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a5fac52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2.png)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参与人: 杨勇为何宏开舒华龙肖启虎田芸刘静地点: 物理实验室主讲人:杨勇为教研内容: 《欧姆定律》章节教学研讨及月考出题安排教学研讨(杨勇为):九年级物理教材切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将物理学科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到教材编写过程中。
本次备课内容为欧姆定律,我们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特点分析:1、突出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科学知识,但他们必须理解科学中的精华内容,如欧姆定律中的基本定律和概念,还有一些科学方法、实事、假说,他们是知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与探索科学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2、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方法,以便使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如微电子与信息科学、超导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等。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接触一年多的物理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本学期学生将全面了解电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阻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控制变量法、信息处理方法,学习从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以及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学生应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结方式,知道总电流过大的原因、危害,知道怎样进行家庭电路保护,知道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第二周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第二周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1144362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8.png)
教学 重难点
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热量的概念引出
教学过 程(教 学流程 及作业 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装着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 来,这是什么能量把瓶盖推动的? 暖瓶没有动,所以不是机械能;暖瓶也 没有接电源,所以也不是电能,那么这 一能量来自哪里呢? 二、进行新课 (一).内能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主备人 活动时
间 备课组 参加人
员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9.7 九年级物理
课题 活动地点
负责人
13.2 内能
九年级物理办公室
学科
物理
集体备课过程 主备人立阐述备课思路
Hale Waihona Puke 讨论修改1.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
教学目 内能的关系。
3.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标 2.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的一些事例。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时,人感觉暖和了,而热 水袋会渐渐凉下来;将热水瓶放入冷水中, 瓶中的水变凉,而冷水变热,这种现象就是 所谓的热传递现象。 (1)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 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 程。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 (3)说明:①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②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 能减少,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物体内能 改变越大; ③ 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
初三物理第四章集体备课
![初三物理第四章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5d2d434033687e21af45a96f.png)
学法:合作探究、归纳组织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
进度安排:
每节一课时,其中2、3节跟上一节习题课共8课时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参照物及物体运动的判断方法,物体运动的速度及其计算,长度时间及测量
突破重难点措施: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
滕家学校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初三
学科
物理
时间
11月
地点
初三办公室
参加人员
理化组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张长庚
课题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主持人
欧良波
教材分析:
本章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这些仪器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初三物理第一章集体备课
![初三物理第一章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8674a97e1711cc7931b7166c.png)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参照物及物体运动的判断方法,物体运动的速度及其计算,长度时间及测量
突破重难点措施: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讲解相结合
学法:合作探究、归纳组织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
进度安排:
每节一课时,其中2、3节跟上一节习题课 共8课时
滕家学校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初三
学科
物理
时间
9月
地点
实验室
参加人员
理化组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张长庚
: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初中物理集体教研记录(3篇)
![初中物理集体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39fd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1.png)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物理教研组于2021年9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集体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教研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主题:九年级物理《机械能》章节教学设计(2)参与人员:全体初中物理教师(3)活动流程:①各备课组负责人介绍本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②教师们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③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
2. 教学案例分析(1)主题:分析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案例,学习其教学方法和经验。
(2)参与人员:全体初中物理教师(3)活动流程:①各教师分享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重点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②全体教师针对案例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③总结优秀教学案例中的共性和特点,为教师们提供借鉴。
3. 经验分享(1)主题:分享物理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2)参与人员:全体初中物理教师(3)活动流程:①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在物理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②全体教师针对分享内容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将成功经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③总结经验分享中的亮点,为教师们提供借鉴。
四、教研活动总结1. 集体备课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针对《机械能》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统一的教学设计方案。
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学案例分析环节,教师们分享的教学案例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 经验分享环节,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学物理教研集备记录(3篇)
![中学物理教研集备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2183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2.png)
第1篇一、会议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会议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参会人员:全体物理教师四、会议主题:探讨物理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五、会议内容:一、教学目标分析1. 会议主持人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通过集备,共同探讨物理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各位教师结合自己所任教学段和教学内容,分析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并提出了以下建议:a.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b. 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c.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d.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策略探讨1. 针对基础知识教学,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a.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b.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c.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a. 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b. 加强实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c.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d. 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针对学生兴趣激发,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a.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b. 开展物理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校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d.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 针对分层教学,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a.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b.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c.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d. 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师们对上学期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a. 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提高教学效果;b. 注重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c.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d. 加强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周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第三周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892c91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8.png)
对热机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 能量,与燃料_____燃烧_________的能量之
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比。可以用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来表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 示。
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 7.热机的能量损失中,_______带走的能量最
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 多,因此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
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 _______。质量用_______表示,单位是
教学过 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_______。
程(教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 4.热值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热值的
学流程
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 知道热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
单位为_______。推导出的变形公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作业 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5.固体和液体燃料的热值常用__________单
设计)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 位,气体燃料的热值常用_________单位。
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 6.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_________的那部分
量转化时也会伴随着流失的问题。这一 __________的。
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 2.热值是指某种燃料______燃烧时放出的
习14.2 热机的效率。
________与其______学指导
3.热值用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用符号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 _____表示。热量用_______表示,单位是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2d71b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5.png)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1. 引言:打破内能的神秘面纱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看似抽象但其实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内能。
别紧张,听到“内能”可能觉得像听天书一样,但其实,咱们可以把它当作是物质里隐藏的一种“潜在能量”。
就像那句话说的,“看似平淡,实则内涵深厚”。
2. 内能的基本概念2.1 内能是什么?首先,内能就是物体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
它不仅包括了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也包括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
简单来说,内能就是物体“藏起来”的能量,就像冰箱里的冷藏区,虽然看不见,但却有冷气在那儿。
2.2 为什么要了解内能?了解内能,就像开车前先检查油量一样,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如何变化。
比如,当我们把水加热,它的内能会增加,水分子运动得更快。
这样,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水会沸腾啦,或者冰块怎么慢慢融化。
3. 内能的变化3.1 内能的增加内能的增加通常和热量的输入有关。
举个例子,我们用火锅煮菜,热量从火锅传递到水里,水的内能增加了。
可以想象成是给水打了个“能量补给站”,让它变得更热。
3.2 内能的减少内能减少通常发生在热量被释放出去的时候。
比如说,你把热水倒进凉杯子里,热水的内能就会向杯子传递。
结果,热水变凉,杯子变暖了。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能量借给别人”一样,水的内能减少了。
4. 内能的实际应用4.1 生活中的内能我们生活中其实经常用到内能的概念。
比如冰箱和空调,它们通过降低物体的内能来实现制冷效果。
记得那句俗话,“冰火两重天”,这就是内能改变的结果。
4.2 内能在科技中的应用内能在科技里也有重要作用。
比如发动机工作的原理就是通过燃料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火车、汽车、甚至飞机,都是靠这套原理在“跑”!5. 总结:内能的魔法总的来说,内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物质世界运行的“隐形动力”。
了解了它,我们就能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物质的变化。
这就像是探险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初三(3篇)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初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892c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7.png)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初三物理实验室参与人员:初三全体物理教师活动主题:探究“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策略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的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了提高初三物理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组织开展了以“探究‘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策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初三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全体初三物理教师围坐在一起,针对“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这一课题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主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随后,各位教师针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位教师根据讨论结果,分别进行了课堂观摩。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观察、记录,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1)观摩教师:张老师教学内容:《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教学特点:张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亮点: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张老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让学生对浮力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张老师设计了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观摩教师:李老师教学内容:《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教学特点:李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亮点:1.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李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一)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一)](https://img.taocdn.com/s3/m/f16e63b57e21af45b207a803.png)
.
.;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一)
时间:第二周星期四下午
地点:科技楼二楼物理实验室(一)
主讲人:赵嫦娥
与会人员:赵嫦娥周胜利姜小玲黄美贤
内容:
一.统一安排教学进度
由于本期只有大约十五周的学习时间,学生就要参加中考了,所以时间很紧,复习要安排紧凑些。
前四周要完成复习到欧姆定律的教学任务。
到期中考试要搞完第一轮复习。
由赵嫦娥制定详细的周计划表。
二.确定每次的集体备课的主讲人,并落实每次集体备课的主题。
由赵嫦娥制定详细的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计划详表。
三.充分利用集体的作用,本组老师分工合作,自编电子版的教案。
已由赵嫦娥做了详细安排。
四.竞赛安排
于三月十四号上午的九点到十一点举行初中奥赛初赛。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902f4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3.png)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九年级的物理老师们齐聚一堂,准备一起“撕扯”一下物理的奥秘。
哎呀,大家一见面,气氛就热闹得很,仿佛重温了小时候的课堂,那个时候的我们总是对这些看似枯燥的知识充满了疑问。
今天的主题是集体备课,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正式?但大家其实都很轻松,心里想着怎么把物理教得更有趣。
大家各自带来了自己的“绝招”,你说是个什么道理呢?有的人举着书本,像是举着金钥匙,想要打开知识的大门;有的人则是满脸神秘,拿着实验器材,准备来个大揭秘。
说到物理,嘿,谁能忘得了牛顿的三大定律呢?大家争相发表意见,有的老师用幽默的语气,形容牛顿就像个“老顽童”,总是在树下思考。
还有老师调侃道:“牛顿要是知道我们现在教他的定律,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候,大家的笑声响成了一片,真是“有趣极了”。
每个人都抛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小插曲,教室里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有人讲了个笑话,说有一次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老师答:“因为苹果不想当飞行员!”这简直让我们捧腹大笑,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把这些幽默带进课堂。
随后,我们开始探讨如何把实验融入到课堂中去。
有人提到,用火箭实验来教力学,真是个好主意!想象一下,学生们亲手制作火箭,期待着它们飞向天空,那种兴奋劲儿真是“无与伦比”。
老师们讨论着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让任何一个小朋友“掉队”。
有老师幽默地说:“咱们的课堂可不能变成‘孤岛’,大家得齐心协力,像打团战一样!”想想也是,团队合作在物理学习中是多么重要。
聊着聊着,大家开始深入到教学方法的细节。
怎样才能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呢?我们纷纷贡献自己的小妙招。
有老师分享了用动画视频来解释复杂现象的方法,真是“眼前一亮”。
还有人提到,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篮球的运动轨迹,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抛体运动。
听到这里,大家都连连点头,心里都在想着下次课堂上要怎么表现得更好。
课堂管理也是个大问题。
中学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中学物理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6fa6e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6.png)
中学物理集体备课记录1. 准备老师们提前准备了以下物理实验器材:- 高度计- 蓄电池- 电流计- 滑轮- 弹簧- 磁铁2. 实验目标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 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 知晓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会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3. 实验内容本次集体备课中,我们准备了以下三个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一: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实验内容:- 搭建一个斜面,将小车从斜面上方释放,并测量小车下滑的时间和距离。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数据,让学生们理解重力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能够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
实验项目二:磁铁和电流的相互作用实验内容:- 将电流通入蓄电池,将磁铁悬挂在电流线上方,并观察磁铁的运动情况。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们了解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
实验项目三: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实验内容:- 利用滑轮、弹簧等装置,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目的:- 让学生们学会运用实验器材和公式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并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4. 实验步骤在完成上述实验项目时,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配置实验器材并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2. 团队合作进行实验,确保操作安全;3.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4. 提出问题和总结实验结果。
5.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确保实验器材使用安全,避免触电和其他意外事故;- 实验操作时要认真细致,避免人身伤害;-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保持整洁。
6. 老师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估他们的实验技能;- 根据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评估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评估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7. 实验效果及改进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表现,我们将评估实验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
![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61551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2.png)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物理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旨在通过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备课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难点: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3.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案例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分析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趣味实验、生活实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备课实施1. 教研组长组织全体物理教师召开集体备课会议,明确备课目标、内容和方法。
2. 教师根据备课内容,提前备课,准备好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
3. 教师分组进行实验,共同完成实验任务,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5. 教研组长对备课过程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备课质量。
四、备课效果评价1. 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通过集体备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加丰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 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素养等方面得到提高。
初三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初三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6e92a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d.png)
初三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一、活动时间与地点本次初三物理备课组活动于XXXX年XX月XX日下午XX点在XX教室举行。
二、参与人员名单参与本次备课组活动的成员包括:XXX、XXX、XXX、XXX、XXX。
三、备课内容与目标本次备课组活动的主题是“初三物理复习课”,目标是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讨论在教学方法方面,备课组成员一致认为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五、教材重难点解析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备课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对于重点知识点,要加强练习和巩固;对于难点知识点,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课堂实践与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备课组成员进行了课堂实践并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
通过课堂实践和学生反馈,备课组成员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学生问题与解答策略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和疑惑点,备课组成员提出了相应的解答策略。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八、教学效果评估经过本次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成员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比之前的教学效果,本次备课组活动在提高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备课组成员制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具体包括:加强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巩固等。
同时,备课组成员也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完整)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完整)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64e83ec561252d381eb6e28.png)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参与人: 杨勇为何宏开舒华龙肖启虎田芸刘静地点: 物理实验室主讲人:杨勇为教研内容: 《欧姆定律》章节教学研讨及月考出题安排教学研讨(杨勇为):九年级物理教材切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将物理学科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到教材编写过程中。
本次备课内容为欧姆定律,我们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特点分析:1、突出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科学知识,但他们必须理解科学中的精华内容,如欧姆定律中的基本定律和概念,还有一些科学方法、实事、假说,他们是知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与探索科学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2、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方法,以便使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如微电子与信息科学、超导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等。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接触一年多的物理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本学期学生将全面了解电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阻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控制变量法、信息处理方法,学习从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以及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学生应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结方式,知道总电流过大的原因、危害,知道怎样进行家庭电路保护,知道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三、重点、难点分析1、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部分的重点,能否灵活应用是初中学生的难点问题,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们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经过分析、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它是全章的核心,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欧姆定律要求学生全面把握,具体要求如下:(1)、欧姆定律适用于以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存电阻电路。
初三物理第三章集体备课
![初三物理第三章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fc2f96110b4e767f5acfce6f.png)
应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感性认识,要做好演示实验和进行“分解太阳光”的学生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光的合成,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在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再介绍色光的三原色。
要使学生了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是不同的。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白色,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为黑色。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教学提供较多的背景材料。探究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完善探究计划。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探究中,应至少各做两组以上色光混合、颜料混合的实验,以便达到客观对比的效果,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教学中要使各组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来丰富实验事实。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讲解相结合
学法:合作探究、归纳组织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光源,光的的反射定律演示器,玻璃砖,水杯,自制针孔照相机,蜡烛,玻璃板,凸面镜凹面镜三棱镜等,
进度安排:
每节一课时,复习讲解题目3节,复习考试2课时,共10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各种自然界中的现象解释
突破重难点措施:
(一)光源
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光源。可以让学生们收集相关的资料,无论图片、文字、实物都可以。由于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学习兴趣会很高。通过对资料和实物的分析,得到光源的共同特征──发光体。
滕家学校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初三
学科
物理
时间
10月
地点
初三办公室
参加人员
理化组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张长庚
课题
第三章光现象
初中物理备课组教研记录(3篇)
![初中物理备课组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bd06f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8.png)
第1篇一、会议时间:2022年9月20日二、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三、参会人员:初中物理备课组全体教师四、会议主题:新学期物理教学工作研讨与规划五、会议内容: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 备课组长李老师对上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全体教师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课堂纪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教学等方面。
2. 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对如何改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新学期教学工作规划1.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降低学生学业负担。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1)针对新学期的教学内容,各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2)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3. 教学方法(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讨论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三、教研活动安排1. 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教材、教学方法等问题。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
3.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互相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会议总结1. 各教师对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2. 全体教师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3. 希望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推进物理教学工作的发展。
五、会议记录人:张老师六、会议附件:1. 新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 教研活动安排表3. 教学反思记录表(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教研记录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13b381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b.png)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各位亲爱的物理老师,大家好!今天咱们聚在一起,就是要聊聊那个让人又爱又怕的物理话题——热能和内能。
别急,我这就带你们一起走进这个既神奇又复杂的世界。
首先得说说什么是“内能”,这可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简单来说,物体内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就是我们说的内能。
它可不是随便就能获得的,得靠我们平时对物体加热、压缩等操作来增加。
比如,你用热水袋暖暖手,不就是在给手增加内能嘛?再来说说“热能”。
这玩意儿,就是物体从高温到低温的那股劲儿。
就像夏天吃冰棍儿,一口下去,那凉快劲儿,是不是就感觉身体里好像有一股热能被吸收了一样?没错,这就是热能的作用。
说到热能,就不能不提“热量”这个词。
热量啊,就像是热能的搬运工,它告诉我们,物体之间是如何通过热能进行能量交换的。
就好比两个小伙伴打架,一个不小心挨了一巴掌,另一个小伙伴就感觉到疼痛,这就是因为那个一巴掌传递了热量。
那么,我们怎么测量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别急,这就要用上咱们的“温度计”了。
温度计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一挥动,就能知道物体有多热,多冷。
比如说,你把手伸进冰箱里,感觉一下,就知道现在的温度是多少度了。
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还得动手实践。
比如在做实验的时候,要记得安全第一哦!记得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和同学们的安全。
接下来,咱们来谈谈怎么让物体的内能增加。
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加热”。
加热就像是给物体加了个魔法棒,能让它们变得更热。
比如,你用火炉烤红薯,红薯就会变得暖暖的,这就是加热的效果。
咱们再来聊聊怎么减少物体的内能。
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冷却”。
冷却就像是给物体施了个魔法,能让它们变凉。
比如,你用冰块敷在脸上,就能让脸变得冰冰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希望这些有趣的知识能让大家对内能有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
别忘了,学习物理,不仅要会做题,更要会思考,会应用。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物理世界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一、会议主题:总结反思促提升凝心聚力提质量
二、主持人:XXX
三、会议议程:
1、XXX老师关于家庭电路的说课;
2、其他老师的发言:
1)、各老师就电热教学中的档位计算、电热综合中的教学分析得失、困惑做经验交流;
2)、下段元调复安排谈自己的设想及建议;
3、XXX组长就下段教学做方向和安排说明;
4、XXX对物理组提要求;
5、XXX对物理组做指导;
6、XXX对物理组做指示。
四、主备人:XXX
五、会议记录:
一)、XXX老师关于家庭电路的说课:
关键词:示范性、规范性、创造性
1)、家庭电路是电学的收尾章节、内容体现了物理教学中的STS,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电学常识,分析办理实践问题的本领,接洽生活、接洽实践有紧张意义。
(2)、
第1节家庭电路节是总分的关系,介绍家庭电路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以布线图做框架、电路图的绘图教学中老师们要注意教学的示范性和规范性,对家庭电路布线图,电能表的双进双出、导线的交叉、插座的左零右火、三孔插座的连接,教学中肯定要在绘图中规范,不克不及过份依靠电子黑板、建议在白板上做好绘图示范;教学中要对P107页的三孔插座、三角插头的连接以及P108页的1、2题的绘图落实到位,确保学生会做,考试中能得分。
3)、教学中要创造性:试电笔对学生的体会
4、难点:家庭电路的作图,要示范清楚,家庭电路的故障(二)XXX老师关于前段教学的得失及后段的安排建议:关键词:狠抓落实、重在效果
1、今天进入电功率的范围问题教学,要求学生
常规题会做、难题尽量做、新课教学还是以电功率练为主。
2、经过教学调整,所带班级精神状态大有转变,学生反应比以前好。
3、强调落实,当堂完成。
4、关注P107的三脚插座及插头的连线、P108的经典作图。
5、复时以课本为主、查漏。
三)、XXX老师关于前段教学的得失及后段的安排建议:关键词:注重学情、精讲精炼
1、新课进入焦耳定律、在搞专题七。
2、课堂体现出落实要少讲,讲练结合,进步效果。
3、新课教学根据各班情况,故障应触及。
4、后续复,以课本为主,适当配套资料。
四)、XXX老师的发言:
关键词:研究
向各老师研究,紧跟教学进度,缩小差距。
五)、XXX老师关于前段教学的得失及后段的安排建议:1、以专题为主线,夯实基础,已进入到专题七。
2、行将进入多种办法测电功率,学生在铭牌安全问题方面本领照旧有短缺。
3、家庭电路教学中应注意:
布线、元件作用、作图、故障、电能表的总功率与十八章结合、三孔插头、插座(六)、XXX关于前段教学的得失及后段的安排建议:关键词:精讲、传承
1、教学感悟:
1)、理科研究做题是硬道理
讲是传承、先进认识、先进办法、由认识到办法(2)、20题的套路必须讲办法
用兴趣吸引学生,用训练培养本领
2、档位计算的综合计算:
1)、树立中等生的信心。
2)、能从图、表、图象提取信息,形成精确的解法。
(3)、精确的书写、计算、计算的规范化。
3、关于元调复:
元调替代了九年级的第一轮复
复体现了全面性,要到位。
拔高难度练能力不能放松。
(七)、XXX老师的发言:
关键词:计划性
1、教学感受:今年的计划操作性比以前强
2、新课教学:应该强调螺丝口灯泡的作图
九)、XXX组长关于前段教学的得失及后段的安排建议:关键词:协作、落实
1、要算好时间帐、新课教学和元调复教学进度要统一;
2、家庭电路的作图,要示范清楚,家庭电路的故障可通过具体题目去突破;
3、要团结协作、针对学情、落实到人搞好元调的组题出卷;
4、复中要强调概念、规律、结论回答准确、27题要加强信心教育和规范性训练。
八)、XXX组长就下段教学做方向和安排说明:关键词:复、实验、测试
1、元调是水平测试,实验中学能力有保留。
2、含今天有17节课、家庭电路教学3节课,不宜过深。
3、复、课本、材料、模仿测试相结合
2、含今天有17节课、家庭电路教学3节课,不宜过深。
3、复习、课本、材料、模仿测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