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40块莲花油层东南边缘区蒸汽驱动态分析及调控效果

合集下载

齐40块蒸汽驱技术指标探讨

齐40块蒸汽驱技术指标探讨
张 剑 锋
( 国 石油 辽 河 油 田公 司 欢 喜 岭采 油 厂 , 宁盘 锦 1 4 1 ) 中 辽 2 1 4
摘要 : 为探 索稠 油后 续接 替 开 发 方 式 ,9 8年 在 齐 4 19 O块 莲 花 油 层 开 展 4个 井组 的 蒸 汽 驱 先 导 试 验 , 年 来 先 导 试 十 验 经 历 了热连 通 、 汽驱 替 、 汽 突破 三 个 阶段 , 驱 采 收 率 2 . , 终 采 收 率 6 . , 得 了较 好 的 开发 效 果 。 蒸 蒸 汽 62 最 28 取 根 据 先 导试 验 不 同阶 段 的 注入 与 产 出 的关 系及 地 下“ 场 ” 变化 特 点 , 蒸 汽 驱 试 验 效 果进 行 了评 价 , 对 温 度 、 三 的 对 并
压力 、 汽腔 等技 术指 标 进 行 分 析 总 结 , 齐 4 为 O块 蒸 汽 驱 工 业 化 实施 的动 态调 整 提 供 参 考依 据 。
关 键词 : 油 开 发 ; 汽 驱 ; 导 试 验 ; 注 比 ; 汽 比 ; 术 指 标 稠 蒸 先 采 油 技 中 图 分类 号 : E3 7 T 5 文 献标 识码 : A
2℃ 。
试 验到 目前 , 阶段采 油量 、 驱采 收率 等均达 到 汽 或超过 方案设 计指 标 ( 1 。 表 )







2 1 年 3月 00
PT O E E R L UM E I G N N I E R N G O YA DE GN E IG 0
第2 4卷 第 2 期
文 章 编 号 :6 3 2 7 2 1 )2—0 8 1 7 —8 1 (0 0 0 0 2—0 3
齐4 0块 蒸 汽 驱 技 术 指 标 探 讨

齐40块蒸汽驱先导试验见效技术指标界定

齐40块蒸汽驱先导试验见效技术指标界定
21 0 O年第 2 2期 ( 总第 1 7期 ) 5
熬 搏
( mlNN. C uiy20 u ae-20 ttO51 v 21 7) O

齐4 O块蒸汽 驱先导试验 见效 技术指பைடு நூலகம் 界定
符 永 江
(. 1 南京 大学地球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0 ;. 10 0 2 中油辽 河油 田公 司 , 宁 盘锦 14 1 辽 2 14)
关键 词 : 术界 限; 导试 验 ; 汽驱 ; 4 技 先 蒸 齐 0块
19 8年 9月 , 9 试验 区有各 类井 2 7口 , 中观察 井 2口 , 其 采 油 速 度 4 1 , 出程 度 3 .% , 油 汽 比 08 累油 汽 比 .% 采 59 年 .,
O9 , 采注 比 18 , .3 年 .1 累积 采 注 比 17 。地 层压 力 4 1 a .2 .MP , 地层 温度 4 o 。 2C
22 与吞 吐 对 比 能大 幅度提 高采 收 率 .3 .
19 9 8年 转蒸
原油 为普 通稠 油 , O 2 ℃原油 密 度 O9 8 /m。 5 ℃原 油粘 度 汽 驱 ,0 0年 蒸 汽 驱 见效 , 30 以上 的采油 速 度 稳产 3 .6 gc , 0 20 以 .%

5 — 9
2 蒸 汽驱 先导 试 验效 果分 析
21 试验 实施情 况 . 19 8年 1 9 0月 , 验 区 转注 汽 井 4口, 试 有采 油 井 2 1口,
0 前 言
辽河 油 田热采 稠油 油 藏 动 用储 量 6 2 2X1 , 部 分 观察 井 2口 , 成 了反 九点 法蒸 汽驱注 采井 网 ( 1。1 9 3 4 0t大 形 图 ) 98 主力 区块 已进 入 快速递 减和 低速 开 发阶 段 , 稳产 基础 十 分薄 年 1 0月 ~ 2 0 0 3年 1 2月 , 汽井开 4口, 注 日注汽 4 0 7 1 , 4 ~ 3t 弱。稠 油产 量 占油 田年 产 量 的 6 % 以上 , 0 必须 加 快转 换 开 井 底 蒸 汽 干度 3 %~ 5 ,0 3年 1 5 4% 20 2月至 目前 , 汽 井 开 注

齐40块蒸汽驱高温汽窜的研究与对策

齐40块蒸汽驱高温汽窜的研究与对策

法异戊二烯生产工艺。异戊二烯的生产能力 目前 已达 1 8万吨/ 唯一有前途 的先进方法. 年, 它可介决异戊二烯生产历史上存在 的经济 还将继续扩大到 2 3万 吨/ 。 该 公 司 的 生产 实践 证 明 了 此法 良好 和生 态 是 否合 理 的 大部 分 问题 。 年 的经 济 和 生态 效 益 。 不无重要 的是此法还有很大的优点,它还能联产其他有价值 应用此法生产 的异戊二烯纯度高,杂质含量极低 ( 见表 2. ) 的产 品:甲基叔丁基醚一 汽油 的高辛烷值添加剂, 柠檬酸,农药,维 生素,消毒剂等. 要考虑的最后一点是, 所产异戊二烯的成本显著 表 2 两种 烯醛 法生产 的异戊二烯 中微量杂质的含量 低于 C 馏 分抽提法的产品.当今 C 5 5馏分抽提异戊二烯在 中国市 组分的含量,重量% c 馏分抽提 法 + 烯醛液相法 场 上 的售 价达 2 0 0元/ , 用 烯醛 液 相 法 在 中 国生 产 异戊 二 烯 00 吨 而 异戊 二烯 9 . 90 9 .8 9 5 的计算生产成本将在 10 0 10 0元/ 30-40 吨的水平. 亚甲基环丁烷 无 0 05 0 2 在世界市场对异戊二烯和 异戊橡胶需求不断增长的态势下, 间戊二烯 00 l 0 07 . 3 0 并考虑到必需维持对天然橡胶 的价格竞争优势, 可以断言, 为异 作 戊橡胶主要原料异戊二烯的烯醛液相法生产工艺将是中, 长期最有 环戊二烯 00 0 0 1 00 0 0 0 0 5 前途 和 经 济合 理 的先进 生 产 工 艺。 炔烃化合物 0O 1 O8 00 02 0 0


麦 门

言 本 液合 艮液 与帕产混 产温

C 1 3 9 SN0591 总 2期 21年 5 。 一 1 N 14 / I 1 . 0 第4 . 5F S 04 6 01 第3期 1 0 — I 2

齐40块蒸汽驱高温汽窜防治技术研究

齐40块蒸汽驱高温汽窜防治技术研究

中 纵 向 上 不 均 匀 分 布 . 部 油 层 吸 收 的 热 量 大 于 下 部 油 层 , 入 8 次 。 计 增 油 2 2 t起 到 很 好 的 效 果 。 上 注 井 累 5 8.
通 过 投 产新 井 和更 新 井 完 善 井 网 . 止 蒸 汽 只 向压 力 降低 的 防 方 向驱 替 , 成 死 油 区 。完 善 井 网 实 施 新 井 3 I 减 少 汽 窜 2 形 0E . 0
成高含水热通道 . 入蒸汽冷凝成热水 发生黏性指进 . 注 即热 水 很 分 层 注 汽 主 要 针 对 存 在 蒸 汽 超 覆 或 油 层 渗 透 率 级 差 较 大 的
快 窜 到 生 产井 当热 水 采 出 后 。 度 达 到 10 温 0 %以上 时 。 从 井 口 可 见 到 闪蒸 出来 的蒸 汽 ( ) 力 传 导 。 当 常 注 井 注 汽 时 . 力 通 过 高 渗 层 传 导 至 井 3压 压 网 周 围 生 产井 . 致 生 产 井 生 产 压 差增 加 , 井 产 液 量 上 升 。 导 油
齐 4 0块 蒸 汽 驱 高 温 汽 窜 防 治 技 术 研 究
高 迎 杰
f 中油 辽 河 油 田公 司 辽 宁 中图分类号 :E T 文献标识码 : A
盘锦
1 4 11 2 0 0
文章编号 :0 8 9 5 (0 205 0 3 0 10— 2 X2 1) — 1 - 2 1
摘要- 4 块自实施蒸汽驱 . 齐 以来i 油井高 温汽窜现象越来越严重 严重影响了油井的 正常生产 给生产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 根据该块高温汽窜的现状及现场表现; 对汽窜规律进行总结’ 分析汽窜的成因及. 机理i 结合 国内外防窜技术; 采用多项措施对
2 汽 窜特 征 研 究 、 235井 网不 完 善 _ . 蒸 汽驱 井 网 的 完 善 程 度 严 重 影 响 汽 驱 效 果 和 井 组 储 量 动 用

齐40块莲Ⅱ蒸汽驱中部井区生产效果分析

齐40块莲Ⅱ蒸汽驱中部井区生产效果分析

齐40块莲Ⅱ蒸汽驱中部井区生产效果分析【摘要】齐40块自1998年在莲Ⅱ油层组开展了4个井组的蒸汽驱先导试验,2003年在试验区西侧开辟了7个井组的扩大区试验,目前已见到了明显的汽驱效果。

2006年底到2007年初在先导和扩大区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在齐40块的中部主体部位实施了65个井组的转驱。

此次分析的莲Ⅱ中部井区的13个井组全部在2006年12月底前转驱,目前已平稳生产10个月。

【关键词】齐40块莲Ⅱ油层组蒸汽驱1 地质概况齐40块于1987年以200m正方形井网投入吞吐开发,先后经历3次大规模调整,吞吐标定采收率仅为32.4%,开发潜力极为有限。

为转变稠油开发方式,寻找提高区块最终采收率的途径,1998年在莲Ⅱ油层组按70m井距反九点井网开展了4个井组的蒸汽驱先导试验,2003年在试验区西侧开辟了7个井组的扩大区试验,扩大驱目前处于蒸汽驱替阶段,目前已见到了明显的汽驱效果。

此次研究的中部井区13个井组是18-027、17-k026、15-k024、17-028、16-027、15-026、14-025、15-k028、12-027、13-k028、14-k029、15-030、16-029,其中分注8个井组,笼统注汽5个井组。

2 生产效果分析2.1 转驱后动态变化趋势莲Ⅱ油层组中部的13个井组共有常规注汽井13口,开井30口,日注汽1435m3,控制生产井69口,开井67口,目前为止已受效井为63口,日产液1732.8t,日产油284.1t,综合含水83.6%,月油汽比0.14,月采注比0.85。

与转驱前相比,转驱后油井日产液量上升,油量稳定上升,单井平均日产液由原来的11.9t上升到24.4t,平均单井日产油由3.2t上升到4.0t,含水逐步进入平稳状态,井口温度明显上升。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蒸汽驱转驱的初步阶段即热连通阶段,可细分为3个阶段:(1)启动阶段。

莲Ⅱ油层组中部13个井组蒸汽驱从2006年12月初开始进入转驱,到2006年底全部成功转驱。

齐40块注空气辅助蒸汽驱试验研究与应用

齐40块注空气辅助蒸汽驱试验研究与应用
效 果 的 新 技 术 , 有 气 源 丰 富 、 本 低 廉 的 优 具 成
原油流动形态 , 增强原油流动性 ; ③补充地层能量 ,
提高 泄油 能力 ; 减 弱 蒸汽 黏 性 指 进 , 进 汽 腔 均 ④ 促
匀扩展 。
收 稿 日期 :0 19 6: 回 日期 :0 2 20 2 10 2 改 2 10 1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大科技专项“ 提高稠油蒸汽驱效率技术” 2 0 Z 0 0 2— 0 ) (0 8 X 5 1 0 1
突破 阶段 , 占总 数 的 5 . % 。进 人驱 替 阶段 后期 , 90 井组 产 量急 剧下 降 , 油藏 层 间和平 面矛 盾突 出 。根 据井 温及 吸 汽剖 面监 测资 料 , 4 齐 0块 6 组 平 均 5井 油 层 纵 向 动 用 程 度 为 5. % , 面 动 用 程 度 为 95 平
用。
( )空 气 中的 N 具 有优 良特 性 , 驱 替 原 油 5 : 是
的理想 气体 。主要 包 括 : N ① :能 减 缓 油层 上 部 热 损失 , 高蒸 汽热效 率 ; N 提 ② :的压缩 膨 胀作 用 改 变
l 注空气辅助蒸 汽驱 采油技术机理
注空气低温氧化采油作为 1 项改善区块开发
研 究 , 选 出 以 B 为主 剂 的催 化 剂 及 其 最 佳 注 入 浓 度 , 效 保 障 了 注 空 气 辅 助 蒸 汽 驱 的 平 稳 优 有
运 行 , 到 明显 增 油效 果 , 起 同时 也 为 蒸汽 驱 后 期 综 合 调 整提 供 了技 术 储备 。
关键词 : 4 齐 0块 ; 汽 驱 ; 化 氧化 反 应 ; 空 气辅 助 蒸 汽 驱 ; 炸 极 限 蒸 催 注 爆 中 图分 类号 :E 5 . T 37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6— 5 5 2 1 ) 3一 l7—0 10 6 3 (0 2 0 O 1 4

齐40块蒸汽驱高温突破现状及主要治理对策

齐40块蒸汽驱高温突破现状及主要治理对策


齐4 Q 块位于 辽河 断陷盆地 西部凹陷 西斜坡上 台阶 中段 , 开 发 目的层 为莲花 油层 。 油层 埋深6 2 5 m~1 0 5 0 m, 平 均孔 隙度3 1 . 5 %, 平均 渗透率2 . 0 6¨m2 , 平均 单井 有 效厚度 3 7 . 7 m。 原始地 层压 力8 MP a ~1 1 MP a , 原始 温度 3 6 " C~4 3 . 6 ℃。 区块 含 油面积 7 . 9 k m2 , 石 油地质 储量 3 7 7 4×l O a t 。 =, 高沮 突破 井分 布规律 研 究 1 、 高温 突破 井界 定 综合井组的蒸汽注入倍数、 地层压力和温度 、 油藏动用状况、 含水、 采油速 度、 采 出程 度等 技术指标 与l 1 井 组技术 指标对 比分析 , 确定 单井突破 、 突破前界
②产 出水 分析 为注 入水 ;
二 是优选 油 井配套 治 理措施 原则: 1 、 通过精 细化 分析 , 确定 影 响生产 效果 原 因 ; 2 、 通过 剩余 油研究 , 确定 潜力 ; 3 、 分析 井区蒸 汽 波及 体积及 形态 , 确定受 效 的可 能性 ; 4 、 根 据本 井生产 历史 及周边 采油 井生产情 况 结合井 区汽驱 受效 特点确 定 产油 能力 ; 结合 这几方 面把 问题井进 行排 序 , 优 选最 佳措 施工 作量 。 1 、 更新部 署 、 侧钻( 换 井底 ) , 完善 注 采井 网 , 提高储 量 控 制 个别井 网欠完善— —完善 井网 , 井况差 ( 出砂 ) 影 响提液能力 井—— 更新部 署, 油井 汽 窜后 无法 实施 常规堵 窜— — 侧钻优 化射 L 。 2 、 大修 优化 射孔 、 修 复套 管治 理汽 窜井 , 缓解驱 替矛 盾 ( 1 ) 大修优 化射 孔 : 对油 层单一但 单层厚 度较大 , 汽 窜后无法 常规堵 窜的油 井 实施大 修挤 灰后 优化射 孔 ( 射开厚 层 中下部 ) , 以1 3 — 0 2 7 为例: 大修 后优 化射

影响齐40蒸汽驱井网完善的主控因素及治理对策

影响齐40蒸汽驱井网完善的主控因素及治理对策

40欢喜岭油田齐40区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南部欢曙上台阶中段,开发目的层为沙三下莲花油层,为高孔高渗、层状、普通稠油油藏。

2006年12月全面转入蒸汽驱以来,由于转驱方案设计中部分井原井网缺井点油井因井况变差、高温汽窜而关井等原因致使蒸汽驱井网完善程度大打折扣,这使得井组汽腔扩展不均匀,降低了齐40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1 井网不完善对汽驱开发影响井网完善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

静态方面:汽驱反九点井网在地质体发育适合情况下,应具备8口油井,1口中心注汽井。

动态方面:注汽井与采油井之间应相互连通,达到注采对应的效果。

而井网不完善对汽驱开发影响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影响汽腔扩展,平面动用程度低。

因井况等问题导致油井损坏无法正常生产,井点提液能力丧失,已经形成的蒸汽腔萎缩,影响蒸汽腔平面波及,最终导致井组平面动用程度降低。

例如,齐40区块17排某井,在发生套损后,蒸汽波及体积在半年内由原有的49%降低至43%。

2)局部剩余可采储量控制程度低。

由于早期地质体认识不精细影响,部分井组未形成完整反九点井网,部分剩余可采储量无井控制。

2 影响井网完善的主控因素1)地质体认识不清。

①主体部位构造影响:早期地质体认识不精细,断层位置落实不清楚,靠近断层区域无井控制,导致井组动用程度低。

②边部薄砂区沉积影响:边部薄砂区砂体沉积发育变化大,早期地质体认识不精细,部分油层发育稳定且适合蒸汽驱位置无井控制。

2)注采井间沉积发育变化。

受砂体沉积影响,现有井网条件下,砂体在采油井和注汽井间尖灭或发育逐渐变差,使得注采井间的局部区域汽驱不受效。

3)方案井网井位设计不合理。

在蒸汽驱井网设计初期,对蒸汽波及规律认识不深入,井网设计过程中注汽井位置不合理,导致构造低部位受效差。

4)井况影响。

油井井况存在问题直接影响改井点提液能力,进而影响该方向蒸汽波及。

注汽井井况问题直接影响整个井组正常汽驱生产。

3 井网不完善治理对策1)原井网井点损坏,通过大修侧钻新井完善井网;原井网设计缺井点,落实构造,新井完善井网;边部薄层砂区域精细落砂体发育,扩编部署新增注汽井组。

齐40块蒸汽驱蒸汽波及规律研究

齐40块蒸汽驱蒸汽波及规律研究
212 蒸汽波及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蒸汽驱主要依靠蒸汽的驱动力来驱替原油, 沉
积相带的分布、储层的非均质性、蒸汽的超覆作用、
平面上井网的完善程度、井网的规则程度、生产井
井底的地层亏空状况等都是影响蒸汽波及程度的 重要因素[ 8] 。影响该块蒸汽波及效率的主要因素 为以下几个方面: 21211 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
图 4 9- 029 吸汽剖面图
4 结论及建议
( 1) 部署蒸汽驱井组时, 尽量将注汽井部署在 沉积相带的河道部位, 有利于提高井组储量的动用 程度。
( 2) 对于地层倾角较大的部位, 注汽井部署在
距离高部位的 2P3 处, 以便利用蒸汽的超覆作用尽 量多的驱替油层。
( 3) 部署 蒸汽驱井 组时尽量 使井组 完善、规 则, 提高蒸汽平面上的均匀波及程度。
图 2 齐 40 块沉积微相平面分布
根据储层研 究、开发动 态资料及监 测资料分 析、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 对该块的蒸汽波及规律 进行了系统总结。
311 储层物性好的部位蒸汽波及效率高
图 2 是先导试验开发主力层莲 Ò13 小层的沉 积微相平面图。通过井温曲线( 图 3) 、动态生产数 据及数模研究成果综合分析, 此层是最早蒸汽突破 层, 反映出蒸汽在 储层物性较好小 层的优先突进 性。
( 4) 对于吞吐阶段吸汽差或不吸汽的小层, 蒸 汽驱初期可以考虑优先进行吞吐降压生产, 然后实 施蒸汽驱, 这样可以更好地动用油层, 提高纵向上 储量的动用程度。
参考文献:
[ 1] 徐丕东, 袁向春 1 砂 砾岩 稠油油 藏蒸 汽驱 先导试 验效 果分析[ J] 1 特种油气藏, 1998, 5( 4) : 27~ 321
312 地层倾角大, 蒸汽超覆严重, 波及效率低

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高温防窜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高温防窜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高温防窜措施的研究与应用1齐40块蒸汽驱开采现状齐40块蒸汽驱是在试验区取得较好的驱替效果的基础之上,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转蒸汽驱65个井组,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转蒸汽驱73个井组,从此齐40块全面进入蒸汽驱工业化实施阶段。

蒸汽驱开发经历热连通、蒸汽驱替、蒸汽突破三个阶段。

区块目前处于蒸汽驱替阶段,生产井高温汽窜已成为区块开发的突出问题。

生产井高温是油藏非均质性影响的,蒸汽单方向突进,形成生产井汽窜。

65井组、73井组注汽井中有116口采取分层注汽,有效的控制了由于射孔井段长油层上、下部吸汽不均匀的情况,但层内、层间矛盾依然存在。

在生产中必须采取一定的防窜措施控制蒸汽均匀推进,防止蒸汽过早突破,从而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热效率,最终提高区块采收率。

2汽窜的表现与危害2.1 汽窜形成的渗流理论油层的渗透率可分为三个不同方向的渗透率(水平渗透率kx,ky 和垂向渗透率kz),从沉积学角度来看,三个不同方向的渗透率是不同的,考虑到沉积韵律夹层和天然裂缝的影响,垂向渗透率一般小于水平渗透率,从平面上来看,特别是河流相沉积的油层,水平渗透率kx与水平渗透率ky差别也很大(kx代表河流方向的水平渗透率,ky代表垂直河流方向的水平渗透率),kx必然大于ky,所以当注入蒸汽后,流体会出现x方向的推进更快一些,从而出现不规则的椭圆形推进,形成汽窜。

2.2汽窜的表现蒸汽驱生产井汽窜的现场表现有:井口高温、含水上升、并伴有蒸汽。

不明显现象有:生产井产液量或含水上升、井口温度增加,但井口不一定伴有蒸汽。

从实质上分析,汽窜是由三种形式构成的:(1)蒸汽窜。

由于蒸汽驱蒸汽是连续不断的注入井底、生产井采出的过程,而井间的高渗层在较大压差作用下容易形成蒸汽窜流通道,导致汽窜。

(2)热水窜。

在某个方向上的井与井之间可能形成了高含水热通道,此时从注汽井注入的蒸汽冷凝成的热水发生粘性指进,即热水很快窜到生产井。

齐40块水平井蒸汽驱合理注采参数优化

齐40块水平井蒸汽驱合理注采参数优化

齐40块水平井蒸汽驱合理注采参数优化【摘要】结合齐40块开发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进行研究,对汽驱合理注采参数进行优化,指导蒸汽驱开发。

汽驱水平井产液量越大,相应产油量越高,同时含水率相应上升。

水平井最佳产液量为100m3/d至150m3/d,推荐注汽速度为80~90m3/d。

【关键词】水平井蒸汽驱井网优化齐40块齐40块是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稠油主力区块。

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部,主要开采层位为沙三下莲花油层莲Ⅰ、莲Ⅱ两个油层组。

油藏埋深622~1050m,断层内油层平均有效厚度36.5m,50摄氏度平均脱气原油粘度2639mPa?s,含油面积7.7km2,原油地质储量3635×104t。

该断块1987年编制初步开发方案,按200m正方形井网进行蒸汽吞吐试采。

90年底编制《齐40块开发方案》,分莲莲Ⅰ、莲Ⅱ两套开发层系,141m五点法注采井网,实施全面吞吐开发。

以后又陆续进行了扩边部署。

94年在该块中部开展了100m井距的加密调整方案,钻加密井31口。

96年和98年又相继开展了热水驱、100m井距蒸汽驱和70m井距蒸汽驱方式转换试验。

截止98年底,齐40井共有投产井435口,采出程度达到18.6%。

经历12年蒸汽吞吐开采,该块目前已经进入中后期,平均单井吞吐8.24周期,平均单井日产油4.4t/d,生产效果日益变差,稳产难度大。

按照稳产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00m井距更适合该区块的地质条件。

齐40块油层目前地层压力2MPa左右,总压降615MPa,主体部位压力水平仅相当原始压力的23.5%。

“八五”期间以来,油田开发吞吐进入多轮次,目前老井平均吞吐910轮次,其中1~3轮次井63口,占20.9%;4~6轮次井66口,占21.9%;7~9轮次井61口,占20.3%;10轮次以上井111口,占36.9%,可见蒸汽吞吐已进入后期。

随着油藏采出程度的增高,压力水平的下降及多轮次井的增加,老井吞吐效果越来越差,平均单井产量、油汽比明显下降。

齐40块蒸汽驱开发中后期高温防窜措施研究与实践

齐40块蒸汽驱开发中后期高温防窜措施研究与实践

齐40块蒸汽驱开发中后期高温防窜措施研究与实践摘要:齐40块工业化全面转驱以来,随着汽驱开发生产的不断深入,注采井间高温汽窜现象逐渐加剧,油藏层间和平面矛盾日益凸显,油井含水上升,产量下降。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蒸汽过早突破,以保证汽驱开发效果。

关键词:齐40蒸汽驱转驱高温防窜引言:齐40块工业化转驱以来,区块产量大幅上升。

然而随着汽驱生产不断深入,油藏层间矛盾日益凸显,注汽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区块产量上升势头缓慢并逐渐呈现递减趋势。

针对蒸汽驱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科学分析汽驱生产动态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提高齐40块蒸汽驱中后期高温防窜措施研究与实践工作。

1、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齐40整个区块正是由于汽驱受效,产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受油层非均质性严重,蒸汽超覆影响,蒸汽很容易沿连通性好、受效快的高渗透层发生突破,从而造成井组内生产井井口高温,不仅影响产量,也给现场管理带来极大危险性。

目前区块共有150个井组,注汽井147口,生产井741口,开井603口,平均每月新增突破井8口,共发生过汽窜达210井次。

从调查中得出:井组内一旦一口井发生汽窜,如果不及时采取控制及调整措施,便会导致井组内其他井发生汽窜,仅采取关井防窜措施虽能暂时缓解汽窜程度,但开井后生产时间短,汽窜次数增多。

2、导致汽窜现象加剧的主要原因:(1)选井选层不当。

封窜选井选层的正确与否是保证封窜效果的关键因素。

全面转驱后,由于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吸汽剖面、汽腔扩展等变化,选井选层的准确性是保证施工效果的基础,而我们没有对封窜选井选层标准进行及时的修正,导致所选部分井层无效或低效。

因此选井选层不当是汽窜现象加剧的主要原因。

(2)施工工艺不合理。

在施工工艺上,对于长井段,多油层的汽窜井,往往不是一个层位发生汽窜,以往仍使用大剂量化学封窜效果不理想,因为这样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封窜不完全。

对于这种井我们应事先判断汽窜井段、层位等,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机械大通径封窜。

齐40块蒸汽驱伴生气回注油藏效果分析

齐40块蒸汽驱伴生气回注油藏效果分析

96 12
2 地原多 气测 物及度 . 层油级 后躺压性黏 4 脱
将 单 级脱 气 后 的 原 油进 行 多 级 脱气 即衰 竭 压 1。 )
8 o
墨警 茎

Z0



压l/ P 力 ta t
a地层原油注 ^气蠡与援力美系
0g6 .3 0 90 .3
b地层原油注入气量与压力关系
性伴生气永久保存地层 内; 也可以是正在开采的地
层 , 于气 驱 开发 方式 提高 采 收率 。本文 研 究 的是 用
利 用蒸 汽 驱过 程 中产 出 酸性 伴 生 气 回注 油 藏 来 提
高采收率的酸性伴生气处理方式 I 。 6
m / , 0 浓度范围在 7 % ~ 0 gL c 0 9 %。
在饱和压力下 (5 7 1. P ) 1. 、84M a 分别在 P T筒 中 V
搅拌 , 加压 至地 层 压 力 , 得 原 油 的饱 和 压 力 及 溶 测 液 的气 油 比 , 果饱 和压 力 与地 层原 油 实际饱 和压 如 力 不等 , 相应 调 整 P T筒 中原 油 的溶 解 气 量 , 则 V 直
处 理技 术 可归 纳 为 2类 : 是酸 l 生气 的地 面 处 一 生伴
理方式 , 主要 有干 法 脱 硫 和 湿 法 脱硫 2种 方式 ; 二
是 把产 出的酸 性 伴 生气 再 回 注地 层 。 回注 的 地 层 通 常是 密 闭性很 好 的水 层或废 弃 的生 产层 , 酸 把
硫 化氢 气体 , 卜 由含硫 有 机质水 热 裂解 和硫 酸 盐 热 还原 生成 ¨ , 中蒸 汽 驱 产 生 硫 化 氢 的 浓 度 最 其 高 ( 1 。2 1 表 ) 00年 1月 对 齐 4 0块 蒸 汽 驱 的 l 0个 采 油站统计 表 明 , 产气量 大约为 10×1 d 每天 1 0m/ , 其 中硫 化 氢 浓 度 主 要 分 布 范 围 在 30 0~600 0 0

齐40块蒸汽驱12—027井组动态分析

齐40块蒸汽驱12—027井组动态分析

齐40块蒸汽驱12—027井组动态分析【摘要】齐40块从转驱以来,井组内油井陆续见到蒸汽驱效果,由于断块的平面和纵向差异造成井组与井组之间油井受效后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尽相同。

从井组出发,侧重单井分析,找出油井受效后三场变化规律,调整产液剖面,提出下步措施意见,以指导12-027汽驱井组的生产。

【关键词】齐40块井组动态分析1 井组基本概况1.1 地质概况12-027井组含油面积为0.0276km2,石油地质储量为20.42×104t。

构造上位于齐40块中部,受8-22、16-29断层控制,井组内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

沉积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

1.2 井组转驱前生产情况1.2.1井组转驱前开采情况截止目前,该井组累产油10.8×104t,累产水13.43×104t,累注汽17.56×104t,累采注比为1.38,存水率为23.5%,地层亏空6.67×104t,采出程度为52.9%。

1.2.2井组转驱前三场分布情况(1)压力场:12-027井组油层转驱前地层压力1~2MPa,地层亏空严重。

(2)温度场:12-027井组整体上地层温度为40~55℃,12-028、12-281C、11-027所处地层温度较低,为45℃左右,井组北部13-027、13-271C、13-26处地层温度较高,接近55℃。

(3)饱和度场:平面上看12-027井组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为0.45~0.50。

2 井组动态分析2.1 注汽井动态分析该井组注汽井12-027日注110t/d,注汽井段841.6~892.2m,19.6m/13层,注汽层位莲Ⅱ,2006年12月30日转注,采取分层注汽方式,其中上段8.9m/8层,配注50t/d,下段10.7m/5层,配注60t/d。

该井2007年2月23日测吸汽剖面,上段日吸汽69t/d,占总注汽量的63.05%,下段日吸汽41t/d,占总注汽量的36.95%,分层注汽量接近设计要求。

齐40块蒸汽驱65井组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齐40块蒸汽驱65井组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齐40块蒸汽驱65井组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针对齐40块65井组蒸汽驱进入驱替后期以后,平面和层间纵向矛盾突出、高温汽窜现象严重的问题,开展了蒸汽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建立了以采为先、以液定汽、以液牵汽的调控新理念,形成了以液流方向牵动注汽方向、以压力梯度调整注汽前缘的调整新思路,通过强化蒸汽腔发育状况及扩展趋势预测、注采关系完善、注入介质改进、采油速度调整等配套工艺措施,有效保障了蒸汽驱生产的平稳运行,起到明显增油效果。

关键词:齐40块蒸汽驱综合调控一、概况齐40块蒸汽驱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欢曙上台阶上倾部位,开发目的层为莲花油层,是典型的中深层、互层状稠油油藏。

65井组位于区块中部主体部位,为第一批工业化实施井组,实现了高采出程度下开发指标的大幅提高,阶段开发指标超过方案设计,取得较好效果。

按照汽驱阶段划分标准,齐40块蒸汽驱65井组已有56个进入驱替末期和突破初期,占总数的86.2%。

井组产量急剧下降,汽窜井数增加,油层纵向和平面矛盾突出。

二、存在主要问题1.平面动用差异大,难以实现全面受效65井组平面上汽驱优势方向受倾角和沉积微相双重控制,动用差异大,根据注汽井吸汽剖面测试、生产井井温监测和观察井温度压力资料分析,LⅠ层系27井组平面动用程度53.6%,其中有9个井组小于50%;LⅡ层系38井组为57.8%,其中有15个井组小于50%。

2.纵向动用程度不均,高渗层单层突进,低渗层无法动用齐40块为典型的非均质、互层状稠油油藏,高低渗透层吸汽差异较大。

根据井温监测资料,温度高点主要集中在高渗层,而低渗层温度未见明显升高,井组纵向动用为72%。

3.高温汽窜现象严重,难以实现长期稳产随着汽驱成熟度的升高,油井汽窜范围不断扩大。

井组平均每月新增突破井8口,高温汽窜井数占开井总数的45.7%。

三、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1.实施重力辅助蒸汽驱调配技术蒸汽注入过程中,主要受浮力、毛管力和压力梯度的影响,在油藏上倾方向,界面阻力与运移方向相反,阻止蒸汽流动,浮力与压力梯度为动力。

齐40块蒸汽驱试验区井组开发后期转热水驱研究与应用

齐40块蒸汽驱试验区井组开发后期转热水驱研究与应用
要特点, 也是 齐 4 0蒸 汽驱 1 1个 井 组 试 验 区需 要 解 决 的主要 问题 。 热水 驱是蒸 汽驱 开发 后期 主要 动态调 整方 法之

2 存 在 问题 及 调 整 思 路
() 1 高温 汽窜 井增 多 , 口见蒸 汽 , 井 开井 率下 降 , 油 汽 比降低 , 经济 效益 变差 。 ( ) 面驱 替不均 匀 。 由于 储层条 件 的影 响 , 2平 蒸
齐4 0蒸 汽驱 l 个 井组 位 于辽河欢 喜 岭油 田齐 1
4 0块 中 部 , 驱 层 位 为 莲 Ⅱ油 层 , 油 面 积 0 3 6 汽 含 . 0 k , m 石油 地质 储量 1 5 0 , 9 1 t汽驱 井 网为 7 x 0 m× 1 0r 0 n井距 反九 点 井 网。齐 4 0蒸 汽 驱 试 验 区为 一
模 式 提供 了借 鉴 。
关键词 : 4 齐 O块 ; 汽 驱 ; 水 驱 ; 汽 比 蒸 热 油 中图 分 类 号 : E 5 . 1 T 3 7 4 文献标识码 : A
齐 4 0块 莲 Ⅱ油层 于 1 9 9 8年 1 0月 和 2 0 0 3年 7
月 先后 开展蒸 汽 驱先 导 试 验 和 扩大 试 验 , 目前 处 于 蒸 汽驱 开发 末 期 的 剥 蚀 阶 段 , 窜 井 增 多 、 量 下 汽 产 降 、 汽 比降低 、 油 经济效 益差 是蒸 汽驱 开发 后期 的主
0 5 , 层压力 3 a .7 油 ~4 MP 。试 验 经历 了热 连 通 、
蒸汽 驱替 、 汽 突 破 三 个 阶 段 , 质 储 量 采 出程 度 蒸 地
5. , 35 目前处 于蒸 汽突破 阶段 后期 。
高 博 等 . 4 蒸 汽 驱 试 验 区井 组 开 发 后 期 转 热 水 驱研 究 与 应 用 齐 O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40块莲花油层东南边缘区蒸汽驱动态分析及调控效果【摘要】东南边缘区属于稠油油藏,位于齐40断块边部,相对断块中部油藏发育较差,因此在蒸汽驱过程中与断块中部体现出不同的汽驱特征,本文综述了该井区地质体的特点,进而阐述了在此地质体条件下蒸汽驱的开发效果、从储层物性、地质特征入手,对区域内高温、低产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通过实施注汽参数动态调控等技术达到了提高井区采注比,合理控制开采压力,减缓开发矛盾,使蒸汽驱达到良好开发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东南边缘区齐40块蒸汽驱汽驱特征
1 油藏概况
东南边缘区位于齐40块莲花汽驱的东南部,油藏埋深920-1050m,地层倾角5-9°,油层厚度24.7m,孔隙度24.2%,渗透率1673毫达西,属高孔高渗储层,原始油水界面1050m。

单井厚度最大46.4m,平均有效厚度为25m。

沿井点连线圈定含油面积0.436km2,有效厚度30.95m。

原油地质储量为349.0156×104t。

2 开采现状
2.1 注入状况
井区共有注汽井16口,由于主力层单一,受储层发育影响,汽驱见效早,稳产期短,突破快,突破后递减率大。

针对井区开发现状对部分注汽强度大井组实施优化注汽量。

2011年3月对区域内注汽井进行了动态调控,其中动态调控降注井组11口;对井区内油层薄,主力油层单一,纵向无接替层;平面受效较均匀,无井网调
整空间;井组采出程度高,目前已处于突破阶段的2个井组转为间歇注汽。

2.2 开采状况
井区控制生产井70口,开井数60口,日产液1300t,日产油179t,综合含水86.2%,阶段采注比0.86,阶段油汽比0.08,井口温度58℃,动液面794m。

按照先导区和65井组见效技术界限划分,东南边缘区于2009年3月份进入驱替阶段,由于主力层单一,汽驱见效早,稳产期短,于2010年7月进入蒸汽驱突破阶段生产。

3 汽驱生产特征
3.1 产量变化特征
与转驱前相比日产液由457.6 t上升到1494t,增加了1036t,日产油由40.3t上升到184t,增加了144t,综合含水由91.2%下降到87.7%,下降了3.5个百分点,汽驱效果明显。

由于区域位于齐40块构造较低部位,东部与边底水区相邻,受边底水的影响,转驱前返水率高,采注比较高,转驱后采出程度高的油井受效快,产液量上升幅度大。

3.2 温度变化特征
随着注入量、采出量的增加,井口产液、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与转驱前相比温度由27℃上升到53℃,上升了26℃。

随着汽驱的不断深入,井区内82%的油井均不同程度的见到汽驱效果,井口温度上升趋势较快。

3.3 压力变化特征
随着蒸汽驱时间的延长,动液面呈逐渐上升趋势,与转驱前相比由915m上升到795m,上升了120m,可见随着汽驱的深入,井底压力正逐渐得到恢复,油井供液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 开发效果分析
4.1 井区生产特征符合蒸汽驱阶段开发效果
转驱后随着转驱时间的延长,各项生产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产液量、产油量、综合含水、温度明显上升,地层压力逐渐恢复,与汽驱生产特征相一致,符合汽驱动态变化规律。

4.2 油井受效显著,液升幅度大
由于井区处于构造低部位,东部与边底水区相邻,受边底水的影响,转驱前返水率高,采注比较高,转驱后采出程度高的油井受效快,产液量上升幅度大。

总体上油层纵向主力层位发育莲ⅰ油层组1砂体和莲ⅱ油层组1砂体,属于孔隙度发育好,渗透率较高的区域。

从受效井分布位置看,东南边缘区ⅰ类受效井居多,占受效比例的57.1%;从受效井油层分布看,ⅰ类、ⅱ类受效井主要分布在油藏内部,ⅲ类、ⅳ类受效井主要分布在油藏边部或油藏内部但受一定边底水影响区域。

4.3 措施效果好,汽驱平面开采特征明显
(1)对低效油井实施引效18井次,增加日产液125t,增加日产油13t,累计增油6101t。

(2)采取换大泵、调参等措施,提高井组采注比。

实施提液措
施6口,累计增油2971t。

(3)对泵况差井实施检泵35井次,累计增油6606t。

(4)实施长停井复产9口,日增油12t,累计增油5542t。

5 调控情况及效果
5.1 调控情况
东南边缘区转驱以来,开发矛盾日渐突出,由于油层薄,主力油层单一,纵向上油层动用较高,导致井区温场发展过快,油井汽窜现象严重,蒸汽的热利用率降低,2010年7月进入突破阶段后,油汽比由0.1下降到0.07,下降趋势较明显,汽驱效果变差。

因此2011年3月针对井区开发矛盾实施了动态调控措施,缓解了开发矛盾。

对平面内蒸汽波及较为均衡,纵向上由于油层非均质性等因素造成单层指进及温场发展过快的13个井组进行注汽量动态调控。

调控后区块产量处于平稳趋势,开发指标有所提高。

与调控前相比,日产液减少181t,日产油减少2t,日注汽量减少764t,采注比上升了0.4,油汽比上升了0.05。

5.2 调控效果
(1)优化注汽量后抑制了高渗层蒸汽指进速度,延缓汽窜的发生,汽腔形态发生改变,油井产量上升。

由于注汽速率的降低,控制了汽腔前缘推进速度,油汽运移方向发生改变,层间矛盾得到改善,延缓了汽窜的发生,日产油呈稳中有升趋势,动态调控效果较好。

通过合理优化注汽量,高渗层吸汽强度降低,低渗层吸汽强度增强,调整了吸汽剖面,汽窜现象得到
一定减缓,汽窜井由调整前的3口/月下降到目前0口/月。

(2)调控初期,高渗层吸汽强度降低,层间矛盾得到改善。

从区域观察井观28井温监测资料显示,注汽量动态调控后,主力吸汽层强度降低,汽窜方向蒸汽波及得到限制,减少了层间干扰,低渗透层得到动用,调控前莲ⅰ油层温度相对较低133℃,调控后油层温度上升到162℃,汽腔形态发生改变,纵向上吸汽效果得到改善。

区域产量下降趋势得到抑制,实现了产量基本平稳,调控效果较好。

6 认识及建议
6.1 认识
井区自2010年7月进入突破阶段后,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为改善汽驱效果,抑制产量递减速度,2011年上半年通过“注汽调控为主、油井增产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调控效果,实现了产量基本稳定。

(1)优化注汽量降注后,压力场重新分布,提高了弱势方向储量动用的程度,汽窜现象得到一定减缓。

(2)区域产量下降趋势得到抑制,开发指标得到改善,提高了油汽比,与调控前相比,油汽比上升了0.05。

6.2 下步建议
(1)对分注不合格井及时调整,平衡井组吸汽状况,延缓汽窜时间,确保汽驱效果。

(2)对因井况差停产的油井,通过资料分析论证,建议实施大
修、更新措施,完善井网,减小开发矛盾。

(3)对井区内低产井实施注汽引效,加快温场形成速度,改变汽流方向,提高井组汽驱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锐.稠油热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30~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