国际上尚无统一、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用于AASV的诊断。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和1994年美国ChapelHill会议关于血管炎的分类诊断标准。
值得指出的是,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关于WG的标准过于宽松,没有将MPA和经典型结节性多动脉炎进行区分,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修订。
临床呈全身多系统受累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
组织活检若见到典型的少免疫沉积性小血管炎病变,如以小血管为中心的肉芽肿形成、小血管局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则可以确诊。
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本病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并且可以帮助监测病情活动和预测复发。
ANCA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 cence,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IIF法可呈胞浆型(cANCA)和环核型(pANCA);cANCA的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PR3),pANCA的主要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MPO)。
欧洲14个小血管炎研究中心开展的对ANCA检测方法的评估发现:IIF法联合抗原特异性ELISA是值得推荐的。
cANCA 合并抗PR3抗体阳性或pANCA合并抗MPO抗体阳性用于诊断本病
特异性可以达到99%。
ANCA相关性血管炎教学课件ppt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血管炎一般表现
乏力、低热、肌肉或关节疼痛 和体重下降等。
皮肤黏膜表现
包括皮肤溃疡、紫癜、结节红斑 和荨麻疹等。
关节和肌肉表现
血管炎可导致关节痛和关节炎,肌 肉疼痛和无力。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沉 加快等。
免疫学检查
多数患者可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 血清补体增高。
护理措施
患者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予氧气吸入及抗感染治疗。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做好心理护理
案例二
患者情况
患者男,59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入院。查体:体温39.1℃,脉搏130次/分,血压 130/85mmHg,血氧饱和度85%。尿常规:蛋白定量3+,白细胞2+。胸部CT示பைடு நூலகம்肺多发炎症
THANKS
估。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基因学研究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多个易感 基因被发现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是ANCA相关性血管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基因如HLA-DP基因、PRTN基因等已被证实与该 病的发生有关。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可能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发生 起到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注意事项
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避免滥用药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 紧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 。
血管炎演示ppt课件

临床表现
血管炎患者常出现发热、乏力、 关节痛、皮损、神经系统症状等 。不同类型的血管炎还有各自特 征性的表现,如结节性红斑、紫
癜、溃疡等。
病理学检查
组织活检是确诊血管炎的金标准 。病理学检查可见血管壁炎症细 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壁
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等。
免疫学检查
血管炎患者常出现免疫异常,如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改善症状,但存在一定风险。
非手术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可缓 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非手术治 疗相对安全,但效果较慢。
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用手术 与非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 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4
血管炎的并发症与风险
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
血管狭窄或闭塞
血管炎可能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影响血 液流动,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治疗药物创新及临床试验成果
01
02
03
免疫抑制剂
针对免疫机制的治疗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 剂等,在控制血管炎病情 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 子(TNF)抑制剂等,在 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部分 血管炎患者的良好疗效。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血管炎的研究逐 渐增多,部分中药复方在 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 疗效和安全性。
)阳性,可用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与误区
鉴别诊断
血管炎需与其他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鉴别,如血栓形成、动脉炎、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误区
应避免将非血管炎性疾病误诊为血管炎,或将血管炎误诊为其他疾病。对于临 床表现不典型或复杂的病例,应综合考虑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由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多动脉炎和韦格内肉芽肿)所致的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常伴肾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二病因引起小血管炎的病因很多,绝大多数原因不明,属原发性;少数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类风湿关节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
三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好发秋冬季节,多数患者有感冒样或药物过敏的前驱表现。
常有不规则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体重下降、腹痛和消化道症状;肺与肾受累程度相一致,表现为过敏性哮喘、咯血或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部分患者有鼻窦炎、中耳炎及眼部表现(结膜炎、肉芽肿角膜炎、巩膜外层炎、虹膜睫状体炎和脉络膜炎等);肾脏受累早期均有血尿,1/3呈肉眼血尿,多数伴有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高血压不多见或较轻,半数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表现,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的患者肾功能可能完全恢复。
四检查1.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
2.血象多数患者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急性期血沉快,C反应蛋白定量超过正常。
γ-球蛋白常增加。
3.血清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多数ANCA阳性,是确诊原发性小血管炎的重要依据;ANCA是监测病情活动和预测复发的重要指标,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
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常不同程度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
5.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多表现肺泡出血、小叶性肺炎或局限性成腔性坏死性肺炎;CT扫描可发现鼻窦或眼眶病变;B超检查显示双肾大小正常或增大。
6.肾活检及早肾活检可帮助诊断本病。
五诊断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六治疗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本病改善预后的关键,应常规采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联合用药的原则,诱导治疗:可给予标准激素治疗加用CTX冲击治疗,CTX每月冲击一次,连续6个月;维持缓解治疗:下剂量激素联合CTX或者吗替麦考酚酯或者硫唑嘌呤等,疗程1.5~2年。
血管炎病(内科)PPT课件

胸—腹主动脉型
• 由于下肢缺血出现双 下肢无力、发凉、酸 痛、易疲劳和间歇性 跛行等。肾动脉开口 处狭窄,因肾缺血而 出现高血压、头痛、 头晕。体格检查可于 背部、腹部闻及血管 杂音,下肢血压<上 肢血压。
广泛型
广泛型: • 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 • 属多发性病变 • 多数患者病情较重
肺动脉型
概论(分类)
• (4)变异性血管炎:白塞病和科根综合征 • (5)单器官性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 管炎,皮肤动脉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性血管炎及孤立性主动脉炎 • (6)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血管炎:狼疮性血 管炎,类风湿性血管炎和结节病性血管炎 • (7)与可能的病因相关的血管炎:丙肝,乙 肝,梅毒,血清病,药物相关性和肿瘤相 关性血管炎
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
• 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引起头部不同程度缺血,表现为头晕、眩晕、头 痛、视物昏花、咀嚼无力等,患者可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 • 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体格检查 可发现颈动脉、桡动脉、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锁骨上、下 窝可闻及血管杂音。患侧上肢动脉血压低于健侧10mmHg以上。
影像学检查 • 彩超:可探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颈动脉、锁 骨下动脉、肾动脉等),但对其远端分支探查较困难 • 血管造影:可直接显示受累血管管腔变化、管径大小、管 壁是否光滑、受累血管的范围和长度,但不能观察血管壁 厚度的改变 • CT和MRI:增强CT可显示部分受累血管的病变,发现管壁 强化和环状低密度影提示为病变活动期,MRI还能显示出 受累血管壁的水肿情况,有助下判断疾病是否活动
肺动脉型: • 上述3种类型均可合并肺动脉受 累,约占50%,单纯肺动脉受 累者罕见 • 肺动脉高压:大多为晚期并发 症,约占1/4,多为轻中度 • 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和肺动脉瓣第2心音亢进
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诊断与治疗PPT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分析 诊断方法:采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推广应用:将病例分析结果推广应用到N
研究进展:近年来,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治疗原发性 小血管炎性肾损 害的方法有限, 治疗效果不佳, 需要寻找更有效 的治疗方法
预后不良:原发 性小血管炎性肾 损害的预后不良, 需要寻找更有效 的预防和治疗方 法
研究方法:临床研究、基础研 究、实验研究、流行病学研究 等
研究重点:原发性小血管炎性 肾损害的病因、发病机制、诊 断和治疗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定义:原发性小 血管炎性肾损害 是一种以肾小球 和肾小管为主的 免疫复合物沉积 引起的肾损害。
分类:根据病因 和病理特征,可 分为微小病变性 肾病、膜性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 球肾炎等。
病因:可能与自 身免疫反应、遗 传因素、环境因 素等有关。
病例介绍:患者 年龄、性别、病 史等基本信息
临床表现:患者 症状、体征、实 验室检查结果等
诊断过程:如何确 定诊断,包括影像 学检查、病理学检 查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等, 以及治疗效果和预 后评估
病例特点: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 诊断过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治疗效果:病情改善、预后情况等 启示:对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等
研究热点:新型药物、生物治 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PPT

胸片及心电图正常
入院后血液透析,清除毒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肾穿刺活检: 光镜:27个肾小球,均是新月体形成,其中18个为
细胞新月体。可见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较 多类细胞浸润,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节段双轨。肾小管上皮 细胞刷状缘脱落。细胞坏死。
诊断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Ⅲ型新月体肾炎(免疫复合物新月体肾 炎)
既往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T:37℃ P:85次/分 Bp:120/96mmHg 神清,发育良好,贫血貌,眼睑轻度浮肿,皮肤巩膜无 黄染。全身皮肤无出血点。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无扩 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 1、尿:尿色深红,尿蛋白4+,红细胞5600p/mg均一型, 是粗颗粒散型,白细胞6—9/HP,尿渗透压:
维持治疗 泼尼松 10mg 1/日 硫唑嘌呤(AZA) 吗替麦考酚酯 MMF
病例
患者女性,10岁,因持续性肉眼血尿伴进行 性肾功能减退1月入院。 1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浓茶色样尿伴 眼睑浮肿,无发热、腰痛。尿蛋白2+,尿红细胞 4+,细胞管型2—3个/HP。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 炎,给予青霉素治疗,2周后尿量为400ml/d,血 肌酐320umol/L,恶心、呕吐,病程中无咳嗽、 咳血。
讨论:
任何原因引起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急剧减退,肾小球 滤过率在3个月内下降50%或血肌酐成倍上升可称为快速 进展肾炎综合症。通常认为50%以上肾小球出现新月体, 即可称为新月体肾炎。
治疗:
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新月体形成从细胞到纤维瘢痕期仅需 3—4周。早期给予强有力免疫抑制治疗,炎症细胞核增生 肾病固有细胞有很大程度可逆性。新月体可被吸收,仅遗 留很小的瘢痕。肾功能明显改善。
血管炎性肾损害

血浆置换疗法需在具备良好设 备和技术的医院进行,同时需 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治疗方法
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治疗提高组织氧供,改善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肾损害,如肾衰竭等,可能需要考虑肾移植或透析等手术治疗方法。
04
血管炎性肾损害的预防与 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降低 血管炎性肾损害的风险。
避免药物滥用
避免长期或大量使用肾毒 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抗生素等。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护 肾脏健康。
护理方法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监 测肾脏状况,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血管炎性肾损害。
要点二
病理生理
血管炎性肾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炎症细胞的浸润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凝血机制的激活以及肾脏结构和 功能的损害。炎症细胞的浸润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进一 步加重肾脏血管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引发 凝血机制的激活,导致血栓形成和肾脏缺血。随着炎症反 应的加重,肾脏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最终可能导致肾功 能衰竭。
害。
利尿剂和降压药
用于控制高血压和水肿等症状 。
免疫抑制治疗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是血管炎性肾损害的基础治疗方案,可有效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
生物制剂
如抗TNF拮抗剂,用于难治性血管炎肾损害,可有效控制疾病活动。
血浆置换疗法
用于清除体内自身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减轻肾脏损害。
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原理
死亡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病理表现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4
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
可编辑课件PPT
5
新月体形成
细胞性新月体
可编辑课件PPT
纤维细胞性新6月体
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小叶间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肾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可编辑课件PPT
7
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小叶间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内膜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
肾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可表现:小叶间动脉管腔内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血管腔内膜和肌层均纤维化
可编辑课件PPT
9
小管间质病变-炎细胞浸润
可编辑课件PPT
10
小管间质病变-炎细胞浸润
可编辑课件PPT
11
小管间质病变-炎细胞浸润
可编辑课件PPT
12
小管间质病变-坏死性肉芽肿形成
可编辑课件PPT
13
Polyarteritis Nodosa
Kawasaki Disease
Small Vessel Vasculitis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SV)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Wegener’s)
免疫荧光-寡免疫性
可编辑课件PPT
IgG×40 0
14
免疫荧光
Fibrin×40
左:纤维素样坏死
0
右:从一个纤维素样可坏编辑死课病件P灶PT 蔓延至相邻小新月体
15
电镜
毛细血可管编辑袢课件基PPT 底膜断裂
16
电镜
血管袢基底膜中断,纤维蛋白从破裂的毛细血
管袢漏入右边鲍曼可囊编辑腔课件。PPT
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知识扩展

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知识扩展*导读:由此可见,原发性小血管炎引起的肾损害在我国并非罕见,是造成急性肾衰竭原因之一。
……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包括WG、CSS及MPA,肾脏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的受累部位,呈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常伴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无明显所见。
英国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发病率为1/2000,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我国ANCA相关小血管炎引起的新月体肾炎报道日益增多。
此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上有发热、消瘦、肌肉痛、关节痛、皮疹、听力下降、结膜炎、外周神经炎、贫血、睾丸痛及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本组发病年龄45岁~76岁,男女比例为10∶2,不规则发热(4/12)33.3%,皮疹(2/12)16.7%、关节痛(5/12)41.7%,肌痛(3/12)25%、消化道症状(4/12)33.3%,眼结膜炎(2/12)16.7%、外周神经炎(2/12)16.7%,贫血(4/12)33.3%,体重下降41.7%,与国内、外文献报告一致。
在肾外表现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肺部病变,仅次于肾,本组呼吸道症状为(8/12)66.7%,表现为咳嗽、咯血、咯痰,重者因肺泡广泛出血而发生呼吸衰竭。
胸片示:阴影、结节和空洞,易误诊为感染、肿瘤和结核;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炎易误诊为感染、肺水肿。
文献报道,80%原发性小血管炎有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但病理学检查则几乎100%有肾脏受累,本组临床上有(10/12)83.3%肾脏受累,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病理表现为Ⅲ型和Ⅳ型新月体肾炎,部分入球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毛细血管襻局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
治疗转归:本组完全缓解(7/12)58.3%,有效(3/12)25%,无效(2/12)16.7%,有效生存率达83.3%。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加细胞毒药物联合用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MPA的1年存活率达80%~100%,5年存活率达70%~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小血管炎
? 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富含嗜酸性粒细胞 的肉 芽肿性血管炎,常伴 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 升高。
年龄(岁) 性别(男:女)
主要临床特征
40-60
2: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分类—小血管炎
?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坏死性血管炎,很少有 免疫沉积,侵犯 小血管(如毛细血管、小静脉或 微小动脉)。主要表现为多发 /单发性神经炎,窦 道炎,咯血,紫癜,肾脏病变。
40-60 2:1
主要临床特征
体重下降,网状青 斑,多发/单发神经 炎,高 血压。
分类—小血管炎
? 韦格纳肉芽肿 :可累及呼吸道,为坏死性血管炎, 受累血管为 小血管和中等血管(如毛细血管、 小静脉、微小动脉、小动脉) 。
年龄(岁) 30-50
性别(男:女) 1:1
主要临床特征 窦道炎,口腔溃疡,中耳 炎,咯血,肾脏病变
小血管炎累及肾脏特点
? 是指累及毛细血管,静脉和细动脉的血管炎。 ? 通常导致肾实质弥漫性损害。 ? 临床表现为 急进性肾炎 。 ? 肾病理活检为 寡免疫性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伴新月体形成 。 ? 患者血液中普遍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又称为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小血管炎累及肾脏特点
系统性血管炎肾脏损害
孙小鹉
前言
? 系统性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血管壁的 免疫性炎症 和纤维素样坏死 并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 碍的一类 系统性 疾病。
? 以血管壁炎症和坏死为基本特征。 ? 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 任何器官 的所有类型血管 。 ? 肾脏血流非常丰富,是多种类型血管炎损害的
主要器官。
分类
随受累血管的 类型、大小、部位、病理 等 特点不同,可产生相应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 各种临床表现。 1994年美国Chapel hill 会议 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小血管炎。
? 绝大多数患者血清ANCA阳性。
原发性小血管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ANCA在血管炎中致病证据
? ANCA水平与血管炎的 活动性相关。 ? C- ANCA持续阳性的韦格纳肉芽肿易 复发。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ANCA阳性者易发生全
身性血管炎和累及肾脏,有肾损害者阳性率高。 ? 血浆置换清除血清 ANCA,可迅速缓解肺出血,
分类
分类—大血管炎
? 大动脉炎仅累及肾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造成 肾动脉狭窄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很少发生肾功 能不全。如巨细胞(颞)动脉炎,高安病 (无 脉症)。
分类—大血管炎
血管炎类型 高安病
年龄
(岁)
15-25
性别
(男:女)
1:9
主要临床特征
四肢的间歇性运动障 碍,短脉,锁骨下动 脉,主动脉杂音
肾小球和肺胞基底膜坏死,阳性率 20%~30%。 ? pANCA阳性主要见于特发性坏死性新月体性肾
巨细胞动脉炎 60-75 1:3
头痛,咀嚼肌和舌肌间 歇性运动障碍,肩胛骨 和骨盆带僵硬,复视
分类—中血管炎
? 中血管炎主要累及肾叶间动脉,弓性形动脉及 肾动脉的主要分支。引起肾脏局部缺血, 无肾 小球病变 。(结节性多动脉炎,川畸病)
分类—中血管炎
血管炎的类型 多动脉炎
年龄 性别
(岁) (男:女)
? 病情重,进展快。 ? 易导致死亡或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 需积极免疫抑制治疗。 ? 主要包括微型多血管炎, Wegener 肉芽肿,变
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 胞质成分 的一种自身抗体。
? 1982年在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中首次发现。 ? 1985年首次证明韦格纳肉芽肿与 ANCA相关。
胞质型( C-ANCA)针对的靶抗原为蛋白酶 3 (PR3),曾作为诊断韦格纳肉芽肿的血清学 标记物。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1989年,发现了核周型 ANCA(P-ANCA), ANCA的其它靶抗原如 髓过氧化物酶 (MPO), 细菌渗透/增强蛋白( BPI)等相继被发现。
ANCA相关性血管炎
? 2000年,Watts 等学者基于韦格纳肉芽肿、微型 多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血清 ANCA阳性率高,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故将 上述三种小血管炎统称为 “ANCA相关性血管 炎”。
? 采用酒精固定的正常人中性粒细胞涂片作为抗 原,加入患者血清 , 羊抗人IgG、IgM荧光标记 抗体.
? 中性粒细胞胞浆出现特异荧光者为 C-ANCA , 细胞核周围出现特异荧光者为 P-ANCA . 不典型 ANCA(X-ANCA)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抗原特异性实验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采用纯化的PR3或MP0包被固相反应板,
? 活动期阳性率可达 100%,非活动期 60%。 ? cANCA阳性也可见于少数显微镜下多动脉炎
Churg-Strauss 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少 数巨细胞动脉炎、过敏性紫癜、白细胞破碎性 皮肤性血管炎和白塞病。
P-ANCA
? pANCA不如cANCA具有诊断特异性。 ? 靶抗原主要为 髓过氧化物酶 (MPO)。可造成
分别检测抗PR3抗体和MPO抗体。 ? ANCA阳性患者80%以上以PR3和MP0为
主要的靶抗原,这些患者中同时也会合并 其他抗原。但还有百分之十几的患者靶抗 原不明确。
cANCA
? 靶抗原蛋白酶 3(PR-3),对呼吸道有亲和性, 造成上下呼吸道坏死,肉芽肿形成。主要见于 韦格纳肉芽肿,特别是肾和肺受累的患者。
改善肾功能。
发病机理
抗原暴露或产生增加,刺激机体而产生 ANCA,进一步激活体液和细胞炎性介质导致 血管炎。病理上血管壁有细胞浸润和坏死,纤 维素样物沉积,血管内皮水肿、增殖,出血, 终于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引起组织缺血、坏 死。
ANCA损伤血管的机制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 初筛方法 ,应用酒精固定的正常人中性粒细胞 产生的荧光形态进行结果判定。
原发性小血管炎
? 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微型多血管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及局限于肾脏的血管炎(微型多 血管炎局限于肾脏的一种形式)。
? 主要特征是急进性肾炎、肺出血、皮疹和呼吸道损害等 多器官受累。
? 肾脏病理以肾小球毛细血管襻节段坏死伴新月体形成, 不伴或仅有少量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为特征,也称为 寡免疫性小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