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学习资料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复习资料
1. 供应链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答:P3(概念),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2. 供应链管理的动因、重要意义、主要内容答:P14-P15(动因、主要内容)意义:供应链优化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实现利润,具体表现为:(1)、提高客户满意度。
这是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最终目标,供应链管理和优化的一切方式方法,都供应链的历史发展是朝向这个目标而努力的,这个目标同时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重要内容就是流程上的再造与设计,这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流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随着企业供应链流程的推进和实施、应用,企业管理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将会有极大的改进,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节约交易成本。
结合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将大大降低供应链内各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
(4)、降低存货水平:通过扩展组织的边界,供应商能够随时掌握存货信息,组织生产,及时补充,因此企业已无必要维持较高的存货水平。
(5)、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供应商管理。
由于供应商能够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应用于采购管理的人员等都可以从这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具有更高价值的工作。
(6)、减少循环周期。
通过供应链的自动化,预测的精确度将大幅度的提高,这将导致企业不仅能生产出需要的产品,而且能减少生产的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
(7)、收入和利润增加。
通过组织边界的延伸,企业能履行它们的合同,增加收入并维持和增加市场份额。
(8)、网络的扩张。
供应链本身就代表着网络,一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系统,本身就已经建立起了业务网络。
3. 牛鞭效应、需求变异加速放大、供应商库存管理答:P53、VMI(P220)4.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答:P985.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答:P1916. 实施供应链战略管理的时机与条件答:(一)正确认识供应链管理思想;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必须建立正确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并以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指导供应链战略规划和实施。
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复习资料
物流复习资料1、物流的7个“恰当”指的是恰当的产品、恰当的数量、恰当的条件、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恰当的顾客、恰当的成本。
2、运输的两条基本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3、运输作业的关键因素是成本、速度、和一致性。
4、仓库的基本操作是物料搬运、储存与保管、季节性需求的调整。
5、物流信息系统的四个主要子系统是订单处理系统、调查和情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报告和输出系统。
12、物流的效用: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13、物流是企业生产连续进行的前提条件,物流是商流的必要条件,物流可以降低成本、创造利润.14、物流是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门有机整体的纽带、物流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物流的改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15、供应链物流管理,是指以供应链核心产品或者核心业务为中心的物流管理体系。
16、物流学的主要观点:物流的“黑大陆"学说、物流的“冰山”说、“第三利润源"说、效益悖反说、服务中心说。
17、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18、现代物流管理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19、现代物流管理注重整个流通渠道商品运动20、现代物流管理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21、现代物流管理是对商品运动的全过程管理22、现代物流管理重视以信息为中心23、物流战略有三个基本目标:降低成本、减少资本、改进服务。
24、物流费用包括:直接物流费用和委托物流费用.25、影响物流服务水平的因素:缺货水平、订货信息、信息的准确性、订货周期的稳定性、订货的便利性26、物流标准化的特点:涉及面更为广泛、属于二次系统、体现科学性和民主性及经济性、物流标准化具有非常强的国际性.27、国际标准化组织(1S0)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已基本认定600×400(毫米)为基础模数尺寸.28、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29、物流系统的“6S”目标:服务目标、快速、及时、准时目标、安全目标、低成本目标、规模优化目标、库存控制目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1. 物流的定义和含义、活动要素和分类定义:即物品的流动,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物流的四个含义:1.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实物形态的转移;2.有方向的流动,供应地-接收地;3.包括运输、搬运、存储、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4.包括空间位置移动和形态变化.2。
供应链的概念和构成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构成主体: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组成其中有个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称为核心企业.3。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概念和特点基本思想—理念:●横向一体化思想-强调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思想:非核心业务外包,资源外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鸡生蛋●竞合思想:合作性竞争,既竞争又合作●顾客满意度思想:最大化顾客满意度为目标●集成思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概念:从供应链整体出发,管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与客户,以更低的成本传递给客户更多的价值。
特点:4R:快速响应、弹性、可靠性、关系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优势价值优势: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或差异性●产品附加值:快速供应、质量可靠、个性化满足●服务附加值-利用服务进行竞争1.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客户关系管理(CRM)2.更好地开展销售服务5。
客户服务成为产品增值新源泉的理解●科技进度及应用,使得产品在技术上具有趋同性,越来越多的市场成为“质量的功能上的无差异商品市场”;●改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顾客,成为竞争的重要法宝;●优良的“客服”表现为5R: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条件,将正确的商品送到正确的顾客手中●本书将“客服”简单地定义为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性,即产品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和被要求的地点到达客户的手中,该产品才有价值。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
1.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策略(黄 183)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的策略很多,最基本的策略有 4 种:①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即(Q, R)策略;②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即(R, S)策略;③周期性检查策略,即(t, S)策略;④综合库存策略,即(t, R, S)策略。
1) (Q, R)策略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对库存进行连续性检查,当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 R 时,即发出一个订货,每次的订货量保持不变,都为固定值 Q。
该策略适用于需求量大、缺货费用较高、需求波动性很大的情形。
2) (R, S)策略该策略和(Q, R)策略一样,都是连续性检查类型的策略,也就是要随时检查库存状态,当发现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 R 时,开始订货,订货后使最大库存保持不变,即为常量S,若发出订单时库存量为 I,则其订货量即为(S-I)。
该策略和(Q, R)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订货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因而订货量是可变的。
3) (t, S)策略该策略是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 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 I,则订货量为 S-I。
经过固定的检查期 t,发出订货,这时,库存量为 I1,订货量为(S-I1)。
经过一定的时间(LT),库存补充(S-I1),库存到达 A 点。
再经过一个固定的检查时期t,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2),经过一定的时间(LT-订货提前期,可以为随机变量),库存有达到新的高度 B。
如此周期性检查库存,不断补给。
该策略不设订货点,只设固定检查周期和最大库存量。
该策略适用于一些不很重要的、或使用量不大的物资。
4) 4. (t, R, S)策略该策略是策略(t,S)和策略(R,S)的综合。
如图 8-3 所示,这种补给策略有一个固定的检查周期 t、最大库存量 S、固定订货点水平 R。
当经过一定的检查周期 t 后,若库存低于订货点,则发出订货,否则,不订货。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复习资料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复习资料一、问答题:(8+8+9)1、物流管理战略框架(1)全局性战略:由于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客户服务应该成为全局性的战略目标。
通过良好的客户服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加企业对客户的亲和力,并留住客户,而且可以通过客户服务获得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信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要实现客户服务的战略目标,必须建立客户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施客户满意工程,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2)结构性战略:结构性战略暴扣渠道设计和网络分析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尽心各企业的供应链体系设计。
渠道设计包括从供应链角度重构供应链节点,实现物流系统再造和物流渠道优化等,通过优化渠道,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适应性,使供应链获得最低的物流成本。
网络分析为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包括库存状况分析、用户服务调查、运输方式和交货状况的分析、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的状况、合作企业业绩评估和考核等,其目的在于改进库存、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信息交流与传递效率。
(3)功能性战略:包括物料管理、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运输工具的使用与调度、采购与供应的方法与策略、库存控制以及仓库作业管理。
其目的是实现物理过程的适时、适量、适地的高效运作。
(4)基础性战略:主要指为保证物流系统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性保障。
其内容包括组织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政策与策略和基础设施管理。
总结:全局性战略决定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结构性战略体现了企业的物流系统结构和布局,功能性战略实现了企业各项物流活动的管理,基础性战略是实现前三个层次战屡的保障。
2、物流战略规划的时机选择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内容对企业战略规划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与审核:需求;客户服务(库存可得率、送货速度、订单履行速度和准确性);产品特性(产品重量、规格、价值、风险的功);物流成本;定价策略供应链体系的设计策略:(1)供应链体系设计的基础——物流产品与特性(2)供应链体系设计的前提——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设计(3)供应链体系设计的目标——设计出与产品类型一致的供应链(4)供应链体系设计的方法——基于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5)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的步骤3、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1)铁路运输优点:运输能力大;运输过程受自然条件限制小,连续性强;运输到发时间准确性高,安全可靠;运输速度较快;环境污染小,能耗较低;平均运距较长;运输成本较低缺点:投资高;建设周期长;铁路短途运输平均成本高,灵活性差;适用:内陆地区运送中长距离、运量大、时间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一般货物和特种货物。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_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_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以下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的复习重点:1.物流管理:-物流概念及其重要性。
了解物流的定义、目标和作用。
-物流管理的组成部分。
掌握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如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
-物流成本管理。
理解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和控制方法,如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等。
-物流信息管理。
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运作,如订单处理、库存控制和运输跟踪等。
-物流服务质量管理。
掌握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方法,如配送准时率、服务态度等。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了解供应链的定义及其目标,如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灵活性等。
-供应链设计与协调。
理解供应链的设计原则和协调要素,如供应链网络结构、合作关系和信息共享等。
-供应链风险管理。
掌握供应链风险的类型和管理方法,如供应中断风险、市场需求波动风险等。
-供应链绩效评价。
了解供应链绩效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如交货准时率、库存周转率等。
-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了解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如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
3.物流与供应链的技术应用:-物流信息系统。
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如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运输调度系统等。
-物流与供应链数据分析。
掌握数据分析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如销售预测、库存优化等。
-物流与供应链的物联网技术。
了解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应用,如RFID、传感器等。
4.供应链合作与战略:-供应链合作关系。
掌握供应链合作的类型和关键要素,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集成等。
-供应链风险管理。
了解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如多元化供应、备份供应等。
-供应链战略决策。
了解供应链战略的制定和调整,如外包决策、供应链重组等。
5.当前热点和前沿问题:-绿色物流和可持续供应链。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应用,如节能减排、碳足迹管理等。
-电子商务和物流。
掌握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和挑战,如智能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共享等。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材料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二、名词解释 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三、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四、案例分析题 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名词解释 (10个考5个,有划横线的为不确定的答案!!!)1.供应链管理: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相关信息所做的计划、操作和控制。
2.安全库存:为了防止不确定性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等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3.仓库管理:对库存货物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4.物流系统:所谓物流系统,是指由各个相关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的一个整体。
5.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物流活动制订、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标准的过程。
6.采购:用户为取得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货物和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所有活动。
7.库存:库存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现在和将来的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备的资源,包括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9.国际物流:是指货物(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及物品(包括邮品、展品、赠物资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和转移。
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简单题(10个考5个)1.什么是物流?现代物流业务具有什么特征?物流:物流是有形物品从产出源点到最终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
特征:①多功能化②信息化和网络化③系统化④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施及设备2.配送中心具有什么功能?①备货②储存③分拣及配货④配装⑤配送加工⑥配送运输⑦送达服务⑧信息交换和处理功能3.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①铁路运输②公路运输③水路运输④航空运输⑤管道运输4.物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①物流硬件系统②物流作业系统③物流管理系统④物流信息系统5.物流成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①人工费用②作业消耗③物品损耗④利息支出⑤管理费用6.在采购的过程中,对供应商的激励措施有哪些?①价格激励②订单激励③信用激励④关系或级别激励⑤参与制造7.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供应链管理具有哪些特征?①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整体,它涵盖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全过程及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物流职能领域。
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资料
1.仓储费用是指货主委托公共仓库进行货物保管时,仓库收取货主的服务费用,包括保管和装卸等各项费用;或企业内部仓储活动所发生的保管费、装卸费以及管理费等各项费用。
2.气力输送法是指由具有正压或负压的空气带动粉粒状物料在管道内流动,实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的输送。
3.物流一体化,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移动,使参与各方的企业都能获益,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4.物流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策略安排。
5.即时供应模式是按照生产企业的要求,按照用户随时提出需求的时间要求,实现用户所要求的供应。
6.物流作业流程是指为达成一定的物流目的而依次进行的一系列物流作业。
7.物流园区,也称物流基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特定区域。
8.物流技术是指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
9.精益物流是指在物流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剔除物流过程中的无效和不增值作业,用尽量少的投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的最大价值,并获得高效率、高效益的物流。
10.门到门服务是指承运人在托运人的工厂或仓库接货,负责运抵收货人的工厂或仓库交货。
11.承运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12.中转运输是指物品由生产地到最终使用地,中途经过至少一次落地并换装的运输。
13.单元装卸是指用托盘、容器或包装物将小件或散装物品集成一定质量或体积的组合件,以便利用机械进行作业的装卸方式。
14.区域配送中心是指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州)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实施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
15.自动导引车是指装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路径行驰,在车体上具有编程和停车选择装置、安全保护装置以及各种物料移载功能的搬运车辆。
16.交通枢纽是指在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交通干线的交叉与衔接之处,共同为办理旅客与货物中转、发送、到达所建设的多种运输设施的综合体。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复习资料
1.物流定义的讨论实物分配——(PD:PhysicalDistribution):实物分配是包含在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物的流通一一日本著名学者,被称为物流之父的平原直就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替代“物的流通”后勤管理一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军事部门所发展的“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方法对军需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分发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Logistics 逐步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
德国的R.尤尼曼的定义:物流学(Logistics)是研究对系统(企业、地区、国家、国际)的物料流(material,flow)及有关的信息流(informationflow)进行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关于物流的概念其他定义:(1)物流是指物资实体物理流动过程及只有关活动的总称。
它不仅包括物的搬运和运输,还包括与此相联系的包装、装卸、储存保管、配送和流通加工等。
(2)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换货、废物利用及处理、运输及仓储等。
(3)物流是指包括包装、运输、输送、保管、装卸等工作,主要以有形物资为中心,所以称之为物资流通。
在物资流通过程中加进信息流通,于是称之为物流。
2.物流的5个right物流中的5个right是指:以最少的成本,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正确的地点(rightlocation)、正确的条件(rightcondition),将正确的商品(rightgoods)送到正确的客户(rightcustomer)手中。
3.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PL:ThirdPartyLogistics)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功能服务者。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期末重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论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的特征:1物流管理方法的现代化2物流管理目标的整体化3物流管理组织的网络化4物流管理运作的柔性化5物理管理组织的标准化6物流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1现代物流发展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综合策划的物流组合服务通过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形态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2现代物流发展对企业的作用:1)现代物流是生产流通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2)现代物流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3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地位:1)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链接社会经济的各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3)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化、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第三方物流:指由物流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二章供应链管理概论21世纪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1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企业面临国际竞争2产品更新节奏加快,产品开发研制的难度越来越大3产品个性化需求突出,小批量生产占据主流4生产要素流动趋势加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5用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1企业扩展战略从“纵向一体化”模式向“横向一体化”模式转变纵向一体化模式会增加企业投资,会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导致企业竞争力分散2企业资源管理的重点由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供应链:★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是一种业务流程模型,是指由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制造商、产品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链组成,完成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提共给顾客所需的产品与服务的整个过程。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P36供应链的类型:1按照产品特点分类,可分为精益型供应链和敏捷型供应链2按照供应链级数分类可分为二级供应链、三级供应链和多级供应链3按照供应链所属行业分类,可分为制造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的特性、交叉性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原因:1牛鞭效应:订货量的波动程度沿供应链不断增大2过长的产品周转时期供应链管理的目的:通过集成优化方式提高所有参与主体的长期利润和收益,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从整体上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国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的功能和结构p43图2-8物流与供应链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两者的运作理念是一直的,且供应链管理离不开物流管理区别:1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三流合一”,而物流仅为其中的一个环节2供应链管理的范畴比物流更广3供应链管理是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型,而物流管理是基于物流企业的合作关系4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目标不一致。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期末考试 重点
第一章1、物流:是指物资资料的实体运动过程及其相关活动的总称。
2、物流主要特征实体移动性、质的不变性、商业服务性、活动系统性3、商流与物流的区别与联系4、物流基本活动及其过程模型物流包括了以下几个功能性活动:1、包装2、运输3、存储4、装卸搬运5、流通加工:分装,表层处理,商品搭配等6、信息处理7、其他增值服务:代收款项;代为安装等其中:运输与存储为主要活动物流的一般过程模型5、物流的效用(1)时间效用:“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效用,称作“时间效用”。
时间效用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缩短时间创造效用;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
(2)空间效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也就是说,供给者和需求者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
由改变场所的位置创造的效用称作“空间效用”。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效用;从甲地生产者流入乙地需求者创造空间效用。
(3)形质效用: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现代市场需求变化的一些新特点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主要实体,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商品功能性质的加工活动。
这种活动必然会赋予劳动对象以附加的形质效用。
6、物流在企业生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2)物流是企业的重要利润源泉(成本冰山理论、第三利润理论)(3)物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服务中心理论)7、物流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物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2)对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3)对经济增长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8、物流的分类(按物流在企业中所发生的领域分为)供应物流、物的转换、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流9、物流管理的概念: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及其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活动主要内容:(1)物流企业战略管理:关于物流企业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制定、实施与控制(2)物流项目管理:物流系统的建设管理,如物流园区的建设管理(3)物流运营管理:主要为运输、仓储等业务活动的管理特征:第二章1、物流(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企业给予买方的,在功能产品之外的,能增加客户愉悦和方便客户实现产品功能的附加产品。
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供应链管理基础1、传统管理模式及其缺陷?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会对企业带来什么好处?2、供应链的定义及结构模型?3、供应链的类型和特征?4、供应链管理的涵义?5、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和运营机制?6、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第二章供应链的构建1、供应链的结构模型?(链状模型的方向和级)2、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3、供应链设计的原则?第三章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1、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意义?(1)对于制造商/买主:降低成本(降低合同成本);实现数量折扣、稳定而有竞争力的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改善时间管理;交货提前期的缩短和可靠性的提高;提高面向工艺的企业规划;更好的产品设计和对产品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强化数据信息的获取和管理控制。
(2)对于供应商/卖主: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对用户需求更好地了解/理解;提高运作质量;提高零部件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买主交货期改变的反应速度和柔性;获得更高的(比非战略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利润。
(3)对于双方: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开发,实现相互之间的工艺集成、技术和物理集成;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降低投机思想和投机几率;增强矛盾冲突解决能力;订单、生产、运输上实现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
2、供应商选择的影响要素?(1)质量因素(2)价格因素(3)交货提前期因素(4)交货准时性因素(5)品种柔性因素(6)设计能力因素(7)可靠性(8)地理位置(9)售后服务(10)快速响应能力3、供应商选择与评估方法(1)评价表格法:引入指标权重,并对不同供应商的各指标进行评估打分,按照供应商供应商B的综合得分最高,应选择供应商B。
4、JIT的基本思想?JIT的基本思想是库存就是浪费,消除库存就是消除浪费。
这就要求严格按照用户需求生产产品,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在制品占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复习总结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复习总结资料一、术语物流物流功能整合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EOQ 再订货点自动分拣系统复合一贯制运输物流量当量物流量搬运活性指数物流信息物流条形码RDF 物联网络物流服务质量物流成本物流关键绩效指标(KPI)二、单项选择题1.()是物流的主要功能。
A.包装B.装卸搬运C.流通加工D.储存或运输2.生产季节性商品的企业,为了协调旺季和淡季需求的不均匀性,通常采用在淡季生产储备一定数量的商品以调节旺季的巨大需求,这种储备克服了()。
A.所有权间隔B.场所间隔C.时间间隔D.使用权间隔3.有关物流与商流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初期,商流与物流是统一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商流与物流逐渐分离B.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物流发生的同时,物品所有权也随之转让了C.在一定条件下,商流与物流分离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货物的交货速度D.采取赊销购物方式,会引起物流在前,商流在后的物流、商流分离形式4.当供应商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与其他企业交易商品,则会引起()。
A.物流在前,商流在后B.商流在前,物流在后C.商流与物流同时发生D.商流迂回,物流直达5.物流过程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等各环节的改善,不能仅从单方面考虑,应将各环节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考虑综合效益。
这在物料搬运中体现了()。
A.集装化原则B.提高搬运活性原则C.减少无效搬运原则D.系统化原则6.物流质量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商品的质量保证及改善;物流()质量;物流工作质量;物流工程质量。
A.管理B.服务C.综合D.技术7.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成功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可靠性B.准时性C.快捷性D.为客户服务8.目前的供应链系统正在朝着()的方向进行改革。
A.拉式市场B.推式市场C.产品中心D.推拉式市场9.()中,会导致“牛鞭效应”。
A.拉式市场B.推式市场C.产品中心D.推拉式市场10.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供应链管理2、配送中心的含义3、物料需求计划4、供应商管理5、共同配送的概念二、简答题1.简述解决“牛鞭效应”的对策。
2.简述国际采购的趋势3.阐述物流规划的内容。
4.阐述自营物流的优劣势。
6、仓储系统的几个主要区域内管理的主要要点是什么?7、企业在选择工序结合方式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8、简述供应商管理是新理念主要包含哪些内容P9、简述仓储系统的主要功能10、简述仓储系统的主要业务11、库存成本的构成有哪些?每种库存成本包含的内容?库存短缺影响生产进度所引起的成本。
12、简述联合管理库存的主要思想。
13、简述看板的一般使用规则14简述准时生产的目标。
15物料需求计划有哪些输入与输出?16、简述选择运输服务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17、简述配送中心的功能。
18、简述物流条码的概念,种类以及如何选用物流条码?19、请分析不同产品的类型应该和什么样的供应链相匹配?20、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战略因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类型、规模而异,在供应商战略以外,企业通常会采用哪几种策略?21、简述供应链的类型与各自的特点。
三、分析题1、请分析为何许多客户会认为“24小时不稳定的订货提前期还比上72小时的稳定的订货提前期”?2、简述有哪些基本的运输方式?对比这些运输方式在价格、运输批量、运送物品的种类、灵活性、等方面的不同?3.为使企业的供应商成为供应链上密切合作的伙伴,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二、解决SRM困境的七种策略不同的企业也会根据自己的企业性质以及实际的情况而制定不同的供应商关系策略。
许多策略已经得到企业的广泛应用,它们主要包括:和供应商签订长期的,而非短期的合同;减少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的数量;帮助供应商制定成长的计划等等。
1、供应商的分类选择在确定符合公司战略特征的供应商时,对所有供应商进行评估,并据此将供应商分成交易型、大额型和战略型。
交易型是指为数众多,但交易金额较小的供应商。
战略型供应商是指公司战略发展所必需的少数几家供应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一、物流概述
1.物流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2.物流产业链与价值链
3.物流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二、物流系统
1.物流系统的组成及其关系
2.物流系统的功能
3.物流系统的特点
三、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
2.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
3.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和价值
四、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1.采购与供应管理
2.生产与运营管理
3.库存与配送管理
4.信息与技术管理
五、供应链的优化与改进
1.供应链协同与合作
2.供应链网络优化
3.供应链风险管理
4.供应链性能评价和改进
六、物流技术与工程
1.物流信息系统
2.物流设施与设备
3.物流技术与工程的应用
七、物流成本与效益
1.物流成本的组成和计算
2.物流成本的控制与降低
3.物流效益的评价与提升
八、物流监控与评价
1.物流监控的方法和指标
2.物流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3.物流绩效管理及其实施
九、物流与环境保护
1.物流与碳排放
2.物流与能源消耗
3.物流与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改善
十、物流与国际贸易
1.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货物进口与出口的物流管理
3.跨国公司的物流战略
以上是关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期末复习材料,主要包含了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概念、重要环节、优化与改进、技术与工程、成本与效益、监控与评价、环境保护以及与国际贸易等相关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并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物流与供应链期末复习整理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第三方物流:由物流的供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的物流运作方式。
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再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最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链结构模式.供应链风险:供应链上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其实际收益发生偏差的大小及可能性。
核心竞争力:企业长期形成的、蕴含在企业特性中、独具的以及支撑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长时间地取得主动的核心。
企业外包: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
多式联运:联运经营者受托运人、收货人或旅客的委托,为委托人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全程运输,以及提供相关运输物流辅助服务的活动。
运输合理化:在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过程中,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力求运输距离短、运输能力省、运费低,中间转运少、到达速度快、运输质量高,并充分、有效的发挥各种运输工具的作用和运输能力,这是运输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
越库运输:物品在物流环节中,不经过中间仓库或站点储存,直接从一个运输工具换栽到另一个运输工具的物流衔接方式,也称直接换装.不合理的运输方式:空驶2.对流运输(相向或交错) 3.迂回运输4。
重复运输5.倒流运输6。
过远运输7.运力选择不当8。
托运方式选择不当9.超限运输物流的分类: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降低库存,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简化交易结构和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形成规模效应。
供应链的类型:1.精益型供应链—--功能型产品(主要面向基本需求,特点: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产品改型变异程度小。
如粮食)核心: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2.敏捷型供应链———创新型产品(主要面向创新性需求,特点:生命周期短、需求不稳定、产品改型变异程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策略(黄183)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的策略很多,最基本的策略有4种:①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即(Q, R)策略;②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即(R, S)策略;③周期性检查策略,即(t, S)策略;④综合库存策略,即(t, R, S)策略。
1)(Q, R)策略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对库存进行连续性检查,当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即发出一个订货,每次的订货量保持不变,都为固定值Q。
该策略适用于需求量大、缺货费用较高、需求波动性很大的情形。
2)(R, S)策略该策略和(Q, R)策略一样,都是连续性检查类型的策略,也就是要随时检查库存状态,当发现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开始订货,订货后使最大库存保持不变,即为常量S,若发出订单时库存量为I,则其订货量即为(S-I)。
该策略和(Q, R)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订货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因而订货量是可变的。
3)(t, S)策略该策略是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I,则订货量为S-I。
经过固定的检查期t,发出订货,这时,库存量为I1,订货量为(S-I1)。
经过一定的时间(LT),库存补充(S-I1),库存到达A点。
再经过一个固定的检查时期t,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2),经过一定的时间(LT-订货提前期,可以为随机变量),库存有达到新的高度B。
如此周期性检查库存,不断补给。
该策略不设订货点,只设固定检查周期和最大库存量。
该策略适用于一些不很重要的、或使用量不大的物资。
4) 4. (t, R, S)策略该策略是策略(t,S)和策略(R,S)的综合。
如图8-3所示,这种补给策略有一个固定的检查周期t、最大库存量S、固定订货点水平R。
当经过一定的检查周期t后,若库存低于订货点,则发出订货,否则,不订货。
订货量的大小等于最大库存量减去检查时的库存量。
如图8-3所示,当经过固定的检查时期到达A点时,此时库存已降低到订货点水平线R之下,因而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等于最大库存量S与当时的库存量I1的差(S-I1)。
经过一定的订货提前期后在B点订货到达,库存补充到C点,在第二个检查期到来时,此时库存位置在D,比订货点水平位置线高,无须订货。
第三个检查期到来时,库存点在E,等于订货点,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3),如此,周期进行下去,实现周期性库存补给。
MC的基本思想:通过高度敏捷,柔性和集成的过程,为每一位客户提供独立设计的产品和服务3.4.仓储的概念及特征(红100)仓储是以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为目的,在特定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运用现代技术对物品的进出、库存、分拣、包装、配送及其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动。
物流活动是仓储的本质属性。
5.响应型、效率型供应链的比较(定义、名字)(黄书39)效率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市场响应型供应链与物料转换效率型供应链的比较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效应型供应链流程适用于功能性产品,响应型供应链流程适用于创新性产品。
顾客化需求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响应型供应链有更大的适应性。
6.7.长鞭效应、双层编辑效应、曲棍球棒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2)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即牛鞭效应,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领的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和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是订单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源头供应链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着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将实际需求量放大了。
3)曲棍球棒现象:在某一固定的周期,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状类似于曲棍球棒。
4)5)双重边际效应: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产生边际成本的现象。
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与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是其原因所在。
6)物料齐套比率差的现象:基于分布式的供应商供应模式零部件的供应商分别根据制造商的要求,各自将原材料和零部件送往制造商的生产线或装配线的供货模式供应商们在地理上坐落在不同区域,彼此之间没有联系。
基于分布式的供应商供应模式存在的问题供应商投资巨大后期管理成本高导致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供应商各自为政而导致的严重缺料的现象。
5)“长鞭效应”是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的描述。
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者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
1)原因:A、需求预测修正;B、产品定价销售策略导致订单规模变动性增强;C、大批量订购,当大批来那个订货的产品大大超出需求扩张量时,订单就放大了真实的需求;D、补货供给期延长;E、配给与短缺之间的博弈。
2)缓解方法:A、提高供应链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B、科学确定定价策略;C、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缩短提前期;D、提高供应能力的透明度。
8.准时采购特点、意义、原则(黄书221)1)2)准时采购的特点:采用较少的供应商,甚至单源供应,对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不同,对交货准时性的要求不同,对信息交流的需求不同,制定采购批量的策略不同。
3)准时采购对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准时化采购策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供应链管理需要准时化采购来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同步化运作。
4)准时采购的基本原则: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和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价格、恰当的来源9.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传统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供应链管理,指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和联系有以下几点:1)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或是一个集成的虚拟组织,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
2)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事实上共享的一个概念(任两节点之间都是供应与需求关系),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概念,因为它影响或者可以认为它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
3)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连接。
4)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是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
10.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基本思想与概念(黄书192)VMI:是一种在制造商(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的基本思想:以系统、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作VMI的主要思想: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品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
1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优越性(黄书162红书246)定义: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
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承包者,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供应链管理和运作效率。
(1)风险:1)与托运人之间可能产生的风险—货物毁灭带来的赔偿风险、延时配送带来的责任风险、错发错运带来的责任风险2)与分包商之间可能产生的风险—传递性风险、诈骗风险3)与社会公众之间可能产生的责任风险—环境污染风险、交通肇事风险、危险品泄漏风险(2)利弊分析: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3)作用:减少成本;使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获得一流的物流咨询;改进服务质量;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10. 库存管理的概念与意义(红书124,129)概念:负责从原材料开始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库存的计划和控制。
意义:缩短订货提前期,维持生产的稳定,平衡企业物流,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11.供应链企业合作间存在的风险和应采取的措施(委托代理、道德风险)1)风险分类:外生风险—法律风险、政治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技术风险、意外灾祸风险;内部环境—道德风险、信息传递风险(信息扭曲)、个体理性、物流运作风险、文化差异产生的风险。
2)主要措施包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和文化建设;柔性化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12. 供应链的概念和特征(黄书16 18红书37 38)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性交叉性。
13.延迟制造的概念和基本思路延迟制造核心内容是:制造商事先只生产通用化或可模块化的部件,尽量使产品保持中间状态,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通过集中库存减少库存成本,从而缩短提前期,使顾客化活动更接近顾客,增强了应对个性化需求的灵活性。
其目标是使恰当的产品在恰当的时间到达恰当的位置(3R)。
延迟化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表面上的延迟实质上是为了更快速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即通过定制需求或个性化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实现供应链的低生产成本、高反应速度和高顾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