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
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 :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文学思潮,属于资产阶级文学X 畴。
特征:真实性〔生活、历史、细节〕;批判性〔社会、内部心灵〕;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
1、法国是欧洲19c现实主义文学的策源地:a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宣言书〕“反映当代生活〞;b《红与黑》奠基之作。
2、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期:1850前,脱胎于浪漫主义小说,带有其痕迹〔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1850后,福楼拜:如实反映平庸时代里平庸的人和平庸的事,叙事上重大革新。
3、《红与黑》 * ;〔1〕书名的意义:a从生活道路看,红代表军服,黑象征教士道袍,于连谋取前程的两种道路;b历史背景,红-拿破仑时代,黑-封建统治,于连活在两者交接的时代;c创作意图,两个预言性场面:血红的圣水和写有“第一部〞的纸片。
2〕解读:a历史小说b政治小说—副标题[1830年纪事]c爱情小说d命运小说〔一平民青年奋斗史〕。
3〕于连悲剧:平民出身、才华横溢——封建复辟,性格特征—平民意识、矛盾、反抗、激情、傲骨。
4〕艺术成就:a心理描写,心理独白:以冷漠态度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着力表现人物内心挣扎和对外部社会的态度;b人物塑造,性格鲜明:例如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从外貌到品行的塑造都非常鲜明,身居急需社会责任感的职责却有着虚伪贪婪的特质;c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渡:继承《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又向“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时间地点迅速变化,人物若隐若现,呈现现代因素。
4、巴尔扎克的文学贡献:时代历史的书记员;金钱时代人类灵魂的发掘者特征——由外而内地反映生活5、《人间喜剧》1〕名词解释: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包罗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画卷,标志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重点:一.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P102(5点)来自PPT1、表达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2、抒写、歌颂大自然。
3、重视中世纪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表现手法。
4、重视艺术效果。
(1)异国情调。
(2)对比、夸张手法的运用。
(3)人物形象具超凡性。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成就最大。
二.文学常识(一)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策源地德国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策源地,18世纪70年代爆发的“狂飙突进”运动,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产生了很大的孕育、催生和推动影响。
1、耶拿派:最早提出浪漫主义的名称和文学主张。
代表:施莱格尔兄弟。
2、海德堡派:主要功绩在于对德国民间文学的收集与整理。
代表:格林兄弟。
3、霍夫曼(1776——1822)——神秘小说家重视人的情绪,探究自我的分裂、向“非我”的转化。
4、海涅(1)少年时期崇拜拿破伦。
(2)大学期间受浪漫派领袖施莱格尔的指导。
(3)1827年出版《诗歌集》,吟颂爱情的欢乐,揭示爱情带给人的苦恼,使他成为德国诗坛上杰出的抒情诗人。
(4)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后,他奔赴法国。
1833年发表《论浪漫派》,抨击德国浪漫派,结束了浪漫主义文学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5)海涅从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的创作,政治抒情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批判德国现实。
(6)晚年对共产主义信念表示赞同,最后作品《罗曼•采罗》引起争议。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拜伦)1、“湖畔派诗人”:P105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几个“隐士”般的人物(隐居于索默塞特郡海岸)。
代表: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1800年,华兹华斯发表浪漫主义宣言: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要采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写普通人的生活;必须具丰富的想象,“使得平常的东西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
它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
他们的诗主要以大自然为描写、歌颂的对象。
2、“撒旦派”三大诗人——拜伦、雪莱、济慈P106拜伦:(1)拜伦的性格特征与思想特征A 家庭对拜伦狂放不羁的性格的影响B 天生残疾——自卑——自尊C 思想特征:崇尚自由,反抗一切形式的压迫,个人英雄主义,“世界悲观”的悲观主义,崇拜自然。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变化特点(1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区别):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罪恶;正视现实发展变化,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貌,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
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基本武器,但或多或少的用节及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描绘现实。
2.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有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局限一两个家庭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社会的变化。
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4.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要主题。
5.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挖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
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
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
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威廉·索·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威廉·拉杰尔德·戈尔丁《蝇王》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戏剧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克兰克比尔》短篇、《企鹅岛》《诸神渴了》长篇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歇·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德国: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君特·格拉斯《铁皮鼓》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纳博科夫《洛丽塔》重点作家作品:英国代表劳伦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社会问题剧2.解冻文学3.犹太小说4.冰山原则5.美丑对照原则6.象征主义7.魔幻现实主义8.荷马史诗9.意识流小说10.叙美派11.古典主义12.人间喜剧13.湖畔派14.魏玛古典主义15.表现主义16.亡灵书17.三一律18.自然主义文学19.俳句20.境遇剧二、简答题1.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的鲜明特点是什么?2.20世纪欧美现代文学有哪些新的特点?3.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4.简述启蒙运动文学的主要特征。
5.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6.简述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内容。
7.简要说明《伪君子》中答尔丢夫这一宗教伪善者的欺骗性与危害性。
8.为什么说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9.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但却遭到毁灭,试析苔丝悲剧的根源。
10.简析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深刻内涵。
11.简述《羊脂球》的艺术特色。
12.简析《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
13.简述《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14.简述《唐·璜》的艺术特色。
15.简述《母亲》的思想内容。
16.《老人与海》如何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风格?17.简述《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精神特征。
18.简述《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中的地位。
19.简述《浮士德》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20.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
三、论述题1.论述古代东方文学的主要成就。
2.东方文学的主要特征。
3.试述《沙恭达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4.试述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
5.试述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的思想艺术成就。
6.试述《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7.《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8.联系作品谈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主要特色。
9.试述《吉檀伽利》的思想内容。
10.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11.欧洲文学史上有一系列吝啬鬼形象,试比较老葛朗台和泼留希金这两个吝啬鬼形象的异同。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较详细版)一、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英国、法国)1、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以人道主义为批判现实的武器,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企图建构理想的社会图景。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并不重视反映历史的本质,只是把历史作为自己自由驰骋的艺术场景。
(4)喜爱自然风光、异域风情,厌恶资本主义的现实和都市文明。
2、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2)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德国和英国的浪漫主义就是从收集民间文学开始的。
(3)惯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大力提倡想象,重视丑的美学价值。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二、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思潮发源地:最早的两个浪漫流派1、德国文学概述浪漫主义文学在18世纪末的德国兴起后,很快传播到英、法和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一股全欧性的文学思潮,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开始衰落。
(1)早期(耶拿派,18世纪末—1805):由于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早期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色彩,悲观思想也比较严重。
施莱格尔兄弟:威廉·施莱格尔(1767—1845)和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他们在耶拿创办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
诺瓦利斯(1772—1853):耶拿派的作家代表,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
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
(2)中期(海德尔堡派,1805—1815):1805年在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形成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称海德尔堡派。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填空1.福楼拜《包法利夫人》2.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家。
文学大厦《卢贡--马卡尔家族》,代表作《萌芽》3.莫泊桑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也是其成名作。
长篇小说《漂亮朋友》4.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5.最早描写“新人”屠格涅夫《前夜》,代表作《父与子》6.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特殊的“新人”拉赫美托夫7.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8.契科夫《套中人》9.安徒生《海的女儿》10.易朴生《玩偶之家》11.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国际歌》12.托尔斯泰,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早期创作总结《哥萨克》,《战争与和平》13.高尔基,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现实主义作品《切尔卡什》《马尔华》《叶美良.皮里雅依》,戏剧《底层》,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1)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描写新型革命者的名著(2)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之作(3)列宁说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4)主人公巴威尔、尼洛夫娜14.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15.肖洛霍夫,代表作《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16.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17.肖.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18.亨利希.曼《臣仆》19.托马斯.曼《布登勃活克的一家》20.德莱塞《美国的悲剧》21.海明威,早期“迷惘的一代”《太阳照常升起》,30年代“反战”《永别了,武器》22.古波斯三大诗人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23.《一千零一夜》阿拉伯24.紫式部《源氏物语》25.二叶亭四迷《浮云》塑造来日本第一个“多余人”形象26.田山花袋《棉被》开创了“私小说”的道路27.泰戈尔《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沉船》《戈拉》28.川端康成《雪国》,《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29.古埃及《亡灵书》宗教性诗歌总集30.古巴比伦文学的代表《吉尔伽美什》世界最早的史诗。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外国文学史1.“二希”源头: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
2.文艺复兴兴盛于14-16世纪,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开端,是伴随一系列科学大发现发生的新兴阶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其文化基石是人文主义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摒弃“以神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充分肯定人的力量和智慧。
3.欧洲绘画之父:乔托4.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5.“威尼斯画派”:乔尔乔内、提香、委罗奈斯、丁托斯托6.“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7.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产生于法国,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唯理主义哲学观念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其全欧性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8.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是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作家。
9.名字解释:①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②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是指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的一批青年作家。
这批作家大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20年代流落在欧洲大陆。
他们身心都留下战争的创伤,厌恶一切,对现实感到幻灭,陷入迷惘痛苦之中,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人生和社会。
为此,当时侨居在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斯坦因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
作家们把厌恶情绪和迷惘感受表现在文学中,形成了“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③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
外国文学史下(期末复习)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文学1、略述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思想和文学基础。
(一)自由主义思潮:18世纪末以来,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宁中,引起了人民的普遍失望和不满情绪,从而向往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浪漫主义作家把政治自由的原则广泛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二)社会心理:沉溺于好梦和幻想,悲观颓唐、消沉抑郁,感慨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理想破灭而对现实失望。
(三)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理论基础,其基调是唯心主义,它对自我、灵感、想象的强调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绪。
(四)空想社会主义:企图以个人的空想计划来代替社会斗争,实现人类的解放,为浪漫主义者否定现实、憧憬未来提供了思想基础。
(五)文学传统及其演变:继承了中世纪的传奇文学和民间文学、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小说、德国狂飙突进时期文学乃至18世纪末出现的哥特小说。
反拨以尊崇权威、崇尚理性、克制情欲为宗旨的古典主义。
2、简述德、英、法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源于德国,由于政治分裂,经济落后,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带有较大的保守性和神秘主义色彩。
反对古典主义,鼓吹创作自由,缺乏战斗精神,宗教色彩浓重。
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为标志:耶拿派和海德堡派。
施莱格尔兄弟是前期浪漫派,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是后期浪漫派,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童话。
海涅《论浪漫派》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英国: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他们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因厌恶城市文明而寄情自然,缅怀中古。
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还有济慈,他们思想激进,把诗歌革新推向新阶段。
华兹华斯:诗风格淳朴,清新自然,被誉为自然的诗人。
《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宣言,诗作《丁登寺》被认为是不朽之作,歌颂自然美,开拓了以表现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浪漫主义诗风。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忽必烈汗》认为想象是诗人的最高品质,而庸才只有幻想,不同意华兹华斯的完全采用村俗口语的主张,认为低微粗鄙的田园生活不可能产生好的语言。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二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二第四节福楼拜一、生平和创作l 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l 《情感教育》是福楼拜第二部以当代生活为题材的重要小说。
小说的副题是“一个青年的故事”。
二、《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的副题是“外省风俗”,小说描写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独生女爱玛的悲剧性一生。
1、《包法利夫人》人物介绍:爱玛——包法利夫人;包法利——乡村医生;赖昂——大学生,包法利夫人的情夫;罗道耳夫——庄园主,包法利夫人的情夫;勒内——服装商人。
2、爱玛悲剧的原因: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和毁灭的妇女形象。
她生性热烈,耽于幻想,富于浪漫思想。
她厌恶单调乏味的乡下生活以及“像马路般的平凡”的丈夫,一心想过上幸福的生活。
她追求传奇式的爱情,却便成了别人的玩物;模仿贵妇的风雅,却成了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
她一次次被骗、遭遗弃、经受幻灭的痛苦,最后只得以自杀告终。
福楼拜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同时也批判了爱玛的庸俗和浅薄。
第五节狄更斯一、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小说之王”。
1、第一时期《匹克威克先生外传》用幽默风趣的笔法,揭露英国社会种种不合理、荒诞可笑的现象。
(温和的讽刺)《奥利弗·退斯特》(雾都孤儿)是第一部社会小说。
《老古玩店》2、第二时期《马丁·朱什尔维特》和《董贝父子》。
3、第三时期《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近似自传体的小说。
《荒凉山庄》、《小杜丽》和《我们共同的朋友》。
《艰难时世》反映了劳资矛盾;《远大前程》的主题是金钱的腐蚀作用。
《双城记》《双城记》思想内容:以激情的笔触写法国大革命前积压在民众中间愤怒的情绪。
虽然整个节奏是紧张的,也有宁静和充满爱与温馨的场面,充分体现人道主义思想。
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矛盾)l 他真诚地同情受压迫的小人物,揭露批判为富不仁,冷酷无情,自私虚伪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政府机构、各种制度、道德哲学等。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复习资料整理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产生: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不满,贫富对立更尖锐,阶级压迫更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更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特点:①浓郁的主观抒情性。
偏爱表现主观的思想,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作品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②传奇性。
追求新奇,不满现实,对一切非凡的事情有强烈的兴趣③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以期达到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印象的效果。
辞藻华丽,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
④对民间文学的重视。
利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进行创作,包括民间传说、民歌、民谣等⑤在体裁形式上多种多样,具有强烈感情色彩。
如抒情诗、抒情叙事诗、戏剧、历史剧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作品主题:鞭挞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揭露社会的不平,对受压迫者和贫苦人的同情《巴黎圣母院》: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受压迫的下层人民的同情(弗罗洛、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悲惨世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苦人注定要过悲惨的生活,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就是反对穷人的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作品主题:表达诗人渴望自由,反映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情绪,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反人民的本质《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他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奋起战斗;既接受了启蒙影响,想有所作为,又带有十二月党人脱离人民的弱点,同时不能克服贵族的懒散恶习。
他们聪明而有教养,自视清高,跟周围人格格不入,但不打算面对现实、深入实际,结果一事无成。
作品反映了俄国19世纪20年代贵族青年的彷徨苦闷和自私自利的品性,揭露与批判贵族社会的腐败和丑恶。
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文学。
其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其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其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一、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1.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人文主义思潮、以人为本的艺术追求、古典文化的研究和模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
2.作家和作品:-但丁:《神曲》-伽利略:《星际密码》-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二、启蒙时代(17世纪至18世纪)1.启蒙思想的兴起和特点:理性主义、人性本善、追求真理和自由等思想。
2.作家和作品:-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洛克:《人类理解论》-伏尔泰:《论文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三、浪漫主义时代(18世纪末至19世纪)1.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强调个人情感和幻想、赞美自然和追求超越、批判社会现实和对传统权威的反叛。
2.作家和作品:-达·昆西:《非法的结婚》-弗拉戈纳尔:《玛尔图·斯图亚特》-歌德:《浮士德》四、现实主义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追求真实和可信的描写、反对浪漫主义的虚幻和抽象。
2.作家和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五、现代主义时代(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1.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对传统文学规范的挑战、多样性和实验性的创作风格、对现代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描绘。
2.作家和作品:-乔伊斯:《尤利西斯》-布莱希特:《死亡的生活》-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笑傲江湖:《荒原狼》六、后现代主义时代(20世纪末至21世纪)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质疑固有的真理和意义、游离于传统框架之外、强调语言和符号的作用。
2.作家和作品:-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伍尔夫:《到灯塔去》。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重点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重点一、考试范围本次期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考试内容将涵盖古代至近现代的外国文学史,涉及的作家、作品及流派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考查。
二、考试重点1、古代文学部分:古希腊罗马文学。
重点掌握荷马史诗的题材、风格、主题和艺术特色,了解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2、中世纪文学部分:重点是中世纪骑士制度、骑士精神及其文学表现。
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部分: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理念,了解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4、17世纪文学部分:掌握巴洛克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了解古典主义文学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家。
5、18世纪文学部分:掌握启蒙运动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家。
6、19世纪文学部分:掌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了解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7、20世纪文学部分: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了解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
同时需要当代外国文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三、考试形式及题型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题等。
其中,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简答题和分析题则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能力。
四、备考建议1、认真复习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作家、作品、流派等。
2、多读原著,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3、外国文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当代外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作为学生,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考试和复习。
而在文学领域,尤其是外国文学,复习的过程可能会感到更为复杂和困难。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期末复习,本文将探讨如何深入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类型。
在外国文学中,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小说、诗歌和剧本等。
大三下外国文学史(下)期末复习资料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相关知识: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
著有《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理解(分为哪三类、场景、基本内容<3个>)?构思:巴尔扎克立志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完成一部19世纪法国的作品。
他采取两种办法把作品连成整体。
一种办法是分类整理。
他把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
“风俗研究”是主体,其中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等六个方面。
第二个办法是人物再现法。
即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只反映这人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许多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才完成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构成完整的形象。
《人间喜剧》里总共写了二千四百多个人物,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出现过二三十次。
表现内容可分为五方面:①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如《高老头》中的鲍赛昂夫人的衰亡。
②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如《高利贷者》的高布赛克是早期资本家的典型。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发家的方式比前者进了一步,是著名的资产者典型。
③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郎台除了钱,六亲不认,生活吝啬。
④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
这类作品有:《卡金央王妃的秘密》、《幻灭》中的克雷斯吉安、《农民》中的米雪龙老爹。
⑤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这类作品有:《乡下医生》、《乡村教士》。
《高老头》反映的思想内容。
(主题和内容)?四条线索:(笔记)(1)通过高老头的惨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通过拉斯蒂涅的堕落,反映青年野心家的成长过程;(3)通过鲍塞昂夫人的隐退,表现贵族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必然确立的命运趋势;(4)通过伏脱冷对社会的抨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罪恶实质。
《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
(他是怎么堕落的,<人生三课>)?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整部《人间喜剧》写了他从善良到邪恶、从正直到无耻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外国文学史第二学期考试重点和范围
外国文学史第二学期考试重点和范围外国文学史第二学期考试重点和范围(仅供考前突击使用哈!)【填空题】孩子好好看书吧答案肯定在书上。
【名称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所创作的一种小说。
哈代在他这一系列小说中详尽记叙了英国西南部农村社会的发展史,描写了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蚀下,依然保持着古老宗法传统的威塞克斯地区从稳定到动荡,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表现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痛苦与灾难,揭示了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
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2、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并成为19世纪后期影响颇大的一种文学思潮,以自然科学和实证主义哲学的理论于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的一种文学主张与文学实践。
代表作家法国的龚古尓兄弟,左拉,莫泊桑,德国的霍普特曼,代表左拉的《娜娜》《萌芽》和莫泊桑的《羊脂球》。
3、唯美主义文学:以康德的思想为理论依据,他强调美的主观性、无功利性和纯粹性,提出了“无目的之合目的性”的美感学说。
唯美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超功利的艺术主张和唯美形式的追求两个方面,颠覆了艺术形式为思想内容服务的文学传统,在文学史上,它既是象征主义的先导,又对20世纪的文学造成了影响。
代表作家王尔德。
4、迷惘的一代:一战后出现愈美国的一个作家群。
他们怀着民主自由的理想奔向欧洲战场,却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对社会和人生深感失望。
故通过创作描述战争对他们的伤害,作品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说情绪,代表作家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5、存在主义文学: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都反映。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
外国文学史(2)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8/1分)1英启蒙思想产生最早,法启蒙运动声势浩大2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
3洛可可文学在18世纪30年代达到高潮(主要在法国)4感伤文学: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英国。
当时候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出现很多社会弊病,人们对资产阶级政权感到失望,但又无可奈何,便将许多不满与无奈投诸于艺术,由此产生一股新的文学潮流,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
感伤主义文学在形式上注重心理感觉,因此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5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有人称他们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教父”和“产婆”。
6第一个自称为“浪漫的”作家的法国人:司汤达7斯塔尔夫人的文学论文《论文学》(1800)、《论德意志》(1810)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8斯丹达尔的《拉辛和莎士比亚》(1823-1825)曾被称为法国浪漫派声讨新古典主义的檄文。
9雨果在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全面提出浪漫型戏剧纲领,雨果也因此被公认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101830年《欧那尼》上演,在序言中响亮地提出:“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11夏多布里昂中篇小说《阿达拉》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开始的标志、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12夏多布里昂《勒内》中勒内是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的形象13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是19世纪法国浪漫派的第一个诗人14理查生(1689-1761)书信体小说《帕米拉,或美德有报》是英语国家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书信体小说,给卢梭、歌德开创了先例;开创了感伤主义心理小说的先河。
二、据作品名填作家名、据主人公名填作品名各国代表作家作品: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外国文学-下册复习重点-考试总结
填空:1、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小说的是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2、高老头的形象,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鲍赛昂子爵夫人(阿娜斯大齐、但斐娜、雷斯多伯爵)3、福楼拜文学观:(1)追求真实性(2)追求叙事的客观态度(3)重视形式美4、《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欧肖家)画眉山庄(林敦家)(希斯克厉夫、凯瑟琳、林敦、埃德加)5、莫泊桑成名作《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6、欧洲最早无产阶级文学“英国宪章派诗歌”特点:现实性、倾向性、战斗性、通俗性7、巴尔扎克成名作《朱安党人》8、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自传性小说9、《徳伯家的苔丝》亚雷形象:代表物质和人身压迫,代表社会暴力,恶势力的摧残,代表了男人世界对女人蛮横的文化苛责。
“话语霸权”10、托马斯·哈代“内在意志论”《列王》中的织网者11、海涅政治讽刺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2、海涅抒情诗《罗雷莱》三层意蕴(1)希腊神话中的赛王原型(2)莱茵河畔关于罗雷莱的传说(3)海涅的爱情痛苦罗莱是个美丽的少女,《罗雷莱》是凄婉、忧郁恋歌,经西尔歇谱曲后,成为欧洲一首民歌。
13、安徒生创作(丹麦)《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白雪公主》14、裴多菲·山托尔(匈牙利)抒情诗《我愿意是急流》政治诗《把国王吊死!》《民族之歌》15、美国现代短片小说的开创者:欧·亨利16、西方侦探小说的鼻祖:爱伦·坡(美国)《莫格街谋杀案》17、麦尔维尔(美)《白鲸》(1)“皮阔德号”船员集体----象征美国社会(2)白鲸----神秘莫测的自然力(3)埃哈伯----对神秘力量的抗争,探求。
悲壮的英雄史诗,邪恶固执的复仇。
18、欧美文学史最早的穿越题材小说:马克·吐温《亚瑟王朝里康涅狄格州的美国佬》19、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五个短篇:《驿站长》《风雪》《射表》《棺材匠》《村姑小姐》20、涅克拉索夫(俄国诗人)其诗长于讽刺,长诗《严寒—通红的鼻子》《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21、路易丝·米雪儿“红色圣女”是巴黎公社著名诗人和社会活动家2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23、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的集大成者24、莫泊桑《遗产》揭露一些人的利(名)欲熏心,寡廉鲜耻25、萨克克(英)《名利场》“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26、哈代“威塞克斯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远离尘嚣》《苔丝》27、左拉“三名城”《鲁尔德》《罗马》《巴黎》28、狄更斯《艰难时世》“维多利亚盛世”,揭示了劳资矛盾,对功利主义的讽刺,“仁爱”理想说教29、狄更斯《双城记》主要来源于卡莱尔《法国革命史》30、易卜生挪威著名戏剧家,“现代戏剧之父”,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31、挪威戏剧家比昂逊小说家、诗人。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
一、名词解释1.感伤主义:18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英国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它是对理性主义的反驳,并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情感,人类的天性是慈悲,即与人为善,形成了感伤的社会风潮;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着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造了一系列这类形象;3.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4.启蒙文学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反映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启蒙文学的缺点是: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5.“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6.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作品,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诗人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叫“拜伦式英雄”;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追求个人自由、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代表人物:海盗中的康德拉;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8.启蒙运动: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二、填空1.18c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文学2.笛福鲁滨逊是第一部以资产阶级为主人公的小说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女性作家斯达尔夫人4.萨拉萨姆逊小姐莱辛第一部市民悲剧5.德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阴谋与爱情席勒6.英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杰出代表雪莱拜伦唐璜7.果戈理的代表作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8.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主人公名字:爱丝梅哈达、加西莫多9.普希金开创了小人物的先河驿站长10.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11.法国启蒙文学家卢梭的三部小说:新爱洛伊斯、爱弥儿、忏悔录12.着名的四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普柳什金13.英早期诗人:罗伯特彭斯、布莱克;湖畔派诗人的名字: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罗伯特骚塞14.拜伦的代表作唐璜15.普希金驿站长叶甫盖尼奥涅金16.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道德完善三、判断四、简答1.巴黎圣母院中爱丝梅哈达的形象她是雨果在自己“美”与“丑”的艺术理想支配下塑造的美的典型,是人性美的象征;纯洁善良、酷爱自由、热情豪爽、品格坚贞;从内心的善良愿望出发对待任何人;2.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形象马尼洛夫:是个在文雅外表掩盖下精神空虚型的地主;科落包奇珈:是个愚蠢浅薄、孤陋寡闻、精神贫乏但善于精打细算,积攒钱财的小地主形象;诺兹德辽夫:使用一个厚颜无耻的流氓无赖型的农奴主;梭巴开维支:是一个粗鲁残暴、贪婪凶狠而又精美的农奴主典型;泼留希金:极度贪婪和吝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地主阶级腐朽堕落所能达到的极点;五、论述1.安娜与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比较同:她们都具有摆脱或改变自身处境的强烈愿望,与社会现实发生剧烈的冲突;她们最终都死于自杀卧轨和服毒;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之中都有一点浪漫的色彩,这种浪漫与社会生活的严酷性构成了反讽:导致她们毁灭的外在因素都是所谓的“婚外恋”或自我放纵;异:首先,安娜的死更多的是源于自身,至少,从社会现实对个人的逼迫和挤压来说,安娜所遭遇的压力远较爱玛为轻;也就是说,安娜的死主要是源于内心慢慢培植、累积起来的厌倦,是激情消失之后难以驱除的空虚和绝望;而爱玛的死则带有更多的社会学因素;从小说中看爱玛虽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也并不是非死不可;至少,与安娜不同的是,爱玛临死之前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愿望;她最终选择服毒,无力偿还高利贷是一个因素,对破产这一灾难性后果的夸张想像亦在背后推波助澜;鲁尔道弗也好,莱昂也好,这一张张道貌岸然、彬彬有礼的面孔突然露出来的狰狞、恶俗和残忍使爱玛猝不及防,一时处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的境地;所以,爱玛的死并非仅仅由于高利贷危机,主要是由于对社会生活突然向她展露出的真相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在最后的时间里,山穷水尽的爱玛卑屈地走进公证人家中借钱,她竟还能注意到公证人餐厅里的摆设———“‘这才叫餐厅’,爱玛心想,‘我想要的不就是这么一间餐厅吗;’”由此我们也不能把安娜的悲剧归结为当时的社会,就像我们不能把今天安娜式婚外情悲剧的责任归结为今天的社会一样事实上,安娜对于当时社会舆论的谴责是无所畏惧的,她比卡列宁和渥伦斯基更加无视社会舆论的存在,甚至在丑闻暴露之后,还故意到社交场合去挑衅,只是那与其说是一种勇敢,不如说是一种无知;另外一方面,她也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去国外或乡间生活以回避故乡舆论的谴责;所以,如果她和渥伦斯基能有真正的爱情,她和他原本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那么导致她走上绝路的是什么呢是她的无端猜疑她明明知道渥伦斯基对她是真心的,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忍不住对他猜疑起来;其次,爱玛是一个外省农家姑娘,缺乏安娜那样显赫的贵族地位、丰富的社交阅历和老练的处世手段;“现实”对她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可供演出的舞台而仅仅是一个陌生的、尚未充分认知的险恶之地;安娜与爱玛都怀着对爱情的浪漫憧憬,所不同的是安娜是从一开始即明确地知道自己要求的是什么,她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她与渥伦斯基的爱情;而爱玛的爱恋对象则带有虚幻的、朦胧的性质;子爵的形象实际上是爱玛渴慕已久的上流社会生活的象征物;正如渥伦斯基的恋情使卡列宁、谢辽莎以及富足安宁的生活在安娜的眼中一下子失去了分量一样,子爵这个具体可感的身影一出现,爱玛的婚姻生活就突然变得索然无味了;而安娜不晓人生的广阔和深邃,更不觉自己的人生意愿在男权日光中的廉价,她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力量投之于对渥伦斯基的爱,悲剧的帷幕由此拉开;最后,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吧,爱玛在四处找钱还债托尔斯泰的安娜也在焦虑地奔走;爱玛被债物所逼,服毒自杀;安娜则为内心的热情驱使,最后投入车轮下;爱玛的死是现实的死法,而安娜·卡列尼娜,却带有献祭的意味;前者是生活,后者是诗;严酷的写实绝对服从现实,它不创造升华;它将现实搬上纸面,铺排得和谐有序,在此和谐有序之中,生活的本来面目便裸露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包法利夫人比安娜·卡列尼娜深邃;包法利夫人有着不同层次的明暗,摇曳着不同亮度的光,最奇妙的是这些光是第一眼看去很难发现的,宛如塞尚和德加的画;安娜·卡列尼娜却像马奈的画,是叛逆的,充满激情的,却又是文质彬彬和节制的;2.高老头的形象典型意义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有人曾赞赏他“表现了人类崇高的至性”;其实,这都是把高老头的父爱抽象化,神圣化了;事实上,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他的父爱是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的;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出发,他认为父女之爱天经地义,“父道”是家庭、社会的轴心;但他又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结果,原本高尚的感情变得庸俗、猥琐; 高老头高老头的父爱的悲剧,既是个性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因而具有自我抹杀性,正如高老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高老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作为商人他精明世故,作为父亲他却是爱女如痴、倾其所有、盲目牺牲;即使死前看透了那个黑暗的社会,他依旧渴望见到女儿,渴望一丝温情;品读他的父爱,在强烈的对比和矛盾的心情下有一种辛酸;父爱本是人类至真至纯的情感,在那个金钱统治的社会却被无情的扭曲了;其实,正是他自己酿造了这杯贴着父爱标签的精神苦酒,不仅葬送了自己,也毒害了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感伤主义:18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英国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它是对理性主义的反驳,并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情感,人类的天性是慈悲,即与人为善,形成了感伤的社会风潮;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3.,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 4.启蒙文学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反映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启蒙文学的缺点是: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5.“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6."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作品,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诗人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叫“拜伦式英雄”;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追求个人自由、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代表人物:海盗中的康德拉;7.浪漫主义: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8.启蒙运动: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二、填空1.18c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文学2.笛福鲁滨逊是第一部以资产阶级为主人公的小说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女性作家斯达尔夫人4.萨拉萨姆逊小姐莱辛第一部市民悲剧5.德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阴谋与爱情席勒6.英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杰出代表雪莱拜伦唐璜7.果戈理的代表作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8.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主人公名字:爱丝梅哈达、加西莫多9.普希金开创了小人物的先河驿站长10.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11.法国启蒙文学家卢梭的三部小说:新爱洛伊斯、爱弥儿、忏悔录12.著名的四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普柳什金13.英早期诗人:罗伯特彭斯、布莱克;湖畔派诗人的名字: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罗伯特骚塞14.拜伦的代表作唐璜15.普希金驿站长叶甫盖尼奥涅金16.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道德完善三、判断四、简答1.巴黎圣母院中爱丝梅哈达的形象她是雨果在自己“美”与“丑”的艺术理想支配下塑造的美的典型,是人性美的象征;纯洁善良、酷爱自由、热情豪爽、品格坚贞;从内心的善良愿望出发对待任何人;2.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形象马尼洛夫:是个在文雅外表掩盖下精神空虚型的地主;科落包奇珈:是个愚蠢浅薄、孤陋寡闻、精神贫乏但善于精打细算,积攒钱财的小地主形象;诺兹德辽夫:使用一个厚颜无耻的流氓无赖型的农奴主;梭巴开维支:是一个粗鲁残暴、贪婪凶狠而又精美的农奴主典型;泼留希金:极度贪婪和吝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地主阶级腐朽堕落所能达到的极点;五、论述1.安娜与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比较同:她们都具有摆脱或改变自身处境的强烈愿望,与社会现实发生剧烈的冲突;她们最终都死于自杀卧轨和服毒;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之中都有一点浪漫的色彩,这种浪漫与社会生活的严酷性构成了反讽:导致她们毁灭的外在因素都是所谓的“婚外恋”或自我放纵;异:首先,安娜的死更多的是源于自身,至少,从社会现实对个人的逼迫和挤压来说,安娜所遭遇的压力远较爱玛为轻;也就是说,安娜的死主要是源于内心慢慢培植、累积起来的厌倦,是激情消失之后难以驱除的空虚和绝望;而爱玛的死则带有更多的社会学因素;从小说中看爱玛虽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也并不是非死不可;至少,与安娜不同的是,爱玛临死之前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愿望;她最终选择服毒,无力偿还高利贷是一个因素,对破产这一灾难性后果的夸张想像亦在背后推波助澜;鲁尔道弗也好,莱昂也好,这一张张道貌岸然、彬彬有礼的面孔突然露出来的狰狞、恶俗和残忍使爱玛猝不及防,一时处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的境地;所以,爱玛的死并非仅仅由于高利贷危机,主要是由于对社会生活突然向她展露出的真相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在最后的时间里,山穷水尽的爱玛卑屈地走进公证人家中借钱,她竟还能注意到公证人餐厅里的摆设———“‘这才叫餐厅’,爱玛心想,‘我想要的不就是这么一间餐厅吗;’”由此我们也不能把安娜的悲剧归结为当时的社会,就像我们不能把今天安娜式婚外情悲剧的责任归结为今天的社会一样事实上,安娜对于当时社会舆论的谴责是无所畏惧的,她比卡列宁和渥伦斯基更加无视社会舆论的存在,甚至在丑闻暴露之后,还故意到社交场合去挑衅,只是那与其说是一种勇敢,不如说是一种无知;另外一方面,她也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去国外或乡间生活以回避故乡舆论的谴责;所以,如果她和渥伦斯基能有真正的爱情,她和他原本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那么导致她走上绝路的是什么呢是她的无端猜疑她明明知道渥伦斯基对她是真心的,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忍不住对他猜疑起来;其次,爱玛是一个外省农家姑娘,缺乏安娜那样显赫的贵族地位、丰富的社交阅历和老练的处世手段;“现实”对她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可供演出的舞台而仅仅是一个陌生的、尚未充分认知的险恶之地;安娜与爱玛都怀着对爱情的浪漫憧憬,所不同的是安娜是从一开始即明确地知道自己要求的是什么,她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她与渥伦斯基的爱情;而爱玛的爱恋对象则带有虚幻的、朦胧的性质;子爵的形象实际上是爱玛渴慕已久的上流社会生活的象征物;正如渥伦斯基的恋情使卡列宁、谢辽莎以及富足安宁的生活在安娜的眼中一下子失去了分量一样,子爵这个具体可感的身影一出现,爱玛的婚姻生活就突然变得索然无味了;而安娜不晓人生的广阔和深邃,更不觉自己的人生意愿在男权日光中的廉价,她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力量投之于对渥伦斯基的爱,悲剧的帷幕由此拉开;最后,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吧,爱玛在四处找钱还债托尔斯泰的安娜也在焦虑地奔走;爱玛被债物所逼,服毒自杀;安娜则为内心的热情驱使,最后投入车轮下;爱玛的死是现实的死法,而安娜·卡列尼娜,却带有献祭的意味;前者是生活,后者是诗;严酷的写实绝对服从现实,它不创造升华;它将现实搬上纸面,铺排得和谐有序,在此和谐有序之中,生活的本来面目便裸露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包法利夫人比安娜·卡列尼娜深邃;包法利夫人有着不同层次的明暗,摇曳着不同亮度的光,最奇妙的是这些光是第一眼看去很难发现的,宛如塞尚和德加的画;安娜·卡列尼娜却像马奈的画,是叛逆的,充满激情的,却又是文质彬彬和节制的;2.高老头的形象典型意义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有人曾赞赏他“表现了人类崇高的至性”;其实,这都是把高老头的父爱抽象化,神圣化了;事实上,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他的父爱是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的;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出发,他认为父女之爱天经地义,“父道”是家庭、社会的轴心;但他又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结果,原本高尚的感情变得庸俗、猥琐; 高老头高老头的父爱的悲剧,既是个性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因而具有自我抹杀性,正如高老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高老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作为商人他精明世故,作为父亲他却是爱女如痴、倾其所有、盲目牺牲;即使死前看透了那个黑暗的社会,他依旧渴望见到女儿,渴望一丝温情;品读他的父爱,在强烈的对比和矛盾的心情下有一种辛酸;父爱本是人类至真至纯的情感,在那个金钱统治的社会却被无情的扭曲了;其实,正是他自己酿造了这杯贴着父爱标签的精神苦酒,不仅葬送了自己,也毒害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