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列夫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案 (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感受茨威格精妙的语言特点和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具使用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课前检测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举例如下:(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

择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二、感悟研读文本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学生结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

)明确: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列夫_托尔斯泰》(2)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列夫_托尔斯泰》(2)

八年级语文 ( 人教版 ) 下册教学设计《列夫_托尔斯泰》 (2)学习1、认识托尔斯泰的平生易作品,包含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目标2、经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沉而优秀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要点感悟托尔斯泰深沉而卓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教具多媒体邃而优秀的精神越的精神世界世界板书设计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1、复习旧课你感觉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相貌刻1、学生思虑议论问题,并沟通学习成就。

画中,那些地方描绘得最出色?为何?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若是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2、明确学习任务图片(或许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如何描( 1)认识托尔斯泰的平生易作品,包含思想写?变化和人生追求。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绘,突出了哪( 2)经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沉而两个特色?优秀的精神世界。

(一是托尔斯泰相貌的平凡甚至丑恶;二是(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他和一般人相同,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二、阅读课文内容2、出示目标三、精读 6- 9 段,思虑教师出示的问题。

讨二、整体感知论沟通明确:阅读课文,品析文章内容课件出示思虑题答案1、(奇特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三、精读品析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正确的洞察力。

课件出示思虑题2、(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指导学生精读 6- 9 段:(都写托尔斯能够抒发各种各种的感情。

)泰那非同平常的眼睛),出示思虑题(运用夸张,干脆有力,回味无穷,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察看力、敏锐性和丰富1、第 6 段:写托尔斯泰锋利的眼光。

用了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什么修辞?找出有关的句子底的全方向的察看力。

)他的作品反应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照的说明: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2、第 7 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储藏着丰富楚楚,这对眼睛连最不足挂齿的细节都不的感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放过,相同还可以揭露广袤无垠的宇宙。

八年级语文下册 4 列夫 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4 列夫 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word1 / 1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X 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文中的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自己的写作。

教学重难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法指导:阅读领悟法 、互动研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学。

1.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就全文来看,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位文豪的不凡,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点:一是,庸甚至丑陋,二是,十分普通。

意在反衬其灵魂的高贵,反衬眼睛精美绝伦。

先抑后扬,相反相成,相互衬托,独具艺术效果。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曾说过:“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先抑后扬”,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X 的修辞手法。

2.作者为什么要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 ①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他的思想和艺术既来自社会生活,又揭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③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批判现实及其深刻准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18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18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案18号【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结合文本,理清文脉,概括人物形象。

学会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自主研读、互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纷繁的物质世界里,为自己的心灵找到栖息地。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夹叙夹议的写人方法【教学过程】一、迁移导入,激兴趣(2分钟)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细腻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对生活绝望的安娜以及她在投到铁轨上之后的恐惧、迷惑、悔恨,那这位巨匠在面临自己人生的终结又是怎样的状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二、生生互动,理文脉(10分钟)1.全文共6段,请同学们找出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写到第几段?(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核心)明确:写到第5段。

追问:那最后一段写的什么呢?明确:是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2.请同学们在此问题的基础上,小组讨论3分钟理清这篇文章的思路。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明确:一(1——2):逃离生活,寻求本心。

二(3——5):世俗困扰,死神解围。

三(6):作者评价,同情赞扬。

三、师生互动,析人物(15分钟)1.思考:托尔斯泰要远离的是一种什么的生活,他追求的生存方式又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学会概括内容)明确:远离一切物质、名利和政治,财富,家庭、名誉。

追求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要“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政治话语的仆人)。

2.思考:结合文本,托尔斯泰一路逃离寻找,他的内心活动又是怎样的展开的?(设计意图:分析人物形象)明确:(1)坚决、果断:“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翻阅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2)充满希望:改掉名字,“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政治话语的仆人”(3)痛苦绝望:“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

八年级语文下《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学案

课题(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孟延萍审核于少堂授课时间 3.11 序号 3 班级姓名组名/层次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含重难点) 1、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学法要求朗读课文后组内交流研讨教师重点点拨帮学生释疑
课堂展示
一、温故知新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肖像描写的方法。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3、写法上与外貌描写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点:
不同点:
三、语言品味
结合课后练习二,体会作者极具个性的语言。

四、作业
1、《练习册》。

2、课后习题二。

反馈批注。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探究内容及其表达作用;进一步体会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
学生品味描写主人公眼睛的句子,分析其特点,学习其写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相关语句,品味句子含义。
学生齐读第7段,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先组内讨论,然后师生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归纳。
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写作后互相交流,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3.后一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4.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三、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4、列夫・托尔斯泰
课题
4、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进一步学习并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像描写的作用。
难点
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一、复习旧课引入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二、回忆上节课知识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 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认真听老师简介题目
认识作者
齐读课文
分析学习课文内容
初步确立认识列夫·托尔斯泰形象
具体分析独特的用词意义
分析认识人物形象
认识词语在特定环境中的独特意味。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3.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4.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 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 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1.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 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

3. 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 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三、教学内容1.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四、课堂练习1. 请学生选取托尔斯泰的某一作品,分析其中的肖像描写,并讨论其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2.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以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例,尝试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描写一个角色。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集体讨论、评价,互相学习。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托尔斯泰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八下《列夫·托尔斯泰》-(二)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八下《列夫·托尔斯泰》-(二)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2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2、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二、精读课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1、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

(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关键语句的分析)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先抑后仰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 下册第六单元 诗歌散文欣赏阅读与欣赏16《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一等奖创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 下册第六单元 诗歌散文欣赏阅读与欣赏16《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一等奖创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阅读与欣赏16《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诗歌散文欣赏篇目为《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茨威格》,是一篇描写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生活的散文。

通过对托尔斯泰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篇散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适合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2.理解并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茨威格》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茨威格》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为中职学生,大多数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较弱,对于诗歌和散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引发学生对他的兴趣。

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他是19世纪俄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他的最后的日子。

2. 提问:你们对列夫·托尔斯泰了解多少?你们读过他的作品吗?学生回答问题。

第二环节:阅读与理解1. 教师分发《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茨威格》散文给学生。

教师发放散文给学生。

2. 学生阅读散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 散文的主题是什么?b. 散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c. 散文中有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d. 你对散文中的哪些观点或思考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阅读散文并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 教案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感受其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1.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重点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继续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分析其对社会、人性的探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对自己的启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展示学生代表展示本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教案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谈谈对作家的了解提问:“你们认为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对他的作品有何影响?”2.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简述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强调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针对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准备第二节课的学习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问:“你们能用英语简单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吗?”2. 深入探讨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讨论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篇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每组汇报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4.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理解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心得体会三、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体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3.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四、教学资源1.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2.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集3. 相关的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4. 网络资源: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和作品分析五、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2.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 注重课后复习和作业的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列夫·托尔斯泰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家的思想内容和文学风格。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案1《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案(二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理解托尔斯泰对自由的追求,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2、学习赏析传记散文,感受作者对伟人的崇敬、敬仰之情。

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等多种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托尔斯泰对自由的追求,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境界,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深奥、难懂的哲理语言。

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列夫・托尔斯泰,一位受世人无比敬仰崇拜的大师,一位行为举止备受世人关注的“人类的人”,一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威与荣誉的智者,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孤独而仓皇地离家出走。

为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抓住了全文的中心。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托尔斯泰出走的过程,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段),讲述了托尔斯泰艰难离家出走的过程;第二部分(第8~10段),对托尔斯泰的选择给予了至高的评价。

文章从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开始,“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这个时间非常精准,也就是说,课文所言的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样就自然引出作者所要讲述的话题: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了。

课文第1、2段非常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点反常,不像离开自己的家,却像“盗窃犯侵入了宫殿”或者沙皇警察“进行一次调查”。

他们――托尔斯泰和他的医生“鬼鬼祟祟”地开门,“蹑手蹑脚”地走,悄悄穿过泥泞草地,离开家门。

这次离家出走的导火索是托尔斯泰的妻子翻查他的文件,对于托尔斯泰而言,这不是一件小事。

因为妻子的心早已离开他,他不能容忍对自己心灵的占有,为了追求自由,摆脱世俗的枷锁,托尔斯泰选择了离开。

课文前两段将托尔斯泰逃离舒适温暖的家的过程写得波澜起伏,饶有兴味,很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带有一般叙事性散文作品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15篇)

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15篇)

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15篇)八班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尝崇敬赞美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尝情感。

学习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由于上帝特殊喜爱他的芳香。

——《战斗与和平》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楚。

——《复活》人都为盼望而活,由于有了盼望,人才有生活的士气。

——《安娜·卡列尼娜》这三激励人心的话虽然出自不同的著作,但这三部著作却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仆人公——列夫·托尔斯泰。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尝崇敬赞美的情感。

三、预习检测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1、列夫·托尔斯泰出身于怎样的家族?名门望族(他诞生在俄国的土地上,家族有显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女儿,他是天生的贵族。

)2、人们盼望他是一个集什么于一身的人?一个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的人。

四、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与大家共享:你读到了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脸、眉毛、胡子、眼睛)修辞——比方、夸张登其他手法——对比老师小结:运用大量的比方和夸张为托尔斯泰描绘了惟妙惟肖的“肖像画”,他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坎坷、平凡,甚至粗鄙。

他的`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他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一般大众的脸,由于他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五、情感升华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跳读课文。

告知大家:你记住了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明确:眼睛是心灵窗户——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欲扬先抑)特有的名贵品质——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也是近代文学史上一部有重要影响的作品。

它把自由主义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把小人物的哲理发挥到极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二、教学任务
本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学习解读其中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以及通过合理的思考,去评价他的作品。

三、教学时间
1节课时
四、教学内容
1.让学生回顾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的剧情;
2.让学生分析作品中重要人物的思想和态度,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
3.让学生对作品中的文学手法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总结,评价作者的作品。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结合作品的剧情及其社会意义分析,激发学生重视现
实生活、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2.要引导学生分析书中的文学手法,培养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3.创设话题式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习气氛的轻松活跃。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学课件免费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学课件免费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学课件免费下载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学课件免费下载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逐渐变革,课件教学成为了一种趋势。

而合适的教学课件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关于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的教学课件,旨在帮助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并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本教学课件旨在使学生: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在文学领域的贡献;2. 理解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的背景和重要性;3.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及其思想内涵;4. 掌握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作品的阅读技巧;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在文学领域的贡献1.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基本信息和成就;2. 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其对俄国文学的影响;3. 分享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二、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的背景和重要性1. 解读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生活的一些重要背景;2.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及其思想内涵1.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2. 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内涵,如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人性探索等。

四、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作品的阅读技巧1. 小说分析方法的介绍和讲解;2. 阐述阅读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作品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五、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1.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2. 激发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3.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作品及其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讲课教案40页PPT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讲课教案40页PPT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讲课教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0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案(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理解托尔斯泰对自由的追求,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2、学习赏析传记散文,感受作者对伟人的崇敬、敬仰之情。

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等多种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托尔斯泰对自由的追求,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境界,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深奥、难懂的哲理语言。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一位受世人无比敬仰崇拜的大师,一位行为举止备受世人关注的“人类的人”,一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威与荣誉的智者,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孤独而仓皇地离家出走。

为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抓住了全文的中心。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托尔斯泰出走的过程,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7段),讲述了托尔斯泰艰难离家出走的过程;第二部分(第8~10段),对托尔斯泰的选择给予了至高的评价。

文章从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开始,“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这个时间非常精准,也就是说,课文所言的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样就自然引出作者所要讲述的话题: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了。

课文第1、2段非常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点反常,不像离开自己的家,却像“盗窃犯侵入了宫殿”或者沙皇警察“进行一次调查”。

他们——托尔斯泰和他的医生“鬼鬼祟祟”地开门,“蹑手蹑脚”地走,悄悄穿过泥泞草地,离开家门。

这次离家出走的导火索是托尔斯泰的妻子翻查他的文件,对于托尔斯泰而言,这不是一件小事。

因为妻子的心早已离开他,他不能容忍对自己心灵的占有,为了追求自由,摆脱世俗的枷锁,托尔斯泰选择了离开。

课文前两段将托尔斯泰逃离舒适温暖的家的过程写得波澜起伏,饶有兴味,很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带有一般叙事性散文作品的特点。

第3段描写托尔斯泰离家后短暂的自由生活。

他甚至给自己重新取了一个名字,以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

他同他的姐姐道别,和女儿会合,并随同女儿一道离开,想去荣誉够不到他的地方。

但这没有成为一次惬意、自在的旅行,接下来,课文第4、5段描写了托尔斯泰逃离过程中发生的事——他被发现了。

首先是同行的路人认出了这个伟大的作家,然后,警察、所有的公职人员、家人、记者们追踪上了他,鲜花、掌声、逃不掉的荣誉追上了他。

然后,疾病也追上了他,死亡也追上了他。

课文第6、7段生动、细致地描述了托尔斯泰去世前的情景。

死前,他终于达到了自己追求的境界——荣誉和物质都不能靠近的生活。

在穷困的阿斯塔波瓦车站,记者、好奇者、密探和警察及宪兵、神父、官员等再也无法进入这个追求自由的伟人的生活。

他向自己的女儿传达了自己最后的思考,将所有人拒之门外。

至此,本文行文线索非常清晰地展示出来:离家出走—和姐姐道别—被行人发现—被众人包围—在阿斯塔波瓦车站病倒——离去。

第8~10段是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作者通过描述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过程,将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集中而完整地展示出来,展示了一个令全人类骄傲的作家孤寂而伟大的灵魂。

这样一个灵魂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舍弃常人难以舍弃的东西——荣誉、优渥的物质生活,他正视生命的本质并努力地克服人类固有的局限,从而走向至善的境界。

二、领会传记散文的写作特色
1.紧扣中心,以小见大
在写作名人传记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材料太多,无法选择。

太多的材料容易淹没观点,使得人物形象反而不容易突出。

本文则严格选材,紧扣“托尔斯泰离家出走”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

能展现托尔斯泰精神风貌的事件被着重叙述,比如特别交代托尔斯泰离家出走时带的东西——日记和笔,而闲杂人等则一笔带过。

作为一个“人类的人”,在他最后的日子,一定还有一些更有意义的大事,但是作者抛弃了其他材料,集中讲述托尔斯泰如何远离人群的过程,以小见大,更能衬托出托尔斯泰不同凡俗的精神境界,使托尔斯泰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而且很具有精神的感染力。

2.主观色彩浓厚,感情充沛
本文虽为名人传记,但实则“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作者实际是借托尔斯泰晚年离家出走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人生和荣誉的看法。

因此本文和一般追求客观实际不敢稍加点评的名人传记不同,本文感情非常充沛,甚至可以说,作者写作的时候其实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也融进了这一伟人的生命中。

比如作者说:“两个苍老衰弱的人一起坐在宽厚的僧侣们中间,因
安宁和孤独而具有幸福的表情。

”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的欣慰之情。

当写到“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时,我们能读出作者的心痛和愤怒。

富于感情的语言也是本文感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3.叙事与议论结合,语言深奥而富于哲理
作为传记散文,本文叙事性非常强。

作者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将一件普通的小事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以第1、2段为例,这两段讲述的是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前因后果,文章没有从“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开始,而是细致、生动地描述托尔斯泰离开家时神秘而惹人怀疑的情景,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才交代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导火线——妻子翻查他的文件。

相对于生动的叙事,文章的议论对学生而言有些深奥,在理解上要稍微予以点拨。

深奥的议论不是故作高深,而是本文的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崇高的话题:摆脱人类固有的局限,做一个遵从自己内心意愿的人,做一个自由的人。

三、重点语句分析
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

理解了托尔斯泰为什么是“小偷”,就能理解托尔斯泰选择离家出走的原因。

因为在自己的家里,托尔斯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外来者。

同时,“像一个小偷一样”也说明托尔斯泰非常小心谨慎,一定要保证行动的成功。

“生活的监狱”也是这个意思,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世人所给的荣誉禁锢了他的生活,所以他只能选择离开,这样才能回到自己,而不是众人眼中顶礼膜拜的托尔斯泰。

2.我做了我这个年龄的老人通常做的,我离开了这种世俗的生活,为了在孤独和平静中度过我最后的有生之日。

离家出走不是“这个年龄的老人”通常所做的事,但是正因为年事已高,所以他不愿意再在众人的崇拜中生活,世俗所尊奉的一切,荣誉、鲜花、掌声,对他而言,远比不上依照自己内心意愿生活来得重要。

他喜欢的不是孤独和平静,而是孤独和平静所意味的生活:安静,不被人打扰,不被荣誉左右。

3.列夫·托尔斯泰,他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托尔斯泰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
名字也和他的钱、房子、荣誉一样,是属于公众的东西,这个名字已经不属于他自己,而是代表着成功、荣誉和掌声。

这个名字就像一个光环,在光环的笼罩下托尔斯泰已经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一切。

所以他决定抛弃这个名字,也就是重新做自己,不再在公众的注视下生活。

4.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有霉味,充满了污浊的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
只有贫乏的物质生活可以将他与那个被顶礼膜拜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区分开,这个低矮、贫穷的小房间可以实现托尔斯泰的理想:摆脱外在的一切束缚,回到自己。

5.马克西姆·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

“一个人类的人”意思是托尔斯泰是人类的榜样和典范。

他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是相对大多数普通人,托尔斯泰摆脱了人类自身所固有的局限,追求本真的自己,所以是“人类的人”。

6.他的生活成为人类一种崇高的传奇,而他的斗争违反本意地成为我们的和每个世代的一个榜样。

托尔斯泰对荣誉的舍弃、对自由的捍卫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所以说他的生活是一种“崇高的传奇”。

托尔斯泰斗争的本意是希望安静、不被打扰地生活,不希望做任何人、任何时代的榜样,不希望被顶礼膜拜,不希望被荣誉所困,但是他的斗争更凸显了他伟大的人格和不同凡俗的精神境界,所以违反他的本意成为世人敬仰的目标。

布置作业:
(1)完成《课课练》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