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摘要】互联网时代构建了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微博、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移动网络、SNS 社区等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新媒体以其交互性、非强迫性、多元性、时空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宣传存在的一部分缺陷,在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发挥出强大的宣传功效,其与公益的结合已成为趋势,而更多更好的结合方式则需要各公益主体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此同时,相关制度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得新媒体公益传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集结政府、公益组织、媒体等多方力量进行完善与解决。【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互联网,信息, 媒体公益传播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传播活动。大众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传统媒体公益传播。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往往是以公益广告、公益节目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位置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舆论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渐渐显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与局限。以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的传播为例,报纸杂志的公益传播依托的是其作为历史较长的媒体所积淀起的公信力,好的报纸杂志具有强大的“品牌”价值,而公益广告的公益价值恰恰需要建立在海量的发行基础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之上。但是,平面的公益广告往往缺乏创意,由于创意不足,导致其所传达的理念不能深入人心,大众从“看到”到“参与”之间的转化率极低。另外,随着

报纸杂志市场的细分化与专业化,许多媒体不再具有公益广告所需要的“量”的基础,广告投放效果甚微且成本增加,同时,公益广告也很难与专业媒体的定位和内容相融合。此外,由于报纸杂志有固定的发行周期,时效性相对较差,间断的、相对独立的公益广告、公益活动不能起到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公益理念的作用,针对社会事件的公益宣传有滞后性,同时缺乏反馈与互动。新媒体公益传播。近年来,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媒体指数化的成长,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网络、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媒介成了更为广泛应用的传播手段,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传播公益理念的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活动等发起者和受众都极其广泛,可以说公益尤需传播,而新媒体独具优势。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极强,每个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是传播者、监督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知情与传播”特权”被弱化,信息的监察权力也分散在受众之中,且传播者、接收者、监督者的身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变换频繁,信息制造与传播在广泛的受众群体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此外,新媒体制造与传播信息的成本极其低廉,近乎为零,对受众多为免费,每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大众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主动性,同时,形式、内容多样的新媒体体现出小众化、个性化的特点,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具有极高的关注热度和极强的影响力。基于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传统媒体公益传播所遇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能体现出以下特质: 1.交互性。新媒体传播是双向的,尤其是通过网络,在公益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并引起主动的再传播,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对信息具有再加工的权力,交互性极强。2.非强迫性。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受众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在公益传播中,受众可以自由转换身份,其主动性对传播效果具有显着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受众并不是完全分散的,多以兴趣、行业等细分化标签为基础聚集起来,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度,对于信息的传播热情相对较高,同时,参与感能带来一定的愉悦,使传播的主动性更强。 3.时空广泛性。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覆盖的时空范围是传统媒

体无法比拟的,基于公益传播的教育性、观念性、倡导性等特征,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环境更适合进行公益传播,同时,新媒体环境大大降低了公益传播的成本。4.多元性。新媒体环境有利于公益传播形式的创新,例如,视频、动画、短信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微博、社区、主页等可以积极运用在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中,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事件进行差异化的包装宣传,使公益传播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图文、电视广告的层面,更加生动、富有创意,进而深入人心,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功效新媒体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公益活动往往通过“滚雪球”式的人际关系加之媒体宣传进行传播,而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等媒介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构建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在不断的分享与互动过程中很容易培养起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而集体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吸引认同感的过程。新媒体环境使以往的“大公益”碎片化,“微公益”渐渐成为趋势,公益活动的主导角色不再由政府、企业、公益组织所担当,每个网民都可以是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倡导者、参与者,公共意识代替传统的官方意识进行着公益引导和动员,公益传播的方向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变成了自下而上。同时,即时的互动交流使公益活动的每一步过程透明化,使得更多的潜在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微公益的参与方式多种多样,在不断的互动、分享、传播中,公益理念得到了可持续的传播,参与者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由此激发出更多的参与倾向。线上线下融合。目前,完全的在线公益活动往往规模较小、缺乏有力的组织,同时,在线集体活动因存在“搭便车”、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往往难以取得显着的成效,而利用新媒体优势,对公益活动进行造势宣传,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则能进一步整合公益资源,扩大参与人群,传播公益理念。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新媒体公益传播的极好案例,该活动并未通过新闻发布会等传统模式进行前期宣传,而是录制了活动主题曲的视频放在活动主页上,同时转载到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并在人人网、新浪微博等SNS社区得到了广泛的分享和传播,许多明星以及其他公众人物也通过网络互动积

极地进行了宣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地球一小时”官网与百度、优酷、人人网、新浪微博等20余个在线平台进行合作,依靠网络所得的主页点击率及活动影响力是传统媒体远远不能达到的。而活动规模通过新媒体扩大之后,具有权威性的传统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后期报道,进一步强化了传播效果。助推公益事业发展。政府、公益组织、企业、传统媒体等是公益事业的有力组织者、引导者,也都是具有丰富线下资源的公益传播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依然需要有力的组织与正确的引导,因此,线上宣传、线下运作的融合模式较适合当下的公益活动,而对各方公益传播主体来说,卓有成效的传播技术与公益热情同样不可或缺,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公益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问题与展望新媒体公益传播的主要问题。根据霍夫兰的“可信度效果”研究,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信源的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而公益传播尤其需要可靠的信源,其公信力是影响公益活动最终效果的关键。然而,新媒体传播在公信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以网络媒体为例,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各主体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来往,在此平台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兴趣和感情不够牢靠,在牵涉注册、捐款等公益活动中常见的环节时,往往参与度不高,因为网络本身就带给很多人不信任感。另外,由于网络传播环境错综复杂,虚假信息、非法传播常常无孔不入,在微博中打着“献爱心”的名义私募善款骗取钱财、“网络乞丐”等现象偶有出现,而受众对于公益活动本身就很敏感,一旦有人产生质疑,负面情绪便会通过网络迅速扩散,导致人们对公益活动及公益组织的信任度大大降低。新媒体的灵活性、交互性、低成本、广覆盖在使其能够便捷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导致监督管理难度增大,如身份认证体系不完善、信息审核体系不健全等重要问题都亟待解决。具体到公益事业上,网络上大大小小的公益组织成千上万,但大多并未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官方认证,且彼此之间缺乏合作与沟通,导致广大网民对网络公益组织普遍缺乏信任,公益活动难以真正推行。许多网络公益人士对公益事业满腔热忱,却没有法律法规赋予的合法“身份”,许多公益行为究其本质却是“非法”活动,不仅难以真正践行公益,反而受到网民的非议。

在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信源不唯一且难以确定,虽然透明度高,但信息往往真假难辨,容易导致善款去向不明、组织者身份不明等问题。追根溯源,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劣势主要是制度缺陷导致,然而目前,实体化的公益事业尚且难以推行,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网络等新媒体的公益传播管理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基于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媒体传播技术培训,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方式以及完善相关制度。公益传播过程牵涉的主体很多,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各主体都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政府相关人员通过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可以对公益传播进行有力的推进和正确的引导,同时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企业、各公益组织来说,掌握新媒体技术是传播公益、策划网络公益活动最关键的因素。而对于广告公司、媒体来说,技术是新媒体公益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保障。新媒体的特征尽在一个“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也需要不断创新。公益传播应跳出以固定的“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对广大受众的心理及差异化需求进行分析,利用新媒体环境下丰富的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公益传播。网络群体的聚集往往基于兴趣、行业、地域等特征,针对不同的群体,公益传播应有对应的策划方案。另外,许多草根NGO及意见领袖对网民的影响极大,加强身份认证体系以及提高传播技巧将使得现实生活中的公益组织、媒体等在网络环境中获得强大的公信力,有力地引导公益传播方向以及受众的行为。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众多、覆盖广泛、资源丰富,为公益的关联营销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公益传播成本低廉且效果显着,并为未来公益传播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如将公益与网游适当结合,将公益理念渗透到游戏设计当中,对网游的主要用户,即青少年群体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营销的创新方式不胜枚举,企业也可利用新媒体进行各式各样与公益相关的关联营销,但要将每一种思路都付诸实践还缺乏成熟的条件,各种创新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公益传播的各个主体长期的共同努力。此外,制度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目前,针对实体公益事业的

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公益事业进行监督管理更加无法实现。此外,如公益组织的法律认定,组织公益活动的权利界定,善款筹集的监督责任等相关规.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定在实体公益中尚不能完全落实,且并不适用于错综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事业。因此,政府应建立与新媒体特征相适应的公益传播制度体系,以促进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有法可依,秩序井然,健康发展

刍议新媒体作品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25 下/02/2013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新媒体艺术是随着信息科学及电子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它是综合了影像、网络、视频、计算机交互式媒体、电子媒介以及其他艺术材料而生发的新兴艺术。随着电子技术的成熟和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新媒体艺术逐渐成为本世纪艺术的一大主流。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小众化,新媒体艺术能够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公共空间之中,无论文化活动、商业宣传还是艺术展览都能不同程度的使用到新媒体艺术,并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喜爱。 目前,新媒体艺术正随着技术设备的成熟和普及被越来越多的传播开来,这其中既有艺术性、商业性俱佳的佳作,也有制作粗糙的简易作品。因此,从哪些方面来判别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优劣,从而使创作新媒体作品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讲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 1 创作理念的传达效果是否明确 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技术的先进﹐而是精神的高尚﹗因此,一个精神理念极其鲜明的作品,会带给公众诸多的反思和反省,得到公众的认同,激起公众的行动意识,这样的作品才是一个立意深刻的好作品。同时作品还要传达和体现出正确的精神和文明的理念,这种理念才是作品的根基和深层内涵,才是会被社会理解、被公众认可的。而借用新媒体艺术这种行之有效的创作形式,来拉近公众与作品的距离,借此还原真实的现实场景,希望借自己之手来改善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并借此提高公众的社会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相信在这种参与、互 动的体验过程中,使公众重新认识自己的力量、认识文明的力量、认识公益的力量,从而带给公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为了更好的了解公众对新媒体广告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我在2010年12月做了一个关于新媒体广告的调查问卷。其中,参与调查的人员共120人,受访人群的年龄比较广泛在15-65间,以封闭式的问题来征得受访人群对新媒体广告的感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通过调查,如(表4.1)显示:在调查人群中,18-35岁人群相对处于较高值,即,对新媒体广告的感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都高于其他年龄阶段;年龄越大的人群峰值越低,其中20-30岁人群所占比例均超过其他年龄层。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广告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大,这是因为,年轻人对于现代科技的普及和接受程度更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基于现在消费市场的年轻化趋势,新媒体广告必然会有很大的接受和认知空间,也必定会对今后传播和接受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产生更大的媒体传达效果。 2 审美接受的创新方式是否具有时 代特点 黑格尔曾把“美学”定义为“美的艺术的哲学”。那么,我们也可以把新 媒体艺术美学看作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艺术哲学。它隶属于美学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独特的特征。新媒体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学格调可以通过意蕴、意境、格调等属性体现出来。 意蕴蕴含在媒介材料之中。媒介材料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物质性的特征,是创作者对材料所体现出的特有审美感受,正是创作者的审美感受构成其作品的意蕴特征。意境多表现在中国古典的 诗词之中,是一种情景的特征,是创作者给公众所营造的审美感受,当公众感受到这样一种氛围时,就会产生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使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达到创作主体与接受客体的融合。格调是新媒体艺术表现出来的创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接受者的审美想象相融合的一种精神升华。高格调的艺术作品能起到陶冶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从而使作品得到强有力的回应,在对话和交流中达到文化视野、精神文明的进一步提升,最终产生创作者和参与者情感上的共鸣,共同提升美和精神的境界。 这种审美接受方式的丰富化和再构建,召唤公众将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结合起来,丰富理想世界的同时去构建现实世界,使理想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产生意义,激发公众改造世界的信心和热情。从而达到作品所要体现出的感召精神文明回归的力量。 3 是否将传播环境有效的利用起来 新媒体作品之所以被成为开放的媒体是因为它在传播的方式上更加的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如果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展示,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地铁、车站、步行街这样 刍议新媒体作品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文丨刘 鑫 摘 要:目前,新媒体艺术正随着技术设备的成熟和普及被越来越多的传播开来,这其中既有艺术性、商业性俱佳的佳作,也有制作粗糙的简易作品。因此,从哪些方面来判别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优劣,从而使创作新媒体作品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讲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传播; 审美接受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并在社会的 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在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下,其后逐步衍生了一个新 的领域,即新媒体营销。笔者在了解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的界定、国内外不同营销方式的对比以及 当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新媒体营销的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模式健全以及前景广阔 等新特点,这无论对新媒体的发展还是对新媒体营销的经营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新媒体营销;营销模式;营销新特点 一、引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在新的价值理念的变化以及社会信息的 重整的背景下,新媒体营销应运而生。这不仅在商业领域带来新的商机,而且将社会群体服务引领 到了社会的最前沿。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不仅在新媒体市场占有 着重要的席位,而且在市场格局中占领先地位,一时发展成为目前盈利的主流。在2007年,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 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 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纳入赛事转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体作 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新媒体营销将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一环,发展成 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最终带领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二、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 (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①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有如下几种观点,一种是以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为代表,他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 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 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②,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二是美国的《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即新媒体要向更“广”的人群;三是当代新媒体是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的一个标志,新媒体已 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工具,更是分众传播能够实现的最好方式,即信息传播须更“快”。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新媒体应该体现在新、广、快三个方面,因此,新媒体是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 ①百度百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06255261.html,/view/1299105.htm 2012年6月10日进入 ②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公益广告“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创意说明

公益广告“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09市营2班 组长:冯积标 组员:符小基 张意生 刘浩广告类型:公益广告 广告语:“爱护环境,从心开始。”“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主题思想:爱护环境,还有很多人思想觉悟并没有深化,他们习惯表面 化,应付了事。爱护环境应该将“内心”与“行动”相结合,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倡导大家做一个有心人,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做得更好。 广告创意说明:爱护环境,很多人都知道,且有很多人自认为已经做得 不错了。这个广告的创意来源于生活,发现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更多的是注重表面上的爱护环境,其实我们的思想觉悟并没有进一步得到深化。很多时候,我们习惯表面化、应付了事。例如,有人把垃圾丢到垃圾桶的时候,由于失误,一块垃圾从垃圾桶的边上弹了出来,掉到的地上。这是不经意的一次失误,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只是为了过自己良心那关,心想反正自己丢过垃圾了,弹出来不关我的事。正是由于生活中的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屡见不鲜,才产生了这个广告创意。这种现象在我们商学院也到处可见,在很多垃圾桶的旁边,或多或少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来及。这些都是意外吗?不是的,试问我们在丢垃圾的过程是否用心去丢的。其实大多数人在爱护环境的过程中,真正用心的比较少。 这个广告的创意来源于我们生活。我们通过这个广告,目的在于告诉大家:“爱护环境,从心开始。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只要我们有“心”,重“新”开始,我们可以再一次弯下腰,重新把垃圾捡起来,用心的再丢一次。 广告语说明:“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爱护环境并不在于做了多少次, 而是在于你如何做好。哪怕是丢垃圾的这一简单动作,你如果很多次随意的丢尽垃圾桶,也比不上用心一次性的丢好。原因在于,你随意的丢垃圾到垃圾桶时,很难百发百中,有的垃圾也许并没丢进去,甚至有的垃圾弹出来了(由于你用力过猛)。 我们的这个广告语,“其实”一词体现出一种转折的态度,当你丢垃圾进垃圾桶时,如果有的垃圾没丢中,有的垃圾弹出来了,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屑一顾、径直走掉。“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中,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在丢垃圾时,我们可以用心的丢。不要抱着一种随意的态度,把这一步做好,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情形了。第二种含义是,当意外情形已经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此时我们

公益广告调查报告

公益广告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在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新的社会矛盾开始叠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并开始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局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而推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利用公益广告的特殊社会功能,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工具。但依据调查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状况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协调,认真分析成因,从政策导向、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探究,研究对策,更好地发挥公益广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公益广告作为社会传媒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态,所担负的是利用传媒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观念,引导符合公共道德的正确态度,规范社会行为,法纪,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活动的顺利开展之职责。为了解公益广告的效果及影响,我们进行了本次的市场调查。我们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⑴人们对公益广告的感知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那么当前人们对公益广告的感知程度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73.6%的调查者能够看到公益广告,而他们接触到公益广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和户外媒体、公共场所的宣传栏,这两者的比重分别为88.9%和55.6%。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数据显示通过网络接触公益广告已达到50%。而根据调查者对于公益广告投放媒介效果的排序,网络排在第一位的几率为15.3%,仅次于电视。可见随着人们使用网络频率的增加,网络成为投放公益广告不错的媒介,能够达到 很好的宣传效果。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电视排 在第一位的概率高达70.8%,由此可知电视是目 前投放公益广告的最佳媒介,基本是大多数人 最经常使用的休闲方式是电视,人们能够从电 视上了解到许多信息,当然也会或多或少的接 一 触到电视上的公益广告的播放。 在调查者们看来公益广告的最佳长度为 30~45秒,公益广告的长度太短则无法吸引人们 的注意力,让人们印象深刻;而公益广告过于 冗长则会引起人们的厌烦。公益广告主题的表

企业品牌网络新媒体推广方案

企业品牌新媒体推广方案 全文10页,共4700字 20XX年X月X日

目录 企业品牌新媒体推广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新媒体推广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明确制定在不同阶段的推广主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找准市场的切合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选择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信息准确、表现形式多样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解决体验和信息互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新媒体推广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内容制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具开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传播策略及渠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数据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舆情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推广的内容及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媒体推广方案 2018年一个品牌,除了建立完整的体验通道之外,全面深入的概念诠释和传播是推广的关键。 根据企业的主要目标(全国性)市场和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分析,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自媒体和以PC端为端口的互联网媒体(合称新媒体)无疑是其重要的推广方式。基于此,就企业新媒体推广方面作出如下剖析,并提出概念性解决方案。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研究·融合与发展38 无论身处各行各业,新闻传播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极大程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和产业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感,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强烈冲击,与此同时,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媒体人参与新闻的传播,新闻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亲民。面对这个新媒体当家作主的年代,人们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1.关于新媒体 1.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而言的。它主要是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互联网渠道,将资讯信息与现代的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数字报刊、电脑等设备进行信息的分散传播,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强烈需求。由于新媒体传播渠道和设备的普及以及发展,人们想要获取新闻,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文化。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而言,新媒体传播更加数字化、高端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了解新闻并且分享新闻。在这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2新媒体的特点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想要获取信息不再趋于集中报刊书籍,难以有大量空闲时间专注于电视新闻。在这样的一个高速消费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就能够使受众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及认可。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大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更多样化的趣味性都使新闻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传统书籍已经从实物转移到网络,新媒体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可以为受众提供海量信息,迎合了时代需求,提高了互动性。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2.1传播实效性 一则新闻想要进行传播,传统的渠道就是电视和书籍报刊。书籍和报刊往往是报道的前一天的内容,甚至是更长时间之前发生的社会形态,有效时间内受众看到新闻时,早已是时过境迁,其时效性差强人意。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标志性特点,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获得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开放性和独立性的操作系统,操控界面逐渐趋向人性化,为媒体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以迎合时代及公众对媒体服务方式的需求。 2.2新闻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更加注重互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受众群体不再是单向地接收讯息,而是更加关注于自身的想法,这种互动性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所欠缺的。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使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形式得以突破,产生了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在评论区里,人们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自由发挥个性话语权,在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布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传播方式直接提高了新闻的互动性和沟通性,可以说新闻传播从高高在上的分享者,成为了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的桥梁,变得更加亲民。 2.3传播即时性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之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具有即时性。传统的新闻传播一般都是有固定的时间段的,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七点准时开始,那么人们想要从中获得讯息,就必须在这个固定的时间段专门去关注电视台的播出。但是在新媒体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很难有固定的闲散时间来获取新闻资讯,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摘 要:当今社会,受到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人类已经身处于新媒体的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用户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新闻信息,变成可以主动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和互动中。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2-038-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b06255261.html,ki.11-4653/n.2017.12.007 文/丁理

公益传播的作用

公益传播的作用 【摘要】互联网时代构建了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微博、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移动网络、SNS社区等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新媒体以其交互性、非强迫性、多元性、时空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宣传存在的一部分缺陷,在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发挥出强大的宣传功效,其与公益的结合已成为趋势,而更多更好的结合方式则需要各公益主体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此同时,相关制度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得新媒体公益传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集结政府、公益组织、媒体等多方力量进行完善与解决。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互联网,信息, 媒体公益传播 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传播活动。大众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传统媒体公益传播。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往往是以公益广告、公益节目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位置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舆论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渐渐显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与局限。 以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的传播为例,报纸杂志的公益传播依托的是其作为历史较长的媒体所积淀起的公信力,好的报纸杂志具有强大的“品牌”价值,而公益广告的公益价值恰恰需要建立在海量的发行基础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之上。但是,平面的公益广告往往缺乏创意,由于创意不足,导致其所传达的理念不能深入人心,大众从“看到”到“参与”之间的转化率极低。另外,随着报纸杂志市场的细分化与专业化,许多媒体不再具有公益广告所需要的“量”的基础,广告投放效果甚微且成本增加,同时,公益广告也很难与专业媒体的定位和内容相融合。此外,由于报纸杂志有固定的发行周期,时效性相对较差,间断的、相对独立的公益广告、公益活动不能起到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公益理念的作用,针对社会事件的公

中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公益广告是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特殊广告。我们一般将那些不同于商业广告,旨在引起公众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促进社会进步的广告称为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公益广告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这与当时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资源问题,公益广告本着一种宣传、启示和规劝的意图应运而生,并在日后逐渐传入欧洲、亚洲,再慢慢传遍全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市场观念的萌动和经济的发展,1986年贵阳电视台首次播出了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独树一帜,首次在黄金时间开辟《广而告之》栏目专门播放公益广告,这种被称为“公益广告”的广告新品种开始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而后,各大城市、各个媒体上的公益广告也迅速增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反映中华好风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公益广告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在全国掀起了公益广告宣传的热潮,它像一股股清新和煦的风,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昭示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区分的良知,使人们倍感亲切和舒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公益广告的水平,是这个城市、地区、国家民众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一则好的公益广告是可以深入百姓心灵的,它所营造的气氛和声势是其他宣传形式无法比拟的。 一、中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 公益广告在中国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繁荣的过程,一些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公益广告作为一

新媒体地传播特征

单元编号:010102 单元标题:导论 知识点标题:“公共”概念透视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学习目标:理解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建议时间:4 小时 教学策略:问题解决、讲授 学习内容: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具有 信息量大、使用方便、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并茂、互动性强,信息通过计算机网 络高速传播,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并且具有计算机检索功能、超文 本功能,是一种具有 强大生命力的传播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传播允许读者与作者之 间进行网络交流,能及时反馈,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 步骤一:回顾新媒体及相关概念。 步骤二: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具体的说,新媒 体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它将一定的信息转成数字,经过转播,数字在操 作平台上还原为一定的信息。。 更新速度快,而且更新成本低。新媒体传播的更新周期却可以分秒计算,而电视、广播 的周期可以天或小时计算,纸质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天甚至以周计算,纸质期刊与图书的更 新周期更长。 新媒体传播可以做到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统一。新媒体传播的即时刷新提高了新 闻的时效性,其本身“接收的异步性”又方便受众随时随地的接收。接收的异步性可 以使受众不需受媒体传播时间的限制,可按自己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接收。 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互联网能够使用户共享全球信息资源,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信息量上可以与海量 信息的网络媒体相提并论。报纸若多印 1 万字内容,就需增加一个版,给印刷、排版、发 行、成本带来很多问题。广播、电视更是这样,内容要准确到几十秒、几秒时间,字有时要算 到 几十个。新媒体传播不同,存储数字信息的是硬盘。容量大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在新媒体传播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_郭枫

XINWEN AIHAOZHE2012·12(上半月)新闻与传播研究 媒体公益传播 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传播活动。大众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传统媒体公益传播。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往往是以公益广告、公益节目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位置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舆论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渐渐显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与局限。 以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的传播为例,报纸杂志的公益传播依托的是其作为历史较长的媒体所积淀起的公信力,好的报纸杂志具有强大的“品牌”价值,而公益广告的公益价值恰恰需要建立在海量的发行基础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之上。但是,平面的公益广告往往缺乏创意,由于创意不足,导致其所传达的理念不能深入人心,大众从“看到”到“参与”之间的转化率极低。另外,随着报纸杂志市场的细分化与专业化,许多媒体不再具有公益广告所需要的“量”的基础,广告投放效果甚微且成本增加,同时,公益广告也很难与专业媒体的定位和内容相融合。此外,由于报纸杂志有固定的发行周期,时效性相对较差,间断的、相对独立的公益广告、公益活动不能起到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公益理念的作用,针对社会事件的公益宣传有滞后性,同时缺乏反馈与互动。 新媒体公益传播。近年来,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媒体指数化的成长,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网络、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媒介成了更为广泛应用的传播手段,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传播公益理念的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活动等发起者和受众都极其广泛,可以说公益尤需传播,而新媒体独具优势。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极强,每个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是传播者、监督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知情与传播“特权”被弱化,信息的监察权力也分散在受众之中,且传播者、接收者、监督者的身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变换频繁,信息制造与传播在广泛的受众群体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此外,新媒体制造与传播信息的成本极其低廉,近乎为零,对受众多为免费,每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大众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主动性,同时,形式、内容多样的新媒体体现出小众化、个性化的特点,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具有极高的关注热度和极强的影响力。 基于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传统媒体公益传播所遇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能体现出以下特质: 1.交互性。新媒体传播是双向的,尤其是通过网络,在公益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并引起主动的再传播,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对信息具有再加工的权力,交互性极强。 2.非强迫性。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受众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在公益传播中,受众可以自由转换身份,其主动性对传播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受众并不是完全分散的,多以兴趣、行业等细分化标签为基础聚集起来,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度,对于信息的传播热情相对较高,同时,参与感能带来一定的愉悦,使传播的主动性更强。 3.时空广泛性。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覆盖的时空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基于公益传播的教育性、观念性、倡导性等特征,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环境更适合进行公益传播,同时,新媒体环境大大降低了公益传播的成本。 4.多元性。新媒体环境有利于公益传播形式的创新,例如,视频、动画、短信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微博、社区、主页等可以积极运用在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中,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事件进行差异化的包装宣传,使公益传播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图文、电视广告的层面,更加生动、富有创意,进而深入人心,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功效 新媒体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公益活动往往通过“滚雪球”式的人际关系加之媒体宣传进行传播,而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等媒介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构建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在不断的分享与互动过程中很容易培养起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而集体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吸引认同感的过程。 新媒体环境使以往的“大公益”碎片化,“微公益”渐渐成为趋势,公益活动的主导角色不再由政府、企业、公益组织所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郭枫 【摘要】互联网时代构建了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微博、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移动网络、SNS社区等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新媒体以其交互性、非强迫性、多元性、时空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宣传存在的一部分缺陷,在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发挥出强大的宣传功效,其与公益的结合已成为趋势,而更多更好的结合方式则需要各公益主体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此同时,相关制度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得新媒体公益传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集结政府、公益组织、媒体等多方力量进行完善与解决。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互联网,信息 29

新媒体营销效果及其常见技巧介绍

新媒体营销效果及其常见技巧介绍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以及移动设备来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是信息碎片化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新媒体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大部分人对于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效果依然持怀疑态度。 一、新媒体营销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并有效互动。 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之前,过去的营销方式是硬性推广,而新媒体营销则不同,新媒体使得与消费者沟通的互动性增强,有利于取得更有效的传播效果。企业要做的就是让目标用户参与,让品牌融于消费者的互动活动当中,融于口碑当中,形成另一种传播源,不断向下扩散。那么营销将事半功倍。相反,如果让消费者置身事外,他们将永远无法体味个中滋味,更无法成为营销的“病毒载体”。 在网络时代,泛滥的信息让人们的决策成本空前提高,简单的信息告知传播,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营销期望。因此,让用户成为你营销计划中的一部分,变成营销的“病毒载体”,一并来完成企业的营销拼图,就成了每个企业都望穿秋水的期待。通过它,企业能够与受众实现更多的互动,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反馈信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营销让消费者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在这个崇尚个性化、参与和体验的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有效的降低了营销成本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不仅使企业宣传品牌的方式多元化,而且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比如过去很多企业以为花很多钱建一个官方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一下企业动态和产品信息,

不停的建新网站和推广,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免费的开放平台,并具资源共享。比如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在QQ上建立粉丝群,在天涯建立品牌空间,在开心网建立官方账户,在豆瓣建立兴趣小组,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建立互动有奖游戏。这些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不仅提升低成本的平台,而且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很多品牌的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要花巨资去推广,而在新媒体时代,只要你的内容有创意,网民觉得有价值或有趣,他们就会疯狂地帮你免费传播。比如某一信息,从信息源到N个张三到N个李四到N个王五到N个赵六,这根链条,理论上可以无限延长,并且理论上可以呈现出倍数的病毒式传播效应。而且,最重要的是,成本消耗在从信息源到N个张三上,之后的传播链,可以让用户们免费自行完成。 多对多形式的“对话”所造成的N级传播,也是传统媒体的一级或者两级传播所相形见绌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些事情,在社会化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传播的速度令人惊讶—几乎达到了一夜之间传遍天下的地步!这种成本低但见效不错的传播模式,在当前企业竞争激烈,生意难做的情况下更加倍受欢迎! 三、新媒体提升了广告的创意空间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使社区营销、精准营销、事件营销、病毒营销、数据库营销、反向沟通、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焦点渗透等各种新的广告形式和营销方法不断出现。在社会化营销中,创意就是我们的营销源泉,新媒体营销就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创意可遇不可求,但是一旦拥有了创意,并通过用户的参与,其整个营销的效果就有极大提升。

正确评估户外新媒体的价值

正确评估户外新媒体的价值 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因“分开受众、利用‘无聊’为企业凝聚广告效果,不仅演绎了新经济时代“用创意创造生意”的奇迹,更创造了一个视频类媒体受众分化的新纪元,继而也引来了众多LED媒体运营商的追风,其势头大有将“分众”概念进行到底之势。户外新媒体是否还能够达真正的传播效果,户外媒体的价值如何评估,成为了摆在户外新媒体产业链上的媒体、广告主、媒介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至今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出现,各方仍在不断艰难地探索。 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概念,往往是叫好不叫座,企业是否买新媒体的帐?很多企业在面对新媒体的时候很犹豫,有的也尝试了新媒体,但投放后,产品的销量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于是就停止了投放。 笔者认为,户外新媒体,首先是一种媒体,无论其形式怎么样的多变,概念多么的新颖,只是形式,要真正凸显自身价值,谋求长远发展,需要回归媒体的本质。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介质,就是信息平台。无论大众化媒体还是细分媒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举例来讲:如果企业投放广告的目的是提升品牌,那么“受众细分”无疑是和广告媒体目标背道而驰的,企业要提升品牌,要的是更多的人能接触到广告,哪怕是最顶尖的奢侈品消费品牌,在可能的情况下,也是希望让更多的消费者能接触到它的广告,从而创造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感来保持品牌的持久的魅力,这也就是目前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强调收视率、发行量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企业投放广告的目的是促进销售,那么在渠道终端能够覆盖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中的“准购买客户”的媒体无疑是最好的投放 选择。 目前,很多户外新媒体销售人员在介绍自己的优势时,往往会谈到“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可以做到没有别的资讯干扰”、“强制阅读,让受众不看也要看”、“户外新媒体能做到按照用户人群的精确划分”等等描述,于是出现以下问题。 一.先天缺陷 首先说户外媒体的“精准传播”问题。 “很多户外新媒体都声称针对都市白领人群,能做到精确传播,但有的连基本性别划分都做不到。”我认为:“很多户外媒体比如说火车上的,就因为很难细分火车上的人群,这时对广告投放来讲,效果难以去衡量,还不如直接在电视上做广告。”对此,一些户外媒体掌门人也承认。健身房媒介――律动传媒总裁丁炳文就说:“广告客户往往需要媒介能按照受众性别、收入做到准确划分,这样投放效果才有针对性。但目前,只有少数媒介可以做到。” 至于“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环境”、“强制阅读”,更是遭到一些媒介研究人士、品牌人士、投资人士的口诛笔伐。“没有人喜欢活在广告的包围圈里,包括户外媒体运营商自己。”彭小东老师分析认为:“现在,无孔不入的所谓“新户外”分布在我们的路上、公交车上、出租车上、电梯间里,以一种非常暴力的方式在伤害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它们最喜欢强调的是因为“我存在”,所以你“不能不看”,这就成就了它所谓的“有价

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

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 1、消费权益在你手,据理力争要开口。——(中国消费者委员会公益广告词) 2、英特尔: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3、备耐力轮胎:力量无非来自于控制。 4、莱卡:收放之间自是风光无限。 5、七喜饮料:非可乐。 6、微软鼠标:按捺不住,就快滚。 7、摩托罗拉:飞越无限。 8、新北京,新奥运。——(北京市奥申委公益广告词) 9、丰田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10、飞利浦:让我们做的更好。 11、我饿了,喂喂我吧?(青岛城市垃圾箱上的广告公益广告词) 12、义务献血: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13、当心车祸,您的亲人正在家中等着您。——(北京防止交通事故公益广告词) 14、绿,来自您的手。——(北京植树造林广告公益广告词) 15、请大家告诉大家。——(预报台风季节即将到来公益广告词) 16、柯达:就是这一刻。 17、小心,开快车赚了你的钱,也赚了你的安全。——(飞羚汽车安全宣传公益广告词) 18、工作不要带回家。——(台湾顺益公益广告词)

19、活力与年龄无关。——(宁波老年人康复中心公益广告词) 20、联邦快递:使命必达。 21、UPS快递:珍惜所托,一如亲递。 22、宝马汽车:驾驶乐趣,创新无限。 23、通用电器:GE带来美好生活。 24、555香烟:超凡脱俗,醇和满足。 25、水是生命源泉,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北京城市节水用水办公室公益广告词) 26、自食其果得不偿失。——(上海梅林食品公益广告词) 27、多一份热情,多一份力量。——(声援北京申办奥运会广告公益广告词) 28、从垃圾箱里拾回您的公德心。(台湾来宝证券公益广告词) 29、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30、尊重历史,憧憬未来。 31、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 32、献血的你,灵魂如虹;你献的血,生命涌动。 33、在这里,香火不再延续…… 34、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35、千万别点着你的烟,它会让你变为一缕青烟(加油站禁烟) 36、沟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话。 37、讲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38、吸烟是继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后,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最新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 2 3 4 5 6 7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8 《广告经营管理》 9 10 11 12 13 14 15 姓名付秀丽 16 班级 09广告学1班 17 学号 091200121 18 成绩 19 指导老师李英 20 21 22

23 24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5 摘要: 26 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公益广告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程27 度的发展。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还很薄弱,我国的公益广告仍存在一些问28 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公益广告的特点和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对策。 关键词:公益广告发展问题对策 29 30 31 一、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 32 33 我国公益广告一直处于做做停停、时断时续的状况,除了以能引起全国34 震动、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为素材制作的公益广告短时间内能引起35 人们的关注外,其他公益广告基本不被重视。 36 一方面,国内公益广告多是由政府指令、媒体制作播发的,正因为如此,37 我国公益广告的策划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手段38 的规定。 39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进行中,国有控股企业独立的经济实体40 和完整的社会身份还未最终形成,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社会41 责任感,而且多数企业习惯认为发展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极少涉足公42 益广告。公益广告的制作是需要经济支持的,一些重大的、优秀的公益广 告的制作更需要大的经济投入。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还未建立起政府、市 43 44 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非赢利机构负责组织、

45 策划、创意公益广告。同时也缺乏借鉴、运用商业广告的传播技巧来推动46 公益广告发展的方法。 47 二、我国公益广告的特征 48 我国公益广告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49 (一)公益性 50 公益广告的最显著特征是公益性而非商业性,公益广告是纯粹的“公益51 服务广告”,其中是不含有任何商业目的。公益广告虽然也是在从事一种诱52 导性传播,但是其广告信息均围绕公众利益,而不是广告主利益。 (二)义务性 53 54 公益广告内容与广告主商业利益无直接关系,但还要投资制作,体现出55 投资者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感。无论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还是56 企业都是在一种崇高的使命感驱使下,策划、出资制作了相关内容的公益57 广告。 58 (三)社会性 公益广告的主题及公益广告所产生的效益带有显著的社会性。公益广告 59 60 的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再61 通过广告以鲜明的立场、健康的方式实现正确导向作用。它解决的是与百 姓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而且通过社会的倡导或警 62 63 示产生效益。公益广告从主题内容和传播效果看,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 64 (四)大众性 广告受众具有大众性。公益广告从性质上讲是公众服务类广告,属于大 65 66 众传播性广告。从内容上讲是社会性题材广告,从目标上讲是宣传教育类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一、传播内容 1信息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新媒体这类传播途径,并且在宽广的传播范围中自由散布消息,因此,新媒体可以传播的信息量十分艰巨大,人们在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平台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新媒体也可以创造出多元化的传播内容。 传播途径也不仅限于官方渠道,还可以通过民意选出新媒体消息发言人,从而进一步扩大传播量。 2传播性质: 对于新媒体而言,其代表的传播群体身份多种多样,因此性质也显得比较随意。 3传播主体: 在新媒体中,传播主体可能是多元化的,可以和群众联系起来,构成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等形式。 二、手段 1传播机制: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机制则更加广泛。大多数新媒体采用的是新型多角度传播机制。如互联网媒体,信息一旦传播开来,群众就能马上做出反馈,并且这类反馈不属于“一对一”的沟通,而是“一对多”的散射式信息传递,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2传播链条不同: 新媒体具有较为优良的实时性特点,这是由于新媒体的从传播机制是在数字化平台上产生的,因而不易遭到各方因素的影响,此外,新媒体传播速度很快,所以不论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都难以破坏新媒体的传播链条。 3传播身份: 在新媒体中,传播者可以很容易的发布匿名消息,任意一种虚拟称谓都可以作为传播身份。 三、传播效果: 1曝光率: 大城市曝光率要高于传统媒体 偏僻地区低于传统媒体 2受众参与度: 新媒体信息传播具备很强的实时性,因此也拥有更多的参与群众。 3传播信息的影响力: 新媒体的覆盖率逐渐上升,其增长速度和电子科技的发展速度密切相关。

新媒体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指标及运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6255261.html, 新媒体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指标及运用分析 作者:陈冠男 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2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中国网络广告市场正在迅速 发展,并在2015年出现井喷式发展。本文在传播效果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的网络评估指标的优劣,并从真实性、实时性、公平性和行业标准化潜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几类网络广告收费模式。 关键词:网络效果评估;指标;计费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101-02 一、引言 “新媒体”是当下传播学的热点话题之一。一方面,新媒体的外显特征非常明显,让人一看便知什么是新媒体,什么不是;但另一方面,又无法用一个普适的全面的描述来界定当下迅速发展的新媒体的本质。清华大学熊澄字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1]”另一种较常见的说法认为,新媒体是在一般媒体基础上产生的,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骨干而形成的复合媒体,如有线电视、双声道立体多用电视、卫星电视等[2]。虽然目前学术界对新媒体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大家普遍都认同,新媒体是一个相对 概念,其主要是由于媒介载体的不断发展创新而产生的新的传播现象。5年之前,博客是公认的新媒体代表,但短短5年之后,微博已经取代博客,成为“新一代”新媒体的主力军。 随着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变化多样,新媒体的形态逐渐增加,各新媒体间也由于新兴技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新媒体内容承载技术和新媒体内容表达方式的相互混杂而难以严格区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告,这个媒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亦是媒介行业的重要产品[3],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 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目前中国网络广告效果的主要评估指标,并对其运用在经济市场中的优劣表现进行比较。 二、现有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指标优劣分析 (一)主要网络广告计费方式 我们在第一部分讨论了现有网络广告的主要评估指标。这些评估指标在广告行业当中,主要充当了广告计费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