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上下、前后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包括上下、前后等。

本课时《上下前后》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空间观念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情境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并能够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和图示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位置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教学场地准备:教室空间足够,能够进行位置操作和游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位置操作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掌握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或者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下前后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出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3)教师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定义,并板书。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1,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2)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2,让学生根据方向词找出隐藏的图形。

4. 实际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关系。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6.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24页的练习3,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学生自主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位置(上下前后)》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方向词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2.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等,用于辅助教学。

3. 学生分组,每组4-6人,便于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尝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初步感知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2. 探究新知(15分钟)(1)教师讲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结合图片或实物进行演示。

(2)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摆放文具、排队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3. 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提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稍微复杂的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公园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并与家长分享。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上下前后》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上下前后》教案

黎明补校2018届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卷(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甲车以s m /4速度匀速运动,乙车在甲车前方以s m /10速度同向匀速运动,当它们相距m 7时,乙车以加速度大小为2/2s m 匀减速运动,则从乙车减速开始计时,甲车经多长时间追上乙车A. s 5B.s 6C.s 7D.s 8 2.质量为M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且m M >。

用一力F 水平向右拉小球(如图甲所示),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1a 向右运动。

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1F ;若用一力/F 水平向左拉小车(如图乙所示),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2a 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2F ,则A.2121,F F a a ==B. 2112,F F a a =<C. 2112,F F a a =>D.1212,F F a a >>3.如图所示,作用于O 点的三力平衡,设其中一个力大小为,1F 沿y 轴负方向,大小未知的力2F 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3F 只可能在第二象限B.力3F 与2F 的夹角越小,则3F 与2F 的合力越小C.3F 的最小值为θcos 1FD.力3F 可能在第三象限的任意范围内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车,小车跟绳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 的砝码。

则在砝码由静止下落h 刚好着地的过程中(小车未离开桌子)A.砝码着地瞬间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m g2 B.小车动能则增加m M Mmgh +C.砝码的机械能减少mghD.砝码的机械能减少m M Mmgh+5.如图所示,A 是一质量为M 的盒子,物体B 的质量为2M,B A ,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绳相连,A 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B 悬于斜面之外,处于静止状态。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上与下、前与后它们拥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向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高到数学化的认识,意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见解。

教学重点正确鉴别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讲话引入(一)活动中初步感觉上下。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变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边。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边有什么?铅笔盒的下边有什么?(二)活动中初步感觉前后。

学生举手讲话: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边有几名同学?(三) 揭示课题。

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设计企图:联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觉上、下、前、后,进而揭示课题。

]二、沟通辨析,研究新知(一) 指引察看,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江上大桥图2.学生察看,沟通讨论。

(1)察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边,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边,火车终归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4)如何才能说清楚呢?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求情楚谁在谁的上边,谁在谁的下边,这样他人材能听理解各样物件的位置。

[设计企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依据轮船、火车和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向,意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 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2.学生察看,沟通讨论(1)你又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概念。

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地学习数学,对于位置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学生这些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位置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和巩固位置的概念。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辨别位置。

2.教学场地准备:需要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导入新课:“什么东西,放在上面是上面,放在下面是下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位置。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辨别它们的位置。

可以是一些玩具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位置。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位置的概念。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概念,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位置关系。

2.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绘制和练习描述位置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我有四个脚,两个头,生活中无处不在,猜猜我是什么?”(答案:桌子)。

2. 探究新知:(1)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如小动物、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前后、上下、左右的定义和用法。

(3)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关系。

(2)教师选取一些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前后、上下、左右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前后、上下、左右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如教室、家庭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带回学校进行交流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前后、上下、左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年级上《上下前后》教案

一年级上《上下前后》教案

上下前后一、关联内容认识上下、前后是认识空间与位置的开始,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空间与位知识都蕴含着相对位置的内容,如“东南西北“,四测量与识图,比例尺和参照点的内容。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

二、备课思路空间方位感的培养:一般学生在六岁时能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在教材所提供内容地基础上,创设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如“猜一猜我在哪”,在游戏活动中辨认“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在认识“上、下”、“前、后”时,可以创设物体相同但位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三、前侧及学情分析1、前测重点内容对“上、下”、“前、后”的认识2、学情分析说明:学生基本上都能知道以自己为中心时上下左右的方向,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简单,需要重点培养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能辨认“上、下”、“前、后”的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用“xx在xx的上/下/前/后面”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课堂预设看一看说一说:说一说课本图片里有什么。

思考:火车在轮船的()面,轮船在火车的()面,轮船上面有什么?认识上下:“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认识前后:请三位同学站成一列(123),“说一说2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向后转,”现在2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听口令摆一摆: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关系摆放。

找一找说一说:找一找教室的上、下、前、后面分别有什么。

六、课件板书设计说明:PPT或者板书均可。

上、下、前、后上——下前——后上、下和前、后具有相对性七、授课总结说明:授课结束后补充。

八、后测及后测分析1、后测重点内容辨认和区分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后测分析学生基本都能辨认中心不变时上下前后的位置九、拓展内容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位置上、下、前、后 教案教学反思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位置上、下、前、后 教案教学反思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位置上、下、前、后教案教学反思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上、下、前、后教案和教学反思二位置1、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活动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生活情境导入1.师问: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引导:你的上面有什么?你的下面是什么?你的前面有什么?你的后面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上、下、前、后”2.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创设情景,理解上下1.创设情境,初步体验上下(1)联系生活,师问:大家去过我们的武汉长江大桥吗?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2)投影出示教科书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看看他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还想说一说?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学生开书填空2.创设活动,加深理解(1)摆一摆A、听口令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说一说: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B、同伴合作摆一摆,说一说(2)找一找在教室里,你在谁的上面,你又在谁的下面呢?过渡:你在谁的前面?你在谁的后面?三、创设情境,理解前后1.创设情境,初步体验前后(1)出示教科书上的图,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3)学生开书完成2.练习游戏,理解前后(1)做一做学生看图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游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2)开火车游戏,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老师当火车头,先朝一个方向开,问谁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然后换火车头向后转,向相反的方向开,问同一个人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四、总结体验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回家观察自己家的房子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具:小动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游戏中的前后、上下、左右概念。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并解释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教师发放卡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述,锻炼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描述并指出组内成员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前后、上下、左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检查并纠正错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前后、上下、左右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分析他们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前后、上下、左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六、课堂活动:寻找隐藏的宝藏活动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 教具:藏宝图、小奖品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或图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多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多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多篇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

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二、探究新知(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⑦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这些位置词进行描述。

2.能够通过实际物品的摆放,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运用“上下前后”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上下前后”概念。

2.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1.区分“上下”、“前后”的概念。

2.利用实物进行相应的展示和练习。

四、教学准备
1.立体物体模型。

2.实物:书、桌子、椅子等。

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
品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习《上下前后》概念:通过示例,教授“上下前后”的概念。

3.游戏练习:利用立体模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上下前后”概念。

4.实物练习:老师提供实物,让学生描绘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上下
前后”描述。

5.小结:复习“上下前后”概念,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堂作业
观察家中的摆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个物品之间的位置,并运用“上下前后”
说出位置关系。

七、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实物练习
•梯子、凳子、箱子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实物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前后”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引导和巩固。

一年级数学位置—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获奖

一年级数学位置—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获奖

一年级数学位置—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获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课题:上下、前后教学内容:位置----上下、前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上下”、“前后”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了解上下的位置与按次,体会“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本领。

教学方法:故事激趣,协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鼻子上面是什么?鼻子下面是什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位置关系上下、前后。

(板书)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上下”的位置干系1、故事导入(1)师: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树爷爷在森林里住了几十年了,从来没见过表面的世界,他觉得很孤单,不过在森林内里还有一群心爱的小动物们,他们常常陪着树爷爷。

2、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1)看小鸟在给XXX梳头,松鼠在陪树爷爷谈天。

仔细观察,你能说说小鸟和松鼠的位置干系吗?(2)小鸟飞走了,他帮树爷爷去看外面的世界了,小兔子来陪树爷爷了,仔细观察,你能说说松鼠和小兔子的位置关系吗?(3)小鸟飞回来了,他要把表面的世界讲给XXX听,仔细观察,你能说说小鸟和小兔子的位置干系吗?(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小鸟看到了什么?XXX?原来他来到了美丽的跨江大桥,看一看,图上有什么?(汽车、火车、轮船)(5)你能不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师演示,生说。

(6)思考:为甚么一会说火车在下面,一会又说它在上面?生讨论,师小结: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货车在轮船的上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顺序的前后、上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顺序的前后、上下
(6)、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
2、完成第4题。
(1)、教师请小组进行玩数学游戏。
(2)、教师指其中的一名小朋友说:“我前面有X个小朋友,后面有X个小朋友。”
(3)、再指其他的小朋友照样子说,可以多叫几名小朋友。
(4)、让学生在组内自己说。
教学小结:
1、上下前后的位置学生认识的很好。
2、相对位置认识的不够好。
你能看着他们说两句话吗?(扎辫子的女孩在带蝴蝶结的女孩的前面,带蝴蝶结的女孩在扎辫子的女孩的后面。)
谁在黑板的上面?谁在国旗的下面?
请学生说上两句话跟旁边的小朋友。
(3)、看着图画,你还能够再说一说吗?
鼓励小朋友大胆积极的发言。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进行表扬。
2、数学游戏:找一找。
教师问,学生答,答对了表扬,答错了坐下,后面的小朋友接着回答。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主备教师
课题
前后、上下
课时
1
建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的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问:说说你前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题。
(1)、媒体出示图片。
(2)、师问: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你还能够照样子说几句话吗?
(3)、对于敢于大胆发言的小朋友要进行表扬。
(4)、出示电冰箱图。
(5)、师示范:苹果的上面是鸡蛋,下面是面包和牛奶。你还能照样子说几句话吗?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小动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玩具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2. 学生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和发现。

二、基本概念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动作表示前后、上下、左右。

1. 教师发放小动物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检查和纠正。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前后、上下、左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及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评价学生在巩固练习中是否能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请你想一想,如果老师在讲台的前面,你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题为“位置”上下前后,旨在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掌握“上下前后”等方向词汇,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位置,并熟练运用方位指示词语。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语:上下前后2.找出图中物品的位置,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3.用自己的语言谈论物品的位置。

教学重点1.学习方位词语:上下前后2.找出图中物品的位置,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方位词语:上下前后,并能够在游戏中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播放视频《一起动手看位置》,学生将了解什么是位置。

第二步:学习新知识1.通过图片,手势、口述等方式,教授“上下前后”的方位词。

2.讲解方位词的运用方法,通过交流方式,让学生理解方位词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给学生看一些图片,帮助他们了解方位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和探究1.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找到图片里的物品,挑战“我最聪明”。

2.设计场景任务,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方位词的运用方法。

第四步: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出方位词的运用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写出总结性的长段落。

教学评估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以下评估:1.学生能够掌握“上下前后”的方位词汇,掌握方位词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表达自己所在的位置。

2.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找到图片里的物品,挑战自己的聪明智力。

3.学生能够在场景任务中完成指定任务,真正理解方位词的运用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一年级小学生对方位词非常有兴趣,愿意与认真地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同时,在设计场景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难易度和情景的真实性,以确保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位置——上下前后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位置——上下前后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位置——上下前后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的第1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位置——上下前后”。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上下、前后等基本方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让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位置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但他们对生活中的位置关系有直观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位置的概念。

同时,学生刚进入学校,课堂纪律和小组合作能力还在培养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能够灵活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如小动物、玩具等,用于展示和练习。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里需要有一些空间,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的?”b.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位置——上下前后”。

2.呈现(10分钟)a.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如小动物、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上下、前后描述它们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上下、前后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1&mdash;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纸、各类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谈话:小朋友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比一比,谁最机灵,做的动作最准确,我们就评他“小机灵奖”。

2、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小脚向上跳一跳,
小脚向下蹲一蹲,
小脚向前走一步,
小脚向后退一步。

3、评出“小机灵奖”。

提问:我们口令中的上下、前后表示什么?
(以学生喜欢的“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你能说说汽车、卡车、轮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卡车在汽车的(),汽车在卡车的(),完成以下空格和问题。

(4)质疑:为什么说火车一会在下面,一会在上面?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位置也就不同了。

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

2、(课件)出示例图:
(1)星期天,二(1)班的小朋友想去展览馆参观。

你看,他们正排队上车呢!共有几个小朋友去?
李林排在谁的前面?王英的后面是谁?
张宁排在李林的哪儿?王英在张宁的哪儿?
从图书馆上车,根据站牌推想小朋友经过几站路就可以到达展览馆?下一站是什么站?
图书馆后第四站是哪一站?公园的前一站是哪一站?(课件出示)
(2)路过体育馆的时候,小狗们正进行着激烈的游泳比赛:(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并完成相关问题
如果继续游泳,它们的前后顺序可能有什么变化?
(3)小组讨论。

(4)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前面还是后面要看它在什么时间。

时间不同,前后位置也就不同,这是位置在时间上的相对性。

(新知教学围绕教材的情境图展开探究,让学生观察图,让学生了解同一个物体和不同的物体比,就有不同的位置,体会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上下位置就发生了变化,初步感知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三、实践运用
1、说一说:课桌的上面有什么?课桌的下面有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

2、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找“前后”的活动。

(1)老师请3位小朋友上台(面朝北)。

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中间那位同学和谁比在前,和谁比在后.
(2)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向后转)
(3)4名学生排成队,按要求变化方向。

你发现了什么?和原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面朝北时,1号在最前面,3号在最后面;面朝南时,1号在最后面,3号在最前面。


一年级数学教案
4、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前面还是后面也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体比,前后位置也就不同了。

方向不同,所指的位置关系也不同。

5、让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哪些同学,后面又有哪些同学。

6、找几位同学让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上面有什么,再找几位同学让他们举几个例子,什么和什么比在上面,又和什么比在下面。

(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通过找“前后”的游戏活动,观察学生的变换站立方向,一下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其中的奥秘,真正明白方向发生变化,前后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联系实际
回家后,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如右图),把你卧室内物体的位置说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天回到学校,向同桌介绍一下自己的卧室。

(课后,让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卧室为素材,让他们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把学习融入生活和实践中,加深认识和体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