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讲解

合集下载

冠心病介入治疗与PTCA

冠心病介入治疗与PTCA

Patient population Endpoints
一级终点: 6 个月内支架内 LL ,
二级终点: 6 个月再狭窄率, %DS, MLD, 靶向血管 MLD, %支 架内容积阻塞 二级临床终点: MACE (1 月,6 月,5 年), 6 个月 TLR, TVR, 健 康经济学

2
Sirolimus also reduces inflammatory cell activity in the vessel wall, which is a trigger fo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雷帕霉素如何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第一步:雷帕霉素扩散入平滑肌细胞
PTCA手术的发展及现状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始于1977年,是采用导管的方法, 解除冠状动脉的阻塞、消除冠脉狭窄、恢复冠状动脉 前向血流的治疗。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诞生以来,改 变了冠心病内科治疗的现状,发展极为迅猛,目前已 成为心血管病学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治 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石之一。 现今每年全球约有170万例 PTCA 手术 PTCA手术量已超过冠脉搭桥术 介入治疗的目的 解除冠心病症状 降低死亡率和病死率 避免外科冠脉搭桥术
restenosis in stent
2
(0.0) (2.5) (0.9) (22.0) (72.9)
RAVEL 试验
目的 试验设计 评价 CYPHER™对照 Bx Velocity™ 支架减少支架内 LL 的安全性和疗效性 多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19 个中心 2 个月的抗血小板治疗 238 例患者 初发病变 (2.5–3.5 mm 直径, 18mm 长度) 6 个月内支架内管腔丢失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治疗性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血管疾病。

它具有微创、高效、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心内科PCI的基本原理心内科腔内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导管将血管内的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恢复血管的通畅性,以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两个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和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确定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狭窄或闭塞部位。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将支架等介入器械送至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和固定,以恢复血管通畅。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适用。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开胸手术。

此外,PCI手术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

心内科PCI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这一手术技术的发展,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2心内科PCI的流程心内科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PC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1)评估:在进行PCI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这些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PCI治疗,并确定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

(2)血管造影:PCI的第一步是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BG) 等。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最早可追溯到1974年,由加拿大医生Andre Cournand和Werner Forssmann首次成功实施。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 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现和纠正问题
指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不规范的操 作、不合理用药等。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推广和应用指南,可以提高整个医疗系统的质量水平,减少 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在科研与教学中的价值
提供科研方向
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促进相 关领域的科技创新。
指导教学
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2023-11-08
目 录
• 冠心病介入治疗概述 • 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要点 •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细节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与预后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 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解读的意义与应用
01
冠心病介入治疗概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定义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等医疗器械,在不开胸的情况下疏通冠状动脉狭窄 或闭塞,从而达到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等症状的治疗方法。
血管内超声技术
血管内超声技术能够提供血管内部的影像信息,有助于精 准定位病变,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
介入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 氯吡格雷等,以防止血栓形成。
降脂药物
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介入治疗后,患者可能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等降脂药物。

冠脉介入手术分级

冠脉介入手术分级

冠脉介入手术分级
冠脉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方法,其分为不同的级别,以
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以下是冠脉介入手术分
级的详细介绍。

一、一级手术
一级手术是指冠脉介入手术中最简单的一种,通常用于治疗单一的冠
状动脉狭窄。

这种手术的成功率较高,风险较小,患者通常可以在手
术后很快恢复。

一级手术通常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短,通常只需要30分钟左右。

二、二级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冠脉介入手术中较为复杂的一种,通常用于治疗多个冠
状动脉狭窄或者狭窄较为严重的病例。

这种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但是
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

二级手术通常需要在全身麻
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2个小时。

三、三级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冠脉介入手术中最为复杂的一种,通常用于治疗多个冠状动脉狭窄或者狭窄较为严重的病例,并且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或者支架植入术。

这种手术的成功率较低,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非常谨慎地进行。

三级手术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长,通常需要2-3个小时。

总的来说,冠脉介入手术分级是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以便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在选择手术时,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手术的风险,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便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同时,在手术后,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便更好地恢复健康。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第一篇: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一、冠心病介入治疗背景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球囊扩张治疗、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和药物洗脱支架系统三个阶段。

1977年Andress Gruentzig教授首次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了球囊扩张,向人们展示了人类首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

此后PTCA手术被人们逐步的接受,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改良和应用拓展,形成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手术从单一的球囊扩张发展为扩张后再置入金属支架,以防止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血管狭窄的回弹,血管再狭窄率由40%降至20%左右。

由于PCI手术创伤很小,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目前已经在发达国家广为接受。

随着2003年美国强生(Johson&Johson)Cordis公司第一个药物涂层支架的上市,使得支架置入后冠脉的再狭窄率进一步降低,由20%降至5%左右,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的里程碑,也使得支架置入手术较心脏搭桥手术的优势更趋明显。

二、药物洗脱支架的介绍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

随着DES的广泛应用,DES术后晚期支架内血栓(Late stent thrombosis,LST)问题出现,尤其是200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议(ECC)/世界心脏病学会议(WCC)上,瑞士学者Camenzind和荷兰学者Wenawesor分别报告的两项分析结果,引发了一场有关DES支架晚期血栓的大范围讨论与研究。

现有资料显示,与金属裸支架(BMS)相比,DES的晚期特别是晚期ST发生率是增加的,每年的发生率大约为0.5%左右,而且晚期血栓发生又与双抗血小板治疗过早停用有关。

恰当的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冠脉介入治疗ppt课件

冠脉介入治疗ppt课件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自身 状况对冠脉介入治疗的预后产生影响。
术后护理和药物治疗对冠脉介入治疗 的预后起到关键作用,需严格遵循医 嘱,定期复查。
病变严重程度
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病变部位 和数量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 后。
04
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 穿刺部位出血,严重时可能引
利用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预测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为个体化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制定全面的个体化治疗 方案。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介入材 料和器械,提高治疗的远期效 果和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进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科技进 步与发展。
特点
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 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冠脉介入治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 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不断改进和完 善。
发展
目前,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全球范 围内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技 术仍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药物 过敏史,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冠脉介入治疗,减少血 管损伤和过敏反应的发
生。
术后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如出血、血管损伤等。
药物治疗
对于过敏反应和心肌梗 死等并发症,及时使用 药物治疗,减轻症状、
03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硬化症的介入治疗是什么?一般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即PCI,用专业的医疗术语来讲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可以简称为冠脉介入治疗。

这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的斑状旋转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技术。

这种治疗方法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是具有变革性的,开创微创性的心脏手术的先河,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比起相对安全的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怎样进行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目的就是冠状动脉狭窄部中插入带有球囊的扩张管,向里面加压使球囊扩大,这样就会对冠状动脉壁上的斑点起到机械压迫和拉伸作用,从而扩张狭窄血管腔减少血管狭窄的程度。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可以采取给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局部心肌血液供给,从而使心肌缺血引起如胸痛或者胸闷的症状减轻甚至消除的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这个技术是冠状心脏病治疗的基本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冠脉治疗的设备条件也越来越好,性能好的新型支架等相关器材一一投入使用,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也不断地提升。

进行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之后的一部分患者,扩张过的冠脉血管会再一次变得狭窄,这可能是出现了血管弹性低下、血栓形成等情况。

这样的情况必须起重视,因为胸痛和胸膜炎会相继复发。

因此,近年来,开发了减少支架植入后狭窄发生率的所谓“药物涂层支架”。

这样的支架表面涂有特殊的药,可以防止支架内再次狭窄的发生。

药物镀膜支架虽然价格比较高,但在临床使用时让患者更加放心。

二、哪些患者适宜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简单来说,“急性冠脉综合症”是介入冠状动脉性硬化症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患者一个人的情况,这种适应症也有区别和选择。

“急性冠脉综合征”会与冠心病介入治疗同时出现。

临床上把不稳定心绞痛、不同情况的心肌梗死结合起来称为“急性冠脉综合症”。

这些都是一样的病原理导致的,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一)各种类型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对于会有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来说,心绞痛时常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用药物已经无法控制改善病情。

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共课件

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共课件
临床试验
死亡或MI者4.7%
死亡或MI者6.3%
VAACME 1997
27年
RITA-2
2年
ACIP
1997
328
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对于大多数I/I级心绞痛的病人,可以首先采取药物治 疗,对于有严重症状和缺血的病人,则采取PTCA 和CABG 治疗ACIP 试验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严重CAD 的高危病 人无论是CABG 或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均 优于药物治疗的病人AVERT 试验提示,在低危病人,血运重建治疗并不能 较积极降脂治疗提供更多的益处
中等危险管状狭窄(长度10-20mm)偏心性近端血管中等迁曲中度成角病变(>45,<90)管壁不规则中、重度钙化完全闭塞(<3个月)开口处病变分叉处病变,需导丝保护冠脉内血栓
低危局限(长度<10mm)中心性容易到达非成角病变(<45)管壁光滑无或有轻度钙化未完全闭塞非开口病变未累及大分支无血栓
PCI成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AHA/ACC)解剖因素:危险分层
TIMI心肌灌注分级系统(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ing TIMP)
TIMP0 级TIMP1 级TIMP2 级TIMP3 级
AMI 开通IRA 必须充分、持续、完全TIMI分级可反应IRA 开通情况,与死亡率相关TIMI3 级:TIMP0 或1级,死亡率高达5.4%;TIMP2 级,死亡率为44%;TIMP3 级,死亡率为2.0%; (p=0.007)TIMP 分级是AMI 病人30天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Gruzentig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定义:所有经介入途径减轻冠脉狭窄的技术,包括PTCA,Stents,旋切,旋磨,激光血管成形术等。PC 术成功的定义:影像、技术、临床影像:残余狭窄<20%,TIM 血流3级技术: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临床:短期:解剖及技术成功,且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及体征。长期:持续6个月以上。

冠心病的规范化介入治疗2024

冠心病的规范化介入治疗2024

引言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一种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1.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概念1.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目的和作用1.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4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2.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2.1稳定性心绞痛的介入治疗2.2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2.3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2.4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2.5冠状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3.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技术进展3.1介入治疗设备的改进与发展3.2病变类型和程度的评估方法3.3支架种类和选择的优化3.4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进步3.5精准介入治疗的综合优化策略4.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4.1介入治疗的直接效应评估4.2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估4.3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评估4.4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比较评价4.5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经济评价5.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前景与挑战5.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5.2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挑战与问题5.3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5.4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对策与建议5.5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社会影响与意义总结冠心病的规范化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介入手术和器械技术的应用,能够迅速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

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技术进展,不断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着重在技术的创新和优化、疗效的评价和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上,以提高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疗效和质量。

冠心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成功,将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推动心血管病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冠心病介入术健康教育 ppt课件

冠心病介入术健康教育  ppt课件
剂的排泄。 术侧肢体制动,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
情况。 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患肢的皮温、皮色情况。
16
ppt课件
Hot Tip
17
ppt课件
术后三种止血方法注意点
股动脉使用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平卧24--30小时。
穿刺处需用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沙袋压迫 6小时。
24小时后无出血等异常者,可拆除绷带,并 可下床活动及大小便。
5
ppt课件
Hot Tip
6
ppt课件
Hot Tip
7
ppt课件
穿刺途径
经桡动脉穿刺 经股动脉穿刺
8
ppt课件
Hot Tip
9
ppt课件
Hot Tip
10
ppt课件
Hot Tip
11
ppt课件
术前准备
心理护理 保证手术前一天的良好睡眠,必要时按医嘱
服用镇静、安眠药。 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不禁常规口服药(肠
22
ppt课件
PCI术后健康教育
休息与活动 饮食 如何服用抗凝药物 出院后如何随诊
23
ppt课件
休息与活动
1
术后一周内应注意 休息,穿刺点未愈 合之前禁止洗澡
2
3
起床、下蹲时动作 要缓慢,避免抬重 物和剧烈运动,以 防穿刺点再度出血。
一周后可逐渐恢复 日常生活及轻体力 劳动,活动量应循 序渐进增加,不可 操之过急。
31
ppt课件
支架术后是否需要进行冠脉造影复查?
冠脉支架术后仍有15%~25%发生再狭窄, 目前再狭窄只能靠冠脉造影确诊。
普通裸金属支架应在术后3~6个月行冠脉造 影复查。

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介入治疗
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方式,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其他治疗
如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等,可以用于特殊情况下无法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
01
02
03
1
术后管理与康复
2
3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监测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即刻管理
包括心理康复、运动康复和生活方式干预等,以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局限性
本指南主要针对欧美人群,对于亚洲尤其是中国人群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指南中对于某些新型介入技术和器材的应用尚缺乏详细评估和推荐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
亮点
指南的亮点和局限性
未来冠心病介入应用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冠心病介入治疗将更加注重精准化和个性化。新型介入器材如可降解支架、药物涂层球囊等将进一步降低术后再狭窄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提供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包括患者评估、手术指征、手术操作、药物治疗、随访等方面。
指南还强调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综合管理和多学科联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心脏外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的协作。
指南对现状和挑战的回应
04
指南具体内容解读
康复计划
需要长期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管情况,以及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长期随访
05
指南的意义和影响
提供了详尽的介入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
指南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术前准备、介入操作技巧、术后处理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水平
指南的发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也为医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疗水平。

手术讲解模板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手术讲解模板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手术讲解模板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讲解模板一、引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性心脏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冠状动脉狭窄和堵塞的病症。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整个过程。

二、术前准备1.患者必须提供详细的病历及相关检查报告。

2.在手术当天,患者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3.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维持患者心脏状态的稳定。

三、手术步骤1.局部麻醉:首先,医生将在患者的手腕或者大腿部位注射局部麻醉剂,以使该部位麻木。

这样有利于后续的手术操作。

2.造影:医生将导管通过穿刺点插入冠状动脉,然后注入造影剂。

造影剂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状况,帮助医生确定治疗的方案。

3.展开植入:医生将冠状动脉支架送入心脏,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病变部位。

然后,医生将支架展开,使其固定在冠状动脉内壁,恢复血流通畅。

4.定位调整:医生通过X光透视仪和导管监视器观察支架的位置和形态,并及时调整,确保支架的准确植入。

5.检查效果:术后,医生会通过X光透视仪和导管监视器检查支架的植入效果,确认血流通畅。

6.修复伤口: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给予伤口适当的缝合处理,并进行必要的护理。

四、术后护理1.监测: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相关药物,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预防植入支架区域的再狭窄或再堵塞。

3.休息与康复: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按医嘱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4.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遵循医嘱,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等不健康的饮食。

5.定期复查:术后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五、注意事项1.术前需告知医生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或植入支架相关的并发症。

2.术后需要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因素,避免再次堵塞或狭窄。

3.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植入支架的异常情况。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健康教育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应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方法,它属于血管再通术的范畴,是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性最小的一种手术。

临床最早运用的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其后还发展了经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这些技术统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前PTCA 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它们的治疗效果可与心脏外科的手术媲美,因其对机体的创伤小,病人较易接受,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介入特点】1、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将带球囊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到达狭窄部位,扩张球囊使狭窄管腔扩大、血流通畅、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其缓解症状的作用迅速可靠,目前已被广泛采用并部分取代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将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绕制成的,其管壁成网状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已经或未经PTCA扩张的狭窄节段,以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畅通,是弥补PTCA的不足,特别是减少术后再狭窄的PCI。

2、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介于心血管疾病内外科治疗之间的治疗手段,不需要开胸和全麻,病人是在清醒状态下完成的,创伤极小,可反复多次进行,具有治疗效果直观、确实、立竿见影的特点。

【健康教育要点】(一)治疗前健康教育1、心里指导了解和掌握病人心理反应特点及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疾病的态度和手术的认识,注意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认知和不合理的期望,对病人实施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减轻病人及家属对介入手术的紧张、焦虑心理。

2、术前准备指导向病人说明皮肤准备的意义、范围和方法,嘱咐病人备皮后保持局部清洁,并穿清洁透气的开衫内衣。

告知手术当日可正常进食,但不宜吃得过饱,不宜进食难消化的食物,如粘度高和油炸食品。

不宜喝奶制品及生冷食物,最好进食粥类和面汤类质软、易消化的食物,每顿饭六七成饱为宜。

冠心病介入技术路线

冠心病介入技术路线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导管经血管进入心脏,利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进行治疗。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最常用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

通过导管经皮
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引入冠状动脉,利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技术,恢复或改善冠状动脉的通畅度,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2.冠状动脉旋切术(CAS):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旋切器械送入冠状动脉内,切除部分狭窄
或阻塞的血管的介入治疗方法。

CAS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旋切器械的使用需要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操作。

3.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一种通过导管将球囊扩张器送入冠状动脉内,扩张
狭窄的血管,恢复或改善冠状动脉的通畅度的介入治疗方法。

PTCA相对于CAS来说,操作更加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扩张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

4.冠状动脉内超声消融术(EBUS-TBNA):是一种通过超声引导,将射频探头送入肺动脉
或其分支,利用高频电能破坏肺动脉内的异常血管,达到治疗目的的介入治疗方法。

EBUS-TBNA可以有效地治疗肺动脉栓塞等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操作。

总的来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路线多种多样,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由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进行操作。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治疗的相关信息,包括治疗适应症、治疗方法和术后护理等。

一、治疗适应症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治疗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时,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心脏介入治疗旨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心绞痛等不适。

2. 心电图和心功能: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查结果异常时,心脏介入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脏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进而改善心功能。

二、治疗方法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治疗的常见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扩张术。

1.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结合X线摄影技术,可以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和狭窄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一般通过径路置入血管内,具体操作由专业医生完成。

2. 冠状动脉扩张术:冠状动脉扩张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手段,主要通过气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来改善狭窄的冠状动脉。

首先,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放置气囊导丝,然后,通过充气扩张气囊,使狭窄的冠状动脉得到扩张。

最后,如果需要,可以在扩张后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以维持动脉通畅。

三、术后护理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1. 密切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心电监测:术后进行连续心电监测,观察心律和ST段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

3. 疼痛管理:术后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进行合理的疼痛管理,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4. 保持通畅:术后患者应保持导管通畅,避免血栓形成。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必要时进行引流和置换。

冠心病介入手术的三个关键问题

冠心病介入手术的三个关键问题

冠心病介进手术的三个要害问题冠心病介进手术在医学专业上称谓经皮冠状动脉介进治疗,简称冠脉介进治疗。

心脏支架介进术的开展,使濒临阻塞的生命通道再次流动起生命的血液,给众多冠心病患者带来新生。

下面介绍一下冠心病介进手术的三个要害问题,供大家参考。

问题一、冠心病是怎么回事?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细胞供血不足或完全中断从而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疾病。

形象一点说,心肌细胞的供血如同大树,从树干、树枝到树叶。

在心脏表面走行三支主要冠状动脉相当于树干或粗的树枝,其中任何一支或多支及其大的分支,一旦出现严重的狭窄或完全闭塞,就会导致人体活动时胸痛,严重时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来不及救治而出现的猝死。

问题二、什么是心脏介进手术?介进手术是近年来常见的用于诊治冠心病的常用方法,这一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术。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术用于治疗。

冠状动脉介进手术通常是由心内科医生来完成的,属于一种微创手术。

一般要先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送进一根直径仅2-3mm的很细的导管,不断向前到达与心脏连接的主动脉,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在X线透视下显影,让介进医生可清楚的瞧到狭窄部位,狭窄严重程度等信息,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搭桥或者支架以及选择药物治疗。

这一过程喊做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

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冠状动脉介进治疗通常是指球囊扩张加支架术。

当造影发现狭窄性病变后,医生会根据狭窄程度,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适合植进支架。

一般来说,中重度狭窄或一至两支冠状动脉有狭窄,伴有活动时胸痛,或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或者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医生会建议植进支架。

支架植进手术与冠脉造影类似,在右侧腕部或腹股沟局麻后放置一根鞘管做为球囊支架等器材进进血管的通路,沿鞘管送进导管到达冠状动脉开口,沿着直径约0.35cm的细导丝再送进球囊至狭窄部位,连接压力泵扩张球囊挤压狭窄处斑块,最后送进支架,通过压力泵扩张使支架贴至血管壁,依靠支架撑开血管,从而解除血管狭窄,保持血流通畅。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课件)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课件)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
8
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为基本成分的斑块引起血 管的硬化和狭窄,从而减少了血管中血液的流 量。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逐渐形成纤维斑块, 这一过程多发生于动脉内膜尤其是有过创伤的 位置。纤维斑块的发展过程包括细胞的生长和 平滑肌细胞的增生。纤维斑块钙化形成坚硬的 钙化斑。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临床上称为狭窄 或损伤。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
33
导丝(guide wire)
• 用途:其它器械通过的轨道
• 分类:根据其头端的柔韧程度分为:HF,F,M,S,HS;
• 根据其表面是否覆膜分为:超滑和普通;
导丝和介入导丝;
根据其用途分为造影
• 常用尺寸:造影导丝一般用0.035/0.038”(外周血管介入常用);冠脉
PTCA术中常用的尺寸为0.014”的导丝
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引 起的心绞痛
• 心肌梗塞:持续心肌缺血所致。一般是在相关冠脉狭
窄超过75%的基础上合并血凝块或血栓形成。包括急性 和陈旧性心梗
• 缺血性心肌病/心衰: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
13
冠心病的诊断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
14
诊断方法
• 临床症状 • 心电图(运动试验) •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 • 冠脉造影
16?临床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17?不典型胸痛明确诊断?典型心绞痛为进一步介入治疗评价病变?急性心梗?陈旧性心梗?大手术前评估冠脉情况19?药物治疗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
Dr.Feng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
1
希望通过培训了解的问题
• 冠脉的主要分支; • 什么样的病人选择冠脉介入治疗? • 冠脉介入治疗的常规程序; • 常用器械及主要功能; • 医生所关注的冠脉支架的主要性能; • 目前冠脉介入领域的热门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MI 0级:血管完全闭塞,远端血管无前向血 流
TIMI 1级:少量造影剂通过闭塞部位,血管床 充
盈不完全
TIMI 2级: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脉远端,速度 慢
血运重建
完全血运重建: 所有>2mm血管的所有>50%狭窄全部解除
不完全血运重建: >1.5mm血管存在>50%狭窄 仅扩张罪犯病变和血管 一处或多处病变不能扩张或失败 常出现于年龄大,左室功能差和合并其它病 变者
IIb类:
LAD近端严重病变的2支或3支血管病变,或已接受糖尿病治 疗的病人两支病变或左室功能异常的病人并适合PTCA(B) 严重左主干病变无CABG可能的病人行PTCA(B) 单支或两支血管病变无严重LAD近端病变,但经心脏骤停或持 续室速复苏成功后行PTCA(B)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III类:
无严重LAD近端病变的单支或2支血管病患者:只有 轻微症状又不像心肌缺血或没有经过充分的药物治疗、 无创试验仅有小面积存活心肌缺血证据的病人或没有 缺血客观证据者(C) 对冠脉临界病变(50-60%)(除外主干),和无创 试验无缺血证据的病人(C) 冠脉轻度狭窄(<50%)(C) 对严重左主干病变又是CABG适应症的病人行PTCA (B)
最终扩张支架的球囊/血管径比<1.0
支架植入适应症
急性心肌梗塞(PAMI研究) 9个中心312例 血管直径>3mm和<4mm 成功率98% 住院死亡,再梗塞,缺血复发低 6个月再狭窄15.3%
植入支架也可受益者
PTCA术后再狭窄病变:
但逊于原发性支架植入
开口和左主干病变
重新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禁忌 慎重选择心功能正常的左主干开口部和体部的病变
冠脉病变的形态学分类
(1988ACC/AHA)
病变特征
A
B
C
病变范围 局限性<10mm 管状,10-20mm 弥漫,>20mm
病变形态 是否容易接近
同心性 易
偏心性
——
近段血管中度弯曲 近段血管极度弯曲
是否成角 不成角(<45) 中度成角(45-90) 严重成角(>90)
病变外形
管壁光滑
管壁不规则
严重左主干性CABG(A) 三支病变CABG,改善左室功能不全(EF<50%)(A) 两支病变,包括LAD近端严重病变适于PCI术者,且左室功能正 常未接受糖尿病治疗的病人(B) 单支或两支血管病变不包括严重LAD近端病变,但经心脏骤停或 持续室速复苏成功后行CABG(B) 单支或两支血管病变不包括严重LAD近端病变,但无创试验证实 有大面积存活心肌或高危病人行PTCA或CABG(B) PTCA术后再狭窄同时无创试验证实有大面积存活心肌或高危病 人行PTCA或CABG(C) 药物疗效差能承受血运重建术风险的病人行PTCA/CABG(B)
放射同位素包被支架
解决医源性疾病支架内再狭窄 局限
新病变 边缘效应(糖果效应) 迟发性再狭窄 迟发性血栓形成
紫杉醇类药物包被支架
极强的抗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作用
➢ TCT会议 ELUTE PacliaxelR包被V-Flex支架 再狭窄率 1/70 Pacliaxel包被NIR支架 0/30多例(半年)
分叉部病变
在主要血管植入支架 分支血管大或分支明显夹层影响血流并出现胸痛才 在分支植入支架
直接支架植入
年龄<70岁,新近发生的心绞痛或ACS
病变特点: A或B型,长度<15mm,直径 >3mm, 不成角,无大分支,无严重弯曲
靶血管血流好(TIMI3级)
预扩张后支架植入
慢性心绞痛病史6月以上,年龄>75岁 靶血管或靶病变严重钙化 病变处成角.>45 分叉病变,累及大分支 小血管长病变 复杂的C型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靶血管血流TIMI 0/1 初学者和经验不足者
ACIP:
558负荷试验、动态EKG记录到无症状的缺血CAD患者 随机:抗心绞痛,抗心绞痛+抗缺血,PTCA+CABG PTCA+CABG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但倾向于应用CABG,药物组未广泛积极降脂 无症状缺血和严重CAD高危病人,完全血运重建优于药物
AVERT:341例稳定CAD、左室功能正常的CCS1-2
CCS2-4或UAP—PCI适应证
药物反应差,冠脉严重狭窄者适合PCI或CABG 左室收缩 功能减退者,PCI或CABG更能提高生存率 单支或2支病变并有1处或多处病变作PCI成功可能性 大的非糖尿病者,优选PCI 前降支可使用乳内动脉为搭桥者 左主干病变者可选搭桥
稳定性心绞痛介入和药物比较
ACME:212例
雷帕酶素(Rapamycin)包被支架
作用特点:
非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细胞周期) 高效(ug剂量) 长效(T1/2 60h) 脂溶性
• 临床试验 RAVEL: 120:118例,再狭窄0:26%,6个月无事件 生存97:73% SIRUS400:1100例,8个月再狭窄2%,无事件生存 91:81%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I类
IIa
多支大隐静脉桥狭窄,特别向LAD供血的桥有严重狭窄可再次 CABG,如CABG难以施行,有局限性大隐静脉桥病变或多处 狭窄者行PTCA(C) 单支或两支血管病变不包括严重LAD近端病变,但无创试验证 实有中等面积存活心肌或高危病人行PTCA或CABG(B) LAD近端严重病变适的单支血管病变可行PTCA或CABG(B)
血运重建选择原则
单支病变——PTCA优于药物 药物无效的单支或双支病变伴大面积存活心肌但不含 LAD近端病变——选择CABG或PCI 严重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首选CABG 或三支血管病变若伴正常心室功能、病变解剖适合— —PTCA,若伴糖尿病,首选CABG 含严重LAD近端病变的二支病变伴心室功能障碍者, 首选CABG优于PTCA
支架植入并发症
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 出血和血管并发症 支架的近段或远段夹层 分支受压或闭塞 支架释放后无血流或血流缓慢 球囊破裂 感染 支架内再狭窄 晚期冠状动脉瘤形成 支架脱落
支架植入禁忌症
不锈钢过敏 出血疾患或倾向不宜抗凝治疗者 血管径小(2.5mm) 远段血管 严重钙化、球囊未进行充分扩张的病变 大量血栓存在 单纯冠脉痉挛 肌桥
目标:迅速开通罪犯病变 主干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宜行CABG 尽力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必要时IABP
UAP介入和药物对比
早期研究:
TIMI3b试验 介入性治疗与保守治疗疗效相似
VANQWISH试验 介入组并发症高、临床事件发生率增高
最近研究资料
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和早期PCI安全 可行,疗效优于保守方案。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策略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的基本知识
PCI成功定义
血管造影成功:
管腔明显扩大,残余狭窄<50%(理想<20%) TIMI 3级血流
操作成功:
造影成功,住院期间无并发症
临床成功:
近期:1,2基础上,心肌缺血缓解 远期:有益作用达6月以上 再狭窄是近期成功和远期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随机:PTCA和他汀组 PTCA组心绞痛改善更彻底但缺血事件较阿托伐他汀多 低危病人血运重建较积极降脂并不提供更多的益处
COURAGE(3250)强化药物和血管重建 FRRISCII和TACTICS TIMI18:UAP和NSTEMI患者
药物和PCI
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指征
高危组:
强化治疗不能缓解的心绞痛 心绞痛持续达1小时,药物治疗不能缓解发作 心绞痛发作时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心功能 不全或严重心律紊乱
FRISC II
首次证实UA 经抗血小板、抗凝治疗4-5天后 行介入性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一般以病情稳定后48小时后行PCI安全
直接PTCA AMI介入治疗的I级指征
在ST段抬高和新出现或怀疑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 AMI
发病12 h内/超过12 h但缺血症状仍持续时,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 PTCA(ACC/AHA指南列为Ⅰ类适应证 10个直接PTCA与溶栓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汇总分析,30 d病死 率、脑卒中总发生率及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少
ACTICS试验 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及支架应用 终点事件发生率低
高危病人终点事件降低效果更显著。
TARGET试验 : abciximab更有效地降低终点事件发生
CADILLAC试验(机械溶栓)2650人
AMI支架置入优于单纯PTCA
支架置入合并ReoPro,优于单纯支架置入
PCI 时机
局限的静脉桥血管病变
SAVED:成功率高(92%),管径大,主要事件减 少,但再狭窄率并不减少。
支架植入适应症
完全闭塞性病变(SICCO)
植入支架降低再闭塞和再狭窄,减少临床事 件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病变长度 前降支
再闭塞和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球囊后夹层
支架后最小径
<2.54mm
支架血管段长>16mm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选择
目标:依次从预防死亡-梗死-症状缓解 左主干:CABG可延长寿命 轻微、单支、左室功能正常: 药物 PCI CABG
选择
临床反应 能否预防心梗和死亡
危险分层
影响死亡和梗死的决定因素:
左室功能 病变血管支数和累及心肌面积 新近冠脉斑块破裂 一般健康和伴随疾病(危险因素)
稳定性心绞痛PCI或CABG的I类指征
实施标准
能在入院90 min内进行球囊扩张; 人员标准:独立进行PTCA>30例/年; 导管室标准:PTCA>100例/年,有心外科条 件; 操作标准:AMI直接PTCA成功率在90%以上; 无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脑卒中或死亡), 在所有送到导管室的患者中,实际完成PTCA 者达8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