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学校歌(1928年版)简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中学校歌(1928年版)简评
◇朱九如
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改教育部为大学院,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接任后,立即试行大学区制。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大学区的组织,是模仿法国的。法国分全国为十六个大学区,每区设一大学,区内各种教育事业,都由大学校长管理。这种制度优于省教育厅与市教育局的一点,就是大学有多数学者,多数设备,决非厅局所能及。"江苏同北平(含河北省)、浙江是试办点。正是在这一指令下,第四中山大学区苏州中学应运而生,它是由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江苏省立第二中学、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高中部、补习科)合并而成。
学校的性质由此转变,由师范学校(指苏州三元坊本部)转为普通中学。7月5日,江苏省教育厅任命汪懋祖为苏州中学校长。"苏州中学"这一校名沿用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 9月,正式开学,各项工作渐上正轨,秩序井然,师生情绪饱满,精神面貌昂扬。9月28日,在苏州中学高中部开学之日,蔡元培院长欣然命笔,题写楹联:"指示周详,安定之规模犹在;转移神速,文翁之化育常青。""安定",指胡瑗(993-1059),是范仲淹(989-1052)当苏州郡守时创办的苏州府学的主讲,著名学者、教育家。"文翁",汉朝舒县 (今安徽省庐江县) 人,少年好学,精通《春秋》。景帝末年,被任用为蜀郡太守(今四川省中部)。他仁慈爱民,崇尚教化,见蜀郡人民有夷狄蛮横习俗,于是选派有才智的小吏,到京都从师受业,数年后学成回归蜀郡,便以高职任用,后来有的升为郡守,也有官至刺史者。文翁在成都,修建学宫,招收子弟入学攻读,常选品学优异的学宫童子,使在旁侧训练办事。每次出行巡视县内各地,都选派通明经术,行为庄敬谨慎者,随行左右,使传达教令。百姓见了都引为荣幸,争相入学宫进修,要当学宫子弟。由此蜀郡文风大盛,各地闻风宗仰。凡是由蜀地到京都来求学者,犹如来自孔孟的家乡齐鲁之地一样,受人敬仰,另眼相待。文翁在蜀郡逝世后,人民感念他的德教,为他立祠供奉,逢年过节祭祀不绝。直到今天,蜀地人爱好文雅,应该是受文翁教化影响所致。
全联赞扬在省教育厅的精心安排下,学校转轨迅速,保持了范仲淹、胡瑗时期的办学模式;希望学校像文翁那样培育后生,让教育之树永远焕发青春。
既然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已经撤销,江苏省立苏州中学组建完毕,原来的第一师范《校歌》当然停止使用。新的校歌请谁作词谱曲,应该突出什么,汪校长自有考虑。他决定延聘名家,高标准、高起点创作。汪懋祖来苏州前,在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系任主任,又是江苏省督学,在南京有的是朋友。他首先想到的便是汪东、程懋筠这对黄金组合,汪十分赏识二位。他们创作过《中央大学校歌》,这里不妨列出其歌词:"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东南。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今天的读者从近于古奥的文字中能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吴之风"三字,可以说对汪懋祖是正中下怀。加上汪东又是苏州人,由他撰写歌词为家乡教育事业效力,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了。汪校长决定聘请他们。
汪、程二位不负重托,出手不凡,果然马到成功,确实为学校增色。新校歌刊登在1928年10月16日出版的《苏中校刊》第11期上,很快在苏州中学师生中广为传唱。 通观全篇,有如下可圈可点处。
首先,以"德"引领,全面发展。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中,突出"六艺",实际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
其次,文武兼顾,强调尚武。4位名人:泰伯、言游、专诸、孙武,其中二文二武,"文事"、"武备",体现学生应该具备的的素质。通篇短短16句中与"尚武"沾边的至少有5江苏省苏州中学
句:"专诸任侠"、"孙武兵谋"、"抗志云浮"、"武备修"、"以勇事仇"。这与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相关,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末句并列国家对内、对外两方面的基本国策:和平时期,"以和制国";战争时期,"以勇事仇"。这也是每个公民(当然包括学生)应有的立场。特别是"以和制国",今天我们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与之是一脉相承的。总之,歌词涉及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内涵极为丰富。歌词作者要求学生成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他们热爱祖国,也热爱家乡,进可效力于国家,退可服务于桑梓。
再次,吴地特色。开头罗列均与古代吴地有关,下文"吴钩"中一个"吴"字,直接挂上学校所在地。
最后,全文用短句式,每句不过三至七字,有一种均衡美。且采用《楚辞》开创的"兮"字体,既有可以换气的停顿间歇,又有颂歌式的庄严感。
这首校歌在解放后的新形势下,不再传唱。至1990年代,在各方呼吁下,基本保持原曲调(徐乐改编),将歌词重写(蔡大镛作词),构成今天版本的苏州中学校歌,其词曰:"悠悠道山情,依依芳草心,碧霞春雨水,古柏长青青。师训绵延有遗篇,先忧后乐千古吟,书院兴教世纪业,春晖暖我心。红楼书声朗朗,我们奋发创新,继往开来,前进前进,高歌一曲,诚思勇信。"道山、红楼、碧霞池、春雨池都是校园实景,"先忧后乐"扣学校创办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诚、思、勇、信"是校训,它承接二十年代老校歌中"诚、公、勇"的教育理念。从此,古韵今风的歌词插上柔中有刚曲调的翅膀回荡在千年校园的上空,汇入新世纪的主旋律中。
【原文】
至德称泰伯,文学推言游;专诸任侠兮,孙武兵谋。伊兹邦之含宏兮,笼万象于一丘。思我先民兮,抗志云浮。学端其始兮,六艺是求。文事既饬兮,武备修。张广乐兮,佩吴钩。以和制国兮,以勇事仇。(作词:汪东,作曲:程懋筠。)
【注释】
至德:最高的道德。
泰伯:也作"太伯",周太王长子。因未被父王所立,与其弟仲雍避奔江南,是吴国第一代国君,国号"句(勾)吴"。后主动让位,为世人称颂。苏州尚有古迹西中市的泰伯庙和胥门外的泰让桥,都是纪念他的。
言游:即言偃,字子游。 春秋吴国人,是孔子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被誉为"南方夫子",长于文学。今常熟虞山有言子墓。
专诸:春秋吴国人,刺客。吴公子光阴谋刺吴王僚以自立,经伍子胥推荐,请求于专诸。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在光宴请时进献僚。僚死,专诸当场被左右杀。光立为王,即阖闾。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帮助下建立了城池,被称为阖闾大城。至今已逾2500年,城址未变。今阊门内有专诸巷。
孙武:也称孙武子,春秋齐国人。以兵法求见吴王阖闾,被用为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孙子兵法》天下闻名。苏州西郊穹窿山茅蓬坞疑似其述著原地,齐门外有孙子墓。
伊:句首助词,无义。
兹:此。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
笼:包含、集中。
丘:土山、村落,泛指土地。
抗志:坚持志向不动摇。《六韬》:"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文事:文教方面的事,与"武备"对举。
饬:整顿。
张:张大、开展。
广乐:传说天上的一种乐曲。 江苏省苏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