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2 沪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课件 上海版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
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说:我喜爱……,因为它 是……,……。
背诵
我
是 最 棒 的 !
梅
兰Leabharlann 竹菊作业: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
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 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
爱 莲 说
教 学 目 标
1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 理解衬托的运用 3 掌握“蕃”“染” “植”“鲜” 等重点词 的意义,并自译课文
周敦颐,字茂叔,北 宋人,宋明理学的开山 祖师 。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仿读
作者爱莲,不仅喜欢它的外形,更喜欢它的精 神,因为它是君子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在作 者心中,君子都拥有哪些如莲花一般高贵的品质呢?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
君 子
托 物 言 志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宋 ) 周 敦 颐
爱 莲 说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 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 原因。
《爱莲说》
•本版编辑/佩兰◄I令题>名篇教学P匚K•系列三《庚莲珑》◎李晓婷(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广东深圳518000)《爱莲说》是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于嘉祐八年(1063年)五月挥笔而就的一篇散文小品。
《爱莲说》最早的文本不是出现在诗文集中,而是出现在石刻上。
“这篇文章选进文选,目前所知最早在元代,在《古文真宝》中,日本有不少翻刻本。
民国时期和解放以后,都被选入中学课本。
目前所知,1950年由湖南学者自己编的《解放文选》,可能是新中国最早选入《爱莲说》的课本”®o1文本研究era u j j11一、各版本中的《爱莲说》(一)《爱莲说》的学年安排及单元编制情况分析《爱莲说》在不同时期被多套语文教材收录,除统编版外,主要有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北师大版以及台湾翰林版六套教材。
下面通过对这七套教材的编撰情况进行分析,挖掘不同教材的教学意图和教学价值的设定,为确定《爱莲说》的教学价值提供帮助。
表1《爱莲说》的学年安排及单元编制情况学段版本教材中的位置单元/课前导语关键词七下统编版第四单元(前一篇为《陋室铭》)中华美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说”苏教版专题“荷”无沪教版第三单元(前一篇为《陋室铭》)人贵有精神八上人教版第五单元(前一篇为《陋室铭》)(课前导语)以物为喻、托物言志、领略情怀、认识社会背景鄂教版第六单元(前一篇为《陋室铭》)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翰林版(台湾省)未进行单元编排(课前导语)“说”、象征、品格、高尚情操八下北师大版第五单元花之君子《爱莲说》在这七套教材中的学段安排跨度较小,集中在七下和八上,这与其短小精悍、文言字词难度适中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在文言积累的基础上,几个版本的编者都非常关注《爱莲说》一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部分紧扣“君子品格精神”,提倡“净化心灵”与“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
同时.翰林版明确指向目标要求和清晰的步骤要求,较能保证教学的一致.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专题教学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莲文化”或“花中君子文化”的内涵。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爱莲说》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爱莲说》优秀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领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托的手法。
4、领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精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托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都喜爱花草,你最喜爱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
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
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
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标题、作者)(课件演示)二、出示学习目的(课件演示)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领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托的手法。
4、领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精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习题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欢莲花的道理。
(课件演示课习题及作者)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周敦颐,宋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2、词解释:(课件演示)蕃:多染:沾染(污染)濯:洗涤亵:亲近而不严肃鲜:很少宜:应当六、指导朗诵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要读得一气贯穿。
二字句一般“二二”构造,五字句一般“二一二”构造。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爱莲说》是中国唐代诗人周朴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下是《爱莲说》的译文及注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白天,指白天的时间。
依山尽,指太阳落山。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流经黄土高原,入海口在山东省。
入海流,指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想要看尽千里风景。
更上一层楼,登高远望,寻找更广阔的视野。
译文:
白天已经依山而落,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遍千里风景,就应该再登上一层楼。
注释:
周朴的《爱莲说》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远方风景的向往和探索的愿望。
诗中以白日落山、黄河入海为景,抒发了诗人对壮阔风景的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对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和抒发了诗人对壮丽风景和远方的向往之情。
希望以上的译文和注释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探究《爱莲说》内在意境,深入解读语文教案
《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游赏荷塘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本文将从多角度深入解读《爱莲说》内在意境,并探究如何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荷花与人生白居易在《爱莲说》中以荷花为主题,这不仅仅是一百多字的赞颂之词,更深藏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荷花高洁清华,才情过人,正是诗人向往的境界。
荷花在荷塘中傲然绽放,不畏风雨;荷叶在水中飘摇,却始终能守住花魂,这就是诗人对荷花的赞美。
同时,荷花的生命力也让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人应如荷花般顽强不屈,以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二、表达手法《爱莲说》不仅在意境上有着深刻的表现,其表达手法更为唯美。
该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在荷塘的景象中抒发出了浓郁的情感。
诗人运用了富有语感的对仗句式,如“香径流溪深,隐隐飞桥影”,以及“笼叶萦红,掩映春波绿”,使整首诗显得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该诗运用了精简的写作手法。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没有极力烘托,也没有贴上繁琐的修饰,仅仅是以平淡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感情。
三、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白居易的《爱莲说》引导学生阅读,发掘文本内在意境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荷花的赞美,以及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对诗句的音韵、形象、感情有更深入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悟、想、感等,加深学生对该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白居易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比喻和对偶等手法,从而提高其文学修养和语文素质。
白居易的《爱莲说》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赞美之词,更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文学价值的诗篇。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审美素质。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学案上海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学案上海版学习目的: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
1、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或回忆学校池塘里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写出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板书课题及作者)3、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4、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①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妖( ) 蔓( )枝( ) 益( ) 亭亭( ) 净植( ) 亵玩( ) 焉( )②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濯()谓()隐逸()君子()噫()鲜()宜乎()者也()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1. 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讨论明确:生长环境:体态香气: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4.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全文的主旨是什么?设置问题情景二:1.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教案_2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掌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四字真言:读——读背课文;解——解读生涩字词;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品赏莲高洁的气质;学——学习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一课时【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赏花!(展示图片)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
不只刚才所展示的诗句,我们今天还将学习到一篇名文——《爱莲说》。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
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有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1、主要内容是关于“莲”;2、作者对莲花的态度是“爱”;3、题目最后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1、读——先听后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②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找疑难字词)。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2、解——解读生涩字词。
蕃(fán)淤(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四、深入研读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爱莲说》(沪教版)教学设计第七版
《爱莲说》(沪教版)教学设计第七版《爱莲说》教案授课教师:陈雅婷授课班级:初一(3)班时间:2019-5-22 地点:滨海录播室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用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将“莲”比作“君子”的高洁志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以花语导入新课二、熟读课文,初步感知1.结合校本预习作业明确文体,读懂题目。
2. 借助朗读视频引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准节奏。
3. 同桌合作,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读出文意。
4. 借助幻灯片重点落实文言字词。
三、探究课文,研读重点(一)莲之爱:理解表达意图1. 莲之句圈画要求:圈画作者喜爱莲花的理由的句子。
2. 莲之形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莲花的形象?明确: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品格3. 莲之神(1)运用四字词概括莲花的“君子”品性。
明确:洁身自好、泰尔不骄、刚正不阿、通达正直、德布四方、高洁独立、庄重自重……(2)运用连线题连接起莲花的形象与“君子”的品性。
(3)运用“我爱莲花,因为它……,恰如……”的句式联系起莲花的形象与君子的品性。
(4)探究作者借莲花的形象表现君子的形象的意图。
明确:托物言志,借莲花抒发高洁志趣。
4.莲之志同桌合作探究:联系其人其事探讨周敦颐是否践行像“莲”一样的“君子”的气度与品行。
(二)花之爱:理解花的隐喻义1. 花之句(1)圈画作者写花的句子。
圈画要求:用单横线画出所有写菊花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所有写牡丹的句子,用渐变线画出所有写莲花的句子。
2.花之义(1)通过朗读花之句理解花的隐喻义。
(衬托)3. 花之序(1)通过朗读品析作者感叹的意愿。
(惋惜——慨叹——愤慨)(2)梳理菊、牡丹、莲花的语序。
(3)探讨作者变换语序的意图。
(正衬——反衬)明确:作者真正爱的是莲花,运用衬托突出重点,莲花是主角,菊花、牡丹是配角,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教案 上海版
爱莲说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比喻隐士;牡丹比喻追求富贵之人;莲比喻品行高洁之人。
本文对各种爱花之人有不同态度:爱菊者“鲜有闻”感叹世上真的隐士不多了;爱莲者“同予者何人?”叹惜世上象我一样的君子就更少了;爱牡丹者“宜乎众”批判现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
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整体感知1.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明确]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
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明确]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
爱莲说ppt147 沪教版
富贵者 厌
君子
爱
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 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抱负和志趣。 注意: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 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 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 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 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 爱好、愿望、要求等。
爱
周 敦 颐
莲 说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爱菊花 少 认为 表判断、是——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当然 听说 和我相同的有什么人
找出课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 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爱莲说》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甚、自、予、焉、者、鲜。
2、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心中中正耿直的君子之道。
3、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莲花美好形象来表达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从而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对比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烘托的写法。
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爱莲说》,说说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解题:爱莲说,阐述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或阐述道理。
2、请学生看插图,问:图片上是一朵——(学生说莲花/荷花);了解莲花的多个别名,体现世人对莲花的喜爱。
请学生用一句诗形容图片中的荷花: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爱莲的红艳,而理学家眼中的莲又有什么可爱之处?简介作者,理学鼻祖。
重思考,讲道理。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爱”莲?1、抽读课文,抽查难译的字词句。
正音:明确:蕃(fán)、淤(yū)、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隐逸(yì)正义:可、者、甚、蕃、独、自、出、濯、中、通、蔓、枝、植、亵、焉、谓、鲜特殊句型:判断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课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说说莲花有哪些特点是作者“独爱”的?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所喜爱的莲花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齐读)释义: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树立。
亵玩:玩弄。
归纳:莲花:高洁(不同流合污、不攀附、挺拔、笔直)、亭亭玉立(端庄)、表里如一。
作者对莲的喜爱,不仅仅是把莲当花一样来喜爱,而且把莲比作人中的君子来爱。
三、知识学习,深入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交流讨论,具体说说作者眼中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抓住特点,概括。
第22课《爱莲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doc初中语文
第22课《爱莲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doc初中语文«爱莲讲»专题练习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颂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如何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讲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什么缘故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给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如何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如何样?答:议论、抒情。
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 举例讲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咨询: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如何样的生活态度?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讲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行。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叹。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如何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排比修辞,反咨询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爱莲说》教学案例
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爱莲说》教学案例学校:上南中学北校教师:许明灿班级:预(1)班教材:二期课改语文教材(六年级)课题:《爱莲说》第1课时一、学情分析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学生基础之差,就我而言,可以说是叹为观止。
第一次摸底考,很简单的题目,居然大半学生开了红灯。
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也很不理想。
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问题。
经验告诉我,这类班级要有提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上课也必须降格以求,以适合他们的接受能力。
比如,多用口头语,多用通俗语,少用书面语,少用文言文,尽管所教的是文言文。
另外要重视故事的价值,说话要形象具体,以便于学生能够感知,能够领会。
二、《爱莲说》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托物言志”,即借物来说理、抒情的写法;2.领悟短文的志趣和情操:清廉正直、洁身自好;学习重点:物——“莲”美丽的形象志——坚贞正直、鄙弃名利。
教学难点:动员学生探究性学习及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价值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步骤:课前预习:1、作者周敦颐。
2、“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淤泥濯清涟亵玩隐逸等。
:一、引入新课温故而知新,由《陋室铭》导入《爱莲说》。
二、释题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我为什么爱莲的道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
讲究辞采,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
三、简介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历任州县地方官吏,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创始人,古代著名哲学思想家。
后人将他的著作编为《周元公集》。
这篇“说”,是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南康知军)时写的。
在此期间,他曾亲率属下在府署(军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四、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有表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五、掌握下列词语的音义蕃fan(多)淤yu泥(淤积的污泥)濯zhuo(洗涤)清涟lian (此处指清水)亵xie(亲近而不庄重)噫yi(叹词)鲜xian(少)六、赏析课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
谓:认为。 之:助词,的。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 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 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译:唉!爱菊花的人,在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爱莲花的人,像我一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 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 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思考
1. 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 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之:表舒缓语气,不译。
染:这里是被沾染的意思。
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译: 我只喜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来
却不被泥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 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 贯通,外形挺直,没有﹙缠绕的﹚ 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 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 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只 ﹚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 玩弄啊。
2. 哪些句子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
写的?
3.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莲花的风度?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 出对莲花的喜爱吗?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 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 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 自 李 唐 来 , 世
甚 蕃 。 晋 陶 渊 明
水 陆 草 木 之 花 ,
翻译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本义茂盛、繁衍的意思,这里引申 为多。
译: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 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副词,只、仅。 译: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译: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 牡丹。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 很多了!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 多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来 却不泥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 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没有 ﹙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 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它笔直、 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只﹚可以在远处观赏, 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 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 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 后很少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 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字茂叔 , 宋 朝 ,哲学 家。
2、生字注音: 甚蕃( fán )
( màn )不枝
不蔓
亵( xiè )玩
鲜
( xiǎn )有闻
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 的的古代文体,可以 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 道理,也可以借人借 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 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 — 1073),宋代著名 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 建濂溪书屋讲学,世 称“濂溪先生”宋代 理学创始人,著《周 元公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美好的 资质。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 赋予莲以美好的品
质, 进而以花喻人,
表现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 自好的品质。
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本文主要是写作者 爱莲,为什么要谈到菊花 和牡丹呢?
爱莲说
周颐
鲜也者者 可亭不涟之人独可
有。也也 亵亭蔓而出盛爱爱
闻噫;;予 玩净不不淤爱菊者
。!莲牡谓 莲菊,丹菊 之之花,, 爱爱之花花 ,,君之之 同陶子富隐 予后者贵逸
焉 。
植 , 可 远 观 而 不
枝 , 香 远 益 清 ,
妖 , 中 通 外 直 ,
泥 而 不 染 , 濯 清
牡 丹 。 予 独 爱 莲
爱
宋
周 敦
莲
颐
说
教学目标
• 1、掌握“蕃” “濯”“鲜” 等实词意义和之的用法。
• 2、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 莲花寄寓意的不慕富贵和洁身 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预习检测
1、《爱莲说》选自 字
作者是
,
朝,
2、生字注音: 甚蕃(
亵(
) )玩
不蔓( 鲜(
预习检测
1、《爱莲说》选自 《周元公集》作者是周敦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