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考评员考试大纲
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
1 0
(二)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2.4 计量标准的其他计量特性
要求:计量标准的其他计量特性包括灵敏度、分辨力、鉴 别阈、漂移、死区、响应特性等特性。JJF1001《通用计 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94《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具体掌握:
1 3
* 4. 2 检定或校准人员
(1) 对于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 权的计量机构的检定或校准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等级的《 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具 有相应项目的《注册计量师注册证》;或持有有关的人民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具有相应项目的原《计量检定员 证》;或持有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或其规定的 市(地)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具有相应项目的 “计量专业项目考核合格证明”(过渡期期间)。
每项计量标准应当建立一个文件集,文件集目录中应当注
明各文件的保存地点、方式和保存期限。建标单位应当保 证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文件集应当包含18个文件:
5)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见附录E );
18) 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如果适用)。如: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4.1 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格式规范、信息量齐全,填写、更改、签名及 保存等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5.4.2 原始数据真实、完整,数据处理正确。
1 格式: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的格式应当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 要求。
2信息量:每份原始记录应当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该检定或校准结果能 在尽可能与原来接近的条件下复现。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1069-2012..
三、申请表格 1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申请书申请机构名称:(盖公章)申请机构负责人:(签字)申请日期:年月日受理申请单位名称:受理日期:年月日经办人(签字):二、承担(或申请承担)法定任务和开展(或申请开展)业务范围三、提供如下文件1.机构依法设立的文件副本1份2.机构法定代表人任命文件副本1份3.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授权证书副本1份4.考核项目表B1——检定项目1份5.考核项目表B2——校准项目1份6.考核项目表B3——商品量/商品包装计量检测项目1份7.考核项目表B4——型式评价项目1份8.考核项目表B5——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项目1份9.考核规范与管理体系文件对照检查表1份10.证书报告签发人员一览表(D1表)1份11.证书报告签发人员考核记录(D2表)1份12.质量手册1份13.程序文件目录1份14.已参加的计量比对和(或)能力验证活动目录及结果1份(以上文件除提供纸质文件外,其中4~11项还应提供电子文本各一份)附录B考核项目表B1——检定项目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考核项目表B2——校准/检测项目序号:第页,共页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考核项目表B3——商品量/商品包装计量检验项目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考核项目表B4——型式评价项目序号:第页,共页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考核项目表B5——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项目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附录C考核规范要求与管理体系文件对照检查表格式考核规范要求与管理体系文件对照检查表第页,共页第页,共页11第页,共页填表说明:1.“管理体系文件编号及条款号”由申请考核机构负责填写,“考核结果”、“考核说明”两栏由考核组负责填写。
2.“考核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
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存在缺陷时用D表示,当某条款该机构不适用时用N/A表示。
计量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
《计量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
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计量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运用其要点,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计量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计量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计量基本知识(一)计量与计量学1、计量与测量(1)掌握计量与测量、测试的概念(2)了解计量与测量的区别(3)熟悉计量的范围及内容(4)熟悉计量的分类(5)掌握计量的特点(6)了解计量的作用和意义2、计量学(1)熟悉计量学的定义(2)了解计量学的分类(二)计量的发展阶段1、古典计量阶段(1)了解度量衡制度的建立(2)了解古典计量阶段的特点2、经典计量阶段(1)了解经典与古典计量阶段的划分(2)熟悉经典计量阶段的特点3、现代计量阶段(1)熟悉现代计量阶段的标志(2)了解现代计量的现状二、计量单位制(一)计量单位与单位制1、量、量制、量纲(1)掌握量的概念及量的分类(2)了解量制的概念(3)熟悉量纲与量纲一的量的概念2、计量单位与单位制(1)掌握量值与计量单位的概念(2)了解单位制的概念(3)熟悉〔量的〕真值与〔量的〕约定真值(二)国际单位制1、国际单位制的形成(1)了解米制的起源与发展(2)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形成2、国际单位制(1)熟悉国际单位制的定义(2)掌握国际单位制的构成(3)熟悉7个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4)熟悉常用导出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5)了解组合形成导出单位中文符号的读写(6)熟悉倍数单位的概念(7)了解国际单位制的优越性3、国际单位制外的单位(1)了解国际单位制外的单位的概念(2)了解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三)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1、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与组成(1)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2)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组成2、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1)掌握法定单位的名称(2)熟悉法定单位和词头的符号(3)熟悉常用法定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三、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一)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析(1)掌握测量误差的定义(2)掌握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概念(3)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分析2、测量误差的性质(1)熟悉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概念(2)了解随机变量与概率的概念(3)掌握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特性(4)掌握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5)了解修正值与偏差的概念(6)了解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区别3、随机误差的表示(1)掌握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与计算(2)掌握平均值标准差的计算(3)了解总体标准差的概念与计算(二)测量的不确定度1、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及其分类(1)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及表征方式(2)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掌握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2)掌握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3)熟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4)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与包含因子(三)数据处理1、等精度与不等精度测量(1)熟悉等精度与不等精度测量的概念(2)掌握等精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与残差(3)了解“权”的概念与“权”的确定(4)了解加权算术平均值(5)熟悉最小二乘法原理2、修约与四则运算(1)掌握有效数字与修约规则(2)掌握加减运算规则(3)掌握乘除运算规则(4)熟悉乘方、开方运算规则(5)掌握测量结果的表示四、计量器具(一)计量器具及其分类1、计量器具及其选用原则(1)掌握计量器具的定义(2)了解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2、计量器具的分类(1)熟悉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与工作计量器具的概念(2)掌握计量基准器具的特性和地位(3)掌握计量标准器具的特性和地位(4)掌握实物量具的概念(5)掌握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概念3、计量器具的主要特性(1)掌握标称范围与量程的概念(2)掌握测量范围与最大允许误差的概念(3)掌握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的概念(4)熟悉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分辨率、稳定性的概念(5)了解测量仪器的鉴别力、漂移的概念(二)计量器具的制造、修理与使用1、计量器具的制造、修理与销售(1)了解计量器具的制造(2)熟悉计量器具的维修(3)了解计量器具的销售2、计量器具的使用与计量器具的辅助设备(1)掌握计量器具的使用(2)熟悉计量器具的辅助设备的概念(3)了解计量器具的辅助设备的选配原则五、计量检定与量值传递、量值溯源(一)计量检定与校准1、计量检定及其分类(1)掌握计量检定的概念(2)掌握计量检定的分类(3)了解国际比对与比对的方式2、测量方法(1)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2)熟悉测量方法的分类3、计量检定的依据与计量检定印证(1)熟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2)熟悉计量检定规程(3)掌握计量检定印证的种类及使用4、测量的重复性与复现性(1)掌握测量的重复性与复现性(2)了解测量的重复性与复现性的区别5、校准(1)熟悉校准的概念(2)熟悉校准的依据与作用(3)熟悉校准与检定的区别(二)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1、量值传递(1)熟悉量值传递的概念(2)了解量值传递的方式2、量值溯源(1)熟悉量值溯源的概念(2)了解量值溯源的等级图(3)了解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区别六、计量管理(一)管理的概念与原则1、管理的一般概念与目的(1)了解管理的一般概念(2)了解管理的目的、对象与过程(3)了解管理的作用与意义2、管理的基本原则(1)熟悉管理的系统原则(2)了解管理的人本原则(3)了解管理的动态原则(4)了解管理的效益原则(二)计量管理的基本任务与管理方式1、计量管理的基本任务(1)了解计量管理的总任务(2)了解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3)熟悉各级地方计量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4)了解各部门计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5)熟悉企业、事业单位计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2、计量管理的方式(1)了解计量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2)了解计量科技管理的主要内容(3)熟悉计量法制管理的概念(4)熟悉计量法制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一、几何量、光学与电离辐射计量(一)几何量计量1、几何量计量及其基本参数(1)掌握几何量计量的内容(2)熟悉几何量计量的基本参数(3)了解几何量计量器具的分类2、长度单位“米”及其复现方法(1)掌握长度单位“米”的定义(2)了解“米”的复现方法(3)掌握阿贝原则3、端度与线纹计量(1)掌握端度计量与线纹计量的概念(2)熟悉端度计量的主要标准器及其主要性能(3)熟悉量块的“等”和“级”的划分和使用(4)了解常用金属线纹尺的型式4、角度与平直度计量(1)熟悉角度单位及弧度与度的换算关系(2)了解常用角度计量器具(3)熟悉平直度计量的概念及重要性(4)了解平面度与直线度常用量具(5)了解常用平直度仪器5、粗糙度计量(1)掌握粗糙度的概念及粗糙度与光洁度的关系(2)熟悉粗糙度计量的重要意义(3)了解粗糙度的主要参数(二)光学与电离辐射计量1、光学计量(1)熟悉光的性质与光学计量的波长范围(2)了解光学计量的内容(3)掌握光度计量的主要参数与基本单位(5)了解光波的划分2、电离辐射计量(1)了解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2)熟悉常见的射线(3)了解电离辐射计量的主要内容二、力学、声学、温度与化学计量(一)力学计量1、力学计量及理论基础(1)熟悉力学计量的内容(2)掌握力学计量的理论基础2、质量计量(1)熟悉质量与重力的概念及其区别(2)掌握质量的单位名称与国际通用符号(3)了解天平级的划分3、容量与密度计量(1)掌握容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熟悉容量计量的主要方法(3)掌握密度的概念及主单位(4)了解密度计量的方法4、力值与重力计量(1)掌握力的概念与力的“三要素”(2)熟悉力的动力效应与静力效应(3)熟悉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表示符号(4)了解重力计量的方法5、压力、真空与流量计量(1)掌握压力的概念与单位名称及符号(2)了解压力计量的范围及常用仪器(3)掌握真空与真空度的概念及真空度单位(4)了解真空度的范围(5)熟悉流量的概念及流量的量度方法(6)了解液体流量与气体流量计量的主要方法6、硬度、振动与冲击计量(1)熟悉硬度的概念与硬度计量的常用方法(二)声学、温度与化学计量1、声学计量(1)熟悉声音按声波频率的划分(2)熟悉声学计量的主要参数及其单位(3)了解声学计量的主要方法2、温度计量(1)了解温度的概念与温度的计量方法(2)熟悉温标的概念及其“三要素”3、化学计量(1)了解化学计量的特点与常见的化学计量项目(2)熟悉物质的量的单位名称、符号及其定义三、电磁、电子与时间频率计量(一)电磁计量1、熟悉电学计量的工作频段及计量的主要参数2、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单位名称及单位符号3、了解电流、电压、电阻单位的定义4、了解标准电池与标准电阻5、熟悉交流电量的工作频段及测量的主要方法(二)、磁学计量1、熟悉磁学计量的主要内容2、了解磁场的概念(三)电子与时间频率计量1、电子计量(或称无线电计量)(1)了解电子计量的重要意义及特点(2)了解电子计量的主要内容(3)熟悉衰减的概念及电感衰减器2、时间频率计量(1)熟悉频率的概念及频率与时间的关系(2)掌握时间的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及目前复现的精度(3)了解时间的含义与时间频率计量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新知识、新方法一、计量测试的品质保证(一)计量品质保证方案1、计量品质保证(1)熟悉品质保证的提出及主要环节(2)了解品质保证的重要性2、计量品质方案及实施(1)了解与传统的量值传递方式比较所具优点(2)熟悉计量保证方案实施应具备的条件(二)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1、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与基本要求(1)熟悉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的概念(2)熟悉实现测量过程统计控制的基本要求2、测量过程统计过程控制的实现(1)熟悉核查标准的概念(2)熟悉核查标准的作用(3)了解过程控制的检验方法3、测量管理体系(1)熟悉测量管理体系的概念(2)掌握计量确认的含义(3)熟悉计量确认间隔的确认和调整(4)了解计量职能的含义二、新知识、新理论(一)新型光源1、半导体激光器(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优点(2)熟悉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的用途2、同步辐射技术(1)了解同步辐射的概念(2)熟悉同步辐射光源的优点(3)了解同步辐射光源的用途(二)量子理论的应用1、微观量(1)熟悉微观量的特点(2)熟悉微观量特点的利用2、微观量子基准与物理常数(1)了解我国已建量子基准(2)了解目前国际、国内应当研究建立的量子基准(3)熟悉物理常数的概念及其分类(4)了解物理常数的用途第四部分法律、法规一、计量法律、法规(一)《计量法》与《计量法实施细则》1、计量法的宗旨与调整范围(1)了解法规体系的概念(2)掌握计量法的宗旨及其基本点(3)熟悉我国计量法适用地域与调整对象2、单位制与监督管理机构(1)熟悉我国采用的单位制(2)掌握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的构成及应废除单位(3)了解各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二)计量基准器具与计量标准器具1、计量基准器具(1)掌握计量基准器具的法律地位(2)了解计量基准器具的规划与组建原则2、计量标准器具(1)掌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法律地位及考核(2)熟悉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建立的计量标准的作用及考核(3)熟悉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计量标准的作用及考核(三)计量检定与计量器具的管理1、计量检定(1)掌握计量检定按管理形式分(2)熟悉计量检定按检定的性质分(3)掌握强制检定的范围、方式与承担检定的单位(4)熟悉非强制检定的范围、方式与承担检定的单位2、计量检定的依据与应遵循的原则(1)掌握计量检定的依据(2)了解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4)了解计量检定工作应遵守的原则3、计量器具的管理(1)熟悉制造、修理《许可证》发放的对象与范围(2)了解制造、修理《许可证》发放的条件(3)了解新产品的概念(4)熟悉制造、销售、进口非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器具与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计量器具的规定(5)熟悉销售进口计量器具与使用计量器具的规定(四)计量监督与法律责任1、计量监督(1)熟悉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与授权计量检定机构(2)了解授权的形式与申请授权单位应具备的条件2、仲裁检定与计量认证(1)了解计量纠纷的概念(2)熟悉处理计量纠纷所依据的数据(3)了解计量认证的含义(4)了解计量认证的内容3、法律责任(1)了解制造、修理、销售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与处罚(2)熟悉使用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与处罚(3)熟悉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使用最高计量标准的违规行为与处罚(4)了解计量监督人员违法失职的处罚二、计量规章(部分)(一)计量基准管理与计量标准考核1、计量基准管理(1)了解计量基准的功能与使用(2)了解计量基准应具备的条件2、计量标准考核(1)掌握计量标准考核的目的(2)了解计量标准考核的内容(3)熟悉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后,宣布使用的部门(单位)(二)计量检定印证与计量检定人员1、计量检定印证(2)掌握计量检定印证的出具要求(3)了解计量检定印证的制作与使用代号2、计量检定人员(1)熟悉计量检定人员的概念与应掌握的知识(2)熟悉计量检定人员的考核、发证(3)了解计量检定人员的职责与权利(4)了解计量检定人员的违规行为与处罚第五部分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三、了解知识产权法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五、了解商标的定义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1069-2012
依据检定规 程编号 及校准规范 编号
11
考核内容 1.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证书 及文件集 2.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3.量值溯源 4.设施与环境条件 5.人员资质及能力 6.开展检定、校准的依据 7.原始记录 8.鉴定、校准证书 9.期间核查 10.测量不准确度评定 11.检定、校准结果的质量控 制
依据检定 规程编号
及校准规 范编号
8
考核内容 1.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证书 及文件集 2.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3.量值溯源 4.设施与环境条件 5.人员资质及能力 6.开展检定、校准的依据 7.原始记录 8.鉴定、校准证书 9.期间核查 10.测量不准确度评定
考核记录 评价意见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12
说明
12.现场试验 考核结论:□符合 □有缺陷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不符合
注:1 在选项上打√;2 评定为不符合或有缺陷的应在说明中指
出“不符合项/缺陷项纪录表”编号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评员:
考核组长:
机构负责人:
13
开展商品量/ 商品包装的计量 检验参数名称
考核项目表 B3——商品量/商品包装计量检验项目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符合 □有缺陷 □不 符合
9
说明
11.检定、校准结果的质量控
□符合 □有缺陷 □不
制
符合
12.现场试验
JJF 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试题
JJF 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试题一、判断题1 计量标准的考评是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定和开展量值传递资格的确认。
(×)P52 计量标准现场考评,每项计量标准一般由1至2名考评员执行考评任务。
(√)P363 计量标准的审批工作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P384 企业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经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复查考核合格,签发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是三年。
(×)P385 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跨行政区域聘用考评员执行最高计量标准的考评,聘用时应当通过考评员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
(×)P366 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必须重新修订《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P207 计量标准考评员应负责对考核中出现的不符合项或缺陷项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确认。
(√)P478 更换计量标准器或主要设备后,如果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或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项目发生变化,应当重新申请计量标准考核。
()P509 计量标准中的标准物质应当处于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
(√)P1110 组织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对有效期内的计量标准进行监督抽查。
(×)P54二、填空题1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适用于新建计量标准的考核、已建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以及(计量标准考核的监督管理)。
P32 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配置应当(应当科学合理,完整齐全),并能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P103 安排计量标准考评任务时,委托考评项目应当与考评员所取得的(考评项目)一致。
P364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均应有(连续、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P115 计量标准的环境条件及设施应当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所以及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P166 新建计量标准的考评首先进行(书面审查),如果基本符合条件,再进行现场考评。
P397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计量标准考核申请后,计量标准考核的组织工作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计量基础考试大纲(试行)2012
计量基础考试大纲(试行)第一条为了规范计量检定员的考试工作,提高计量检定员综合素质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和《计量检定员考核规则》等规定,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本大纲适用于计量检定员计量基础知识项目的考试。
首次申请计量检定员考试的人员,申请《计量检定员证》复查的人员,应参加计量基础知识考试。
第三条取得注册计量师资格的人员,经申请可以免考计量基础知识。
第四条计量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采用机考和笔试结合的方式,客观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
根据需要也可全部采用客观题,。
第五条考试各部分知识所占比例如下:计量法律法规占30%;计量综合知识30%;量和法定计量单位10%;误差与数据处理20%;测量不确定度10%。
第六条本大纲由考试中心命题科负责解释。
第七条本大纲自2012年5月1日起试行。
- 1 -1计量法律法规1.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1.6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7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1.8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1.9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10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1.11计量基准管理办法1.12计量标准考核办法1.13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2计量综合知识2.1计量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2计量器具2.2.1计量器具的定义和分类2.2.2计量器具的特性:示值、标称值、测量范围、量程、额定条件、极限条件、参考条件、响应特性、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死区、响应时间、准确度、准确度等级、误差、最大允许误差、偏移、漂移、稳定性、重复性、可靠性等。
2.3计量标准2.3.1计量标准命名、分类2.3.2计量标准考核和复查2.3.3计量标准日常管理和监督2.4计量检定2.4.1计量检定的定义、分类和术语2.4.2计量检定法制管理;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检定周期;计量检定印、证- 2 -2.4.3计量检定人员管理2.5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2.6测量管理体系2.7实验室资质认定2.8实验室认可2.9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3 量和法定计量单位3.1量、量值和量纲3.2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倍数单位、非国际单位制单位4误差与数据处理4.1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的定义4.2误差的来源、分类;示值误差的表达方式4.3样本、均值、算数平均值、残余误差、方差、标准偏差及算法;最小二乘法;概率定义;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均匀分布4.4粗大误差及判别4.5有效数字;数据修约及规则4.6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5测量不确定度5.1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分类5.2 A类标准不确定度、B类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扩展不确定度及自由度5.3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表示- 3 -。
计量标准考评员
副所长、
计量管理 工程师 电能表、测力
力学
工程师 流量、容量、计价器
计量管理 高工
密度、容量
力学
工程师 压力、天平、分光光度
力学
工程师 天平、水表
电能表及其检定装置/测量
电磁学 助工
用互感器
电磁学 副高
电能表
无线电 工程师 无线电
电磁学 副高
三表、电能表、互感器
力学
工程师 力值
计量管理 副站长 计量管理 主任 计量管理 副主任
测量用互感器/电能表
电能表检定装置
0129 0010 0011 00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0019 0020 0021 0022 0023 0024 0025 0026 0027 0028 0029
0030
0031 0032 0033 0034
0035 0036 0038 0128 0139
0111 0112 0113
0131 0091 0133 0117 0079
0159 0160 0080 0081 0082 0161
0162
0122 0059 0060 0061 0056 0057
0058 0055 0188 0069 0070 0071
0123
熊和伟 男
王光辉 女
陈彬
男
王克作 男
电磁学 工程师
电磁学 技师
电磁学 工程师
电磁学 工程师
电磁学 工程师
电磁学 工程师
电磁学 工程师
电磁学 工程师
注册考评员项目 电能表 电能表、热工仪表 长度、力学、汽车安检、出 租车计价器
热电偶、衡量、 电能表及其检定装置/测量 用互感器 电能表及其检定装置/测量 用互感器 电能表及其检定装置/测量 用互感器 电能表及其检定装置/测量 用互感器 质量、压力、真空 出租汽车计价器 质量、压力、密度容量 质量、电磁学 长度
上海市计量检定人员-考试提纲
上海市计量检定人员计量基础知识考试提纲20091.计量法何时通过?何时起施行?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2.我国计量立法的宗旨是什么?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3.计量工作有哪些特性?计量工作的基本特性是:●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
4.什么是计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5.6.什么是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7.国务院何时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有哪些组成部分?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其构成如下: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②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③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④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单位⑤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单位8.什么是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有何特性?“可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称为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具有测量范围(或规格)、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特性。
9.计量器具在检定系统表中分哪三类?●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
10.计量基准有何作用?计量基准有哪两种?计量基准是“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它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
计量基准有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准两种。
11.计量标准考核的责任范围如何规定?计量标准考核有哪些内容?●计量标准器具考核责任范围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1)本市各项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2)本市各项其他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持考核。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理解与实施:《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理解与实施》是2010年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党儿。
内容介绍:这本《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理解与实施》由郑党儿编著,是配合JJF 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宣贯和实施而编写的,旨在帮助计量标准负责人及检定员或校准员理解和掌握该规范的内容,做好计量标准考核的准备工作以及现场考评的配合工作。
本书共分九章,主要内容有:概述、新规范各条款的要点解释、计量标准考核用表用证的填写与使用说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相关问题、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和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计量标准的量值比对等。
本书可作为计量标准负责人、检定员或校准员的工具书,也可供计量标准考评员参考。
作品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计量标准考核的概况一、计量标准考核的必要性二、计量标准考核的依据三、我国计量标准考核的基本情况四、国际上对计量标准管理的要求第二节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一、修订背景二、新版本的主要变化第三节计量标准考核的原则第二章新规范各条款的要点解释第一节新规范目录第二节新规范条文解释一、“引言”和“范围”及“引用文献”条款与要点解释二、“术语”条款与要点解释三、“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条款与要点解释四、“计量标准考核的程序”条款与要点解释五、“计量标准的考评”条款与要点解释六、“计量标准考核的后续监管”条款与要点解释第三章计量标准考核用表用证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一节《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的填写与使用说明一、格式二、要求三、《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二节《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一、格式二、《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三节《计量标准履历书》的填写与使用说明一、参考格式二、《计量标准履历书》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四节《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的填写与使用说明一、参考格式二、《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五节《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的填写与使用说明一、参考格式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参考格式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六节《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的填写与使用说明一、格式二、《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七节《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的填写与使用说明一、格式二、《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八节《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一、格式二、附录J《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三、附录J-1《计量标准考评表》的填写与使用说明四、附录J-2《计量标准整改工作单》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九节《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填写与使用说明一、专各式二、《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十节《计量标准考评工作意见表》填写与使用说明一、格式二、《计量标准考评工作意见表》的填写与使用说明第四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相关问题第一节不确定度基本概念一、不确定度原理及其发展简史二、测量不确定度表明测量结果的质量水平反映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三、依据的文件四、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五、不确定度理论比误差理论更科学第二节如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一、分析测量原理,抓住要点找出所有不确定度来源二、建立数学模型——被测量的数学表达式三、写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的表达式四、计算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和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 五、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数值六、计算扩展不确定度U 七、报告不确定度第三节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一、用贝塞尔公式二、用极差法三、测量过程统计控制或规范性测量情况下的A类评定第四节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一、确定概率分布类型二、确定分布界限半宽三、计算u(x:) 四、B类评定的自由度估算第五节重要的概率知识一、概率分布基本知识摘要二、随机变量的基本定理第六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一、较简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二、较复杂的实例第七节计量标准考核的特殊要求第八节化学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第五章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和稳定性考核第一节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一、重复性的试验方法二、计量标准重复性的要求三、重复性试验的几点说明第二节计量标准的稳定性一、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方法二、计量标准稳定性的判定方法三、核查标准的选择方法四、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的几点说明第六章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一、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方法二、几点补充说明第七章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一、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二、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三、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的具体作图方法第八章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第一节概述一、测量过程统计控制的含义二、统计过程控制的两种基本方法三、控制图的作用四、控制图的发展五、控制图的分类六、常规控制图的分类七、本小节要点第二节JJF 1033—2008对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一、本规范对控制图的分类二、建立控制图的步骤三、控制图中测量点分布异常的判断准则四、控制图的几点说明第三节计算分析和控制图联用的测量过程统计控制(计量保证方案) 一、计量保证方案(MAP)发展简史二、MAP的基本工作原理三、核查标准和传递标准开发四、设计统计控制的数学模型五、统计控制的实施要点六、计量保证方案的实例第九章计量标准的量值比对第一节JJF 1117—2010《计量比对》条款及注解一、“范围”、“引用文献”、“术语和定义”条款及注解二、“概述”条款及注解三、“比对相关方应具备的条件和责任”条款及注解四、“技术文件要求”条款及注解五、“比对的实施”条款及注解六、“比对结果的上报和应用”条款及注解七、“附录A 比对申报书内容及格式”条款及注解八、“附录B 传递标准的交接”条款及注解九、“附录C 比对方式”条款及注解十、“附录D 参考值的确定”条款及注解十一、“附录E 比较结果的评价与分析”条款及注解第二节JJF 1117—2004《测量仪器比对规范》条款及注解一、“范围及引用文献”条款及注解二、“术语和定义”条款及注解三、“比对的组织和策划”条款及注解四、“比对的实施”条款及注解五、“比对结果的处理及报告”条款及注解六、“比对结果的评价及利用”条款及注解七、附录A条款和注解附表几种分布数值表参考文献。
2023年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大纲
2023年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大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一级注册计量师,提高计量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计量工作的质量,促进计量事业的发展。
二、考试基本要求1、掌握计量法律法规、计量基础知识、计量仪器(工具)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掌握测量数据处理、计量标准的建立、不确定度的评定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掌握计量技术规范和标准,了解国内外计量技术的新发展、新动态。
4、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计量问题。
三、考试科目与内容(一)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1、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考试要求(1)掌握计量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掌握计量的概念、特点、方法和应用。
(3)掌握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4)了解国际计量组织及其活动。
2、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考试内容(1)计量法律、法规及政策。
(2)计量的概念、特点、方法和应用。
(3)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4)国际计量组织及其活动。
(二)计量专业实务及案例分析1、计量专业实务及案例分析考试要求(1)掌握各种计量标准、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的方法和技术。
(2)掌握测量数据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和技术。
(3)能够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计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计量专业实务及案例分析考试内容(1)各种计量标准、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的方法和技术。
(2)测量数据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和技术。
(3)各种实际计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出改进措施。
四、考试形式与题型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合格。
考试时间为3小时。
2、题型:考题以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其中单选题占40%,多选题占30%,案例分析题占30%。
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
(二)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 “连续”的含义是时间上的连续不间断 。 • “有效”含义见以下各条。 •1 有效的溯源机构 •2 检定溯源要求 •3 校准溯源要求 •4 采用比对的规定:只有当不能以检定或校准方式溯源时,才可以采
用定期比对方式确保计量标准量值的一致性。
•5 标准物质的溯源要求: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 •6 对溯源到国外的规定 •7 溯源结果的使用:如果给出修正因子或者修正值时,则应确保其所
定规程规定的周期;如果是通过校准溯源,复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国 家计量校准规范的规定;如果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规范没 有明确规定复校时间间隔,当校准机构给出了复校时间间隔,应当按 照校准机构给出的复校时间间隔定期校准,当校准机构没有给出复校 时间间隔,建标单位应当按照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 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复校时间间隔并定期校准;当不可能 采用计量检定或校准方式溯源时,则应当定期参加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以确保计量标准量值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建标单位在《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中应当准确描述建立计 量标准的目的、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计量标准 的稳定性考核、结论及附加说明等情况。
2 0
(二)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5.3.2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5.3.3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及环境条件 5.3.4 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5.3.5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 按照附录C.1的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
注: 1 “培训合格证明”可以是建标单位内部培训合格证明,也可以是外部培训合格证明,例如
:计量学会、计量协会、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颁发的培训合格证明。 2 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检定或校准人员其他能够证明具有相应能力的计量证件有:《注册计量师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计量标准考核讲义一、计量标准考核常用术语1、计量标准计量标准(de)定义是“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de)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de)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标准)物质或测量系统.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约定由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组成.2、计量标准考核计量标准考核是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de)评定和开展量值传递资格(de)确认.3、计量标准(de)考评计量标准(de)考评是指在计量标准考核过程中,计量标准考评员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de)评价.4、计量标准(de)不确定度计量标准(de)不确定度是指在检定或校准结果(de)测量不确定度中,由计量标准所引入(de)不确定度分量.它既包括由计量标准器所引入(de)不确定度分量,也包括由配套设备所引入(de)不确定度分量.5、计量标准(de)准确度等级计量标准(de)准确度是指符合一定(de)计量要求,并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de)计量标准(de)等别或级别.6、计量标准(de)最大允许误差计量标准(de)最大允许误差是指对给定(de)计量标准,由规范、规程、仪器说明书等文件所给出(de)允许(de)误差极限值.7、计量标准(de)重复性计量标准(de)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计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de)能力.8、计量标准(de)稳定性计量标准(de)稳定性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de)能力.9、计量标准(de)文件集计量标准(de)文件集是关于计量标准(de)选择、批准、使用和维护等方面文件(de)集合.二、测量结果(de)误差、准确度和不确定度1、测量结果(de)误差测量误差(de)定义是: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de)真值.注:·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de)是约定真值.·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相区别时,此术语有时称为测量(de)绝对误差.测量结果(de)定义是:由测量所得到(de)赋予被测量(de)值.注:·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de)平均.·在测量结果(de)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de)取值范围.根据误差(de)定义,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因此误差表示一个差值,而不是一个区间.误差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系统误差(de)定义为: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de)平均值与被测量(de)真值之差.注:·如真值一样,系统误差及其原因不能完全获知.·对测量仪器而言,其系统误差也称为测量仪器(de)偏移.随机误差(de)定义为: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de)平均值之差.注:·随机误差等于误差减去系统误差·因为测量只能进行有限次数,故可能确定(de)只是随机误差(de)估计值.由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de)定义可知:误差=测量结果-真值=(测量结果-总体均值)+(总体均值-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或测量结果=真值+误差=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测量结果(de)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误差之间关系示意图2、测量结果(de)准确度测量结果(de)准确度通常简称为测量准确度,其定义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de)真值之间(de)一致程度.注:·不要用术语精密度代替准确度.·准确度是一个定性(de)概念.3、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de)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de)参数.注:·此参数可以是诸如标准偏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de)区间(de)半宽度.·测量不确定度由多个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用测量列结果(de)统计分布估算,并用实验标准偏差表征.另一些分量则可用基于经验或其它信息(de)假定概率分布估算,也可用标准偏差表征.·测量结果应理解为被测量之值(de)最佳估计,而所有(de)不确定度分量均贡献给了分散性,包括那些由系统效应引起(de)(如:与修正值和参考测量标准有关(de))分量.(1)测量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之值(de)分散性;(2)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者合理赋予给测量结果(de);(3)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de)参数.(4)测量不确定度(de)表示方式·用标准偏差表示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de)倍数表示不确定度·用说明了置信水准区间(de)半宽度表示不确定度4、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de)主要区别5、测量仪器(包括计量标准)(de)误差、准确度和不确定度三、实物量具和测量仪器(de)误差、偏差和修正值测量仪器定义为: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de)仪器.实物量具定义为: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de)一个或多个已知值(de)器具.经常用来描述测量仪器或实物量具所提供量值准确程度(de)主要术语是误差、偏差和修正值.它们(de)定义分别为: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de)真值.偏差——一个值减去参考值.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de)值.1、实物量具实物量具(de)参考值即是其标称值,因此实物量具(de)偏差就是量具(de)实际值相对于参考值(即标称值)(de)偏离.故有:偏差=实际值-参考值=实际值-标称值实物量具(de)未修正测量结果即是其示值(标称值),实际值即为补偿系统误差后(de)值,因此,实物量具(de)修正值可以表示为:修正值=实际值-示值=实际值-标称值实物量具(de)示值误差等于量具(de)示值与真值之差.示值即是标称值,真值即是实际值,于是实物量具(de)误差可以表示为:误差=示值-真值=标称值-实际值于是可得三者之间(de)关系为:误差=-偏差误差=-修正值偏差=修正值例如,标称长度50mm(de)量块,其实际长度为50.002mm.即实际值=真值=50.002mm标称值=示值=50mm于是,误差=示值-真值=标称值-实际值=-2μm偏差=实际值-参考值=实际值-标称值=2μm修正值=实际值-示值=实际值-标称值=2μm2、测量仪器测量仪器(de)参考值即是其示值,因此测量仪器(de)偏差就是实际值相对于示值(de)偏离.故有:偏差=实际值-参考值=实际值-示值测量仪器(de)未修正测量结果即是其示值,真值即是补偿系统误差后(de)值,因此,测量仪器(de)修正值可以表示为:修正值=真值-示值=实际值-示值测量仪器(de)示值误差等于示值与真值之差,因此:误差=示值-真值=示值-实际值于是可得三者之间(de)关系为:误差=-偏差误差=-修正值偏差=修正值例如:校准电压表.接入标准(de)100V参考电压时,从电压表上得到读数为100.02V,于是标称值=示值=100.02V实际值=真值=100V故误差=示值-实际值=0.02V偏差=实际值-参考值=实际值-示值=-0.02V修正值=实际值-示值=-0.02V量具和测量仪器(de)误差、偏差和修正值四、检定与校准检定与校准(de)主要区别计量标准(de)考核要求(一)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1、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de)配置(1)计量标准不仅要配置计量标准器,还应当配置配套设备;不仅配置硬件部分,还应根据需要配置测量和数据处理(de)软件.(2)计量标准配置(de)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完整齐全,不能低配,也不要求高配,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实用;配置(de)最终要求是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de)需要.(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计量特性(de)要求a、计量特性包括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稳定性、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等.b、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de)计量特性必须满足相应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de)规定.2、计量标准(de)溯源性计量标准(de)量值应当定期溯源至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均应有连续、有效(de)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二)计量标准(de)主要计量特性1、计量标准(de)测量范围计量标准(de)测量范围用该计量标准所复现(de)量值或量值范围来表示;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de)计量标准,应当分别给出每种参数(de)量值或测量范围.2、计量标准(de)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应当根据计量标准(de)具体情况,按本专业规定或约定俗成用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进行表述.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de)计量标准,应当分别给出每种参数(de)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3、计量标准(de)重复性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de)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测量一常规(de)被测对象时,所得到(de)测量结果(de)一致性.计量标准(de)重复性通常用单次测量结果(de)实验标准差来表示.4、计量标准(de)稳定性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de)稳定性是指用该计量标准在规定(de)时间间隔内测量稳定(de)被测对象时,所得到(de)测量结果(de)一致性.只有当存在量值稳定(de)核查标准,方能进行稳定性考核.5、计量标准(de)其他计量特性计量标准(de)其他计量特性包括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漂移、滞后、响应特性、动态特性等特性.不同(de)计量标准所要求(de)计量特性可能不同.(三)环境条件及设施(四)人员1、计量标准负责人2、检定或校准人员(五)文件集1、文件集(de)管理2、五个重要文件(1)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3)检定或校准(de)原始记录(4)检定或校准证书(5)管理制度(六)计量标准测量能力(de)确认1、通过对技术资料(de)审查确认计量标准测量能力2、通过现场实验确认计量标准测量能力。
计量标准考评员面试题
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工作一直正常,可是执行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最近重新进行了修订,对于标准器的配置补充了新的要求,应当怎么办?答:如果开展检定或校准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发生更换,应当在《计量标准履历书》中予以记载;如果这种更换使技术要求和方法发生实质性变化,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主要计量特性或检定或校准方法发生实质性变化,则建标单位应当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
申请复查考核时应当同时提供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变化的对照表,重新修订《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等。
现已知计量检定规程修订后对标准器的配置补充了新的要求,则应按照修订后规程的要求配置标准器,并履行相关更换手续。
(1)更换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后,如果计量标准的不确定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发生了变化,应当按新建计量标准申请考核。
(2)更换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后,如果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或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项目发生变化,应当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
(3)更换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后,如果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以及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项目均无变更,则应当填写《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一式两份,提供更换后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的有效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和《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复印件各一份,报主持考核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建标单位和主持考核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各保存一份《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
此种更换,建标单位应当重新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并将相应的《计量标准和稳定性考核记录》《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纳入计量标准的文件集进行管理。
(4)如果更换的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为易耗品(如标准物质等),并且更换后不改变原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也无变更的,应当在《计量标准履历表》中予以记载。
国家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考试试卷A(2016)
设备 环 条 设 发 变
计
发变时
计 检 规 计 术规 发
变
计 检 员发 变
计 标 术报
写为
计 标 复查 评时
标单
请复查
换请
评员 确 时换计
评员
计标
复查 请书 关 内 填写 确
填写 请书
执 计检规发
计标
复查
变 应 现场 评 请书 关 内 填写 确
选 选择 确 订计标 术 并 计标
标单
计标
评员
标单
评 员应 对 请书进
测结
个
独
概与
应确
劬 扩确 关
岛 并给
间
关
时
值
别为
终确 报 标确
页
页
实务题
业买 业计 检
钒 确
检
级很 电 计 标 为 业 计 标
对开 电
检
请
并将 关 问题
您
项计 标 复查
务 简 您 书 审查时
处审
结
页
页
现场 评 现场 实验 现场 问 为 这两项 评 备
请简
现场
计标 评
问哪
项属
项 评项
评项
属请
号 内划
计标
员
个
标单
计标
证书
满时
电
评务
须
内
个
组织 单 规
计
门 请计 标 复查
请
满个
满个
为
则该
标确为
评务 应当
计标 称
标装
页
开检
页
计术
规
填写 计 标
证书
开检
项栏计
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试题
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试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计量事业的不断发展,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本文旨在为您提供有关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的相关知识和成为一名合格考评员的实用建议。
二、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职责
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是在计量标准一级考评员指导下开展工作的人员。
其主要职责包括:
1.协助一级考评员进行计量标准的评定;
2.负责计量标准器具的检定、校准、检验等工作;
3.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参与制定和修订计量标准技术文件;
5.负责计量标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三、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应具备的能力
1.熟悉计量法律法规和政策,具备一定的计量基础知识;
2.掌握计量标准评定方法和流程;
3.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5.具备一定的实验室管理经验。
四、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
1.学习计量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等方式,学习
计量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为考评员工作奠定基础;
2.积累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多参与计量标准的评定、检定、校准等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学习计量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4.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学习实验室管理经验:向有经验的考评员请教,学习实验室管理经验。
五、结论
成为一名合格的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计量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相信您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
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试题
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试题
1. 计量标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什么是计量标准?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计量标准的分类和层次有哪些?请分别解释。
计量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各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 计量标准的建立和维护:
计量标准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请详细描述。
计量标准的维护和更新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常见的维护方法和措施?
计量标准的溯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溯源?
3. 计量标准的应用和评价:
计量标准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如何评价一个计量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请介绍一些常见的计量标准评定方法和指标。
4. 计量标准法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
计量标准的法规体系是怎样的?国内有哪些相关法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计量标准领域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5. 计量标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当前计量标准领域存在哪些挑战和问题?
计量标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会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涉及的问题,具体题目会根据考试要求而有
所不同。
希望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试题。
计量标准考评员复习资料
计量与测量计量(metrology)是保证单位值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测量(measurement)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计量的本质是测量,但是计量是有目的的测量,或者说是以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的测量。
测量有时候也称为计量。
计量的基本特性是:统一性:这是计量最本质的特性。
计量的统一性已经不仅限于一个国家,而且遍及国际。
准确性:准是计量的核心,也是计量权威性的象征。
社会性:计量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国际交往到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计量。
法制性:对一个确定的计量范围实施法制管理,是计量的重要特性,不通过立法,计量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也难以实现。
一、关于计量标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是对计量器具依法管理的两种形式。
不按本条规定进行周期检定的,都要负法律责任。
本条是对计量检定所必须依据的技术规范的规定。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是指对从计量基准到各等级的计量标准直至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关系所作的技术规定,它由文字和框图构成,简称国家计量检定系统。
计量检定规程是指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定数据处理等所作的技术规定,包括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本条是对建立量值传递体制原则的规定。
“经济合理”是指进行计量检定、组织量值传递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计量检定设施,合理地部署计量检定网点。
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是指组织量值传递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
第二十条下列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一)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二)部门和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三)行政监测、司法鉴定用计量器具;(四)公正计量、工程质量监理用计量器具;(五)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释义:《山东省计量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属于本条例规定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使用者未按规定申请强制检定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计量标准考评员考试大纲
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资格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考察应考人员正确运用计量法律法规、综合知识以及测量数据处理方法,从事计量标准考核,并解决计量标准考核工作中相应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计量法律知识应考人员应了解我国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掌握并能正确应用以下计量法律、和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3、计量标准考核办法.4、计量考评员管理、考评员职责。
5、计量授权管理办法。
6、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7、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二)计量基础知识1、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法定计量单位.2、正确理解常用计量术语(注意JJF1001的最新版本)。
3、熟练掌握测量数据处理及数值修约规则(注意GB8170的最新版本)。
4、掌握并正确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注意JJF1059的最新版本)。
(三)计量标准的考核与管理1、熟练掌握计量标准考核规范.2、了解计量标准命名规范。
3、熟练掌握计量标准考核的要求(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设施及环境条件、人员、文件集、测量能力的确认)。
4、熟练掌握重复性、稳定性、不确定度、检校结果验证的方法与要求。
5、熟练掌握计量标准考核的程序和方法(包括简化考核的相关要求)。
6、熟练掌握计量标准申请和考核表格的填写要求.。
7、了解计量标准考核后续监管的要求。
三、考试方式1、计量专业知识考核采用面试方式2、计量法律法规、计量知识、计量标准的考核与管理采用笔试方式。
全卷共100分,其中:1)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2)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3)填空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4)简答题: 4题,每题5分,共20分;5)综合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资格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察应考人员正确运用计量法律法规、综合知识以及测量数据处理方法,从
事计量标准考核,并解决计量标准考核工作中相应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计量法律知识
应考人员应了解我国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掌握并能正确应用以下计量法律、和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3、计量标准考核办法。
4、计量考评员管理、考评员职责。
5、计量授权管理办法。
6、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
7、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二)计量基础知识
1、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法定计量单位。
2、正确理解常用计量术语(注意JJF1001的最新版本)。
3、熟练掌握测量数据处理及数值修约规则(注意GB8170 的最新版本)。
4、掌握并正确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注意JJF1059的最新版本)。
(三)计量标准的考核与管理
1、熟练掌握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2、了解计量标准命名规范。
3、熟练掌握计量标准考核的要求(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设施及环境条件、人员、文件集、测量能力的确认)。
4、熟练掌握重复性、稳定性、不确定度、检校结果验证的方法与要求。
5、熟练掌握计量标准考核的程序和方法(包括简化考核的相关要求)。
6、熟练掌握计量标准申请和考核表格的填写要求.。
7、了解计量标准考核后续监管的要求。
三、考试方式
1、计量专业知识考核采用面试方式
2、计量法律法规、计量知识、计量标准的考核与管理采用笔试方式。
全卷共 100 分,其中:
1)判断题: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2)选择题: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3)填空题: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4)简答题: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5)综合题: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