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03常见类型标本病原体检测
位)
脊液,深部脓液、 素抗凝;
腹透液等各部位穿 床旁注射入血培养
刺液
瓶,需氧瓶、厌氧
瓶,如量少可用儿
童瓶。
细菌标本类别 标本明细
容器
7 分泌物
7.1前列腺液、尿道、 无菌拭子管
(说明标本部 阴道、宫颈口等生殖
位)
道分泌物
7.2伤口分泌物
无菌拭子管
7.3各部位组织块
无菌拭子管(含 少量肉汤或生理 盐水); 如厌氧菌培养, 则床旁接种厌氧 培养基;
血液标本采集次数及套数
表皮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结果?
阳性套数
1 1 2 1 2 3
采集套数
1 2 2 3 3 3
临床意义 %
0 2 60 0 75 100
污染可能 无法确认
%
%
97
3
95
3
3 37
100
0
0 25
0
0
采集1套无法判 断是病原菌还 是污染菌。
2-3套血培养,有助于污染的判断。
Tokars, JI. Clin Infect Dis 2004; 39:333
不要在培养瓶条形码上涂 写,以免影响扫描。
注射器采血后,将血培养 瓶帽子揭下,橡皮由金属 皮(围脖)固定于瓶上;
将 橡 皮 塞 用 70% 酒 精 消 毒 , 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将 血注入培养瓶内,立即颠 倒混匀,防止凝固;
最好用真空采血针;
橡皮塞裸露即可。
血液标本采集时间
最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 若已用抗菌药须,则尽量避开血药浓度的高峰期,
做好标记。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不保留导管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
带你了解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
带你了解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也被称作诊断微生物学,它属于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重点是对感染性疾病能够快速、准确地检验出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对进一步合理用药和防止感染继续扩散进行指导的学科。
今天,我们将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微生物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整个检验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
2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项目微生物室检验是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检测人体内的微生物感染情况。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毒检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
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室检验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
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细菌,并且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
细菌培养的方法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培养、脑脊液培养等。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可靠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可以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一步。
4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要求:临床微生物检测要求快速准确地出具检测报告;化验员应具备较好的微生物学基础,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培养良好的无菌观。
在检测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并接受质量监督检查。
同时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
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选择有鉴别价值的试验来鉴别两种细菌,必须选择一项两种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试验,也就是一种菌表现出阳性,一种菌表现出阴性,该试验才有鉴别价值。
否则,就没有鉴别价值。
(1)鉴定一种细菌可能有多种特异的方法,但没有必要逐一进行试验,只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达到目的即可,多选无意义。
(2)选择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痰液的采集
采集指征
下呼吸道感染者可有发热、咳嗽和咳痰 可伴有胸痛、气急甚至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湿罗音;
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 严重可致感染性休克和呼衰。
44
痰液的采集和运送
采集方法
自然咳痰法 支气管镜采集法 防污染毛刷采集 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法 胃内采痰法 小儿取痰法
45
痰液的采集和运送
涂片检查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30
尿液的检验
菌落计数
定量接种尿液培养标本 根据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情况 定量报告每毫升尿液中所含有的细菌数(CFU/ml)
31
尿液标本常见的病原菌
病原菌
正常 菌群
G+
金葡 化脓性链球菌 肠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 非致病性棒状杆菌
注意培养时间
加做无菌对照
涂片染色检查
结合培养细菌的生长特点对照判断
8
(四)检验程序
标本选择 采集(保存运送)
观察、前处理
直接 涂片
报告
快速 检验
报告
分离培养 (需、厌氧、CO2培养)
可疑菌落 (必要时先做培养)
增菌(需氧、厌氧、 CO2培养)
涂片检查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难辨梭菌
杆菌
G-
沙门菌 大肠埃希菌
志贺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弧菌
弯曲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变形杆菌
41
粪便检验的临床意义
肠道致病菌
霍乱弧菌-霍乱,志贺菌-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菌-伤寒;
食物中毒
沙门菌、弯曲菌、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
42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一、血液和骨髓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菌血症、败血症和感染性骨髓炎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病人准备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过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或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2.应在病人发热期或寒颤时采集(三)标本采集1.血培养瓶领取:凭医嘱和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
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血培养瓶:如灰色瓶盖为普通成人培养瓶;粉红色盖为儿童需氧菌培养瓶;紫色盖为厌氧菌培养瓶。
2.将患者信息录入相应的血培养瓶条码中,并在作好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等标识。
2.采集方法: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或骨髓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3.标本量: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3~5ml,骨髓2~3ml,采血量足够则阳性率高,反之阳性率减低。
(四)注意事项1.抽血、抽骨髓和接种时,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2.从抽血、抽骨髓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3.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怀疑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
4.怀疑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菌病的病人等,一般一日抽血三次培养,必要时需追加次数。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不超过1h送交细菌室。
2.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培养瓶打破或其它潜在性污染可能。
二、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结核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菌检查。
(二)病人准备1.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
准备好无菌标本容器,贴上条码、标明标识。
2.住院病人应留取清晨起床第一口痰。
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嘱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要刷牙,除去鼻咽分泌物。
(三)标本采集1.一般病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或肺部痰液,留于无菌标本容器内。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完善。
在检验科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的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检验科中最常用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患者标本(如血液、尿液等)接种于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使病原微生物得以生长和繁殖。
然后,通过观察培养物的形态、颜色以及菌落的特征,再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
典型的细菌培养方法主要有血液培养、尿液培养、粪便培养等。
在实验室操作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本类型、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来进行。
同时,培养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交叉污染和误判。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与传统的细菌培养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和核酸探针等。
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它通过扩增病原微生物的特定DNA片段,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此外,PCR还可以进行多重扩增和实时扩增,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果。
DNA测序是一种更加精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通过将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可以准确地确定其序列,进而进行比对和分析。
这种方法在对未知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新病原体的发现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酸探针是一种利用亲核反应原理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它通过将已知病原微生物特异性序列的亲核核酸标记上特定荧光物质,通过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三、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原理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免疫组化法、免疫电镜等。
血清学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来判断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的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
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主要包括直接镜检、检测特异性抗原或病原体成分、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体外药敏试验(一)直接镜检标本经涂片染色或制备湿片镜检,有些标本如尿液、脑脊液等经过离心浓缩后镜检出其初步结果对有些病人标本有诊断参考价值。
直接镜检对于确定进一步检出步骤及鉴定方法也很有帮助。
另外,直接镜检还可评价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二)快速诊断快速检测病原体成分主要是指特异性抗原和核酸检测。
特异性抗原检测包括免疫荧光技术、胶乳凝集试验、酶免疫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等。
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探针杂交、PCF技术。
其他快速检测法还有气-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生物发光测定法和基因或蛋白微型阵列芯片技术等。
(三)直接药敏试验直接药敏试验即在分离培养病原体的同时,直接将临床标本接种于平板,用抗生素纸片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在18〜24h内可获得结果。
但因其在试验时接种量难以标准化,且对混有杂菌和混合感染的标本不易明确其结果,故分离出纯培养物后应再作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四)常规检验1.分离培养: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 % 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若原始培养为阴性,但据镜检结果和临床信息提示可能有病原菌存在,则应再采集大量标本,离心浓缩或溶解离心法处理,取沉淀接种营养丰富的需氧或厌氧培养基来培养。
对于存在正常菌群部位采集的标本,分离时应采用选择培养基以利于病原菌生长,也可加某些抗生素抑制污染菌的生长。
对于某些感染标本中发现的细菌,如尿路感染的尿液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可能是病原菌,也可能是污染菌或正常菌群,其临床意义的确定有赖于定量培养法。
即取一定量的标本如液体标本用液体培养基作一系列稀释;组织标本称量后制成悬液,并稀释成l0-1,10-2,10-3等,分别取0.1ml涂布于血琼脂平板或倾注培养,35 C 24h后计算每克标本所含细菌数。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二十九章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考点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液、痰、尿液、粪便、性传播疾病、创伤)(1)常见病原菌(2)标本采集及运送(3)检验方法(4)临床意义一、临床标本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二、血液感染◆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菌血症是指在血液中可检测到细菌,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在血中存在。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一)常见病原菌(二)标本采集1.采血时间和频率◆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或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
但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
2.采血量◆一般为静脉采血,成人采血量10~20ml,儿童3~5ml,婴儿1~2ml。
3.床边直接注入血液培养基,否则用SPS抗凝剂送检,不得用EDTA,枸橼酸钠抗凝。
4.检查血管内导管有无细菌污染,可无菌操作,剪下导管5cm远侧段,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三)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1.培养基的选择◆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时选用相应的血培养瓶,如需氧+厌氧,需氧+高渗等。
2.分离和鉴定当观察有细菌生长时或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1)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及时与临床联系;◆(2)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厌氧血平板或其他特殊培养基等分离培养纯菌再进行鉴定;◆(3)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报告临床作治疗参考。
(四)报告方式阴性结果:◆7d报告无细菌生长。
◆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厌氧菌血症、真菌血症时,血培养至少连续培养2~3周,仍无细菌生长者可报告为阴性。
阳性结果——三级报告方式:◆第一级报告告知标本已出现阳性并报告直接细菌涂片结果,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第二级是报告初步药敏结果,同时做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第三级报告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五)临床意义◆葡萄球菌菌血症常由疖、痈、脓肿及烧伤创面等原发感染灶继发,也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常见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简述
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在适宜的培养 基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注意事项
01 确保采集工具的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
02 采集足够的标本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
03
及时送检,避免延误检验时间。
04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PART 02
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方法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将临床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固体或 液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 环境下进行培养,使细菌得以生
免疫学鉴定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细 菌的鉴定。
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 种细菌的平板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 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 度。
稀释法
E试验
将细菌接种在含有抗菌药物的平板上 ,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通过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观察 细菌的生长情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程度。
结果解读
1 2
解读临床意义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细菌种类、 感染部位及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医 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鉴别病原菌
通过细菌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实验手段,鉴 别不同病原菌,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3
判断耐药性
监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治疗效果,为 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依据。
伤口分泌物标本
用无菌棉签擦拭伤 口表面分泌物。
血液标本
采集静脉血液,常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
呼吸道标本
采集鼻咽拭子或痰 液,用无菌棉签擦 拭鼻咽部或咳痰。
粪便标本
采集新鲜粪便,避 免污染。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遗传、生态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在临床检验中,微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的检测项目及其解读。
一、培养和鉴定1.细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培养和鉴定是微生物学常见的一项检测项目。
通过对病原体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致病菌的种类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检验者需要取得适量的临床标本,如胸水、尿液、血液等,并进行相应的培养试验,最终通过鉴定技术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及其抗生素敏感性。
2.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培养和鉴定也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真菌对人体造成感染。
在真菌培养和鉴定中,检验者同样需要获取合适的临床标本,并经过一系列培养和鉴定试验,最终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
二、微生物快速检测1.微生物快速培养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快速培养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检验。
相比传统的培养方法,快速培养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细菌或真菌的培养结果,从而提高了疾病的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常见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包括PCR、MALDI-TOF等。
2.微生物RNA检测微生物RNA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菌或真菌RNA分子来确定病原微生物种类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帮助医生迅速确定病原微生物,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一些特殊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微生物RNA检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药敏试验1.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合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明确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耐药检测除了敏感性检测,耐药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多,耐药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染色标本
· 细菌标本经染色后,除能清楚看到细菌的形态、大小、 排列方式外,还可根据染色反应将细菌进行分类,因 此染色标本的检查在细菌的初步鉴定中应用最广,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一)常用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复合染料。 ·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革兰染色、抗酸染色、
荧光染色。
革兰染色
三、生化反应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原理:不同种类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 因而对各种糖(醇、苷)类的代谢能力也有所不同,即使能分 解某种糖(醇、苷)类,其代谢产物可因菌种而异。检查细菌 对培养基中所含糖(醇、苷)降解后产酸或产酸产气的能力, 可用以鉴定细菌种类。
方法:将待试菌接种于葡萄糖磷酸盐蛋白胨水中, 35℃孵育48~96h后,于5ml培养基中滴加5~6滴甲基红指示 剂,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呈现红色者为阳性,桔黄色为阴性,桔 红色为弱阳性。
应用:常用于肠杆菌科内某些种属的鉴别,如大肠 埃希菌和产气肠杆菌,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肠 杆菌属和哈夫尼亚菌属为阴性,而沙门菌属、志贺菌 属、枸橼酸杆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等为阳性。
3
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
晶紫和碘牢固的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而革
兰阴性菌细胞内含极少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吸附染料量少,形
成的复合物分子也较小,故易被乙醇脱色。
2. 染色方法
1 标本涂片、干燥和固定。 2 染色:在已固定细菌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数滴, 室温作用1min,用细流水轻轻冲洗,甩去积水。再滴 加碘液数滴,室温作用1min,冲洗。滴加95%酒精数滴, 轻轻摇动玻片几秒钟,使均匀脱色,然后斜持玻片, 使脱掉的染料随酒精流去,再滴加酒精,直到流下的 酒精无色为止(约需30s),立即用细流水将酒精冲掉。 再滴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液复染约30s后用细流水冲洗。 3 标本染色后,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滴香柏油后 用油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易快速鉴定
快速检验对及时控制感染,预防败血症的 发生十分重要。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常 常主要根据细菌形态、革兰染色结果,菌 落特征,再加上快速的生化反应 (如氧化 酶试 验) 及血清学试验等特点加以报告。
认真检查细菌学检验单
收到送检单后,及时登记; 认真检查送检单上的标本类型、来源、送 检目的等; 核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核定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时间。
6.标本的采取应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为目的。
血 液 骨 髓 标 本 的 细 菌 学 检 验 程 序
血液骨髓 细菌学检验
一般细菌的检验
标本接种于肉汤培养基后,立即置35 ±1 ℃温箱内 孵育,每天取出一次观察有无 细菌生长,应特别注 意观察肉汤内有无混浊、沉淀、菌膜、色素、血液 变色、指示剂变 色等现象,并记录之。
若培养3 ~4 周后仍无细菌生长者,则可报告:“经 X 周培养无细菌生长。”
血液骨髓 细菌学检验
脑膜炎奈瑟菌
首先将胰胨肉汤或含2g/L 葡萄糖的肝浸液 (或肉浸液) 预温至35 ℃,然后再将病 人的血液标本注入培养基瓶中, 摇匀后培养于10 %二氧化碳环境中,每天观察一次。
如疑有细菌生长,再移种于经35 ℃预温的巧克力色血平板 或血平板进行划线分离,然 后于35 ±1 ℃、5 %~10 %二 氧化碳环境中培养18 ~48 小时,如发现平板上有光滑、湿 润、透明、粘性的菌落且中等大小,经革兰染色为阴性双 球菌者,可做出初步报告:“有脑膜炎奈瑟菌生长。”
临床常见标本的 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的原则
安全 准确 快速 敏感 低耗
加速细菌生长
在培养基中加入必要的营养物质。胰胨、天 然蛋白和酵母浸膏等。 改善培养环境。如以37 ℃水浴代替温箱,使 温度恒定,同时尚可通过水浴中 的液体对流 来增加细菌与营养物质的接触机会;加入适 当的药物如硫酸镁、对氨基苯甲酸、枸橼酸 钠、青霉素酶等以抵消和破坏培养标本中的 抗菌物质。
标本采集 注意事项
1.血液标本应在病人发热1 ~2 天内或发热高 峰采集培养为宜,此时阳性率较高。
2.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10∶1 。 3.培养一般细菌用普通肉汤或酚红葡萄糖肉汤,
培养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用肝 浸液或胰胨 肉汤等。
标本采集 注意事项
4.采血和接种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杂菌。
同时挑取菌落接种于预温的巧克力色或血平板同上法行纯 培 养。经涂片染色镜检确定后,作糖发酵、氧化酶、自凝 现象,血清玻片凝集等试验,以 与其他奈瑟菌区别。如各 项检查均符合此菌者,必要时再用分群血清作玻片凝集进 行分 群作出最后鉴定。
加速细菌生长
在培养基中加入有效的生长刺激剂 (如小 核黄素、生物素、烟 酰胺等)。这些物质多为辅酶或辅基的 成 分,在细菌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快速分离
在培养过程中,采取多次观察和移种并把移 种量加大,这样可提前和较容易发现阳 性结 果。尤其对血液培养更应如此,每6 ~8 小 时进行1 次,连续3 天,有结果随时与 临床 取得联系,然后再仔细鉴定细菌的种类,不 要拘于常规鉴定,延误报告。一般3 天 后不 见生长,可改为每天移种1 次,仍继续观察 数天才可。
一般细菌的检验
如不见细菌生长,应继续培养至第7 天,取 出后接种于血平板,经培养仍无细 菌生长 时,可报告为:“经7 天培养无细菌生长。” 对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病人标本,应培 养一 个月,才能作出结论。
血液骨髓 细菌学检验
布氏杆菌的检验
将可疑为布氏杆菌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肝浸液2 支, 分别置于10 %二氧化碳环境中及普通环境中35 ±1 ℃培养,每天观察一次,每隔5 天移种一次血平板。 培养1 周后, 若肝浸液有此菌生长时,出现肉眼可 见的轻度混浊,久之可出现菌膜并有粘稠性沉淀 物。 此时应作涂片染色镜检,并立即移种于2 份肝浸液 平板或血平板,分别置于10 % 二氧化碳及普通环境 下培养。如菌落及涂片染色镜检形态典型,再作布 氏杆菌血清凝集 试验,如为阳性,可报告为:“培 养出布氏杆菌”。必要时,可将分离的菌株进一步 鉴定 及分型。
一般细菌的检验
当疑有细菌生长时,应以无菌操作挑取培 养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一旦见 有细
菌生长,并能排除污染,应及时转种于血 平板或其他培养基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或分
离培养。根据菌落特征及菌体染色镜检形 态,可得出初步印象,并需继续培养,按 各种 属细菌加以鉴定。报告:“有XX X 菌 生长”。
血液骨髓 细菌学检验
如有细菌生长,肉汤可呈现各种不同的生长现象, 若发生混浊, 大多可疑为革兰阴性杆菌;
若均匀混浊有绿色荧光,则可疑为绿脓杆菌;上面 澄清,下 面有沉淀,可疑为链球菌;
若见自下而上的溶血现象,可疑为溶血性链球菌;
若呈现肉 冻样凝固现象,疑为葡萄球菌;
若表面有灰白菌膜,疑为枯草杆菌或类白喉杆菌。
血液骨髓 细菌学检验
5.抗生素可影响细菌检出的结果。故在采集标本时 应力争在抗菌药物治疗 之前。如果病人曾服用磺 胺类药物,应在每100ml 培养基内加对氨苯甲酸 5mg ,以防止 磺胺类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如 果病人已用青霉素治疗,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 酶100U/50ml (青霉素酶不耐热,应在临用时加 入)。若病人已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时,可用 硫酸 镁肉汤增菌。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无菌操作 标本种类 采集时间 安全防护 及时检验和报告
识别污染菌
1. 观察菌落是否在划线上 ; 2. 结合拟培养细菌的生长特点去对照判断 ; 3. 注意观察培养时间。非致病菌与致病菌的
生长速度不同; 4. 涂片染色检查,观察是否与目的菌一样。
值得提出的是机体的某些部位通常是 无菌 的,若检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 (如血液、 骨髓、脑脊液等)。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 细菌学检验
标本采集 操作方法
1.将患者拟采血部位放平,扎以止血带,选好 静脉穿刺点,以皮点为中心用2.5 %~3 % 碘酊从内向外周擦拭,待干后再以同法用75 %乙醇脱碘。消毒范围不得过小。
2.以无菌手续由静脉取血5ml ,立即注入适当 的液体增菌培养基内,迅速轻摇,使 充分混 合,以防止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