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展示自然环境要素,如地形图、气候图;社会经济地图展示人类活动,如工业图、人口分布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对流层是天气现象的主要发生层。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各气候类型有其独特的温度、降水特征。

2. 水文循环- 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是地球上水资源更新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途径。

- 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文特征等。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等。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结构(年龄、性别、职业)。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以及农业的区位因素。

- 工业类型:重工业、轻工业,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 交通与贸易- 交通方式:陆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影响。

- 贸易模式:国内贸易、国际贸易,贸易路线与贸易伙伴。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2.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捕捉、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3. 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面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地理学知识点超全版

地理学知识点超全版

地理学知识点超全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理学知识点的概述:
1.地球结构
- 地球的组成部分: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 地球的层次结构:大洲、大洋、国家、州/省、城市
-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形状,两极稍微拍扁
2.地球的运动
- 自转: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导致昼夜更替
-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形成四季的变化
- 偏转和倾斜:地球轴线相对于轨道轻微倾斜,导致地区的季节差异
3.地形和气候
- 山脉:高大的陆地隆起,常见于板块碰撞区域
- 平原:广阔而平坦的地区,多出现在河流沉积区或海岸地带- 河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自然水道
- 湖泊:淡水或咸水的内陆水域
- 气候带:根据不同纬度和气候条件划分的地区
4.地理要素
- 水体:海洋和海湾、湖泊、河流和湿地
- 土地:大陆和岛屿、山脉和平原
- 气候:温带、亚热带、热带和极地气候
- 生物: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和分布
- 人类活动:城市化、农业和工业
5.地理现象
- 地震和火山喷发: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 气候变化: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
- 侵蚀和沉积:水和风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 生态系统:不同地区的生物群落和生态多样性
以上只是地理学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地理学还包括许多更具体的领域和概念。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你的研究和理解有所帮助。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联系的学科,是人类认识地球、研究地球的重要领域。

地理知识点繁多,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将对地理背诵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习记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形的椭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南北极周长约1万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表面被赤道、北极圈、南极圈和回归线等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4. 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可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带。

5.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表面有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7.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涝、干旱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学:人口数量、分布、组成和变动等是人口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2. 城市地理学: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等是城市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3. 农业地理学:农业的发展、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方式等是农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4. 工业地理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工业布局等是工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5. 交通地理学:交通的发展、交通工具、交通网络等是交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6. 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理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等是区域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三、地理实践知识点1. 地图:地图是地理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平面地图、立体地图、卫星地图等。

2. 地图投影:地球表面的三维形状在二维地图上需要进行投影处理,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等距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等。

3. 地图符号和图例:地图上的符号用以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图例则用以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含义。

4.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地理信息的数据处理工具,可用于地图制作、地理分析、空间规划等。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地理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的大型行星。

地壳是地球外部最薄的一层,包括了陆地和海洋,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陆地的地壳较厚,海洋的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中最大的层次,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幔的温度高于地壳,同时也是地壳的主要来源之一。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内层,它由液态铁合金组成,温度非常高。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上的地壳被分割成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相互移动并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壳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目前,有7个主要板块和数个次要板块,它们包括了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板块的聚合、板块的分离以及板块的滑移。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地球上一定地理范围内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降水、温度、湿度、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常常通过气候要素来描述,其中包括了降水量、温度、湿度、风速等。

地球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个主要区域,不同气候区域的特点和气候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家们通过气象观测和气候模型等手段来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四、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与再生过程。

水循环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融化等多个环节,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水资源。

在水循环中,太阳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地球上的水蒸发并升华为水蒸汽,然后再凝结为云或雾,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球表面。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之一,它影响着降水分布、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地球气候的变化等。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归纳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归纳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的知识1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摘抄:1.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场所。

2.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4. 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5. 地理环境规律性:地理环境规律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呈现出的规律性,如地带性、垂直性、周期性等。

6. 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热力、构造运动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等。

7. 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演化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二、自然地理要素1. 大气:大气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具有保温、调节气候、提供氧气等作用。

2.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组成的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塑造地貌等作用。

3. 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的部分。

岩石圈具有塑造地貌、提供矿产资源等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生物圈具有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等作用。

5.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对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显著影响。

6.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基本概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其表面大部分是水,陆地面积比例较小。

地球是由内核、地幔、地壳组成的。

内核是最内部的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

地幔是介于地核与地壳之间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壳是最外部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有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洋壳主要是玄武岩。

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具有自行调节的能力,并且平衡循环。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天,每天地球自转一周的运动使得地球的各地区交替出现白天和夜晚。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年。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四季变化。

此外,地球还有章动、岁差和进动等运动。

三、地理环境要素1.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跃层和吸收层。

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圈的主要现象包括大气运动,如风、雨等。

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总体称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水汽等。

水圈是地球上极其丰富的资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圈的运动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运动等。

3.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主要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

大陆地壳地势高,山地居多。

海洋地壳主要是玄武岩组成,地势低,海水深广。

地球表层的地形和地势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四、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层的物貌形态,是地表地理环境受到大地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所形成的地形面貌。

地形地貌的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台地等。

2. 气候气候是地壳与大气所共同形成的微气候长期统计特点的总和。

主要包括降水、气温、气压、湿度等。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高中地理可以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部分。

其中,自然地理不仅是地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理科生必修的学科之一。

而本文将着重讲解高中自然地理中的知识点,通过清晰的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是一个球,而是呈现一个略扁的椭球形,其赤道半径比极半径要长。

2、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和自转偏向现象。

其中,昼夜变化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上一半地球相对于太阳是白天,下一半地球相对于太阳是黑夜;自转偏向现象则是指地球自转时会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从而使得地轴在空间中不断摇摆,导致自转轴对北极星的指向发生改变。

3、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指的是地球绕着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

地球公转是造成四季交替的根本原因。

4、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倾斜度是指地轴线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

地球的倾斜度的大小是23°27'左右,是导致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区域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大气圈和气候1、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是指地球周围的气体层。

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从地面开始则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不同层次的空气温度、气压、密度等特征也各异。

3、气候类型的分类: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寒带气候等6种。

4、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是自然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描述大气运动特征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形成的原因和气候演变的过程。

三、水文地理和地形地貌1、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而水循环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指水分从地球上被蒸发、升华、降水、透地渗漏等途径,最终又重新回归到水环境中的过程。

2、自然地貌的类型:地球上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可以分为高山地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地地区、溪、河流水系和海岸线等多种类型。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亚 洲 概 述【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知识梳理】一、亚洲的位置、分区:(一)位置:经纬度位置 30°E ——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10°S ——80°N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二)范围: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三)分区: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洲。

按地理方位与自然特征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1.特征:地形复杂,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四周)/地表起伏大/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位)亚洲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点为死海(﹣415米) 2.主要地形区:(落实到地图上)(1)主要山脉:帕米尔高原的山结(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汇)(2)8大高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3)7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亚);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西西伯利亚平原(北亚)。

(二)气候: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看地图册29页气候分布图)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部: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大陆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风;马来群岛---热带雨林西部:印度半岛西北部、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北部: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 (三)河流、湖泊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与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 注入北冰洋 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注入太平洋 东南亚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 注入太平洋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注入印度洋3.主要湖泊:黑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中亚; 贝加尔湖----俄罗斯; 死海----西亚 三、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一)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它的南北两极是略微地被压扁的。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日。

3. 地球的经纬度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半径线,共有360个,等距离分布在地球上。

纬线是指连接地球赤道和两极的圆,共有180个,平行分布在地球上。

4.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描写地表地理位置时采用的坐标系。

通常都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

第二章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的地表形态地球表面形成无数地貌,主要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台地、峡谷、河流、湖泊等。

2. 地球的气候地球气候主要包括温带、寒带、热带等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受地球自转、公转、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地球的水文地球表面有大量水资源,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

4. 地球的植被地球表面植被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植被对地球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地理地球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

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2. 人类活动的地理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

这些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3. 城市地理地球上的城市分布也非常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带。

城市的规模和分布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以及地区的发展变化等。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决定着地区的发展状况和特色。

第四章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模型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走访来获取地理信息;调查研究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地理数据;模型分析是通过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来分析地理问题。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1.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和水圈。

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地球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过程。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具有极高的温度和压力。

地幔位于地核之上,由硅、镁和氧等元素组成的岩石构成。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也是人类居住的区域。

大气圈和水圈则环绕在地球表面,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

解释: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周期为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周期为36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这两种运动方式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如日夜交替、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

3.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解释:当地球自转时,不同地区的朝向太阳或背对太阳,形成白天和夜晚。

由于地球的自转是连续的,因此白天和夜晚的交替也是连续的。

这个现象不仅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还影响着地球上的许多其他生物的活动节律。

4. 四季变化: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

解释: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在某一地区时,该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也最高,反之则温度最低。

这种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就形成了四季。

5. 地貌形成:各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解释: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自然力量,如风、水、冰、重力等。

这些力量通过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塑造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山脉、河流、峡谷、平原和沙漠等。

6.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释:气候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纬度、地形、洋流、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速等。

了解气候的形成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

7. 水循环: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不断循环的过程。

自然地理知识点

自然地理知识点

自然地理知识点
1. 地球构造:地球由内向外可以分为核、地幔、地壳三层。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地球表面形成了七大洲和五大洋。

2.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统计下来的天气状况的总体表现。

气候受近地表气氛,地球自转、公转、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3. 植被:不同的地域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植被也不同。

根据生长周期,可以将植被分为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和永久性植物。

根据叶片特征,可以将植被分为常绿植物、落叶植物等。

4. 地理景观:地球上的各种地理形态,包括山脉、丘陵、平原、沙漠、湖泊、河流和海洋等。

5.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和地表的物理特性、结构和过程。

6.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貌演化以及形成演变的原因和机制。

7. 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层内的物理过程及其变化态势,如空气质量、气压、湿度、温度等。

8. 海洋学:研究海洋的组成、结构、循环,以及海洋的生态、资源、环境等问题。

9. 水文学:研究地表水、地下水的循环、水文地质、水文气象等问题。

10.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将相关的地理信息组织、存储、管理和分析起来,以支持地理研究和应用。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的知识点。

以下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大气圈1. 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氮氧。

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等。

2. 气压和温度的分布: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

气温是指大气中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压和温度的分布是由大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引起的,其中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高空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3. 气象要素和气象要素的测量: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等。

测量气象要素的常用仪器有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和雨量计等。

4. 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层内的颗粒运动,主要包括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形式。

天气系统是指由气压分布和气压的变化引起的天气现象,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暖锋和冷锋、气旋和反气旋等。

5. 气候和其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和气象要素的统计数据。

气候的变化是指气候长期平均值和气候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

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太阳活动、地球自转轨道变化、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等因素。

二、水圈1.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蒸散、地下水补给等。

2. 水的物理性质和水文要素:水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比热容、凝固点、沸点等。

水文要素包括降水、径流、蒸发、融化等。

3. 湖泊和地下水:湖泊是指地表蓄水的自然或人造水体,包括淡水湖、咸水湖和碱湖等。

地下水是指地下储存的水资源,是重要的地下水资源。

4. 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地域性差异明显。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它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自然系统、环境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处于浩瀚的宇宙之中,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对地球有着深远的影响。

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地球是唯一一颗表面有大量液态水存在、适宜生命繁衍的行星。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强度和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等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太阳活动如黑子、耀斑等,也会对地球的磁场、通信等产生影响。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重要的天文现象。

公转导致四季的更替,自转产生昼夜的交替,并且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还会引起岁差和章动等现象。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地球并非一个标准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约为 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 6357 千米。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时间的差异,时区的划分就是为了统一各地的时间标准。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每年 1 月初经过近日点,7 月初经过远日点。

公转轨道的形状和位置变化会影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影响气候。

三、大气圈与气候系统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其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氩气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活跃的一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等。

大气环流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对全球气候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四、水圈水圈是由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自然地理高二知识点

自然地理高二知识点

自然地理高二知识点在高中二年级的自然地理学科中,学生将继续学习有关地球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高二自然地理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地球的结构1.1.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结构。

- 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外核则是液态物质。

- 地幔是一层较厚的固体岩石层。

-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1.2. 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洲、海洋和海陆分布。

- 大洲是地球表面比较大的陆地区域。

- 海洋是海水覆盖的广阔水域。

- 海陆分布描述了海洋和大洲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2. 地球的运动2.1. 自转和公转- 地球以西北极为轴心每天自西向东进行自转。

-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 自转和公转是造成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原因之一。

2.2.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轴线和公转轨道之间存在23.5度的倾斜。

- 这个倾斜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气候和季节。

- 季节变化通常包括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3. 地球的环境与资源3.1. 地球的大气层- 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

- 大气层包括对人类生存和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

3.2. 气候和气象- 气候是指一定地点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

- 气象是短期的天气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因素的变化。

3.3. 地球的水资源- 地球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水域。

- 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3.4. 地球的能源资源- 地球的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等。

- 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 自然地理中的其他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地球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理格局和地球上的地理位置-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地球人口和人口迁移- 地理技术和地图阅读通过学习这些自然地理的知识点,高二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结构、运动、环境和资源,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点

自然地理知识点

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地球是由多个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的。

从内向外可以分为以下几层:•内核:地球的内部最深层,是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的。

内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地幔:位于内核外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公里,占地球半径的84%。

•地壳:地球的最外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的厚度约为35公里,但在不同地区厚度差异较大。

2.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多个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可以相对运动。

地球上的板块分为以下几类:•大陆板块:主要由陆地组成的板块,如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等。

•海洋板块:主要由海洋组成的板块,如太平洋板块、大西洋板块等。

•转换性板块:位于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交界处,具有向外拉伸或向内挤压的作用。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等现象,也为地壳的变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地球的水文系统地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约70%的表面覆盖着水体。

地球的水文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洋: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地表面积的约71%。

海洋对地球的气候、天气、生态等都有重要影响。

•湖泊:相对较小的淡水水域,通常由河流、地下水补给。

•河流:地球上的水流系统,将雨水、融雪水等流入海洋或湖泊。

•冰川:地球的寒冷气候区域有大量冰川存在,它们储存着巨大的淡水资源。

水文系统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4. 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气候因素和气候类型:•经纬度:地球不同纬度的区域受到太阳辐射的程度有所不同,导致气候差异。

•海洋暖流:暖流可以带来较为温暖的气候,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了欧洲地区的气候。

•山脉和高原:山脉和高原的存在可以影响气候形成和降水分布。

•季风: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刮向不同方向的风,如印度季风、东亚季风等。

•气候类型: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沙漠气候等。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学科。

它包括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关于自然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多样,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构造运动、风化侵蚀、沉积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1.构造运动:地球的地壳由多块构造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会发生相对移动和碰撞。

当板块发生运动时,会形成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抬升等现象,从而塑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风化侵蚀:风化是指岩石受到大气、水、植物根系等因素的侵蚀和分解。

风化作用可以使岩石逐渐瓦解和破碎,形成土壤和岩屑。

在长时间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地球表面的地形会发生巨大变化。

3.沉积作用:沉积是指水流、风力等自然力量将悬浮物质沉积在地表上形成的现象。

沉积物可以通过河流、海浪等方式堆积成河流河谷、沙丘、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

二、气候气候是指特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而成的一种气象现象。

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洋影响、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气候的知识点:1.纬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从赤道到地球极地的曲线距离。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因此地球的极地地区气候寒冷,而赤道地区气候炎热。

2.海洋影响: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有重要影响。

海洋的热容量较大,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从而调节周围地区的气温。

海洋还可以通过蒸发和降水过程影响附近地区的降水量和湿度。

3.地形影响:地形对气候有一定影响。

如山脉可以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和风向变化。

山脉的高度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三、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等组成。

土壤是生物生活的基础,对农业、植被生长等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点:1.土壤组成: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

矿物质是土壤的无机物质,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侵蚀。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地理是一门涉及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着地球各个方面的现象与规律。

地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梳理115条地理必会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组成:地核、地幔、地壳。

2.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3.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4. 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的规律。

5. 地球的倾斜度:23.5度。

6.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

7. 地球的气候带: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8. 地球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

9.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等。

10. 陆地上的水资源分布: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11. 地球上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12. 地理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

13.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面积的比值。

14. 人口分布:城市、农村、沿海地区等。

15. 人口迁移:农民工、城市化等。

16. 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7. 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

18. 经济地理学: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19. 区域发展规划: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等。

20. 城市规划:城市增长与城市功能分区。

21. 农业地理:农业区域划分与农作物类型。

22. 工业地理:工业区域布局与产业集群。

23. 交通地理:陆路、水路、航空交通网络。

24. 旅游地理:景区分布与旅游资源开发。

25. 文化地理:文化区域差异与文化遗产保护。

26. 城市气候岛效应:城市与乡村气温差异。

27. 都市圈: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

28. 国土安全:国家疆域的安全保障。

29. 地球的内层结构:固态地核、软土地核、固态地幔、软土地幔、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30. 地球的外层结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31.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完整版)初三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第一章:地球与地理-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天旋转一次,形成昼夜交替。

-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公转一次,形成四季交替。

- 地理是研究地球的形状、结构、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学科。

- 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分布、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人文环境等。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全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

- 地球上的水资源不均衡分布,大部分处于海洋中,只有少部分是淡水资源。

- 淡水是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的重要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是水资源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层- 大气层是地球围绕自身的大气环境,包括各种气体和物质。

- 大气层的组成主要是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

- 大气层对地球的气候、天气等有重要影响。

- 大气层的上层是臭氧层,起到过滤紫外线的作用。

- 大气层的底层是对流层,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区域。

第四章:地球的层结构- 地球的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

-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 地球的内部结构影响着地壳的运动和地理现象的发生。

第五章:地球的板块构造- 地球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板块,构成地球的板块构造。

- 板块构造是地球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 板块构造的主要表现是地震、火山和地壳的隆起等地质现象。

- 板块构造对地球的形成、地质变化和资源分布等有重要影响。

- 了解地球的板块构造对于研究地质现象和保护地球环境非常重要。

第六章:地球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不断循环,形成水循环的概念。

-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再生和分布的重要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问点归纳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状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进展变化;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点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9,地球上生物显现和进化的缘由:光照条件,稳固的宇宙环境,相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护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猛烈);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21,空间探究阶段的开头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头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胜利;23,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 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25,爱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32,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23°2和6′66°34纬′线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34,南北方向的判定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35,东西方向的判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36,东西经的判定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37,南北纬的判定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呈逆时针旋转;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呈逆时针旋转;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 秒),回来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来线间来回移动47,晨昏线的判定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48,地方时的运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5,0区时的运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 地方时)为标准时间;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55,太阳直射点的判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来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来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64,昼夜长短的运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65,日出日落时刻的运算;依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66,昼夜长短的判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67,正午太阳高度的运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69,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 ,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72,五带的名称和范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7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爱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护生命活动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取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80,对流层的主要特点: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亲密;81,平流层的主要特点:臭氧吸取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吸取,反射,散射作用;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暖和,夜间晴朗较冰冷;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取才能很强;89,全球的热量平稳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92,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水平气压梯度力;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96,依据等压线判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97,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10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02,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103,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104,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05,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106,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107,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108,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点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109,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点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110,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形;冷气团一侧阴雨;11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11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11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114,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115,判定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定南北半球,②判定热量带,③判定雨型;116,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顺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117,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顺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掌握;30-40 西岸118,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 °大陆东岸;119,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匀称;终年盛行西风;40-60 °大陆西岸;120,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掌握;温带内陆121,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122,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点,有较大的变率123,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124,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 °夹角;125,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126,气候资源与交通大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127,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剧烈进展形成的大旋涡;128,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129,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量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130,暴雨形成条件①充分的水汽②剧烈上升运动③连续的天气系统131,洪涝灾难的防备提高预报的精确率,实行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132,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进展和社会安定;133,干旱的防备改善生态,挑选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134,寒潮的危害带来寒冷,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135,寒潮的防备提前发布精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136,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缘由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137,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138,大气臭氧层总量削减的主要缘由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139,大气臭氧层总量削减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140,臭氧层的爱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加国际合作141,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自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142,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143,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144,酸雨的防治削减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145,大气环境爱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146,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147,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宽阔区域;148,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畴内;149,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头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治理150,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151,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15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势,气象,洋流等;153,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5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155,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156,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157,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158,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159,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160,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邻近)16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162,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固地沿着肯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淌;16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164,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16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淌,南半球为反时针流淌;166,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淌;16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16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16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17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17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172,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17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定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定寒暖流17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海洋生物③污染④航海175,海洋资源的分类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176,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177,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养分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178,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179,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180,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查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181,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别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182,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贮存,文化消遣;183,闻名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184,闻名水道和港口苏伊士水道,巴拿马水道,鹿特丹185,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186,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正确航线服务;187,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188,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189,海洋污染的产生缘由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190,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191,海洋生态破坏的缘由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192,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取,围栏,放任,燃烧;19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194,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195,岩石圈的范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196,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197,矿物的概念单质或自然化合物;198,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199,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200,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201,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202,常见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203,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204,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状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205,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206,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207,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208,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形成地貌;209,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210,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211,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212,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213,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腐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215,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21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217,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腐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18,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凹地,沙丘等;219,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20,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221,陆地水的基原来源大气降水;222,静态水资源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223,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224,潜水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22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担肯定压力的地下水;226,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样;227,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亲密的关系;22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229,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230,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稳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231,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23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233,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234,生物循环的作用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淌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235,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236,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气②转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制造生物物质⑤环保237,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肯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38,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239,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240,土壤的肥力特点供应和调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才能241,抱负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242,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24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存,养分元素的富集)244,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245,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24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247,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248,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24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250,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①开发自然资源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25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25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253,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254,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255,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进展的庞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256,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257,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58,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259,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260,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肯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261,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别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262,原发性地质灾难诱发其他灾难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263,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难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264,地质灾难的防备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治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扬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