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年高考物理考前仿真试卷解析版
2019年全国百校联盟高考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全国Ⅱ卷)
![2019年全国百校联盟高考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全国Ⅱ卷)](https://img.taocdn.com/s3/m/1860ab69866fb84ae45c8d96.png)
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全国Ⅱ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一个静止的Al核得获一个运动的粒子X后,变为S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为中子B. 该核反应为核聚变反应C. Si的运动方向与粒子x的运动方向相反D. Si的运动方向与粒子X的运动方向相同2.我国计划于2020年左右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并于2022年全面运行。
该空间站是多舱段的飞行器,将在轨运行十多年,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驻留长达一年的时间。
若空间站在离地球表面高度约为400km的圆轨道上运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航天员在空间站中不受重力作用B. 空间站在轨运行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C. 空间站在轨运行的角速度比地球自转角速度大D. 神舟飞船与空间站同轨道同向运行时,从后面加速可实现与空间站对接3.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甲、乙两个带电粒子从同一高度的A、B两点以相同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射入匀强电场,结果两个粒子均能通过电场中的同一点P,已知A点到P点的水平距离是B点到P点的水平距离的2倍,两粒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甲、乙两粒子的比荷之比为()A. 1:2B. 2:1C. 1:4D. 4:14.如图所示,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0:1,R1为电阻箱,R2是阻值为6Ω的定值电阻,L为标有“4V,4W”的灯泡。
现在ab端接入u=220sin100πt(V)的交流电,灯泡刚好正常发光,则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A. 10ΩB. 100ΩC. 1200ΩD. 2200Ω5.如图所示,一物块放在倾角为0的斜面上,现给物块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同时对物块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未知),物块将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若给物块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同时对物块仍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同上),则物块将以大小为3a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则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B. C.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7.0分)6.如图所示,三段长直导线a,b,c相互平行处在同一竖直面内,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a,b间的距离等于b、c间的距离,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三段导线中c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最大B. 三段导线中a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最小C. b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D. 若b段导线电流反向,则a,c两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相同7.如图所示,光滑的椭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椭圆的长轴AC长为a,短轴BD长为b且长轴AC处于水平位置。
2019年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考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2019年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考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53344b67ec102de2bd8988.png)
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五)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顶端装有滑轮的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如图所示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悬挂的物体B上,使其缓慢拉动一小角度,发现A物体和斜面仍然静止。
则此过程中正确的选项是()A.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变大B. 斜面可能光滑C. 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可能变大D. 物体A受到的合力可能变大2.如图所示,己知甲空间中没有电场、磁场;乙空间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丙空间中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图中的斜面相同且绝缘,三个完全相同的带正电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点O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沿水平方向抛出,分别落在甲、乙、丙图中斜面上A,B,C点(图中未画出)、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小于重力,不计空气阻力。
则()A. 三个小球从抛出到落在斜面上用时相等B. A、B、C三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C. 三个小球从抛出到落在斜面上时重力做功相等D. 三个小球落到斜面上时动能相等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波长为λa、λ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产生光电效应,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U a>U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有λa>λb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有E ka>E kbC. 可以通过增加b的光照强度来使遏止电压相等D. 若用a光去照射另一种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则用b光照射也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4.2019年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作品《流浪地球》热播。
影片中为了让地球逃离太阳系,人们在地球上建造特大功率发动机,使地球完成一系列变轨操作,假设其逃离过程如图所示,地球在椭圆轨道I上运行到远日点P变轨,进入圆形轨道Ⅱ.在圆形轨道Ⅱ上运行到P点时再次加速变轨,从而最终摆脱太阳束缚逃离太阳系。
对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沿轨道Ⅱ摆脱太阳来端时地球的速度必须大于11.2km/sB. 沿轨道I运动至P点时,需向前喷气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C. 沿轨道I上由近日点向P点运行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D. 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5.如图所示,两个线圈套在同一个铁芯上,线圈的绕向如图甲所示,左线圈连着正方形线框abcd,线框所在区域存在变化的磁场,取垂直纸面向里为正,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计线框以外的感生电场,右侧线圈连接一定值电阻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刻ab边中电流方向由a→b,e点电势高于f点B. 设t1、t3时刻ab边中电流大小分别为i1、i3,则有i1<i3,e点与f点电势相等C. t2~t4时间内通过ab边电量为0,定值电阻R中无电流D. t5时刻ab边中电流方向由a→b,f点电势高于e点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7.0分)6.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的位移为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一定是6m/sB. 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2m/s2C. 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一定是25mD. 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一定是9m7.如图所示,氕核、氘核,氚核三种粒子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度的飘入电场线水平向右的加速电场,之后进入电场钱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发生偏转,最后打在屏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
2019年全国百校联盟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全国Ⅱ卷)(5月份)
![2019年全国百校联盟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全国Ⅱ卷)(5月份)](https://img.taocdn.com/s3/m/e20123b183c4bb4cf6ecd137.png)
2019年全国百校联盟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全国Ⅱ卷)(5月份)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关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子是比电子、质子更小的实物粒子B.光在有些情况下只具有粒子性,在另一些情况下只具有波动性C.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时,一个频率为v的光子质量为D.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时,一个频率为v的光子动量为2.(6分)如图所示,A、B两物块质量之比为2:1,用水平细线相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块B上,使A、B一起向右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某时刻A、B间的细线突然断开,当物块B的速度为2v时,物块A仍在运动,则此时物块A的速度大小为()A.B.C.D.v3.(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0.1kg的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P点,现给小球一个水平初速度v0,同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初速度的水平恒力F,小球运动1s后到达Q点,测得PQ间的距离为1m,P、Q连线与初速度的夹角为37°,sin37=0.6,cos37°=0.8,则初速度v0的大小和恒力F的大小分别为()A.0.6m/s,0.12N B.0.6m/s,0.16NC.0.8m/s,0.12N D.0.8m/s,0.16N4.(6分)地球和火星分别是距离太阳第三和第四近的行星,可认为这两颗行星都在围绕太阳做同向的匀速圆周运动,火星的公转半径r2约是地球公转半径r1的1.52倍。
现要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表面的地理环境和矿产,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探测器从地球上发射,沿椭圆轨道运动半周追上火星时的发射过程最节省燃料,则此发射过程探测器运行的时间约是()A.0.7年B.0.8年C.1年D.1.2年5.(6分)如图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处在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5T的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距为0.5m。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七)物理(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七)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b84c0b915f804d2b16c198.png)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七)物理(解析版)(考试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如图所示,MN是流速稳定的河流,河宽一定,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一定,现小船自A点渡河,第一次沿AB方向与河岸上游夹角为α,到达对岸;第二次沿AC方向与河岸下游夹角为β,到达对岸,若两次航行的时间相等,则()A.α=βB.α<βC.α>βD.无法比较α与β的大小15.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实现了卫星与地面的量子通信,量子的不可复制性确保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若“墨子号”卫星定轨后,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发射加速升空时,“墨子号”卫星对火箭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B.卫星在轨运行的速度,大于7.9 km/sC.卫星在轨运行的周期等于T=2πh2 GMD.卫星在轨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g16.如图所示,三根长为L的直线电流在空间构成以A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B电流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C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其中B、C电流大小为I,在A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0,导线A通过的电流大小为2 I,则导线A受到的安培力是()A.2B0IL,水平向左B .2B 0IL ,竖直向上C .2 2B 0IL ,水平向右D .01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m 2的小球A 、B ,放在与左侧竖直墙垂直的直线上,设B开始处于静止状态,A 球以速度v 朝着B 运动,设系统处处无摩擦,所有的碰撞均无机械能损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m 1=m 2,则两球之间有且仅有两次碰撞B .若m 1<m 2,则两球之间一定发生两次碰撞C .两球第一次碰撞后B 球的速度一定是v 2D .两球第一次碰撞后A 球一定向右运动18.如图所示,R1=R ,R 2=2R ,R 3=3R ,R 4=4R ,电源负极接地,闭合开关S 稳定后,电容器带电量为Q 1;断开开关S 将R 1和R 3的位置互换,开关重新闭合稳定后,电容器带电量为Q 2,则Q 1和Q 2的比值为( )A .1B.14C.15D.19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9.如图所示,小球甲从A 点水平抛出,小球乙从B 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同时经过C 点时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间夹角为60°,已知两小球质量相等,BC 高h ,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 )A .乙球释放时间要从甲球抛出时间提前 2h gB.两球经过C点时重力的功率相等C.A、B两点的高度差为3 4hD.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3 2h20.如图所示,图甲、图乙分别是等量负点电荷和等量异种点电荷组成的两个独立的带电系统,O为电荷连线和中垂线的交点,M、N是连线上对O点对称的两点,p、q是中垂线上对O点对称的两点,现有一个正点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则()A.该正点电荷在图甲和图乙中从p运动到q时一定是沿直线运动B.该正点电荷在图甲和图乙中从M运动到N时一定是沿直线运动C.该正点电荷可以在图甲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p和qD.该正点电荷可以在图乙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p和q21.在倾角θ=37°的光滑足够长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连接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00 N/m,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物块A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B 刚要离开C时,A的速度为1 m/s,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0.5 m/s2,己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则()A.恒力F=31 NB.从用力F拉物块A开始到B刚离开C的过程中,A沿斜面向上运动0.3 mC.物块A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A先加速后匀速运动D.A的速度达到最大时,B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4151617答案题号18192021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7分)某兴趣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物块与木板AD、DE间的动摩擦因数μ1、μ2:两块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AD、DE对接组成斜面和水平面,两木板在D点光滑连接(物块在此处运动不损失机械能),且AD板能绕D点转动.现将物块在AD板上某点由静止释放,滑块将沿AD下滑,最终停在水平板的C点;改变倾角,让物块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且每次释放点的连线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以保证图中物块水平投影点B与接点D间距s不变),用刻度尺量出释放点与DE平面的竖直高度差h、释放点与D点的水平距离s,D点与最终静止点C的水平距离x,利用多次测量的数据绘出x h图象,如图所示,则(1)写出x h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用μ1、μ2、h及s表示);(2)若实验中s=0.5 m,x h的横轴截距a=0.1,纵轴截距b=0.4,则μ1=________,μ2=________.23.(8分)小明同学为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准备了如下器材:A.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约2 Ω)B.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0.5 Ω)C.滑动变阻器R0(全阻值5 Ω,额定电流2 A)D.电池组E(电动势4.5 V,内阻r=1.0 Ω)E.小灯泡(3 V 1.0 W)F.开关S,导线若干(1)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原理图;(2)按照原理图在实物图上连成测量电路;(3)实验中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若将小灯泡与定值电阻R1(阻值为R1=15 Ω)并联后再与定值电阻R2(阻值为R2=14 Ω)串联后直接接到电池组E两端,则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P=________ W.(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24.(14分)有一内壁光滑的圆管竖直放置,圆管底部封闭,上端开口且足够长,圆管内有两个小球A与B,A的质量为m1=0.1 kg,B的质量为m2=0.2 kg,两小球直径略小于管的直径.某时刻当B球向下运动至离圆管底面高度h=1 m处时与向上运动的A球发生弹性碰撞,碰后B球向上运动至最大高度又返回到原来高度h=1 m处,再次与已经和底面做完弹性碰撞后反弹回来的小球A相碰,如此反复,做周期性运动,问要完成这种反复运动小球A 与B 碰前的速度应是多少?(g 取10 m/s 2)25.(18分)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水平导轨FN 、EQ 的间距为L ,导轨的左侧与两条竖直固定、半径为r 的14光滑圆弧轨道平滑相接,圆弧轨道的最低点与导轨相切,在导轨左边宽度为d 的EFHG 矩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且在磁场的右边界、垂直导轨放有一金属杆甲,右边界处无磁场.现将一金属杆乙从14圆弧轨道的最高点PM 处由静止释放,金属杆乙滑出磁场时,与金属杆甲相碰(作用时间极短)并粘连一起,最终它们停在距磁场右边界为d 的虚线CD 处.已知金属杆甲、乙的质量均为m ,接入电路的电阻均为R ,它们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且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间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的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金属杆乙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N ;(2)整个过程中,感应电流通过金属杆甲所产生的热量Q ;(3)金属杆乙通过磁场所用的时间t .请考生在第33、34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15分)【物理——选修3-3】(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空气绝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压强就越接近饱和汽压,水蒸发得就越慢B.布朗运动说明液体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同时说明液体分子间有间隙C.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温度升高,同时体积增大,其内能可能减小E.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地撞击器壁产生的(2)(10分)如图甲所示,竖直放置的左端封闭、右端足够长且开口的U形均匀玻璃管中用水银柱封闭一段长为l0=15 cm的空气柱,两边管中水银柱长度分别为h1=22.5 cm、h2=27.5 cm,大气压强p0=75 cmHg.①试求封闭空气柱的压强(用cmHg表示);②现将U形管缓慢倒转使其开口向下,达到新的平衡,如图乙所示,假设在整个过程中环境的温度不发生变化,试求新平衡状态下空气柱的长度.34.(15分)【物理——选修3-4】(1)(5分)如图所示为t=0时刻某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传播时的图象,P质点刚好振动到波峰位置,Q点速度最大,波的前沿传到M点,已知波源的振动频率为10 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质点P 的相位总比质点Q 的相位落后π4B .在任意1 s 时间内质点P 通过的总路程均为8 mC .质点Q 的振动方程为y =-20sin 20πt (cm)D .波源的起振方向为+y 方向E .再经过0.7 s 质点N 第一次达到波峰(2)(10分)如图所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截面图,∠ACB =90°,∠CAB =60°,AC 边长为L .一平行细光束从AB 面上的O 点沿垂直于AB 面的方向射入棱镜,经AC 面的中点P 反射后,在BC 面上的M 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且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互相垂直(M 点图中未画出),反射光线从AB 面的O ′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求:①该棱镜的折射率;②光在棱镜中传播时从O 点到O ′点所用的时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编(十七)14.解析:选A.第一次小船沿AB 航行,到达对岸,合速度沿AB 方向,设为v 1;第二次沿AC 航行,到达对岸,合速度沿AC 方向,设为v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v 1与河岸的夹角小于v 2与河岸的夹角,因为静水速不变,根据等时性知,则v 1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速度等于v 2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速度,因此两方向与河岸的夹角也相等,即α=β,故A 正确,BCD 错误.15.解析:选D.火箭发射加速升空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所以“墨子号”卫星对火箭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故A 错误;7.9 km/s 是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圆轨道运行速度,则该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 错误;根据G Mm r 2=m 4π2r T 2可知,T =2π r 3GM >2π h 3GM ,故C错误;根据G Mm r 2=ma 可知,a =G M r2,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则该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时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D 正确.16.解析:选B.B 、C 电流在A 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 0,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几何关系,则有A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 A = 2B 0;再由左手定则可知,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F = 2B 0·2IL =2B 0IL ;所以B 正确,ACD 错误.17.解析:选A.设球A 和球B 第一次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 1和v 2, 取向左为正方向.由系统动量守恒:m 1v =m 1v 1+m 2v 2 ①系统机械能守恒得:12m 1v 2=12m 1v 21+12m 2v 22 ② 解得:v 1=m 1-m 2m 1+m 2v ,v 2=2m 1m 1+m 2v ③若m 1=m 2,则得,v 1=0,v 2=v ,即A 与B 碰撞后交换速度,当球B 与墙壁碰后以速度v 2返回,并与球A 发生第二次碰撞,之后B 静止,A 向右运动,不再发生碰撞,所以两球之间有且仅有两次碰撞,故A 正确.若m 1<m 2,则得v 1≈-v ,v 2≈0,两球之间只能发生一次碰撞,故B 错误.两球第一次碰撞后,B 球的速度为v 2=2m 1m 1+m 2v ,不一定是v 2,与两球的质量关系有关,故C 错误.两球第一次碰撞后A 球的速度为v 1=m 1-m 2m 1+m 2v ,当m 1>m 2时,v 1>0,碰后A 球向左运动,m 1=m 2,则得v 1=0,碰后A 球静止.当m 1<m 2时,v 1<0,碰后A 球向右运动,故D 错误.18.解析:选C.图示状态R 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容器上极板的电势:φ1=R 1R 1+R 3E =R R +3RE =14E , 电阻R 2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容器下极板的电势:φ2=R 2R 2+R 4E =2R 2R +4RE =13E ,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 1=13E -14E =112E ,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 1=CU 1=C ·112E =112CE , 断开开关S 将R 1和R 3的位置互换,开关重新闭合稳定后,电阻R 3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容器上极板的电势:φ1′=R 3R 1+R 3=3R R +3RE =34E ,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 2=34E -13E =512E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 2=CU 2=512CE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 1Q 2=15,故C 正确,ABD 错误.19.解析:选CD.对乙球有:v =gt 乙,h =12 gt 2乙,所以:v = 2gh ,对甲有:v cos 60°=gt 甲,则t 乙=vg 2hg ,t 甲=v 2g =h2g,则乙球释放时间要比甲球抛出时间提前2hg -h2g,故A 错误.乙球到达C 点的速度v = 2gh ,则甲球到达C 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 =v cos 60°=122gh ,根据重力的功率的表达式:P =mg v y 可知,两球经过C 点时重力的功率不相等.故B 错误.AC 两点的高度差h ′=v 2y2g =h 4,则A 、B 的高度差Δh =h -h ′=h -h 4=3h 4,故C 正确.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甲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v sin 60°= 2gh ×32=32gh ,A 、B 的水平距离x =v 0t 甲= 32gh × h 2g = 3h 2,故D 正确.20.解析:选BC.在甲图中,pq 间电场线方向均指向O 点,正点电荷可沿直线从p 运动到q ,在乙图中,pq 间电场线方向垂直pq 连线,那么正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pq 连线垂直,不可能沿直线运动,故A 错误.在甲图中,MN 间电场线方向均背离O 点,正点电荷可沿直线从M 运动到N ,在乙图中,MN 间电场线方向由M 指向N ,那么正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MN 连线平行,也可以沿直线运动.故B 正确.该粒子在甲图所示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指向O 点,正点电荷可以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并经过M 、N ,故C 正确.在乙电场中,正点电荷受到电场力与pq连线垂直,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故D错误.21.解析:选AB.当B刚离开C时,B对挡板的弹力为零,有:kx2=2mg sinθ,解得弹簧的伸长量x2=m2g sin θk=3×10×0.6100m=0.18 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1g sin θ-kx2=m1a,解得:F=31 N,故A正确;开始A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压缩,根据平衡有:mg sin θ=kx1,解得弹簧的压缩量x1=mg sin θk=m1g sin θk=2×10×0.6100m=0.12 m,可知从静止到B刚离开C的过程中,A发生的位移x=x1+x2=0.3 m,故B正确;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1+m2)g sin θ=(m1+m2)a,解得a=0.2,故A先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较小的加速运动,故C错误;当A的加速度为零时,A的速度最大,设此时弹簧的拉力为F T,则:F-F T-m2g sin θ=0,所以F T=F-m2g sin θ=31-3×10×0.6 N=13 N,以B为研究对象,则:F T-m2sin θ=ma′,所以:a′=0.75 m/s2.故D 错误.22.解析:(1)由动能定理,对全过程有mgh-μ1mg cos θ·AD-μ2mg·x=0,即x=1μ2·h-μ1μ2·s.(2)对照图象,代入数值可知μ1=0.2,μ2=0.25.答案:(1)x=1μ2·h-μ1μ2·s(3分)(2)0.2(2分)0.25(2分)23.解析:(1)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同时要求电压变化从零开始,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如图甲所示(2)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3)设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 ,流过的电流为I ,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U +(I +UR 1)(r +R 2),整理并代入数值得U =2.25-7.5I 或I =0.30-215U ,I -U图线如图丙所示,交点即为工作点,代入数据得P =0.15 W(在0.13~0.17之间均给分).答案:(1)如图甲所示(2分) (2)如图乙所示(3分) (3)0.15(在0.13~0.17之间均正确)(3分)24.解析:设碰时A 球与B 球的速率分别为v 1与v 2,为完成反复运动,小球A 和B 各自碰前与碰后的速率应相等,即小球A 碰后速度为-v 1,小球B 碰后速度为-v 2,则有m 1v 1-m 2v 2=-m 1v 1+m 2v 2(2分) 得m 1m 2=v 2v 1(1分) 设小球A 到达底面所需时间为t ,则有 h =v 1t +12gt 2(2分)小球A 往返一次所需时间 t 1=2t =2(-v 1+v 21+2gh )/g (2分)小球B 往返一次需时t 2=2v 2g (1分) 按题意要求有t 1=t 2(2分) 即-v 1+v 21+2gh =m 1v 1/m 2(2分)解得:v 1=4 m/s ,v 2=2 m/s(2分) 答案:4 m/s 2 m/s25.解析:(1)金属杆乙在14圆弧轨道上下滑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有:mgr=12m v 20(2分) 解得:v 0= 2gr (1分) 又:N -mg =m v 20r (1分) 解得:N =3mg .(1分)(2)设金属杆乙与金属杆甲相碰前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有: m v 1=(m +m )v 2(2分)金属杆甲、乙相碰后:2μmgd =12×2m v 22(1分) 解得:v 1=22μgd (1分)金属杆乙在磁场中运动的过程中, 有:12m v 20=μmgd +12m v 21+Q 总(2分)又:Q =R R +R Q 总(1分)解得:Q =12mg (r -5μd ).(1分)(3)金属杆乙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E =BLdt (1分)故平均安培力为:F 安=BL ·ER +R (1分)由牛顿运动定律有:μmg +F 安=m a (1分) 又:v 0-v 1=a t (1分)解得:t =2mR (2gr -2 2μgd )-B 2L 2d2μmgR (1分)答案:(1)3mg (2)12mg (r -5μd )(3)2mR (2gr -2 2μgd )-B 2L 2d 2μmgR33.解析:(1)空气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压强就越接近饱和汽压,水蒸发得就越慢,故A 错;布朗运动说明液体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同时说明液体分子间有间隙,故B 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自然界中与温度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故C正确;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是其内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其内能必增大,D错误;而气体的压强就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地撞击器壁产生的,E正确.(2)①p1=p0+(h2-h1)cmHg(2分)代入数据得p1=80 cmHg(1分)②设试管的横截面积为S,倒转后封闭管中仍有水银,而空气柱长度增加了x,如图所示,则由玻意耳定律有p1l0S=p2(l0+x)S(2分)而p1=p0+(h2-h1)cmHgp2=p0-(h2-h1)cmHg-2x cmHg(2分)代入数据得x1=5 cm,x2=15 cm(2分)由于x1、x2均小于h1,故倒转后管中仍有水银,对应的空气柱长度为l1=20 cm或l2=30 cm(1分)答案:(1)BCE(2)①80 cmHg②l1=20 cm或l2=30 cm34.解析:(1)由图可知,质点P的相位总比质点Q的相位超前π4,故A错误;在一个周期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4A,故B正确;此时Q点的振动方向为+y,故C错误;M点的振动方向,即为波源的起振方向,故D正确;由于波速为v=λf=40 m/s,波峰从x=5 m处,传到N点,需用时0.7 s,E正确.(2)①从O点射入棱镜后,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反射定律可知α1=a1′=60°(1分)由于两法线互相垂直,故α2=a2′=30°(1分)可知在M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由题可知β=60°(1分)在BC面,由折射定律可知,sin α′2sin β=1n,解得n=3(2分)②由几何关系可知从O点到O′点光通过的路程为x=OP+PM+MO′=L sin α12+L2sin α1′+( 3L-L2tan α1′)sin 30°(2分)代入数据得x=1712 3 L(1分)又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cn(1分)代入解得t=17L4c(1分)答案:(1)BDE(2)①n=3②t=17L 4c。
2019届百校联盟高考复习全程精炼冲刺金卷理综(全国I卷)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届百校联盟高考复习全程精炼冲刺金卷理综(全国I卷)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babef46529647d2628522a.png)
(2)要探究合力对滑块做功与滑块动能变化的关系,除了要测出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外,还需要知道或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A.滑块P的质量m
B.滑块P与斜面AB间的动摩擦因数
A.a、b两粒子均带正电
B.a、b两粒子电荷量关系为q1>q2
C.a、b两粒子比荷关系为
D.电场对a、b两粒子所做功的关系为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5.比亚迪E-SEED概念车是基于人类未来发展而傾力打造的一款全新型纯电动汽车,其中“E-SEED”五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电动、运动、体验、环保和装置,蕴含着比亚迪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为了获取该款车的有关数据,某次试车过程中,试车员驾驶汽车从静止开滑平直公路启动,并控制汽车功率按图示规律变化。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额定功率为P0,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K倍,在 时刻汽车刚好获得最大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2018年12月8日,我国探月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教着陆探测之旅。为了确定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位置,在此之前,我国已发射多颗绕月勘测卫星。假定绕月勘测卫星某次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飞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6500s,已知引力常量 ,据此可计算出月球的平均密度约为()
C.肥皂液是无色的,在阳光下观察肥皂泡是彩色的,这是光的干涉现象形成的
D.逆着光通过放大镜观察大头针针尖时,常看见针尖周围具有环纹或针尖重影,这是光的衍射现象形)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AB是足够长的斜面,CD为粗糙程度相同且足够长的水平木板,二者由一个小圆弧平滑连接。将带有遮光片的小滑块P从斜面AB上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滑块P将以不同速度通过光电门Q,最后停在长木板CD上某处。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最新201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10套(含答案及解析)
![最新201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10套(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d7cfca3186bceb19e8bb2b.png)
最新201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10套2019年高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一)总分:11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一摩托车在竖直的圆轨道内侧做匀速圆周运动,人和车的总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车经最高点时发动机功率为P0、车对轨道的压力为mg,设轨道对摩托车的阻力与车对轨道的压力成正比,则()A. 车经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mgB. 车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一直不变C. 车经最低点时发动机功率为3P0D. 车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人和车重力做功的功率不变15. 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粒子的动能B. 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粒子的动量大小C. 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 衰变后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16. 如图所示,一根劲度系数为的轻质橡皮筋竖直放置,将其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点,另一端穿过一固定平板上的光滑小孔系住一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物块置于点正下方水平地面上的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当橡皮筋竖直自由放置时,两点间距离恰为橡皮筋的原长,现将物块置于点右侧且逐渐增大距点的距离,物块撤去外力后依然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B. 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始终不变C. 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逐渐变小D. 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始终不变17. 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圆心为O,一小球以某一水平速度从最高点A出发沿圆轨道运动,至B点时脱离轨道,最终落在水平面上的C点,OA和OB间的夹角为,不计空气阻力。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物理(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4a48e758f5f61fb73666c4.png)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物理(解析版)(考试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吸收任何频率的光子都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B.发生光电效应时,照射光的波长越长,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C.将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铅盒内,可以延长此物质的半衰期D.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15.如图所示,将一右端带有固定挡板的长薄板放在水平面上,一轻质弹簧右端拴接在挡板上,左端拴接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当弹簧原长时滑块位于长薄板的O点,当滑块位于图中的A 点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长薄板的右端缓慢地抬起直到滑块将要沿长薄板下滑.滑块所受的静摩擦力、支持力的大小分别用F f、F N表示.则长薄板的右端缓慢抬起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f先减小后增大、F N一直减小B.F f先增大后减小、F N一直增大C.F f一直增大、F N先减小后增大D.F f保持不变、F N一直减小16.A、B两小球质量相等,A球不带电,B球带正电,光滑的绝缘斜面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质绝缘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绝缘杆相连,两个装置均处于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电场E中,此时A、B两球组成的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轻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撤去匀强电场E的瞬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图中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sin θ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零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零D.图甲、乙中B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17.如图所示,地球赤道上空人造卫星先沿椭圆轨道运行,其近地点P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r,远地点Q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8r,该卫星在远地点Q处点火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成为一颗沿圆轨道运行的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加速度之比为8∶1B.卫星变轨前从P处运动到Q处的过程中,引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C.卫星在远地点Q处变轨前瞬间加速度减小,速度变大D.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小于12小时18.如图所示,长为L的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接在直流电路中,图中R 为滑动变阻器,一带电微粒自两板左侧中央以某初速度v0平行于金属板进入两板间,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下端b处,带电微粒将落在下板上距离左端L3处;若滑片P与b端间电阻为18 Ω,带电微粒将沿直线运动;若要微粒不打到金属板上,则滑片P与b端间电阻R的范围应为()A.12 Ω<R<20 ΩB.16 Ω<R<20 ΩC.12 Ω<R<24 Ω D.16 Ω<R<24 Ω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9.如图为一种质谱仪示意图,由加速电场、静电分析器和磁分析器组成,若静电分析器通道中心线的半径为R,通道内均匀辐射电场在中心线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分析器有范围足够大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中心线通过静电分析器,由P点垂直边界进入磁分析器,最终打到胶片上的Q点,不计粒子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极板M比极板N电势高B.加速电场的电压U=ERC.直径PQ=2B qmERD.若一群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上述过程都落在胶片上同一点,则该群粒子具有相同的比荷20.如图,a、b为某孤立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两点,a点的场强方向与ab连线的夹角为60°,b点的场强方向与ab连线的夹角为30°,则()A.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B.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C.将一电子沿ab连线从a点移到b点,电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将一电子沿ab连线从a点移到b点,电子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21.如图甲所示,竖直极板A、B之间距离为d1,电压为U1,水平极板C、D之间距离为d2,GH为足够长的荧光屏,到极板C、D右侧的距离为L.极板C、D之间的电压如图乙所示.在A板中央有一电子源,能不断产生速率几乎为零的电子.电子经极板A、B间电场加速后从极板B中央的小孔射出,之后沿极板C 、D 的中心线射入极板C 、D 内.已知t =0时刻射入C 、D 间的电子经时间T 恰好能从极板C 的边缘飞出.不计阻力、电子的重力以及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为d 23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大d 1,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变长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大d 2,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变短D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大L ,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变长选 择 题 答 题 栏 题号 14 15 16 17答案题号 18 19 20 21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6分)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质量为M ,悬挂钩码的质量为m ,遮光条宽度为d ,气源开通后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和Δt 2.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光电计时器还记录了滑块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时间Δt ,用上述装置测量滑块加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所给物理量表示).(2)用上述装置探究滑块加速度a与滑块质量M及滑块所受拉力F的关系时,要用钩码重力代替绳子的拉力,则m与M之间应满足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用上述装置验证系统在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给物理量表示)时,滑块和钩码系统机械能守恒.正常情况下,在测量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总是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钩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23.(9分)某实验小组想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除了提供小灯泡(规格“12 V 5 W”)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A.电源:12 V,内阻不计B.电流表A1:0~0.6 A,内阻约0.125 ΩC.电流表A2:0~3 A,内阻约0.025 ΩD.电压表V1:0~3 V,内阻约3 kΩE.电压表V2:0~15 V,内阻约15 kΩF.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8 Ω,滑片的有效移动长度为27 cm)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完成该实验,需要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填仪器前的字母代号)(2)某位同学测得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某次测量时,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电流表读数为________ A,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 W.(3)根据I-U图象可知:从A点I A=0.30 A到B点I B=0.50 A的过程中小灯泡的电阻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改变的阻值约为________ Ω(结果保留1位小数).在获得A→B段图线数据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了________ cm.24.(14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两端分别与光滑水平轨道MN和光滑圆弧轨道PQ平滑连接.P是圆弧轨道的最低点,P、Q两点的高度差H=5 cm.传送带长L=13.75 m,以v=0.45 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块A以初速度v0=4.35 m/s沿MN向右运动,与静止在水平轨道右端的物块B碰撞后粘为一体(称为C),A、B、C均可视为质点,B的质量是A的两倍,C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2.已知C从P进入圆弧轨道再滑回P的时间始终为Δt=4.5 s,重力加速度g=10 m/s2.(1)求A、B碰后粘为一体的C的速度v1;(2)从A、B碰后开始计时,求C经过P点的可能时刻t;(3)若传送带速度大小v可调,要使C能到达但又不滑出PQ轨道,求v的取值范围.25.(18分)如图甲所示装置由加速电场、偏转电场和偏转磁场组成,偏转电场处在相距为d的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导体板之间,匀强磁场水平宽度为l,竖直宽度足够大.大量电子(重力不计)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连续不断地沿平行板的方向从两板正中间射入偏转电场.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加速电场的电压为U 1=3eU 20T 28md 2.当偏转电场不加电压时,这些电子通过两板之间的时间为T ;当偏转电场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周期为T 、大小恒为U 0的电压时,所有电子均能通过电场,穿过磁场后打在竖直放置的荧光屏上.(1)求水平导体板的板长l 0;(2)求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最大侧向位移y m ;(3)要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速度方向斜向右下方,求磁感应强度B 的取值范围.请考生在第33、34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15分)【物理——选修3-3】(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要是因为胎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与分子间的斥力无关B.在使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为了计算的方便,可以取1毫升的油酸酒精混合溶液滴入水槽C.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可以把地面的土壤压紧D.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小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E.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2)(10分)如图所示,左右两管足够长的U形管左管封闭,右管内径为左管内径的2倍,管内水银在左管内封闭了一段长为26 cm、温度为280 K的空气柱,右管一轻活塞恰处在与左管水银面平齐的位置且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36 cm,大气压强为76 cmHg.现将活塞缓慢下推,并保持左右管内气体的温度不变.当左管空气柱长度变为20 cm时,求:①左管内气体的压强;②活塞下移的距离.34.(15分)【物理——选修3-4】(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任何变化的磁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电场B.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红外体温计通过发射红外线照射人体来测体温D.振荡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E.在如图所示的振荡电路中,当M、N间电势差随电流的变化达到最大值时磁场能刚好全部转化为电场能(2)(10分)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实验室测某玻璃的折射率.让一束单色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某透明玻璃砖的表面,测得单色光与玻璃表面夹角为30°,经该玻璃折射后又测得折射角为30°.①该玻璃的折射率n是多少?②如果将该种玻璃制成图乙所示的形状,图丙是它的截面图,左侧是半径为R的半圆,右侧是长4R、宽2R的矩形.仍让这束单色光从左侧A点沿半径方向与上表面成45°角射入该玻璃制品,则该单色光从A点射入玻璃制品到刚好射出玻璃制品的时间为多少?(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结果可保留根号)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编(十)14.解析:选D.只有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氢原子才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A项错误;发生光电效应时,照射光的波长越长,则频率越低,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小,B项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C项错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释放能量,故D项正确.15.解析:选A.假设滑块的重力为G,长薄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弹簧的弹力大小用F表示,由题意可知,当长薄板的右端缓缓抬起时,α逐渐增大,弹簧的拉力一直不变,滑块的重力沿长薄板向下的分力先小于弹簧的弹力,后大于弹簧的弹力,滑块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先沿长薄板向下再沿长薄板向上.当滑块的重力沿长薄板向下的分力小于弹簧的弹力时,则有G sin α+F f=F,当α增大时,F不变,F f减小;当滑块的重力沿长薄板向下的分力大于弹簧的弹力时,则有G sin α=F f+F,α增大时,F不变,F f增大,故滑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滑块所受的支持力等于重力垂直长薄板向下的分力,即F N=G cos α,α增大时,F N一直减小,A正确.16.解析:选D.题图甲、乙中两球组成的系统静止时,B球受到的电场力均为2mg sin θ,轻弹簧和轻杆的弹力均为mg sin θ,突然撤去匀强电场时,轻弹簧中弹力不变,题图甲中A球加速度为零,B球加速度大小为2g sin θ;轻杆中弹力发生突变,题图乙中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sin θ,故A、B错误.题图乙中轻杆的弹力发生突变,弹力变为零,C错误.在撤去匀强电场的瞬间,题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g sin θ,题图乙中B球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故D 正确.17.解析:选D.根据公式F向=GMmR2=ma,得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加速度之比为(8r)2∶r2=64∶1,选项A错误;卫星的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之和,只有变轨时才需对卫星做功,卫星在同一椭圆轨道运行时的机械能不变,选项B 错误;卫星在远地点Q处需点火加速才能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但同一位置加速度不改变,故选项C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有T21∶T22=R31∶R32,又T2=24 h,R2=8r,R1=4.5r,代入得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1=10.125 h<12 h,选项D正确.18.解析:选B.设两平行金属板间距为d,由已知得d2=12gt21,L3=v0t1,当滑片P与b端间电阻为18 Ω时,有qU0d=mg.若要微粒刚好打到金属板边缘,应满足d2=12at22,L=v0t2,qU1d-mg=ma或mg-qU2d=ma,由以上各式可求得U1=109U0,U2=89U0,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求得电阻R1=109R0=20 Ω,R2=89R0=16 Ω,所求R的范围为16 Ω<R<20 Ω,正确选项为B.19.解析:选AD.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带正电,而粒子在M、N间被加速,所以M板的电势高于N板,A正确;根据电场力提供向心力,则有qE=m v2R,又粒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有qU=12m v2,从而解得U=ER2,B错误;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 v B=m v2r,结合上式可知,PQ=2r=2ERB·mq,若一群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上述过程都落在胶片上同一点说明运动的直径相同,由于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与静电分析器的半径不变,则该群粒子具有相同的比荷,C错误,D正确.20.解析:选BCD.将a、b两点的场强方向延长交于O点,如图所示,则点电荷应位于O点,且点电荷带负电,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a点距离点电荷较近,则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公式E=kQr2可知,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A错误;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B正确;电子在点电荷附近所受的电场力为斥力,将一电子沿ab从a点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子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则电子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D正确;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则电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21.解析:选AC.t=0时刻射入C、D间的电子,eU22md2(T2)2+eU2md2(T2)2=d22,则t=T2时刻射入C、D间的电子,eU22md2(T2)2=d26,因为电子穿过C、D运动的时间相等,则出电场时竖直方向的速度恒定,所有电子均平行射出电场,故亮线长度为d22-d26=d23,A对.若只增大d1,则电子射入C、D间时的速度不变,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不变,B错.若增大C、D间距离为d2′,则有eU22md2′(T2)2+eU 2md 2′(T 2)2=d 222d 2′和eU 22md 2′(T 2)2=d 226d 2′,d 222d 2′-d 226d 2′=d 223d 2′<d 23,即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变短,C 对.因为电子均平行射出电场,故亮线长度与L 无关,D 错.22.解析:(1)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的速度分别为v 1=d Δt 1、v 2=d Δt 2,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知加速度a =v 2-v 1Δt =d Δt 2-d Δt 1Δt. (2)对滑块和钩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mg M +m ,拉力F =Ma =Mmg M +m=mg 1+m M,显然m 远小于M 时近似有F =mg .(3)对滑块和钩码,当机械能守恒时,有mgl =12(M +m )[(d Δt 2)2-(d Δt 1)2].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总是存在阻力,所以系统动能的增加量总小于钩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答案:(1)a =d Δt 2-d Δt 1Δt(2分) (2)m 远小于M (1分) (3)mgl =12(M +m )[(d Δt 2)2-(d Δt 1)2](2分) 小于(1分) 23.解析:(1)根据小灯泡规格“12 V 5 W ”可知额定电流I 额=P 额U 额=512 A ≈0.42 A ,所以电流表应选0~0.6 A 量程;由于额定电压为12 V ,故电压表应选0~15 V 量程;还需要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等,故所选器材为ABEFG.(2)电流表量程是0.6 A ,每小格电流是0.02 A ,所以电流表读数为I =0.40 A ;根据I -U 图象可知I =0.40 A 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6.0 V ,所以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P =UI =2.4 W.(3)根据I -U 图象可知R A =40.3 Ω=13.3 Ω、R B =120.50Ω=24 Ω,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灯泡的电阻逐渐增大,改变的阻值为10.7 Ω;设滑片在A 点时与灯泡并联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为R ,此时灯泡两端电压即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为U 并=4 V ,滑动变阻器另段电压为12 V -4 V =8 V ,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 L =0.30A ,由串并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得,(4 V R +0.3 A)×(18 Ω-R )=8 V ,解得R=8 Ω;与灯泡并联的滑动变阻器电阻丝长度为818×27 cm =12 cm ;在获得AB 段图线数据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了27 cm -12 cm =15 cm.答案:(1)ABEFG(2分) (2)0.40(2分) 2.4(2分) (3)增大(1分) 10.7(1分) 15(1分)24.解析:(1)A 、B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有m A v 0=(m A +m B )v 1(1分)其中m B =2m A解得:v 1=1.45 m/s(1分)(2)碰撞后C 向右滑上传送带,因v 1>v ,故C 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μg =0.2 m/s 2(1分)设C 的速度减小到跟传送带速度相等时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 ,根据运动学规律有v 2-v 21=-2ax (1分)解得:x =4.75 m这一过程的时间为t 1=v 1-v a =5 s(1分)C 与传送带共速后匀速运动到P 点的时间为t 2L -x v =20 s(1分)C 进入圆弧轨道后,设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A +m B )v 2=(m A +m B )gh (1分) 解得:h ≈0.01 m <H ,即C 不会从圆弧轨道滑出(1分)由题意知,进入PQ 轨道后,经Δt =4.5 s ,C 回到P 点处,此后C 向左滑上传送带,在传送带上往返后又经过P 点,往返的时间为Δt ′=2v a =4.5 s =Δt (1分)故C 经过P 点的可能时刻t =t 1+t 2+n Δt =(25+4.5n ) s(n =0,1,2,…)(1分)(3)若传送带静止,C 向右滑动的距离为x ′=v 212a≈5.26 m <L (1分) 即传送带速度不大于v 1时,C 一定能在传送带上减速到与传送带共速,此时要使C 能到达PQ 轨道,传送带的速度应满足:v >0(1分)若C 恰能到达PQ 轨道的最高点,设C 经过P 点时的速度为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A +m B )v ′2=(m A +m B )gH (1分) 解得:v ′=1 m/s <v 1故要使C 能到达但又不滑出PQ 轨道,v 的取值范围为0<v <1 m/s(1分)答案:(1)1.45 m/s (2)(25+4.5n ) s(n =0,1,2,…) (3)0<v <1 m/s25.解析:(1)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由动能定理得eU 1=12m v 20 即v 0= 3eU 0T 2md(2分) 水平导体板的板长l 0=v 0T =3eU 0T 22md(2分) (2)电子在偏转电场中半个周期的时间内做类平抛运动半个周期的侧向位移y 1=12a (T 2)2=eU 02md (T 2)2(2分) 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最大侧向位移为y m =3y 1=3eU 0T 28md(2分) (3)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tan θ=v y v 0=aT 2v 0=eU 0T 2m v 0d = 33(2分) 故θ=30°电子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有e v B =m v 2R ,其中v =v 0cos θ(2分) 垂直打在荧光屏上时圆周运动半径为R 1,此时B 有最小值R 1sin θ=l (2分)轨迹与屏相切时圆周运动半径为R 2,此时B 有最大值R 2sin θ+R 2=l (2分)联立解得B min=U0T2ld,B max=3U0T2ld,故U0T2ld<B<3U0T2ld(2分)答案:(1)3eU0T22md(2)3eU0T28md(3)U0T2ld<B<3U0T2ld33.解析:(1)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要是因为胎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平衡距离,所以与分子间的斥力无关,选项A正确;取1毫升的油酸酒精混合溶液滴入水槽,油酸太多,不容易形成单分子油膜,计算时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选项B错误;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里的毛细管,选项C错误;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小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因为工作过程还有电热释放,故D正确;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E正确.(2)①左管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76 cmHg-36 cmHg=40 cmHgV1=26S,V2=20S(2分)由于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1V1=p2V2,解得p2=52 cmHg(2分)②U形管右管内径为左管内径的2倍,则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横截面积的2倍,为2S,当左管水银面上升6 cm时,右管水银面下降3 cm,所以这时左右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为45 cm,因此右管内气体的压强为p 2′=(52+45) cmHg =97 cmHg(2分)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 1′V 1′=p 2′V 2′,解得V 2′=76×36×2S 97cm =28.2×2S (2分) 活塞下移的距离是x =(36+3-28.2) cm =10.8 cm(2分)答案:(1)ADE (2)①52 cmHg ②10.8 cm34.解析:(1)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或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或电场);振荡电场(或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或电场),A 错误,D 正确.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正确.红外体温计是通过接收红外线来测体温的,C 错误.当M 、N 间电势差达到最大值时,即电容器带电荷量最多时,磁场能刚好全部转化为电场能,E 正确.(2)①折射率n =sin (90°-30°)sin 30°= 3(2分) ②设单色光从玻璃射向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为C ,则sin C =1n =13<12,则C <45°(2分)所以单色光在玻璃砖内发生5次全反射,光路如图所示光程L =(2+8 2)R (2分) 单色光在该玻璃制品中的速度v =c n (2分)所以传播时间t=Lv=(2 3+8 6)Rc(2分)答案:(1)BDE(2)①3②(2 3+8 6)Rc。
精品解析:2019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19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0f6ebd0c22590102029d8b.png)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探测器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最大加速度可以达到
A.
n k2
g
B.
n2 k2
g
解析如下:A
当卫星在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
在星球表面有
得到:
C.
k2 n2
g
G
Mm R2
ma
,
G
Mm R2
mg
D.
k n2
g
a
g
GM R2
,
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k 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n 倍,则
B.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为聚变反应.而
27 13
Al
不属于轻核,故
B
不符合题意;
CD.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总动量沿
X
的运动方向,反应之后的
28 14
Si
粒子应该和反应前动量相同,运
动方向相同,故 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2.我国计划在 2020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已知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k 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n 倍,地球
动,则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A. gcos
2a B. gcos
a C. gsin
2a D. gsin
解析如下:A 物块向上加速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gsinθ-μmgcosθ=ma 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3a,说明物块向下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则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
A. 10Ω
解析如下:C
B. 100Ω
C. 1200Ω
D. 2200Ω
灯泡刚好正常发光,则副线圈的电流为: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五)物理(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五)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7c641031126edb6f1a1093.png)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五)物理(考试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当一群氢原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光子,辐射出的所有光子中只有一种不能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多可辐射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最长C.金属A的逸出功一定大于0.66 eVD.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5 eV的能量后会跃迁至n=4能级15.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直线和曲线所示,图中t1对应x1,则()A.t1到t3时间内,乙车的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在t1时刻,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C.t1到t2时间内,某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D.t1到t2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16.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分别放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点时,该物体的重力均为mg0;将该物体放在地球赤道上时,该物体的重力为m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由以上信息可得出()A.地球的质量为gR2 GB.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π g0-g RC.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为R( 3gg0-g-1)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gR17.如图所示,一束含有11H、21H的带电粒子束从小孔O1处射入速度选择器,其中沿直线O1O2运动的粒子在小孔O2处射出后垂直进入偏转磁场,最终打在P1、P2两点,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A.打在P1点的粒子是21HB.O2P2的长度是O2P1长度的2倍C.11H粒子与21H粒子在偏转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D.11H粒子与21H粒子在偏转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18.如图甲所示是一台交流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线圈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发电机线圈电阻为1 Ω,外接负载电阻为4 Ω,则()A.线圈转速为50 r/sB.电压表的示数为4 VC.负载电阻的电功率为2 WD.线圈转速加倍,电压表读数变为原来的4倍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在水平外力作用下紧靠在一起压紧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以两滑块此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一维坐标系.现将外力突然反向并使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下到关于拉力F、两滑块间弹力F N与滑块B的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20.如图甲所示,A 、B 、C 三点是在等量同种正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点;一个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点电荷从C 点静止释放,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运动到B 点处对应的图线的切线斜率最大(图中标出了该切线),其切线斜率为k ,则( )A .B 点为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大小为mk qB .由C 点到A 点电势逐渐降低C .该点电荷由C 到A 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D .B 、A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m (v A -v B )22q21.如图所示,两条相距为d =0.5 m 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37°,导轨的下端接有阻值为R =2 Ω的小灯泡L ,一质量为m =0.2 kg 、电阻为r =1 Ω、长为d =0.5 m 的导体棒垂直导轨放置并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导轨间存在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2 T 的匀强磁场.现将导体棒由静止开始释放,当导体棒沿导轨下滑的距离为x =0.46 m 时,导体棒的速度达到v =0.9 m/s ,且小灯泡此时正常发光,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27 WB .导体棒的速度达到0.9 m/s 时,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C.在导体棒的速度从零增大到0.9 m/s的过程中,通过小灯泡L的电荷量约为0.15 CD.在导体棒的速度从零增大到0.9 m/s的过程中,小灯泡L上产生的热量约为0.069 J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4151617答案题号18192021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6分)某班级同学练习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k:(1)A同学先在水平面上用刻度尺测得弹簧原长为x0,然后将弹簧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逐个挂上相同的钩码,如图甲所示.则根据对应钩码的拉力F,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x.该同学以F为纵坐标,Δx=x-x0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上作出了图线,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此图线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N/m,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B、C两位同学,都先测出各自弹簧的原长,竖直悬挂弹簧时的装置却不一样,分别如图丙、丁所示,并且都以指针所指刻度值记为弹簧总长,作图方法与A同学一样,A同学认为他们的安装方法对k的测量有影响.请你评价:B同学的安装方法导致k的测量值______;C同学的安装方法导致k的测量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3.(9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电动势E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R1,待测电阻R2,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很大),电阻箱R(0~99.99 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1)先测电阻R1的阻值.请将该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①闭合S1,将S2切换到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0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1;②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________,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③则电阻R 1的表达式为R 1=________.(2)该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 1=3.2 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 和电阻R 2的阻值,其做法是:闭合S 1,将S 2切换到a ,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 ,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1U -1R 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 =______ V ,电阻R 2=______ Ω.24.(12分)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以O 点为圆心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半径为R =0.5 m ,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在y >R 的区域存在沿-y 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1.0×105 V/m.在M 点有一正粒子以速率v =1.0×106 m/s 沿+x 方向射入磁场,粒子穿出磁场后进入电场,速度减小到0后又返回磁场,最终又从磁场离开.已知粒子的比荷为q m =1.0×107 C/kg ,粒子重力不计.(1)求圆形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2)求沿+x 方向射入磁场的粒子,从进入磁场到再次穿出磁场所走过的路程.25.(20分)如图所示,在方向水平向左、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固定一由内表面绝缘光滑且内径很小的圆管弯制而成的圆弧BD ,圆弧的圆心为O ,竖直半径OD =R ,B 点和地面上A 点的连线与地面成θ=37°角,AB =R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地面上A 点以某一初速度沿AB 方向做直线运动,恰好无碰撞地从管口B 进入管道BD 中,到达管中某处C (图中未标出)时恰好与管道间无作用力.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E 和小球到达C 处时的速度大小v ;(2)小球的初速度大小v0以及到达D处时的速度大小v D;(3)若小球从管口D飞出时电场反向,则小球从管口D飞出后的最大水平射程x m.请考生在第33、34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15分)【物理——选修3-3】(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分子力减小时,分子势能也一定减小B.只要能减弱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物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C.扩散和布朗运动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而体积增大时,单位时间碰撞容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数一定减少E.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2)(10分)图示为一上粗下细且下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管内有一段被水银密闭的气体,下管足够长,图中管的截面积分别为S1=2cm2、S2=1 cm2,管内水银长度为h1=h2=2 cm,封闭气体长度L=10 cm.大气压强为p0=76 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300 K.若缓慢升高气体温度,试求:①当粗管内的水银刚被全部挤出时气体的温度;②当气体温度为525 K 时,水银柱上端与玻璃管底部的距离.34.(15分)【物理——选修3-4】(1)(5分)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图象,P 、Q 为波传播过程中的两个质点,图乙为质点P 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 m/sC .经过0.4 s ,质点Q 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0.4 mD .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0.2 m 长的障碍物,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E .P 、Q 两质点的振动方向一直相反(2)(10分)如图所示,某工件由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与半径为R 的14圆柱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材料组成,已知三角形BC 边的长度为R ,∠BAC =30°.现让一细束单色光从AB 边上距A 点为33R 的D 点沿与AB 边成α=45°斜向右上方的方向入射,光线经AC 边反射后刚好能垂直于BC 边进入14圆柱区域. ①试计算光线从圆弧上的E 点(图中未画出)射出时的折射角;②试计算该细束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编(五)14.解析:选C.因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最多可辐射出C 2n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所以当一群氢原子从n =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 错;由ΔE =h c λ知,从n =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子频率最大,对应的波长最短,B 错;因只有一种光子不能使金属A 发生光电效应,由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为ΔE >W 逸出知,能量最小的光子是氢原子从n =4的激发态跃迁到n =3的激发态时辐射出的,对应能量为0.66 eV ,所以金属A 的逸出功一定大于0.66 eV ,C 对;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n =4能级所需要的能量为-0.85 eV +13.6 eV =12.75 eV ≠15 eV ,D 错.15.解析:选C.乙车图线的切线斜率先为正值后为负值,可知乙车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故A 错误.在t 1时刻,乙车图线的切线斜率大于甲车图线的切线斜率,所以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故B 错误.在t 1到t 2时间内,乙车图线的切线斜率某时刻等于甲车图线的切线斜率,则在此时刻两车速度相同,故C 正确.在t 1到t 2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故D 错误.16.解析:选C.在地球南、北两极点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万有引力大小相等,即GMm R 2=mg 0,解得M =g 0R 2G ,选项A 错误;由于在地球赤道上该物体的重力为mg ,则有mg 0-mg =mω2R ,可解得ω= g 0-g R ,故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2πω=2π R g 0-g,选项B 错误;由于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故由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Mm ′(R +h )2=m ′ω2(R +h ),解得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为h =R ( 3g 0g 0-g-1),选项C 正确;由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等于卫星围绕地球转动的最大速度,则有GMm 0R 2=m 0v 2R ,解得v = GM R,又因为GM =g 0R 2,故v = g 0R ,选项D 错误. 17.解析:选B.沿直线O 1O 2运动的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大小相同,故速度大小相同,在偏转磁场中,由q v B 2=m v 2R 可得R =m v qB 2.由于21H 的质量是11H 质量的2倍,所以21H 的轨迹半径是11H 的轨迹半径的2倍,O 2P 2的长度是O 2P 1长度的2倍,打在P 1点的粒子是11H ,选项A 错误,B 正确.11H 、21H 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轨迹都是半个圆周,其时间都是半个周期,由T =2πm qB 2可知两者运动时间之比为1∶2,选项C 、D 错误.18.解析:选C.由图乙可知,线圈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的周期为T =0.04 s ,电动势最大值为E m =5 V .由f =1T 可知频率为25 Hz ,即线圈转速n =f =25 r/s ,选项A 错误.电动势有效值E =E m 2=5 22 V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负载电阻中电流I =E R +r =22A ,负载电阻两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U =IR =2 2 V ,选项B 错误.负载电阻R 的电功率P =UI =2 2×22W =2 W ,选项C 正确.由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表达式E m =nBSω,ω=2πf =2πn 可知,线圈转速加倍,转动的角速度ω加倍,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加倍,电压表读数加倍,选项D 错误.19.解析:选BD.外力反向后,A 水平方向受弹簧弹力与B 对A 的弹力作用,B 水平方向受A 对B 的弹力与拉力F 作用,A 、B 先共同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两滑块间弹力恰好为0时,A 、B 分离.当两滑块间弹力恰好为0时,A 、B 加速度相同,此时A 的加速度由弹簧弹力提供,所以此时弹簧未恢复原长,此后B 在水平方向只受F 作用,BD 正确.20.解析:选AB.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点电荷的加速度,由题意B点的斜率最大,知B点处点电荷的加速度最大为k,电场力最大,B 点的电场强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F=km,又F=Eq,所以B点的电场强度为E=mkq,A正确;根据等量同种正电荷的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知,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B正确;点电荷从C运动到A 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做加速运动,则电场力一直做正功,电势能一直减小,C错误;根据功能关系W BA=qU BA=12m v2A-12m v2B,解得U BA=m(v2A-v2B)2q,D错误.21.解析:选BCD.当导体棒的速度为v=0.9 m/s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 L=I2R,而I=ER+r,E=Bd v,代入数据可得P L=0.18 W,选项A错误;当导体棒的速度达到v=0.9 m/s时,对导体棒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B2d2vR+r=ma,代入数据解得a=0.5 m/s2,选项B正确;导体棒的速度从零增大到0.9 m/s的过程中,导体棒沿导轨下滑了x=0.46 m,故q=IΔt=ΔΦR+r=BdxR+r≈0.15 C,选项C正确;导体棒的速度从零增大到0.9 m/s的过程中,小灯泡上产生的热量为Q L,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Q L=RR+r(mgx sin θ-μmgx cos θ-12m v2)=0.069 J,选项D正确.22.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k=31.5×10-2N/m=200 N/m,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自身有重力,当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时,由于弹簧的自重,弹簧已经有一定的形变.(2)只要安装方法不影响斜率,就不影响k,即指针示数的变化能反映弹簧的形变量即可,经分析,B同学的安装方法不影响弹簧伸长量的测量,而C同学的安装方法则漏测最下面一小段弹簧的形变量,会导致测得的弹簧伸长量偏小,而导致k偏大.答案:(1)200(2分)弹簧自身有重力(2分)(2)不变(1分) 偏大(1分)23.解析:(1)由题知,应将S 2切换到b ,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测R 1和R 两端电压;由欧姆定律有:U 2=I (R 0+R 1),U 1=IR 0,联立解得:R 1=U 2-U 1U 1R 0.(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U +UR (R 1+R 2),变形得1U =1E +1R ·R 1+R 2E ,对比图象,有1E =b =0.5,得E =2 V ;R 1+R 2E =k =1.5-0.50.5=2.0,R 1=3.2 Ω,得R 2=0.8 Ω.答案:(1)将S 2切换到b (2分) U 2-U 1U 1R 0(3分)(2)2(2分) 0.8(2分)24.解析:(1)沿+x 方向射入磁场的粒子进入电场后,速度减小到0,则粒子一定是从如图的P 点射出磁场、逆着电场线运动的,所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R =0.5 m(1分)根据Bq v =m v 2r (1分)得B =m vqR ,代入数据得B =0.2 T(2分)(2)粒子返回磁场后,经磁场偏转后从N 点射出磁场,MN 为直径,粒子在磁场中的总路程为二分之一圆周长s 1=πR (2分)设在电场中的路程为s 2,根据动能定理得 Eq s 22=12m v 2(2分) s 2=m v 2Eq (2分)总路程s =πR +m v 2Eq ,代入数据得s =(0.5π+1) m(2分) 答案:(1)0.2 T (2)(0.5π+1) m25.解析:(1)小球做直线运动时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小球带正电,则qE =mgtan θ(2分) 得E =4mg 3q(1分)小球到达C 处时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恰好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如图2所示,OC ∥AB ,则mgsin θ=m v 2R (2分)得v =53gR (1分) (2)小球“恰好无碰撞地从管口B 进入管道BD ”说明AB ⊥OB 小球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sin θ·2R =12m v 2-12m v 20(2分) 得v 0=253gR (1分) 小球从C 处运动到D 处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sin θ(R -R sin θ)=12m v 2D -12m v 2(2分) 得v D =3gR (1分)(3)小球水平飞出后,在水平方向上做初速度为 3gR 的匀变速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a x =qEm (1分) v 2D =2a x x 0(2分) 得x 0=98R小球从管口D 飞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设为t ,则 R +R cos θ+R sin θ=12gt 2(2分)得t =24R5g由于t 0=v Da x=27R16g<t ,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为0时,小球尚未落地(1分)则最大水平射程x m =x 0=98R (2分)答案:(1)4mg3q53gR (2) 253gR 3gR(3)98R 33.解析:(1)分子间距离从平衡位置开始增大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力一直做负功,分子势能一直增大,A 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只要能减弱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物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B 正确;扩散现象指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 错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增大时,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减少,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则单位时间内碰撞容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数一定减少,D 正确;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E 正确.(2)①设全部进入细管水银长度为x V 液=h 1S 1+h 2S 2x =h 1S 1+h 2S 2S 2=6 cm(1分)p 1=p 0-(h 1+h 2) cmHg =72 cmHg p 2=p 0-x cmHg =70 cmHg(1分)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LS 1T 1=p 2(L +h 1)S 1T 2(2分)T 1=300 K代入数据解得T 2=350 K(1分)②气体温度从T 2上升到T 3=525 K ,经历等压过程,设水银柱上端离开粗细接口处的高度为y(L +h 1)S 1(L +h 1)S 1+yS 2=T 2T 3(2分)解得y =(L +h 1)T 3S 1-(L +h 1)T 2S 1T 2S 2=12 cm(2分)所以水银柱上端与玻璃管底部的距离h =y +L +h 1=24 cm(1分) 答案:(1)BDE (2)①350 K ②24 cm34.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质点P 在t =0时刻向下振动,故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 错误;由题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0.4 m ,由题图乙可知,该波的周期为T =0.4 s ,故v =λT =1 m/s ,选项B 正确;在波传播的过程中,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上下振动,故选项C 错误;该波的波长为λ=0.4 m ,而障碍物的长度只有0.2 m ,障碍物的尺寸小于该波的波长,故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D 正确;由于P 、Q 两质点刚好相距半个波长,故两质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选项E 正确.(2)①光线在三棱柱和14圆柱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β=30°,故由折射定律可得该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sin (90°-α)sin β(1分)解得n=2(1分) 由几何关系可知,FH=GB=33Rcos 30°=12R(1分)故在△GEB中,由几何关系可得∠GEB=30°(1分)又因为n=2,故sin γ=n sin∠GEB=22(1分)即γ=45°(1分)②由几何关系可知,DF=33R,FG=GE=32R故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程为s=4 33R(1分)光在该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v=cn(1分)故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t=sv(1分)解得t=463c R(1分)答案:(1)BDE(2)①45°②4 6 3c R。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四)物理(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四)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f9b2336c175f0e7cd13793.png)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四)物理(解析版)(考试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如图所示,一群电荷量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从小孔S1无初速度地进入匀强加速电场,经电场加速后从小孔S2射出,并经C处进入匀强磁场,已知S1、S2、C与磁场边界圆的圆心O共线,下列关于打在磁场边界E、D点的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在E点的粒子比荷比打在D点的粒子的小B.打在E点的粒子动量比打在D点的粒子的大C.打在E点的粒子动量比打在D点的粒子的小D.打在E点的粒子速度比打在D点的粒子的小15.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如图所示的正弦曲线.则该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16.如图所示,质量为m=1.0×10-3kg、带电荷量为q=+1.0×10-5C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置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点,当空间存在斜向上的匀强电场时,该小球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测得其速度v B=15 m/s,此时小球的位移为x AB=15 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在上述运动中电场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和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可能为()A.θ=0°,E=1 000 V/mB.θ=90°,E=1 000 V/mC.θ=60°,E=1 500 V/mD.θ=30°,E=500 3 V/m17.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3 kg的长木板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2 kg的木块B(可视为质点)静止在长木板A的左端,现对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结果A、B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t=6 s时A、B刚好分离,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t=4 s时A的速度为8 m/sC.A的长度为4 mD.t=4 s后外力的大小为8 N18.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与两非弹性细线AB、AC连接后分别系于L形杆的B点和竖直轴OO′的C点,L形杆的另一端垂直固定于竖直轴OO′上,B、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相等,AC长l=1 m,当整个装置绕竖直轴OO′以角速度ω1匀速转动时,细线AB水平伸直且张力为零,细线AC与OO′间夹角为37°.若增大装置转动的角速度,发现当装置以角速度ω2匀速转动时,细线AB 又出现伸直且张力为零的现象,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A.ω1=5 22rad/s,ω2=5 63rad/sB.ω1=5 22rad/s,ω2=15 rad/sC.ω1=2303rad/s,ω2=5 63rad/sD .ω1=2303rad/s ,ω2= 15 rad/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9.如图所示,a 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b 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近地卫星,c 为地球的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 ,设地球半径为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与c 的周期之比为r R B .b 与c 的周期之比为R r R r C .a 与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 rD .a 与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Rr20.如图,A 、B 、C 、D 是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现在A 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在B 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棱AB 中点的电势为零B .棱AB 中点的场强为零C .C 、D 两点的电势相等D .C 、D 两点的场强相同21.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的D 处,上端连接一质量为2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弹簧与斜面平行且原长为AD .现将滑块从A 处由静止释放,滑块第一次返回并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其加速度a 随弹簧被压缩的长度x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sin θ=0.6,cos θ=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C.滑块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2 JD.滑块释放后第一次返回并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0.64 J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4151617答案题号18192021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6分)在利用碰撞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斜槽PQ与水平槽QR平滑连接,按要求安装好仪器后开始实验.先不放被碰小球,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的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若干次;然后把被碰小球静止放在槽的水平部分的前端边缘B处(槽口),再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的A点由静止滚下,再重复实验若干次,在白纸上记录下挂于槽口B的重锤线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和各次实验时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从左至右依次为O、M、P、N点,测得两小球直径相等,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且m1=2m2.则:(1)两小球的直径用螺旋测微器核准相等,测量结果如图乙,则两小球的直径均为______ m.(2)入射小球每次滚下都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其目的是________.A.为了使入射小球每次都能水平飞出槽口B.为了使入射小球每次都以相同的动量到达槽口C.为了使入射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变D.为了使入射小球每次都能与被碰小球对心碰撞(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未放被碰小球和放了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的落点分别是M、PB.未放被碰小球和放了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的落点分别是P、MC.未放被碰小球和放了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的落点分别是N、MD.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测得|ON|=2|MP|,则表明碰撞过程中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定律23.(9分)某同学利用有一定内阻的毫安表(量程0~3 mA)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使用的器材还包括两个电阻箱R和R0,两个定值电阻R1=15.0 Ω和R2=4.5 Ω,开关两个,导线若干.实验原理图如图甲所示.(1)在图乙的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余下电路的连接.(2)请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①调节电阻箱R到最大值,闭合开关S1和S2,调节电阻箱R使毫安表的示数大约为2 mA;②调节电阻箱R0,直至在反复断开、闭合开关S2时,毫安表的指针始终停在某一示数处,读得此时电阻箱R0的电阻为 3.0 Ω,则毫安表的内阻R A=________ Ω;③保持开关S1和S2闭合,且保持电阻箱R0的阻值不变,不断调节电阻箱R,读出其阻值R和对应的毫安表的示数I;④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1I-R图象如图丙所示,则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阻r=________ Ω.24.(14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其他各电阻阻值R1=R3=3R,R2=R.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间的距离为d,板长为L.在A板的左下端且非常靠近极板A的位置,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液滴以初速度v0水平向右射入两板间.(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求:(1)若使液滴能沿v0方向射出电场,电动势E1的值;(2)若使液滴恰能打在B板的中点,电动势E2的值.25.(18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一辆车上荡秋千,开始时车轮被锁定.车的右边有一个和地面相平的沙坑,且车右端和沙坑左边缘平齐.当同学摆动到最大摆角θ=60°时,车轮立即解除锁定,使车可以在水平地面无阻力运动.该同学此后不再做功,并可以忽略自身大小.已知秋千绳子长度L=4.5 m,该同学和秋千板的总质量m=50 kg,车辆和秋千支架的总质量M=200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试求:(1)该同学摆到最低点时的速率;(2)在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绳子对该同学和秋千板做的功;(3)该同学到最低点时,顺势离开秋千板,他落入沙坑的位置距离左边界多远?已知车辆长度s=3.6 m,秋千架安装在车辆的正中央,且转轴离地面的高度H=5.75 m.请考生在第33、34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15分)【物理——选修3-3】(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从而转化成机械能B.将两个分子由距离极近移动到相距无穷远的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即存在表面张力E.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次数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2)(10分)某同学用注射器、透明吸管、水银柱制作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吸管内部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0.2 cm2,常压下、气温为0 ℃时水银柱(长度可忽略)刚好位于吸管底部,此时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体积为20 cm3.①当气温为27 ℃时水银柱距吸管底部的距离为多大?(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②用此温度计测量压强为0.9个大气压的山顶的温度为37 ℃,则山顶的实际温度为多少?34.(15分)【物理——选修3-4】(1)(5分)波源O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P是x P=0.5 m处的质点、Q是x Q=1.1 m处的质点,在t=0时振动传播到P点,形成图中的实线;在t=0.3 s时振动传播到Q点,形成图中的虚线,则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该波的周期等于0.3 sB.该波的波速等于2 m/sC.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D.在t=0.7 s时Q点速度等于零E.P点和Q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2)(10分)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在内芯部分传输,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不断发生全反射,已知内芯的折射率是n1,外套的折射率是n2,如图所示,入射光从空气中经光导纤维的中心以一定角度射入.①要使光在光导纤维中发生全反射,则光从空气中射入时与轴线的夹角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并求出相应夹角的大小.②若光导纤维的总长度为l,光在其中传播时正好发生全反射,则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比在等距离真空中传播时间延迟了多少?(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编(四)14.解析:选C.根据Uq=12m v2,又因为Bq v=mv2R,解得qm=2UB2R2,v=2Uqm,由题意并结合题图可知打在E点的粒子的轨迹半径比打在D点的粒子的轨迹半径小,所以打在E点的粒子比荷比打在D点的粒子比荷大,相应打在E点的粒子质量小、速度大,故A、D错误;由于R=m vBq,粒子的电荷量均相同,则粒子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粒子的动量越小,故B错误,C正确.15.解析:选C.由a-t图象可知,0~t1时间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t1~t2时间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t2~t3时间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16.解析:选D.从A点到B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qEx AB cos θ=12m v2B-0得E=m v2B2qx AB cos θ=750cos θV/m.当θ=0°,E=750 V/m时小球恰能按题中要求运动到B点,A错误;当θ=90°,则电场力无水平分量,小球不能产生水平加速度,且小球的初速度为零,小球不可能运动到B点,B错误;当θ=60°,E=1 500 V/m,但此时Eq sin θ>mg,小球不能按题中要求运动到B点,故C错误;当θ=30°,E=500 3 V/m时,代入数据可知qE sin θ<mg,即电场力的竖直分量小于重力,小球不会离开地面,故D正确.17.解析:选C.由题图乙知,t=4 s时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此时A的加速度a A=2 m/s2,分析A的受力知μmg=Ma A,代入数值得μ=0.3,A错;因a-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所以t=4 s时A的速度v=12a AΔt1=4 m/s,B错;4 s~6 s内,A的位移为x A=vΔt2+12a A(Δt2)2=12 m,B的位移为x B=vΔt2+12a B(Δt2)2=16 m,所以A的长度为L=x B-x A=4 m,C对;由牛顿第二定律及题图乙知F-μmg=ma B,代入数值得,t=4 s后外力F =14 N ,D 错.18.解析:选A.当细线AB 水平伸直且张力为零时,细线AC 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的合力提供小球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tan 37°=mω21l sin 37°,得ω1=5 22rad/s ,C 、D 错误;因B 点与C 点的水平和竖直距离相等,当装置以角速度ω2匀速转动时,细线AB 又伸直且张力为零,所以细线AB 必竖直,由几何关系得,此时细线AC 与OO ′间的夹角为53°,同理细线AC 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的合力提供小球的向心力,mg tan 53°=mω22l sin 53°,即ω2=5 63rad/s ,A 正确,B 错误. 19.解析:选BC.b 、c 均为地球的卫星,则向心力的来源相同,均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2=m 4π2T2r ,整理得T =2π r 3GM ,则b 、c 的周期之比为 R 3r 3=R r R r ,A 错误,B 正确;由于a 、c 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则由v=ωr ,可知a 、c 的线速度之比为R r ,C 正确,D 错误.20.解析:选ACD.结合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知,过棱AB 的中点且与AB 垂直的线为等势线、垂直的面为等势面,且电势为零,中点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由A 指向B ,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C 、D 两点的电势也为零,则选项C 正确;由对称性可知C 、D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D 正确.21.解析:选BD.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 1=mg sin θ=12 N ,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 =mg cos θ=16 N .滑块刚释放时,加速度大小为a 0=5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 1-f =ma 0,得f =2 N ,μ=f N =0.125,选项A 错误;当x 1=0.1 m 时a 1=0,即此时有G 1-f -kx 1=ma 1,得k =100 N/m ,选项B 正确;经分析可知,当a 2=-5 m/s 2时,滑块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然后摩擦力反向,滑块的加速度为a 3=-3 m/s 2,此时有G 1+f -kx 2=ma 3,得x2=0.2 m,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滑块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时弹簧弹性势能E p =G1x2-fx2=2 J,选项C错误;当a3=3 m/s2时,滑块第一次返回并运动到最高点,此时有G1+f-kx3=ma3,得x3=0.08 m,滑块释放后第一次返回并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f(2x2-x3)=0.64 J,选项D正确.22.解析:(1)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小球的直径为12.5 mm+0.395 mm =12.895 mm=1.289 5×10-2 m.(2)入射小球每次滚下都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其目的是使入射小球每次都以相同的动量到达槽口,选项B正确.(3)放了被碰小球后,入射小球由于受到被碰小球的作用力,入射小球动量减小,落点位置为距离O点较近的M点;被碰小球动量增大,落点位置为距离O点较远的N点;未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的落点位置为P点,选项B正确,AC错误.根据题述,m1=2m2,碰撞过程中小球m2增加动量Δp2=m2|ON|t,t为小球从飞出槽口到落到白纸上的时间,小球m1减少动量Δp1=m1|OP|-m1|OM|t=2m2|MP|t,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测得|ON|=2|MP|,则Δp2=Δp1,表明两小球组成的系统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选项D正确.答案:(1)1.289 5×10-2(2分)(2)B(2分)(3)BD(2分)23.解析:(2)②断开、闭合开关S2时,使毫安表的指针始终停在某一示数处,说明通过R1、R2的电流I1相等,通过毫安表、R0的电流I2相等,R1、毫安表两端的电压相等,R0、R2两端的电压相等,即I1R1=I2R A,I1R2=I2R0,得R A=R0R1R2=3.0×15.04.5Ω=10.0 Ω;④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R AR1+I)(R+r+R1R AR1+R A+R2R0R2+R0),整理得1I=53E R+53E(r+7.8 Ω),结合图象得,53E=464-14405V-1,53E(r+7.8 Ω)=14 A-1,解得E=1.5 V,r=4.8 Ω.答案:(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2分) (2)②10.0(3分) ④1.5(2分) 4.8(2分)24.解析:(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E R 1+R 2=E 14R(2分) A 、B 板间电压U BA =IR 2=E 14(1分) 由平衡条件得mg =qU BA d =q E 14d(2分) 联立解得E 1=4mgd q (2分)(2)液滴恰好打在B 板正中央,由平抛运动规律有水平方向,L 2=v 0t (1分) 竖直方向,y =d =12at 2(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U BA ′d -mg =ma (2分)由第(1)问,有U BA ′=14E 2(1分) 联立解得E 2=4md q (8d v 20L 2+g )(2分) 答案:(1)4mgd q (2)4md q (8d v 20L 2+g ) 25.解析:(1)对整个系统摆到最低点的过程水平方向动量守恒:0=m v 1+M v 2(2分)机械能守恒:mgL (1-cos θ)=12m v 21+12M v 22(2分)代入数据,联立解得该同学摆到最低点的速率为v1=6 m/s(1分) (2)对同学摆到最低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W r+W G=12m v21(2分)又W G=mgL(1-cos θ)(2分)代入数据,解得绳子对该同学和秋千板做的功为W r=-225 J(1分)(3)同学离开秋千板后做平抛运动,有H-L=12gt2(1分)x=v1t(1分)代入数据,解得x=3 m(1分)同学离开秋千板之前的过程,整个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0=m v1x+M v2x(1分) 由于运动时间相同,故有:0=mx1+Mx2(1分) 且x1-x2=L sin 60°(1分)联立解得x2=-0.779 m(1分)故同学的落点与沙坑左边界距离d=x+x2-s2=0.421 m(1分)答案:(1)6 m/s(2)-225 J(3)0.421 m33.解析:(1)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从而转化成机械能,故A错误;将两个分子由距离极近移动到相距无穷远的过程中,分子力先是斥力后是引力,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故B正确;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故C正确;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则液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所以存在表面张力,故D正确;气体的体积增大,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次数减少,如果温度升高,气体分子撞击器壁的速率增大,对器壁的压力增大,气体的压强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可能不变,故E错误.(2)①设常压下、温度为27 ℃时,水银柱距吸管底部的距离为L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V0T0=V1T1(3分)即20 cm3273 K=20 cm3+0.2 cm2×L300 K(1分)解得L=9.89 cm(1分)②当在山顶时,由查理定律有p0T′=p2T2(3分)即p0(273+37) K=0.9p0273 K+t2(1分)解得t2=6 ℃(1分)答案:(1)BCD(2)①9.89 cm②6 ℃34.解析:(1)振动从P点传到Q点,传播距离为0.6 m,时间为0.3 s,则波速为v=1.1-0.50.3m/s=2 m/s,由题图知波长为λ=0.4 m,则周期为T=λv=0.2 s,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波沿x轴正向传播,振动传到P点时,由波形图可知,P点沿y轴负方向振动,则所有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均沿y轴负方向,故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C选项正确;从t=0.3 s到t=0.7 s,时间为0.4 s=2T,质点Q仍然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D选项错误;P点和Q点相距半波长的三倍,振动方向始终相反,E选项正确.(2)①设光在空气与内芯界面的入射角为α,在光导纤维内芯中折射角为β,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处的入射角为θ,如图1所示光射入光导纤维时,有n1=sin αsin β,β+θ=90°,当θmin=C时,βmax=90°-C,则α有最大值(2分)sin αmax=n1sin βmax(1分)sin C=n2n1(1分)解得αmax=arcsin n21-n22(1分)②如图2所示,光在光导纤维中发生全反射前后传播的路程为s1=l1sin C,s2=l2sin C,…,s n=l nsin Cs=s1+s2+…+s n=l1+l2+…+l nsin C=lsin C(1分)光在光导纤维内芯中传播速度v=cn1(1分)光在光导纤维内芯中传播比在真空中传播延迟时间为Δt=sv-lc(1分)解得Δt=lc(n21n2-1)(2分)答案:(1)BCE(2)①最大值arcsin n21-n22②lc(n21n2-1)。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三)物理(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三)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09350a4b73f242336c5f93.png)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三)物理(解析版)(考试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若氢原子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群氢原子辐射出的光中共有4种频率的光能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B.如果辐射进来一个能量为2.6 eV的光子,可以使一个氢原子从n=2能级向n=4能级跃迁C.如果辐射进来一个能量大于1.32 eV的光子,可以使处于n=4能级的一个氢原子发生电离D.用氢原子从n=4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照射金属A,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2 eV15.如图所示电路中,A、B是构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极板,P为其中的一个定点.将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后将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的电容增加B.在A板上移过程中,电阻R中有向上的电流C.A、B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D.P点电势升高16.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开始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半径R,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后随天宫二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及引力常量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完成对接,应先让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处于同一轨道上,然后点火加速B.若对接前飞船在较低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接后飞船速度和运行周期都增大C.由题给条件可求出神舟十一号飞船的质量D.由题给条件可求出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后距离地面的高度h17.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其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若把某个量变为原来的2倍,其产生的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变化的这个量是()A.线圈的匝数B.线圈的面积C.线圈的边长D.线圈转动的角速度18.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其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圆形区域边界上放有圆形的感光胶片,粒子打在其上会感光.在磁区边界与x轴交点A处有一放射源,发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其方向分布在由AB和AC所夹角度内,B和C为磁区边界与y轴的两个交点.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结果光斑全部落在第Ⅱ象限的感光胶片上.则这些粒子中速度最大的是()A.v=2Bqr2m B.v=BqrmC.v=2Bqrm D.v=(2+2)Bqr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2 V ,内阻r =0.5 Ω,电阻R 1=1.5 Ω,电阻R 2=2 Ω,电阻R 3=3 Ω,滑动变阻器R 4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 Ω,电容器的电容C =1.0 μF ,电阻R 3与电容器间的导线记为d ,单刀双掷开关S 与触点1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仅将R 4的滑片向上滑动,R 1消耗的功率减少B .如果仅将R 4的滑片向上滑动,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加C .如果仅将R 4的滑片向上滑动,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D .若仅将开关S 由触点1拨向触点2,流过导线d 的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75×10-6C20.某小型发电站的发电功率是20 kW ,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380 V ,输电电压为5 000 V ,输电线路总电阻是6 Ω,用户端的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2∶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户端得到的电压约为226 VB .输电线路的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2C .若发电站的发电功率提高到40 kW ,则用户端获得的电压会加倍D .采用380 V 低压输电和采用5 000 V 高压输电,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之比约173∶121.如图,有理想边界的正方形匀强磁场区域abcd 边长为L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一群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不计重力),在纸面内从b 点沿各个方向以大小为2qBL m 的速率射入磁场,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从a 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B .从d 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C.从cd边射出的粒子与c的最小距离为(3-1)LD.从cd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πm 6qB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4151617答案题号18192021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按如图甲所示连接起来进行探究.钩码数123 4L A/cm15.7119.7123.7027.70L B/cm29.9635.7641.5547.34(1)某次测量如图乙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格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 N/m,弹簧Ⅱ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重力加速度g=10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3.(9分)某实验小组想测量一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在实验室找到了如下器材:待测电源;一段粗细均匀总阻值为R 0的金属丝;不计内阻的电流表;阻值为R 1的电阻;刻度尺;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他们的部分操作步骤如下:(1)测得金属丝总长度为L 0.(2)然后用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测量,图中R x 表示金属丝.请根据电路图在图乙中完成实物连线.(3)不断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记录多组电流表示数I 和对应的金属丝长度L .根据所得数据作出了1I -L 图象如图丙所示,图中坐标值a 、b 、L 1均为已知,则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电源的内阻r =________.(用图中坐标值和相关物理量表示)24.(12分)如图所示,在纸面内有一个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abc 区域,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的粒子从a 点以速度v 0沿平行于纸面且垂直于bc 边的方向进入此区域.若在该区域内只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粒子恰能从c点离开;若该区域内只存在平行于bc边的匀强电场,该粒子恰好从b点离开(不计粒子重力).(1)判断匀强磁场、匀强电场的方向;(2)计算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25.(20分)如图所示,倾角30°的光滑斜面上,轻质弹簧两端连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 kg的物块B和C,C紧靠着挡板P,B通过轻质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与质量M=8 kg的物块A连接,细绳平行于斜面,A在外力作用下静止在圆心角为60°、半径R=2 m的16光滑圆弧轨道的顶端a处,此时绳子恰好拉直且无张力;圆弧轨道最低端b与粗糙水平轨道bc相切,bc与一个半径r=0.2 m的光滑圆轨道平滑连接.由静止释放A,当A滑至b时,C恰好离开挡板P,此时绳子断裂.已知A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10 m/s2,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细绳不可伸长.(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求物块A滑至b处,绳子断后瞬间,A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3)为了让物块A能进入圆轨道且不脱轨,则bc间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请考生在第33、34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15分)【物理——选修3-3】(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物体温度升高,并不表示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D.分子间距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E.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2)(10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问:①已知从A到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少了300 J,则从A到B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②试判断气体在状态B、C的温度是否相同.如果知道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T C=300 K,则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多少?34.(15分)【物理——选修3-4】(1)(5分)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该时刻这列波恰好传播到x =6 m 处,已知这列波周期为1 s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这列波的振幅为8 cmB .这列波的波速为4 m/sC .图示时刻平衡位置在x =2 m 处的质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D .图示时刻平衡位置在x =5 m 处的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零E .从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1.5 s ,平衡位置在x =12 m 处的质点刚好从平衡位置开始向y 轴正方向运动(2)(10分)有一盛满清水的足够大的池子,水深为d ,池子底部放有一能够反光的镜子(足够大),一束红色激光以45°的入射角从水面上的P 点射入水中,经镜子反射后,从水面上另一点射出.已知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为2 33d ,真空中的光速为c . ①求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②改变入射光的入射角,仍使光线能够射到镜子上,入射点和出射点间的最大距离等于多少?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编(三)14.解析:选B.氢原子从n =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子,其中只有从n =4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出的光子以及从n =3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小于从n =4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故共有4种频率的光能使金属A 发生光电效应,A 正确;因为从n =2能级向n =4能级跃迁时所需要的能量为ΔE =E 4-E 2=2.55 eV ,而辐射进来一个能量为2.6 eV 的光子的能量不是恰好匹配,故B 错误;因为要使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发生电离,所需要的能量只要大于0.85 eV 就可以,故C 正确;由题意可知,W =E 4-E 2=2.55 eV ,氢原子从n =4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出光子的能量为hν=E 4-E 1=12.75 eV ,由hν=W +E kmax 可得最大初动能E kmax =hν-W =10.2 eV ,D 正确.15.解析:选B.开关S 闭合,电路稳定后将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由电容器公式C =εr S 4πkd,知电容器的电容减少,选项A 错误;开关S 闭合,电容器两端电压始终不变,在A 板上移过程中,极板带电荷量Q =CU 减少,通过电阻R 放电,知电阻R 中有向上的电流,选项B 正确;由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公式E =U d ,知A 、B 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减小;因B 板电势为0,则P 点的电势大小等于P 、B 两点的电势差,U PB =Ed PB ,而d PB 不变,场强E 减小,U PB 也减小,即P 点电势降低,选项CD 错误.16.解析:选D.先让神舟十一号飞船运动到天宫二号轨道上,然后点火加速,飞船的速度增大,需要的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飞船将做离心运动,A 错误;对接后的轨道半径增大,由G Mm r 2=m v 2r 得v = GM r ,轨道半径增大,飞船的速度减小,又由G Mm r 2=m 4π2T2r 得T =2πr r GM ,轨道半径越大,运行周期越大,B 错误;由G Mm R 2=mg 得地球的质量M =gR 2G ,但神舟十一号飞船的质量不能求出,C 错误;由以上公式联立可解得神舟十一号的轨道半径r ,因此可求出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后距离地面的高度h =r -R ,D 正确.17.解析:选D.由题图甲、乙可知,电动势的最大值变为原来的2倍,周期变为原来的一半,又因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的电动势表达式为e =nBSωsin ωt ,所以是线圈转动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D 正确.18.解析:选A.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公式Bq v =m v 2R 得v =BqR m ,显然粒子的轨道半径越大,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越大,由题图分析可知,粒子沿AC 方向射入磁场,由B 点离开的粒子在磁场中运行的轨道半径最大,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行的速度最大,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的轨道半径为R =22r ,代入可得v =2Bqr 2m,A 正确.19.解析:选BD.如果仅将R 4的滑片向上滑动,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所以R 1两端的电压增加,R 1消耗的功率也增加,A 错误;由题意可知外电路的电阻大于电源的内阻,所以当R 4的滑片向上滑动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加,B 正确;开关S 与触点1连接,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势差等于R 1两端的电压,R 4的滑片向上滑动时,R 1两端的电压增大,故C 错误;若仅将开关S 由触点1拨向触点2,电路中电流不变,仍为I =E r +R 1+R 滑=0.5 A ,开关S 与触点1连接时,电容器左侧极板带正电,带电荷量Q 1=CU R 1=CIR 1=0.75×10-6C ;开关S 与触点2连接时,电容器左侧极板带负电,带电荷量Q 2=CUR 滑=CIR 滑=1.0×10-6C ,所以将开关S 由触点1拨向触点2,流过导线d横截面的电荷量为ΔQ =Q 2+Q 1=1.75×10-6C ,D 正确.20.解析:选AD.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中电流I 2=P U 2=4 A ,降压变压器原线圈电压U3=U2-I2R=(5 000-4×6)V=4 976 V,对降压变压器有U3U4=n3n4,所以用户得到的电压为U4=n4n3U3=122×4 976 V≈226 V,A正确;对升压变压器有n1n2=U1U2=19250,B错误;发电站发电功率提高到40 kW,输电电流I2″=P″U2增大,则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U线=I2″R就会增加,所以降压变压器原线圈电压U3″=U2-U线减小,则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减小,C错误;当采用380 V低压输电时,输电线上的电流为I2′=PU1=20×103380A=52.63 A,所以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为P损′=I2′2R=16.62 kW,用5 000 V高压输电,输电线上的电流为I2=4 A,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为P损=I22R=96 W,则P损′P损≈173∶1,D正确.21.解析:选BD.由q v B=m v2r,解得r=2L.画出沿各个方向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可知在ab范围内射出的带电粒子比从a点射出粒子的运动轨迹短,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短,选项A错误.从d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最长,运动的时间也最长,选项B正确.沿bc方向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从cd边射出,带电粒子从cd边射出的运动轨迹最短,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0°,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t min=T12=πm6qB,选项D正确.由x=2L(1-cos 30°)解得x=(2-3)L,即从cd边射出的粒子与c的最小距离为(2-3)L,选项C错误.22.解析:(1)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指针示数为16.00 cm.(2)根据表中数据,加挂1个钩码拉力增大ΔF=mg=0.5 N,弹簧Ⅰ多伸长Δx=4.00 cm,由ΔF=k1Δx,解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k1=12.5 N/m;弹簧Ⅱ多伸长Δx=5.80 cm-4.00 cm=1.80 cm,由ΔF=k2Δx,解得弹簧Ⅱ的劲度系数k2=27.8 N/m.答案:(1)16.00(2分)(2)12.5(2分)27.8(2分)23.解析:(2)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实物,得出实物连线图.(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I (r +R 1+R x );由电阻定律,得R x =ρL S ,R 0=ρL 0S ,联立解得1I =r +R 1E +R 0EL 0L .对比题图丙,可知图线斜率等于R 0EL 0,即R 0EL 0=b -a L 1,解得E =R 0L 1(b -a )L 0;图线在纵轴的截距等于r +R 1E ,即r +R 1E =a , 解得r =aR 0L 1(b -a )L 0-R 1. 答案:(2)如图所示(3分) (3)R 0L 1(b -a )L 0(3分) aR 0L 1(b -a )L 0-R 1(3分)24.解析:(1)由左手定则及粒子运动轨迹知,匀强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2分)由电场性质及粒子运动轨迹知,匀强电场方向为平行于bc 边且沿c 到b 的方向(2分)(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几何关系可知:r =L (1分)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q v 0B =m v 20r (1分)解得B =m v 0qL (1分)粒子在电场中运动:a =qE m (1分) 32L =v 0t (1分) 12L =12at 2(1分)解得E =4m v 203qL(1分) 故E B =4v 03(1分) 答案:(1)见解析 (2)4v 0325.解析:(1)A 位于a 处时,绳无张力且物块B 静止,故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B ,由平衡条件有kx =mg sin 30°(1分)当C 恰好离开挡板P 时,C 的加速度为0,故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对C ,由平衡条件有kx ′=mg sin 30°(1分)由几何关系知R =x +x ′(1分)代入数据解得k =2mg sin 30°R=5 N/m(2分) (2)物块A 在a 处与在b 处时,弹簧的形变量相同,弹性势能相同.故A 在a 处与在b 处时,A 、B 系统的机械能相等有MgR (1-cos 60°)=mgR sin 30°+12M v 2A +12m v 2B (2分) 如图所示,将A 在b 处的速度分解,由速度分解关系有v A cos 30°=v B (1分) 代入数据解得v A = 4(M -m )gR 4M +3m=4 m/s(1分) 在b 处,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N -Mg =M v 2A R (1分)代入数据解得N =Mg +M v 2A R =144 N(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知,A 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144 N(1分)(3)物块A 不脱离圆形轨道有两种情况①第一种情况,不超过圆轨道上与圆心的等高点由动能定理,恰能进入圆轨道时需满足条件-μMgx1=0-12M v2A(1分)恰能到圆心等高处时需满足条件-Mgr-μMgx2=0-12M v2A(1分)代入数据解得x1=v2A2μg=8 m,x2=v2A-2gr2μg=6 m即6 m≤x≤8 m(2分)②第二种情况,过圆轨道最高点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 N=M v2r(1分)恰能过最高点时,F N=0,v=gr 由动能定理有-Mg·2r-μMgx′=12M v2-12M v2A(1分)代入数据解得x′=v2A-5gr2μg=3 m(1分)故此时bc间距离应满足x≤3 m(1分)答案:(1)5 N/m(2)144 N(3)x≤3 m或6 m≤x≤8 m33.解析:(1)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选项A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并不表示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选项B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但一定会引起其他变化,选项C错误.分子间距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选项D正确.根据熵增加原理,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选项E正确.(2)①从A到B,外界对气体做功有W=pΔV=15×104×(8-2)×10-3J=900 J(2分)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2分)Q=ΔU-W=-1 200 J,气体放热1 200 J(1分) ②由图可知p B V B=p C V C,故T B=T C(2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A V AT A=p C V CT C(2分)代入图中数据可得T A=1 200 K(1分)答案:(1)BDE(2)①1 200 J②相同 1 200 K34.解析:(1)振幅是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由题图可知,这列波的振幅为4 cm,A错误;由题图可知,这列波的波长为λ=4 m,由v=λT,可得v=4 m/s,B正确;由波传播的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在题图示时刻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C正确;在题图示时刻平衡位置在x=5 m处的质点与平衡位置的距离最大,故其加速度最大,D错误;经过1.5 s=1.5T,这列波传播了6 m,此时平衡位置在x=12 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E正确.(2)①设光在水面的折射角为r,出射点为Q由几何关系可知,tan r=12PQd=12×2 33dd=33(2分)解得r=30°(1分)由折射定律得水对该光的折射率为n=sin isin r=sin 45°sin 30°=2(2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cn=22c(1分)②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入射角无限接近90°时,折射角最大,光线的入射点和出射点间的距离最远此时由折射定律有n=sin 90°sin r′=2(2分)解得r′=45°(1分)此时入射点和出射点间的距离L=2d tan r′=2d(1分)答案:(1)BCE(2)①22c②2d。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九)物理(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九)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0610548e9951e79b892792.png)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九)物理(考试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四个核反应方程分别为:①23592U+10n→9038Sr+13654Xe+1010n;②238 92U→23490Th+42He;③63Li+10n→42He+31H+4.9 MeV;④21H+31H→42He+10n+17.6 M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都是重核铀的同位素的核反应,故都是重核的裂变反应B.①③反应前都有一个中子,故都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C.②③④生成物中都有氦核,故都是α衰变反应D.③比④放出的能量少,说明③比④质量亏损得少15.如图所示,木板P下端通过铰链固定于水平地面上的O点,物体A、B叠放在木板上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现使木板P绕O点缓慢旋转到虚线所示位置,物体A、B仍保持静止,与原位置的情况相比()A.A对B的作用力减小B.B对A的支持力减小C.木板对B的支持力减小D.木板对B的摩擦力增大16.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他们将光滑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上,a、b两小车放在木板上并在小车上安装好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且在两车相对面上涂上黏性物质.现同时给两车一定的初速度,使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发生碰撞后两车粘在一起;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a、b两车质量(含发射器)分别为1 kg和8 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车碰撞前总动量大于碰撞后总动量B .碰撞过程中a 车损失的动能是149J C .碰撞后两车的总动能比碰前的总动能小D .两车碰撞过程为弹性碰撞17.如图所示,A 为地球赤道表面的物体,B 为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此卫星在距离地球表面R 2的高度处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 ,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6.6R ,R 为地球的半径,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32a B .物体A 的线速度比卫星B 的线速度大C .地球的质量为R 2a GD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3 aR 218.A 、B 为两等量异种电荷,图中水平虚线为A 、B 连线的中垂线.如图所示,现将另两个等量异种的检验电荷a 、b ,用绝缘细杆连接后从离A 、B 无穷远处沿中垂线平移到A 、B 的连线处,平移过程中两检验电荷位置始终关于中垂线对称.若规定离A 、B 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A 、B 的连线上a 所处的位置电势φ<0B.a、b整体在A、B连线处具有的电势能E p>0C.整个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对a做正功D.整个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对a、b整体做正功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9.如图所示,长为L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上、下极板在同一竖直面内,且分别带等量正电荷、负电荷,两极板间距也为L.电容器右侧区域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两极板的左侧中间水平射入,带电粒子从上极板的右边缘进入磁场,又从下极板的右边缘离开磁场.已知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初速度为v0,则()A.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大小为2m v20 qLB.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3v0C.带电粒子离开磁场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m v0 qL20.如图甲所示,两根光滑、电阻可以忽略不计的平行导轨水平放置,间距为L,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垂直于平行导轨放置一根电阻为r的匀质金属棒,从t=0时刻起,释放金属棒且通入如图乙所示的电流,图甲中电流所示方向为电流正方向,金属棒在安培力作用下水平向右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仅将B变为原来的2倍,则金属棒在0~T内的位移大小将变为原来的2倍B.若仅将I m变为原来的2倍,则在0~T内金属棒上产生的焦耳热和安培力做的功都将变为原来的4倍C.若在t=T4时释放金属棒,则金属棒将做往复运动D.若仅控制金属棒的释放时间,则可以改变安培力在一个周期内做的功21.动量可以像力那样进行正交分解,分解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动量,而要总动量守恒,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分动量就必须都守恒.下面是交警正在调查发生在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的一起汽车相撞事故,根据两位司机的描述得知,发生撞车时汽车A正沿东西大道向正东行驶,汽车B正沿南北大道向正北行驶.相撞后两车立即熄火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叉接在一起,并排沿直线在水平路面上滑动,最终一起停在路口东北角的路灯柱旁,交警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事故分析图.通过观察地面上留下的碰撞痕迹,交警判定撞车的地点为图中的P点,测量出的相关数据已标注在图中.为简化问题,将两车均视为质点,且认为它们质量相等,它们组成的系统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图中测量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车发生碰撞时东西方向动量守恒,南北方向动量不守恒B.发生碰撞时汽车A的速率较大C.发生碰撞时汽车B的速率较大D.发生碰撞时速率较大的汽车和速率较小的汽车的速率之比为12∶5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4151617答案题号18192021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他将长直木板B支成斜面,挡光片P固定在小车C 的前端并与前端平齐,光电门G固定在木板上,光孔与木板上的位置A相齐,让小车C的前端在斜面上的位置O处,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OA的距离L、挡光片的宽度Δx及挡光时间t,算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为Δxt,即可测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Δx)2 2Lt2.(1)你认为该方案测得的加速度________(填“偏大”、“准确”或“偏小”).(2)为了更精确地测小车的加速度,小明对方案进行了改进:换用不同宽度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C的前端并与前端平齐,让小车C的前端在斜面上的同一位置O,由静止释放小车,记录每次挡光片的宽度Δx和挡光时间t,并计算出各次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v.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在图乙中画出v-t图象.Δx/cm24810t/ms52.891.5151.7176.9v/(m·s-1)0.380.440.530.57(3)根据图象,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小明将新方案向全班同学展示,有同学认为小明的新方案中每次都改变了研究对象的总质量,因此实验不合理,你认为这一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23.(9分)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1)某同学在测量一电学元件的阻值时,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其余操作正确,表盘指针如图2所示,则该电学元件的阻值为________;(2)该电学元件最有可能是________;A.“220 V800 W”电饭煲B.“220 V100 W”电视机C.“220 V40 W”白炽灯D.“220 V20 W”LED灯(3)为了更精确地测量该电学元件的阻值,该同学利用伏安法进行测量.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为1 kΩ),电流表G(量程3 mA,内阻约为20 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 Ω),干电池两节,开关一个,导线若干.①根据实验要求,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3所示的测量电路的连接.②开始测量前,应先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③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________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元件上的导线,最后整理好所有器材.24.(14分)长为L、质量为M的木质平板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的左端静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第一次用质量为m0的子弹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瞬时射入小木块并留在其中,最后小木块刚好停在小车的右端,如图甲所示;第二次用同样质量为m0的子弹以水平向左的速度v0瞬时射入平板小车并留在其中,最后小木块相对小车静止,如图乙所示.(1)求两次小木块相对小车滑行的时间之比;(2)求第二次小木块相对小车滑行的距离.25.(18分)如图所示,P1Q1P2Q2和M1N1M2N2为水平放置的两足够长的光滑平行导轨,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B=0.4 T的匀强磁场中,P1Q1与M1N1间的距离为L1=1.0 m,P2Q2与M2N2间的距离为L2=0.5 m,两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质量均为m=0.2 kg的两金属棒ab、cd放在导轨上,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已知两金属棒位于两导轨间部分的电阻均为R=1.0 Ω;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且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1)在t=0时刻,用垂直于金属棒的水平外力F向右拉金属棒cd,使其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以a=5.0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金属棒cd运动多长时间金属棒ab开始运动?(2)若用一个适当的水平外力F0(未知)向右拉金属棒cd,使其速度达到v2=20 m/s后沿导轨匀速运动,此时金属棒ab也恰好以恒定速度沿导轨运动,求金属棒ab沿导轨运动的速度大小和金属棒cd匀速运动时水平外力F0的功率;(3)当金属棒ab运动到导轨Q1N1位置时刚好碰到障碍物而停止运动,并将作用在金属棒cd上的水平外力改为F1=0.4 N,此时金属棒cd的速度变为v0=30 m/s,经过一段时间金属棒cd停止运动,求金属棒ab停止运动后金属棒cd 运动的距离.请考生在第33、34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15分)【物理——选修3-3】(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熵较大的宏观状态就是无序程度较大的宏观状态B.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D.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变E.气体向真空的自由膨胀是不可逆的(2)(10分)如图所示,左边容器上端有一个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质量为M的活塞,两容器由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相连,两容器的横截面的面积均为S,容器、活塞和细管都是绝热的.开始时阀门关闭,左边容器中装有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右边容器内为真空,且右边容器高为2H.现将阀门缓慢打开,活塞便缓慢下降,直至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此时理想气体的温度增加为原来的2.5倍,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加量.34.(15分)【物理——选修3-4】(1)(5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M 为平衡位置在x =6 m 处的质点,N 为平衡位置在x =11 m 处的质点. 图2为该简谐横波波源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 .该列波的波速为1 m/sB .质点N 的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C .当t =2.5 s 时,质点M 的速度方向与加速方向相同D .当t =8 s 时,质点N 第一次到达波谷E .0~8 s 内,质点M 的路程是质点N 路程的83倍 (2)(10分)两束不同的单色光a 、b 分别斜射到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弧面上,其中a 光束从圆弧面顶端入射,AB 是圆的直径,且直径为d ,两光束的折射光线均照射到圆直径的B 端,经AB 面折射后,出射光线方向相同,光线如图所示,a 、b 两束单色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分别为t 1、t 2.①试证明a光束在O点的入射光线与a光束在B点的出射光线平行;②试比较t1、t2的大小.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编(九)14.解析:选D.①是重核的裂变反应,②是α衰变反应,A错误;③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④是轻核的聚变反应,B、C错误;③比④放出的能量少,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③比④质量亏损得少,故D正确.15.解析:选B.设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α,以A为研究对象,A原来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所以B对A的作用力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将P绕O点缓慢旋转到虚线所示位置时,B的上表面不再水平,A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A受到重力和B的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其中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的合力仍然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B对A的作用力保持不变.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对B的作用力也不变,选项A错误;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知,开始时物体A不受B对A 的摩擦力,B对A的支持力大小与A的重力相等;木板旋转到虚线位置时,设B的上表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β,受到的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的合力仍然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A受到B对A的作用力保持不变,由于支持力与摩擦力相互垂直,N1=G A cos β,所以A受到的支持力一定减小了,选项B正确;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情况如图乙所示,总重力G AB、木板的支持力N2和摩擦力f2,木板对B的作用力是支持力N2和摩擦力f2的合力,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木板对B的作用力大小与A、B总重力大小相等,保持不变,N2=G AB cos α,f2=G AB sin α,α减小,N2增大,f2减小,选项CD错误.16.解析:选C.设a 、b 两车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v 1、v 2,碰后的速度大小为v 3,结合题图乙得v 1=2 m/s ,v 2=1 m/s ,v 3=23m/s ,以向右为正方向,碰前总动量p 1=-m a v 1+m b v 2=6 kg·m/s ,碰后总动量p 2=(m a +m b )v 3=6 kg·m/s ,则两车碰撞前总动量等于碰撞后总动量,A 错误;碰撞前a 车动能为E k =2 J ,碰撞后a 车动能为E k ′=29 J ,所以碰撞过程中a 车损失的动能是169J ,B 错误;碰前a 、b 两车的总动能为6 J ,碰后a 、b 两车的总动能为2 J ,C 正确;两车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D 错误.17.解析:选D.卫星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 Mm B r 20=m B a =m B v 2B r 0,又r 0=32R ,对于地球两极的物体有G Mm ′R 2=m ′g ,解得M =9aR 24G ,g =94a ,v B = 6aR 2,A 、C 错误;物体A 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等,根据v =ωr 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物体A 的线速度,又由G Mm r2=m v 2r 可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 的线速度,故物体A 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 的线速度,B 错误;由GMm 0R2=m 0v 21R ,并结合GM =gR 2,可得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 gR =3aR 2,D 正确. 18.解析:选B.在A 、B 的连线上,中点处电势为0,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a 所处的位置电势φ>0,检验电荷a 在a 所处位置的电势能大于0,b 所处的位置电势φ<0,检验电荷b 在b 所处位置的电势能大于0,故a 、b 整体在A 、B 连线处具有的电势能E p >0,选项A 错误,B 正确;因检验电荷a 、b 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均成钝角,整个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对a 做负功,对b 也做负功,对a 、b 整体做负功,系统电势能增加,则选项CD 错误.19.解析:选CD.由于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带负电,故板间电场强度的方向竖直向下,带电粒子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匀加速运动,则L =v 0t ,L 2=12at 2,其中a =Eq m ,解得E =m v 20qL ,选项A 错误;设带电粒子飞出电场时水平方向速度为v x ,竖直方向速度为v y ,速度偏转角为θ,则v x =v 0,v y =at =Eq m ·L v 0=v 0,tan θ=v y v x ,v = v 2x +v 2y ,可得θ=45°,v =2v 0,根据对称性,带电粒子离开磁场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选项B 错误,C 正确;由几何关系易知带电粒子在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22L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q v B =m v 2R ,得B =2m v 0qL ,选项D 正确.20.解析:选AC.依题意有F =BIL ,F =ma ,故前半个周期内金属棒的位移大小为x 1=12at 2=BILT 28m,后半个周期安培力反向,金属棒做匀减速运动,故一个周期内金属棒的位移大小为x =2x 1=BILT 24m,若仅将B 变为原来的2倍,则位移大小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A 正确;若仅将I m 变为原来的2倍,由Q 热=I 2rt可知,金属棒上产生的焦耳热将变为原来的4倍,由于前半个周期安培力做正功,后半个周期安培力做负功,故一个周期内安培力做的总功为零,B 错误;若在t =T 4时释放金属棒,则在一个周期内由金属棒的受力情况可知,金属棒将做往复运动,C 正确;无论金属棒在何时释放,在一个周期末金属棒的速度均为零,由动能定理可知,安培力做功的代数和均为零,D 错误.21.解析:选CD.设两辆车质量均为m,相撞之前的速度分别为v A、v B,相撞后向北的速度为v1,向东的速度为v2,南北方向上动量守恒,则有m v B=2m v1;东西方向上动量守恒,则有m v A=2m v2.由题图可知v1∶v2=6∶2.5=12∶5,得v B∶v A=12∶5,可知C、D正确.22.解析:(1)实验中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比小车前端过A位置的速度要大,所以测得的加速度偏大.(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得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v=v A+12at.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12a,则可算出a=3.1 m/s2.(4)由于小车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与质量无关,所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答案:(1)偏大(1分)(2)如图所示(2分)(3)3.1(3.0~3.2均可)(2分)(4)错误(1分)23.解析:(1)该电学元件的阻值为12×100 Ω=1 200 Ω;(2)由P=U2R得R=U2P,得A中的电阻R A=60.5 Ω,B中的电阻R B=484 Ω,C中的电阻R C=1 210Ω,D中的电阻R D=2 420 Ω,选项C中元件的电阻与电学元件的阻值最为接近,故选C.(3)因电学元件阻值较大,则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滑动变阻器阻值小,则采用分压式接法,让电压由小变大,则测量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左端,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电源两端的导线.答案:(1)1 200 Ω(2分)(2)C(2分)(3)①如图所示(3分)②左(1分)③电源(1分)24.解析:(1)对于第一次子弹打入小木块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0v0=(m0+m)v1(1分)对于小木块与小车作用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0+m)v1=(m0+m+M)v2(1分)对小木块根据动量定理有-μ(m0+m)gt1=(m+m0)v2-(m+m0)v1=-Mm0v0M+m+m0(1分)对于第二次子弹打入小车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0v0=(m0+M)v3(1分)对于小木块与小车作用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0+M)v3=(m0+m+M)v4(1分)对小木块根据动量定理有μmgt2=m v4=mm0v0M+m+m0(1分)联立解得t1t2=Mm0+m(2分)(2)对于题图甲所示的第一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Q1=μ(m+m0)gL=12(m+m0)v21-12(M+m+m0)v22=Mm20v202(m+m0)(m+m0+M)(2分)对于题图乙所示的第二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Q2=μmgΔs=12(M+m0)v23-12(M+m+m0)v24=mm20v202(M+m0)(M+m+m0)(2分)解得Δs=(m+m0)2M(M+m0)L(2分)答案:(1)Mm0+m (2)(m+m0)2M(M+m0)L25.解析:(1)设金属棒cd运动t时间金属棒ab开始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此时金属棒cd的速度v=at(1分)金属棒cd产生的电动势E2=BL2v(1分)则通过整个回路的电流I2=E22R=BL2at2R(1分)金属棒ab所受安培力F A1=BI2L1=B2L1L2at2R(1分)金属棒ab刚要开始运动的临界条件为F A1=μmg(1分)联立解得t=2μmgRB2L1L2a=2 s(1分)(2)设金属棒cd以速度v2=20 m/s沿导轨匀速运动时,金属棒ab沿导轨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E=BL2v2-BL1v1(1分) 此时通过回路的电流为I=E2R=B(L2v2-L1v1)2R(2分)金属棒ab所受安培力为BIL1=B2L1(L2v2-L1v1)2R=μmg(2分)解得v1=5 m/s(1分)以金属棒cd为研究对象,则有F0=μmg+BL2I=0.6 N(1分)则水平外力F0的功率为P0=F0v2=12 W(1分)(3)对于金属棒cd 根据动量定理得(F 1-μmg -BL 2I )Δt =0-m v 0(1分)设金属棒ab 停止运动后金属棒cd 运动的距离为x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 =|ΔΦΔt |=|BL 2x Δt|(1分) 根据欧姆定律得I =E 3R 2(1分) 联立得x =3m v 0R 2B 2L 22=225 m(1分) 答案:(1)2 s (2)5 m/s 12 W (3)225 m33.解析:(1)根据熵的定义可知选项A 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选项B 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反映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选项C 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变,选项D 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气体向真空的自由膨胀是不可逆的,选项E 正确.(2)由题意知,理想气体发生等压变化,设气体压强为p ,活塞受力平衡,有pS =Mg +p 0S (2分)设气体初态时的温度为T ,系统达到新平衡时活塞下降的高度为x由盖-吕萨克定律得HS T =(3H -x )S 2.5T(2分) 解得x =12H (1分) 又因为系统绝热,所以Q =0(1分)外界对气体做功为W =pSx (1分)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 =Q +W (1分)所以ΔU =12(Mg +p 0S )H (2分) 答案:(1)ADE (2)12(Mg +p 0S )H 34.解析:(1)由题图1可知该列波的波长为λ=4 m ,由题图2可知该列波的周期为T =4 s ,故波速v =λT =1 m/s ,选项A 正确;质点M 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质点N 的起振方向也沿y 轴正方向,选项B 错误;由题图2可知,当t =2.5 s 时质点M 的速度沿y 轴负方向,加速度沿y 轴正方向,即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选项C 错误;质点N 第一次到达波谷所需的时间为Δx v =11-31 s =8 s ,选项D 正确;0~8 s 内,质点N 振动的时间为34T ,路程s N =34×4A =1.5 cm ,而质点M 振动的时间为2T ,路程s M =2×4A =4 cm ,s M s N=83,选项E 正确.(2)①由几何关系可知,a 光束在O 点折射时的法线与在B 点折射时的法线平行,因此a 光束在O 点的折射角与在B 点的入射角相等,根据n a =sin αsin β可知,a 光束在O 点的入射角等于在B 点的折射角,故a 光束在O 点的入射光线与a 光束在B 点的出射光线平行.(3分)②设光在AB 面上折射时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则n =sin r sin i(1分) 圆弧的直径为d则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距离为l =d sin i (1分)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v =c n (1分)因此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t =l v =d sin i c ·n =d sin i c ·sin r sin i=d sin r c (2分)由此可以判断,a、b两束单色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相同,即t1=t2(2分) 答案:(1)ADE(2)①见解析②t1=t2。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一)物理(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一)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bd54d6f61fb7360b4c6598.png)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一)物理(解析版))(考试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并非只发生一次衰变就达到稳定状态,而是要发生一系列连续的衰变,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某些原子核的衰变情况如图所示(N表示中子数,Z表示质子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22888Ra到22889Ac的衰变是α衰变B.已知22888Ra的半衰期是T,则8个22888Ra原子核经过2T时间后还剩2个C.从22890Th到20882Pb共发生5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D.图中发生的α衰变和β衰变分别只能产生α和β射线15.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65 kg的同学双手抓住单杠做引体向上,他的重心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0~1.0 s内图线为直线.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7 s时,该同学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B.t=0.5 s时,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C.t=1.1 s时,该同学受到单杠的作用力大小为6 500 ND.t=1.4 s时,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16.t =0时刻,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0=6 m/s 的初速度沿倾角θ=37°且足够长的斜面向上运动,物块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物块向上运动的速度减为零时,物块可能在斜面上静止B .物块在斜面上向上与向下运动的加速度等大反向C .物块向上运动的时间和向下运动回到出发点的时间之比为1∶ 2D .物块向上运动过程中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向下运动过程中位移中点的速度17.探测火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若在未来某一天,宇航员乘飞船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出飞船做圆周运动时离火星表面的高度为H 、环绕的周期为T 及环绕的线速度为v ,已知引力常量为G ,不考虑火星的自转,则( )A .火星的半径为v T 2πB .火星的质量为T v 22πGC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πT v 3(v T -2πH )2D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4π2T v 3(v T -2πH )318.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右侧N点的水平直线对称.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忽略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由此可知( )A .匀强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左B .电场强度E 满足E >mg qC .小球在M 点的电势能比在N 点的大D.M点的电势比N点的高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9.如图所示为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图,初速度忽略不计的带电粒子进入加速电场,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在速度选择器中沿直线运动后通过平板S的狭缝P进入平板S下方的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粒子最终打在胶片A1A2上,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与狭缝P的距离为L,加速电场两板间的电压为U,速度选择器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不计粒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选择器两板间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B.平板S下方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的速度大小为4U BLD.速度选择器两板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E B20.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3∶1,灯泡A、B 完全相同,灯泡L与灯泡A的额定功率相同,但额定电压不同,当输入端接上u=45 2sin 100πt(V)的交流电压后,三个灯泡均正常发光,图中两电流表均为理想电流表且电流表A2的示数为2 A,则()A.电流表A1的示数约为1.33 AB.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15 VC.灯泡A的额定电压为5 VD.变压器原线圈消耗的功率为20 W2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磁场分布,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沿y轴方向没有变化,沿x轴方向磁感应强度大小与x成反比,光滑角形金属长导轨MON固定在水平面内,∠MON=θ,ON与x轴重合,一根始终与ON垂直且足够长的金属棒在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下沿导轨向右滑动,金属棒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t=0时,金属棒位于顶点O处,金属棒的质量为m,假定回路中只存在接触电阻且恒为R,其余电阻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金属棒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金属棒上产生的感应电流均匀增大B.若金属棒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均匀增加C.若金属棒匀速向右运动,则外力必须均匀增大D.若金属棒匀速向右运动,则接触点的发热功率一定是恒定的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4151617答案题号18192021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6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A、B的直径d,其示数均如图2所示,则直径d=________ mm,用天平测得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m2.(2)用两条细线分别将球A、B悬挂于同一水平高度,且自然下垂时两球恰好相切,球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3)将球A向左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时由静止释放,与球B 碰撞后,测得球A向左摆到最高点时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球B向右摆到最高点时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4)若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则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则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23.(9分)某课外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有关电路问题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器材如下:电压表V1: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3 kΩ电压表V2:量程为0~15 V,内阻约为10 kΩ电流表A:量程为0~0.6 A,内阻R A(未知,待测)热敏电阻R T,电阻箱R,电源(电动势E、内阻r),开关、导线若干该兴趣小组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通过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多组不同情况下电压表V1的示数U1,电压表V2的示数U2,电流表的示数I.(1)该兴趣小组首先进行描绘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在I-U坐标系中,将各组U1、I的数值标记在相应的位置,描绘出热敏电阻的部分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中曲线所示.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将导线c端接在________(填“a”或“b”)处;为了让所描绘的曲线左侧尽可能完整一些,应选用最大阻值适当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的电阻箱.(2)运用(1)中接好的电路,再进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将U2和I 的数据也描绘在I-U坐标系中,如图乙中直线所示,根据图象可知,选用的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阻r=______ 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小组成员又利用该实验测出了电流表的内阻R A的值.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 Ω时,发现电压表V1示数是2.8 V,则可知电流表的内阻为________ Ω.24.(14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竖直半圆形轨道MN的底端N点处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小球(可视为质点),A、B两小球之间用短细线连接,中间夹有一被压缩的弹簧,弹簧与A球、B球均不粘连,某时刻烧断细线,A球沿半圆形轨道运动,B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且A球恰好能够到达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M,此时B球与质量为2m的小球C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不计)并粘合在一起向右运动,最后A球恰好在水平轨道的P点击中B球,不计一切摩擦,弹簧的长度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1)N、P间的距离;(2)N、Q间的距离;(3)B、C两小球碰撞时损失的能量.25.(18分)将一内壁光滑的绝缘细圆管做成的圆环BDC固定在竖直面内,圆环的圆心为O,D为圆环的最低点,其中∠BOC=90°,圆环的半径为R=2L,过OD的虚线与过BC的虚线垂直且交于点S,虚线BC的上方存在水平向右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圆心O的正上方A点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绝缘小球(可视为质点),其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AS=L.现将该小球无初速度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小球刚好无碰撞地进入圆管中并继续在圆管中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用g表示.(1)求虚线BC上方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2)求当小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D时对圆环压力的大小;(3)小球从管口C离开后,经过一段时间后落到虚线BC上的F点(图中未标出),则C、F两点间的电势差为多大?请考生在第33、34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15分)【物理——选修3-3】(1)(5分)关于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B.气体温度不变,整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C.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E.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2)(10分)如图所示,A、B是放置在水平面上两个形状相同的汽缸,其长度为L,在B汽缸内可无摩擦滑动的活塞截面积为S,它的厚度可忽略,A、B之间有一个体积不计的细管连通,K为阀门,A汽缸和细管是导热材料制成的,B 汽缸是绝热材料制成的.开始时阀门关闭,活塞处于B汽缸的最右端;A、B汽缸内分别密闭压强为2p0和p0的两种理想气体,气体温度和环境温度均为T0,打开阀门K后,活塞向左移动15L的距离并达到平衡,此过程环境温度不变,求:①A汽缸内气体的压强;⑦B汽缸内气体的温度.34.(15分)【物理——选修3-4】(1)(5分)波源质点在坐标原点O沿y方向上下振动,已知t=0时刻波恰好传到x=20 cm的质点处,波形如图,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2 m/s,由此可知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波源质点的振动周期一定为0.2 sB.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一定为4 cmC.波源质点的起振方向一定沿y轴负方向D.再经过0.4 s波恰好传到x=60 cm的P点E.当波源质点沿着x轴正向运动时,站在x轴正向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大(2)(10分)如图为一圆柱中空玻璃管,管内径为R1,外径为R2,R2=2R1.一束光线在圆柱横截面内射向玻璃管,为保证在内壁处光不会进入中空部分,问入射角i应满足什么条件?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编(十一)14.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22888Ra衰变后的新原子核为22889Ac,新原子核的质子数比Ra的多1个,所以是β衰变,选项A错误;原子核的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的统计预测,对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不可预测的,选项B 错误;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从22890Th到20882Pb共发生5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选项C正确;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选项D错误.15.解析:选B.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0.7 s时,该同学的加速度大小为0.3 m/s2,A错误;t=0.5 s时,该同学向上做加速运动,故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t=1.1 s时,该同学的速度达到最大,加速度为零,则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其重力,为650 N,C错误;t=1.4 s时,该同学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故处于失重状态,D错误.16.解析:选C.由v-t图象可知小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1=8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7°+μmg cos37°=ma 1,解得μ=0.25,即mg sin 37°>μmg cos 37°,物块向上运动的速度减为零后,不可能静止在斜面上,故选项A 错误;物块向上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将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由mg sin 37°-μmg cos 37°=ma 2,解得加速度大小a 2=4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故选项B 错误;根据题图可知物块向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大小分别为t 1=0.75 s ,s =2.25 m ,又由公式s =12a 2t 22得,物块向下运动回到出发点的时间t 2=3 24s ,故选项C 正确;由题图知,物块向上运动过程中时间中点的速度大小为3 m/s ,向下运动过程中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v = 2a 2·s 2=3 m/s ,故选项D 错误.17.解析:选C.由圆周运动知识可知,v =2π(R +H )T ,得R =v T 2π-H ,A 项错误;由G Mm (R +H )2=m v 2R +H ,得M =(R +H )v 2G =T v 32πG ,B 项错误;对于火星表面的物体有G Mm 0R 2=m 0g ,得g =GM R 2=2πT v 3(v T -2πH )2,C 项正确;由G Mm 1R 2=m 1v 21R =m 1g 可得,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1= gR = T v 3v T -2πH ,D 项错误.18.解析:选B.由小球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右侧N 点的水平直线对称,可以判断小球所受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左,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则知电场力的方向一定斜向左上方,因小球带正电荷,故匀强电场的方向斜向左上方,且电场强度E满足E >mg q ,故B 正确,A 错误;由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低,D 错误;小球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故小球在M 点的电势能比在N 点的小,C 错误.19.解析:选BC.由题意可知,粒子带正电,要使粒子沿直线穿过速度选择器,则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等大反向,由此可以判断速度选择器中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A 错误;粒子进入平板下方磁场后向左偏转,根据左手定则可知,该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B 正确;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有qU =12m v 2,在速度选择器中,qE =q v B 0,粒子在平板下方磁场中做圆周运动,q v B =m v 2L 2,得v =4U BL ,B 0=EBL 4U,C 正确,D 错误. 20.解析:选AB.因三个灯泡均正常发光,所以副线圈中总电流为I 2=4 A ,由变压规律可知原线圈中电流为I 1=n 2n 1I 2=43A ,A 对;令副线圈两端电压为U 2,则由变压规律可知原线圈两端电压U 1=n 1n 2U 2=3U 2,令灯泡L 两端电压为U L ,则U L I 1=U 2I A ,即U L =32U 2,而U =U L +U 1且U =45 V ,联立可得U 2=10 V ,U L =15 V ,B 对,C 错;副线圈消耗的功率P =U 2I 2=40 W ,所以变压器原线圈消耗的功率也为40 W ,D 错.21.解析:选AD.设磁感应强度大小随x 变化的关系为B =k x ,若金属棒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经过时间t ,速度大小为v =at ,位移大小为x ,接入电路中金属棒的长度为L =x tan θ,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E R =BL v R =k x ·x tan θ·at R=ka tan θR ·t ,故通过金属棒的电流是均匀增大的,则在t 时间内的平均电流为I =I 2=ka tan θ2R·t ,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为q =I t =ka tan θ2R·t 2,故A 正确,B 错误;若金属棒向右匀速运动,则通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 ′=E ′R =BL v ′R =k x ·x tan θ·v ′R =k v ′tan θR ,根据受力平衡有F =F 安=BI ′L =k x ·k v ′tan θR ·x tan θ=k 2v ′tan 2 θR,即外力是恒定的,接触点的发热功率为P =I ′2R =(k v ′tan θR )2R =k 2v ′2tan 2 θR,故接触点的发热功率是恒定的,C 错误,D 正确.22.解析:(4)设悬点到球心的距离为L ,碰撞前瞬间球A 的速度大小为v 0,碰后瞬间球A 、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1v 20=m 1g (L -L cos α),12m 1v 21=m 1g (L -L cos θ1),12m 2v 22=m 2g (L -L cos θ2).若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则m 1v 0=-m 1v 1+m 2v 2,得m 11-cos α=m 2 1-cos θ2-m 1 1-cos θ1(或m 1sin α2=m 2sin θ22-m 1sin θ12);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则m 1v 202=m 1v 212+m 2v 222,得m 1cos α=m 1cos θ1-m 2(1-cos θ2). 答案:(1)22.0(2分)(4)m 11-cos α=m 2 1-cos θ2-m 1 1-cos θ1(或m 1sin α2=m 2sin θ22-m 1sinθ12)(2分)m 1cos α=m 1cos θ1-m 2(1-cos θ2)(2分)23.解析:(1)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由题图乙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所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应该将导线c 端接在a 处.为了让所描绘的曲线左侧尽可能完整一些,应选用最大阻值适当大些的电阻箱,电压表变化范围大些.(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E =U 2+Ir ,得I =E r -1r U 2,当I =0时,由题图乙可知E =6.0 V ,1r =|k |=0.2 Ω-1,得r =5.0 Ω.(3)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 =2 Ω时,电压表V 1示数为2.8 V ,由题图乙知电路电流I =0.4 A ,则E =U 1+I (R A +R +r ),代入数据可得R A =1 Ω.答案:(1)a (1分) 大(2分) (2)6.0(2分) 5.0(2分) (3)1(2分)24.解析:(1)A 球恰好能够到达M 点,重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有mg =m v 21R (1分)A 球从M 点到P 点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有2R =12gt 2(1分) 水平方向有x NP =v 1t (1分)联立解得x NP =2R (1分)(2)A 、B 两小球在细线烧断后瞬间有m A v A =m B v B (2分)A 球从N 点运动到M 点由动能定理有-2m A gR =12m A v 21-12m A v 2A (2分) 联立解得v A = 5gR ,v B =5gR 2当B 球与C 球发生非弹性碰撞时有m B v B =(m B +m C )v 共(2分)B 、C 两小球从Q 点运动到P 点的时间与A 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有x QP =v 共t (1分)联立解得x QP =52R 则x NQ =x NP -x QP =4- 52R (1分)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 、C 两小球碰撞时损失的能量为ΔE =12m B v 2B -12(m B +m C )v 2共=58mgR (2分) 答案:(1)2R (2)4- 52R (3)58mgR 25.解析:(1)小球被释放后在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则此时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即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则tan 45°=mg Eq (2分)解得E =mg q (1分)(2)小球从A 点到D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12m v 2D-0=mg (2L +2L )+EqL (2分) 当小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D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D R (1分)联立解得F N =3 (2+1)mg (1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D 时对圆环的压力大小为3(2+1)mg (1分)(3)小球对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12m v 2B=mgL +EqL (2分) 解得v B =2gL (1分)小球从C 点抛出后做类平抛运动,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 C =v B =2 gL (1分)小球的加速度大小g ′=2g (1分)当小球沿抛出方向和垂直抛出方向的位移相等时,回到虚线BC 上,则有v C t =12g ′t 2(1分) 解得t =2 2Lg (1分)则小球沿虚线BC 方向运动的位移x CF =2v C t = 2×2gL ×2 2Lg =8L (1分)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C 点与F 点间的电势差为U CF =-Ex CF =-8mgL q (2分)答案:(1)mg q (2)3(2+1)mg (3)-8mgL q33.解析:(1)温度决定分子的平均动能,质量相同的不同理想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内能不一定相同,选项A 错误;物体内能与物体宏观运动速度无关,选项B 错误;气体的内能是否变化由做功和热传递两方面决定,气体被压缩,外界对气体做正功W ,若气体同时向外界放热Q ,当W =Q 时气体的内能不变,选项C 正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选项D 正确;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升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可知内能必增加,选项E 正确.(2)①打开阀门K 后,A 汽缸内气体等温膨胀,则有:2p 0LS =p A (L +15L )S (2分) 解得A 汽缸内气体的压强p A =53p 0(2分) ②打开阀门K 后,B 汽缸内气体绝热压缩,平衡后的气体压强为p B =p A =53p 0(2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0LS T 0=p B (L -15L )S T B (2分) 解得B 汽缸内气体的温度T B =43T 0(2分) 答案:(1)CDE (2)①53p 0 ②43T 034.解析:(1)由图象易知选项C 正确;波长为20 cm =0.2 m ,各质点的振幅为4 cm ,已知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2 m/s ,故波源质点的振动周期为0.1 s ,选项A 错误,B 正确;再经过0.4 s 波恰好传到x =20 cm +80 cm =100 cm 处的点,则选项D 错误;由多普勒效应知选项E 正确.(2)设第一次折射角为r ,全反射临界角为C ,折射率为n ,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 sin r(2分) sin C =1n (2分)当光在内壁上的入射角恰好等于临界角C 时,由图中三角形,根据数学知识可得sin (π-C )R 2=sin r R 1(4分) 综上可得:i ≥30°(2分)答案:(1)BCE (2)i ≥30°。
2019年河南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河南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8a06dc102de2bd960588ea.png)
2019年河南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10·全国卷Ⅰ)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河北岸的电势较高B. 河南岸的电势较高C. 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D. 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图1解析:由E=BLv=(4.5×10-5×100×2) V=9×10-3 V=9 mV,可知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 mV,选项C正确、D错误;从上往下看,画出水流切割磁感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据右手定则可知北岸电势高,选项A正确、B错误.答案:AC图22.(2010·山东高考)如图2所示,空间存在两个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MN、PQ为其边界,OO′为其对称轴.一导线折成边长为l的正方形闭合回路abcd,回路在纸面内以恒定速度v0向右运动,当运动到关于OO′对称的位置时()A.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零B.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Blv0C.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D.回路中ab边与cd边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解析:闭合回路关于OO′对称,穿过回路的磁感线的净条数为零,选项A正确;由右手定则可知,cd、ab相当于电源,并且为串联关系,则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感应电动势E=2Blv0,选项B正确而C错误;由左手定则可知,ab边、cd边受到安培力均向左,选项D正确.答案:ABD图33.(2010·四川高考)如图3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一绝缘斜面上,两相同的金属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作用在a的中点,使其向上运动.若b始终保持静止,则它所受摩擦力可能()A.变为0B.先减小后不变C.等于F D.先增大再减小解析:a导体棒在恒力F作用下加速运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导体棒b 受到安培力方向应沿斜面向上,且逐渐增大.最后不变,所以b导体棒受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不变,可能减小到0保持不变,也可能减小到0然后反向增大最后保持不变.所以选项A、B正确,C、D错误.答案:AB图44.(2010·全国卷Ⅱ)如图4,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和下边界d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线圈从水平面a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b、Fc和Fd,则() A.Fd>Fc>Fb B.Fc<Fd<FbC.Fc>Fb>Fd D.Fc<Fb<Fd解析:由于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线圈完全在磁场中运动的距离近似等于磁场高度,则在磁场中不受安培力作用向下运动距离大于ab间距,可知线圈到达d时的速度大于刚进磁场(即经过b点)时的速度,由F=B2L2vR可知线圈在d点受磁场力最大,在经过c处时不受磁场力,本题只有选项D正确.答案:D5.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相同的灯泡a、b、c和电感L1、L2与直流电源连接,电感的电阻忽略不计.电键K从闭合状态突然断开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物理(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867c29bb68a98271fefa98.png)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物理(解析版)(考试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如图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该质点在前4 s内向东运动,则该质点()A.在8~10 s内始终向东运动B.在前8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西C.在前8 s内的合外力先减小后增大D.在4~12 s内的位移大小为24 m15.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右端与光滑曲面的底部平滑连接,曲面上的A点距离底部的高度h=0.45m.一小物块从A点静止滑下,再滑上传送带,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曲面.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v=1 m/s,则小物体能回到A点B.若v=2 m/s,则小物体能回到A点C.若v=5 m/s,则小物体能回到A点D.无论v等于多少,小物体都不能回到A点16.地球可视为球体,其自转周期为T,在它的两极处,用弹簧秤测得一物体重为P;在赤道上,用弹簧秤测得同一物体重为0.9P,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平均密度是()A.3πT2G B.2.7πT2GC.30πT2G D.πT2G17.如图所示,一个“V”形玻璃管ABC倒置于竖直平面内,并处于场强大小为E=1×103 V/m.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个重力为G=1×10-3N、电荷量为q=2×10-6 C的带负电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小滑块与管壁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管长AB=BC=L=2 m,倾角α=37°,B点处是一段很短的光滑圆弧管,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 000 VB.小滑块从A点第一次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C.小滑块第一次速度为零的位置在C处D.从开始运动到最后静止,小滑块通过的总路程为3 m18.如图所示,10匝矩形线框,在磁感应强度为0.4 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OO′以角速度为100 rad/s匀速转动,线框电阻不计,面积为0.5 m2,线框通过滑环与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有两只灯泡L1和L2.已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开关断开时L1正常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0.01 A,则()A.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200sin 100t V B.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2 WC.若开关S闭合,灯泡L1将更亮D.若开关S闭合,电流表示数将增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9.如图所示,T 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A 1、A 2为理想交流电流表,V 1、V 2为理想交流电压表,R 1、R 2为定值电阻,R 3为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原线圈两端电压u =2202sin 314t (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光照增强时,电压表V 1示数为44 2 V 保持不变B .当光照增强时,电压表V 2示数变大C .通过电流表A 1的电流方向每秒变化100次D .当光照增强时,电流表A 1、A 2示数同时变大20.如图所示,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分水平段(左端接有阻值为R 的定值电阻)和半圆弧段两部分,两段轨道相切于N 和N ′点,圆弧的半径为r ,两金属轨道间的宽度为d ,整个轨道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 、长为d 、电阻为R 的金属细杆置于框架上的MM ′处,MN =r .在t =0时刻,给金属细杆一个垂直金属细杆、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之后金属细杆沿轨道运动,在t =t 1时刻,金属细杆以速度v 通过与圆心等高的P 和P ′;在t =t 2时刻,金属细杆恰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金属细杆与轨道始终接触良好,轨道的电阻和空气阻力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刻,金属细杆两端的电压为Bd v 0B .t =t 1时刻,金属细杆所受的安培力为B 2d 2v 2RC.从t=0到t=t1时刻,通过金属细杆横截面的电量为Bdr RD.从t=0到t=t2时刻,定值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为14m v2-54mgr21.如图所示,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绝缘斜面,一带电金属滑块以E k0=30 J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A冲上斜面,到顶端B时返回,已知滑块从A滑到B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10 J,克服重力做功24 J,则()A.滑块带正电,上滑过程中电势能减小4 JB.滑块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增加4 JC.滑块上滑到斜面中点时重力势能增加12 JD.滑块返回到斜面底端时动能为15 J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4151617答案题号18192021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6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板上有两个光电门相距为d,滑块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细线的拉力F大小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让滑块从光电门1由静止释放,记下滑到光电门2的时间t.改变重物质量来改变细绳拉力大小,重复以上操作5次,计算后得到下表中的5组数据.(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a-F图象;(2)分析a-F图象,可求出滑块质量m=_______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重力加速度g=10 m/s2)次数a/(m·s-2)F/N1 1.00.762 2.10.993 2.9 1.234 4.1 1.505 5.2 1.7623.(9分)某学习小组欲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现提供下列器材:A.电压表V(量程6 V,内阻约6 kΩ)B.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10 Ω)C.电阻箱R1(0~999.9 Ω)D.定值电阻R2=200 ΩE.定值电阻R3=100 ΩF.滑动变阻器R4(0~10 Ω)G.滑动变阻器R5(0~100 Ω)H.规格为“6 V,6 W”的待测灯泡I.电源E(电动势约12 V,内阻较小)J.开关、导线若干(1)某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将电流表的量程由0.6 A扩大至1.0 A,首先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内阻.闭合开关S1,反复调节电阻箱阻值,当R1=19.0 Ω时,发现闭合和打开开关S2时电流表指针指示值相同,则电流表的内阻R A=________Ω.若忽略偶然误差,从理论上分析,实验测得的电流表内阻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2)图2是测量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要求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置于最左端).(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选填“R4”或“R5”).24.(14分)如图所示,高为h的光滑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与水平面平滑对接于C点,D为斜劈的最高点,水平面的左侧A点处有一竖直的弹性挡板,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水平面上的B点,已知AB=h、BC=3h,滑块甲与所有接触面的摩擦均可忽略,滑块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给滑块甲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经过一系列没有能量损失的碰撞后,滑块乙恰好能滑到斜劈的最高点D处,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求:(1)滑块甲的初速度v0的大小;(2)滑块乙最终静止的位置与C点的距离.25.(18分)如图所示,平行且光滑的金属导轨MN、PQ相距为L=1 m,在M点和P点间接一个阻值为R=1.5 Ω的电阻,两导轨间存在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宽度为d,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 T,一个质量为m=2 kg、电阻为r=0.5 Ω的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导体棒长为L =1 m.现从与磁场的左边界相距为d0=5 m的位置开始用一个大小为F=5 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拉导体棒,使之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的电阻不计.(1)如果磁场的宽度d足够大,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终速度为多大?(2)如果磁场的宽度d=18 m,导体棒离开磁场右边界时的速度为7.5 m/s,求导体棒从开始运动到离开磁场右边界经历的时间以及导体棒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整个回路所消耗的电能.请考生在第33、34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15分)【物理——选修3-3】(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人对空气干燥与潮湿的感觉只与空气中水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B.浸润和不浸润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C.无论是何种液体,表面张力总是要使液体表面收缩D.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E.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这时水不再蒸发(2)(10分)如图甲所示为一长方体汽缸,长度为L=35 cm,汽缸内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汽缸横放在水平面上时,汽缸内气柱长度为L1=30 cm.已知活塞质量m=10 kg、截面积S=100 cm2.活塞厚度不计,汽缸与活塞间摩擦不计.现用绳子系住汽缸底,将汽缸倒过来悬挂,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大气压强为1×105 Pa,外界环境温度为27 ℃.①求汽缸内气柱的长度L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②若使图乙中的活塞脱离汽缸,则至少应将汽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34.(15分)【物理——选修3-4】(1)(5分)如图所示,玻璃球的半径为R,球心为O,玻璃球的对称轴O1O2与足够大的屏幕垂直于O2点,O、O2两点间的距离为2R.一束单色光沿图示方向以入射角θ=60°射入球内,在屏上留下光斑P,若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3,则玻璃对该单色光的全反射临界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P点与O2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2)(10分)两列简谐横波a、b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波速均为2 m/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求:①两列波的周期T a和T b;②从t=0时刻开始,坐标原点O处的质点第一次位移为-10 cm时经过的时间t0.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编(十九)14.解析:选B.由题意知,质点向东运动时速度为负,在8~10 s 内速度为正,质点向西运动,A 错误;在前8 s 内图象斜率不变,且为正值,则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为向西,B 正确,C 错误;在4~12 s 内的位移等于12×6×6 m -12×2×6 m =12 m ,D 错误.15.解析:选C.小物体从光滑曲面滑行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mgh =12m v 2,得v =2gh =3 m/s ,到达传送带后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反,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开始减速,向左减速到零后向右加速.根据机械能守恒,要返回A 点,那么向右加速的末速度也必须为v =2gh =3 m/s ,根据运动的可逆性,小物体向左匀减速到零后向右匀加速到3 m/s ,位移相等,即一直加速,但加速的末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就会变为匀速不再加速,所以传送带速度要大于3 m/s ,C 正确.16.解析:选C.在两极处有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G Mm R 2=P .在赤道处有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与向心力之和,即G Mm R 2-0.9P =m 4π2T 2R ,又M =ρ43πR 3,解得ρ=30πT 2G,故C 项正确. 17.解析:选D.U BA =EL sin α=1.2×103 V ,A 错误;小滑块从A 点第一次运动到B 点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B 错误;小滑块受到竖直向上的电场力为F =qE =2×10-3 N =2G ,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大小等于G 、方向竖直向上,可以把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等效为一个竖直向上的“重力”G ′,小滑块开始沿玻璃管运动的加速度为a 1=g (sin α-μcos α)=2 m/s 2,所以小滑块第一次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v =2a 1L =2 2 m/s ,在BC 段,小滑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g (sin α+μcos α)=10 m/s 2,所以第一次速度为0的位置到B 点的距离为x =v 22a 2=0.4 m ,C 错误;小滑块第一次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向B 加速运动,到B 后又减速向A 运动,这样不断地往复,最后停在B 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G ′L sin α=μG ′s cos α,解得s =3 m ,即小滑块通过的总路程为3 m ,D 正确.18.解析:选 D.变压器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U m =NBSω=10×0.4×0.5×100 V =200 V ,由于从垂直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计时,所以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u =U m cos ωt =200cos 100t (V),故A 项错;变压器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U 1=U m 2=2002V =100 2 V ,开关断开时L 1正常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0.01 A ,由I 1I 2=n 2n 1可得I 2=0.1 A ,灯泡L 1的额定功率等于此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P =U 1I 1=1002×0.01 W = 2 W ,故B 项错;若开关S 闭合,输出电压不变,故灯泡L 1亮度不变,故C 项错;若开关S 闭合,输出电压不变,输出端电阻减小,则输出电流增加,输入电流也增加,故D 项正确.19.解析:选CD.电压表V 1示数由电源电压和变压器匝数比决定,与负载无关,由U 1U 2=n 1n 2,U 2=44 V ,A 错误;当光照增强时,导致总电阻减小,副线圈电流增大,同时原线圈电流也增大,D 正确;电流增大后,电阻R 1的电压变大,电压表V 2示数变小,B 错误;从电压表达式可知ω=100π,频率f =50 Hz ,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C 正确.20.解析:选CD.t =0时刻,金属细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Bd v 0,两端的电压为U =12E =12Bd v 0,故A 错误.t =t 1时刻,金属细杆的速度与磁场平行,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流,所以杆不受安培力,故B 错误.从t =0到t =t 1时刻,通过金属细杆横截面的电量为q =ΔΦ2R =Bd ·2r 2R=Bdr R ,故C 正确.在最高点,有mg =m v 2r ,v =gr ,从t =0到t =t 2时刻,定值电阻R 产生的焦耳热为Q =12⎝ ⎛⎭⎪⎫12m v 20-mg ·2r -12m v 2=14m v 20-54mgr ,故D 正确. 21.解析:选AC.由动能定理知上滑过程中W 电-W G -W f =ΔE k ,代入数值得W 电=4 J ,电场力做正功,滑块带正电,电势能减小4 J ,A 对;由功能关系知滑块上滑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量为ΔE =W 电-W f =-6 J ,即机械能减小6 J ,B 错;由题意知滑块上滑到斜面中点时克服重力做功为12 J ,即重力势能增加12 J ,C 对;由动能定理知2W f =E k0-E k ,所以滑块返回到斜面底端时动能为10 J ,D 错.22.解析:(1)先描点,再用直线把这些点连起来,不在直线上的点要均匀的分布在直线的两侧.(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所以a =F m -μg ,由a -F 图象可得:m =0.25 kg ,μ=0.20.答案:(1)如图(2分)(2)0.25(0.24~0.26均正确)(2分) 0.20(0.19~0.21均正确)(2分)23.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当R 1=19.0 Ω时,S 2闭合的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开关S 2(此时,电阻箱R 1、定值电阻R 2和R 3、电流表构成“电桥”),则有R 1R A =R 2R 3(“电桥原理”),得R A =R 1R 3R 2=19.0×100200Ω=9.5 Ω.从理论上分析,R A =R 1R 3R 2是没有系统误差的,实验测得电流表内阻值等于真实值. (2)正常工作时灯泡的电阻R 0=626Ω=6 Ω,电流表改装后的内阻R A0=0.6×9.51.0Ω=5.7 Ω,则R 0≈R A0,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由于要描绘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灯泡的电压需要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保证开关闭合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灯泡应与滑动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接.(3)因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便于调节,应选用最大阻值较小的R4. 答案:(1)9.5(2分)等于(2分)(2)如图所示(3分)(3)R4(2分)24.解析:(1)由于滑块甲、乙碰撞时无能量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12m v2=12m v2甲+12m v2乙(2分)甲、乙碰撞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0=m v甲+m v乙(2分)由以上两式解得v乙=v0(2分)即滑块甲、乙碰撞的过程中速度互换,且每次碰撞都发生在B点由于滑块乙刚好滑到斜劈的最高点D处,则对滑块乙由B点到D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3h-mgh=0-12m v2(2分)解得v0=5gh(2分)(2)设滑块乙在B、C间运动的总路程为x,对滑块乙由B点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0-m v202(2分)解得x=5h=3h+2h,故滑块乙最终停在C点左侧与C点距离为2h(2分) 答案:(1) 5gh(2)2h(C点左侧)25.解析:(1)因为磁场的宽度足够长,所以导体棒在离开磁场前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受力平衡有F=F安(1分)导体棒匀速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BL v m (1分)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E R +r(1分) 根据安培力公式有F 安=BIL (1分)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m =F (R +r )B 2L 2=10 m/s(1分) (2)导体棒进入磁场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 (1分)则d 0=12at 21,v 21=2ad 0(1分) 解得t 1= 2md 0F =2 s ,v 1= 2Fd 0m =5 m/s(1分)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的过程中,设经时间t 2速度达到v 2=7.5 m/s ,安培力产生的冲量为p安培力是变力,故由F 安Δt =BLi Δt =BL ·BL v R +r ·Δt ,利用微元法可得p =B 2L 2d R +r=9 N·s(2分)根据动量定理有Ft 2-p =m v 2-m v 1(2分)解得t 2=2.8 s(1分)故导体棒从开始运动到离开磁场右边界经历的时间为t =t 1+t 2=4.8 s(1分)从导体棒开始运动到离开磁场右边界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F (d 0+d )=12m v 22+Q (2分) 解得Q =F (d 0+d )-12m v 22=58.75 J(2分) 答案:(1)10 m/s (2)4.8 s 58.75 J33.解析:(1)人对空气干燥与潮湿的感觉由相对湿度决定,故A 错误;浸润和不浸润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B 正确;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C 正确;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D 正确;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但水还会蒸发,只是蒸发和凝结达到动态平衡,E 错误.(2)①对题图乙中的活塞进行受力分析,设汽缸内气体压强为p 1,大气压强为p 0,则p 0S =mg +p 1S (2分)解得p 1=9×104 Pa(1分)由题图甲状态到题图乙状态,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 0L 1S =p 1L 2S (2分)解得L 2≈33.3 cm(1分)②设汽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到T 时,题图乙中的活塞将脱离汽缸由于活塞受力不变,则此过程中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1T 1=V 2T 2(2分) 由L 2T 1=L T 解得T =315 K(1分)所以气体温度需升高15 ℃(1分)答案:(1)BCD (2)①33.3 cm ②15 ℃34.解析:(1)光路如图所示,设玻璃对该单色光的全反射临界角为C ,则sin C =1n =33,根据折射定律得sin θsin ∠1=sin ∠3sin ∠2=n ,又∠1=∠2,得∠3=60°,∠1=∠2=30°,又∠O 2OP ′=∠1+∠2=∠60°=∠3,所以PP ′∥OO 2,P 点与O 2点间的距离为R sin ∠O 2OP ′=32R . (2)①由题图知,a 波的波长λa =8 m ,b 波的波长λb =4 ma波的周期T a=λav=4 s(2分)b波的周期T b=λbv=2 s(2分)②a波的波谷传到坐标原点O处的时间t1=s1v=10+8k2s=(5+4k) s(k=0,1,2,…)(1分)b波的波谷传到坐标原点O处的时间t2=s2v=2+4n2s=(1+2n) s(n=0,1,2,…)(1分)若t1=t2,即5+4k=1+2n,则n=2(k+1)(2分) 当k取最小值0时,n=2(1分)得t0=(1+2×2) s=5 s(1分)答案:(1)3332R(2)①4 s 2 s②5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272×10-26kg,α 粒子的质量为 6.64672×10-27kg,真空中的光速为 c=3×108m/s,
则 3α 反应中所释放的核能约为( )
A. 1×10-12J
B. 3×10-13J
C. 9×10-12J
D. 9×10-13J
2. 如图所示,A、B 两物块质量之比为 2:1,用水平细线相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 用水平恒力 F 作用在物块 B 上,使 A、B 一起向右以速度 v 做匀速运动。某时刻 A
A. v2= v1
B. v2= v1
C. v2=3v1
D. v2=4v1
5. 地球和火星分别是距离太阳第三和第四近的行星,可认为 这两颗行星都在围绕太阳做同向的匀速圆周运动,火星 的公转半径 r2 约是地球公转半径 r1 的 1.52 倍。现要发射 一颗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表面的地理环境和矿产,已知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1 年,探测器从地球上发射,沿椭圆轨 道运动半周追上火星时的发射过程最节省燃料,则此发 射过程探测器运行的时间约是( )
高考物理考前仿真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0.0 分) 1. 在中等质量恒星的核心或是白矮星表面堆积的氦突然发生核聚变,叫氦闪。两个氦
核( He)聚变成 Be,Be 的原子核极不稳定,若在它衰变之前恰好与另外一个氦
核反应(融合),就能形成 C,这个过程又称为 3α 反应。已知 C 核的质量为
动,且恰好落在 A 点,重力加速度为 g,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球进入半圆轨道时,对半圆轨道最低点 B 的压力大小等于 mg
B. 小球在半圆轨道最高点 C 处对轨道的压力为 0
C. 小球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 1
D. 小球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 2
7.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 A、B 两物块用轻弹簧相连,静止在同一竖直 线上。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 F 作用在物块 A 上,使物块 A 向上运动
点对称。将一个带电小球套在杆上,从 A 点由静止释
放,小球运动到 B 点时,加速度恰好为零,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带负电
B. 小球运动到 O 点时加速度最大
C. 小球运动到 O 点时电势能最大
D. 小球运动到 B 点时速度一定不为零
4. 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 xOy 的第一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 的匀强磁场,A、B 是 x 轴上的两个点,现有甲、乙两个带电
8. 如图所示,间距为 0.5m 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 MN、PQ 放置在水平面上,匀强磁场 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0.5T,金属棒 ab 垂直放置在导轨上 且在 MP、NQ 间往复运动,速度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 在导轨两端,副线圈上接有理想电流表、吹风机和照明小灯泡(3V,1.5W)。已 知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 1.0A,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2,金 属棒接入电路电阻为 0.5Ω,不计导轨电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某同学用下列实验器材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测干电池一节 B.电流表 A1(量程 0~0.6A,内阻 1Ω) C.电流表 A2(量程 0~2mA,内阻 200Ω) D.滑动变阻器 R1(阻值范围 0~10Ω) E.电阻箱 R2(阻值范围 0~999.9Ω) F.开关 S、导线若干 (1)实验中需要将电流表 A2 与电阻箱串联,改装成一个量程为 0~2V 的电压表, 则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Ω。 (2)请根据以上实验器材,设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将图甲中的 电路补充完整(标明所用器材的符号),并用笔画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A. 金属棒 ab 产生的是正弦式交变电流 B. 金属棒 ab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能为 6J C. 吹风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3W D. 金属棒的最大速度为 10 m/s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0 分)
9. 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按要求调整好 装置,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10m/s2,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
第 2 页,共 10 页
(1)实验过程中,保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 量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几乎不变,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m 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 量 M 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2)平衡摩擦力后,开始实验。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相邻两个计 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 A、C、D、E 四个计数点到 O 点的距 离并标在纸带上,则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3)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多次实验,记录多组小车的加速度 a 与对应小 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作出 a- 图象,如图丙所示。得到了合外力一定时小车的加 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的结论。若砂桶中砂的质量为 0.040kg,则砂桶的质量为 ______kg.(计算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第 1 页,共 10 页
A. 0.7 年
B. 0.8 年
C. 1 年
D. 1.2 年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0 分)
6. 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半圆形光滑轨道 BC 固定在竖直平 面内,并与水平面相切于 B 点。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以初速
度 v0 从距离 B 点为 2R 的 A 点开始向左运动,经 B 点进入 半圆形轨道,小球从轨道最高点 C 离开后在空中做平抛运
,当 A 的速度刚好为零时,B 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在物块 A 向
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恒力 F 的大小一定等于物块 A 和 B 总重力的大小 B. 恒力 F 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C. 从物块 A 开始向上运动至速度又减为零时,恒力 F 做的功等于物块 A 机械能的
增量
D. 物块 A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一直增大
粒子分别以速度 v1、v2 从 A、B 两点射入磁场,两个带电粒子 均能经过 y 轴上的 C 点。已知甲、乙两粒子的比荷之比为 3:
2,速度 v1 的方向与 x 轴垂直,v2 的方向与 x 轴正方向成 120° 角,且甲、乙粒子运动到 C 点的速度方向均水平向左,不考虑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
的相互作用,则两粒子速度大小关系为( )
、B 间的细线突然断开,当物块 B 的速度为 2v 时,物块 A 仍在运动,则此时物块 A
的速度大小为( )
A.
B.Leabharlann C.D. v3. 如图所示,P、Q 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一根光 滑绝缘的直杆与 P、Q 连线垂直且竖直放置,杆与 P、Q
连线相交于 O 点,PO 大于 OQ,杆上 A、B 两点关于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