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犯罪基本特征

犯罪基本特征

犯罪基本特征
1、犯罪活动是故意的:犯罪者故意的操纵和改变社会的正当秩序,其行为是通过意图和能力的综合而达到目的。

2、犯罪活动有严重性:犯罪行为需要加以惩戒,同时也会有多种影响,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实体上,因此要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

3、犯罪行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不仅仅要犯罪者有意图,而且还要行为真实有效,需要对犯罪行为进行立法定罪。

4、犯罪行为有其特殊的情节、性质、处罚:这取决于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通常犯罪行为处罚从轻到重包括拘留、管制、拘役、监禁和死刑。

法硕刑法学:犯罪的基本特征

法硕刑法学: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的基本特征1.试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2018法学论述第35题)【考察知识点】犯罪的基本特征【重要程度】★★★【解析】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

然后围绕这三点展开论述。

【答案】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首先,犯罪必须是人的具体行为。

不能把人的道德、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作为犯罪。

其次,犯罪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而是必须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所谓严重社会危害性,是指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重要利益的侵害。

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某种行为即使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

国家之所以要禁止、惩罚犯罪行为,就是因为它违反了社会基本伦理规范,侵害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法益,破坏了公共秩序,妨害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对于某些破坏社会生存、发展所必要秩序的行为,国家或组成社会的成员必须以法律的名义对该行为加以禁止、惩罚。

这种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被刑法规定为犯罪。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这是在罪刑法定原则制约下,犯罪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有同时被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时,才是犯罪。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因为某种行为之所以被刑法用刑罚所禁止,就在于它具有社会危害性。

而具有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基本特征,则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必然要求。

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同时又触犯刑法,就应承担受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

因此,应受刑罚惩罚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法院可依法裁量对犯罪人不实际适用刑。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设计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设计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类别。

2、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用事例说明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用实例表明我国法律的性质。

3、学会依法自律。

【能力目标】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思想觉悟目标】1、通过违法与犯罪的问题的学习,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1.犯罪的基本特征。

2.违法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案例研讨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今日说法》——迷失的青春。

这些青少年到底是怎样一步步的沦落的呢?记者采访了这帮青少年犯罪团伙的“老大”林林,我们来听听他的成长故事。

(二)新课1、林林的采访记录(一)问:进入初中后,林林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2、林林的采访记录(二)问:此时林林又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两层意思:①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是违法行为。

②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也是违法行为。

3、探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法律规定做而不去做,法律禁止做而去做的行为?学生罗列。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的行为。

4、林林的采访记录(三)问:(1)这时,林林又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2)林林前后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吗?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问:从犯罪的概念和我们的分析来看,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要确定某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这三个特征之间必须用“并且”还是“或者”?所以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刑法总论-犯罪概说

刑法总论-犯罪概说

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与其他成立条件,原本成立犯罪, 却直接根据但书宣告无罪。
如将实施积极安乐死的行为宣告无罪,将具有抽象危险 的醉酒驾驶行为宣告无罪。
(2)对构成要件作形式主义的理解,使构成要件行为包 含了不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
如将邮政工作人员私拆一封没有重要内容的信件并未造 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解释为符合刑法第253条规定的构成要件 的行为,进而主张直接引用第13条的但书宣告无罪。
(一) 社会危害性
一、犯罪的基本特征
只有在可以就客观不法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时,才能将这种行为规定为 (认定为)犯罪。即只有当能够将客观不法行为及其结果归责于行为人时,才能 认定该行为成立犯罪。这既是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决定的,也是刑罚的性质与目 的决定的。
国民的自由以其具有预测可能性为前提。只有当国民在具有实施其他行为 的可能性的同时,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了法益侵害(危险)结果,才能以犯罪论处。 这一要求保障了国民的预测可能性,进而保障了国民的自由。
不法是责任的前提,责任是对不法的责任,是针对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事实的非难可能性。
一、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法上的实质违法性,是指社会危害性或者法益侵犯性,包括对法益的侵害 性与威胁性(危险性)。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只有在故意或者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才具有社会危害性。换言之,社会危害性是由客观危害+主观恶性构成的。
一、犯罪的基本特征
1. 犯罪的含义 (1)一般来说,犯罪是指具备了成立犯罪的全部条件的行为。 (2)但是,犯罪的本质是法益侵害,只要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侵犯了法益,就 具备了犯罪的本质。即“犯罪”或“罪”是指符合构成要件且违法的行为。 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是否侵犯了法益,只需进行客观的判断。

《刑法总论》复习思考题

《刑法总论》复习思考题

《刑法总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刑法概述【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保护人民”这一刑法基本价值与“惩罚犯罪”等刑法功能的关系?思考提示:“保护人民”是刑法的根本目的,“惩罚犯罪”必须服务于这一根本目的为限度。

2、如何理解刑法应该严格解释?思考提示:刑法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制裁方法的严厉性,决定了不论是放纵犯罪还是滥用刑罚,都会从根本上危及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刑法的解释必须比其他法律更准确、更合理、更不容许存在相对模糊的空间。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罪之法定与刑之法定?思考提示:罪之法定主要是对犯罪构成的分析和掌握,刑之法定是对法定刑以及具体刑罚配刑的分析和运用。

2,对罪刑相适应原则与重刑传统的理解?思考提示:我国存在“治乱世用重典”的古训,重刑传统由来已久;必须摒弃这种法律传统,才能真正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复习思考题】1,普遍管辖原则的发展趋势?思考提示:正确理解《刑法》第6条“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的规定。

2,甲在1997年10月1日前实施了一个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但于1998年才被抓获,对甲是否必须适用1997年刑法?思考提示:正确理解从旧兼从轻原则。

第四章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犯罪的定义?我国刑法是以何种方式规定犯罪的定义?思考提示:犯罪的定义方式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

我国刑法是从犯罪的形式定义和实质定义相结合的角度给犯罪进行定义。

2,我国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思考提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第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第二,刑事违法性第三,应受刑罚处罚性。

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互为表里的。

3,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思考提示:所谓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它具有整体性、具体性和法定性等特征。

4,对犯罪构成要件应当如何排列更为科学?思考提示:依据通说性的犯罪构成理论,是按照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排列的。

【初中政治】中考政治 知识盘查三 法律教育 考点34 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

【初中政治】中考政治 知识盘查三 法律教育 考点34 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
主题三
法律教育
考点34: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1
1.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 罚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 的最本质特征。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
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 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2
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违法 犯罪(严重 违法行为)
相同点
区 别
都是违法行为,都有法律后 果,都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社会危 害程度及 违反的法 律
处罚方法
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只是违 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批评教育或依据有 关法规给以行政制 裁或民事制裁
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3)种类: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
刑两大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
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 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4
对社会危害性大,违 反了刑法 用刑罚处罚,可 剥夺人的自由 甚至生命
3
联系Biblioteka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是违 法行为;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4.刑法、刑罚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1)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 以何种处罚的法律。
(2)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

浅谈犯罪的基本特征

浅谈犯罪的基本特征

浅谈犯罪的基本特征西平县城镇职业高中王凡举二O一三年三月浅谈犯罪的基本特征摘要:本文从犯罪的概念引出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刑罚处罚性,并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总结出犯罪的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是任何犯罪都必然具有的。

关键词: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据此,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性,现就其浅析如下: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认定的犯罪的时候,应当十分注意考查行为人的的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以及社会危害性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该行为构成犯罪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它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也不会对它进行处罚,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因此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的,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由此可见,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

那么,社会危害性的轻重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其主要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决定于行为的方式、手段、后果以及时间、地点。

犯罪的手段是否凶狠,是否残酷,是否使用暴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危害性。

例如,抢劫公私财物,就比抢夺公私财物的危害性严重,杀人后碎尸就比一般故意杀人更为恶劣。

危害后果是决定社会危害程度的重要情况。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王东飞教学目标:1、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违法与犯罪的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3、教学难点、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过程:(投影一)初中学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投影二)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

刘某对此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

”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投影三)苏某在工厂浴室洗完澡后,忘记把自己的进口名牌手表带走。

当他想起来再去找时,手表已经不见了。

经向当时一起洗澡的林某了解,证实手表被本厂朱某拾获。

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拾到的手表,朱某却说:“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经本单位领导调解夫效,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经过调查,认为朱某拾获手表据为己有的情况属实,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提问: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朱某认为:“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有什么不对?(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使学生在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中,引起对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思考:(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点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扩散性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体结构上把握本课时的内容。

刑法学(1)章节重难点问题解答2(第4-7章)

刑法学(1)章节重难点问题解答2(第4-7章)

刑法学(1)章节重难点问题解答2(第4-7章)1.怎样认识犯罪的基本特征?答: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就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从我国刑法的规定可以看出,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

所谓严重社会危害性,即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这样或那样严重损害的特性。

犯罪的本质就在于它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社会。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违法行为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是民事、经济违法行为,有的是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但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违反刑法即触犯刑律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对于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来说,则要承担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

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当受刑罚处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

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

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基础;而社会危害性如果没有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也就不构成犯罪。

因此,这三个基本特征都是必要的,是任何犯罪都必然具备的。

这三个基本特征把犯罪与不犯罪、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区别开来。

2.怎样理解犯罪概念的意义?答:犯罪概念的意义表现在它是统一认定犯罪和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一个行为究竟是犯罪或者不是犯罪,是犯罪还是其他违法行为,是犯罪还是错误,从总体上说,就看这个行为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并且是否达到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

如果一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那么这个行为就是犯罪,反之,则不属于犯罪。

3.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怎样?答:犯罪构成,就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哪3个基本特征如下: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3、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而其他两个特征是由社会危害性派生出来的。

正由于三者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所以它们都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二、构成犯罪的四个要件有哪些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

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2、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没有一个犯罪是没有犯罪客体的。

犯罪之所以具有社会危害性,首先是由其所侵犯的犯罪客体决定的。

一个行为不侵犯任何客体,不侵犯任何社会关系,就意味着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也就不能构成犯罪。

3、主观要件,体现的是行为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刑法对犯罪构成的心理状态有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4、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三、违法犯罪的危害有哪些犯罪由于侵害了公民重要的权益,因此我国《刑法》严厉打击犯罪。

根据《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发生,既会对被害人造成经济的、健康的或生命的损害,还会对被害人的家庭造成间接伤害。

同时违法犯罪的行为会对社会的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

这有利于打击危及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是保护公民正当合法的人身财产权益的具体体现之一。

犯罪本质二元论新说

犯罪本质二元论新说

犯罪本质二元论新说犯罪本质一元论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唯一本质特征,把应受刑罚惩罚性看做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当然结果,不仅使得犯罪三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矛盾,而且不能科学地解释犯罪与犯罪构成、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

重新认识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含义,把应受刑罚惩罚性作为犯罪的主观特征,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客观特征,即犯罪本质二元论,不仅使犯罪三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严密,而且能科学地解释犯罪、犯罪构成、刑罚等诸范畴之间的关系。

标签:犯罪;本质;应受刑罚惩罚性;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危害性;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刑罚当罚性。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紧密相联,并不是相互孤立、彼此割裂的。

其中,严重危害性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犯罪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特征都是从这一本质特征中派生而来并由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上述关于犯罪三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观点是目前我国刑法界的通说(姑且称之为犯罪本质一元论)。

笔者虽赞成犯罪三特征论,但对三特征在犯罪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却有不同看法。

笔者认为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均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姑且称之为犯罪本质二元论),是第一位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第二位的。

一、犯罪本质一元论的缺陷分析(一)犯罪本质一元论关于犯罪三特征关系的表述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从本质上来看,刑罚当罚性的犯罪特征,也是从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中派生出来的,它与刑事违法性一样,都以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前提条件,是由犯罪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同时,刑罚当罚性又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根据上述观点,如果认为应受刑罚惩罚性是从社会危害性中派生出来的,并且是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那么在逻辑上应受刑罚惩罚性即是属于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下位概念,不能也不应该同上位概念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并列在一起作为犯罪的三个特征之一,所以通说关于犯罪三特征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的表述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预防犯罪》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预防犯罪》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 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探究与分享: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 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 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 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 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 起老师、父母。后来便放纵自 己,曾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 受到学校纪律的处分。他非担 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变本加厉, 在社会上偷窃财产、参与赌博, 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 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 戏,他跟另外两个“朋友”竟 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就 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 刑。
(3)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 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 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 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C
3.“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 我们的启示是( )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B
4、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即刑事违法性的必然 后果( ) A.违反了刑 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 性 D.刑罚当罚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 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 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如下: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3、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而其他两个特征是由社会危害性派生出来的。

犯罪的构成条件:
1、决定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事实特征,这些事实特征是立法者对具体犯罪现象抽象概括后作为认定犯罪的一般标准,任何一个具体犯罪,都可以有大量的事实特征来表现,正是这些事实特征,决定了此犯罪区别于其他一切犯罪;
2、构成犯罪所必需的诸要件,由刑法加以规定的,由立法者选择,通过刑法加以规定的,只有通过刑法的明确规定,犯罪的事实特征才能成为犯罪的构成要件;
3、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六条【属地管辖权】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违法性:犯罪行为违背了国家或社会法律规定的规范,具有明显的非法性。

2.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给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

3.主观故意:犯罪行为具有主观故意要素,即犯罪人有意识地实施违法行为,并意图达到违法的后果。

4.可能性:犯罪行为是指有可能造成犯罪结果的行为,并非必然会导致犯罪结果。

5.社会评价的负面性:犯罪行为在社会上普遍受到谴责和否定,其具有严重的负面评价。

6.刑事责任:犯罪行为具有刑事责任,即犯罪人要为其犯罪行为负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
1.客观要件: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实施的违法行为,例如杀人、盗窃等。

犯罪结果是指犯罪行为的产生的实际后果,例如死亡、财产损失等。

2.主观要件: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具有的主观故意或过失。

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有意识地实施违法行为,并意图达到违法的后果。

过失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没有预见或应当预见的后果。

3.法律要件:犯罪构成的法律要件是指特定犯罪行为所规定的法律条文或规范。

例如,杀人罪的法律要件包括故意杀人和具体的杀人方式。

4.构成要件:不同犯罪行为有不同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是指实现犯罪行为的必要条件和要素。

例如,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非法占有他人动产和未经许可。

总结起来,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

而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包括客观要件、主观要件、法律要件和构成要件。

这些要件共同构成了犯罪行为的基本要素,并为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定性提供了依据。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5.2 预防犯罪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5.2 预防犯罪

了解罪 与罚
如何理解刑法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刑罚的含义、类型(主刑、附加刑)

防 犯 罪
加强 自我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
防范 为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课堂练习:
1.要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D)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与行政处罚中 区分
二、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 井。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 离犯罪。
探究与分享:
品学兼优——结识游手好闲的“朋友”——旷 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学校纪律处分)— —经常偷窃”(公安机关拘留)——网吧玩游 戏——拦路抢劫——判刑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课堂练习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
为有( B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
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
物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刑事处罚的含 义和种类。
2.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一、 什么是刑法?(《罪与罚》)
含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 的刑罚。
作用:我国刑法是惩治犯 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的有力武器。
什么是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一、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犯罪具备三个特征刑事违法性、法益侵害性与应受惩罚性。

刑事违法性,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时,才能认定为犯罪。

法益侵害性,刑法的目的和任务是保护法益,刑法之所以将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就是因为这些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法益侵犯性)。

应受惩罚性,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同时又触犯刑法,就应承担受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

因此,应受刑罚惩罚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法院可依法裁量对犯罪人不实际适用刑罚。

例如,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等。

在这种场合,行为人虽然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但其行为构成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二、刑事犯罪影响几代人刑事案底影响三代,子女和孙儿都会受影响。

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父母亲、配偶、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叔叔、姑姑、舅舅、姨、岳父母(公婆)。

三、刑事犯罪的处理流程(一)侦查阶段1、拘留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

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2、逮捕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二)审查起诉阶段1、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2、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三)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犯罪行为最基本的特征

犯罪行为最基本的特征

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
B.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
【答案】B
【解析】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刑事违法性,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

其中,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为对国家法律所保护的某一种利益关系的侵犯。

社会危害性具体包括:(1)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利益;(2)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特征,我国刑法根据社会危害性的不同在刑法分则中将犯罪分为十类。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选项D“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范畴。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

是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的基础和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犯罪学着重从下列角度研究犯罪行为:(1)把犯罪行为作为犯罪心理演化过程的一个阶段进行研究,如犯罪意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犯罪结果;(2)研究犯罪行为方式,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政策提供依据;(3)研究某一犯罪者的犯罪行为方式,为改造该罪犯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 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 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 没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刘某对此 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 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 部。”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 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 ,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仅要达到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严重程 度,而且必须是应当给予刑罚处罚的才是犯罪。刑罚当罚 性,是犯罪的第三个基本特征,也是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 及不道德行为的重要区别。在通常情况下,刑罚重的,说 明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刑罚轻的,社会危害性也相 对要小一些。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触犯了刑事法律 规范,就应当采用刑罚方法予以及时制裁。只有这样,才 能使犯罪分子得到惩罚,改造,使广大公民和国家、社会 的利益得到保护。
3、刑罚的种类 (1)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 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 刑五种。
(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使用的刑罚方法, 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试一试
国务院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特别重大 透水事故调查组组长骆琳说:“王家岭矿 “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是一起施工方违规操 作很监管部门监督不力而造成的责任事故”。
知识回顾
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 之。”犯罪总算从一般违法开始的。一个人 一旦走上违法道路,就有可能越陷越深,以 致不能自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别 (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何共同特征 (3)该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考点11 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新授
从上述三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是 违反了国家法律。但是只有孙某是违反了刑 法,要受到刑罚处罚的,为什么呢?
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
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其基本特征有以下三个: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
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特征。 孙某,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
这也就是说,首先因为对社会形成了危害并达到 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刑事法律规范才将其规定为 犯罪并设立相应的刑罚处罚。但严重危害性又不 是抽象和空洞的,其内容和范围要由刑事法律规 范予以具体规定,如果没有刑法规范的规定,就 无法界定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也没有相应的刑罚 当罚性特征可言。总之,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刑 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是由我国刑法规定的犯 罪概念所揭示的犯罪三个基本特征决定的,它们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犯罪概念的总体, 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和尺度。
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苏某在工厂浴室洗完澡后,忘记把
自己的进口名牌手表带走。当他想起来 再去找时,手表已经不见了。经向当时 一起洗澡的林某了解,证实手表被本厂 朱某拾获 。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拾到的手
表,朱某却说:“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经本单位领导调解夫效,苏某向人 民法院起诉。法院经过调查,认为朱某 拾获手表据为己有的情况属实,依据我 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判决朱某限期 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回答:矿难责任方所为是犯罪行为。请你结合矿 难从犯罪的三个特征进行分析。
国矿难责任方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这种行为已 经触犯了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这种行为应该受 到我国刑罚的处罚。
相同点
对社会的危害 程度不同
不 应承担的法律 同 责任不同 点
处罚机关不同
人民币几千元。指的是他的行为,已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 性。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 犯罪的法律标志。
解释: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是说,只有 当行为危害性的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才能确认为犯罪。不过 ,在生活和司法实践中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已经达到了“相当 严重”的程度,人们的认识常常会很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权力机 关,以国家立法的方式去加以规定。我国刑法根据社会上各种社会 危害程度,有选择地宣布某些行为是犯罪并作出相应的规定,这就 使犯罪在严重危害性特征之处,又派生出第二个特征的刑事违法性 。只有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 才能被认为是犯罪。强调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对于司法 机关严格依法认定犯罪的性质及其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在犯罪认定方面的一个体现。
村民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 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 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 外地人”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 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 元。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
训练1
容县人梁某,因犯抢劫罪、盗窃罪,日前被玉 林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10个月,剥夺政治 权利3年,并处罚金12000元。下列对此案例的 认识正确的有( ) ①梁某受到的制裁属于行政处罚 ②梁某受到 的制裁属于刑事处罚 ③判处有期徒刑、剥夺 政治权利属于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 ④判处 有期徒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和罚金属于 附加刑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提问: 1、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 朱某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 2、朱某认为:“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有什么不对?
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因为他 们的行为都未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禁 止做的事情。其行为都要受到法这种看 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靠诚实劳动获得的 财产,才是合法财产。朱某的行为不仅是要 受到舆论谴责的道德问题,同时也是违法行 为。因为,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 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 归还失主。朱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 述规定,拒不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原主,拒绝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律 责任,因此朱某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