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法律法规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法律法规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2.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3.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对事物反应的总量体现了创造性在方面的品质。

A:可逆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4.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5. 比奈一西蒙量表和斯坦福一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

A:意志

B:情绪

C:智力

D:行为

6.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和安全

B:社交与自尊

C:求知与审美

D:自我实现

7. 大人的态度,表现出对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按皮亚杰的理论,这处于道德发展水平的。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8.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9.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0. 创造性测量的常用量表是。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

11. “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12. 在时期,自我意识从仿效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

A:幼儿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13. 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为。

A:操作的模仿

B:操作的定向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4. 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A:任务难度太大

B:努力不够

C:运气不好

D:能力不够

15.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16. 情感具有。

A:不稳定性

B:可控性

C:深刻性

D:社会性

17. 顿悟说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杜威

B:苛勒

C:西蒙

D:桑代克

18.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策略?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9. 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20. 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这种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效应

21. 下面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22.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个组块?

A:4±2

B:5±2

C:6±2

D:7±2

23. 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4. 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

A:定势

B:顺应

C:变式

D:同化

25.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6.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

A:安静型

B:抑制型

C:兴奋型

D:活泼型

27.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28.关于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按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30. 同一目标对个人既有利又有弊,利害得失难于权衡,从而使当事人左右为难,这时产生的动机冲突叫。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