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联系的学科,是人类认识地球、研究地球的重要领域。

地理知识点繁多,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将对地理背诵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习记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形的椭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南北极周长约1万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表面被赤道、北极圈、南极圈和回归线等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4. 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可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带。

5.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表面有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7.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涝、干旱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学:人口数量、分布、组成和变动等是人口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2. 城市地理学: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等是城市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3. 农业地理学:农业的发展、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方式等是农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4. 工业地理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工业布局等是工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5. 交通地理学:交通的发展、交通工具、交通网络等是交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6. 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理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等是区域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三、地理实践知识点1. 地图:地图是地理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平面地图、立体地图、卫星地图等。

2. 地图投影:地球表面的三维形状在二维地图上需要进行投影处理,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等距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等。

3. 地图符号和图例:地图上的符号用以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图例则用以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含义。

4.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地理信息的数据处理工具,可用于地图制作、地理分析、空间规划等。

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一、大陆与海洋地球表面由大陆和海洋组成。

大陆是陆地的一部分,通常由岩石和山脉组成。

海洋是与大陆相接的广阔水域,包括大洋和海洋。

1. 大陆特征- 高山:大陆上存在许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 平原:大陆上通常有广阔的平原,如北美大平原、欧洲大平原等。

- 河流:众多的河流穿越大陆,形成河谷和河口,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 湖泊:大陆上有许多湖泊,如五大湖等。

2. 海洋特征- 洋脊:海洋底部存在许多洋脊,是地壳板块分裂和海底喷发形成的地质现象。

- 海沟:海洋深处的狭长沟槽,如马里亚纳海沟、秘鲁海沟等。

- 海岸线:大陆与海洋相接处形成海岸线,有很多海湾、半岛和海角。

二、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定时期(通常是30年或更长)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

气象则涉及到短期(几小时到几天)内的天气变化。

1.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多,有季风气候。

- 温带气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 寒带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气温较低。

-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冬暖夏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2. 天气要素- 气温: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

- 湿度: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 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数量。

- 风速和风向:指风的强弱和吹向的方向。

三、地质与地貌地质是研究地球构造、物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

1. 地质特征- 地壳板块:地球表面的大块状构造,包括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 地震活动: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震动现象。

- 火山喷发: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

- 地震带:地震集中发生的区域,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等。

2. 地貌特征- 山地:由山脉和山系组成的地形。

- 平原:地面相对平坦的地区。

- 高原:相对平坦但海拔较高的地区。

- 河谷和峡谷: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地形。

四、水文与水循环水文是研究水资源、水文过程和水环境的学科,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地理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的大型行星。

地壳是地球外部最薄的一层,包括了陆地和海洋,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陆地的地壳较厚,海洋的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中最大的层次,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幔的温度高于地壳,同时也是地壳的主要来源之一。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内层,它由液态铁合金组成,温度非常高。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上的地壳被分割成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相互移动并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壳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目前,有7个主要板块和数个次要板块,它们包括了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板块的聚合、板块的分离以及板块的滑移。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地球上一定地理范围内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降水、温度、湿度、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常常通过气候要素来描述,其中包括了降水量、温度、湿度、风速等。

地球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个主要区域,不同气候区域的特点和气候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家们通过气象观测和气候模型等手段来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四、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与再生过程。

水循环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融化等多个环节,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水资源。

在水循环中,太阳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地球上的水蒸发并升华为水蒸汽,然后再凝结为云或雾,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球表面。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之一,它影响着降水分布、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地球气候的变化等。

超详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超详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自然地理学问点归纳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状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进展变化;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点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9,地球上生物显现和进化的缘由:光照条件,稳固的宇宙环境,相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护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猛烈);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21,空间探究阶段的开头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头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胜利;23,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 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25,爱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32,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23°2和6′66°34纬′线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34,南北方向的判定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35,东西方向的判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36,东西经的判定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37,南北纬的判定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呈逆时针旋转;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呈逆时针旋转;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 秒),回来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来线间来回移动47,晨昏线的判定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48,地方时的运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5,0区时的运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 地方时)为标准时间;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55,太阳直射点的判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来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来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64,昼夜长短的运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65,日出日落时刻的运算;依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66,昼夜长短的判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67,正午太阳高度的运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69,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 ,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72,五带的名称和范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7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爱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护生命活动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取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80,对流层的主要特点: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亲密;81,平流层的主要特点:臭氧吸取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吸取,反射,散射作用;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暖和,夜间晴朗较冰冷;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取才能很强;89,全球的热量平稳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92,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水平气压梯度力;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96,依据等压线判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97,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10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02,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103,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104,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05,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106,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107,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108,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点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109,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点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110,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形;冷气团一侧阴雨;11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11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11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114,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115,判定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定南北半球,②判定热量带,③判定雨型;116,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顺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117,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顺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掌握;30-40 西岸118,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 °大陆东岸;119,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匀称;终年盛行西风;40-60 °大陆西岸;120,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掌握;温带内陆121,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122,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点,有较大的变率123,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124,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 °夹角;125,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126,气候资源与交通大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127,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剧烈进展形成的大旋涡;128,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129,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量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130,暴雨形成条件①充分的水汽②剧烈上升运动③连续的天气系统131,洪涝灾难的防备提高预报的精确率,实行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132,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进展和社会安定;133,干旱的防备改善生态,挑选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134,寒潮的危害带来寒冷,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135,寒潮的防备提前发布精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136,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缘由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137,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138,大气臭氧层总量削减的主要缘由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139,大气臭氧层总量削减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140,臭氧层的爱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加国际合作141,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自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142,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143,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144,酸雨的防治削减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145,大气环境爱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146,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147,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宽阔区域;148,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畴内;149,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头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治理150,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151,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15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势,气象,洋流等;153,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5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155,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156,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157,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158,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159,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160,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邻近)16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162,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固地沿着肯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淌;16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164,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16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淌,南半球为反时针流淌;166,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淌;16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16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16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17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17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172,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17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定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定寒暖流17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海洋生物③污染④航海175,海洋资源的分类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176,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177,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养分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178,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179,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180,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查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181,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别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182,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贮存,文化消遣;183,闻名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184,闻名水道和港口苏伊士水道,巴拿马水道,鹿特丹185,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186,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正确航线服务;187,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188,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189,海洋污染的产生缘由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190,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191,海洋生态破坏的缘由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192,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取,围栏,放任,燃烧;19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194,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195,岩石圈的范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196,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197,矿物的概念单质或自然化合物;198,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199,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200,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201,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202,常见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203,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204,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状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205,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206,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207,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208,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形成地貌;209,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210,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211,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212,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213,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腐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215,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21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217,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腐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18,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凹地,沙丘等;219,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20,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221,陆地水的基原来源大气降水;222,静态水资源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223,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224,潜水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22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担肯定压力的地下水;226,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样;227,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亲密的关系;22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229,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230,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稳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231,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23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233,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234,生物循环的作用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淌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235,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236,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气②转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制造生物物质⑤环保237,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肯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38,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239,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240,土壤的肥力特点供应和调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才能241,抱负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242,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24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存,养分元素的富集)244,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245,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24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247,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248,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24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250,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①开发自然资源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25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25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253,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254,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255,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进展的庞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256,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257,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58,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259,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260,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肯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261,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别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262,原发性地质灾难诱发其他灾难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263,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难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264,地质灾难的防备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治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扬训练。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大地形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四季变化的原因- 白昼和黑夜的原因3. 气候和气象-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气压和风系- 降水和云彩4. 水文地理- 水文循环- 湖泊和河流- 海洋和海洋地理5. 土壤和植被-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植被的分布和生态系统- 土壤和植被对人类的影响6. 自然灾害- 地震和火山- 飓风和台风- 洪水和干旱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 人口数量和分布- 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2. 经济地理- 农业和农业地理- 工业和工业地理- 贸易和交通3. 城市地理- 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城市规模和功能- 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4. 文化地理- 语言和宗教- 传统和现代文化-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5. 政治地理- 国家和政治地理- 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和国际组织6. 人文环境问题- 污染和资源消耗- 能源和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地理工具和技术1. 地图和地图投影- 地图的类型和用途- 地图投影的原理和方法- 制图和测量技术2.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数字地球和虚拟地理3. 地理实验和调查- 地理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地理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地理模拟和预测四、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2. 地理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法规3. 地理与资源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供需- 能源开发和利用- 农林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4. 地理与城乡发展- 城市规划和乡村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结:地理知识点内容丰富,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工具和技术等方面,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

新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

新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新高考高考地理考试涵盖了世界自然地理和中国自然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就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与地球运动: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和地球的运动原理。

2. 地球的大气圈:了解地球的大气层结构、气候带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3. 地球的水圈:掌握水资源的分布、水循环和洋流等自然现象。

4. 地球的陆地和人口:学习各大洲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和人居环境等。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自然条件: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2.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

3. 中国的农业和农作物分布:介绍中国的农业区划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4. 中国的工业布局和能源:掌握中国的工业布局特点和主要能源资源。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除了自然地理知识点外,新高考高考地理考试还会涉及到一些人文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进行介绍。

1. 城市与城市体系:学习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特点等。

2. 人口与城市化:了解全球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等人口地理现象。

3. 区域发展与全球化:掌握全球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和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4. 旅游地理:熟悉重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情况。

5.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地理实践能力除了理论知识外,新高考地理考试还会考察考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地图阅读与地理实地观察两方面。

1. 地理实践能力之地图阅读:考生需要能够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如读图、理解地图符号和图例、判断地理位置等。

2. 地理实践能力之地理实地观察:考生会接受一些地理实地观察的测试,需要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来考查其地理实地观察能力。

总结:新高考地理考试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具备地理实践能力。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地理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自然地理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自然地理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274km。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发生的基础。

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公转引起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倾斜与地区气候地球赤道与黄道面之间的倾角引起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是其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比最大。

2. 大气层大气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各层之间具有不同的温度和气压特点。

3. 大气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表现为风,垂直运动表现为对流和垂直气旋。

4. 天气与天气变化天气是指地球上一定时期内的气候状态,其变化受到热带气旋、锋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水资源与水循环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下渗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水在不同形态循环流动。

3. 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会影响水循环的过程,湿润气候条件下水资源丰富,干旱气候条件下水资源匮乏。

第四部分:地表水与地下水1. 地表水的形成与分布地表水主要来自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其分布受地形、降水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影响。

2. 地表水的利用与污染地表水的利用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等,然而,过度开发和污染对地表水造成威胁。

3.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主要来自降水的入渗和地表水的补给,地下水的分布具有多样性。

4.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被广泛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基本知识1. 地球的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一颗直径约12756公里的球形行星。

地球有大陆、海洋两种地形,大陆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9%,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的71%。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四部分组成,构成地球的构造。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天,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的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地球被划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以赤道为界。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东西方向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向东为正值,向西为负值;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南北方向的角度,以赤道为0度,向南为负值,向北为正值。

时区是根据地球的自转而设定的,每个时区相差15度经度,总共有24个时区。

所以地理上的经纬度和时区不仅能确定地理位置,还能确定时区。

二、自然地理现象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由地球上的岩石、土壤、气候、水文、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根据地球不同纬度处的气候特点进行划分的。

根据经纬度的不同,地球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等气候带。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气温低,冰雪覆盖,降水少;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地区,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高,降水丰富。

3.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4. 地球的地貌特征地球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山地主要分布在地壳构造活跃的地区,如地震带和火山带;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区,适宜农业生产;盆地主要分布在内陆的低洼地区。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要点绪论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P3-P4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圈层结构 P3地球表层或地理圈是由大气圈、岩石圈的一部分、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

地球外部覆罩着大气圈,大气圈之下是由海洋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以及疏松的土被层;地球固体部分的外壳称为地壳,地壳以下为地幔和地核;生物的总体及其分布范围称为生物圈。

这些圈层的组合分布具有两种特点:一是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环状分布,二是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第一章1.天文单位 P9长度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为一个天文单位。

2.光年 P9长度单位,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12km,即为一个光年。

3.宇宙的组成 P9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0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宇宙中的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类。

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行星不能发光,质量也远较恒星小,绕恒星运动;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运动,并随行星绕恒星运动;流星质量更小,也不发光;彗星是很小的,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星云是一种云雾状的天体;河外星云是恒星系统;银河星云是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

4.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P11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共同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同。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基本概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其表面大部分是水,陆地面积比例较小。

地球是由内核、地幔、地壳组成的。

内核是最内部的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

地幔是介于地核与地壳之间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壳是最外部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有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洋壳主要是玄武岩。

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具有自行调节的能力,并且平衡循环。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天,每天地球自转一周的运动使得地球的各地区交替出现白天和夜晚。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年。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四季变化。

此外,地球还有章动、岁差和进动等运动。

三、地理环境要素1.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跃层和吸收层。

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圈的主要现象包括大气运动,如风、雨等。

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总体称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水汽等。

水圈是地球上极其丰富的资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圈的运动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运动等。

3.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主要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

大陆地壳地势高,山地居多。

海洋地壳主要是玄武岩组成,地势低,海水深广。

地球表层的地形和地势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四、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层的物貌形态,是地表地理环境受到大地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所形成的地形面貌。

地形地貌的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台地等。

2. 气候气候是地壳与大气所共同形成的微气候长期统计特点的总和。

主要包括降水、气温、气压、湿度等。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要素的形成、分布、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

下面将对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 大地形:包括地球表面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形对气候、植被等自然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候与气象:研究地球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3. 生物地理学:研究动植物的分布规律、物种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揭示生物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4. 土壤与地表水:关注土壤的类型、质地、成因和利用情况,以及地表水的分布、来源和利用等。

5. 自然灾害:研究地球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的发生机理、预防措施和减灾方法。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1. 地壳:地球最外部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约厚度为5-70公里。

2.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包围地核的一层固体壳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3.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包括外地核和内地核,呈液态和固态,直径约为3486公里。

三、地球的外部结构1. 大洋和大陆:大洋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组成,占地球表面积的71%;大陆包括陆地和岛屿,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 大气层: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气层和热层。

大气层是地球与宇宙空间相隔的气体包层,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3. 水圈:地球上的水分为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形式,构成水圈。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循环系统,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四、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1. 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在自身轴上的旋转运动,一天24小时完成一次;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365.25天完成一次。

2.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和地球自转产生了季节的交替变化,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资源、动物分布等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物理特征,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常见的自然地理知识点,帮助读者对地球的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陆地形态1. 山脉和山地:山脉是地壳板块运动或地壳抬升形成的地质构造,是高而陡峭的地形特征。

山地则是指山脉周围的地区,通常包含山谷、峡谷和高原等。

2.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平坦但海拔较高的地区,通常由砾石、沙土和岩石构成。

高原的形成通常与地壳的隆起或侵蚀作用有关。

3. 平原和盆地:平原是指广阔且平坦的地区,主要由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构成。

盆地则是由周围的山脉或高地环绕而成的低洼地区。

二、水系和水资源1. 河流:河流是地球上各大洲均存在的水系统,由源头、支流和出口组成。

河流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湖泊:湖泊是由降水、地下水或河流水堆积而成的水体,通常较为平静。

它们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地。

3. 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体。

海洋对于气候调节、食物链的生态平衡以及全球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三、气候与气候带1.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状况统计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湿度和日照等因素。

2. 气候带:气候带是根据不同纬度和地形特征划分出的地球表面不同气候类型的区域。

常见的气候带有热带、温带和寒带。

四、生物地理和生态系统1. 生物地理: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的分布和演化,包括动植物种类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生物群落、非生物要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自然系统。

森林、草原和河流等都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五、地质构造和板块运动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球因板块运动而形成的地壳形态和构造特征,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堑等。

2. 板块运动:板块运动是大陆地壳的运动方式,包括地壳板块的推动、碰撞和分裂等。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1.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和水圈。

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地球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过程。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具有极高的温度和压力。

地幔位于地核之上,由硅、镁和氧等元素组成的岩石构成。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也是人类居住的区域。

大气圈和水圈则环绕在地球表面,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

解释: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周期为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周期为36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这两种运动方式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如日夜交替、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

3.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解释:当地球自转时,不同地区的朝向太阳或背对太阳,形成白天和夜晚。

由于地球的自转是连续的,因此白天和夜晚的交替也是连续的。

这个现象不仅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还影响着地球上的许多其他生物的活动节律。

4. 四季变化: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

解释: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在某一地区时,该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也最高,反之则温度最低。

这种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就形成了四季。

5. 地貌形成:各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解释: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自然力量,如风、水、冰、重力等。

这些力量通过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塑造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山脉、河流、峡谷、平原和沙漠等。

6.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释:气候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纬度、地形、洋流、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速等。

了解气候的形成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

7. 水循环: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不断循环的过程。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它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自然系统、环境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处于浩瀚的宇宙之中,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对地球有着深远的影响。

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地球是唯一一颗表面有大量液态水存在、适宜生命繁衍的行星。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强度和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等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太阳活动如黑子、耀斑等,也会对地球的磁场、通信等产生影响。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重要的天文现象。

公转导致四季的更替,自转产生昼夜的交替,并且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还会引起岁差和章动等现象。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地球并非一个标准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约为 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 6357 千米。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时间的差异,时区的划分就是为了统一各地的时间标准。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每年 1 月初经过近日点,7 月初经过远日点。

公转轨道的形状和位置变化会影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影响气候。

三、大气圈与气候系统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其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氩气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活跃的一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等。

大气环流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对全球气候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四、水圈水圈是由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度为0°,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增大,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3. 经线和经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4. 经纬网的作用。

-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以判断方向、计算距离等。

5. 地球的自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地方时差异。

6. 地球的公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7. 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一般地图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8. 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鞍部是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易发育河流;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二、世界地理。

9. 世界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0. 七大洲。

-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11. 四大洋。

- 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

12. 板块构造学说。

-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汇总7篇)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汇总7篇)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汇总7篇)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第1篇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第2篇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学科。

它包括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关于自然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多样,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构造运动、风化侵蚀、沉积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1.构造运动:地球的地壳由多块构造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会发生相对移动和碰撞。

当板块发生运动时,会形成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抬升等现象,从而塑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风化侵蚀:风化是指岩石受到大气、水、植物根系等因素的侵蚀和分解。

风化作用可以使岩石逐渐瓦解和破碎,形成土壤和岩屑。

在长时间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地球表面的地形会发生巨大变化。

3.沉积作用:沉积是指水流、风力等自然力量将悬浮物质沉积在地表上形成的现象。

沉积物可以通过河流、海浪等方式堆积成河流河谷、沙丘、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

二、气候气候是指特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而成的一种气象现象。

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洋影响、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气候的知识点:1.纬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从赤道到地球极地的曲线距离。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因此地球的极地地区气候寒冷,而赤道地区气候炎热。

2.海洋影响: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有重要影响。

海洋的热容量较大,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从而调节周围地区的气温。

海洋还可以通过蒸发和降水过程影响附近地区的降水量和湿度。

3.地形影响:地形对气候有一定影响。

如山脉可以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和风向变化。

山脉的高度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三、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等组成。

土壤是生物生活的基础,对农业、植被生长等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点:1.土壤组成: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

矿物质是土壤的无机物质,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侵蚀。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地理是一门涉及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着地球各个方面的现象与规律。

地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梳理115条地理必会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组成:地核、地幔、地壳。

2.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3.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4. 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的规律。

5. 地球的倾斜度:23.5度。

6.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

7. 地球的气候带: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8. 地球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

9.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等。

10. 陆地上的水资源分布: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11. 地球上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12. 地理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

13.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面积的比值。

14. 人口分布:城市、农村、沿海地区等。

15. 人口迁移:农民工、城市化等。

16. 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7. 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

18. 经济地理学: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19. 区域发展规划: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等。

20. 城市规划:城市增长与城市功能分区。

21. 农业地理:农业区域划分与农作物类型。

22. 工业地理:工业区域布局与产业集群。

23. 交通地理:陆路、水路、航空交通网络。

24. 旅游地理:景区分布与旅游资源开发。

25. 文化地理:文化区域差异与文化遗产保护。

26. 城市气候岛效应:城市与乡村气温差异。

27. 都市圈: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

28. 国土安全:国家疆域的安全保障。

29. 地球的内层结构:固态地核、软土地核、固态地幔、软土地幔、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30. 地球的外层结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31.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地理学科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科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科知识点总结地理学科知识点总结必考内容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的知识1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

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

△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自然地理的知识2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自然地理的知识3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