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编录

合集下载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一、基本信息。

今天在[具体地点]对玄武岩心进行编录,这钻取玄武岩心的钻孔编号是[钻孔编号],钻孔深度从[起始深度]到[终止深度],就像探索地球内部的一个小通道一样。

二、岩心外观。

刚看到这玄武岩心,第一感觉就是它长得特别敦实。

颜色嘛,整体是那种暗黑色,就像黑夜中的一块沉默的巨石被缩小放在这儿了。

仔细瞧,在黑色中还夹杂着一些灰色的斑点和条纹,像是大自然这个大画家随意泼洒上去的颜料,又像是玄武岩在漫长岁月里经历了各种奇妙事情后留下的痕迹。

它的表面摸起来挺粗糙的,不像那些光滑的石头,这种粗糙感就像是它在向你诉说着曾经在地底下遭受的压力和摩擦。

而且呀,这岩心不是那种均匀的圆柱体,有的地方稍微鼓出来一点,有的地方又凹进去一些,感觉就像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不规则艺术品。

三、岩石结构。

玄武岩嘛,典型的斑状结构。

那些大一点的晶体就像镶嵌在岩石里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当然不是真的宝石那么闪啦,就是一种感觉)。

这些大晶体叫做斑晶,主要是斜长石,就像一个个小柱子站在那里。

而周围那些密密麻麻的小晶体呢,就像是一群小弟簇拥着大哥,它们构成了基质。

这基质就像胶水一样把斑晶都黏合在一起,形成了这坚实的玄武岩。

从岩石的构造来看呢,这玄武岩具有气孔构造。

密密麻麻的气孔就像蜂窝一样,不过这蜂窝可没有蜂蜜哦。

这些气孔大小不一,大的气孔能有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小的气孔就像针眼似的。

我想这气孔肯定是在岩浆喷发的时候,里面的气体跑出去留下的,就像火山打了个饱嗝儿,然后留下了这些有趣的痕迹。

四、节理和裂隙。

在岩心上可以明显看到一些节理和裂隙。

节理就像岩石内部的小裂痕,它们有的是平行排列的,就像火车轨道一样笔直;有的呢,又交错在一起,像个蜘蛛网。

裂隙就相对更宽一点,感觉像是岩石受了比较大的力之后裂开的。

这些节理和裂隙可能会影响到岩石的强度,就像一个人的骨头有了裂缝,力量就没那么强大了。

不过呢,也正是这些节理和裂隙,让玄武岩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和沧桑感。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范文日期:[具体日期]天气:[天气状况]地点:[详细地点]一、前言。

今天就像去探寻地球秘密宝藏的冒险家一样,来对玄武岩心进行编录啦。

这玄武岩心可就像地球深处寄来的神秘信件,等着我这个小小“地质侦探”去解读呢。

二、岩心外观。

刚看到玄武岩心,就感觉它像是一块来自外星的神秘石头(当然这只是开个小玩笑啦)。

整体颜色呢,是那种深沉的黑色,就像黑夜的颜色都被它给吸收了一样。

不过仔细看,还夹杂着一些灰色的纹理,就像是黑色画布上随意画的几笔灰色线条,又有点像乌云在黑夜中悄悄飘过留下的痕迹。

岩心的表面摸起来有点粗糙,就像我爷爷用了很久的磨刀石一样。

有一些小颗粒凸起来,我猜这些小颗粒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地下可是相当有个性的,坚决不跟周围的岩石融合得那么完美,非要凸显自己。

这岩心的直径大概有[X]厘米,粗细比较均匀,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不过偶尔也有一点点小鼓包或者小凹陷,就像它在成长过程中调皮了一下。

三、结构特征。

1. 矿物组成。

拿着放大镜仔细瞧,能看到里面有闪闪发光的矿物。

那些斜长石就像一群小小的白色精灵,不规则地分布在岩心里。

它们的晶体形状有棱有角的,像是被精心切割过的小钻石(当然没钻石那么闪亮啦)。

橄榄石呢,颜色是那种淡淡的黄绿色,像一颗颗小宝石,不过它们的数量没有斜长石那么多,就像是少数派的小贵族,躲在斜长石中间,低调又神秘。

还有一些辉石,黑褐色的,感觉像是岩心中的硬汉,默默地支撑着整个岩心的结构。

2. 气孔构造。

这玄武岩心的气孔可真是有趣。

大大小小的气孔就像蜂窝一样,不过这个蜂窝可没有蜂蜜。

大的气孔有我的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小的就像针眼一样。

我想啊,这些气孔可能是在岩浆喷发的时候,那些气体着急往外跑,结果就留下了这些小坑坑洼洼的痕迹。

就好像是岩浆在做火山喷发的“运动”时,大口喘气留下的证据呢。

而且这些气孔的分布也不均匀,有的地方密密麻麻的,像一群小伙伴在开小会;有的地方又稀稀拉拉的,像是几个落单的小可怜。

野外编录秘笈与比较全面的描述

野外编录秘笈与比较全面的描述

第一章总则1.野外描述岩土的目的是划分层次,确定名称,鉴别状态、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评价岩土的工程性质取得原始资料。

2.描述人员必须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描述记录工作,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记录完成后,不准随便更改〕。

3.本描述标准包括以下各类岩土:〔1〕岩石〔2〕碎石土〔3〕砂土〔4〕粘性土〔5〕人工填土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及盐渍土等以及特殊要求地工程〔如地下洞、边坡等〕应遵照有关规定描述或按专业研究确定地描述内容进行。

4.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差异,各工区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根据本标准确定代表性样本。

5.在钻探中,土的描述工作应在土样取出钻孔后立即进行〔风干土的描述除外〕。

6.土的成因及时代在现场很难确定时,可根据区域已有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研究确定。

7.对土的描述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特别应注意那些能说明土的工程性质的特征。

8.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副色放在前,主色放在后。

第二章岩石9.岩石: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是由多种矿物或一种矿物组成的〔如石英岩即由石英组成〕,它的部分块体称岩石。

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或风成等〕和变质岩三大类。

按照坚固性分为: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其代表性的岩石则见表1。

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11.描述岩石成份时,一般情况下只描述主要矿物成份,如:“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

12.岩石的颜色,要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13.岩浆岩:有岩浆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1〕其结构按照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其结构按照组成岩石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斑状;其结构按照组成岩石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粒径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

〔2〕主要构造有: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主要岩浆岩分类表深------------>------------>--------------->浅超基性岩(<45%)中性岩(52~65%)酸性岩(>65%)斜长石(0~60)斜长石(60~80)钾长石(60~80)钾长石-斜长石(80~60)无石英无石英石英<20%石英>20%>90(辉石)>90(橄榄石)(角闪石)90~40(黑云母)40~20(辉石)(黑云母)(角闪石)5~40(辉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20类别结 构SiO 2 含 量颜色角闪石橄榄石辉石岩主要 浅 色 矿 物 主 要 暗 色 矿 物细粒----隐晶--------------------斑状结构中粗粒等粒基质显晶基质隐晶辉长岩闪长岩正长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苦橄玢岩侵入岩喷出岩斑 晶结构名 称(橄榄石)辉石辉石橄榄石钾长石钾长石或斜长石石英斜长石,角闪石辉石(黑云母)橄榄石,伊丁石斜长石(辉石)橄榄石苦橄岩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基性岩(45~52%)基质隐晶--玻璃斑状结构玻璃---隐晶火山玻璃岩*辉绿岩*微晶闪长岩*微晶正长岩*霏细岩*斑状辉长岩*辉绿玢岩斑状闪长岩斑状正长岩*闪长玢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1)定义:出露地表的先成岩石在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下,造成各种的风化产物,包括岩石碎屑、矿物碎屑、胶体等分散产物和呈溶解状的溶液,它借助于水流、风和冰川等营力的搬运,而在合适的地段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再经过石化变硬而成了岩石,这种岩石称为沉积岩。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野外地质编录岩参考资料野外地质编录参考资料H.1 一般规定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 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巨厚层厚层h> 1.01.0≥h>0.5 中厚层薄层0. 5≥h>0.1h≤0.1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心得1.心得2.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3.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4.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5.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6.钻探编录注意事项7.取水样注意事项8.表格清晰说明补充心得1.标贯的锤子反弹可以判断土层的密实度,软的松散的土不会反弹,硬的岩石会。

2,.泥浆的颜色可以判断土层的类别(含砂较多者)泥浆中会有颗粒出现(例如粉质粘土与花岗岩残积土)需结合岩土芯区别。

3.钻杆的跳动可初步判断土层的类别(密实度)4.钻杆下入土层是否有塌孔的产生,进而判断碎石土砂土的密实度。

基岩会出现掉块现象。

5.钻杆同一档转动速度的快慢可判断土层的黏性,密实度,是否出现糊状。

密实度可从以下方面判断a标贯(碎石动力触探)b钻进快慢c钻杆的跳动d塌孔(松散类容易塌孔,反正密实的不易塌)6.湿度的判段a地下水位b手拍是否有析水现象c用白纸吸水看是否透纸。

7.标贯锤没达到63.5+-0.5可用排水法验算8标贯锤高度用钢尺测量9.钻机在钻探前,必须检查是否摆稳,否则会使孔倾斜。

10.标贯的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min11.分层做标贯,动探,层厚时标贯,动探试验一般每隔1-2m进行一次,测试深度超过15cm时,试验间距可为2-3m12.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进行标贯试验时,为了避免产生流沙或塌孔现象使N值失真,孔内应采用泥浆护壁或下套管。

13.标贯锤遇到塌孔无法打到实地土层情况怎么处理?14.标贯锤遇到坚硬的残积土等无法先预进入土层15cm时怎么处理?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1.土的描述⑴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⑵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⑶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⑷淤泥: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钻孔描述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钻孔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玄武岩描述 野外编录的句子

玄武岩描述 野外编录的句子

玄武岩描述野外编录的句子
1. 嘿,你知道吗,玄武岩那可是大地的杰作啊!你看那粗糙的表面,就像经历过无数战斗的勇士的铠甲,多酷啊!比如在那陡峭的山崖边,玄武岩就那样静静地伫立着。

2. 哇塞,玄武岩的颜色有时候深得让人着迷呢!简直就像神秘的黑洞一样吸引人,不是吗?就像在那片荒野中,黑色的玄武岩特别显眼。

3. 哎呀,玄武岩的质地真是独特啊!硬邦邦的,敲一下感觉能发出沉闷的声音,这不是和石头老兄一个样嘛!在野外遇到它,就像碰到了一个倔强的家伙。

4. 嘿呀,玄武岩的纹路有时候也挺有趣的呀!弯弯曲曲的好像在给你讲述着什么故事,你不想听听吗?就像那边那一块玄武岩,纹路就很奇特呢。

5. 哇哦,玄武岩在野外可是很常见的呢,可别小瞧它呀!它就像大自然的老朋友,随时都能见到,比如在那山谷里不就有好多嘛!
6. 哎呀呀,玄武岩的存在让野外变得更有味道了呢!就像给野外的景色加了一味调料,你感觉到了吗?像那边的玄武岩堆,多有意思啊!
7. 嘿,你想过玄武岩是怎么形成的吗?那过程就像一场神奇的魔术表演啊!难道你不想知道这个魔术的秘密?就如同我们看到那一大片玄武岩地貌。

8. 哇,玄武岩在不同的环境里还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有时像个安静的守护者,有时又像个爱热闹的家伙,不是吗?看看那处玄武岩所在的地方。

9. 玄武岩啊,真是野外的一大特色!它就是这么独特又让人好奇,让人忍不住去探索,去发现它更多的秘密。

我的观点就是,玄武岩绝对值得我们去好好了解和欣赏!。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1.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2.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3.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4.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5.钻探编录注意事项6.取水样注意事项连云港市建院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23年12月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1.土的描述⑴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⑵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⑶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⑷淤泥: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

互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夹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10—1/3夹薄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且多次出现,2.岩石的描述: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RQD。

RQD:75mm金刚石钻头,双层岩芯管取芯,每回次大于10cm 的岩芯段之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

RQD大于90好的,75—90较好,50—75较差,25—50差的,小于25极差。

二、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1)光泽反应:1.方法:用刀切土并抹过土面,观察其切面。

2.评价:光滑程度,粗糙程度,光泽反应。

3.一般土的情况:粘土:光滑,有油脂光泽,颗粒越细光泽越明显,粉质粘土:切面稍有光泽。

粉土:无光泽,粗糙。

(2)摇震反应⑴方法:把土搓成小球,(天然含水量接近饱和的土)放在手掌上左右摇晃,另一手震击该手,如土球表面有水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

⑵评价:迅速,中等,缓慢,无。

⑶一般土情况:粘土:无,粉质粘土:缓慢,粉土:中等—迅速。

⒊韧性:⑴方法:把土搓成约3mm的土条,(天然含水量略高于塑限)再搓成土团二次搓条⑵评价:低,中,高⑶一般情况:粘土:能再次搓条,指压不碎。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精讲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精讲

现场描述及鉴别1、岩石掌握岩石的描述内容;掌握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及现场鉴定方法;掌握岩石风化程度分类及野外特征。

2、碎石土掌握碎石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要求;掌握碎石土密实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3、砂土掌握砂土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砂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要求;掌握砂土密实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砂土湿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4、粉土掌握粉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要求;掌握粉土密实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粉土湿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5、粘性土掌握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的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粘性土的描述内容及要求;掌握粘性土状态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第一节现场描述及鉴别的基本要求1、描述人员应认真观察,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描述记录工作,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2、当岩、土的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宜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研究分析后确定。

3、为消除对同一岩土层认识上的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开展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召集所有描述人员对岩、土层进行示范性描述,统一描述标准。

4、勘探点的位置如有移动,应注明移动的方位、高差及距离,必要时宜画出示意图,或用仪器测量其坐标、高程,并说明移动原因。

5、描述应使用专门的记录表格,逐项用铅笔(铅笔硬度建议采用2H,标签浸蜡时可不用铅笔)书写,字迹清晰,严禁涂抹;当需要更改时,更改内容写在旁边,被更改部分用单横线划出。

6、颜色,应在岩土的天然状态下进行描述,并应副色在前,主色在后。

例如,黄褐色,以褐色为主色,带黄色;若土中含氧化铁,则土呈红色或棕色;土中含大量有机质,则土呈黑色,表明土层不良;土中含较多的碳酸钙、高岭石,则土呈白色。

7、分层厚度的划分:①层厚大于0.5m 时,必须单独划分为一层。

②当层厚小于0.5m,但对岩土工程评价具有特殊意义的岩土层,宜单独分层描述,如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土体中极薄软弱层等。

并按主要组成物质定名,如页岩夹层、断层泥夹层、淤泥夹层等。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详解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详解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 岩浆岩: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 变质岩: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

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

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

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 砂土:f、砾砂:粒径大于2mm 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 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详解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详解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 岩浆岩: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 变质岩: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

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

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

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 砂土:f、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范文一、基本信息。

日期:[具体日期]天气:[晴/雨/多云等]地点:[详细地点名称]二、编录人员。

[你的名字]和[同行伙伴名字](如果有)三、玄武岩芯概述。

# (一)初见印象。

今天在这野外,可算是和玄武岩芯打上交道了。

刚看到这玄武岩芯的时候,就感觉它像是大地深处派来的神秘使者。

你瞧这岩芯,黑不溜秋的,透着一股冷峻的气息,就像那种不苟言笑的硬汉。

# (二)颜色与外观。

这玄武岩芯的颜色啊,主要就是那种深黑色,但是在黑色当中呢,又隐隐约约带着点灰扑扑的感觉,就像是黑色的衣服穿久了有点落灰似的。

岩芯的表面摸起来还挺粗糙的,不是那种光滑的家伙。

上面还有些大大小小的孔洞,这些孔洞可有意思了,就像是岩芯自己呼吸用的小鼻孔一样,大的孔洞能有我小拇指尖那么大,小的呢就像针眼似的,密密麻麻分布在上面。

# (三)结构特征。

仔细一看这岩芯的结构,嚯,就像是一个精心搭建的石头城堡。

它的矿物颗粒紧密地挨在一起,就像城堡里严阵以待的士兵。

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块状的结构,就像一块块小砖头堆砌起来的一样。

不过呢,这“砖头”可没有我们盖房子的砖头那么规则,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像不规则的四边形,反正就是很有个性。

# (四)纹理走向。

再说说这纹理走向,就像是大自然在这岩芯上画的一幅神秘地图。

纹理有的是直来直往的,就像高速公路一样,从岩芯的这头延伸到那头;有的呢又像弯弯扭扭的小蛇,在岩芯里蜿蜒前行。

而且这些纹理的粗细还不一样,粗的纹理就像粗粗的麻绳,很醒目,细的纹理就需要我这个“地质侦探”瞪大了眼睛才能看清楚。

四、测量数据。

# (一)长度。

拿我的小卷尺一量,这根玄武岩芯的长度还真不短呢,足足有[X]厘米。

感觉就像一把长长的宝剑,从大地的深处被我们给拔了出来。

# (二)直径。

岩芯的直径大概是在[X]厘米左右。

这直径就像是岩芯的腰围一样,不大不小,刚刚合适,握在手里还挺有分量的。

五、与周围环境关系。

# (一)地层位置。

工勘野外编录

工勘野外编录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今天在野外看到玄武岩心,那可真是个有趣的家伙,就像大地藏起来的小秘密被咱给挖出来了一样。

一、基本外观。

这玄武岩心啊,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块黑色的硬汉,颜色那叫一个深,深得像半夜里没有星星的天空。

不过呢,在有些地方,又有点发灰,就像是这位硬汉在岁月里沾了点灰尘似的。

表面摸起来挺粗糙的,就像爷爷用了很久的磨刀石,那些小颗粒好像在告诉我它在地下经历过不少折腾呢。

二、结构特征。

仔细瞧,它的结构还挺有特色的。

是那种块状结构,就像一堆小方砖紧紧地挤在一起,严丝合缝的。

在一些小角落里,还能看到一些气孔,就像是它在形成的时候偷偷喘了几口气,留下了这些小泡泡的痕迹。

这些气孔大小不一,大的能有黄豆那么大,小的呢,就像芝麻粒似的,稀稀拉拉地分布着,感觉像是调皮的小精灵在石头里藏猫猫。

三、矿物组成。

说起矿物组成,这玄武岩心里头主要是辉石和斜长石这俩兄弟。

辉石看起来黑亮黑亮的,像一颗颗小煤块镶嵌在里面,它的晶体形状呢,有点像那种扁扁的小短棍,横七竖八地躺在岩石里,仿佛在睡觉。

斜长石呢,颜色就淡一些,有点灰白色,晶体是那种板状的,就像小薄木板,整整齐齐地和辉石挤在一块儿,就像它们在搞一个独特的拼图游戏。

四、节理情况。

再看看节理,玄武岩心的节理还挺明显的。

那些节理就像石头身上的小裂缝,一道道的。

有的节理是平行排列的,就像火车轨道一样直,给人一种规规矩矩的感觉;有的呢,就像小孩子乱画的线条,歪歪扭扭的,毫无规律可言。

这些节理把玄武岩心分割成了一块一块的,就像把一个大蛋糕切成了小块。

不过也多亏了这些节理,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到岩石内部的构造,就像给我开了一扇扇小窗户似的。

五、风化程度。

这玄武岩心的风化程度不算太严重。

表面只有薄薄的一层像是被岁月轻轻挠了一下,有点小碎屑脱落,就像人掉头皮屑一样。

不过整体来说,它的结构还是很稳固的,不像那些被风化得软绵绵的石头。

我估计它在地下被保护得还挺好,就像被大地妈妈紧紧抱在怀里,没怎么被外界的风吹雨打给欺负。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 岩浆岩: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 变质岩: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

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

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

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 砂土:f、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描述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描述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描述1.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岩浆岩: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g、微粒(粒径小于0.2mmj)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变质岩: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

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

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碎石土:粒径大于2mni勺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勺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

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砂土:f、砾砂:粒径大于2mn^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野外编录秘笈与比较全面的描述

野外编录秘笈与比较全面的描述

第一章总则1。

野外描述岩土的目的是划分层次,确定名称,鉴别状态、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评价岩土的工程性质取得原始资料。

2.描述人员必须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描述记录工作,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记录完成后,不准随便更改)。

3.本描述标准包括下列各类岩土:(1)岩石 (2)碎石土(3)砂土(4)粘性土 (5)人工填土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及盐渍土等以及特殊要求地工程(如地下洞、边坡等)应遵照有关规定描述或按专业研究确定地描述内容进行。

4。

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差异,各工区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根据本标准确定代表性样本。

5。

在钻探中,土的描述工作应在土样取出钻孔后立即进行(风干土的描述除外).6.土的成因及时代在现场很难确定时,可根据区域已有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研究确定.7.对土的描述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特别应注意那些能说明土的工程性质的特征.8。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副色放在前,主色放在后。

第二章岩石9.岩石: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是由多种矿物或一种矿物组成的(如石英岩即由石英组成),它的部分块体称岩石.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或风成等)和变质岩三大类。

按照坚固性分为: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其代表性的岩石则见表1。

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11.描述岩石成份时,一般情况下只描述主要矿物成份,如:“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12.岩石的颜色,要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13。

岩浆岩:有岩浆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1)其结构按照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其结构按照组成岩石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斑状;其结构按照组成岩石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粒径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

(2)主要构造有: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主要岩浆岩分类表深------------>------------>--------------->浅超基性岩(<45%)中性岩(52~65%)酸性岩(>65%)斜长石(0~60)斜长石(60~80)钾长石(60~80)钾长石-斜长石(80~60)无石英无石英石英<20%石英>20%>90(辉石)>90(橄榄石)(角闪石)90~40(黑云母)40~20(辉石)(黑云母)(角闪石)5~40(辉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20类别结 构SiO 2 含 量颜色角闪石橄榄石辉石岩主 要 浅色矿物主 要 暗 色 矿物细粒----隐晶--------------------斑状结构中粗粒等粒基质显晶基质隐晶辉长岩闪长岩正长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苦橄玢岩侵入岩喷出岩斑 晶结构名 称(橄榄石)辉石辉石橄榄石钾长石钾长石或斜长石石英斜长石,角闪石辉石(黑云母)橄榄石,伊丁石斜长石(辉石)橄榄石苦橄岩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基性岩(45~52%)基质隐晶--玻璃斑状结构玻璃---隐晶火山玻璃岩*辉绿岩*微晶闪长岩*微晶正长岩*霏细岩*斑状辉长岩*辉绿玢岩斑状闪长岩斑状正长岩*闪长玢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14.沉积岩(1)定义:出露地表的先成岩石在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下,造成各种的风化产物,包括岩石碎屑、矿物碎屑、胶体等分散产物和呈溶解状的溶液,它借助于水流、风和冰川等营力的搬运,而在合适的地段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再经过石化变硬而成了岩石,这种岩石称为沉积岩.(2)沉积岩分类A .沉积岩碎屑结构角砾状结构:碎屑中〉2mm(砾级)含量大于50%(或称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碎屑中2~0.05mm(砂级)含量大于50%粉砂结构:碎屑中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编录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

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

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野外记录要点a)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

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湿度:稍湿、很湿、饱和、干燥。

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b)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

切面光泽,韧性。

摇振反应。

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c)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

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d)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度——N63.5<5松散、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5为中密、N63.5>20为密实。

e) 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

密度0<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

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

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f)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

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

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

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

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

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

g) 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 很破碎。

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

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

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

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h)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i)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等。

k)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地质柱状图如何画地质柱状图分两种:一、钻孔地质柱状图;1.野外工作: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

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类岩心的鉴定和描述(一)黏性土、粉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黏性土类的黏土(塑性指数Ip<17)、粉质黏土(塑性指数10<Ip≤17)和粉土(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的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黏性土的塑性状态、粉土的潮湿状态,成层性,质地强度: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L≤0),硬塑(液性指数0<IL≤0.5),软塑(液性指数0.5<IL≤1),流塑(液性指数IL>1);粉土的潮湿程度分为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20%≤w≤30%),饱和(w<30%);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4.夹杂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径,形状等;无夹杂物则描述土质均一或质纯;5.其它:如搓条,滑腻感,斑纹,干裂,虫孔,嗅味等。

(二)砂类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砾砂(∮>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粗砂(∮>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中砂(∮>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细砂(∮>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粉砂(∮>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 >80%);4.密实程度:砂类土密实程度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或相对密度Dr划分,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6.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情况(均匀性);7.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三)碎石类(碎、块、卵、漂石;圆砾、角砾)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卵石土,碎块石,漂石土,块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 >80%);4.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石质与土质名称,各占含量百分比;6.颗粒形状及大小:指碎石类土中石质块体的磨圆度(分浑圆,圆棱,次尖棱,尖棱状)及块径尺寸等;7.颗粒级配及分布情况:指颗粒有无排列和分布规律,颗粒的均匀性,分选性,分布呈层状或透镜状、尖灭状等;8.颗粒的风化程度:全风化(W4),强风化(W3),弱风化(W2),微风化(W1)等;9.夹杂物及其含量:如黏粒,砂,树皮草根,腐木,结核等及其含量;对成韵律沉积的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厚度之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如黏土夹粉砂层;当厚度之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黏土与粉砂互层;当厚度之比小于1/10,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黏土夹薄层粉砂。

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不连续,粗细颗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

土的名称为在主要土名前冠以主要含有物的名称。

当主要含有物(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黏性土等)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25%时,应定名为“微含”,如微含黏土角砾土,微含碎石黏土等;当主要含有物的含量大于或等于25%时,应定名为“含”,如含黏土角砾土,含碎石黏土等。

土的颗粒分组: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小200<d≤400;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中40<d≤60小20<d≤40;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中5<d≤10小2<d≤5;砂粒粒径(mm)粗0.5<d≤2中0.25<d≤0.5细0.075<d≤0.25粉粒粒径(mm)0.005<d≤0.075黏粒粒径(mm)d<0.005(四)软土软土的判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液限,压缩系数大于或等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的黏性土,应判定为软土。

软土一般含有机质,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和排水固结缓慢的特点。

软土的结构扰动后,强度有很大降低。

软土按物理力学性质的分类,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为小于800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2~4击;分类为:软黏性土(天然孔隙比e≥1.0,有机质含量Wu<3%);淤泥质土和淤泥(有机质含量均为3≤Wu<10,淤泥质土天然孔隙比1.0≤e≤1.5;淤泥e>1.5);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10≤Wu≤60,e>3);泥炭(Wu>60,e>10)等五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