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VOCs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_刘丹
大气VOCs污染对室内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估
大气VOCs污染对室内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估近年来,大气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VOCs 是一类易挥发的有机物质,包括多种化学成分,如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
这些物质在工业生产、交通尾气、建筑装修等过程中释放出来,形成大气污染源,对室内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首先,大气VOCs污染直接影响了室内空气质量。
大气中的VOCs通过开窗通风、气流对流等方式进入室内空间,使室内空气中VOCs浓度升高。
这种污染源的室内输送称为室内外贡献(I/O)通量。
高浓度的VOCs不仅影响了室内空气的清新度,还可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不适感。
同时,VOCs与室内装修材料、家具等产生反应,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如甲醛等。
这些物质长期暴露在室内环境中,会导致室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问题。
其次,大气VOCs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VOCs是一类挥发性有害物质,它们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部。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VOCs污染环境中,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眼睛刺痛、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等。
而一些特定的VOCs,如苯、甲苯等,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估为可能致癌物质。
因此,大气VOC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大气VOCs污染也对室内空气净化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少家庭和办公场所安装了空气净化器,目的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然而,由于VOCs的化学成分和浓度各异,对空气净化器的选型和性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不同类型的VOCs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过滤材料、光催化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等。
因此,对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的研发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以满足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需求。
针对大气VOCs污染的影响,人们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减少室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在室内装修时选择低挥发性有机物(Low-VOCs)的材料,避免使用含有VOCs的涂料、胶水等。
北京雾霾的成因及其管制政策
北京雾霾的成因及其管制政策北京雾霾的成因及其管制政策近年来,北京市常常受到雾霾的困扰,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雾霾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与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北京雾霾的成因,分析其主要原因,以及中国政府所采取的管制政策,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空气质量。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雾霾的概念。
雾霾是指由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混合形成的浑浊天气现象。
成为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对于北京市来说,雾霾成因非常复杂,但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和交通排放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尾气和工业废气。
无论是车辆排放还是工业废气排放,其中的有害物质都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次,燃煤是导致雾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依然有大量的家庭和企业使用燃煤作为主要能源,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质。
尤其在冬季供暖季节,燃煤排放显著增加,导致雾霾问题更加严重。
另外,在天气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雾霾的形成也被加剧。
北京地处于华北平原,地势较低,周围环境条件复杂,存在大量的大气不稳定现象。
加上北京市内不利于空气对流的建筑和地理条件,这些都促使了雾霾的形成和积累。
为了应对雾霾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管制。
首先,政府加强了排放标准的监管和执行力度。
针对工业和交通排放,政府对排放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以减少尾气和废气的排放。
其次,政府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大力发展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政府还对机动车辆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北京市实行了轮番限行的措施,即根据号牌尾号的奇偶限制车辆进入市区。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鼓励市民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尾气排放。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但雾霾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及治理研究
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及治理研究近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尤其在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不仅影响市民出行和生活,更对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行、减排、绿化等,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治理办法。
一、数据分析从近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数据来看,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2018年和2019年6月至8月的数据进行的分析。
1.1 PM2.5浓度分析首先是PM2.5的浓度。
据数据显示,2018年平均PM2.5浓度为51.4μg/m³,2019年同期为44.6μg/m³,而2013年的平均浓度则为89.5μg/m³。
可见,PM2.5的浓度在逐年下降。
然而,就2019年6月至8月的数据而言,在这三个月中,有29天的PM2.5浓度超过50μg/m³,其中15天超过了100μg/m³。
显然,雾霾天气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2 其他污染物浓度分析除了PM2.5,北京市的空气中还存在其他污染物。
以下是对其中几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分析。
- PM10:2018年为76.4μg/m³,2019年为60.3μg/m³;- SO2:2018年为10.4μg/m³,2019年为8.1μg/m³;- NO2:2018年为59.4μg/m³,2019年为60.7μg/m³。
从数据来看,除了NO2浓度略有上升,其他污染物的浓度都在下降。
二、治理措施2.1 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理空气质量的关键。
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首先是汽车限行。
北京市已实施了数年的机动车限行措施。
限行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尾气排放,同时给市民以更好的公共交通选择。
其次是工业减排。
北京市的工业呈现了向高精尖方向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升级、产业转型等方式,不断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北京空气污染调查报告
在城市各区域建设充电设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 便利的充电服务。
01
研究结论和展望
研究结论
空气污染严重
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尤其是 在冬季,由于燃煤取暖和交通排放等原
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区域性污染显著
北京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也对北京的 空气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污染物排放量大
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排 放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 要原因。
01
北京空气污染影响及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肺癌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
长期接触空气污染的环境,会增加患肺癌 的风险。
空气污染可以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 发展。
呼吸道疾病
免疫系统紊乱
空气污染会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长期接触空气污染的环境,会影响免疫系 统的正常功能,增加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
化工行业
北京的化工企业也较多,这些企 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 物等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
一。
电力行业
北京的电厂、电站等发电企业排 放的废气、烟尘等也是空气污染
的主要来源之一。
机动车尾气排放
汽车尾气
随着北京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 来源之一。
柴油机尾气
北京的货车、客车等柴油车辆数量较多,这些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颗 粒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调整能源结构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可 再生能源比重。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
逐步减少煤炭消费量,推广清洁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
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调查与评估
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调查与评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的排放成为主要源之一。
为了有效应对大气污染,我们需要进行VOCs排放源的调查与评估。
VOCs是一类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具有高蒸气压,易于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
这些化合物来自于各种源头,包括交通尾气、工业废气、油漆、溶剂使用、化学品生产等。
它们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是光化学反应的重要参与物质,导致臭氧和细颗粒物等污染物的生成。
首先,VOCs排放源的调查对于了解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组成至关重要。
通过对城市、农村和工业区的不同区域进行采样,可以获取数据以确定排放源的类型和强度。
此外,对特定行业或企业的排放源进行单独调查也是必要的。
这种调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其次,VOCs排放源的评估是为了确定排放源对大气环境的贡献程度。
通过对排放源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源头的排放量,并计算其对大气中VOCs总体浓度的贡献。
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源头的相对重要性,进而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为了实施有效的调查与评估,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传统的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和分析,通过收集大气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来确定VOCs的种类和浓度。
然而,这种方法耗时且费力,而且只适用于个别点位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传感器和无人机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可能。
这些新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快速监测,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从VOCs排放源调查与评估的结果出发,我们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来减少VOCs的排放。
这包括制定和执行强制性的排放标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低VOCs含量产品的使用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我们才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VOCs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和环境问题。
北京冬季大气污染物的DOAS监测与分析
北京冬季大气污染物的DOAS监测与分析北京冬季大气污染物的DOAS监测与分析摘要:基于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OAS)技术于2007年1月19日~2月8日期间对位于北京市北四环附近的北京大学校园进行了大气污染物SO2,NO2,HONO和HCH的连续监测.并对SO2典型日变化趋势、主要污染源以及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气状况较为稳定的'情况下,SO2具有V字型日变化特征,即除下午浓度较低外,其余时间浓度均较高.研究发现北京冬季采暖期间燃煤对大气各污染物的浓度均具有显著贡献.结合风速等气象要素对污染物扩散、传输和清除进行的分析可知,监测期间风速对污染物浓度分布起主导作用,气压等其它气象.状况对污染物浓度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ZHU Yan-wu[1]朱燕舞[2]付强[3]谢品华[3]刘文清[3]彭夫敏[3]秦敏[3]林艺辉[3]司福祺[3]窦科 Author: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09中国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TICEISCIPKU 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卷(期): 2009, 29(5) 分类号: X83 O433.5 关键词:差分吸收光谱(DSAS) 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气象要素机标分类号:X51 TU2 机标关键词:北京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物 DOAS 监测与分析 Beijing Winter Air 污染物浓度分布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气象要素污染物扩散日变化特征 SO2 different 主导作用天气状况时间浓度气象条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肥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
大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
大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大气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它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风险。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臭氧等。
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
因此,对大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首先,大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根据直径的大小,颗粒物可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污染源广泛,包括工厂的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
这些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并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已有统计数据表明,大气颗粒物与肺癌、中风和心脏病等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因此,评估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风险,可为公众提供科学的健康保护建议。
其次,二氧化硫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一种大气污染物。
它会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眼睛,并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二氧化硫还与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有关,造成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增加。
因此,评估二氧化硫的健康风险,不仅有助于理解其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还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第三,氮氧化物是另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
它主要由各种燃烧过程中产生,例如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转化为臭氧,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暴露于高水平的臭氧中,会导致肺部功能下降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此外,氮氧化物还与儿童的哮喘发病率增加相关。
因此,评估氮氧化物的健康风险,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针对大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暴露评估,即人们对大气污染物的接触情况。
通过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人们的活动模式等信息,可以确定人体经受的暴露水平。
其次是剂量-响应关系评估,即确定污染物暴露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这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和实验研究结果。
最后是风险特征评估,即综合考虑人群特征和敏感性等因素,评估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与危害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与危害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常是由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化学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储存运输过程引入大气环境中。
这些化合物包括醛、酮、醇、酚类等,其中大部分已被证明毒性。
VOCs的特点如下:25℃下,饱和蒸汽压≥70Pa;大气压下,沸点在50~260℃之间。
城市空气污染是一个国际性健康问题。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有80%的人生活在城市地区。
此外,城市居民每天花90%的时间在室内(家里、学校或办公室)。
室内空气污染程度甚至高于室外,来源主要包括:化工生产的产品,如“人工合成物”家具、洗涤剂、油漆、打印机、甚至“空气清新剂”等。
经人体经呼吸道吸入或者在皮肤表面沾染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器官乃至系统发生反应导致病变,可能导致相关疾病和症状如头痛、眼痛、鼻炎、喉咙肿痛或恶心。
例如,甲醇是一种剧毒醇类,吸入后会导致剧烈头痛、恶心、耳鸣,视力受损,重者失明。
VOCs还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们在光照下形成光化学烟雾。
VOCs还会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后,会导致动物发病或死亡,其中芳香类VOCs还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繁殖。
从个体健康角度,人们大部分的时间在室内活动,许多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往往超过规定的水平,考虑到这些化学物质相关的健康风险,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至关重要。
“十三五规划”从顶层设计中对VOCs 控制提供了高瞻远瞩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绿色清洁生产,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增强VOCs控制差别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实施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相结合的方针。
北京市2012-2013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研究得 出的 p ( P M2 5 ) / p ( P Ml o ) 的均值高于之前北京市及 我国其他城市研究得 出的数值 ,严重污染现象是 由特殊 的气象 背景条
.
件与污染物高排放共 同导致 的。 关键词 :P M2 5 ;北京 ;变化趋势 ;气象 因子
中图分类 号 :X1 6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5 9 0 6( 2 0 1 3)0 9 . 1 5 7 1 . 0 7
生态 环境 学报 2 0 1 3 , 2 2 ( 9 ) : 1 5 7 1 . 1 5 7 7
Ec o l o g y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 / / w ww . j e e s c i . t o m E — ma i l : e d i t o r @j e e s c i . c o n r
北京市 2 0 1 2 — 2 0 1 3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史宇 ,张建 辉 ,罗海江 ,林 兰钰 ,李名 升 ,
李茜 ,张殷俊 ,张凤 英 ,周磊 ,张佳音
1 .中 国环境监 测 总站 , 北京 1 0 0 0 1 2 ; 2 .中国环 境科 学研 究 院,北京 1 0 0 0 我 国城市空气质量 的重要 污染 物 ,2 0 1 3年 1月北京市的严重灰霾污染更是带来 了重大的健康 危害 和经 济损 失 。为了摸 清北京市颗粒物污染的特征 ,本文利用北京市实时发布 的颗粒物污染监测数据 ,选取污染最为严重 的2 0 1 2 - 2 0 1 3年秋冬季 时段 ,对颗粒 物的达标 情况 、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 因子相关性等方 面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 明 :1 ) 2 0 1 2年 ,北京市年均 p ( P M1 o ) 为1 0 9 . 0 g . m- 3 ,超过了新国标二级标准限值 ,日均 p ( P Ml 0 ) 的超标天数为 8 4天 ,全年超标天数
北京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北京雾霾的危害有哪些一说起北京雾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那灰蒙蒙的天空,那刺鼻的气味,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北京雾霾到底有哪些危害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一说。
首先,雾霾对咱们的呼吸系统伤害可不小。
空气中那些细小的颗粒物,能轻轻松松地钻进咱们的呼吸道,直达肺部。
咱们的呼吸道就像一个精细的过滤器,但雾霾中的颗粒物太多太细小,这个过滤器就不堪重负了。
这会导致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雾霾的侵害。
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雾霾更是雪上加霜。
原本就脆弱的呼吸道,在雾霾的刺激下,病情可能会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雾霾天里会感到呼吸困难,病情恶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雾霾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这些细小的颗粒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管炎症,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问题。
长期暴露在雾霾中,还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风险。
想象一下,血管就像城市的管道,雾霾中的污染物就像垃圾堵塞了管道,血液流通不畅,心脏这个“泵”就得更费力地工作,时间长了,能不出问题吗?雾霾还会影响咱们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就像是咱们身体的“保卫军”,负责抵抗外来的病菌和有害物质。
但雾霾中的污染物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让咱们的身体更容易生病。
原本能够轻松抵御的病菌,在雾霾的影响下,可能会趁虚而入,导致感冒、流感等疾病频繁发生。
除了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影响,雾霾还会给咱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作用。
你想想,每天出门看到的都是灰蒙蒙的天,心情能好吗?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容易让人感到焦虑、抑郁、烦躁,甚至出现睡眠障碍。
而且,因为雾霾天大家都不太愿意出门活动,社交减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
对于学生们来说,雾霾也是个大麻烦。
学校可能会因为雾霾而停课,这打乱了正常的学习节奏。
即使不停课,在雾霾天里上课,孩子们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估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估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质。
这些物质通常来自于燃烧过程、化学物质的制造和使用、汽车尾气等。
它们具有高挥发性和低溶解度的特点,使得它们能够在大气中长时间存在并扩散,对环境产生广泛的影响。
因此,对大气中VOCs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估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气中VOCs的来源和组成。
VOCs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工业和交通源、化学品制造过程中的挥发物、溶剂使用等。
常见的VOCs有苯、甲苯、二甲苯、乙烯、丙烯等。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由于其高挥发性,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并随着空气的扩散而广泛分布。
其次,大气中VOCs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VOCs是典型的有机物质,对空气质量和臭氧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对空气质量形成直接影响。
同时,VOCs还是光化学反应中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质,其排放量的增加将导致臭氧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VOCs还会通过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中,并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为了评估大气中VOCs的生态风险,必须进行监测和分析。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覆盖不同地点和不同类型的排放源。
通过定期监测大气中VOCs的浓度和组成,可以了解其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同时,还需要进行有关VOCs在大气中的行为和转化途径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另外,对VOCs的生态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到其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VOCs具有一定的毒性,通过了解其毒性,可以评估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同时,还需要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利用性,即可能被生物吸收和富集的潜能。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综合评估VOCs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最后,为了减少大气中VOCs的污染和生态风险,应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加强工业和交通源的排放控制,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VOCs的排放。
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近年来,北京市的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理解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本文将探讨相关问题。
一、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1.1 煤炭燃烧煤炭在北京地区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塞位,其高排放量直接导致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积累并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颗粒物,从而形成雾霾。
1.2 机动车尾气排放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尾气排放成为雾霾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可在大气中产生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和细颗粒物,使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1.3 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拥有大量的工业产能。
这些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了大量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1.4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也是雾霾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冬季的北京屡屡遇到低温、高湿和无风的天气,这些条件有利于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聚集和积累,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发生。
二、雾霾天气治理对策2.1 降低煤炭消耗缩减煤炭的使用可以明显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概率。
政府应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大对燃煤企业的整治力度,加快推行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的改造,缩减污染物的排放。
2.2 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实行有效的措施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治理雾霾天气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汽车排放标准的监管和执行力度,鼓舞和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以缩减私家车的数量。
2.3 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加强对工业废气的治理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推动工业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排放标准。
同时,提倡企业接受清洁生产方式,缩减污染物的产生。
2.4 科学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思量雾霾治理的因素。
合理规划道路、建筑等布局,增加绿化遮盖率,提高市容环境质量。
[雾霾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北京地区雾霾形成原因
[雾霾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北京地区雾霾形成原因北京地区雾霾形成原因针对北京市近日出现两次明显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其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上,对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为以下三点:一、在其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直接诱因。
近日,我市大气整体处于静稳状态,湿度接近饱和,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
二、污染物排放大是空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机动车、燃煤、工业污染和扬尘是我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2022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20万辆,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仍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三、周边地区污染物传输影响本市。
近日,我国的华北、华中、华东、东北南部等地区普遍为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
期间本市周边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也达到6级严重污染,其中石家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最高上限。
与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叠加,进一步加重污染水平。
华北迎战新一轮雾霾7日的北京城,再次笼罩在雾霾当中,大街上少了平日的吵闹,人们戴着口罩无声地疾步穿行在楼宇间,正午的太阳也模糊昏黄了许多。
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空气污染物浓度再次上升。
12月5日17时,北京市提前发布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随后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一些城市也陆续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开始实施各项应急措施。
12月7日18时,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各地的空气质量“保卫战”进一步升级。
雾霾来袭,各地启动应急响应在北京南二环附近的新文化街,一处建筑工地紧密的大铁门上贴着停工公告,但里面时不时传出电锯切割的声音,门口岗亭里一名年长的保安无精打采地向外张望。
他略显紧张地告诉记者:“雾霾天工地已经按要求停工了,刷灰、搅拌这些都不搞了,只剩下两三个工人在里面。
”记者了解到,按照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已经启动应急措施。
北京雾霾背后的污染源分析
北京雾霾背后的污染源分析近年来,北京雾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雾霾笼罩城市,空气污染指数飙升,人们呼吸困难,健康受到威胁。
雾霾背后所隐藏的污染源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北京雾霾背后的污染源进行分析。
首先,工业污染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尾气排放、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等均成为雾霾的产生源。
工业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进入大气中,与大气中的水汽、氧气或氮气等相互作用,形成颗粒物、硫酸雾、硝酸雾等,从而造成雾霾。
特别是冬季,北京的供暖季节,大量的煤烟排放是雾霾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机动车排放也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使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油和柴油机的排放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汽车尾气排放后通过大气传播,逐渐形成雾霾。
因此,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雾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燃煤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由于煤炭便宜且易于获得,很多地方仍然采用燃煤供暖和工业生产。
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形成雾霾。
尤其在冬季,北京地区的煤烟排放量剧增,由此导致的雾霾问题极为突出。
此外,冬季还有静力势场的影响。
冬季的高压天气形成了一个静止的气流势场,大气污染物容易积聚并难以扩散。
无风天气限制了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导致局部聚集并逐渐形成雾霾。
这种静力势场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使得雾霾天气持续时间较长。
另外,跨区域传输也是形成雾霾的一个因素。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北京雾霾的形成不仅与本地的污染源有关,还与周边地区的排放有关。
北京的雾霾通常是由近郊地区的工业生产、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等污染源进入北京并与本地污染相结合导致的。
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来自周边地区的污染物进入北京市区并积聚,加剧了北京的雾霾问题。
综上所述,北京雾霾背后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静力势场和跨区域传输等。
北京市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价
北京市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价近年来,大气细颗粒物(PM2.5)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首要污染物,以北京地区污染最为严重。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2017年,北京市雾霾发生频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第四季度(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共发生重污染过程4次,PM2.5浓度最高可高达500μg/m<sup>3</sup>。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主要是围绕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组成和来源解析来进行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大量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室内,因此室内空气污染特征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多环芳烃(PAHs)作为大气细颗粒物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本研究以北京市四个典型区域为主要研究区域,分别采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区域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中的大气细颗粒物,主要针对细颗粒物(PM2.5)浓度、有机碳/无机碳(OC/EC)浓度和多环芳烃(PAHs)浓度进行污染特征研究,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主要结论:(1)研究中北京市典型区域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范围为7.63<sup>5</sup>04.21μg/m3,室内空气PM2.5浓度范围为1.84<sup>4</sup>88.86μg/m<sup>3</sup>。
高浓度PM2.5浓度主要出现在Z1(房山区和大兴区)和Z2(东城区和朝阳区)采样区以及秋季和冬季,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6.7倍和6.5倍,污染情况相对较为严重。
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环境空气对室内空气PM2.5浓度的增加具有一定的贡献率,建议居民在重污染天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2)研究分析北京市室内外空气细颗粒物中碳组分(OC/EC)浓度与PM2.5浓度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并且Z1采样区(房山区和大兴区)室内外空气PM2.5中OC/EC污染最为严重,尤其冬季污染情况最重。
北京市能源和大气雾霾相关污染物排放情景解析
北京市能源和大气雾霾相关污染物排放情景解析姜克隽;贺晨旻;庄幸;朱松丽;高霁;刘嘉【期刊名称】《三峡环境与生态》【年(卷),期】2017(039)004【摘要】北京市大气雾霾控制行动方案在不断地推进中,大气质量也在不断改善.通过研究未来北京市大气雾霾相关一次源污染物的排放,以期分析未来实现城市空气质量PM2.5的达标路径.城市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压缩化石燃料消耗量的增长空间,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持续大幅度削减,使PM2.5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是目前形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排放源的解析,分析以能源活动为主的综合评估模型,研究未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路线;分析北京等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所需的减排量及减排路径,并提出推动城市空气质量PM2.5达标的路线图和政策建议.【总页数】6页(P13-18)【作者】姜克隽;贺晨旻;庄幸;朱松丽;高霁;刘嘉【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北京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人木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相关文献】1.北京市朝阳区城乡过渡带冬季采暖燃煤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J], 刘茜;李泓;曹磊;肖劲岩;冯阳;夏梁芝2.北京市能源和大气雾霾相关污染物排放情景解析 [J], 姜克隽;贺晨旻;庄幸;朱松丽;高霁;刘嘉;;;;;;3.北京市发布《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餐饮业颗粒物及VOCs排放 [J],4.印刷企业首次列入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计划 [J], ;5.北京市发布《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北京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刘奇琛;黄婧;郭新彪
【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
【年(卷),期】2017(012)003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北京市的污染尤为严重.本文对北京市近年来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苯系物的污染情况和来源以及不同控制措施下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变化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13页(P49-61)
【作者】刘奇琛;黄婧;郭新彪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5
【相关文献】
1.新乡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贾双庆;周速;程远
2.福州市主城区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特征 [J], 丘万鹏
3.太原市采暖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 [J], 李婕; 高雪莹; 郭利利; 闫昱程; 李宏艳; 何秋生; 王新明
4.上海北郊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J], 叶露
5.南京市秋季大气中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陈诚;姜波;姜倩倩;刘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地区城乡结合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及来源分析(精)
(HUANJING KEXUE) ENVIRONMENTAL SCIENCE第32卷第12期2011年12月15日目次序郝郑平(3461)………………………………………………………………………………………………………………………我国工业VOCs 减排控制与管理对策研究王海林,张国宁,聂磊,王宇飞,郝郑平(3462)………………………………………我国VOC 类有毒空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对策探讨陈颖,李丽娜,杨常青,郝郑平,孙汉坤,李瑶(3469)…………………………工业固定源VOCs 治理技术分析评估栾志强,郝郑平,王喜芹(3476)……………………………………………………………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有效途径研究江梅,张国宁,魏玉霞,邹兰,张明慧(3487)………………………………………台湾地区VOCs 污染控制法规、政策和标准栾志强,王喜芹,郑雅楠,刘平(3491)………………………………………………国外固定源VOCs 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研究张国宁,郝郑平,江梅,王海林(3501)………………………………………………挥发性有机物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刘昌新,王宇飞,王海林,郝郑平,王铮(3509)…………………………………民用生物质燃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李兴华,王书肖,郝吉明(3515)……………………………………………………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羰基化合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初探王琴,邵敏,魏强,陈文泰,陆思华,赵越(3522)……………………北京市BTEX 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规律分析孙杰,王跃思,吴方堃(3531)…………………………………………………………上海城区典型污染过程VOCs 特征及臭氧潜势分析崔虎雄,吴迓名,高松,段玉森,王东方,张懿华,伏晴艳(3537)……………长沙大气中VOCs 研究刘全,王跃思,吴方堃,孙杰(3543)………………………………………………………………………佛山灰霾期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马永亮,谭吉华,贺克斌,程远,杨复沫,余永昌,谭赟华,王洁文(3549)…………………深圳市显著排放VOCs 的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黄爱葵,李楠,Alex Guenther ,Jim Greenberg ,Brad Baker ,Michael Graessli ,白建辉(3555)……………………………………北京地区城乡结合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及来源分析周裕敏,郝郑平,王海林(3560)………………………………………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健康风险评价周裕敏,郝郑平,王海林(3566)……………………………………………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排放特征周咪,王伯光,赵德骏,张春林,古颖纲(3571)……………………………城市污水处理厂挥发性卤代有机物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何洁,王伯光,刘舒乐,赵德骏,唐小东,邹宇(3577)…………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感官定量评价研究刘舒乐,王伯光,何洁,唐小东,赵德骏,郭薇(3582)…………………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BVOC)向二次有机气溶胶(SOA)转化机制研究李莹莹,李想,陈建民(3588)…………………………NO 3自由基与3种环醚的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盖艳波,葛茂发,王炜罡(3593)……………………………………………3⁃甲基⁃3⁃丁烯基⁃1⁃醇与硫酸/过氧化氢混合溶液的吸收反应研究王天鹤,刘泽,葛茂发,王炜罡(3599)………………………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综评许秀艳,朱擎,谭丽,梁宵,张颖,滕恩江(3606)………………………………………………新型动态针捕集阱技术分析大气中低浓度的VOCs 李想,陈建民(3613)…………………………………………………………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检测方法的研究王艳君,郑晓玲,何鹰,张栋,王保栋(3617)………………………………………全自动阵列离子迁移谱仪连续监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周庆华,仓怀文,鞠帮玉,李林,杜永斋,陈创,侯可勇,李京华,王卫国,李海洋(3623)………………………………………膜进样⁃单光子电离/化学电离⁃质谱仪在线检测水中VOCs ………………………………………………………………花磊,吴庆浩,侯可勇,崔华鹏,陈平,赵无垛,谢园园,李海洋(3628)…………………………………………………………工业园区TVOC 和恶臭的电子鼻检测技术研究田秀英,蔡强,叶朝霞,郭威,卢岩文,张永明(3635)……………………………电子鼻检测污染土壤中挥发性氯代烃的适用性研究卜凡阳,文晓刚,万梅,刘锐,蔡强,陈吕军,张永明(3641)…………工业管道中丙烯酸酯类物质的监测与分析吴彬,张红燕,陆林光(3647)…………………………………………………………硅改性制备疏水性沸石分子筛蜂窝体王喜芹,李凯,魏冰,栾志强(3653)…………………………………………………………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苯催化氧化性能李东艳,刘海弟,陈运法(3657)……………………………………………蜂窝状活性炭对VOCs 的吸⁃脱附性能研究韩忠娟,罗福坤,李泽清(3662)………………………………………………………混合气体直接吸附分离回收过程研究王红玉,羌宁,胡瑕(3667)…………………………………………………………………生物滴滤降解氯苯废气的实验研究周卿伟,朱润晔,胡俊,张丽丽,陈建孟(3673)………………………………………………复合吸收技术净化复杂工业有机废气陈定盛,岑超平,唐志雄,方平,陈志航(3680)……………………………………………烘房VOCs 废气治理技术路线探析李泽清,罗福坤(3685)…………………………………………………………………………Co 3O 4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对气相甲苯的催化氧化闫清云,李新勇,肇启东,曲振平(3689)………………………………………Si 掺杂TiO 2纳米管阵列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氧化降解室内典型VOCs 邹学军,李新勇,曲振平,王疆疆(3694)……………基于现场试验的石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能力研究贾慧,武晓峰,胡黎明,刘培斌(3699)…………………………………………膜分离法处理加油站油气的研究朱玲,陈家庆,张宝生,王建宏(3704)…………………………………………………………机动车加油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CFD 数值模拟陈家庆,张男,王金惠,朱玲,尚超(3710)………………………………《环境科学》第32卷(2011年)总目录(3717)………………………………………………………………………………………《环境科学》征稿简则(3679) 《环境科学》征订启事(3684) 信息(3554,3616,3622,3672)第32卷第12期2011年12月环 境 科 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32,No.12Dec.,2011北京地区城乡结合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及来源分析周裕敏,郝郑平,王海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纳米材料研究室,北京 100085)摘要:采用低温固体吸附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分析,对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水平、时空变化、来源等进行了研究.所有样品共检测出挥发性有机物26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431.7μg ·m -3,苯系物和烷烃是本地区大气环境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48.1μg ·m -3和130.5μg ·m -3,烯烃11.7μg ·m -3,卤代烃22.4μg ·m -3,含氧化合物18.6μg ·m -3,所占比例分别为57.0%、30.0%、3.0%、6.0%和4.0%;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是含量较高的物质;有机污染物在交通早、晚高峰时期出现较高浓度水平,VOCs 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源分析表明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有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排放,黏结剂和溶剂利用以及植被排放等,贡献率分别为53.4%、20.1%、11.0%和5.93%.关键词:北京;城乡结合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解析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301(2011)12⁃3560⁃06收稿日期:2011⁃05⁃09;修订日期:2011⁃08⁃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0708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WY⁃IS402)作者简介:周裕敏(1984~),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VOCs 监测分析与风险评价,E⁃mail:zym8496@ ∗通讯联系人,E⁃mail:wanghailin@Pollution and Source of Atmospher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ban⁃rural Juncture Belt Area in Beijing ZHOU Yu⁃min,HAO Zheng⁃ping,WANG Hai⁃lin(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Abstract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by cryogenic dynamic adsorption in solid adsorbent tubes,subsequent thermal desorption with cryofocusing in a cold trap and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was adapted.Volatile organic content levels,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were studi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265species were detected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f this area,including alkanes,alkenes,aromatics,halohydrocarbons and oxygenated compounds.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VOCs is 431.7μg ·m -3,followed by aromatics 248.1μg ·m -3,alkanes 130.5μg ·m -3,alkenes 11.7μg ·m -3,halohydrocarbons 22.4μg ·m -3,oxygenated compounds 18.6μg ·m -3,respectively.Benzene,toluene,ethylbenzene,xylene and so on have a comparatively high content.Aromatics and alkanes are the most abundant VOCs;Organic pollutants generally occurred at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traffic rush hours.VOCs varied with seasons:winter maximum,followed by autumn,summer minimum.Source analysis showed that atmospheric VOCs mainly come from vehicular exhaust,gasoline evaporation,use of adhesive and solvent and vegetation emission.They accounted for 53.4%,20.1%,11.0%and 5.93%,respectively.Key words :Beijing;urban⁃rural juncture belt;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pollution;source apportionment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大气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气体排放物,是对流层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前体物,导致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对人体健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空气中的VOCs 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农村交汇、兼具城乡两方面特征的独特地域,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在扩散条件不利、道路状况差、环境复杂等情况下,城乡结合部这种局部微环境可能出现较严重的污染,但这种污染程度往往不能在环境监测部门的空气指标中得到显示.城市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道路交通及其他燃烧过程、油气挥发等[1].目前VOCs 研究主要关注城区重要功能区的污染,其污染状况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6],而对于城乡结合地区等非重点区域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涉及较少.本研究初步调查分析了北京城乡结合部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并探讨其主要来源.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及配件QC⁃2大气采样器;Markes 不锈钢吸附采样管12期周裕敏等:北京地区城乡结合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及来源分析(管长89mm,外径6.4mm);温湿度计、大气压力表、皂膜流量计;Markes UNITY Series2热脱附仪;安捷伦6890N/5973GC/MS化学工作站;安捷伦DB⁃5ms60m×0.25mm×0.25μm毛细管柱;蓄冷剂冰盒(北京优冷科技有限公司).1.2 样品采集1.2.1 采样管活化不锈钢采样管内装60~80目的Tenax TA/ Carbogragh1TD,首次使用前在100、200、300、335℃下通过高纯氮气(99.999%)各老化处理1h,氮气流量100mL·min-1.每次采样分析后,再在100、200、300、335℃下各处理15min.老化后的采样管用聚四氟乙烯套管密封,铝箔包裹,再用密封袋密封,放入干净、密闭、装有活性炭的容器里,保存在4℃的冰箱.1.2.2 采样采样点位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楼4层楼顶,18m高.采样前用皂膜流量计校准流量计流量.采集空气样品时在采样管的进气端以聚四氟乙烯管连接一根装填有碘化钾(KI)和无水硫酸钠(Na2SO4)的玻璃管,采样管另一端与采样器相连,调整地面高度1.5m左右.碘化钾是用来吸收大气中的臭氧,降低O3的干扰[7],无水硫酸钠用来吸收采样气流中的水分[2~4].无水硫酸钠事先在550℃灼烧4h,冷却后放置在干燥器内保存备用.将采样管放在蓄冷剂冰盒内,保持吸附管温度在0℃左右的环境中,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挥发性物质脱附损失.采样完毕,将采样管用聚四氟乙烯套管密封,铝箔包裹,再用密封袋密封,带回实验室分析测定.不及时处理的,放入4℃冰箱存放,存放时间不超过3 d.记录采样流量、时间、气温、湿度等数据.采样分为早上(08:00)、中午(12:00)、晚上(18:00)3个时段,采样流量90mL·min-1,采样时间120min. 1.3 仪器分析条件Markes热脱附仪条件:采样管在室温下用高纯氦气(99.999%)作载气,流量30mL·min-1吹扫1 min.内置冷阱降温保持-10℃,加热采样管至280℃,热脱附解析样品10min,流量30mL·min-1,将待测组分转移到内置冷阱的捕集管中.加热内置冷阱,以最快速率升温到300℃,待测组分脱附并注入气相色谱进行分离,解析时间5min,流量5 mL·min-1.Agilent6890N GC条件:初始温度40℃,保留3 min;5℃·min-1的速率升温到140℃;然后再以10℃·min-1的速率升温到220℃,保留5min.高纯氦气(99.999%)作载气,柱流量1.0mL·min-1. Agilent5973MSD条件:离子源温度230℃;电离方式:电子轰击(EI);采用全扫描方式,m/z扫描范围为35~300u.2 结果与讨论2.1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在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265种物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平均浓度431.7μg·m-3,其中苯系物248.1μg·m-3,烷烃130.5μg·m-3,烯烃11.7μg·m-3,卤代烃22.4μg·m-3,含氧化合物18.6μg·m-3,所占比例依次是:57.0%、30.0%、3.0%、6.0%和4.0%.从污染物质量浓度看,苯系物和烷烃是本地区大气环境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挥发性有机物.苯系物的含量反映了城市汽车尾气的污染状况,本研究中共检测出苯系物57种,主要是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萘和1,2,3⁃三甲基苯等物质,主要化合物的浓度见表1.在苯系物中甲苯的含量最高,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占苯系物含量的78.3%.Perry等[8]指出,改用无铅汽油会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苯、甲苯、乙苯等芳烃化合物增加.北京已全面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可能会导致增加甲苯和其他单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排放量.表1 大气环境中苯系物浓度水平/μg·m-3 Table1 Annual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aromatics/μg·m-3化合物平均浓度标准偏差最大值苯25.231.2187.4甲苯53.866.6390.7乙苯3141.4208.8对二甲苯41.555388.1间二甲苯1823.2155.9苯乙烯24.931215.3邻二甲苯24.133209.1丙苯2.42.512.6 1,2,3⁃三甲苯8.310.363.4 1,3,5⁃三甲苯1.81.79.4 1,2,4⁃三甲苯3.23.114.1 1⁃乙基⁃4⁃甲基本65.224.5 1⁃乙基⁃3⁃甲基苯2.62.915.7 1⁃乙基⁃2⁃甲基苯6.5845.2萘11.110.266.3 烷烃是大气中数量最为丰富的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共检测出烷烃类物质91种,碳数分布从5个碳1653环 境 科 学32卷到19个碳.含量相对较高的为己烷、戊烷、2⁃甲基丁烷、2⁃甲基戊烷、壬烷、庚烷、癸烷、3⁃甲基戊烷等.含量较丰富的烯烃是天然植物来源的二戊烯、异戊二烯、α⁃蒎烯、2⁃甲基⁃2⁃丁烯等.挥发性卤代烃中的痕量卤化物主要由人为产生,大多是具有辐射活性且寿命较长的温室气体,样品中共检测出卤代烃23种,浓度较大的依次1,4⁃二氯苯、CFC⁃113、CFC⁃11、四氯乙烯、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三氯甲烷(HFC⁃23)、1,2⁃二氯丙烷.甲基叔丁基醚(MBTE)、壬醛、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醛、壬醛和己醛等是主要检出的羰基化合物.为进一步分析本地区大气环境中VOCs的污染现状和特征,对北京城市VOCs研究和国内外一些典型城市的环境大气中浓度较大的、主要的挥发性芳烃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合称BTEX)浓度水平进行了归纳比较,详见表2.单环芳烃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最为广泛且最为成熟的一类化合物,关键原因是该类化合物既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又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与北京城区相比,苯和甲苯含量都较高,甲苯含量约是Barletta等[9]研究结果的2倍.但与发生臭氧异常时相比,各物质浓度相对较低[10].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马尼拉和曼谷的甲苯浓度较高,伯明翰、慕尼黑、伦敦等欧美城市浓度普遍较低,本研究中甲苯浓度和首尔、雅典接近,处于中间水平.本次采样苯浓度和长春、曼谷、卡拉奇、大阪相近,而乙苯和二甲苯浓度偏高,比高污染的曼谷和马尼拉低,但与大多数城市相比仍偏高.由表2可知,曼谷的BTEX具有最高值为350.7μg·m-3,本次采样BTEX浓度介于香港和大阪之间.总体而言,欧美发达国家城市的BTEX浓度普遍较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染浓度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苯系物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城乡结合地路况较差、燃油质量低、燃烧不充分、机动车性能差、存在局地污染源影响等,以及如曼谷等城市存在大量的工业挥发排放源所致.2.2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连续工作日小时变化监测结果见图1所示,污染物浓度早晨先升高午后降低傍晚再升高,呈双峰变化.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Ho等[24]对香港大气中苯系物研究也指出,在早晨09:00~12:00和下午15:00~18:00之间苯系物浓度出现峰值. Velasco等[25]对墨西哥城的研究显示由于早晨交通早高峰到来,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三甲苯达到最高浓度.表2 BTEX在国内外城市中的平均浓度/μg·m-3Table2 Mass concentration of BTEX in domesticand international cities/μg·m-3城市 苯甲苯乙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BTEX文献伯明翰3.68.42.36.92.323.5[11]里尔 8.5213.812.14.750.1[12]慕尼黑10.423.45.713.75.258.4[13]伦敦 3.891.914.7[14]雅典 17.458.717.593.6[15]大阪 17.8127.738.910.9195.3[16]首尔 5.652.68.517.57.191.3[17]长春 31.371.913.7116.9[18]香港 1285.215.317.98.7139.1[19]广州 7.124.15.97.32.747.1[20]东莞 4.425.2572.444[20]卡拉奇18.129.215.14.767.1[21]马尼拉12.616821.955.816.8275.1[22]曼谷 18.218636.68128.9350.7[22]北京 20.528.3[23]北京 50.279.841.177.429.4278[23]北京 25.253.83141.524.9176.4本研究 日变化主要是受2个原因影响,一是污染源强度的变化,二是扩散条件(如气温、气压、风速)的改变.源排放增加,大气稳定度增强,有机污染物积累导致浓度升高,上午和傍晚浓度高与早晚交通高峰相关;对流作用大,光强度增强,光化学作用消耗显著加强,有机物污染浓度则降低,与午后浓度较低一致.图1 VOCs的日变化Fig.1 Diurnal variations of VOCs图2所示的是烷烃、烯烃、苯系物、卤代烃和含氧化合物在不同季节的浓度变化.季节变化中春季采用3、4、5月数值平均,夏季采用6、7、8月均值,秋季采用9、10、11月均值,冬季采用12、1、2月均值.结果表明,烷烃和苯系物、烯烃和卤代烃变化趋势相似,冬季浓度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浓度最低,含氧化合物则随着季节有一定幅度的升高.夏265312期周裕敏等:北京地区城乡结合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及来源分析图2 VOCs 的季节变化Fig.2 Seasonal variations of VOCs季VOCs 浓度较低可能是由于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强,天气条件有利于发生光化学反应,光化学作用增强、消耗更多的VOCs 所致;冬季、秋季含量很较高可能由于低温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和光化学作用消除作用有限,冬季供暖燃煤源排放增强,也造成大气VOCs 浓度的升高.总体而言,VOCs 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没有出现随着夏季温度升高,溶剂挥发等源排放增强导致浓度升高,也可能是北京大气中光化学作用较强,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较大,降低了污染物在近地面的积累.2.3 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分析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较为复杂,对检出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的结果见表3.主成分共抽取出4个主成分因子,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90.4%.第一个主成分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3.4%,C6~C10的烷烃及苯系物因子负荷较大.交通排放对城市大气环境有机污染贡献大,交通排放主要成分是烷烃和单环芳烃[22~24],考虑到采样点周边地区上、下班交通高峰时车流量较大,主成分1代表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第二个主成分异戊烷和戊烷的负荷大,异戊烷是机动车汽油挥发的特征产物[6,25],可认为主成分2来源于油气挥发,贡献率为20.1%.主成分3中的CFC⁃11、CFC⁃113、四氯乙烯和1,2⁃二氯乙烷(1,2⁃DCA)负荷较高,CFC类卤代烃主要来源于人为过程,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用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气雾剂等[26,27],四氯乙烯目前广泛用做干洗剂及印刷线路板、精密金属零部件清洗,1,2⁃DCA 广泛应用于黏合剂、清洗剂、润滑油、工业溶剂、汽油防爆剂等[26],结合该地区存在油漆喷涂、旧家具回收等行业,主成分3是生产生活中黏结剂和溶剂的使用排放所致,贡献率为11.0%.α⁃蒎烯和异戊二烯主要来自植物排放[27],在主成分4中负荷较大,则主成分4代表植被排放.表3 化合物主成分分析Table 3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compounds 物质主成分1234异戊烷0.0390.9180.0570.165戊烷0.1120.7650.0900.5532⁃甲基戊烷0.7270.3320.3440.2083⁃甲基戊烷0.6050.3280.5230.213己烷0.8070.3530.4190.0403⁃甲基己烷0.9260.2020.2080.045庚烷0.9600.0310.1420.063壬烷0.7900.2040.5230.092癸烷0.8190.4680.1530.179苯0.8520.0620.4560.085甲苯0.9880.0420.0230.119乙苯0.7760.0510.4660.250对二甲苯0.9680.1790.0910.097间二甲苯0.8230.1880.4220.213邻二甲苯0.9740.1710.0150.077苯乙烯0.9370.2270.0490.049萘0.8030.1150.5310.1831,2⁃二氯乙烷0.0900.6050.7140.192三氯甲烷0.8210.1520.3230.151四氯乙烯0.5440.1190.6740.096异戊二烯0.2740.3150.1280.823α⁃蒎烯0.0730.1170.1530.886乙酸乙酯0.6370.3050.3950.308氟利昂1130.2250.4410.7960.037氟利昂110.1120.1990.8990.008特征值13.3565.0162.7461.482方差贡献率/%53.42420.06610.9865.9303653环 境 科 学32卷 从季节的源贡献看(表4),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溶剂利用和植被挥发排放贡献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季具有4个主要来源,贡献率有所变化.冬季主要贡献源只有3个,即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和有机溶剂挥发排放,春季中溶剂排放和生物源排放联合贡献率为11.0%,夏季生物源贡献较大,可能原因是夏季植被生长旺盛,排放量增大.表4 四季VOCs 的源贡献Table 4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urce contributions 源贡献率/%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机动车尾气65.147.441.662.2油气挥发14.113.822.59.1溶剂利用11.06.117.014.3生物排放11.011.48.1总和90.278.789.285.6 研究表明,汽车尾气中苯和甲苯的特征浓度比值(B /T)通常在0.5左右[6,30,31],代表燃油型或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比值明显偏小则说明除了机动车尾气外还有其他来源的苯系物排入大气环境,较高的B /T 比则可能受生物燃料和木炭燃烧的影响[28],B /T >1则主要受燃煤影响[29].本研究中B /T 比值在0.3~0.7之间,B /T 平均值为0.47,也说明大气中苯系物主要排放源是机动车尾气.大量的研究也发现,利用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各物质之间相关性分析可以用来估计BTEX 的光化学反应影响及可能的来源[6,25].在城市大气环境中,乙苯的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来自交通排放[30].甲苯、(对、间、临)二甲苯和乙苯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64、0.9054、0.8838、0.8304,说明乙苯与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来自相同的源排放.所以,交通排放是乙苯和甲苯、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苯和乙苯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为0.645),可能原因是苯和乙苯的大气寿命不同(苯大气寿命9.4d,乙苯1.6d)或苯存在其他潜在的排放源.3 结论(1)在城乡结合地大气中共检测出265种物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431.7μg ·m -3,其中苯系物248.1μg ·m -3,烷烃130.5μg ·m -3,烯烃11.7μg ·m -3,卤代烃22.4μg ·m -3,含氧化合物18.6μg ·m -3,所占比例依次是:57.0%、30.0%、3.0%、6.0%和4.0%.(2)有机污染物日变化呈双峰变化,在交通早、晚高峰时期出现较高水平,可能跟车流量及稀释扩散条件等影响因素有关.VOCs 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浓度较高,春夏季浓度较低,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3)因子分析、特征化合物特征比值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油气挥发,黏结剂和溶剂利用挥发以及植被排放,贡献率分别为53.4%、20.1%、11.0%和5.9%.参考文献院[1] Ras⁃Mallorqu M R,MarcRecasens R M,Borrull⁃Ballar F.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ban and industrial air from Tarragona by thermal desorp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Talanta,2007,72(3):941⁃950.[2] Bailey J,Schmidl B,Williams M.Speciated hydrocarbon emissions from vehicles operated over the normal speed range on the road[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0,24(1):43⁃52.[3] Baldasano J M,Delgado R,Calbo J.Applying receptor models to analyze urban /suburban VOCs air quality in Martorell (Spain)[J].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1998,32(3):405⁃412.[4] Srivastava A,Joseph A E,Patil S,et al .Air toxics in ambient air of Delhi[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5,39(1):59⁃71.[5] Zhao L,Wang X,He Q,et al .Exposure to hazardou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PM10and CO while walking along streets in urban Guangzhou,China[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4,38(36):6177⁃6184.[6] 徐新,王跃思,刘广仁,等.北京大气中BTEX 的观测分析与研究[J].环境科学,2004,25(3):14⁃18.[7] Helmig D.Ozone removal techniques in the sampling of atmospheric volatile organic trace gases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7,31(21):3635⁃3651.[8] Perry R,Gee I.Vehicle emissions in relation to fuel composition [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5,169(1⁃3):149⁃156.[9] Barletta B,Meinardi S,Sherwood R F,et 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43Chinese citie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5,39(32):5979⁃5990.[10] Duan J,Tan J,Yang L,et al .Concentration,sources and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during ozone episode in Beijing [J].Atmospheric Research,2008,88(1):25⁃35.[11] Derwent R G,Middleton D R,Field R A,et a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air qualitydata from an urban roadside locationin CentralLondon over the period from July 1991to July 1992[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5,29(8):923⁃946.[12] Boudries H,Toupance G,Dutot A L.Seasonal variation ofatmospheric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on the western coast ofBrittany,Franc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4,28(6):465312期周裕敏等:北京地区城乡结合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及来源分析1095⁃1112.[13] Rappenglück B,Fabian P.Nonmethane hydrocarbons(NMHC)in the Greater Munich Area/Germany[J].AtmosphericEnvironment,1999,33(23):3843⁃3857.[14] Derwent R G,Davies T J,Delaney M,et al.Analysis and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tinuous hourly monitoring data for26C2⁃C8hydrocarbons at12United Kingdom sites during1996[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0,34(2):297⁃312. [15] Moschonas N,Glavas S.C3⁃C10hydrocarbons in the atmosphereof Athens,Greec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6,30(15):2769⁃2772.[16] Tsujino Y,Kuwata K.Sensitive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for thedetermination of traces of atmospheric hydrocarbons by capillary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93,642(1⁃2):383⁃388.[17] Na K,Kim Y P.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mbient 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 in Seoul,Korea[J].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1,35(15):2603⁃2614.[18] Liu C,Xu Z,Du Y,et al.Analyses of 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 concentrations and variation trends in the air ofChangchun,the northeast of China[J].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0,34(26):4459⁃4466.[19] Lee S C,Chiu M Y,Ho K F,et al.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in urban atmosphere of Hong Kong[J].Chemosphere,2002,48(3):375⁃382.[20] Barletta B,Meinardi S,Simpson I J,et al.Ambient mixingratios of nonmethane hydrocarbons(NMHCs)in two major urbancenter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region:Guangzhou andDongguan[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42(18):4393⁃4408.[21] Barletta B,Meinardi S,Simpson I J,et al.Mixing ratios of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in the atmosphere ofKarachi,Pakistan[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2,36(21):3429⁃3443.[22] Gee I L,Sollars C J.Ambient air levels of 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 in Latin American and Asian cities[J].Chemosphere,1998,36(11):2497⁃2506.[23] Barletta B,Meinardi S,Simpson I J,et al.Ambient halocarbonmixing ratios in43Chinese cities[J].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6,40(40):7706⁃7719.[24] Ho K F,Lee S C,Guo H,et al.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in the atmosphere of HongKong[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322(1⁃3):155⁃166.[25] Velasco E,Lamb B,Westberg H,et al.Distribution,magnitudes,reactivities,ratios and diurnal patterns of 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Valley of Mexico during the MCMA2002and2003field campaigns[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Physics,2007,7(2):329⁃353.[26] De Wildeman S,Diekert G,Van Langenhove H,et al.Stereoselective microbial dehalorespiration with vicinaldichlorinated alkane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3,69(9):5643.[27] Guenther A,Baugh W,Davis K,et al.Isoprene fluxes measuredby enclosure,relaxed eddy accumulation,surface layer gradient,mixed layer gradient,and mixed layer mass balance techniques[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96,101(D13):18555⁃18567.[28] Andreae M,Merlet P.Emission of trace gases and aerosols frombiomass burning[J].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2001,15(4):955⁃966.[29] Moreira dos Santos C Y,De Almeida Azevedo D,De AquinoNeto F R.Atmospheric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fromurban areas near a coal⁃fired power station[J].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4,38(9):1247⁃1257.[30] Ras⁃Mallorqui M R,Marce⁃Recasens R M,Borrull⁃Ballarin F.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ban andindustrial air from Tarragona by thermal desorption and 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Talanta,2007,72(3):941⁃950.5653HUANJING KEXUE Vol.32 No.12Environmental Science (monthly)Dec.15,2011CONTENTS Preface HAO Zheng⁃ping(3461)…………………………………………………………………………………………………………………………………………………Study 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or Industri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in China ………………………………………………………………………WANG Hai⁃lin,ZHANG Guo⁃ning,NEI Lei,et al.(3462)………………………………………………………………………………………………………………Countermeasures for Priority Control of Toxic VOC Pollution CHEN Ying,LI Li⁃na,YANG Chang⁃qing,et al.(3469)……………………………………………………Evaluation of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Fixed Industrial Resources LUAN Zhi⁃qiang,HAO Zheng⁃ping,WANG Xi⁃qin(3476)……………Emission Control Way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Industry JIANG Mei,ZHANG Guo⁃ning,WEI Yu⁃xia,et al.(3487)……………………………………………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for Contro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 Emission Standards in Taiwan ……………………………………………………………LUAN Zhi⁃qiang,WANG Xi⁃qin,ZHENG Ya⁃nan,et al.(3491)………………………………………………………………………………………………………Study on Foreign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of Stationary Sources VOCs Emission Control ZHANG Guo⁃ning,HAO Zheng⁃ping,JIANG Mei,et al.(3501)………………VOCs Tax Policy on China’s Economy Development LIU Chang⁃xin,WANG Yu⁃fei,WANG Hai⁃lin,et al.(3509)…………………………………………………………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Emitted from Biofuel Combustion in China LI Xing⁃hua,WANG Shu⁃xiao,HAO Ji⁃ming(3515)…………………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mbient Carbonyl Compounds in Beij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ANG Qin,SHAO Min,WEI Qiang,et al.(3522)………………………………………………………………………………………………………………………Analysis on Status Pollution and Variation of BTEX in Beijing SUN Jie,WANG Yue⁃si,WU Fang⁃kun(3531)………………………………………………………………Characteristics of Ambient VOCs and Their Role in O 3Formation:A Typical Air Pollution Episode in Shanghai Urban Area …………………………………………CUI Hu⁃xiong,WU Ya⁃ming,GAO Song,et al.(3537)…………………………………………………………………………………………………………………Observation and Study on Atmospheric VOCs in Changsha City LIU Quan,WANG Yue⁃si,WU Fang⁃kun,et al.(3543)…………………………………………………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uring Haze Episode in Foshan City ……………………………………………………………………………………MA Yong⁃liang,TAN Ji⁃hua,HE Ke⁃bin,et al.(3549)…………………………………………………………………………………………………………………Investigation on Emission Properties of Biogenic VOCs of Landscape Plants in Shenzhen ………………………………………………………………………………HUANG Ai⁃kui,LI Nan,Alex Guenther,et al.(3555)…………………………………………………………………………………………………………………Pollution and Source of Atmospher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ban⁃rural Juncture Belt Area in Beijing ………………………………………………………ZHOU Yu⁃min,HAO Zheng⁃ping,WANG Hai⁃lin(3560)…………………………………………………………………………………………………………………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ban⁃rural Juncture Belt Area ZHOU Yu⁃min,HAO Zheng⁃ping,WANG Hai⁃lin(3566)………Sourc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lodorous Volatile Organic Carbonyls from a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ZHOU Mi,WANG Bo⁃guang,ZHAO De⁃jun,et al.(3571)………………………………………………………………………………………………………………Sourc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Factors of Volatile Halo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HE Jie,WANG Bo⁃guang,LIU Shu⁃le,et al.(3577)……………………………………………………………………………………………………………………Quantification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and Olfactory Concentrations for Malodorou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LIU Shu⁃le,WANG Bo⁃guang,HE Jie,et al.(3582)……………………………………………………………………………………………………………………Study 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A from Biogenic VOC Under UV⁃B Condition LI Ying⁃ying,LI Xiang,CHEN Jian⁃min(3588)…………………………………Kinetic Studies on the Gas⁃phase Reactions of NO 3Radicals with Three Cyclic Ethers GAI Yan⁃bo,GE Mao⁃fa,WANG Wei⁃gang(3593)…………………………………Uptake of 3⁃methyl⁃3⁃buten⁃1⁃ol into Aqueous Mixed Solution of Sulfuric Acid and Hydrogen Peroxide WANG Tian⁃he,LIU Ze,GE Mao⁃fa,et al.(3599)………………An Overview on Analytical Metho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Water XU Xiu⁃yan,ZHU Qing,TAN Li,et al.(3606)………………………………………………Determ Ina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 VOCs in Air by a Newly Designed Needle Trap Device LI Xiang,CHEN Jian⁃min (3613)……………………………………………Research on Determination of Total 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in the Atmosphere ……………………………………………………………………………WANG Yan⁃jun,ZHENG Xiao⁃ling,HE Ying,et al.(3617)……………………………………………………………………………………………………………Automatic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Using 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 Array ………………………………………………………………ZHOU Qing⁃hua,CANG Huai⁃wen,JU Bang⁃yu,et al.(3623)…………………………………………………………………………………………………………Development of a Membrane Inlet⁃Single Photon Ionization /Chemical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er for Online Analysis of VOCs in Water ……………………………HUA Lei,WU Qing⁃hao,HOU Ke⁃yong,et al.(3628)…………………………………………………………………………………………………………………Detection of TVOC and Odor in Industrial Park Using Electronic Nose TIAN Xiu⁃ying,CAI Qiang,YE Zhao⁃xia,et al.(3635)……………………………………………Applicability of an Electronic Nose for Detection of Volatil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in Soil …………………………………………………………………………BU Fan⁃yang,WEN Xiao⁃gang,WAN Mei,et al.(3641)………………………………………………………………………………………………………………Test and Analysis of Acrylic Acid Ester in Industry Pipelines WU Bin,ZHANG Hong⁃yan,LU Lin⁃guang(3647)……………………………………………………………Preparation of Honeycombed Monolithic Zeolite and Hydrophobic Modification with SiCl 4WANG Xi⁃qin,LI Kai,WEI Bing,et al.(3653)………………………………Synthesis of Manganese Oxide Octahedral Molecular Siev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atalytic Oxidation of Benzene LI Dong⁃yan,LIU Hai⁃di,CHEN Yun⁃fa(3657)……Adsorption⁃Desorption Performance of Honeycomb⁃Shaped Activated Carbon HAN Zhong⁃juan,LUO Fu⁃kun,LI Ze⁃qing(3662)……………………………………………Process of Adsorption and Separating Recovery Solvents from Vapor Mixture Directly WANG Hong⁃yu,QIANG Ning,HU Xia(3667)………………………………………BTF Performance Treating a Chlorobenzene⁃Contaminated Gas Stream ZHOU Qing⁃wei,ZHU Run⁃ye,HU Jun,et al.(3673)………………………………………………Purification of Complicated Industrial Organic Waste Gas by Complex Absorption CHEN Ding⁃sheng,CEN Chao⁃ping,TANG Zhi⁃xiong,et al.(3680)……………………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Pathway of VOCs Released from Oven LI Ze⁃qing,LUO Fu⁃kun(3685)………………………………………………………………Fabrication of Co 3O 4Nanorods and Its Catalytic Oxidation of Gaseous Toluene YAN Qing⁃yun,LI Xin⁃yong,ZHAO Qi⁃dong,et al.(3689)………………………………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of Si Doped TiO 2Nanotub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VOCs ……………………………………………………ZOU Xue⁃jun,LI Xin⁃yong,QU Zhen⁃ping,et al.(3694)………………………………………………………………………………………………………………Research of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Capacity of Oil Pollutants Based on in⁃situ Experiment JIA Hui,WU Xiao⁃feng,HU Li⁃ming,et al.(3699)…………………………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Oil Vapor Pollution Control for Gas Station with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ZHU Ling,CHEN Jia⁃qing,ZHANG Bao⁃sheng,et al.(3704)…………………………………………………………………………………………………………CF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to the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Behavior During Vehicle Refueling Process …………………………………………………………CHEN Jia⁃qing,ZHANG Nan,WANG Jin⁃hui,et al.(37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10期2016年10月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Vol.37,No.10Oct.,2016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VOCs 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刘丹1,2,解强1,张鑫2,王海林3,闫志勇1,2,杨宏伟4,郝郑平2*(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室,北京100085; 3.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4.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2)摘要:采用低温固体吸附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进行了连续监测,对以雾霾期为标志划分的4个阶段的VOCs 浓度水平与组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正矩阵因数分解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 )对VOCs 的可能来源进行解析,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VOCs 的日均浓度为332.34μg ·m -3,苯系物和卤代烃在研究区域大气环境的VOCs 中含量占主导地位;冬季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源为溶剂/涂料使用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区域所检出的致癌性VOCs 的致癌风险均超过了EPA 给出的风险限值.关键词:雾霾;挥发性有机物;源解析;PMF 模型;健康风险评价中图分类号:X511;X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0-3301(2016)10-3693-09DOI :10.13227/j.hjkx.2016.10.003收稿日期:2016-05-03;修订日期:2016-05-30基金项目: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9016,2013090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3370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 类)(XDB05050200)作者简介:刘丹(1990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与污染源VOCs 的监测分析,E-mail :liudanufo@163.com *通讯联系人,E-mail :zpinghao@rcees.ac.cn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VOCs During the Haze Period in the Winter in BeijingLIU Dan 1,2,XIE Qiang 1,ZHANG Xin 2,WANG Hai-lin 3,YAN Zhi-yong 1,2,YANG Hong-wei 4,HAO Zheng-ping 2*(1.School of Chem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Nano-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China ; 3.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37,China ;4.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22,China )Abstract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by cryogenic dynamic adsorption in solid adsorbent tubes ,subsequent thermal desorption with cryofocusing in a cold trap and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was adapted for continuous ambient air monitoring.VOCs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RA )were researched in detail.Moreover ,the sources apportionment was reliably analyzed by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VOCs was 332.34μg ·m -3per day ,the concentrations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and halo hydrocarbon were remarkably high compared to the other VOCs.Particularly ,the PMF analysis results revealed that solvent /paint use emission ,biomass or coal combustion and motor vehicle exhaust emissions were the main pollutants emission sources.Additionally ,the cancer risk index of all carcinogenic substances was higher than the suggested value of USEPA (1ˑ10-6),which could cause potential harm to human health.Key words :haze ;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 (VOCs );Source Apportionment ;PMF Mode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RA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 )是对流层臭氧(O 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的重要前体物[1,2],挥发性有机物不但主导大气光化学烟雾的反应进程,而且其大气化学反应产物是细颗粒物的重要组分,从而造成光化学烟雾、O 3浓度升高、灰霾天气次数增加等一系列环境问题[3 5].近几年北京雾霾频发,恶劣的空气条件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了诸多困扰,尤其是由雾霾引发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雾霾频发期,呼吸道和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6 8],这让人们越来越重视VOCs 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以及VOCs 的来源等问题.VOCs 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李雷等[9]对广州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VOCs 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对暴露人群不存在非致癌风险,但苯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周裕敏等[10]对北京城乡结合地环境空气中VOCs 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非致癌风险值在安全范围内,但苯的致癌指数超过了致癌风险值;国内外对环境大气的研究结论表明,VOCs 对环境和人体均环境科学37卷具有潜在危害,且VOCs的来源分布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为有效对城市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污染控制减排,就要对VOCs的来源有明确的认识,受体模型是基于受体环境大气VOCs的浓度及组成等观测数据来解析大气VOCs的来源的一类源解析模型[11],所以国内外很多学者将受体模型用于区域和城市大气VOCs的污染来源解析,主要包括化学质量平衡法(chemical mass balanee,CMB)、因子分析法(faetor analysis,FA)、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ositive matrix faetor analysis,PMF)等.CMB模型需要精确的源信息,而源信息存在地区差异,也会随时间改变[12].因子分析法要求数据量大,有时解析出的载荷和成分谱为负值,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正矩阵因数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受体模型能够同时确定污染源剖面和贡献,而不需要预先知道源成分谱[13],且限制因子矩阵值为非负,可避免出现无实际意义的负值[14],所以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青睐.Sarkhosh等[15]利用PMF模型对伊朗德黑兰的VOCs 进行了来源分析,发现VOCs有5个来源,分别为汽车尾气占61%,燃油蒸发占12%,城市天然气占17%,生物源占8%,工业溶剂源占2%.Suwattiga 等[16]运用PMF模型对泰国曼谷环境空气进行了源解析,结果显示曼谷汽油汽车尾气占21%,柴油车尾气占2%,燃料挥发12%,燃油锅炉烟气22%,溶剂挥发占8%,生物质燃料燃烧占19%,烹饪烟气占2%,市政废物处置废气占4%,来源不明的占7%.由此可见,PMF受体模型已经成功地运用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源解析研究中.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冬季供暖后的大气进行连续监测,对雾霾频发期环境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组成特征、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等潜在环境危害的分析并运用PMF模型对污染物进行来源解析,以期在环境的规划和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VOCs控制措施.1材料与方法1.1采样点与采样时间的选择采样点位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态楼4层楼顶,高18m.采样点周围无明显污染源,采样点距北五环约2km,主要为中高层建筑物,人口密度较大,是一个商业和居民混合区,能够较好地代表城区环境空气中VOCs的污染状况.由于冬季供暖后空气质量会发生明显改变,所以样品采集从2015年11月10日开始,连续监测至2016年1月13日,采样时间均为每天12:00及18:00左右.期间,共监测到雾霾红色预警1次,黄色预警1次,蓝色预警1次,监测到雾霾天气16d.共得到有效样品数46个.整个监测期可分为4个阶段,以雾霾作为分隔标准,如表1所示.表1监测期阶段分隔情况Table1Monitoring period of phase separation阶段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空气质量情况阶段一2015年11月19日2015年12月14日雾霾期,冬季供暖初期,只在雾霾天气进行采样,期间红色预警1次阶段二2015年12月15日2015年12月18日非雾霾期,空气质量优良阶段三2015年12月23日2016年1月3日雾霾期,期间黄色预警1次,蓝色预警1次阶段四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13日非雾霾期,空气质量优良1.2主要仪器与试剂采样装置:不锈钢吸附采样管(Makes公司,管长90mm,外径6.4mm),QC-2型大气采样器(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预处理及分析所用的仪器:固相热脱附仪(Makes UNITY Series2),6890GC/ 5973NMSD联用仪(Agilent公司).所用的标准气体:高纯氦气(纯度≥99.999%),高纯氮气(纯度≥99.99%),EPA TO-15混合标准气体(Scott公司),苯系物标气(苯、甲苯、乙苯、丙苯、异丙苯、邻,间,对-二甲苯、邻,间,对-二乙苯、1,2,4-三甲苯、1,3,5-三甲苯)10ˑ10-6,北京海谱气体有限公司生产.1.3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采样前,大气采样仪用皂膜流量计校准流量计流量.采集空气样品时在采样管的进气端以聚四氟乙烯管连接一根装填有碘化钾(KI)和无水硫酸钠(Na2SO4)的玻璃管,采样管另一端与采样器相连,调整距楼顶地平面高度1.5m左右.碘化钾是用来吸收大气中的臭氧,降低O3的干扰[17],无水硫酸钠用来吸收采样气流中的水分[18,19].无水硫酸钠事先在550ħ灼烧4h,冷却后放置在干燥器内保存备用.采样完毕,将采样管用聚四氟乙烯套管密封,铝箔包裹,再用密封袋密封,带回实验室分析测定.不及时处理的,放入4ħ冰箱存放,存放时间不超过3496310期刘丹等: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VOCs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d.记录采样流量、时间、温度、湿度等数据.Markes热脱附仪条件:采样管在室温下用高纯氮气(99.999%)作载气,流量30mL·min-1吹扫2 min.聚焦冷阱温度保持-3ħ,加热采样管至270ħ,热脱附解析样品3min,流量30mL·min-1,将待测组分转移到内置冷阱的捕集管中.加热聚焦冷阱,以最快速率升温到300ħ,待测组分脱附并注入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冷阱脱附时间3min,流量5 mL·min-1.GC/MS分析条件:以初始炉温35ħ,保持5 min;然后以6ħ·min-1升温至120ħ,最后以15ħ·min-1升温至220ħ,保留10min.色谱柱为DB-5,不分流进样.样品进样体积为500mL.高纯氦气(99.999%)做载气,柱流量1.0mL·min-1.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EI),以全扫描(SCAN)模式操作,m/ z扫描范围为35 350u.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际样品时,参考标准物质出峰时间和保留时间,根据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同NIST05谱库中标准谱图的匹配度定性.化合物使用外标定量方法根据色谱峰面积进行定量.本研究标准曲线采用5点绘制,浓度分为100ˑ10-9、300ˑ10-9、500ˑ10-9、800ˑ10-9、1000ˑ10-9,每月重新绘制一次,并将中间一个浓度与标气理论浓度值对比,各目标物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同时对每批样品设置实验室空白和各采样点空白,保证整个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2结果与讨论2.1VOCs的物质组成和浓度特征2.1.1VOCs物质组成观测期间,共检出挥发性有机物200余种,并对其中66种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包括烷烃4种,苯系物15种,含氧烃10种以及卤代烃37种,具体VOCs物质名称和归类如表2所示.图1是研究区4个观测阶段的VOCs中主要组分烷烃、含氧烃、卤代烃和苯系物所占的质量分数.阶段一中烷烃、含氧烃、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占比分别为4.29%、24.79%、38.81%和32.11%;在现有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阶段二中未检出烷烃,含氧烃、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占比分别为42.75%、34.59%和22.66%;阶段三中各组分的占比分别为1.57%、32.69%、44.60%和21.13%;阶段四中同样未检出烷烃,其余各类别占比为41.20%、33.04%和25.75%.由上述数据可得,4个阶段中,处于雾霾期的阶段二、四各类VOCs占比具有同种占比特征:含氧烃>苯系物>卤代烃;而处于非雾霾期的阶段一和阶段三各类VOCs占比特征基本相同:苯系物>含氧烃>烷烃.表2检出物质组成Table2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detected 化合物种类具体物质名称卤代烃二氯二氟甲烷、二氯四氟乙烷、氯甲烷、氯乙烯、溴甲烷、氯乙烷、三氯氟甲烷、1,1-二氯乙烯、1,1,2-三氯三氟乙烷、二氯甲烷、1,1-二氯乙烷、顺式-1,2-二氯乙烯、氯仿、1,1,1-三氯乙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顺式-1,3-二氯丙烯、反式-1,3-二氯丙烯、1,1,2-三氯乙烷、四氯乙烯、1,2-二溴乙烷、氯苯、1,1,2,2-四氯乙烷、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1,2,4-三氯代苯、六氯-1,3丁二烯、苄基氯、三溴甲烷、二溴氯甲烷、反-1,2-二氯乙烯、溴二氯甲烷、溴乙烯、3-氯丙烯苯系物苯、甲苯、乙基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1,3,5-三甲苯、1,2,4-三甲苯、4-乙基甲苯、异丙苯、丙苯、间二乙苯、对二乙苯、邻二乙苯含氧烃丙酮、乙酸乙酯、4-甲基-2-戊酮、叔丁基甲醚、四氢呋喃、醋酸乙烯酯、1,4-二氧己环、异丙醇、2-丁酮、2-己酮烷烃环己烷、正-庚烷、正-己烷、2,2,4-三甲基戊烷2.1.2VOCs的浓度水平在TO-15及苯系物标气定量的基础上,确定大气的浓度水平.在整个观测期间,VOCs质量浓度的日均值为332.34μg·m-3,变化范围为64.20 1016.70μg·m-3,其中卤代烃90.10μg·m-3,苯系物166.57μg·m-3,含氧烃74.03μg·m-3,烷烃1.64μg·m-3,所占比例依次是:27.11%、50.12%、22.28%、0.49%,从污染物质量浓度看,苯系物和卤代烃是本地区大气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有机物.4个阶段VOCs质量浓度日均值分别为461.61、208.63、374.74、228.11μg·m-3,变化范围分别为191.46 1016.70、64.20 385.04、87.94 592.97、69.90 462.58μg·m-3.阶段二66种VOCs质量浓度日均值的平均值相比于阶段一的VOCs平均浓度水平降低了54.80%,阶段三较阶段二升高了79.62%,阶段四较阶段三降低了39.13%.比较4个阶段VOCs的日均值变化可知,45963环境科学37卷个阶段的质量浓度日均值的大小关系为:阶段二<阶段四<阶段三<阶段一.图2为4个阶段VOCs 质量浓度日均值与各阶段空气质量指数(AQI )平均值的对比,经对比表明雾霾期的VOCs 浓度要明显高于非雾霾期,这也进一步说明了VOCs 在灰霾等的形成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图1观测期间各VOCs 种类的占比变化Fig.1Ratio changes of every VOCs species duringthe sampling period各阶段物质浓度排名前10的化合物如图3所示.除阶段一外,2-己酮均为检出浓度最大的化合物,各阶段中苯系物的浓度都比较高.处于雾霾期的阶段二和阶段四检出的物质组分较多,几乎检出了所有现有的定性定量物质;而非雾霾期的阶段一和阶段三均有物质未检出,且未检出的物质大致相同,有1,2-二氯丙烯、反-1,3-二氯丙烷、四氯乙烯、二溴氯甲烷、对二甲苯、间二甲苯、1,4-二氧六环、正己烷和正庚烷等.可见,雾霾期大气中的VOCs 物质组分明显增多,从而表明导致灰霾天气的源排放物质增多,且大气扩散条件较差造成了污染物质的积累.图24个阶段VOCs 质量浓度的平均值Fig.2Average daily mass concentrations of VOCs in 4stages2.2VOCs 来源分析大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比较复杂,为图3各阶段物质浓度排名前10的化合物Fig.3Top 10compounds of VOCs concentration in four stages了有效控制大气VOCs 污染,就需要了解污染源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本研究对雾霾期间4个阶段大气中比较典型的37种VOCs 进行了4因子的PMF 源解析.如图4所示,阶段一的因子1中贡献较大的物种以氯仿、正己烷为主,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等的贡献也很明显.氯仿可用作脂肪、树脂、橡胶等的溶剂[20],乙酸乙酯也主要用作工业的稀释剂和溶剂[21],正己烷和苯等有机物也经常被用在涂料和其他工业中[22],所以因子1可认为是溶剂/涂料使用源.因子2主要贡献物种为甲苯、乙基苯及间、对-二甲苯(TEX )等苯系物,烷烃也有一定的贡献.烷烃和单环芳烃是交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23 25],且采样时间为交通早晚高峰期,所以因子2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因子3的主要物种为二氯丙烷、二氯苯、二溴氯甲烷等卤代化合物.由于采样所处位置位于2家科研院所及4所高校密集区,且该源只是单一卤代烃较高,所以推测可能来自监测点所在科研单位的氯代烃类溶剂的使用挥发,因此因子3定义为696310期刘丹等: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VOCs 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特殊源-科研溶剂使用.因子4以1,3-二氯丙烯、4-图4各阶段的PMF 模型解析结果Fig.4PMF model analytical results at each stage乙基甲苯、三甲苯及二乙基苯等为主.这些物种均为工业源排放的VOCs 特征组分,常来自于制鞋、家具、羽毛类产品、印刷、家居和其它一些工业生7963环境科学37卷产过程[26,27],所以因子4为工业源.图5(a )为阶段一各排放源的贡献率,其中溶剂/涂料使用排放源为19.6%,机动车排放源为32.1%,科研溶剂使用源为23.6%,工业源为24.7%.阶段二中因子1为工业源,体现在较大量的苯系物和含氧烃的贡献;因子2中BTEX 、卤代烃和烷烃等的贡献都比较明显,所以认为因子2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因子3中排放物种不具有典型性,为不确定源;因子4中贡献率较大的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2-丁酮等有机污染物经常来自与木制家具制造、印刷、干洗等行业[10,20,28],所以因子4为溶剂/涂料使用源.阶段二各排放源排放贡献率[见图5(b )]为溶剂/涂料使用排放源为24.5%,机动车排放源为31.2%,工业源为37.2%,不确定源为7.1%.阶段三中因子1以异丙醇、2-己酮、乙酸乙酯等为特征污染物,所以因子1为溶剂/涂料使用挥发源;因子2卤代烃单一贡献较大,为科研溶剂使用源;因子3有丰富的BTEX 及少量烷烃,故认为是机动车排放源;因子4不具有典型性,为不确定源.阶段三各排放源贡献率[见图5(c )]为溶剂/涂料使用排放源17.7%,机动车排放源26.0%,科研溶剂使用源为35.8%,不确定源为20.4%.阶段四[见图5(d )]中因子1为溶剂/涂料使用排放源,贡献率为19.1%,因子2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源,贡献率为31.1%,因子3和因子4都可能来自家具制造、印刷和其他一些工业生产过程,所以都认为是工业源,贡献率各为25.9%和23.9%.图54个阶段的因子贡献率Fig.5Factor contributions in different stage通过对4个阶段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解析,发现在非雾霾期(阶段二、四)主要的VOCs 贡献因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采样所处地区存在油漆喷涂、旧家具回收等行业,所以存在一定的溶剂和涂料的使用排放,且占比稳定.阶段四中工业源占比很大,而该地区周围并没有化工相关企业,加之该时间段内风速较大,且检测出的VOCs 浓度不高,所以推测可能来自于其他区域的传送.在雾霾期(阶段一、三),科研溶剂的使用也是污染的来源之一,这是由于该阶段空气常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之密集的科研单位分布,导致科研溶剂用量增大,从而使科研溶剂使用源的质量浓度占比明显上896310期刘丹等: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VOCs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升.所以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要加强关注对尾气的处理.2.3健康风险评价健康风险评价是描述人类暴露于环境危害因素后,出现不良健康效应的特征,通常分为致癌风险评价和非致癌风险评价.美国国家科学院于1983年提出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即危害鉴定(hazard identification)、剂量-反应关系评价(dose-response assessment)、暴露评价(exposure assessment)和风险特征分析(risk characterization),目前该方法已是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29].根据本研究所检测的6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及美国EPA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单,选取22种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的评价.本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见文献[10].由表3、表4可以看出,阶段一和阶段三各污染物的CDI值及非致癌与致癌风险指数明显偏高.阶段一至四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4.21ˑ10-4 1.80、7.34ˑ10-5 2.18ˑ10-1、1.90ˑ10-5 5.43ˑ10-1和8.04ˑ10-5 1.82ˑ10-1.对于非致癌风险,当风险指数未超过1时,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但在阶段一中顺-1,2-二氯乙烯明显超过了这一限制,而在其他阶段该化合物的风险指数也很高.顺-1,2-二氯乙烯用于配制清漆和橡胶溶液等,这与该地区存在油漆喷涂、旧家具回收等行业有关,需引起重视.对于致癌风险,EPA指出一般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上限为1ˑ10-6,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署(OSHA)建议可承受的致癌风险为1ˑ10-3.由表4可以看出,4个阶段中1,2-二氯乙烷、苯、顺-1,3-二氯丙烯、反-1,3-二氯丙烯、四氯乙烯、1,4-二氧六环等物质均超过了EPA给出的风险限值,说明冬季有利于这些污染物的产生且不利于扩散,同时也增大了人体的长期日摄入量.同时也说明了雾霾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明显影响,长期暴露易对暴露人群健康造成危害,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确保区域内居民的身体健康.表3各阶段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长期日摄入量Table3Chronic daily intake(CDI)of VOCs in different stages污染物长期日摄入量/mg·(kg·d)-1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1,2-二氯乙烷 1.31ˑ10-3 1.87ˑ10-4 1.07ˑ10-39.43ˑ10-5苯 1.99ˑ10-3 6.68ˑ10-4 1.39ˑ10-3—顺-1,3-二氯丙烯 1.76ˑ10-3 4.35ˑ10-4 2.21ˑ10-4 3.09ˑ10-4反-1,3-二氯丙烯 2.50ˑ10-3— 2.69ˑ10-4—四氯乙烯 1.11ˑ10-3—9.44ˑ10-4—1,4-二氧六环 5.50ˑ10-5———甲苯 2.44ˑ10-3— 1.78ˑ10-3—乙苯 1.46ˑ10-3— 5.43ˑ10-48.04ˑ10-6异丙苯 1.36ˑ10-3 2.24ˑ10-3 2.86ˑ10-3 1.81ˑ10-3对二甲苯 1.02ˑ10-3— 2.21ˑ10-4—间二甲苯8.26ˑ10-4— 1.31ˑ10-4—邻二甲苯7.89ˑ10-4 1.92ˑ10-4 6.00ˑ10-4 3.40ˑ10-4苯乙烯7.74ˑ10-4 1.88ˑ10-4 5.87ˑ10-4 3.33ˑ10-4对二氯苯9.97ˑ10-48.35ˑ10-4 6.78ˑ10-4 6.40ˑ10-4邻二氯苯 1.58ˑ10-4—— 2.30ˑ10-3 1,2,4-三氯苯 2.05ˑ10-4 1.93ˑ10-4 1.24ˑ10-4 1.82ˑ10-3氯仿 4.33ˑ10-3 2.18ˑ10-3 3.97ˑ10-3 6.48ˑ10-4 1,2-二氯丙烷 2.78ˑ10-4— 4.98ˑ10-5—顺-1,2-二氯乙烯 3.61ˑ10-3 3.53ˑ10-4 1.09ˑ10-3—乙酸乙酯 1.40ˑ10-3 4.05ˑ10-4 1.63ˑ10-3 3.43ˑ10-4 2-丁酮 1.67ˑ10-3 4.40ˑ10-5 2.53ˑ10-4 2.23ˑ10-3正己烷 2.95ˑ10-4— 1.33ˑ10-5—3结论(1)采样地区观测期间内66种VOCs质量浓度日均值的范围为64.20 1016.70μg·m-3,4个阶段的日平均值大小关系为:阶段二<阶段四<阶段三<阶段一.阶段二、四各类VOCs占比具有同种比例特征:含氧烃>苯系物>卤代烃>烷烃;阶段一和阶段三各类VOCs占比特征基本相同:苯系物9963环境科学37卷表4各阶段健康风险评价Table4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different stages污染物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1,2-二氯乙烷 1.19ˑ10-4 1.70ˑ10-59.73ˑ10-58.58ˑ10-6苯 4.98ˑ10-1 1.67ˑ10-1 3.48ˑ10-1— 6.97ˑ10-5 2.34ˑ10-5 4.88ˑ10-5—顺-1,3-二氯丙烯 5.86ˑ10-2 1.45ˑ10-27.37ˑ10-3 1.03ˑ10-2 1.76ˑ10-4 4.35ˑ10-5 2.21ˑ10-5 3.09ˑ10-5反-1,3-二氯丙烯8.34ˑ10-2—8.97ˑ10-3— 2.50ˑ10-4— 2.69ˑ10-5—四氯乙烯 1.84ˑ10-1— 1.57ˑ10-1— 2.32ˑ10-6— 1.98ˑ10-6—1,4-二氧六环 1.83ˑ10-3——— 5.50ˑ10-6———甲苯 3.05ˑ10-2— 2.23ˑ10-2—乙苯 1.46ˑ10-2— 5.43ˑ10-38.04ˑ10-5异丙苯 1.36ˑ10-2 2.24ˑ10-2 2.86ˑ10-2 1.81ˑ10-2对二甲苯 5.12ˑ10-3— 1.11ˑ10-3—间二甲苯 4.13ˑ10-3— 6.56ˑ10-4—邻二甲苯 3.94ˑ10-39.58ˑ10-4 3.00ˑ10-3 1.70ˑ10-3苯乙烯 3.87ˑ10-39.38ˑ10-4 2.94ˑ10-3 1.66ˑ10-3对二氯苯 1.25ˑ10-3 1.04ˑ10-38.48ˑ10-47.99ˑ10-4邻二氯苯 1.76ˑ10-3—— 2.56ˑ10-21,2,4-三氯苯 2.05ˑ10-2 1.93ˑ10-2 1.24ˑ10-2 1.82ˑ10-1氯仿 4.33ˑ10-1 2.18ˑ10-1 3.97ˑ10-1 6.48ˑ10-21,2-二氯丙烷 6.94ˑ10-2— 1.25ˑ10-2—顺-1,2-二氯乙烯 1.80ˑ100 1.77ˑ10-1 5.43ˑ10-1—乙酸乙酯 1.56ˑ10-3 4.50ˑ10-4 1.81ˑ10-3 3.81ˑ10-42-丁酮 2.79ˑ10-37.34ˑ10-5 4.22ˑ10-4 3.72ˑ10-3正己烷 4.21ˑ10-4— 1.90ˑ10-5—>含氧烃>烷烃.(2)通过对污染物进行PMF模型源解析,发现导致该地区冬季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源为溶剂/涂料使用及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得出各阶段的污染来源情况如下:阶段一溶剂/涂料使用排放源19.6%,机动车排放源32.1%,科研溶剂使用源23.6%,工业源24.7%;阶段二溶剂/涂料使用排放源24.5%,机动车排放源31.2%,工业源37.2%,不确定源7.1%;阶段三溶剂/涂料使用排放源为17.7%,机动车排放源26.0%,科研溶剂使用源35.8%,不确定源20.4%;阶段四溶剂/涂料使用排放源19.1%,机动车尾气排放源31.1%,工业源各为25.9%和23.9%.(3)对于非致癌风险,各阶段中顺-1,2-二氯乙烯的指数明显偏高,与该地区存在油漆喷涂、旧家具回收等行业有关.对于致癌风险四个阶段中1,2-二氯乙烷、苯、顺-1,3-二氯丙烯、反-1,3-二氯丙烯、四氯乙烯、1,4-二氧六环等物质均超过了EPA 给出的风险限值,说明在冬季雾霾期大气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应当采取措施.参考文献:[1]Hatfield M L,Huff Hartz K E.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rom 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mixtures[J].AtmosphericEnvironment,2011,45(13):2211-2219.[2]Zhao Y L,Hennigan C J,May A A,et al.Intermediate-volatility organic compounds:a large source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4,48(23):13743-13750.[3]Hung-Lung C,Jiun-Horng T,Shih-Yu C,et al.VOC concentration profiles in an ozone non-attainment area:a casestudy in an urban and industrial complex metroplex in southernTaiwan[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7,41(9):1848-1860.[4]McNeill V F.Aqueous organic chemistry in the atmosphere:sources and chemical processing of organic aerosols[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5,49(3):1237-1244.[5]Millet D B,Baasandorj M,Hu L,et al.Nighttime chemistry and morning isoprene can drive urban ozone downwind of a majordeciduous forest[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6,50(8):4335-4342.[6]AfrozR,Hassan M N,Ibrahim N A.Review of air pollution and health impacts in Malaysia[J].EnvironmentalResearch,2003,92(2):71-77.[7]Li M N,Zhang L L.Haze in China:curr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4,189:85-86.[8]Bigazzi A Y,Figliozzi M A,Luo W T,et al.Breath biomarkers to measure uptake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bicyclists[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6,50(10):5357-5363.[9]李雷,李红,王学中,等.广州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13,34(12):4558-4564.Li L,Li H,Wang X Z,et al.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007310期刘丹等: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VOCs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VOCs in the downtown areaof Guangzhou,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2013,34(12):4558-4564.[10]周裕敏,郝郑平,王海林.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11,32(12):3566-3570.Zhou Y M,Hao Z P,Wang H L.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atmospher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ban-rural juncturebelt area[J].Environmental Science,2011,32(12):3566-3570.[11]Paatero P.Least squares formulation of robust non-negative factor analysis[J].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1997,37(1):23-35.[12]Clarke K,Redon N,Romain A,et al.Chemical mass balance model applied to an olfactory annoyance problematic[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4,48(20):12118-12125.[13]郑玫,张延君,闫才青,等.中国PM2.5来源解析方法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6):1141-1154.Zheng M,Zhang Y J,Yan C Q,et al.Review of PM2.5sourceapportionment methods in China[J].Acta Scientiarum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14,50(6):1141-1154.[14]Hopke P K.Recent developments in receptor modeling[J].Journal of Chemometrics,2003,17(5):255-265.[15]Sarkhosh M,Mahvi A H,Yunesian M,et al.Source apportion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Tehran,Iran[J].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13,90(4):440-445.[16]Suwattiga P,Limpaseni W.Seasonal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Bangkok ambient air[J].ScienceAsia,2005,31(4):395-401.[17]Helmig D.Ozone removal techniques in the sampling of atmospheric volatile organic trace gases[J].AtmosphericEnvironment,1997,31(21):3635-3651.[18]Srivastava A,Joseph A E,Patil S,et al.Air toxics in ambient air of Delhi[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5,39(1):59-71.[19]Baldasano J M,DelgadoR,CalbóJ.Applying receptor models to analyze urban/suburban VOCs air quality in Martorell(Spain)[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1998,32(3):405-412.[20]南淑清,梁晶,张丹,等.郑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空间分布及源解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3):119-124.Nan S Q,Liang J,Zhang D,et al.VOCs in ambient air ofZhengzhou city: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5,38(3):119-124.[21]Wei W,Cheng S Y,Li G H,et al.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emitted from a petroleum refinery inBeijing,China[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4,89:358-366.[22]杨辉,朱彬,高晋徽,等.南京市北郊夏季挥发性有机物的源解析[J].环境科学,2013,34(12):4519-4528.Yang H,Zhu B,Gao J H,et al.Source apportionment of VOCsin the northern suburb of Nanjing in summer[J].EnvironmentalScience,2013,34(12):4519-4528.[23]Wu F K,Yu Y,Sun J,et al.Characteristics,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reactivity of ambient 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 at Dinghu Mountain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6,548-549:347-359.[24]Cao X Y,Yao Z L,Shen X B,et al.On-roa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s from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inBeijing,China[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6,124:146-155.[25]Bolden A L,Kwiatkowski C F,Colborn T.New look at BTEX:are ambient levels a problem?[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5,49(9):5261-5276.[26]Chan L Y,Chu K W,Zou S C,et al.Characteristics of nonmethane hydrocarbons(NMHCs)in industrial,industrial-urban,and industrial-suburban atmospheres of the PearlRiverDelta(PRD)region of south China[J].Journal of GeophysicalResearch,2006,111(D11):D11304.[27]An J L,Zhu B,Wang H L,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VOCs measured in an industrial area ofNanjing,YangtzeRiver Delta,China[J].AtmosphericEnvironment,2014,97:206-214.[28]周裕敏,郝郑平,王海林.北京地区城乡结合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11,32(12):3560-3565.Zhou Y M,Hao Z P,Wang H L.Pollution and source ofatmospher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ban-rural juncturebelt area in Beijing[J].Environmental Science,2011,32(12):3560-3565.[29]化勇鹏.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及确定修复目标的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10-11.Hua Y P.A study of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n contaminated sitesand method of remediation goal calculation in China[D].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12.10-1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