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和声声慢对比鉴赏
【高中语文】声声慢与一剪梅比较鉴赏ppt精品课件1
试 问 天 下 谁 第 一 ?
自 古 文 人 皆 多 忧 !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 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 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 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 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 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 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 体”,词作有《漱玉词》。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 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如寻 满 守 乍凄 今寻 地 着 暖凄 有 黄 窗 还惨 觅 谁 花 儿 寒惨 觅 堪 堆 , 时戚, 独戚 摘 积 候 自。 。冷 , , 怎 冷 憔 最 生 清 悴 难 得 清 损 将 黑 , , 息 。 。
声 声的印象 最深刻?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结论:过雁——“乡愁、离愁”的象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小结:
《声声慢》成功地表现了李清照晚年的精 神面貌,全词归结到“愁”字上,作者借景抒 情,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了一种国破 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表现了作者孤独寂 寞的忧郁情绪和愁苦不安的心境。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鉴赏解读
一剪梅
声声慢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 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物 是 人 非 事 事 休 , 欲 语 泪 先 流 。
风 住 尘 香 花 已 尽 , 日 晚 倦 梳 头 。
品读提示:
A.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B.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C.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声声慢
思考: 1)本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想 一想,词人的“愁”,包含 哪些内容? 3)这种种愁绪是借什么意象 来表达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4)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有谁堪摘? 分析后说说其作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与《声声慢》 比较鉴赏
——走近李清照
学习目标:
1、诵读,能当堂背诵两首词;
2、理解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两样愁情; 3、能赏析《一剪梅》的意境美; 4、能把握《声声慢》词中意象的特定含义;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归舟争渡
惊飞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的 相 思 之 情 。
近 明 白 的 语 言 , 表 达 一 种 刻 骨
则 是 直 抒 相 思 与 别 愁 , 词 以 浅
《声声慢》与《一剪梅》比较鉴赏
融情于景
对比分析:
1、两首词中的“愁”各是通过什 么事物(意象)来表现的?
意象相同而意境(
):
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
——《声声慢》
回(回来) 过(过去)
花: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剪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
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愁情的意象常用的有哪些呢?
梧桐
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 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2、 3、“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
凄凉悲伤的象征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
《更漏子》)
杜鹃鸟 :啼声甚哀 表达思念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2、“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 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宋人 贺铸《忆秦娥》
落花流水 无可奈何 衰败景象 心境悲凉
秋:红藕香残玉簟秋。《一》 深秋之凉
深秋之败 独: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 闲情逸致
《声》
满地黄花堆积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 苦捱时间ຫໍສະໝຸດ 《声》上下片呼应情感加深: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借酒浇愁愁更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落叶细雨催泪流
易安:怎一个“愁”字了 得
____《声声慢》与《一剪梅》
比较鉴赏
朗读感性比较
共同点:
1、风格上:婉约词,细腻婉转
2、节令上:秋天 3、情感上:愁
表达“愁”的情感是通 过哪些表现手法?
一剪梅 声声慢对比阅读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梧桐:
“寂莫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流水:
“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 饯别校书叔云》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huán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e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两首词都表达了什么感情?
愁
在这两首词中,用了两种方式 抒发愁情:一是借景抒情,即借一 些意象来抒情;二是直接抒情.
思考:
在这两首词又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 “愁“情的呢?
《一剪梅》 秋:红藕香残(落红) 锦书 雁 月满西楼 (月) 花自飘零水自流(落红、流水)
《声声慢》 秋:酒、晚来急风、雁、
教学目标:
1、初步探讨词中言“愁”的意象,明确古 典诗词中很多特定意象背后有相对固定的寓意。
2、从意象角度解读两首词中的“一般愁字 别样情”。
3、掌握知人论世是解读诗词的必要前提。
一剪梅
——李清照
diàn
cháng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声声慢》——苦愁、死别之愁、浓重的愁
后期: 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之痛,过着长期流亡的生活, 感情沉哀凄苦,内容主要表达个人的不幸遭遇,表 达了对现实的忧虑、批判以及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代表作品:《声声慢》、《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鉴赏28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鉴赏
•
6、黄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一剪梅》与《声声慢》对比赏读
《一剪梅》与《声声慢》对比赏读《一剪梅》与《声声慢》对比赏读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女词人。
她的青年时代与丈夫赵明诚过着宁静闲适的书斋生活。
“靖康之难”后,她经历了亡国之痛、丧夫之悲。
这种生活境遇的变迁体现在她的词作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于是,同为写“愁”的《一剪梅》和《声声慢》便深深烙上了境遇的印痕。
一、所见之景《一剪梅》写了清秋时节,红藕香残,大雁回飞,月圆人不圆,落花逐流水。
此时是“已凉天气未寒时”,并非凄寒彻骨的深秋,词人内心虽有淡淡的哀愁,但“两处闲愁”却因丈夫的牵念而能得到宽慰。
荷花零落,绿藕尚在,恰似词人的青春尚在。
大雁不时捎来锦书,足以宽慰词人孤独寂寞的心灵。
于是,词人不能与丈夫长相厮守,无奈之情、悠悠愁思便随残花逐水而去。
这正如词人在《凤凰台上玉吹箫》中所写的“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声声慢》写的则是“乍暖还寒”的深秋,而且还是“晚来风急”的深秋。
此时,词人所见之雁已不再是能捎来锦书的“旧时雁”。
面对“物是人非”的此情此景,加之鸿雁勾起的往日恩爱相思之情,词人自然是“不思量,自难忘”了。
黄花满地,赏花之人已不在,自不必去摘,也不必戴。
至于“憔悴损”,则恰似词人容颜衰老与内心绝望的诉说。
二、所做之事《一剪梅》中,词人“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为的是等待云中寄来的锦书,于是她便一直等到月满西楼。
这种等待是甜蜜的,也是幸福的。
我们可以想象到,词人独自坐于小舟中,凝眸高空,望眼欲穿,见到大雁飞来时是何等的喜悦,而大雁未带来锦书时又是何等的失望。
这时,词人波动的心潮就如美丽的湖水,会时而泛起点点涟漪。
于是,夜深人静时,遥望高空明月,词人还能觅得一丝快慰之情。
《声声慢》中,词人靠“三杯两盏淡酒”来敌秋风,来解新愁。
于是,相比浓重的愁情,词人便只能感到酒不够浓烈了。
除了饮酒,词人还能做什么呢?寻寻觅觅,她已找不到往日的时光,也找不回离世的亲人,只能“展转眄枕席,长簟竟空床;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文章解析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一一析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绸罗“罗裳”无疑是指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声声慢》与《一剪梅》对比赏析教学设计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词七首》中的一首。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宋词的鉴赏。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婉约派和豪放派 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创作的,南渡是李词中 内容最深广的一篇。它通过一个“愁”字,把词人对亡夫的怀念,对国破家亡 的痛苦生活的悼念,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感慨抒写出来。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愁情。 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受词的意境。 3、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理解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愁情。 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受词的意境。 3、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1、感受、诵读、欣赏词作的艺术魅力。 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受词的意境。
2、讲解内容:上片写景,交代了时令及发生的环境。“红藕香残”“花满楼” 二句明白如话却意蕴颇丰。“红藕香残”写秋来荷花落尽,“香残”而“玉簟” 生凉,已暗含离别凄清环境之意。“花满楼”一句,既补充了上句环境描写的 不足,同时又用“花满楼”这样优美的境界和与“香残”对应的境界来烘托, 则不仅使境界全出,而且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句,词人由此想像不知丈夫而今身处何方,内心又是怎样的孤苦凄凉。“雁字 回时”四句,作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初秋晚景图: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雁 字回荡,可是在这美丽的晚景中却没有自己丈夫“锦书”的来、鸿雁传书的回; 当自己独对这凄凉的秋景以素手弹琴排遣苦闷时,可又弹出“两重心字于罗衣” 这样无限伤感的曲调。这几句诗词包含着作者多少深情厚意啊!由于写景而抒 情,情景交融,结合得十分自然熨贴。
参考内容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13)班和高一(14)班的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但大多数学生积极向 上,对语文这门学科充满了热爱,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根 据上节课所学,进行诗词鉴赏,但有部分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对于诗歌鉴赏这一块较为薄弱。
◆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比较鉴赏
• 品读后思考
• 1. 找出作品中能直接反映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 正伤心 • 怎一个愁字了得!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给全词定下了忧愁、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感 受
这 梧 雁 三 次 桐 过 杯 第 更 也 两 , 兼 , 盏 淡 怎 细 正 酒 一 雨 伤 , 个 , 心 怎 愁 到 , 敌 字 黄 却 他 了 昏 是 晚 得 , 旧 来 。 点 风 时点 急 相滴 ? 识滴 。。
3、比较两首词表达的具体感情的不同。
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相思之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家国之恨 孀居之悲
一般“愁”字别样情
《一剪梅》:相思之愁、生离之愁,(轻、浅)
《声声慢》:家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沉重、哀痛、凄厉 )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 2、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结论:酒——“愁”的象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家国之恨 孀居之悲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 湾《次北固山下》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结论:过雁——“乡愁、离愁”的象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小结:
《声声慢》成功地表现了李清照晚年的精 神面貌,全词归结到“愁”字上,作者借景抒 情,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了一种国破 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表现了作者孤独寂 寞的忧郁情绪和愁苦不安的心境。
《声声慢》《一剪梅》比较阅读
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 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表明了黛玉鄙弃污浊世俗 的孤傲品性,孤独寂寞的感伤情绪以及才华横溢的才情。
诗的首联上来不是直接写花,而是先写赏花的人。“半卷”、“半掩” 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湘帘”是湘妃竹做的帘子,这里 切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身份。历来以“冰玉”比喻花的素淡纯洁,黛玉则 从花想到育花的土和盆也当非同一般,因而喻为“冰”“玉”,显得别具风 采,又写出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格。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 资质的皎洁;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这里用“偷来”“三分 白”、“借得”“一缕魂”,构思巧妙别致。这是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 》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颈联上句喻白海棠花像月 中仙人缝制的白衣;下句喻白海棠又像秋天闺房里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泪痕。 诗句隐中描写的当是黛玉的自我形象与心境,又含有借“仙人缝缟袂”暗示 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的薄命早夭,借“拭啼痕”点出黛玉以泪还债之意。尾 联写白海棠含羞带怯地独立深夜西风之中,寄寓了黛玉满腹忧伤却无处倾诉 衷肠,只得听任西风摧残的凄凉心情。
孤独寂寞
提炼信息,看看她此刻的心思又是什么
?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信息:江楼(独) 千帆 斜晖(脉脉) 水(悠悠) 肠(断)
孤独寂寞
整合信息:梳洗后独倚江楼的少妇
盼夫思归的愁苦 与无助
品味语言
以意逆提炼志信息 “……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和《一剪梅》的区别!文学赏析上的!艺术手法上的!】百度作业帮
【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和《一剪梅》的区别!文学赏析上的!艺术手法上的!】百度作业帮同:明确:①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②节令上秋天③情感上: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
细品两诗,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1、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融情于景两种抒情方式,我们先来看看浸染词人愁情的景(意象)有何不同?①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花:《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
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
――相思之情。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
“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②《声声慢》中还有哪些意象传达了词人这种凄苦的心境?“三杯两盏淡酒”―喝酒的不经意;喝酒毫无心绪;所以感觉无味;借酒浇愁愁更愁。
“晚来风急”―心境的凄冷。
“独守窗儿”―无聊寂寞、度日如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而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细雨绵密不断,而愁苦也就络绎不绝。
一剪梅 声声慢 比较鉴赏
解读文本,合作探究:
体会两词中”愁”的不同内 涵
一、所见之景 ①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②不同的意象不同的心绪 二、所做之事 三、所生之情
所见之景
•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
《一剪梅》: “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 流”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
一样花开,两种情怀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丧夫之痛 • 颠沛之苦 • 亡国之恨 孀居之悲 故国之思
让我就这样淡淡地牵挂 着你 把如酒的心情 用淡淡的爱去稀释 在月朗风清的夜晚 让叮当的风铃 叩醒心中的那一抹柔情
那个朝代 被车轮和马蹄践踏得 支离破碎 你 只有在诗词里安身 一梦千年的情节里
前期愁: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相思之愁、闺怨之愁 后期愁: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遭遇之愁、悲世之愁
补足对联,提炼升华
下 联 雁 过 南 窗 梧 桐 细 雨 写 点 点 离 愁 上 联 : , : 月 满 西 楼 落 花 流 水 寄 绵 绵 情 思 ,
我 回望着那个嗅青梅的女孩
才刚刚绿肥红瘦 转眼已是菊花慵倦 帘卷西风的惆怅 填满了夜的空隙 载不动的离愁 搁浅了舴艋(zé měng)小舟
轻盈妙丽的望夫词
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
南渡前后“愁”不同
前期词为逸兴、遣怀、相思之作,此时的“愁”是闲愁,如《一剪梅
后期词为哀伤、凄楚、愤懑之作,此时的“愁”是悲愁,如《声声慢
一般愁字别样情
——比较鉴赏《一剪梅》、《声声慢》
窗前谁种芭蕉树?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手捻素笺寄相思
惊飞鸥鹭
琴瑟和鸣,如胶似漆
醉卧花丛,浓香吹尽
教学目标
《声声慢》与《一剪梅》比较鉴赏 第三册共25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声声慢》与《一剪梅》比 较鉴赏 第三册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和《声声慢》对比鉴赏
首先,从不同的信息来鉴赏。
《一剪梅》中有“月”,且又是“月满”,月满本该人团圆,然而却是“两处”相隔,徒增思念与幽怨;《声声慢》中无月,更烦人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空心,便可感受词人亦是空心,了无着落;而词人苦坐感受雨空滴,这“细雨”分明就是“苦雨”!点点滴滴,拖泥带水,一种凄苦之况便郁然而生。
并且,从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的运用来看,“梧桐”加“细雨”本就是凄凉意境的最好表现。
其次,我们来分析相同的信息,把握相同之下的不同内涵。
秋:《一剪梅》中,“秋”由“红藕香残玉簟秋”点出,《声声慢》未直接点出“秋”,却可从“满地黄花堆积”一语断出(“黄花”即菊花)。
不过前者之秋,只是凉秋(“红藕香残”、“轻解罗裳”),后者之秋,却是冷秋(“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秋凉与秋冷,心凉与心冷,略一品尝,便知况味全异。
独:《一剪梅》中的“独上兰舟”,其实是有着“双上兰舟”的假想的,是对共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是一种温暖感的“唤回”,或者说仍有着“闲情致”的。
当然,到得湖中,照见的是只身孤影,自然更增孤单了;而《声声慢》中,是独“守着窗儿”,全无闲情可言,且因是苦捱时间(“独自怎生得黑”)而透露了一种“苦味”。
雁:《一剪梅》中的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无回信就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
但这种“失望”程度与《声声慢》一比就轻多了:此时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伤心不过”了。
花:《一剪梅》
中,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而《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得没有生活的意趣了。
再比如愁。
《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声声慢》则胜于“愁”。
“闲愁”自是相思之情,有北宋词人贺方回《青玉案》为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说的就是词人热切盼望见到曾经从家门口经过的“凌波”仙子的相思之情。
但何谓“闲”愁?此处当然不是“闲来无事”之愁,因为它溢满了词人的心怀,无时不在;但此愁若与人言,恐就真有“闲来无事”之嘲了,所以我以为这“闲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羞与人言之意。
《声声慢》中却以似轻实重的一句将“闲愁”荡涤干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了”应该加大动态性,强调读出,以突出“了结”之
意,而不宜与“得”连在一起,正如李后主言“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般,透露词人见所不欲见,感所不欲感的凄苦心绪。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心绪从《一剪梅》到《声声慢》,其实是由“幽怨”到“凄苦”的流变。
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了,是真正的“物是人非”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从相思无限到了相思无地。
韩丽红,教师,现居湖北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