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教材章节为《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折射现象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棒、水、三角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现象。
2. 新课讲解:介绍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折射现象,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n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i)=n2sin(r)。
3. 应用: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为30°,第一种介质折射率为1.5,第二种介质折射率为2的光线折射角。
答案:折射角为26.57°。
2. 题目:分析透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图。
答案: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研究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透镜成像技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光的折射定律是描述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关系的定律。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第九章光学第二节“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1. 折射现象及其定义;2. 斯涅尔定律及其应用;3. 光的折射率;4. 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的折射现象;5.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的基本原理;2. 掌握斯涅尔定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3. 了解光的折射率的概念,理解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斯涅尔定律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手电筒、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水、白纸、图钉;2. 学具:激光手电筒、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水、白纸、图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从空气进入水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方向的变化;(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的折射现象;(3)教师提问:为什么光在进入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方向改变?光在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2. 例题讲解(1)讲解斯涅尔定律;(2)举例说明斯涅尔定律的应用;(3)讲解光的折射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斯涅尔定律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的折射角;(2)让学生分析光从空气进入不同介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3)让学生根据光的折射率计算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4. 小结(2)强调斯涅尔定律和光的折射率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及定义;2. 斯涅尔定律;3. 光的折射率;4.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求折射角;(2)光从空气以45°角进入玻璃,求折射角;(3)已知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 m/s,在某种介质中的速度为2×10^8 m/s,求该介质的折射率。
4.4 光的折射教案

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
①自制多媒体课件;②实验器材:烧杯、激光笔、玻璃砖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光的反射
1.课前练习(同步练习P41拓展突破第2题)
2.课前提问
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第4节 光的折射
课题
光的折射
教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授课时间
授课
教师
教学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
活动一:取装有水的烧杯,在烧杯壁上标出横线,请一位同学隔水指出横线所在地方,其他同学在标出横线一面看有没有指对。(只准指一次)
确定没指对的同学是否对准了横线指的,为什么没指对?
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概念
演示实验: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几滴豆奶使水浑浊,用激光笔将光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路变化。
PPT重新展示课前练习中最后一副图,及姚明在水中的照片
指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①再次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画出光路图
教学过程设计
对比光的反射图,明确“折射光线”“折射角”
《光的折射》经典教案

《光的折射》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2.能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总结折射规律。
2.难点: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根筷子放入水中变弯的现象,引出光的折射问题。
2.新课讲授
1.介绍光的折射的概念,指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实验探究:
1.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的变化。
2.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3.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比较它们的关系。
3.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
变;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拓展应用
1.解释海市蜃楼、水池变浅等现象的成因。
4.总结
1.回顾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5.布置作业
1.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幼儿园中班教案《折射》(三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折射》(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折射》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折扇子》含反思二
幼儿园中班教案《护士小姐》含反思三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折射》一
中班教案《折射》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折射》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2 / 2。
光的折射教案15篇中班

光的折射教案15篇中班光的折射教案15篇。
第一篇,认识光的折射。
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和一束光源。
2. 准备一些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玻璃棱镜的形状,并讨论光线在玻璃棱镜中的传播情况。
2. 将玻璃棱镜放在一块白纸上,用光源照射玻璃棱镜,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3. 让学生用铅笔在白纸上标出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让他们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4. 引导学生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总结,通过这堂课,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
这对于他们理解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的使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篇,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如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准备一些案例,如水面上的鱼钩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游泳池底的瓶子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和使用各种光学器件,讨论它们的原理和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发现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可以矫正视力、望远镜可以观察远处的景物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让他们发挥想象力。
总结,通过这堂课,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篇,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个三棱镜和一束白光。
2. 准备一些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三棱镜的形状,并讨论光线在三棱镜中的传播情况。
2. 将三棱镜放在一块白纸上,用白光照射三棱镜,观察光线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3. 让学生用铅笔在白纸上标出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让他们发现不同颜色光线的折射角不同。
4. 引导学生总结出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的关系,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的结果。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光的折射》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1)

《光的折射》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光路可逆性原理、折射率的计算、实际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理解斯涅尔定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光路可逆性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折射率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激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塑料尺时的偏折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原理。
2. 理论讲解(1)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
(2)介绍斯涅尔定律,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定律内容。
(3)讲解光路可逆性原理,让学生明白光路在折射过程中可逆的特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光的折射问题,如:求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的折射角、计算光在两种介质中的速度比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玻璃砖中的折射现象,测量折射率,验证斯涅尔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斯涅尔定律3. 光路可逆性原理4. 折射率的计算5. 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求折射角。
(2)已知空气中的光速为3×10^8 m/s,求光在水中的速度。
(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 答案(1)折射角为0°。
(2)光在水中的速度为2.25×10^8 m/s。
(3)折射角为19.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例题讲解、分组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及斯涅尔定律。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概念、光从空气进入水或其他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了解折射率的概念,知道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并能运用折射率计算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掌握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了解全反射条件,能运用全反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概念、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全反射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装有水的鱼缸、白屏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装有水的鱼缸、白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装有水的鱼缸,让学生观察光在水面处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向为什么会改变。
2. 例题讲解(1)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2)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吗?(3)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3. 知识讲解(1)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折射率: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物理量,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3)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线消失,发生全反射。
4. 随堂练习(1)画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路图。
(2)计算光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之比。
5. 应用拓展介绍光纤通信、全反射棱镜等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定律2. 折射率的概念3. 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2)光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为30°,求水的折射率。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第八章光学第二节《光的折射》。
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光从空气进入水或其他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掌握全反射的概念。
2.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光的折射成像、视深等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全反射现象的解释。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光的折射成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鱼缸、卡片、白板等。
2. 学具:每组一个透明塑料尺、一个玻璃砖、一张卡片、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激光笔在透明塑料尺、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思考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例题讲解(1)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3)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3.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折射定律、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4. 随堂练习(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路图。
(2)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
(3)分析光的全反射条件。
5.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全反射4. 光的折射成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3)解释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2. 答案:(1)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折射角约为19.5°。
(3)全反射现象: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反射光增强。
应用:光纤通信、全反射棱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和全反射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随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
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
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
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
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
教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
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
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况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
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变。
(在黑板上板书)教师补充讲述,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质中时,情况和上述相同。
2024年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

2024年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八年级下册,光的折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的折射现象、折射光路可逆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原理,理解折射定律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装有水的鱼缸、白屏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光学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白纸、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用激光笔照射装有水的鱼缸,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2)让学生用透明塑料尺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3. 随堂练习(1)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2)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3)分析全反射的条件及其应用。
4. 知识巩固(1)小组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拓展:光的全反射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 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发生全反射。
4. 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2)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3)简述全反射的条件及其应用。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光的折射优秀教案篇一光的折射优秀教案(一)教材: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试验本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2)使学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三)课型:规律课.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2.引入新课:(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3.授新课:(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 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4)演示: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5.总结新课: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6.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光的折射》教案篇二《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幼儿园中班教案《光的折射》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光的折射》含反思(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光的折射》含反思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兔子楼》二
幼儿园中班教案《八只小狗抬花轿》含反思三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光的折射》含反思
一
中班教案《光的折射》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索兴趣,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光的折射》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2 / 2。
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教案

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教案第一章:光的传播简介1.1 光的传播方式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原理。
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1.2 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并描述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解释折射现象的原因。
第二章:折射定律的发现2.1 实验观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折射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折射定律的规律。
2.2 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学习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理解折射率的概念。
掌握折射定律的符号表示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折射定律的应用2.1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度关系学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应用折射定律计算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角度。
2.2 折射定律在透镜中的应用学习透镜的折射定律,了解透镜的焦距和焦点的概念。
应用折射定律计算透镜的焦距和焦点。
第四章:全反射现象4.1 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学习全反射现象的定义和发生条件。
理解全反射现象与折射定律之间的关系。
4.2 全反射的应用学习全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光纤通信。
探讨全反射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第五章:光的色散现象5.1 光的色散简介学习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和原因。
观察并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5.2 色散定律的应用学习色散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应用色散定律解释光的色散现象的应用,如彩虹和棱镜。
第六章:折射定律与光学仪器6.1 折射定律在望远镜中的应用学习折射定律在望远镜设计中的作用。
理解物镜和目镜的折射现象及其对观测效果的影响。
6.2 折射定律在显微镜中的应用探究折射定律在显微镜中的作用,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折射现象。
学习如何利用折射定律计算和优化显微镜的成像效果。
第七章:折射定律与光纤通信7.1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学习光纤通信中光的传输原理,理解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现象。
探究折射定律在光纤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性。
7.2 光纤通信的应用了解光纤通信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学习其优势和挑战。
探讨折射定律在光纤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6篇

【光的折射教案幼儿园】光的折射教案精选6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1课时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光的折射》教案篇二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3、学生准备铅笔。
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
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
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
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编10篇)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编10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能力目标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教法建议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教学设计示例1.引入课题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课堂小实验三: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图6-l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3.教学总结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意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教案

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教案第一章:光的折射定律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折射定律的概念。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达式。
1.2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定律的定义。
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达式:n1sin(θ1) = n2sin(θ2)折射定律的应用实例。
1.3 教学活动:引入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如放入水中的笔看起来弯折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讲解光的折射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折射定律的实验探究2.1 学习目标:能够进行折射定律的实验探究。
能够解释实验结果与折射定律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折射定律的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折射定律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折射定律的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值。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与折射定律的关系。
学生能够解释实验结果与折射定律的关系。
第三章:折射定律的应用3.1 学习目标: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计算光的折射角。
3.2 教学内容: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计算光的折射角的步骤。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折射定律计算光的折射角。
举例说明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光的折射定律的综合练习4.1 学习目标:巩固光的折射定律的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
4.2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定律的综合练习题目。
4.3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光的折射定律的综合练习题目。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
第五章:光的折射定律的拓展知识5.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折射定律的拓展知识。
能够运用拓展知识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5.2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定律的拓展知识。
5.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老师讲解了解光的折射定律的拓展知识。
学生能够运用拓展知识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第六章:全反射现象6.1 学习目标:理解全反射的概念。
掌握全反射的条件。
6.2 教学内容:全反射的定义和现象。
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教学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把握光的折射定律;(3)把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自主学习】想一想:初中学过光沿直线传播,但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变向,你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吗?放在水中的筷子折了,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填一填:对光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世纪初人们通过实验观看到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19世纪末发觉了光电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
填一填:光从一种介质照耀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去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另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填一填: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不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且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填一填:如图1所示,当光斜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而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点一点:大量的实验讲明: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不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此为光的折射定律,即12n =12sin sin θθ,12n 为比例常数,由那个公式我们能够估量光可能是一种波。
填一填:假如光沿图1中的折射光线射入,光将会沿入射光线射入空气,因此我们讲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填一填: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而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折射率,用n 表示。
由于空气对光的传播阻碍专门小,故可把空气当作真空来处理。
议一议:关于不同的介质来讲折射率n 是不同的,故折射率n 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介质有关,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无关,折射率n 越大,讲明光从空气斜射入这种介质时偏折的角度越大。
填一填: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12n 是个常数,我们称为相对折射率,它的大小与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无关,只与两种介质有关。
填一填:大量研究讲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光在某介质中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之比,即n =c v,图1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大于光在任何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故所有介质的折射率n 都大于1。
想一想:当光从真空射入任何介质时,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当光从任何介质射入真空时,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填一填:玻璃折射率的测量,依照折射定律我们需要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而确定两角的关键是准确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填一填:确定光线方向的方法:在玻璃砖的一侧观看另一侧的大头针B ,使其挡住大头针A ,A 、B 所在的直线即为入射光线,该直线与玻璃砖边界的交点记为O ,在眼睛的一侧插第三个大头针C 挡住A 和B ,再插上大头针D 挡住前三个大头针,C 、D 所在直线即为光从玻璃砖的出射光线,该直线与玻璃砖边界的交点记为O ˊ,连接OO ˊ即为光的折射光线。
议一议:通过以上分析能够明白不管光发生反射和折射都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反射与折射的全然区不在于:光发生反射时刻仍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光发生折射时刻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
议一议:现在你明白水中的筷子什么缘故会折了吗〔可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加以分析〕?典题·热题知识点一 折射定律例1如下图13-1-5,一束平行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向空气中,折射角为45°.求:图13-1-5(1)玻璃的折射率;(2)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解析:假设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时,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假设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45°,依照光路的可逆性知,折射角一定为30°,由折射定律得:玻璃折射率n=12sin sin θθ=2.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n=vc 得: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n c =21038⨯m/s≈2.12×108 m/s. 答案:2 2.12×108 m/s误区警示 不管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依旧从空气射向玻璃,在表示介质的折射率时,一定是空气中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的正弦和介质中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的正弦的比值,也确实是讲介质的折射率一定大于1.例2如图13-1-6中,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折射光束2.此玻璃折射率为3,入射角为45°〔相应的折射角为24°〕.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O 点在图示平面内顺时针转过15°,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 〕图13-1-6A.光束1转过15°B.光束1转过30°C.光束2转过的角度小于15°D.光束2转过的角度大于15°解析:转动前,光束1〔反射光〕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A=45°×2=90°,光束2〔折射光〕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B=45°+〔180°-24°〕=201°.转动后,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A′=60°×2=120°,据折射定律,r sin 60sin =3,得r=30°,那么折射光与入射光间的夹角为B′=60°+〔180°-30°〕=210°.因为ΔA=A′-A=30°,ΔB=B′-B=9°,故B 、C 两选项正确.答案:BC知识点二 反射定律及折射规律的综合应用例3如下图13-1-7,光线从空气射入某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这时折射角多大?图13-1-7解析:此题是反射定律及折射规律的综合应用,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确定好界面和法线,并灵活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咨询题.答案:作出如下图13-1-8的光路图,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时的反射角为30°,依照光路可逆可知,这时的折射角为45°.图13-1-8方法归纳 此题除了综合应用了反射知识和折射知识以外,还运用了光路可逆和几何知识.应用上述知识,我们不难看出答案中的光路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由对称知识我们专门容易得出最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为45°.知识点三 测定折射率的方法例4如下图13-1-9,一储油圆桶,底面直径与桶高均为d ,当桶内无油时,从某点A 恰能看到桶底边缘上的某点B ,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一半时,在A 点沿AB 方向看去,看到桶底上的C 点,C 、B 相距41d ,由此可得油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__;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v=_________________m/s 〔结果可用根式表示〕.图13-1-9解析:作出光路图13-1-10,图13-1-10 sinα=22,sinβ=22)4()2(4d d d +=51,而油的折射率n=βαsin sin =210, 光在油中的传播速度v=nc =610×107 m/s. 答案:10/2 610×107 例5〔经典回放〕某同学在测定一厚度平均的圆形玻璃的折射率时,先在白纸上作一与圆形玻璃同半径的圆,圆心为O ,将圆形玻璃平放在白纸上,使其边界与所画的圆重合,在玻璃一侧竖直插两枚大头针P 1和P 2,在另一侧再先后插两枚大头针P 3和P 4,使从另一侧隔着玻璃观看时,大头针P 4、P 3和P 2、P 1的像恰在一直线上,移去圆形玻璃和大头针后,在图13-1-11中画出:图13-1-11〔1〕沿P 1、P 2连线方向的入射光线通过圆形玻璃后的传播方向;〔2〕光线在玻璃内的传播方向;〔3〕过光线的入射点作法线,标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4〕写出运算玻璃折射率的公式.解析:在对透亮介质的折射率的测量中,或者是有关折射率的运算中,第一是要画好光路图,重要的是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利用镜前镜后插针,来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法简单易行,测量结果利用公式n=ri sin sin 来进行运算时,依照光路图,直截了当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答案:〔1〕P 1P 2为入射光线,P 3P 4为通过玻璃后的折射光线;〔2〕O 1O 2为入射光线P 1P 2在玻璃中的折射光线.〔3〕如下图13-1-12.图13-1-12〔4〕n=r i sin sin . 巧解提示 也可依照光路图,把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用边长比的形式将折射率表示出来.知识点四 折射原理的推广应用例6如下图13-1-13,一个人发觉水中S 处有一溺水者,溺水者离岸的距离SB=10 m ,而发觉者在A 处,距B 点的距离为20 m ,此人在岸上跑动的速度为5 m/s ,而在水中的速度为1 m/s,发觉者为尽快到达溺水者处,他应在何处下水?图13-1-13解析:这是一个运动学咨询题,但与光的折射现象有相似之处,可借助于折射规律运算. 答案:发觉者为了尽快到达S 处,假设他从P 处下水〔BP=x 〕,就相当于入射光的入射角为 i=90°,sini/sinr=21v v =5, 因为sin r=2210x x+,因此x x 2100+=5, 解得x=656 m≈2.04 m.即发觉者应从距B 点2.04 m 处下水.方法归纳 光之因此发生折射,是因为在两种介质中的速度不同,而光的传播点是使光在某两点间传播时刻最短,这确实是折射的原理,也可应用于运动学中.知识点五 利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咨询题例7 如下图13-1-14.在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玻璃平板上方的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 ,从点光源S 发出的光线SA ,以角度θ入射到玻璃板上表面,通过玻璃板后从下表面射出,假设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刻与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刻相等,那么点光源S 到玻璃板上表面的距离L 应为多少?图13-1-14解析:由折射定律知sinθ=nsinθ1①光在空气中走过的距离s 1=θcos L ,在玻璃中走过的距离s 2=1cos θd . 按题意t=c L •θcos =n c d /cos 1•θ=cnd •1cos θ,因此L=1cos cos θθ·nd ② 由①sinθ1=n θsin ,因此cosθ1=12sin 1θ-=n 1θ22sin -n代入②有L=θθ222sin cos -n d n . 答案:θθ222sin cos -n d n 【课堂检测题】1.关于光由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形,下面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光的传播方向一定改变B. 折射角的正弦值一定大于入射角的正弦值C. 光速一定变大D. 光的频率不变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正确的判定是〔 〕A .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B .折射时入射角一定大于折射角C .人观看盛水容器的底部,发觉水变浅了D .假设光从真空射入液体时,它的速度一定减小3.在折射现象中,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折射角一定比入射角小B .光从真空射入不同介质,入射角一定时,折射角大,表示该介质的折射率大C .介质的折射率大,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小D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是:入射角增大多少倍,折射角也同样增大多少倍E .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4.如下图,光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再由玻璃砖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