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资源储量标准对比
储量分类标准
四、新分类标准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1、重要意义 (1)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与国外市场 经济体制国家矿产资源分类的接轨,便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促 进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
(2)新分类适应了我国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必将推动地 质勘查体制的改革,推动地勘单位更好地走向市场。 (3)实施新标准,对于提高勘探投资效益,避免勘查资金的浪 费,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分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1)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地质工作程度的作法,要求地质勘 查工作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价,做到一边勘查,一边评价,某一勘查 阶段一结束,就可以依据勘查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根据分类标 准初步划分所获矿产资源的类别。这就要求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必 须同时包括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2)新的分类标准是国家作为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也为 探矿权人进行矿权转让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尺度,即便于政府对矿业 市场的管理,也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探投资体制运行和矿业 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说新的分类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全 新的要求。探矿权人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勘查 、勘探网度的安排、勘探手段的选择等,业主都有决策权。所以对 探矿权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都面临着观念转变的过程。
1959年经全国储委第十二次全会批准,发布了“金属、非金属、 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的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分级方案。之后数年间,全国储委、冶 金、煤炭等工业部门又对规范进行了补充、修改。 1997年6月国家地质总局会同有关工业部门制定并颁发了《非金 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和《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此 两个“总则”仍按技术经济条件把资源储量分为能利用和暂不能利 用两大类(即表内、表外),根据勘探研究程度分为A、B、C、D 四级。 1992年12月,又在总结前几年工作基础上,由国家技术监督局 颁发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 至今。 根据上述规范、总则的要求,各部门先后又制定了54个单矿种 地质勘探规范。上述总则、规范的制定,对解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 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 吉林 省 国土资 源厅矿 产资源储 量处 ,吉林 长春 106 ) 3 0 1
[ 摘
要 ] 列举 了新 旧矿 产 资源/ 量分 类及相 关 的定 义 ,并 把 二 者 在勘 查 阶段 ,对矿 体 的控 储
制程 度 、 工程 密度 、储 量 类 别 、矿床 的经济评 价 和可行 性 评价 等 方 面加 以对 比 ,指 出 了相 同之
源 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前者包括经可行性研究 或预可行性 研究
证实为次边 际经 济的矿产资源和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 的 内蕴经济 的 矿 产 资 源 ,后 者 为 经 过 预 查 后 预 测 的矿 产 资 源 。 资 源 量 与 矿 产 资 源 是 不 同的 两 个 概 念 ,矿 产 资 源 是 大 概 念 ,是 一 类 自然 资 源 的 总 称 ,
型 ,详 见 表 1 。
表 1 固体 矿产 资源储 量 分类及 代 码表
Ta l Cls i c to fs l ie a e e v nd c d s be1 a sf a in o o i m n r l - r e a o e i d ls s
注 :1 编码 第 1 表示 经济 意义 ,它 是可 行性评 价确 定 的结果 。… . 位 1’表示 经 济 的 ,“ M” 表示 边 际 经 济 2 的 ,“ S 2 ”表示 次边 际经 济 的 ,… 3’表示 内蕴 经济 的 ,“ ”表 示经 济意 义 未定 的 。 ? 2 编码 第 2位 表示 可行 性评 价 阶段 。… ’表 示进 行 了可 行性 研 究 ,“ ”表 示 进 行 了预 可 行 性 研 究 , . 1 2 … 3’表 示进 行 了概略 研究 。 3 编 码第 3位 表示 地质 可靠 程度 。“ ”表 示探 明的 ,“ ”表 示 控 制 的 , … . 1 2 3’表 示 推 断 的 , “ ”表 4 示 预测 的 ,“ ”表示 未扣 除设计 、采 矿损 失 的可采储 量 。 b
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的对比研究
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的对比研究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杨兵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实现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1999年在国土资源部组织下,对我国传统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
新的分类标准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在实践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另外这一段时间也是矿业领域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期,中外交流增加,对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也更加了解。
因此,有必要对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颁布实施以来的实践进行认真的总结,并与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以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体系。
一、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国际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并行两套资源和储量分类方案。
一套是由政府机构制定并只在机构内部执行的分类方案,是为政府摸清国家资源家底、进行资源形势分析、制订矿产勘查开发政策服务的;一套是由矿业行会制定并为整个行业所执行的方案,这套方案既是企业实际勘查工作以及储量计算等所依据的标准,也是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矿权评估、矿权转让、上市招股、合资合作等所依据的标准。
(一)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关于政府的分类,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分类。
有关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首先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已查明的资源和未查明的资源(334)两类。
在已查明的资源下再分为确定的(331)、推定的(332)和推测的(333)三类,其中将确定的(331)和推定的(332)又合称为探明的。
然后再根据经济性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经济的三类,如经济的推测资源量。
在未查明资源之下分为假定的和假设的两类。
这些国家政府一般不将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和资源量,通通作为资源量。
美国将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矿产叫做储量基础,而将次经济的矿产叫做资源。
统观各种分类,美国的储量基础应属于资源量而不是属于储量。
因为不论哪种分类,储量均不是原地的而是可采出的。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370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工作的通知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3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信息中心、油气中心、评审中心:为贯彻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2020),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数据转换的基本规则本次数据转换立足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际,遵循实事求是、简单可行、易于操作的原则,以2019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数据为基础,结合2020年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和矿山储量年报编制开展转换工作,最终形成2020年度新分类标准下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
新分类标准下储量与资源量按包含关系管理,转换后的资源量是反映矿产资源“有多少”的总量数据,不扣除储量所对应的资源量部分。
新分类标准下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转换基本对应关系》(附件1)转换形成。
(一)按照新老分类标准类型和定义,将老分类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66-1999))中的储量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程度转换为新分类标准的证实储量和可信储量(图1)。
(二)将老分类标准中的基础储量按照地质可靠程度转换为新分类标准的探明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图2)。
(三)将老分类标准中的各类资源量按照地质可靠程度转换为新分类标准的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图3)。
(四)老分类标准中预测的资源量(334?),因可靠程度低,达不到新分类标准中资源量的要求,纳入“潜在矿产资源”管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储量分类标准2020
储量分类标准20202020年4月23日,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予以公布,两项国家标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
新分类标准调整了现行分类标准三轴分类体系,简化了储量经济意义划分。
修订后的分类标准由1999版的16个资源储量类型简化为5个。
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还明确:公开发布资源量数据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应单列。
潜在矿产资源、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等不应作为资源量公开发布。
公开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不应将资源量和储量相加。
1. 矿产资源勘查(mineral exploration)发现矿产资源,查明其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数量、质量、开采利用条件,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的活动。
矿产资源勘查通常依靠地球科学知识,运用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采用槽探、钻孔、坑探等取样工程,结合采样测试、试验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等予以实现。
按照工作程度由低到高,矿产资源勘探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普查(general exploration)矿产资源勘查的初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和稀疏取样工程,发现并初步查明矿体或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初步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提出可供详查的范围;对项目进行初步评价,做出是否具有经济开发远景的评价。
详查(detailed exploration)矿产资源勘查的中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系统取样工程和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提出可供勘探的范围;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储量,做出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评价。
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表1 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表
旧标准储量分级 新标准资源储量分级及编码 勘探 表内矿 A+B C D 表外矿 A+B C D 111b 111b 122b 2S11或2S212b 122b或333 333 详查 普查
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数据标准转换文件解读
8
一、文件出台背景
再次就转换结果广泛听取管理部门、矿山企业、研究院所等各方面 意见建议,确定了最终的转换对应关系,进一步修改完善转换方案,使 转换方案尽可能做到既科学合理,又简单可行、易于操作。
最后印发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 准数据转换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370号)。
9
内容提纲
文件出台背景 文件起草的主要原则
文件内容解读
10
二、文件起草的主要原则
一是本次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着眼于满足国 家掌控矿产资源家底和宏观管理需要,总体上按照实事求是、简 单可行、易于操作的原则进行。
4.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将转换结果下发至矿山企业, 基建矿山根据矿山设计,生产矿山(停产矿山)根据矿山生产实 际等情况,填写矿山储量数据转换结果调整说明,编制2020年度 矿山储量年报,对转换结果进行调整和确认。
24
(三)数据转换的实现路径
矿山储量数据转换结果调整说明
采矿权人名称
采矿许可证号
矿山储量年报名称
转换结果是否调整
是□
否□
一、说明数据转换结果调整的依据与理由。
二、特殊问题及处理方式。
三、数据转换调整结果评述,包括信息来源、可靠性、调整结果(列
出下发的转换数据与矿山企业调整确认数据包括的各类型矿产资源储量)。
四、真实性承诺。
采矿权人签字盖章: 备注:数据未做调整的,无需说明理由。
年月日
24
(三)数据转换的实现路径
储量计算中的名词解释及相关问题
储量计算中的名词解释及相关问题一、名词解释1.储量分类编码编码:采用(EFG)三维编码,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见图l)。
E经图1 储量分类三维编码示意图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具体含义见表1。
表1 储量分类编码及含义表2.储量分类的经济意义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
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3)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万能变为经济的。
4)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末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3.经济储量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治试验成果,己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广西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
附件3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关于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的说明一、查明矿产资源1、储量(1)“证实储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111)、(121)。
“证实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与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对应。
(2)“可信储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122)。
“可信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控制资源量估算的储量;或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转换因素主要包括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与预可采储量(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预可采储量(122)对应。
2、资源量(1)“探明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1)、(111b)、(121b)。
新分类的“探明资源量”是指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
与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对应。
(111b)、(121b)虽经过可研、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证实储量”或“可信储量”。
(2)“控制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2)、(122b)。
新分类的“控制资源量”是指经系统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
与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对应。
(122b)虽经过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可信储量”。
(3)“推断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3)。
新分类的“推断资源量”是指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
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力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
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二类。
2.1.2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2.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广西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
附件3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关于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的说明一、查明矿产资源1、储量(1)证实储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111)、(121)。
证实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与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对应(2)“可信储量”对应GB/T17766-1999 规范中的(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122)。
“可信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控制资源量估算的储量;或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转换因素主要包括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与预可采储量(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预可采储量(122)对应。
2、资源量(1)探明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1)、111b)、(121b)。
新分类的“探明资源量”是指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
与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对应。
(111b)、(121b)虽经过可研、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证实储量”或“可信储量”。
(2)控制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2)、(122b)。
新分类的“控制资源量”是指经系统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
与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对应。
(122b)虽经过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可信储量”。
(3)“推断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 规范中的(333)。
新分类的“推断资源量”是指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
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要点
三、数据转换实现路径及时限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主体 自然资源部
内容
时间要求
完成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数据转换,并将转换结果下发至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 部门。 按照对应关系将2019年度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直接转换后下发至各省级自然 资源主管部门。
2020年7月底前
负责组织对矿业权许可证信息、生产状态以及已评审备案未登记的信息进行核 实补录,应在“生产状态”中补录生产矿山、停产矿山、关闭矿山、筹建矿山, 或在“停办原因”补录保护区退出、政策性关闭等其中的一种情形。
•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资源量分为推断资源 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
• 考虑地质可靠程度,按照转换因素的确定程度由低 到高,储量可分为可信储量和正式储量。
• 地质可靠程度:矿体空间分布、形态、产状、矿石 质量等地质特征的连续性及品位连续性的可靠程度。
• 资源量与固体矿产资源的关系如下:
• 查明矿产资源: 指经矿产资源勘查发现的固体矿产 资源。
—— 2021年3月底前 2021年2月底前
2021年1月底前
三、数据转换实现路径及时限要求_政策原文
二、数据转换实现路径
(一)部按照对应关系将2019年度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直接转换后下发至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二)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矿业权许可证信息、生产状态以及已评审备案未登记的信息进行核实补录,应在“生产状态”中补录生产矿山、停 产矿山、关闭矿山、筹建矿山,或在“停办原因”补录保护区退出、政策性关闭等其中的一种情形。
新老分类转换基本对应关系
①将老分类中的储量按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程度转换为证 实储量和可信储量。
③将老分类中的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转换为探明资源量、控 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
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2007-06-21 20:2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1999年8月6日发布,并于199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数据标准转换文件解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XX矿山储量数据转换
新分类资源储量类型
资源储量类型
矿石量
序号
证实储量
300
1
可信储量
400
2
探明资源量
1160(300+350+230+280)
3
控制资源量 探明资源量 控制资源量 推断资源量
1500(800+700)
4
3
一、文件出台背景
其中自然资规〔2019〕7号文第八项为“改革矿产资源储量分 类”:为最大化降低社会认知和信息交易成本,按照“有没 有”“有多少”“可采多少”的逻辑,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 勘探三个阶段。 科学确定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将固体矿产简化 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 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 性研究的结果,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
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数据标准转换 文件解读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020年8月
1
内容提纲
文件出台背景 文件起草的主要原则
文件内容解读
2
一、文件出台背景
(一)贯彻落实自然资规〔2019〕7号文的改革要求 2019年12月31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矿业权出让 制度改革、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等决策 部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管理,部印发了《自 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 (自然资规〔2019〕7号),就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提出了11项 意见。
新旧资源储量标准对比
新旧资源储量标准对比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分别用三维形式、矩阵形式和编码表示。
三维形式用了(EFG)3个轴,分别定义为经济轴、可研轴、地质轴,并给以编码。
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其中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其中,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其中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
一、新标准各类资源储量的含义(一)储量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矿产资源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储量在我国以往的总则、规范及统计报表中是统称。
即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价值大小,只要报告中提交的都是。
而现在的储量,是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新概念,为可以实际采出的矿量,在我国新分类中,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其条件是:在勘查程度上,必须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可行性评价阶段上,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在经济意义上,评价结果是经济的。
(二)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据评价后的经济意义,可分为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广西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
附件3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关于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的说明一、查明矿产资源1、储量(1)“证实储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111)、(121)。
“证实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与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对应。
(2)“可信储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122)。
“可信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控制资源量估算的储量;或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转换因素主要包括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与预可采储量(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预可采储量(122)对应。
2、资源量(1)“探明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1)、(111b)、(121b)。
新分类的“探明资源量”是指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
与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对应。
(111b)、(121b)虽经过可研、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证实储量”或“可信储量”。
(2)“控制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2)、(122b)。
新分类的“控制资源量”是指经系统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
与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对应。
(122b)虽经过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可信储量”。
(3)“推断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3)。
新分类的“推断资源量”是指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资源储量标准对比
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分别用三维形式、矩阵形式和编码表示。
三维形式用了(EFG)3个轴,分别定义为经济轴、可研轴、地质轴,并给以编码。
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其中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其中,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其中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
一、新标准各类资源储量的含义
(一)储量
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矿产资源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储量在我国以往的总则、规范及统计报表中是统称。
即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价值大小,只要报告中提交的都是。
而现在的储量,是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新概念,为可以实际采出的矿量,在我国新分类中,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其条件是:在勘查程度上,必须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可行性评价阶段上,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在经济意义上,评价结果是经济的。
(二)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
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据评价后的经济意义,可分为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是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基础储量,也分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由于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基本上无效益,因此,不计算其中的储量。
基础储量在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中是一个新名称。
与储量的区别一是没有扣除影响因素;二是估算范围不同。
而储量是从基础储量的经济这部分中,扣除各种影响因素后获得。
(三)资源量
可分为3部分: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
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即自普查至勘探期间,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至探明的,可行性评价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的资源量,统归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可分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
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量,即经过详查或勘探,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其年均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或生产资料大幅降价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也分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预测的矿产资源量,即经过预查工作,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类比、估算的资源量(334)?,属潜在矿产资源。
资源量在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中也是一个新名称,是指经过勘查后,除去基础储量后的那部分资源数量。
由3种途径产生:
①不论勘查程度高低,但可行性评价只作了概略研究,区分不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分不出基础储量来,则统称为资源量,其经济意义属内蕴经济的;
②经过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评价结果是不经济的,划归为资源量,其经济意义是次边际经济的;
③只作了预查工作,据区域地质背景和预查收集的有限资料,用综合手段预测的资源数量,也是资源量,属预测的矿产资源。
二、旧标准固体矿产储量分级
1993年我国制定《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92)规定,在勘探阶段或矿山开发过程中,用工程取样揭露了工业矿体的厚度和位臵,测定了矿石质量,并且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矿体,根据地质条件计算储量,按地质勘探研究程度依次分为A、B、C、D、E五级(各级储量条件从略)。
三、新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
新标准是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种全新的标准,严格地讲,新、旧标准的资源储量类(级)别是不能一一对比的。
但新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所以,新、旧分类标准的内容仍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大致、相当的对比。
新标准资源储量只有分类,没有分级,但可以把“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看作“分级”。
这样,新分类就把矿产资源分为“三类四级16个类型”。
在类别上: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a亚类;
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b亚类;
次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外矿;
内蕴经济的——相当于其它储量。
在级别上:探明的——相当于B级;
控制的——相当于C级;
推断的——相当于D级和部分E级。
综上所述,A+B、C、D级分别套成探明的、控制的及推断的。
这仅仅是“相当于”,而不是“等于”。
至于原规范各级储量与新规范中各个类型的一一对比,则要给原各级储量赋予经济意义后才能对比。
上述为单一及主要矿产储量,而共、伴生矿产储量,除尚难利用(表外)的储量其经济轴为2S外,其它(经济轴)与主矿产对应的
资源储量分类编码一致。
为了把旧标准的储量转换成新标准的资源储量,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制定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方案,对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套改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该方案的有关规定,对于现在开采矿区的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归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