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重点

合集下载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重点知识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重点知识

什么是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等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特征1.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2.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3.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4.数字化与多媒体交互性与共享性超时空与即时性碎片化与社交化分众化与个性化精准化与智能化新媒体主要类型/形态1.门户信息型雅虎、新浪2.搜索信息型谷歌、百度3.社交分享型脸书、微博4.智能推送型今日头条Web1.0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办了“网页目录”Yahoo网景公司:互联网繁荣的开始1995Netscape 全球第一个大规模运用的商业浏览器1996年,全球首个门户网站“雅虎”上市;1997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建Google谷歌2001年,李彦宏和徐勇创建百度baidu;中国互联网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瀛海威启蒙中国互联网BAT 百度阿里腾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TMD 美团字节跳动滴滴出行中国于1994年正式完成接入互联网,成为全球接入互联网第77个国家作为互联网雏形的阿帕网ARPA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1983年,互联网的TCP/IP协议被指定为互联网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的第一次飞跃;1989年,英国人蒂姆·博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的技术构想;美国保罗. 巴兰发明了“渔网理论”,主要特征是去中心化和扁平化,又被称分布式通讯系统理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调查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5亿Web2.0 社交网络时代博客、微博兴起1998年克林顿与莱温斯基德拉吉报道2001年美国“911”事件博客Blogger引起关注2002 方兴东在中国推广博客创建“博客中国”2006年博客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推出Twitter服务2007年微博在中国兴起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互联网产品模式;Web 2.0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去中心化和互动,去中心化、去层级化;每个人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六度分隔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社交网站SNS借鉴了六度分隔理论 SNS全称是Social Network Site 翻译成“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络”长尾理论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更多关注重要的人或事,而在网络时代,关注“尾部”成为可能;长尾理论用来描述亚马逊之类网站的商业模式;Web3.0 精准性个性化智能性互联网起源拉里路线:拉里•罗伯茨阿帕网ARPA项目负责人;用秒表对五角大楼内部所有走廊进行了测量,计算出各个办公室之间最快的行走路线,被称为“拉里路线”;最早的阿帕网由4台计算机连接组成,成为互联网的雏形;1969 渔网理论:美,保罗. 巴兰,发明了渔网理论,又称“分布式通讯系统”理论;来源于人类数千年“渔网”的经验;主要是去中心化,扁平化,实现机机平等,机机相互直接传输不需要经过中心;而且机越多,速度越快,力量越强;可以接纳无限大;分组交换理论:美,伦纳德.克兰罗克,发明“分组交换理论”;将大块信息切成小块,传输到指定地点后,再复原合成信息;三条理论实现了:大信息切成小信息,以最短的路线,经任意机传输到指定机,再复原大信息;TCP/IP协议:罗伯特•卡恩和温顿•瑟夫发明了TCP/IP协议即计算机相互间交流连接,需要有规则,制定的规则即为协议;互联网的TCP/IP协议是互联网技术的第一次飞跃,标志全球互联网正式诞生;1983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nternet Protocol万维网:蒂姆·博纳斯·李万维网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加速器;英国人蒂姆·博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概念 ,使得互联网技术平民化;1989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新媒体艺术的特点1.开放性2.交互性3.虚拟性4.超时空新媒体艺术的分类技术1.远程通信艺术2.网络广播艺术3.视频联通与远程临场艺术4.网络艺术5.计算机媒体艺术6.虚拟现实艺术7.基于人机交互的装置艺术艺术1.新媒体语言艺术2.新媒体舞蹈、表演艺术3.新媒体视觉艺术4.新媒体影视艺术5.新媒体音乐艺术新媒体艺术的意义1.新媒体技术拓展艺术的空间手绘时代、照相时代、数字合成时代2.新媒体技术促进艺术的传播开放性、虚拟性、超时空性、互动性3.新媒体技术创新艺术的形式沙画艺术、虚拟现实技术4.新媒体技术带来艺术的“异化”大众化、生活化、商业化新媒体政务意义1.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率2.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减少政府层级3.拓展政治活动的时空范围、促进公众政治信息获4.推动政府结构和功能转变、推进政治管理现代化新媒体政务功能1.扩大政务信息公开2.增强政府治理能力3.拓展宣传渠道4.创新公共服务模式特点1、真实化的虚拟服务2、沟通形式的平等性3、信息沟通的有效性4、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性5、新媒体运营的专业性舆情信息的研判1.舆情研判的原则重要性原则、深度分析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2.舆情研判的方法相关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统计分析法舆情信息的回应1.快速回应热点舆情2.正面引导负面舆情3.科学化解突发舆情舆情收集的原则实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舆情搜集的方法人工法浏览、搜索和调查、自动搜集法快速回应热点舆情回复制度化、解决常态化正确引导负面舆情一、做好利益相关方沟通互动、控制事态发展,防止舆情恶化;正面引导舆情方向;二、及时做好新闻发布、消除噪声、杂声影响;争取媒体支持;三、通过负面舆情利益相关方发声,及时化解不良情绪;科学化解突发舆情有效处理与有效评估新媒体产业构成要素: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平台进行营销的方式;在带来巨大革新的时代,营销方式也带来变革,沟通性communicate、variation、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体验性experience、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 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微博、微信、TAG、、、WIKI等这些新;新媒体治理网络问题1.网络成瘾2.网络侵权3.网络诈骗4.网络暴力5.网络色情治理手段1.法律法规2.技术手段3.宣传教育4.网友自律5.媒体监督媒介融合形态1.业务融合:媒体间的壁垒被打破;2.市场融合:产品相互嵌入多元组合;3.渠道融合:网络成为媒介产品的主要发行渠道;4.产业级整合:新的传播平台诞生;5.资本融合:并购以及组建合资公司;媒介融合定义1.媒介融合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相互融合发展出新的媒介形态;2.媒介融合是以技术发展为前提,产生出的新载体、新渠道、新平台;3.媒介融合强调信息的整合,这种整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全方位的渗透;媒介融合条件1.技术条件:三网融合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2.用户条件:由“受众”向“用户”转变3.产业政策条件:大数据特点1.容量大2.类型多3.快速化4.应用价值大价值密度低5.3 I特征大数据与云计算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云计算让普通人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而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大数据应用大数据预测当选纸牌屋大数据4V“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价值密度低Value但价值巨大”就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或者说,只有具备这些特点的数据,才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AI的诞生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工业机器人之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2016,AlphaGo战胜李世石腾讯写稿机器人 2015年9月发布处女作2018,新华社人工智能主播阿里鹿班系统2019,央视新闻新媒体首次将AI剪辑技术应用到短视频剪辑当中图灵测试1950年,阿兰·图灵在那篇名垂青史的论文计算机械与智力的开篇说:“我建议大家考虑这个问题:‘机器能思考交流吗’”它指的是让实验者和黑箱中的机器对话实验者不确定对方是机器还是人;如果在一番对话后,实验者无法判断对方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拥有了人工智能;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它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有助于启发构思;特征1、沉浸性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2、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赵兰溪:如使用者接触到虚拟空间中的物体,那么使用者手上应该能够感受到3、多感知性多感知性表示计算机技术应该拥有很多感知方式,比如听觉,触觉、嗅觉等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4、构想性构想可以理解为使用者进入虚拟空间,根据自己的感觉与认知能力吸收知识,发散拓宽思维,创立新的概念和环境;5、自主性如当受到力的推动时,物体会向力的方向移动、或翻倒、或从桌面落到地面等;应用360全景VR 摄像机VR技术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除以上罗列出来的已实现科技产品外,面部识别、语音命令、眼球追踪和手势控制等技术正也在发展中;Augmented Reality技术:增强现实,简称ARAR技术是计算机在现实影像上叠加相应的图像技术,利用虚拟世界套入现实世界并与之进行互动,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由上述解释我们可以知道,VR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中构建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并且可以把我们的感官带入这个世界;而AR是利用虚拟世界来加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M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混合现实MR的实现需要在一个能与现实世界各事物相互交互的环境中;如果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那就是VR的领域了;如果展现出来的虚拟信息只能简单叠加在现实事物上,那就是AR;MR的关键点就是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和信息的及时获取;VR与AR区别VR设备:因为VR是纯虚拟场景,所以VR装备更多的是用于用户与虚拟场景的互动交互,更多的使用是: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5DT之类的、动捕系统、数据头盔等等;AR设备:由于AR是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结合,所以基本都需要摄像头,在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基础上,结合虚拟画面进行展示和互动,比如GOOGLE GLASS这些其实严格的来说,IPAD,手机这些带摄像头的只能产品,都可以用于AR,只要安装AR的软件就可以;从概念上来说,VR是纯虚拟数字画面,而AR虚拟数字画面加上裸眼现实,MR是数字化现实加上虚拟数字画面;VR 是AR的子集,AR是MR的子集;区块链定义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常使用较小的计算机系统,每台计算机可单独放在一个地方,每台计算机中都可能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份完整拷贝副本,或者部分拷贝副本,并具有自己局部的数据库,位于不同地点的许多计算机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全局的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大型数据库;点对点技术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 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网络通常用于通过Ad Hoc连接来连接节点;这类网络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各种文件共享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P2P技术也被使用在类似VoIP等实时媒体业务的数据通信中;共识机制所谓“共识机制”,是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对一笔交易,如果利益不相干的若干个节点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就可以认为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识;再通俗一点来讲,如果中国一名微博大V、美国一名虚拟币玩家、一名非洲留学生和一名欧洲旅行者互不相识,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你是个好人,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你这人还不坏;提出2008年由中本聪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在随后的几年中,成为了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块链进化区块链1.0——数字货币区块链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区块链3.0——各种行业分布式应用落地区块链2.0它们被用来使人们远离全球化经济,使得隐私到保护,使人们“将掌握的信息兑换成货币”,并且有能力保证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到收益;第二代区块链技术使存储个人的“永久数字ID和形象”成为可能,并且对“潜在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提供解决方案;特征去中心化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应用内容生产与新闻众筹打击假新闻智能交易与资产管理信息共享广告精准投放舆情分析内容生产与新闻众筹用户信息保护物联网对于新媒体发展的作用1.增加了信息资源的来源2.扩大了新闻生产的主体3.传媒表现形式更多元化5G的特性1.高传输速率、2.时延更短、3.超低能耗、4.超大系统容量、速度快5.大规模设备连接、5G时代的传播1.全时空传播;2.全现实传播;3.全连接传播4.全媒体传播2.5G的下载速率最高可达到10Gbps移动互联网特征1.接入移动性: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用场景动态变化;2.时间碎片性:终端的移动性决定了使用时间和内容的碎片性;3.位置相关性:基于位置的移动应用服务LBS进入人们生活;4.终端多样性:各手机厂商拥有不同操作系统和类型多样的硬件终端;5.用户普及性:H5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第五次重大修改;2014年10月29日制定完成;HTML5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移动设备上支持多媒体;支持拖拽、离线应用和桌面提醒支持地理位置定位,适合移动应用开发使用语义化标签,标签结构清晰,便于SEO搜索引擎优化使用CSS3层叠样式表,减少页面对图片的使用兼容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尺寸、不同浏览器的浏览Android与iOS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非开源的移动操作系统,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2010年6月,苹果公司将“iPhone OS”改名为“iOS”;开发难度大于Andriod;移动互联网应用资讯类娱乐类交流类学习类生活类商务类工具类。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新媒体的基本问题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式。

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网络化。

3.新媒体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起本质特征就是技术上的数字化。

4.数字电视: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

5.智能电视:就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就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

6.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与移动媒体。

7.智能手机的本质特征就是:在硬件上具有CPU,在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

8.新媒体的定义: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9.数字出版的影响:(1)对人类的知识传播与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

(2)对人类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

(3)对社会文化的整合与传承提出了挑战。

10.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95亿。

·新媒体的优势1.从传播学分类来瞧,目前较为同行的就是将传播类型分为五类:内性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

新媒体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就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类型。

2.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就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就是互动性。

3.新媒体的优势:(1)新媒体传播就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成本低。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零成本全球传播。

(4)搜索便捷。

(5)多媒体传播。

(6)超文本。

(7)互动性。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信息的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机构与个体受众的区别缩小了,静态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信息接收方式转变。

(2)新媒体生态更加复杂,对既有的信息传播秩序带来了强烈冲击。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新媒体的基本问题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式.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网络化.3.新媒体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起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4.数字电视: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5.智能电视: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6.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和移动媒体.7.智能手机的本质特征是:在硬件上具有CPU,在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8.新媒体的定义: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9.数字出版的影响:1对人类的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2对人类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3对社会文化的整合和传承提出了挑战.10.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亿.·新媒体的优势1.从传播学分类来看,目前较为同行的是将传播类型分为五类:内性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新媒体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类型.2.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3.新媒体的优势:1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零成本全球传播.4搜索便捷.5多媒体传播.6超文本.7互动性.·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信息的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缩小了,静态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信息接收方式转变.(2)新媒体生态更加复杂,对既有的信息传播秩序带来了强烈冲击.(3)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个人媒体得到了较大发展.(4)受众分化更加明显.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从小众传播到大众传播,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漫长过程,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接收方式,推动分众传播、小中传播更深入的发展.☆2.冲击舆论调控机制:(1)冲击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新媒体使信息形成了一个“5A”的网络环境.从对正面宣传的影响上看,新媒体形式多样、信息内容庞杂,很容易将正面宣传的内容淹没,而错误的观点、非理性的舆论却有了传播渠道和生存空间.(2)冲击信息传播秩序.大众媒体传送的信息越多,在不同经济地位的人之间,“知沟”就会越大,而新媒体则更加强化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3)冲击媒体发展环境.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不断冲击着新媒体的发展环境,影响新媒体公信力的建构.新媒体上的舆论变得更加多元,传统的“把关极致”受到的冲击增大.·纸媒还有明天吗1.数字出版产品的分类:1按传统出版物的继承关系:数字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2按照是否具有互动性:网络地图、网络游戏、在线知识服务.3按照信息类型,动画、文本、音频、视频等.2.按需印刷:指的是受到读者或顾客的订单后才印刷、装订和销售的出版物.3.数字产品的分类:1按照继承关系分类: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期刊、音像制品.2按照是否具有交互性区分:网络地图、网络游戏、在线知识服务、应用程序.3按信息类型分类:文本型、图书音像型、动画型、音频型、视频型和多媒体型等.4.数字产品的特点:多媒体、超链接、开放性、数字产品内容的不确定性、互动性、信息海量、传播效率高、使用便捷、可获得性.5.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1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内容是数字出版的本质,技术是手段.2产品与需求的关系:3内容提供商与平台运营商的关系:4传统内容资源与数字内容资源的关系:5传统出版数字化升级与数字出版新业态的关系:6.电子书:是利用忽视掩护、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终端阅读设备进行读取的数字化图书.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电子书内容,电子书阅读器,电子书的阅读软件.第二章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1.产业:是具有某种同意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组织经济活动的集合.2.数字出版产业:是出版企业组织所开展的数字活动的集合,是所有参与数字出版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传播活动的企业或组织,所组成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是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数字出版产业的特点:1产业集中度高.2低消耗和高附加值.3业务活动的平台化.4技术和平台商推进产业链重构.5以技术标准为保障.·新媒体理论研究模型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新媒体时代受众理论1.受众:简单地说,便是接受信息的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是信息到达的终点信宿,此过程可以简要表示为:信息→新闻传播者→大众传播→受众→极少量的信息反馈.2.网络受众:新媒体的信息接收者.3.“网民”泛指上网者.只有上网者处在单纯的接受信息状态时,我们才能称之为“网络受众”.网民有时既接收信息有发布信息,从外延上看,网络受众是网民的子集,或者说使其组成部分,在逻辑上,研究网民必然包含了对网络受众的研究.4.从受众角度看,新媒体具有选择性、主动性和互动性,这些传统大众转播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5.新媒体的互动性:受众反馈几乎都是一种“延迟”行为.互联网是双向、多向交流的媒体.互动性是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一大优越性.新媒体的互动性带来受众的主动性,传播学认为,任何传播行为尤其是大众传播,都应该是双向的.6.新媒体带来受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新媒体中受众的主动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在新媒体中,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7.传统的大众媒体是点对面的传播,传统的大众媒体发送信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单行的推送式,媒体把经过编排了的信息推送给受众;二是点对面式,一家媒体向众多手中推送同一种信息,这种方式一方面是被动的,另一方面是群体性的,受众只能是接受同样的信息而别无选择.8.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从传播学角度来看.9.强调受众接近权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传播效率.一个有效的传播模式不仅要包括从传者到受众的信息流动,也应该包括从受众到传者的信息反馈.2有利于建立健康积极的媒体环境.3有利于妥善地解决信息员和传者之间的关系.10.受众接近权实现的困难性在于:1传统大众传媒的时间和版面的限制性决定了受众的意见和客观事实不可能被全部反映.2传统媒介的高度选性、时间和版面的限制让媒体对信息进行选择被普遍认可.而媒体必然在选择时会有所偏重和回避,使受众很难被公平对待.11.网络对现实受众接近权的积极意义:1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受众由被动的接受到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2网络使得个人的意见获得的有力传播.3网络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要监督媒介权力,就要先打破它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垄断地位.12.大众传播有三个特点:根据报道的类似性——由此产生共鸣效果;同类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由此产生累积性效果;信息到大范围的广泛性——由此产生便在性效果.其结果为,造成一个一方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声音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1.中国网民数量增长的原因:1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上网费用下降.2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的重组及竞争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优化.3公众上网较为积极.4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使得的计算机网络制式和技能在迅速普及.2.搜索引擎四部为: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用户接口.·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1.网民可以按中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地域、性别、年龄、支付能力收入、教育水平、职业结构.2.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心理相比,网民表现突出的心理特征有:1参与性心理.与传统媒介受众不同,网民不仅仅是接受者与旁观者,网民更多地加入传播过程中.2个性化心理.网民的媒介消费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更多的自主性.3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网络给网民提供了一种充分放开自己的环境,在匿名的状态下,他们更加追求在物理世界里无法满足的需求.3.网民的新闻信息需求至少有以下几个新特点:1信息来源很多,选择余地很大,接受时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很强.2在大量信息面前,受众需要在选择上获得帮助.3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么能力加强,个人独立自主性也相应增强.4对传媒的需求增强,需求的个性化程度提.受众需要更优质的服务,包括符合他们个性化需求的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关注经济信息.4.动机:原始含义是引起动作,心理学则把人们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音素称为动机.5.网民上网的动机:1求知,是以对知识、信息的追求为目的的一种动机,它是网民中最常见的一种心里活动.2消闲娱乐,娱乐,是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一种动机.3求名,追求自己成名,获得成就.4求便,如网上购物.5逃避动机,新媒体可以使网民逃避现实,不理会常规工作.6.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但是随着网民的大众化,为了休闲娱乐而上网的网民比例已经逐步上升为第一位,这印证了新媒体的娱乐化趋势.新媒体娱乐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网民结构的大众化,网络正在由“精英”的“专利”转化为大众媒体,网民结构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网络游戏热也促进新媒体的娱乐化.7.马太效应:指的是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莫顿将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在新媒体领域,马太效应指的是网民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经常访问的网站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网站上.第二单元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新媒体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新的传播类型.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网络人际传播1.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传递信息,在网上交流,是一种存贮转发式服务.2.电子邮件的特点:1传输速度快.2非常便捷.3成本低廉.4信息多样化.5有广泛的交流对象.6比较安全.7保存时间长.3.电子邮件的传输是通过电子邮件简单传输协议SMTP来完成的,它是互联网的一种电子邮件通信协议.存贮转发式,是电子邮箱系统的核心.·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五章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门户网站1.门户网站: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2.新浪又王志东创立,和搜狐网易腾讯并称为“中国四大门户”.3.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其主要产品有IM软件,网络游戏,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增值产品.4.网易,1997年6月创立.5.搜狐,1998年由张朝阳创立.6.新闻网站:指以经营新闻业务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网站.·垂直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第六章博客·博客的特点年的“德拉吉”报道让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年的“9·11”事件,是博客发展的分水岭.3.博客就是一种在网络上的流水记录形式,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4.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简短明了以及个性化.从技术层面上讲,博客就是个人主页或个人网站.5.博客不同于现实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主体充分表达自我的可能:网络的虚拟性使主体可以隐匿其真实身份;网络的开放性可以让人随时传播自己的观点;网络的互动性使主体可以方便地与人交流、沟通、互动.6.博客的特点:1具有共享性,以共享的方式扩散.2具有互动性,博客一刘艳的方式进行交流,传者和受者可以实时互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者.3具有大众化特征,博客满足了“四零”没有技术、成本、编辑、形式条件,是“零进入门槛”.4博客具有娱乐性,是一种自由体验式写作.5博客具有草根性.6博客具有感化性的特点.博客写作源于内心冲动,是一种体验式写作.6.博客对传统媒介的影响:1拓展新闻猜忌渠道,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传播主体平民化.2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方式,使传播内容丰富化.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大新闻事件的发展.7.博客存在的问题:博客给传统道德带来了一系列冲击,其虚拟性弱化了道德规范,信息多元化导致道德信念迷失,匿名性导致了道德人格的异化.1博客仍需要传统主流媒体.2博客具有草根性,实质是娱乐化平台.3已经成为了商业炒作的工具.4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5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微博1.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用户端组建个人社区.2.微博的优势:1简单易用.2主动性强.3及时性强.4发布平台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微博的社会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民主化.3.微博对新闻行业的影响:1微博成为重要的消息来源.2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大新闻事件的发展.3微博是媒介组织传播产品的新方式.微博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也成为实时新闻更新的重要来源.4.茧效应:指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明显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通常选择接受那些符合自己既有判断标准、自己易于接受的信息,就像他们自己编制的信息茧,他们企图借助这层茧来逃避现实生活得某种不确定性,坚守不得不做出的众多选择.5.微博的冷思考缺陷、局限性:1发布信息随意性强,真实性没有保障.因此用户表达会更加随意,这种状态往往导致用户的表达缺乏节制.2微博具有草根性,实质是娱乐化平台.一方面单条微博信息十分有限,但是微博信息总体上却又具有海量性,这造就了微博的草根性和娱乐性.3微博已成为商业炒作的工具.4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基于微博自身的快捷分享,其为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5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国内微博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免费+广告营销”,即免费拱网民使用,向企业收营销费用.一方面微博比较零散,另一方面微博信息可信性较低.6面临管理的困境.第七章微信·微信的发展1.微信快速发展的原因强大优势:1除了具有短信实时推送功能之外,推送内容的类型还呈现多媒体的特征.2背后的腾讯具有强大的资金支持.3明确了微信是强关系属性.4能适用于多手机机型平台.5自身也在不断完善.2.微信是移动互联网代表性产品,微信极大的促进了网络人际传播与人际沟通.数字化、互动性是手机的基本特征,其最大的优势是便携性和私密性.兼具互动性好、信息获取即时等特质.3.微信的传播优势:1人性化设计,操作便捷.微信打破了传统网络交流的固定范围.2多媒体传播.微信可以实时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3系统开放,免费试用.微信急用几乎是零资费,性价比非常高.微信可以跨运营商和跨手机操作平台.4用户黏度高.从传播模式看,微信的传播主体非常明确,就是基于手机用户.5传播主体——双向性、互动性.6传播内容——私密性、即时性.微信信息交流内容也更为私密.其内容发布具有即时性.7传播渠道——多媒体平台集成共享.8传播效果——扩散性、准确性.·微信的社会影响1.意见领袖: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可以用过传播信息对别人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物.2.微信带来的企业营销的新变革:1基于LBS计数喝茶看“附近的人”功能,发掘潜在客户,实行精准营销.2基于O2O模式和“二维码扫描”功能,开展品牌病毒式传播,发展电商业务.二维码抽象的凸陷链接了线上和线下,通过摄像头的扫描就能够轻松获得相应信息.它在线上可与商家产生联系,在线下能进项消费,充分体现了移动端在O2O上的发展.“微生活”的内涵就在于将微信融入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来,提供本地化服务.3基于公众平台和朋友圈的功能,打造全新社交关系网,开创企业口碑宣传新方式.微信公众平台在精准性和专业性方面更上了一层楼.而朋友圈功能能让微信的私密社交能力被激活,成为分享式口碑营销的良好渠道.4基于数据统计功能,开启大数据时代定制服务营销新模式.数据统计功能的推出使查看的数据更多更全面细致.3.微信的营销模式:1漂流瓶——品牌活动式,提高品牌知名度.2位置签名——草根广告式,吸引周边用户.3二维码——O2O折扣式打造忠实客户群体.4开放平台、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社交分享式,实现口碑营销.开放平台和朋友圈是有效的社交平台.视线企业信息的病毒式传播.4.微信营销的特点:1低廉的营销成本.2大量的潜在用户.3精准的营销定位.4信息交流的互动性.5信息传播的有效性.6多元化的营销模式.5.微信公众平台很适合被传统媒体借用进行更有效的大众传播.6.纸质媒体使用微信情况:1纸媒“发声”.2互动服务.利用微信的即时互动性来维护粉丝群体.3深度报道.纸媒推崇“内容为王”,依靠其专业的采编团队,使深度报道成为其优势.7.微信在广播上的应用:微信以其便携性、速度快、容易操作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听众.8.媒体类公众平台运营主体主要包括四类:1门户网站频道.2传统广电以及平面媒体.3独立科技媒体.4自媒体.9.传统媒体与微信的融合发展:1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实现其固有品牌的病毒式传播.2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朋友圈功能作为“原料加工厂”的平台.3传统媒体可以用微信的用户筛选推送功能提高传统纸媒体信息传播的准确度.4传统媒体还可以借助微信的实时接收特性加强重大事件的报导和突发新闻的影响力,即权威解读和声音.·微信与微博的比较1.传播方式的比较:微信侧重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微博则侧中大众传播.微信是一对一、点对点的传播,目标群体更具有针对性,大致可分为好友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三种.其中信息接收指的是微信用户接受来自腾讯网站推动的新闻广播和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等,并可以向自己好友转发或分享到朋友圈.微博侧中大众传播,信息发布者无法预知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微博则侧重大众传播,微博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平台,信息的发布者无法预知信息的发送和接受.所以应该说,微博是通知系统,而微信是通信系统.2.用户网络社交比较:微信以强人际关系为主,微博则以单向关注的弱人际关系为主.微信以强人际关系为主要社交关系,以个人人际关系为核心,通过强广西和弱关系两种方式进行信息的生产和传递.从微信强关系来看,主要以亲戚朋同事等关系进行点对点方式信息沟通.从微博的弱关系来看,微博以单向关注的弱关系人际关系为主,易于人群的集结.3.传播效果比较:微信信息可信度高于微博魏新雨微博完全是具有不同基因属性的产品,微博有更强烈的传播和媒体属性,而微信有更强的粘性、更好的交流体验.第八章社交网站·社交网站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1.社交网站:是给予互联网的一种服务,它可以让用户在特定的网洛西汀中构建一个公开的活着半公开的形象,用户还可以在上面列出自己的各种联系人,彼此进行交流互动.2.社交网站的一个最显着特点在于:他使用户能够系统地在网络上将自己显示的社交网络公之于众.·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1.六度分隔理论:又称为六度空间理论、小世界现象、小世界效应.该理论假设世界上所有互不认识的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的联系或关系.2.社交网站的一个最重要特色是:社交关系的公开呈现.3.社交网站鼓励实名制,在这个意义上,它实现了网络虚拟世界想真实世界的回归.4.社交网站促进人际关系的构建、维系及良性发展.5.桑德拉提出,人际关系中的各方面不停地管理公共领域和死人空间之间的便捷.所谓的便捷,值得实在思想和感情上是否元和和他人分享的界限,或者可以理解成私密性和非私密性事物之间的界限.·社交网站带来的一些问题1.社交网站带来的问题:1虚假身份对社交网站造成困扰.2隐私受到侵犯.3角色冲突.4现实关系的疏离.5垃圾广告.2.角色冲突:所谓角色冲突,适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①角色间冲突指的是一个人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冲突.②角色内冲突,指的是同一角色,由于社会上人们对他的期望与要求不一致,或者角色承担着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不一致,而在角色承担者的内心产生的一种矛盾与冲突. 第二种情形是行为模式上的冲突.。

新媒体概论部分重点知识

新媒体概论部分重点知识

新媒体概论部分重点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飞速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了解和掌握关于新媒体的概念和重点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新媒体概论的部分重点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媒体。

一、新媒体概念新媒体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传播工具,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向受众传递信息和内容的形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实时性、互动性、智能性等特点。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输,可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

2. 网络化:新媒体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突破了时空限制。

3. 交互性: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用户可以主动参与和反馈。

4. 个性化: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5. 多媒体性: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丰富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三、新媒体的应用领域1. 新闻传媒:新媒体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实现了新闻的即时更新和个性化推送。

2. 社交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成为人们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 在线教育:新媒体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4. 市场营销:新媒体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和精准的营销渠道,可以通过推广活动和社交媒体广告来吸引潜在客户。

5. 文化传承: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相结合。

四、新媒体的影响与挑战1. 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用户面临大量的信息,如何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一个挑战。

2. 知识产权问题: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数据和内容的盗用和侵权现象普遍存在,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 隐私泄露:新媒体的互联互通性质,使得个人隐私面临潜在泄露的风险,个人信息安全成为新的挑战。

《新媒体概论》知识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知识点总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手机游戏
在手机终端上运行的游戏,如 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
互动性电视媒体
网络电视
通过互联网传输的电视节 目,如IPTV、OTT TV等 。
数字电视
采用数字技术传输的电视 节目,如有线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等。
互动性电视应用
提供观众与电视节目互动 的应用,如电视购物、电 视投票等。
新型社交媒体
社交网站
《新媒体概论》知识 点总结
目录
CONTENTS
• 新媒体概述 • 新媒体技术基础 • 新媒体形态与类型 • 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 • 新媒体产业与经营管理 • 新媒体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 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 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特点
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多媒体与程
01
02
03
Web1.0时代
以门户网站为代表,信息 由网站编辑单向传递给用 户,用户只能被动接收信 息。
Web2.0时代
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用户 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 息的发布者,实现了信息 的双向互动。
Web3.0时代
订阅模式
通过向用户收取订阅费用,提供独家 、优质的内容服务。
电商模式
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商品或服务,实现 盈利。
其他模式
包括知识付费、打赏、会员制等多种 盈利模式。
新媒体法规政策解读
互联网法规政策
知识产权保护
包括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 法等相关法规政策。

新媒体概论复习

新媒体概论复习

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媒介环境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2拟态环境“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78公民新闻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131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137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123网络暴力是指网名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264数字电视指节目信号的摄取、记录、处理、传播、接受和显示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播到用户端接收的全过程;41网络报刊即通过互联网发行和传播的报刊,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到报刊出版、发行、利用的全过程;32媒介融合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183博客: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在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23 摩尔定律:指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81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是网络技术发展规律;84病毒经济是网络经济时代孵化出来的畸形儿,高额利益的驱动,使得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诉求的病毒制造与传播活动持续存在,并且不断兴盛;270二、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型:主要特征:1.交互性与即时性;2.海量性与共享性;3.多媒体与超文本;4.个性化与社群化15--17主要类型: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电视新媒体19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哪些:1.技术与市场2.资本市场3.政府重视支持8--9维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一种新技术,一种超文本系统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一种超文本系统,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网页的社会性软件具有及时性、自主性、开放性、互动性27新媒体从哪几个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媒介生态1,打破传统媒体霸权2,发行量、收听收视率变化3,经营收入变化4,受众结构变化5,阅读习惯变化手机报的概念及其运营模式概念: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因而手机报被誉为“拇指媒体”和“影子媒体”.1.彩信订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2,WAP网站浏览用户按时间计费3广告投放36--37 媒介融合的特征一.、技术化与全能化;1媒介融合首先是技术的融合;2媒介融合整合不同媒介功能;二、集约生产与全民写;1.变单一的内容生产为集约化生产2.变传媒组织的内容生产为全民生产;三、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1.内容融合实现内容增值2.渠道融合打造跨媒体跨地域传媒集团媒介融合有哪几种类型媒介融合的五种类型与模式1.所有权融合2.策略性融合3.结构性融合4.信息采集融合5.新闻表达融合何为数字鸿沟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1371.一些学者认为,所谓的“数字鸿沟”应当被称为“知识鸿沟”或者“教育鸿沟”;2.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不平衡是造成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根本原因;3.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是造成一个国家内部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4.其它一些社会因素也对数字鸿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传播技能、已有知识储存量差异、社交范围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因素、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等.140长尾理论的相关内容160长尾理论的基本原理: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新媒体与传统广电的差异1.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2.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3.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赢利模式数字报业与传统报业有哪些区别2051全天候与全覆盖2全媒体与兼容性3互动性与共享性4多元化与集约化三、论述题:何为手机报,请以某手机报为例,详细阐述手机报的困境及解决方案概念: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因而手机报被誉为“拇指媒体”和“影子媒体”.困境:内容价格阅读习惯受众狭窄解决方案:新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哪些请以优酷网为例进行详细论述或以其他某个新媒体为例亦可165新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1.广告盈利;2.销售盈利3.渠道盈利4.增值服务盈利论述:什么是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构成需要哪些要素有人说网络媒体实现了公共领域的重构,请加以论述123公共领域是指“允许市民自由发表和交流意见,以形成共识和公共舆论的地方;公共领域向公众开放,所有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力和机会,在这块地方自由讨论有关公共利益的任何事务;构成要素:1由私人组成的公众2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3能够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共舆论;论述:什么是人肉搜索,请谈谈你对人肉搜索的看法256人肉搜索是与机器搜索相对而言的另一种搜索信息方式;在机器搜索中,信息的搜集是通过机器完成的,而人肉搜索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在人肉搜索中,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变为人找人,人问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这种搜索活动是一般是网友在网络社区上提出一个问题,通过广聚五湖四海的网友力量,由人工参与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起源:虐猫事件,“人肉搜索”威力初次展现畸变:铜须门事件,网民力量开始走向“暴力”失控:“最毒后妈”事件,不了解真相的网络很伤人;是与非:什么是恶搞,请谈谈你对现在网络上恶搞流行的看法263“恶搞”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以文字、图片和动画为手段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完全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恶搞”作品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时尚”,应当引起高度警惕;从视频到文本,从网络到电视,从流行歌曲、热门节目到古典名着、标志性图像、主旋律影片、英雄人物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看法:恶搞是有底线的;;;;;;。

专业课必备新媒体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专业课必备新媒体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构成侵权行为,需要承担停止侵权、 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行业自律机制建设推进情况
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我国新媒体行业自律组织逐渐建立,如中国网络视听节目 服务协会等,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自律规范与标准的制定
行业自律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自律规范和标准,如《网络短 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等,引导新媒体内容健康向上。
资讯类平台
今日头条
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推荐信息,提 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服务的产品。
腾讯新闻
包括新闻、资讯、视频、图片等内容的综合资讯平台。
网易新闻
涵盖新闻、财经、科技、娱乐、体育等多个领域的资 讯平台。
视频音频类平台
哔哩哔哩
涵盖众多领域的视频分享网站,包括动画、番 剧、国创、音乐、舞蹈、游戏等。
打赏模式
鼓励用户对优质内容进行打赏, 形成内容创作者与用户的良性 互动。
06
新媒体伦理道德问题 及法律规范解读
虚假信息、恶意炒作等伦理道德问题剖析
1 2 3
虚假信息的定义与危害 虚假信息是指不真实或误导性的信息,其传播可 能对个人、组织或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恶意炒作的动机与手段 恶意炒作通常是为了追求关注度、经济利益或特 定目的,采用夸大、歪曲事实等手段进行信息传 播。
02
社交媒体、博客等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形态兴起,用户开始参与
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
移动互联网时代
0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形态迅速崛起,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与新媒体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新媒体 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智能推荐、 语音交互等。

《新媒体概论》重点问题

《新媒体概论》重点问题

新媒体概论一、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数字技术可以说为媒体带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

·新媒体首先是数字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了新媒体的诞生。

从技术特性看,新媒体的信息载体是比特,从传播特性看,新媒体使用的是数字语言,从发展角度看,新媒体本质上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

·表达形式上,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固定表达模式,实现以多种方式的信息呈现;新媒体几乎涵盖了传统媒体的所有表达方式,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甚至虚拟环境。

·同时新媒体还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同一内容多介质实现成为可能。

2.交互性——本质特征·交互性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就传播模式而言,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体则采取交互式传播,既能实现“点对面”的传播,也能实现“点对点”或“面对面”的传播。

如此好的交互性得益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方式的灵活性。

·就信息形成的过程而言,交互性使得信息不再是依赖某一方发出,而是在双方的交流中形成。

·通过新媒体,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也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这一符合传媒发展规律的新型传播模式。

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传播是非线性的,它强调的是受众的自主选择与反馈;就本质而言,也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

4.及时性和共享性打破了时空界限对于媒体而言,这种及时性体现在可以随时更新新闻信息、24小时不断发稿、对突发事件进行直播,从而使受众在第一时间获得一手信息。

对于受众而言,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受信息,还能将所见所闻第一时间发布出去,将信息与其他用户共享。

5.“个性化”服务实现“小众化”传播·“个性化”显现在其细节设计中,包括博客空间的个性化服务·实现了传播和接受的异步性。

·人们对信息的不仅有选择权还拥有控制权6.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的本意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新媒体概论部分重点知识

新媒体概论部分重点知识

新媒体概论新媒体:能为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其传播特点得解读:1、超媒体。

超媒体性是指在多种媒体中非线性地组织和呈现信息。

2、交互性。

是新媒体区别于以往媒体的最突出特点。

3、超时空。

新媒体大大缩短了信息交互传播的速度。

4、个性化信息服务。

新媒体提供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服务,使信息传播者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虚拟信息传播。

新媒体的虚拟信息传播不仅指信息本身的虚拟性还指传播关系的虚拟性。

搜索引擎,就是一种帮助用户在互联网上查询信息的机制,它以一定的计算策略在网络上追踪、捕获各类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归类、整理和存贮,随时为用户提供查询帮助,从而起到信息导航的作用。

知名的搜索引擎:yahoo、Google、百度。

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式、全文、元、垂直搜索引擎。

门户网站:网络内容提供商,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并向其用户或访问者发布的公司。

也被理解为网民进入互联网的起点与始发之地。

其类型为:其类型为:1、从网站的内容模式来看。

综合门户网站和垂直门户网站,综合门户网站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内容与服务的全面性与广泛性;垂直门户网站指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某一特定人群或某一特定需求而提供的有一定深度的信息和相关服务的网站,特点是“专、精、深”。

2、从门户网站的构建主体来看。

个人门户、企业门户、商业信息门户和政府门户,企业门户是指通过一个唯一入口,为企业员工、分销商、代理商、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同意价值链上的相关人员,提供的基于不同角色和权限的、个性化信息、知识、服务与应用的系统平台;商业信息门户是指面向普通的网络用户,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咨询、信息以及服务的门户网站,在国内主要以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为代表;政府门户网站是指在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新媒体概论是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新媒体的定义、起源与发展、新媒体技术与工具、新媒体的社会影响等内容。

本文将对新媒体概论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复习,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起源新媒体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备实时性、互动性、多媒体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新媒体起源于20世纪末20年代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二、新媒体技术与工具1. 网络技术: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基础设施,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便利。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全球传播。

2. 移动技术: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加便捷。

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新媒体内容的主要途径。

3.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脸书等极大地推动了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评论和转发信息,从而形成信息的传播网络。

4.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使得新媒体内容可以以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三、新媒体的社会影响1. 信息传播与获取: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信息自由流动、全球传播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地与他人交流。

2. 社交互动与网络社区:社交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互动,扩大了社交圈子。

此外,新媒体也形成了各种虚拟社区,让人们能够在线上进行交流、分享兴趣和知识。

3. 公众参与与分权:新媒体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新的渠道。

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诉求,实现对传统媒体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4. 商业与经济变革:新媒体促进了商业和经济的转型。

通过新媒体平台,企业可以进行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创新模式,实现市场规模的拓展和利润的增长。

综上所述,新媒体概论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深入了解新媒体的定义与起源、技术与工具、社会影响等核心知识点对于掌握当前与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新媒体概论大一知识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大一知识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大一知识点总结一、新媒体概念和特点1. 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创造、收集、处理、存储、传播信息,以及进行相关活动和服务的内容和载体。

这些载体包括网络、数字电视、移动通信设备、数字音视频播放器等。

2. 新媒体的特点(1)互动性:新媒体让用户与内容之间形成双向交流,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进来,增加了用户参与感和体验度。

(2)即时性:新媒体能够实现实时传播和信息更新,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

(3)多样性:新媒体具有多种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满足了用户对不同形式信息的需求。

(4)个性化: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推荐服务,更符合用户的兴趣。

(5)全球化:新媒体拥有全球范围的传播能力,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球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1. 传统媒体时代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信息的发布和获取都是单向的,用户只能 passively 接收信息,无法进行交互和个性化定制。

2. 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开始呈现出多向传播的趋势,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而且互联网的出现也催生了新型媒体形式,如网站、博客、论坛等。

3. 移动时代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媒体进入了移动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快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获取信息。

4. 社交媒体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社交媒体成为了新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5. 智能化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进入智能化时代,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

三、新媒体的内容形式1. 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是新媒体中最为基础和主要的信息形式,包括新闻、文章、博客、微博等。

2. 图片内容图片内容在新媒体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图片可以更加直观地传达信息,例如图片新闻、图片分享平台等。

新媒体概论重点

新媒体概论重点

新媒体概论重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社交媒体、在线新闻、网络直播还是移动应用程序,新媒体都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和娱乐。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一、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将信息以多媒体形式传播,并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互动的媒介平台。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通过新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互动,参与内容创作,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流动性。

二、新媒体的特征1.互动性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使用户能够参与到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中。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评论、点赞、分享、转发等多种交互方式,使用户成为信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2.即时性新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即时。

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等新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实时了解新闻事件、时事热点和朋友动态。

3.多样性新媒体提供了多种形式和媒介来传播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

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和方式进行获取信息和互动。

三、新媒体的影响1.社交互动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同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交关系。

2.信息获取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不论是阅读新闻、寻找资讯,还是学习知识和培训,新媒体平台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习机会。

3.商务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通过网络购物平台、微信支付等工具,人们可以在线购物、支付账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

4.文化传播新媒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音乐、电影、游戏等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传播,吸引更多的受众,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新媒体概说一、新媒体生态环境传统媒体一对多新媒体多对多二、什么是新媒体?1、新媒体的定义: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工具或手段。

2、新媒体的形态(1)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桌面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智能媒体、互动电视媒体为代表。

(2)新型媒体,包括户外彩屏、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

3、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点:超媒体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个性化、虚拟化。

三、互联网思维1、用户思维是核心(1)简约思维(敢于放弃,善于选择)(2)跨界思维(多角度多视角看问题)(3)社会化思维(一小我能够影响更多人)(4)大数据思维(核心是预测)(5)迭代思维(快速反应思维)2、如何增加用户参与度(1)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来增长用户介入度,而以社群形式存在的互动,线下转化率是惊人的。

(2)通过原创内容与公众产生共鸣。

第二章、新媒体形态发展概观一、门户网站1、定义:被人们理解为互联网的始发地,是一个为了满足网民对于信息与服务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信息共享的网络枢纽。

2、分类:按照提供的内容来看,可分为综合门户和垂直门户;按照构建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企业门户、商业信息门户与政府门户等。

3、特征(1)稳定而庞大的用户群(2)网民的依靠性与高粘性(3)巨大的吸纳能力。

4、发展:启动阶段(1995年-1999年),被夸大的预期峰值(2000年),幻灭的谷底(2001年),启蒙斜坡(2002年),生产力的稳定阶段(2004年)二、交际媒体发展概说1、挪动终端的发展。

(1)手机--由通讯工具向大众媒体的演化。

(通讯工具→大众媒体,现被称为“第五媒体”也称“全媒体”)(2)平板电脑的诞生与发展。

2、移动终端下的社交媒体。

(1)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之前与之初。

(2)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新媒体概论重点

新媒体概论重点

新媒体概论重点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填空:1、手机越来越成为一个移动的数字终端平台,在20世纪末开始被定义为“第五媒体”.2、美国传播学者哈特在对媒介进行历史性考察时,把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媒介系统分为示现的、再现的、机器的三类媒介系统.3、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英尼斯从时空偏向的角度考察媒介,提出了媒介的时空偏向理论,将媒介划分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偏向空间的媒介.名词解释: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同戏剧进行类比,他认为人人都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上扮演大量不同的角色,在每位或每群观众成员面前显示自己的略有不同的“变体形式”.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行为举止可分为两大类:“在前台的行为”和“在后台的行为”.合适的在前台的行为代表担任某一社会角色的人按其所扮演角色的社会规范应有的行为.而在后台的行为则会放松自己,进行排练,制定进一步表演的策略,并就他们在前台的行为开玩笑.电视人:日本传播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所谓“电视人”,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媒介依存症容器人:“容器人”是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描述现代人的形象时提出的.“容器人”是指在现代的大众传播环境尤其是以电视为主体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他们是孤立的,封闭的.他们为了打破这种孤独的状态也希望与别人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并没有内心世界的交流,因为他们并不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了人际交往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其内容是: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梅特卡夫定律是一条网上资源的定律,该定律由新科技推广的速度决定,所以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新技术只有在有许多人使用它时才会变得有价值.使用网络的人越多,这些产品才变得越有价值,因而越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最终提高整个网络的总价值.梅特卡夫定律常常与摩尔定律相提并论,如果说摩尔定律是信息科学的发展规律,那么梅特卡夫定律就是网络技术发展规律.电子乌托邦: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语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新的传播技术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度,是一种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思想.单方面的认为当代大众传媒会因其传播渠道的双向性和网络的实时互动性能够带来民主和自由;因大众传媒的监督功能和现今受众的舆论压力能够带来人性和道德的发展,从而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乌托邦式期待.而这种观点是片面.在大众传媒大战的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与社会制度和文化紧密相连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而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系统会发挥什么作用在于使用者和管理者,在于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数字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商业模式: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盈利能力的模式,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产出方式和管理控制的系统构架和方法.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商业模式有时也称盈利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做出适应的变化.人肉搜索:“猫扑mop”网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和百度的利用计算机搜索技术搜索不同的是,它更接近于“爱问”、“知道”一类的提问回答网站.它与机器搜索相对而言的另一种搜索信息方式,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而已.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答,当用户的疑问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时,就会试图通过其他几种渠道来找到答案,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人肉搜索”是该网上经常有人发帖提问,并用“猫扑”网上的虚拟货币mp,“猫皮”来奖励提供信息者.网友看到帖子后就会去寻找线索,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来回答问题,然后把找到的答案回帖邀功,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机制”.人肉搜索易导致语言暴力,争议较大.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简答: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交互性与即时性.新媒体的传—受双方交流密切,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在双方交流互动的情境中形成.新媒体的传播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即时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是几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随地接发信息.2海量性与共享性.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其海量信息几乎无所不包,信息量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量.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不受时空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得到信息.3多媒体与超文本.网络媒体兼容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和发送信息.与传统的文本形式不同,网络媒体是多媒体,是以结点为单位的超文本呈现.4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通过网络传播可以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受众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接收时间、地点和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内容,传者也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专门的信息推送服务.网络上的人们大多是“群居”,他们形成一些牢固的人际互动网络,共同活跃在虚拟空间的各个角落.浅阅读的特征:1浅阅读产生的背景是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爆炸2浏览式娱乐式阅读成为浅阅读的重点特点,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的主要形式3浅阅读的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4浅阅读的过程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混合媒介文化特征:124小时不间断的报道状态使新闻永远处于待续状态2新闻源支配新闻界3不再有“守门人”4论断压过报道5“一鸣惊人”的心态彭兰在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的走向一文中,对媒介融合在各个方面所带来的传媒业变革进行了阐述:1业务形态融合—多媒体日益兴起2市场融合—产品相互嵌入、多元组合3载体融合—发行渠道的“合”与接收终端的“分”4机构融合—更高层次的再分工论述新媒体读公共领域的重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之后熊彼得、布鲁纳和杜威等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哈贝马斯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它作为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一部分,立足于不受公共领域管辖的私人领域,却又跨越个人和家庭的藩篱,致力于公共事务.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存在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由私人组成的公众.他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2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因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决定着信息的流量.单向的非沟通媒体将导致信息的匮乏和意义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私人的“独立”与“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3能够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共舆论.1、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新媒体逐渐成为公共领域的实现载体,不但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又统领了公共领域,既汇聚着无数个体,同时也起了组织社会的作用.随着国家和社会的逐渐融合所出现的结构转型,新闻报道转变为文化思想传播,意识传播传播到商业盈利,媒体的公共品格逐渐让位于商业广告,媒体的公共话语空间逐渐丧失.媒体假借公共舆论的外衣传播伪公共话语的现象成为常态.一个重新政治化的社会领域摆脱了“公”与“私”的区别,消解了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自由主义公共领域,理想的公共领域全盘瓦解,这种情形与封建社会会晚期有类似之处,故哈贝马斯称之为“再封建化”.2、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共领域的重构: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和移动传播使公民成为记者变为可能,公民新闻随之产生.公民新闻的兴起,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找到了一条实现路径.公民新闻的兴起,不仅形成了新的公共领域,而且促使传统媒体不得不拓宽资源取向,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采集新闻,包括鼓励公民提供新闻和向公民购买新闻.同时,传统媒体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公共空间上的公共舆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传统媒体公共领域的重构.公共领域在传统媒体中被侵蚀的原因:传统媒体的“点到面”传播让“公众”成为了“大众”;传统媒体的“守门人”规则否定了“自由交流”的初衷;传统媒体的商业化浪潮吞噬了“理性批判”原则.3、电子乌托邦: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虚拟社区产生,也随之产生了新型的公共领域形态.网络等新媒体构建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共话题空间,掌握网络技术的人与没有掌握网络技术的人之间会形成新的等级,匿名性使得网络虚拟社区抛弃许多“理性的道德”而混乱、随意不负责任.材料分析——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产业链——利益相关方、利润区价值链——上中下游企业、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价值链、运营链盈利模式设计三个层面:1以关系关注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2以竞争与对手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3以客户顾客需求发现和满足为中心的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规模经济薄利多销、摊薄;二次售卖长尾理论与微内容——新媒体经济——广告盈利、销售盈利线上线下、渠道|平台盈利、增值服务盈利.B2B:Business To Business 、B2C:Business To Customer、C2C:Customer To Customer信息中介、交易中介、支付中介。

新媒体概论提纲

新媒体概论提纲

1.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点:①超媒体性②交互性③超时空④个性化⑤虚拟化2.新媒体的数字依托技术新媒体的网络依托技术新媒体的移动通信技术依托3.数字技术之所以对于新媒体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几个考量条件:①数字技术使多种媒体的融合成为可能②数字技术使信息的交互成为可能③数字技术是软件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基础4.流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简单而言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的机器后才能观看收听的网络传输机器。

5.5G移动通信技术将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用户业务体验,满足物联网应用的海量需求,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产业的重大飞跃,带动芯片、软件等快速发展,并将工业、交通、医疗等行业深度融合,催生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业态。

我国将于2020年启用5G商用。

(填)6.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①智能搜索②移动搜索7.六度空间美国着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六度空间”理论。

“六度空间”理论(也称“六度分隔”)是指“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有人提出将“六度空间”理论应用于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便利性,便可以很轻易地实现“六度空间”里以朋友找朋友的理想构想。

8.网络游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技术含量高②双层交互性③结构分散化④产业关联度高9.微博传播的特点①书写的终端的多样性和移动性微博的书写终端具有多样性。

从硬件上说,用户可以使用电脑和手机更新微博;从软件上说,一切能够与微博服务器相连的终端或软件都可以实现微博信息的即时分享。

书写终端的多样性使得用户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更新微博,尤其是手机媒体的应用,更是让微博用户拥有了随时随地分享信息的快感。

②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一是用户使用时间的碎片化;二是微博内容的碎片化。

微博这种碎片化的特点,不但契合了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规律,更在深层次上反映出后现代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概论》知识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知识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知识点总结模拟信号:采样-量化-编码1.媒体的定义和五个分类媒体:是信息表示和传输的载体媒体的两层含义:1.信息的载体(数字、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2.存储信息的实体(书本、报纸、硬盘、U盘、SD卡、光盘)五个分类:①感觉媒体②表示媒体③显示媒体④存储媒体⑤用来将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载体2.新媒体的概念是由P.高尔德马克提出的3. 新媒体概念的广义和狭义?新媒体依托的技术?P3广义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的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

狭义上的“新媒体”专指“新兴媒体”。

4.新媒体的特点P6①媒体性②交互性③超时空④个性化⑤虚拟化5. 新媒体的三个技术?P33☆云计算技术数字技术是一种与计算机相生相伴的信息编码技术,它以数字“0”或“1”作为信息存储的最小单位——比特(bit)。

6. Web1.0、Web2.0、Web3.0的本质是什么?P37Web1.0的本质:聚合和搜索Web2.0的本质:满足了网络用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需求Web3.0的本质:智能化的人与人、人与机器的交流模式7. 移动通信技术1G 2G 3G的G代表什么?答:G是代,英文缩写是Generation。

第二单元新媒体形态论物联网P428.门户网站的分类?P48按照门户网站提供的内容来看,可以将门户分为综合门户与垂直门户。

按照构建体不同,门户网站又可以分为企业门户、商业信息门户与政府门户等。

9.搜索引擎的分类?P50①目录式搜索引擎②全文搜索引擎③元搜索引擎④垂直搜索引擎10. 即时通讯的定义?类型?P53即时通讯是指通过专门的网络即时讯息传呼软件,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在用户之间建立起来的直接联系和实时交流的通信系统。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一、新媒体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新媒体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融合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媒介形式。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迅速崛起,在传媒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1. 互动性:新媒体可以实现用户与媒介的双向交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

2. 即时性:新媒体可以实时更新信息,用户可以迅速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可视化:新媒体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信息更加生动有趣。

4. 多样性:新媒体形式众多,包括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移动应用等,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5. 跨时空:新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三、新媒体的影响与挑战1. 传播方式的改变: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加速了信息流通的速度,降低了信息的门槛。

2. 媒体产业的变革:新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面临了生存的压力和挑战,需要转型升级。

3. 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急剧增加,用户需要具备辨别和筛选的能力。

4. 隐私与安全问题:新媒体的普及也带来了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网络安全的管理。

5. 精神生活的变化:新媒体的快节奏和碎片化的特点,可能对用户的思维和精神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新媒体的应用领域1. 媒体传播:新闻媒体、广告传媒等领域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信息传播。

2. 商业应用:电商、在线支付等利用新媒体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3. 教育领域: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利用新媒体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4. 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5. 文化娱乐:电子游戏、网络小说、在线音乐等娱乐内容的传播与消费。

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新媒体将更加倾向于移动端的发展,手机成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工具。

2. 多媒体深度融合:音视频、VR技术等与新媒体融合,增加用户体验。

3. 大数据应用:新媒体借助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新媒体概论考试重点

新媒体概论考试重点

新媒体概论考试重点以下是关于新媒体概论考试重点的分享: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理解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可不像传统媒体那样简单。

它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比如说微博、微信公众号,这都是咱们平常能接触到的新媒体代表。

很多人可能简单地觉得新媒体就是新出现的媒体,但这可不够准确啊。

我之前就在这卡住了,想着新媒体不就是手机上那些软件嘛,后来发现重点在于它还包括其背后的传播规律、技术手段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

对了还有个关键点是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首当其冲的就是即时性了。

你看突发新闻或者热点事件,在新媒体上传播速度那是相当快。

像某个明星的绯闻一旦爆出,几乎瞬间就能在微博等平台上疯传开来。

互动性也特别关键,和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受众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者,比如在抖音的视频下面,用户可以随时评论、点赞、分享,创作者也能回复,大家之间互动非常频繁。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也是个绕不开的点。

这个我一开始理解得很模糊,不知道除了广告还能有啥盈利途径。

后来发现流量变现、付费内容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拿今日头条来说,很多自媒体人靠优质内容吸引流量,然后平台按照流量给予一定的奖励。

而像得到那样的知识付费类应用,则是典型的靠付费内容盈利的新媒体。

一定要注意新媒体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新媒体可以推动文化传播,例如李子柒的视频在国内外的新媒体平台传播,让很多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

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文化传播的风险,例如一些低俗、虚假的内容也容易在新媒体传播。

再就是新媒体的类型相关内容了。

新媒体种类繁多,像社交媒体主要是以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交互动为目的,微博、QQ空间就是。

还有搜索引擎类新媒体如百度,通过信息检索提供资讯。

新媒体技术这块也不能忽视,像大数据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应用,能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今日头条就是很典型地利用了大数据算法,按用户的浏览记录和偏好推送新闻资讯。

这也是商家吸引用户增加粘性的重要手段,在考试中说到新媒体技术这一块的时候也是需要考虑到这种实际应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1、手机越来越成为一个移动的数字终端平台,在20世纪末开始被定义为“第五媒体”。

2、美国传播学者哈特在对媒介进行历史性考察时,把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媒介系统分为示现的、再现的、机器的三类媒介系统。

3、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英尼斯从时空偏向的角度考察媒介,提出了媒介的时空偏向理论,将媒介划分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偏向空间的媒介。

名词解释: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同戏剧进行类比,她认为人人都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上扮演大量不同的角色,在每位或每群观众成员面前显示自己的略有不同的“变体形式”。

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行为举止可分为两大类:“在前台的行为”与“在后台的行为”。

合适的在前台的行为代表担任某一社会角色的人按其所扮演角色的社会规范应有的行为。

而在后台的行为则会放松自己,进行排练,制定进一步表演的策略,并就她们在前台的行为开玩笑。

电视人:日本传播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将印刷媒介环境与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

所谓“电视人”,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与成长的一代,她们在电视画面与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就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就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她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就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媒介依存症)容器人:“容器人”就是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描述现代人的形象时提出的。

“容器人”就是指在现代的大众传播环境尤其就是以电视为主体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她们就是孤立的,封闭的。

她们为了打破这种孤独的状态也希望与别人接触,但就是这种接触只就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并没有内心世界的交流,因为她们并不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了人际交往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与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她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与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就是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

其内容就是: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梅特卡夫定律就是一条关于网上资源的定律,该定律由新科技推广的速度决定,所以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

新技术只有在有许多人使用它时才会变得有价值。

使用网络的人越多,这些产品才变得越有价值,因而越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最终提高整个网络的总价值。

梅特卡夫定律常常与摩尔定律相提并论,如果说摩尔定律就是信息科学的发展规律,那么梅特卡夫定律就就是网络技术发展规律。

电子乌托邦: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语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新的传播技术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理想国度,就是一种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思想。

单方面的认为当代大众传媒会因其传播渠道的双向性与网络的实时互动性能够带来民主与自由;因大众传媒的监督功能与现今受众的舆论压力能够带来人性与道德的发展,从而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乌托邦式期待。

而这种观点就是片面。

在大众传媒大战的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与社会制度与文化紧密相连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而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系统会发挥什么作用在于使用者与管理者,在于具体的历史与社会条件。

“电子乌托邦”思想就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就是传播者又就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与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

但就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就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

数字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就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

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

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就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

商业模式:就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盈利能力的模式,就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产出方式与管理控制的系统构架与方法。

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她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就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

商业模式有时也称盈利模式,它不就是一成不变的,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做出适应的变化。

人肉搜索:“猫扑(mop)”网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

与百度的利用计算机搜索技术搜索不同的就是,它更接近于“爱问”、“知道”一类的提问回答网站。

它与机器搜索相对而言的另一种搜索信息方式,就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就是通过其她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就是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而已。

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答,当用户的疑问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时,就会试图通过其她几种渠道来找到答案,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

“人肉搜索”就是该网上经常有人发帖提问,并用“猫扑”网上的虚拟货币(mp,“猫皮”)来奖励提供信息者。

网友瞧到帖子后就会去寻找线索,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来回答问题,然后把找到的答案回帖邀功,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机制”。

人肉搜索易导致语言暴力,争议较大。

网络暴力:就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就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就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往往就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与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

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与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与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

简答: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就是多媒体(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与全覆盖的特征(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交互性与即时性。

新媒体的传—受双方交流密切,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在双方交流互动的情境中形成。

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就是光纤通讯线路,即时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就是几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随地接发信息。

(2)海量性与共享性。

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其海量信息几乎无所不包,信息量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量。

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不受时空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得到信息。

(3)多媒体与超文本。

网络媒体兼容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与发送信息。

与传统的文本形式不同,网络媒体就是多媒体,就是以结点为单位的超文本呈现。

(4)个性化与社群化。

新媒体通过网络传播可以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受众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接收时间、地点与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内容,传者也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专门的信息推送服务。

网络上的人们大多就是“群居”,她们形成一些牢固的人际互动网络,共同活跃在虚拟空间的各个角落。

浅阅读的特征:(1)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就是新媒体的发展与信息量的爆炸(2)浏览式娱乐式阅读成为浅阅读的重点特点,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的主要形式(3)浅阅读的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4)浅阅读的过程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混合媒介文化特征:(1)24小时不间断的报道状态使新闻永远处于待续状态(2)新闻源支配新闻界(3)不再有“守门人”(4)论断压过报道(5)“一鸣惊人”的心态彭兰在《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瞧媒介融合的走向》一文中,对媒介融合在各个方面所带来的传媒业变革进行了阐述:(1)业务形态融合—多媒体日益兴起(2)市场融合—产品相互嵌入、多元组合(3)载体融合—发行渠道的“合”与接收终端的“分”(4)机构融合—更高层次的再分工论述新媒体读公共领域的重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概念最早就是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之后熊彼得、布鲁纳与杜威等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

哈贝马斯所谓公共领域,指的就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

公共领域就是指一个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它作为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一部分,立足于不受公共领域管辖的私人领域,却又跨越个人与家庭的藩篱,致力于公共事务。

在哈贝马斯瞧来,公共领域存在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由私人组成的公众。

她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2)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

因为媒介就是信息的载体,决定着信息的流量。

单向的非沟通媒体将导致信息的匮乏与意义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私人的“独立”与“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3)能够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共舆论。

1、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新媒体逐渐成为公共领域的实现载体,不但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又统领了公共领域,既汇聚着无数个体,同时也起了组织社会的作用。

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逐渐融合所出现的结构转型,新闻报道转变为文化思想传播,意识传播传播到商业盈利,媒体的公共品格逐渐让位于商业广告,媒体的公共话语空间逐渐丧失。

媒体假借公共舆论的外衣传播伪公共话语的现象成为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