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_郭枫
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传播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传播策略摘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了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建构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新媒体为主流媒体的公益广告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平台,主流媒体公益广告传播与新媒体融合,能够让受众在互动中接受公益广告的人文观念,能够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带来优秀创意的不断突破。
【关键字】新媒体公益广告互动创意新媒体持续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管道,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联方式,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微博、微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已渗透到各领域,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的主要热点,并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
公益广告能够引领社会风尚,凸显社会主流价值观,反映百姓心声,公益广告传播不仅是媒体的重要职能,更成为媒体公益为先的社会责任。
运用新媒体传播信息成为社会趋势,各类新媒体、新管道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建构着公益广告新的景观。
一、公益广告的定义与发展状况对于公益广告的定义,有着相当多的、从不同的侧面来看待公益广告的看法,在这里本文比较赞同这一说法。
所为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
这个定义突出了以下几个公益广告的特点,(1)公益广告不以营利为目的;(2)公益广告要借助于艺术性的表现手法,而不是新闻的,或者是虽然借助了艺术的手法,但不是采用文学或其他形式,而且公益广告是短小活泼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衡量其好与坏的标准就是能不能为受众在心理上所接受;(3)公益广告传播的是对社会公众有益的社会观念(4)公益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公众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
公益广告是一种体现社会责任的公益信息,它所倡导的社会化、公益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公益广告在促进社会沟通与和谐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传播与青少年社会化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传播与青少年社会化探讨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出现,公益广告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青少年则是公益广告中重要的受众群体。
本文将从新媒体的环境下,探讨公益广告是如何传播的,并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公益广告如何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过程。
一、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传播1、网络媒体上的传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已成为公益事业传播的重要平台。
例如,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知乎、贴吧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公益组织和公益广告在传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是信息快速、传播面广,公益广告的宣传效果也非常明显,而且可以通过网民与网站的互动形式,让青少年们更好地认知到公益事业的重要性。
2、移动媒体上的传播:移动媒体广告作为一种新媒体广告运营方式,具有比其他广告更具个性化、交互性以及精准投放等特点。
而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移动媒体传播绝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例如,各种APP应用程序、手机短信、彩信等都是一种非常新颖而且适合传递公益事业的传播手段。
二、公益广告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1、道德教育:公益广告宣传中所包含的道德思想往往比较深刻,并且直击人心。
对于青少年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生活中接触到优秀的公益广告,青少年可以加深对于道德教育的认识。
这种认识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社会责任感培养:在接触公益广告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深刻感受到社会责任感。
每一个公益广告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完成。
通过这些过程,青少年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也对社会产生影响,并且在生活中需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3、公益精神的传播:公益广告主旨是传递公益精神,传达正能量。
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积极的精神传递对于他们的思想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公益广告中所传达的精神成分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特点。
浅析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
浅析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公益传播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公益传播可以更加高效、有针对性、更易于达成目标。
下面将从新媒体的特点、公益传播的现状以及公益传播的新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是指在信息化时代,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而出现的媒体形态。
它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互动性。
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通过用户产生的信息反馈,以更加精准的方式进行信息推荐。
2、立体性。
新媒体是一个多媒体的平台,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信息。
3、时效性。
新媒体可以产生即时的信息,实时更新、传递、反馈信息,更好地满足了用户信息获取的需求。
二、公益传播的现状公益传播是指针对社会利益、公共福利,通过传播媒介发布公益信息,改变社会行为、增进人们福利的传播理念。
但当前公益传播也面临一些挑战:1、传播渠道的局限性。
当前公益传播还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而新兴媒体在公益传播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潜力。
2、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
虽然公益传播的推广有着良好的意义,但是传播效果往往因为传播媒介、传播渠道等环节的原因而产生不确定性。
在5G时代,公益传播将在新媒体下面临更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超载的挑战。
5G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灵活化,公益信息需要更好地搭建与用户之间的信任桥梁。
2、互动性的挑战。
5G时代的新媒体更加强调用户的互动性,而公益传播需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立体性的挑战。
5G时代的多媒体传播,带来了资源丰富、信息更具感染力的优点,如何让公益信息在多媒体平台上得到更好的展示与传播,是公益传播的新挑战。
总之,5G时代将推动公益传播向多元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公益传播需要积极寻找新的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公益事业的全面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创新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创新研究作者:王瑞赵盼盼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以其多联性、自发性、多元性的特征在公益事业的传播活动中发挥着作用。
本文以“蚂蚁森林”为例,对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引发对公益传播路径的新思考,以期为促进新媒体时代公益活动更好地传播提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创新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關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主要依靠网络,以多种社会化媒体为平台向广大网民宣传包含有公益成分、推动公益行动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它颠覆了传统公益的模式:准入门槛较低,千万个体汇聚成的公益将在新媒体的加持下转化为巨大能量。
二、“蚂蚁森林”概述2016年8月,支付宝为激励用户培养低碳环保行为,开展“蚂蚁森林”公益行动,截止目前共有5亿多用户参与其中并实现碳减排792万吨,这些低碳行为相当于为地球种下了1.22亿棵真树。
三、创新公益传播模式(一)“公益+游戏”提升用户黏性游戏通常以高趣味性和奖励机制提升用户黏陛,“蚂蚁森林”正是加入游戏思维实现了公益传播,是新型公益传播模式,其游戏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第一,刺激用户使用支付宝获得绿色能量,用户会为完成游戏任务而获取更多绿色能量,进而增强参与感;第二,通过在页面展示能量排行榜树立用户的成就感;第三,通过设立环保证书和全民义务植树证书构建用户使命感。
(二)渠道创新改善传统公益链条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巨头可以凭借其影响力、平台以及用户等优势让公益模式发生革新。
蚂蚁金服所推出的公益产品“蚂蚁森林”可以依靠阿里巴巴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平台影响力作为纽带连接公益组织、社会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线下组织,改善了传统的慈善公益链条。
浅析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
浅析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摘要】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对公益传播的影响日益显现。
本文从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特点,5G时代对公益传播的挑战,5G时代下的新媒体公益传播策略,新媒体如何推动公益传播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在公益传播中的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浅析。
通过梳理这些内容,可以看到在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更加发达和多元,但也面临各种挑战。
结合5G时代对公益传播的意义,新媒体在公益传播中的未来发展以及新媒体对公益事业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可以展望未来新媒体在公益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媒体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为公益事业的推进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关键词】关键词:5G时代、新媒体、公益传播、特点、挑战、策略、发展、案例、意义、未来发展、促进作用1. 引言1.1 5G时代的到来5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社会即将进入全新的通信时代,这一时代将以更快的速度、更稳定的连接、更广泛的覆盖和更多样的应用为特征。
随着5G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人们将能够享受更高效的网络体验,实现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以及更为丰富多样的数字化生活。
5G技术的应用将带来诸多变革,其中包括更快的下载速度,更低的延迟,更高的网络容量等。
这将推动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可能性。
5G时代也将对公益传播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为公益事业的推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高效的手段。
公益传播在5G时代将更加便捷、直观和有趣,可以更好地触及到广大受众群体,激发公益意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5G时代的到来必将为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2 新媒体对公益传播的影响在5G时代的到来下,新媒体对公益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多元化和互动化,为公益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平台。
通过各种新媒体工具,公益组织可以直接接触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传播公益理念和活动信息,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
新媒体的出现也为公益传播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作者:初令伟来源:《网络传播》2013年第04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渐入人心,而品牌化的发展思路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公益营销传播跃跃欲试。
如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加多宝捐助汶川地震一亿元等,都是企业进行公益营销传播成功的尝试。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营销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多样化带来了受众的碎片化,使得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愈来愈难,由此也对企业公益营销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挑战的同时蕴藏的是发展机遇。
以往企业在做公益营销时,多是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体,有的甚至低调到做了好事不留名,网络新媒体的精准、互动、即时性等特点为企业公益营销传播创新带来了可能。
从“大公益”到“微公益”的转变与传统的口碑传播相比较,基于互联网的口碑传播方式,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上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因而传播效果也呈几何倍增长。
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消费者成为主动传播企业有利信息的信息发布者,形成不可估量的二次传播洪流。
网络口碑和网络声誉的建立和扩大,往往来自于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面评估。
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
而这种病毒式传播分享是不需要任何传播费用的,降低了营销传播成本。
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时加多宝在宣布捐款一亿元的时候,社会公益产生的口碑效应立即在网络上蔓延,许多网友第一时间搜索加多宝相关信息,结果使加多宝网站被刷爆。
传统媒体时代,企业进行公益传播往往采用的是拿出一部分钱捐赠给某个公益组织,再由公益组织捐赠给受助者,同时借助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报道的模式。
在这种公益营销传播模式中,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企业传播的信息,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使企业与消费者沟通不畅。
消费者对企业进行的公益活动缺乏体验性,虽然也能够对企业的公益营销活动形成良好的印象,但是这种良好的印象由于没有亲身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淡化消失。
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改变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需要严谨的策略和规划,以便更好地发挥影响力。
首先,公益传播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和教育。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公益广告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公益知识、了解公益项目和展现公益价值。
比如,针对社区的公益项目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向居民发布,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提高社区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利用短视频平台或者抖音等平台宣传公益项目可以让更多年轻人积极参与,并形成一种全民关注和全民参与的氛围。
其次,公益传播需要注重情感元素的传达。
新媒体时代,人们消费信息的趋势已经从单纯的理性转向情感。
因此,在传播公益信息时,需要加强情感元素的渲染,让公益更贴近大众、深入人心。
这可以通过讲述感人的故事、选取精美的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来实现。
比如,宣传儿童保护可以选取一些溫馨、有爱的相关故事,让父母们更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再次,公益传播需要依托社交网络的力量,以扩大受众和影响力。
社交网络是互动性很高的平台,可以通过用户转发、评论、点赞等社交行为,将公益信息扩散到更广的用户群体中。
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组织可以借助社交网络的力量,通过社交网络策划和发布公益活动,与社交网站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获得更多公众的支持和关注。
最后,公益传播需要关注互动性,与网民进行“互动沟通”。
新媒体平台具有互动性很强的特点,公益组织可以在发表信息的同时,与用户进行实时的互动。
通过建立微博监督机制、微信投票评选等互动形式,让用户参与到公益传播中,提高公益浸润度,加深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传播方式。
公益组织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注重情感元素的传达,扩大受众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新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新型媒体的兴起,社会舆论的传播已经从传统的媒体转向了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平台。
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也应该立足于改变传统的公益传播形式,把握新媒体的特点,采用新的传播方式,在取得更高社会关注度的同时,也能够在公益事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以其互动、多元、高效等特点,成功地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使得受众参与度更高,信息传播更快速、更广泛,并且致力于实现信息的更好、更便捷的传播。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益传播应该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公益事业的宣传力度。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怎样利用新媒体进行公益传播。
首先,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公益信息,利用海量的用户和信息流,加速公益信息的传播速度。
其次,利用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展示公益行动的现场和实际成果,通过可视化展示,增加公益行动的可信度和实际感。
此外,利用数据分析和社交互动,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沟通交流的效率。
最后,需要深入探讨新媒体公益传播成功的原因。
在这里,我们可以拿“水滴筹”的公益平台作为一个例子。
“水滴筹”通过线上互联,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公益平台,以人们的自发捐款方式,为需要帮助的个人和团体提供筹款支持,解决困难和疾病问题。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水滴筹”平台在用户选择公益捐助方面表现出了提高忠诚度、个体/集体意识主导、高度交互等特点,已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公益生态圈,让爱与帮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传递。
我们可以从“水滴筹”的成功经验中发现,新媒体公益平台的成功与商业模式的转型密切相关:相比传统的公益捐助方式,新媒体公益平台通过新型的运营方式,更迎合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必须要采用新的方式、新的渠道、新的内容,在建立更紧密的连接和更高效的传播方式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中,公益传播要做到立足于社交媒体、开放于社会大众、注重互动沟通,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推动媒体平台向着更为舒适、更为必要的方向转移,并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媒体传播。
浅析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
浅析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作者:鲍献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5期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时代已经从最初的通讯载体,变为构建全新人际网络的快车,抖音、微博、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消息的习惯。
新媒体以其多联性、自发性、广泛性、多元性特征,在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发挥强大的作用,新媒体与公益结合趋势锐不可当。
说到结合,首先就不能不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嫁接。
很多省级卫都在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有的已经早早迈出了第一步,但成功典范屈指可数。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芒果卫视,它在2008年成立,在没有模板可参的发展道路上,自己摸索,最终以金鹰网旗下的媒体互动平台形式登场,在2019年又成立了以游学、旅行为主题的芒果文旅,通过视频直播、点播的形式,融合了网络和电视各自的特色,实现了新媒体视听服务大融合。
芒果卫视的公益宣传也是非常精彩,采用主持人、明星强大阵容,打造公益团队,虽然掺加着广告元素,但做到了公益与收益的强强绑定。
一、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功效说起公益宣传活动,一般往往通过“你传我,我传他”式的人际关系,由主流媒体进行传播。
而网络的提速,在一个虚拟的时空交际中构建出了一种新的关系,不需要面对面,更不需要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
新媒体传播渐渐成为趋势,网民都可以是公益活动的倡导者、发起人、参与者,在不断的互动、分享、传播中,公益理念得到了可持续的传播。
2019年中央电视台的寻找被拐儿童的相关栏目是新媒体公益传播的极好案例,该活动并通过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以及新媒体网络进行前期宣传,而是录制了相关的公益视频放在CCTV 主页上,同时转载到腾讯、新浪、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许多网民对被拐儿童持续关注也是自发性的,大家都希望看到儿童与亲人团聚。
网络营造的公益宣传氛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加上当日的直播,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最完美的配合。
二、新媒体时代的公益近年来,4G、5G网络为新媒体创造了传播平台,数字媒体、手机、VR等媒介成了广泛的传播手段。
新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的模式与问题辨析
论坛Forum新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的模式与问题辨析国网冀北服务中心崔静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新媒体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它不仅提供了崭新的沟通平台,也改变了传统的传播观念,改变了公益信息的传播方式,为公益传播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传播载体。
公益传播作为传递社会公共意识、研究社会氛围的一种重要工具,研究其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尽管我国新媒体研究已开展多年,但是,对于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研究开展甚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新媒体与公益传播方面的课题。
新媒体与公益传播的概念辨析(-)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一词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所具有的涵义各有不同,而传播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信息社会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以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出现,并且显现出其在传播领域的优势。
因其发展趋势强劲,使我们社会生活,包括工作、生活、教育、娱乐都进入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影响力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因此 本文所认为的新媒体,是指以数字、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多向互动的方式传播各类信息的一种创新的媒体形态。
(二)公益传播的概念。
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如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网站、公益工程和公益捐赠等。
公益传播是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的一个传播活动,其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公众的思想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对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三)新媒体公益传播的界定。
新媒体公益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公益传播的一种媒介表现形式,它利用新媒体这样一个媒介平台,以声音、语言、文本等多向互动的方式,传播具有公益成分的信息,推动公益行动和社会进步。
近年来,我国公益传播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新媒体的助推力量。
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公益行为传播
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公益行为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公益行为传播的方式和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的局限性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社会公益行为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社会公益行为传播的特点、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一些有效的传播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下社会公益行为传播的特点1. 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新媒体时代,社会公益行为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也成为了重要的传播渠道。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传播社会公益行为的效果更加直接和迅速。
2. 互动性和参与性增强:新媒体时代,社会公益行为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人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社会公益行为的传播中,形成更加广泛的传播效应。
同时,社会公益组织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3. 信息传播速度快: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社会公益行为的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社会公益行为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新媒体时代下社会公益行为传播的挑战1. 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和速度都大大增加,人们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
社会公益行为的信息很容易被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中,难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关心。
如何在众多信息中突出社会公益行为的重要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虚假信息的传播: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有些人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虚假的社会公益行为信息,误导公众,甚至骗取捐款。
这给社会公益行为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损害了公众对社会公益行为的信任。
三、新媒体时代下社会公益行为传播的机遇1. 个性化传播:新媒体时代,社会公益行为的传播可以更加个性化。
通过分析用户的兴趣和需求,社会公益组织可以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的信息,提高传播的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作者:郭可滢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新媒体的诞生,不只让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出现了变化,并且还创新了公益行业的传播途径。
在新媒体背景下,公益行业的宣传更加拥有多样性、时效性、交互性等特征,切实改善了传统媒体背景下的部分不足。
但是,因为技术能力不强、有关机制不健全,致使新媒体背景下的公益传播依旧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解决。
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就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互联网一、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通常是采取公益性质的广告、公益性的栏目来借助报刊、电视台开展的宣传工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实行的公益传播具有着很高的地位并获得了充足的社会效果。
但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也在慢慢改变着群众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形式,传统媒体所开展的公益传播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不足和局限。
将公益广告在报刊以及杂志上进行的宣传作为例子,报刊上的公益宣传仰仗的是其身为年限较长的媒体所积累出来的影响力,优质的报刊拥有非常高的“品牌”效益,而公益广告的实际价值正是需要设立在大量的发行前提与完美的大众形象之上的。
但是,杂志报刊上的公益广告通常不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因为其创造力不高,致使所呈现的思想无法深入人们心中,受众从“接收”到“内化”彼此间的转化程度十分低。
此外,随着报刊与杂志行业的细分化和专业化,大量媒体都不再拥有公益广告所要求的“数量”的条件,广告宣传效果不高并且资金投入扩大,同时,公益广告也无法和新兴媒体的定位与内容互相结合。
因为报刊和杂志有着稳定的发行时间,时效性也并不高,简短的、创造力不足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也无法从源头上起到提升社会公益思想的作用,对于社会中发生的具体事件的公益传播也有着严重的滞后性,还缺少相关的反馈和互动。
二、新媒体的公益传播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引领了新媒体数字化的不断进步,数字电台、报纸、互联网、电脑、手机等渠道变为了越加广泛使用的宣传方式。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流传一、媒体公益流传公益流传是指拥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加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流传活动。
大众传媒作为公益流传的载体,在公益流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二、传统媒体公益流传。
传统媒体公益流传常常是以公益广告、公益节目的形式经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的公益流传占有了绝对的主流地点并获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悄悄改变着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舆论的流传方式,传统媒体的公益流传逐渐显现出较为显然的问题与限制。
以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的流传为例,报纸杂志的公益流传依靠的是其作为历史较长的媒体所积淀起的公信力,好的报纸杂志拥有强盛的“品牌” 价值,而公益广告的公益价值恰好需要成立在海量的刊行基础和优秀的公众形象之上。
可是,平面的公益广告常常缺少创意,因为创意不足,致使其所传达的理念不可以人心所向,大众从“看到”到“参加”之间的转变率极低。
此外,跟着报纸杂志市场的细分化与专业化,很多媒体不再拥有公益广告所需要的“量”的基础,广告投放成效甚微且成本增添,同时,公益广告也很难与专业媒体的定位和内容相交融。
别的,因为报纸杂志有固定的刊行周期,时效性相对较差,中断的、相对独立的公益广告、公益活动不能起到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公益理念的作用,针对社会事件的公益宣传有滞后性,同时缺少反应与互动。
三、新媒体公益流传。
最近几年来,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媒体指数化的成长,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网络、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媒介成了更为宽泛应用的流传手段,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全部人对全部人的流传”,而流传公益理念的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活动等倡始者和受众都极其宽泛,能够说公益尤需流传,而新媒体独具优势。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实时性极强,每个接收者同时也能够是流传者、督查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知情与流传“特权”被弱化,信息的督查权益也分别在受众之中,且流传者、接收者、督查者的身份在信息流传过程中变换屡次,信息制造与流传在宽泛的受众集体中随时随处都在发生,整个过程拥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实时性。
全媒体时代公益传播的探讨和思考
理论全媒体时代公益传播的探讨和思考O文I杨岳匚h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快速屮增长,社会快速转型,社会治理快速推进。
在这一背景下,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公益组织水涨船高,公益慈善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态。
与之相应,随着新媒体、互联网+、5G 等数字化信息传媒的日新月异,公益组织全媒体时代扑面而来,公益传播数字化、多样化、个性化、随机化,多元传媒格局已初步成型。
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全新的开局,也是一个全新的变局。
在这个变局中,公益传播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
一是如何认识全媒体下公益传播的风险与挑战。
众所周知,全媒体时代,公益组织在享受公益行为即时化、透明化的社会放大效应同时,如何预判、评估、防范、化解全媒体公益传播中潜在的社会风险,尤其是在公益组织的发育成长期,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俗语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一些公益组织基础薄弱、漏洞频出的情况下,选择全媒体公益传播,需要慎之又慎,绝不可草率跟进。
当然,对少数优秀公益组织来说,全媒体时代公益传播的发展机遇不可多得。
尽管也会有公益风险存在,但其可预可判、可防可控,不足为惧。
为此,如何防范化解公益传播的各种风险,将是众多公益组织在全媒体时代所要破解的极大难题。
二是如何把握全媒体下公益传播的守成与创新。
全媒体已是大势所趋,公益组织如何把握自身的全媒体定位;如何在精细专上下工夫,量体裁衣,安身立命;如何做到在传统特色上存优去劣,扬长避短?凡此种种,公益组织在公益传播上理应从长计议,有的放矢,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顺势而为之。
与此同时,公益组织在推动公益传播创新上,如果传播思路不清,选择方式不当,盲目炒作跟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漏洞百出,导致一败涂地。
由此,在公益传播守成与创新上,公益组织如何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有理有据有节,适时适度适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大多数公益组织而言,都将是一个全新的难题和挑战。
三是如何守住全媒体下公益传播的底线与边界。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研究作者:陈艺丹,梁潇朦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1期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改变了公益事业的宣传方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事业的传播更加具有多元性、交互性、非强迫性等。
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环境下的一些不足。
但是,由于技术限制、相关制度的不足,导致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互联网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1-0062-02公益事业传播的有效性,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国民情怀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公益事业的传播具有局限性,无论是传播人群和传播时间,都不能够做到及时的传递。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了很多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中的不足,使公益事业的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互动性。
因此,利用新媒体传播公益事业是获得最大成效的有力保障。
1 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利用传统媒体传播公益事业时,由于传播的载体相对较少,因此辐射范围相对较小。
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一般以报纸、电视、电台、户外广告为传播主体,而这些传播载体之间没有互联性,因此,导致辐射人群相对单一,不能形成扩散式传播。
例如,目前听电台节目的人,一般都是在驾车的时候收听。
而由于每个人驾车的时间不能做到统一,因此,公益传播的时间段就显得有些尴尬。
而且,由于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拓展,一些车载无线网络的诞生,让很多驾车一族,在电台广播与网络电台之间,选择更加多元化的网络电台进行收听[1]。
所以传统广播媒体的传播,渐渐显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与局限。
另外,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宣传缺乏参与性、互动性。
很多公益性质的宣传,其目的是想让更多的大众参与进公益活动当中来。
而传统媒体,由于宣传范围不能得到很好的扩散,导致很多人群不能及时获得公益信息,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参与阶段。
浅析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
浅析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随着5G的到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传播日新月异的时代,公益传播也不例外地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
5G时代的新媒体给公益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下面我们来浅析一下5G时代新媒体下的公益传播。
一、利用5G技术提升公益传播效率5G技术的到来将大大提升了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使得视频、图片等大容量传输更加顺畅。
在公益传播中,这意味着公益组织可以更加高效地传播公益信息,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行动中。
以往,由于网络速度慢和容量限制,公益组织往往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传播信息,很难达到更加生动和深入的效果。
但是有了5G技术,公益组织可以利用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展示公益项目的具体情况,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公益项目的意义和影响,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益行动中去。
二、新媒体平台成为公益传播的主阵地在5G时代,新媒体平台成为了公益传播的主要阵地。
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已经从传统的电视、报纸转移到了互联网和手机应用。
在公益传播中,公益组织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来进行信息发布、募捐和宣传。
通过5G技术,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公益组织提供传播渠道,让公益信息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
而且,新媒体平台上的互动性也更强,公益组织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公众进行交流和互动,引导公众参与到公益行动中去。
三、个性化内容推送增加公益传播粘性5G时代的新媒体给公益传播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推送。
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惯,精准推送相关的公益信息,让公益信息更加贴合用户需求,增加公益传播的粘性。
四、新媒体技术赋能公益传播创意在5G时代,新媒体技术为公益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创意可能性。
通过5G技术,公益组织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来打造更加引人入胜的公益体验,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公益行动中去。
五、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在5G时代的新媒体公益传播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的微公益
新媒体时代下的微公益在当今这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微公益如同一股清新的暖流,悄然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改变着公益的格局。
新媒体为微公益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过去,公益活动往往依赖于大型机构的组织和传统媒体的宣传,参与门槛较高,传播范围有限。
而如今,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公益的发起者、参与者和传播者。
以微博为例,一条简短的求助信息,配上几张真实感人的图片,就可能在瞬间引发无数网友的关注和转发。
这些关注和转发不仅仅是数字的积累,更是一份份爱心的传递和汇聚。
一个普通人的微小善举,通过新媒体的放大,可能会引发一场全社会的爱心行动。
比如,某位网友发布了一条关于贫困山区孩子缺乏学习用品的微博,这条微博迅速在网络上扩散,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的捐赠,最终让山区的孩子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短视频平台也是微公益的重要阵地。
那些生动直观、充满情感的短视频,能够在短时间内触动观众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公益热情。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偏远乡村的教师,通过短视频展示艰苦的教学条件,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为改善教学环境筹集到了资金和物资。
网络直播的兴起更是为微公益带来了新的机遇。
主播们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实时展示公益项目的进展和成果,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公益的力量。
比如,一些主播会在直播中为受灾地区义卖农产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渡过难关。
新媒体时代的微公益具有显著的特点。
首先是低门槛。
无论是捐款、捐物,还是参与志愿服务,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在网络上完成。
其次是互动性强。
参与者可以随时与发起者和其他参与者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
再者是传播速度快。
一条公益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球,吸引大量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微公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一些虚假的公益信息可能会传播开来,误导公众,甚至引发信任危机。
【推荐下载】谈谈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键入文字]
谈谈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相关制度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得新媒体公益传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集结政府、公益组织、媒体等多方力量进行完善与解决。
媒体公益传播
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传播活动。
大众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传统媒体公益传播。
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往往是以公益广告、公益节目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位置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舆论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渐渐显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与局限。
以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的传播为例,报纸杂志的公益传播依托的是其作为历史较长的媒体所积淀起的公信力,好的报纸杂志具有强大的品牌价值,而公益广告的公益价值恰恰需要建立在海量的发行基础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之上。
但是,平面的公益广告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NWEN AIHAOZHE2012·12(上半月)新闻与传播研究媒体公益传播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传播活动。
大众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传统媒体公益传播。
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往往是以公益广告、公益节目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位置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舆论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渐渐显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与局限。
以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的传播为例,报纸杂志的公益传播依托的是其作为历史较长的媒体所积淀起的公信力,好的报纸杂志具有强大的“品牌”价值,而公益广告的公益价值恰恰需要建立在海量的发行基础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之上。
但是,平面的公益广告往往缺乏创意,由于创意不足,导致其所传达的理念不能深入人心,大众从“看到”到“参与”之间的转化率极低。
另外,随着报纸杂志市场的细分化与专业化,许多媒体不再具有公益广告所需要的“量”的基础,广告投放效果甚微且成本增加,同时,公益广告也很难与专业媒体的定位和内容相融合。
此外,由于报纸杂志有固定的发行周期,时效性相对较差,间断的、相对独立的公益广告、公益活动不能起到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公益理念的作用,针对社会事件的公益宣传有滞后性,同时缺乏反馈与互动。
新媒体公益传播。
近年来,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媒体指数化的成长,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网络、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媒介成了更为广泛应用的传播手段,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传播公益理念的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活动等发起者和受众都极其广泛,可以说公益尤需传播,而新媒体独具优势。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极强,每个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是传播者、监督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知情与传播“特权”被弱化,信息的监察权力也分散在受众之中,且传播者、接收者、监督者的身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变换频繁,信息制造与传播在广泛的受众群体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及时性。
此外,新媒体制造与传播信息的成本极其低廉,近乎为零,对受众多为免费,每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大众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主动性,同时,形式、内容多样的新媒体体现出小众化、个性化的特点,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具有极高的关注热度和极强的影响力。
基于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传统媒体公益传播所遇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能体现出以下特质:1.交互性。
新媒体传播是双向的,尤其是通过网络,在公益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并引起主动的再传播,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对信息具有再加工的权力,交互性极强。
2.非强迫性。
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受众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在公益传播中,受众可以自由转换身份,其主动性对传播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互联网环境下,受众并不是完全分散的,多以兴趣、行业等细分化标签为基础聚集起来,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度,对于信息的传播热情相对较高,同时,参与感能带来一定的愉悦,使传播的主动性更强。
3.时空广泛性。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覆盖的时空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基于公益传播的教育性、观念性、倡导性等特征,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环境更适合进行公益传播,同时,新媒体环境大大降低了公益传播的成本。
4.多元性。
新媒体环境有利于公益传播形式的创新,例如,视频、动画、短信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微博、社区、主页等可以积极运用在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中,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事件进行差异化的包装宣传,使公益传播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图文、电视广告的层面,更加生动、富有创意,进而深入人心,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功效新媒体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
公益活动往往通过“滚雪球”式的人际关系加之媒体宣传进行传播,而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等媒介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构建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在不断的分享与互动过程中很容易培养起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而集体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吸引认同感的过程。
新媒体环境使以往的“大公益”碎片化,“微公益”渐渐成为趋势,公益活动的主导角色不再由政府、企业、公益组织所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郭枫【摘要】互联网时代构建了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微博、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移动网络、SNS社区等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
新媒体以其交互性、非强迫性、多元性、时空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宣传存在的一部分缺陷,在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发挥出强大的宣传功效,其与公益的结合已成为趋势,而更多更好的结合方式则需要各公益主体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与此同时,相关制度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得新媒体公益传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集结政府、公益组织、媒体等多方力量进行完善与解决。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互联网,信息29XINWEN AIHAOZHE2012·12(上半月)新闻与传播研究担当,每个网民都可以是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倡导者、参与者,公共意识代替传统的官方意识进行着公益引导和动员,公益传播的方向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变成了自下而上。
同时,即时的互动交流使公益活动的每一步过程透明化,使得更多的潜在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取信息。
微公益的参与方式多种多样,在不断的互动、分享、传播中,公益理念得到了可持续的传播,参与者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由此激发出更多的参与倾向。
线上线下融合。
目前,完全的在线公益活动往往规模较小、缺乏有力的组织,同时,在线集体活动因存在“搭便车”、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而利用新媒体优势,对公益活动进行造势宣传,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则能进一步整合公益资源,扩大参与人群,传播公益理念。
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新媒体公益传播的极好案例,该活动并未通过新闻发布会等传统模式进行前期宣传,而是录制了活动主题曲的视频放在活动主页上,同时转载到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并在人人网、新浪微博等SNS社区得到了广泛的分享和传播,许多明星以及其他公众人物也通过网络互动积极地进行了宣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地球一小时”官网与百度、优酷、人人网、新浪微博等20余个在线平台进行合作,依靠网络所得的主页点击率及活动影响力是传统媒体远远不能达到的。
而活动规模通过新媒体扩大之后,具有权威性的传统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后期报道,进一步强化了传播效果。
助推公益事业发展。
政府、公益组织、企业、传统媒体等是公益事业的有力组织者、引导者,也都是具有丰富线下资源的公益传播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依然需要有力的组织与正确的引导,因此,线上宣传、线下运作的融合模式较适合当下的公益活动,而对各方公益传播主体来说,卓有成效的传播技术与公益热情同样不可或缺,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公益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问题与展望新媒体公益传播的主要问题。
根据霍夫兰的“可信度效果”研究,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信源的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而公益传播尤其需要可靠的信源,其公信力是影响公益活动最终效果的关键。
然而,新媒体传播在公信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
以网络媒体为例,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各主体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来往,在此平台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兴趣和感情不够牢靠,在牵涉注册、捐款等公益活动中常见的环节时,往往参与度不高,因为网络本身就带给很多人不信任感。
另外,由于网络传播环境错综复杂,虚假信息、非法传播常常无孔不入,在微博中打着“献爱心”的名义私募善款骗取钱财、“网络乞丐”等现象偶有出现,而受众对于公益活动本身就很敏感,一旦有人产生质疑,负面情绪便会通过网络迅速扩散,导致人们对公益活动及公益组织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新媒体的灵活性、交互性、低成本、广覆盖在使其能够便捷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导致监督管理难度增大,如身份认证体系不完善、信息审核体系不健全等重要问题都亟待解决。
具体到公益事业上,网络上大大小小的公益组织成千上万,但大多并未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官方认证,且彼此之间缺乏合作与沟通,导致广大网民对网络公益组织普遍缺乏信任,公益活动难以真正推行。
许多网络公益人士对公益事业满腔热忱,却没有法律法规赋予的合法“身份”,许多公益行为究其本质却是“非法”活动,不仅难以真正践行公益,反而受到网民的非议。
在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信源不唯一且难以确定,虽然透明度高,但信息往往真假难辨,容易导致善款去向不明、组织者身份不明等问题。
追根溯源,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劣势主要是制度缺陷导致,然而目前,实体化的公益事业尚且难以推行,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网络等新媒体的公益传播管理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
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
基于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媒体传播技术培训,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方式以及完善相关制度。
公益传播过程牵涉的主体很多,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各主体都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政府相关人员通过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可以对公益传播进行有力的推进和正确的引导,同时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对于企业、各公益组织来说,掌握新媒体技术是传播公益、策划网络公益活动最关键的因素。
而对于广告公司、媒体来说,技术是新媒体公益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保障。
新媒体的特征尽在一个“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也需要不断创新。
公益传播应跳出以固定的“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对广大受众的心理及差异化需求进行分析,利用新媒体环境下丰富的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公益传播。
网络群体的聚集往往基于兴趣、行业、地域等特征,针对不同的群体,公益传播应有对应的策划方案。
另外,许多草根NGO及意见领袖对网民的影响极大,加强身份认证体系以及提高传播技巧将使得现实生活中的公益组织、媒体等在网络环境中获得强大的公信力,有力地引导公益传播方向以及受众的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众多、覆盖广泛、资源丰富,为公益的关联营销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公益传播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并为未来公益传播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如将公益与网游适当结合,将公益理念渗透到游戏设计当中,对网游的主要用户,即青少年群体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公益营销的创新方式不胜枚举,企业也可利用新媒体进行各式各样与公益相关的关联营销,但要将每一种思路都付诸实践还缺乏成熟的条件,各种创新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公益传播的各个主体长期的共同努力。
此外,制度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目前,针对实体公益事业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公益事业进行监督管理更加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