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非介入治疗
冠心病诊疗方案
![冠心病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5e6b3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d.png)
冠心病诊疗方案冠心病诊疗方案1、概述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供参考。
2、诊断2.1 病史采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疾病史等因素的调查,以及诱发心绞痛的相关因素的询问。
2.2 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心律等的测量,心肺听诊,心脏杂音检查等。
2.3 心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诊断心脏节律和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2.4 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血脂水平等的检测,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和血脂代谢情况。
2.5 心脏影像学检查包括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等的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血管状况。
3、非药物治疗3.1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等,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因素。
3.2 心理支持与康复提供心理咨询和相关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3.3 心脏起搏器植入对于心律失常明显的患者,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维持正常心律。
4、药物治疗4.1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4.2 拓展冠状动脉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
4.3 β受体阻断剂用于减轻心脏负荷,控制心率和血压。
4.4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少心肌耗氧需求。
4.5 氨基酸酶抑制剂用于降低心肌需氧,减轻心绞痛症状。
4.6 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5、介入治疗和手术5.1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简称CABG手术,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患者。
5.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治疗,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
6、附件6.1 冠心病诊断报告样本6.2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示例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冠心病: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
7.2 心绞痛: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
7.3 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和效果评估
![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和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1ae082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f.png)
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和效果评估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
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方法,通过导管插入体内,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扩张、置入支架等操作,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情。
本文将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
一、心脏介入治疗的应用心脏介入治疗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1. 主动脉狭窄:心脏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扩张主动脉狭窄部位,提高心脏供血,缓解心脏缺血症状。
2. 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
通过心脏介入治疗,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以恢复正常的血流量。
3. 心肌桥: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在心肌层下方穿行,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限,引起心肌缺血。
心脏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支架置入等方法,减轻心肌桥的压迫,改善血液供应。
二、心脏介入治疗的技术及进展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目前,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利用特殊的扩张球囊进行动脉血管扩张,从而改善血流通畅。
2. 药物洗脱术(DES):在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植入支架,并释放药物,抑制动脉平滑肌增生,防止狭窄复发。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当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且无法通过其他介入方法改善时,可以选择开胸手术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以重建血流。
不断研发的新技术和器械使得心脏介入治疗在治疗冠心病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评估心脏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估心脏介入治疗效果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征观察:通过定期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观察心脏介入治疗后症状的变化。
2. 应力试验(心电负荷试验):通过监测患者在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评估治疗后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心脏功能。
3. 影像学检查: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脏功能等改善情况。
冠心病临床诊治心得
![冠心病临床诊治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5fbd5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3.png)
冠心病临床诊治心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患者常出现心绞痛、胸闷、气喘等症状。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多年来我积累了一些冠心病临床诊治的心得,愿在此分享给大家。
首先,在冠心病的诊断上,我们要注重病史和体格检查。
冠心病患者往往有心绞痛历史,疼痛常位于胸骨后、左肩胛下或前臂内侧,伴随活动加重,休息减轻。
此外,冠心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体格检查中可发现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体征。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其次,冠心病的治疗要综合考虑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我们通常采取非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心理干预。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限制饮食中的脂肪、盐分以及烟酒摄入,适量增加运动。
心理干预主要包括减轻焦虑、压力等。
对于中重度冠心病患者,我们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选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等。
另外,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一种经导管技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通过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来恢复血管的通畅。
PCI可以有效缓解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PCI并非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症状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
此外,冠心病的治疗还包括一些辅助治疗方法。
例如,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心脏康复训练来提高体能,减轻症状。
心脏康复训练一般包括有氧运动、肌力锻炼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的机能和心理健康。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而且临床表现复杂的心血管疾病。
在临床诊治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手段来诊断冠心病。
治疗上,我们可以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适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介入治疗。
此外,辅助治疗方法如心理疏导和心脏康复训练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临床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评估与介入治疗选择
![临床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评估与介入治疗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87c0f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7.png)
临床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评估与介入治疗选择冠心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出现心绞痛、胸痛等症状。
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评估和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探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评估和介入治疗选择。
一、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评估是为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心功能以及合并症等信息,从而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1. 病史采集在临床评估中,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主诉以及与症状相关的因素。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以及过往是否曾接受过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等。
2. 体格检查除了病史采集外,体格检查也是评估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查心率、血压、心音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心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心脏杂音等异常。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心电图可以提供一些初步的诊断信息。
4.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可以通过超声波图像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室功能、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冠脉供血情况等。
这对冠心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指导后续的治疗计划。
二、介入治疗选择对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根据临床评估的结果,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介入治疗方法。
1. 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检查方法。
通过放射学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数量。
在CAG的基础上,医生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据此制定后续治疗策略。
2.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引导导丝和球囊导管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再经过气囊扩张血管的介入治疗方法。
PTCA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狭窄和预防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对于一些单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一般疗法
![冠心病的一般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4f6c7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4.png)
冠心病的一般疗法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正确的治疗方式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缓解减轻症状、恢复保护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冠心病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统称,属于冠心病急症,严重威胁着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第一位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
稳定性心绞痛是既往已经明确是冠脉病,但是经过治疗症状消失,需要定期随访状态稳定的患者。
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根据冠心病的类型不同,临床症状以及危险层次的不同,其治疗方案亦不同。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主要根据冠心病治疗指南建立的诊断方针和治疗策略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心脏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出现破裂,在破裂基础上形成的严重后果,会导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以及猝死、心源性休克等严重不良事件。
这些患者主要在医院内住院治疗,绝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能够行血管再通收获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需要尽早,争分夺秒的开通闭塞冠状动脉,这样可以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指南为:有效抑制冠心病进展,预防心肌梗死,延长患者的寿命;缓解和控制心肌缺血、心绞痛以及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具体使用何种手术需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发病频率、严重程度来决定。
不论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都是稳定性心脏病治疗的基础方法。
1药物治疗1.1Aspirin-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Anti-anginals药物。
阿司匹林:临床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证明,该药物对于冠心病高危患者预防控制血管件事、再发心梗、脑血栓等均有明显的效果。
若冠心病患者无禁忌,均可以长期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一般的推荐每日用量为75~150mg。
冠心病治疗指南
![冠心病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52691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6.png)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是常用的ACE抑制 剂,氯沙坦、缬沙坦等是常用的ARBs, 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 管疾病的治疗。
ACE抑制剂和ARBs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 血压和电解质的监测,避免出现低血压、 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03
CATALOGUE
非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01
02
03
支架植入术
降脂药物
新一代降脂药物如抑制胆固醇吸收的药物和PCSK9抑制剂,可更有 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一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生物可降解支架
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可避免长期使 用抗血小板药物。
技术创新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01
血管再生技术
利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促进血管再生,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新的治
β-受体拮抗剂
心血管保护
β-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 量和改善心肌缺血区的供血,从
而保护心脏免受缺血损伤。
常用药物
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是常用的 β-受体拮抗剂,适用于冠心病、 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使用注意事项
β-受体拮抗剂在使用过程中需注 意剂量和给药方式,避免出现心
术后护理
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控制血压和血糖,定期 复查。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 、降压药物等,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并发症。
生活方式的改变
戒烟、限酒、运动、控制体重、合 理饮食等,改善生活习惯,预防病 情恶化。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 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 量。
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61c6c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b.png)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一、患者评估1.1 临床表现病情评估1.1.1 症状评估冠心病患者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促等,需细致评估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等。
1.1.2 运动耐量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运动耐量,可以给予不同强度的运动治疗。
1.2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1.2.1 心电图评估病情严重度的首要评估之一是心电图的特点,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1.2.2 心肌梗死评估评估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肌梗死的面积、部位和血流再灌注情况等。
二、非药物治疗2.1 生活方式干预2.1.1 合理饮食饮食要求低脂、低盐、低糖,并且注重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1.2 适量运动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但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力状况制定运动方案。
2.1.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会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患者需坚决戒烟戒酒。
2.2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冠心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三、药物治疗3.1 抗血小板治疗3.1.1 阿司匹林对于无禁忌证的患者,阿司匹林是冠心病的基础药物。
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1.2 P2Y12受体拮抗剂P2Y12受体拮抗剂可用于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
3.2 拓展冠脉治疗3.2.1 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是改善冠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等。
3.2.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于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3 药物治疗3.3.1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3.3.2 ACEI/ARBACEI/ARB可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预防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3.3.3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血脂的首选药物,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四、手术治疗对于冠心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搭桥手术等。
冠心病介入非计划手术讨论记录范文
![冠心病介入非计划手术讨论记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3950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a.png)
冠心病介入非计划手术讨论记录范文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
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介入非计划手术,以解决患者急需的病情。
下面是一篇关于冠心病介入非计划手术讨论记录的范文。
第一部分:病情分析患者姓名:王先生性别:男年龄:63岁临床表现:胸痛、气短、出汗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中段病变严重,心肌灌注显著减低诊断:冠心病第二部分:手术讨论医生A: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患者的冠心病属于严重程度,需要进行介入性手术治疗。
我们可以选择支架植入术来解决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
医生B: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从而减轻胸痛、气短等症状。
但是患者的年龄较大,需谨慎考虑手术的风险和益处。
医生C:我认为我们可以先进行介入非计划手术,进行支架植入术。
在手术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肌情况,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手术方案医生A:我认为我们可以选择药物辅助治疗结合支架植入术的方式,以降低手术风险并保证手术的成功。
医生B:我同意医生A的建议,药物辅助治疗可以在手术前和手术后保证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得到良好的控制。
医生C:我们还需要安排专业护理团队和术后护理方案,以保证患者在手术后获得充分的康复和护理。
第四部分:风险评估医生A:我们需要考虑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对手术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医生B: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应对措施。
医生C:术前评估和风险控制是手术前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第五部分:术后护理医生A: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休息等方面,保证患者的心肌能够得到良好的康复。
医生B: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心脏功能的评估,以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冠心病研究进展系列讲座7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进展——非药物治疗
![冠心病研究进展系列讲座7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进展——非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413a130580216fc700afd98.png)
临床医学冠心病研究进展系列讲座(7)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进展———非药物治疗10002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李延辉 关键词:冠心病;非药物治疗 中国图书分类号:R54114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是该病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
1 外科治疗早期研究表明,相对于同期药物治疗而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 B G)能够改善严重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手术5年后,60%以上的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
该移植术的早期死亡率要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程度也较高,其主要并发症为脑功能受损、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等。
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75%的患者,宜在手术麻醉后体外循环之前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A B G的绝对适应证:(1)左主干严重狭窄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左主干等同病变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3支血管病变患者;(4)左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的2支血管病变,并且射血分数<015或显示心肌缺血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左前降支近段没有严重狭窄的1或2支血管病变,但显示大面积心肌缺血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对于合并室壁瘤的患者,可以同时进行室壁瘤切除术;对于心脏严重扩大、心力衰竭难以纠正的患者,可以同时进行心室减容术;对于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同时进行心内膜切除术。
一般来讲,CABG主要用于相对于药物治疗而言可以改善预后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对于不能改善预后,但需要改善症状的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则需要根据冠状动脉解剖、患者一般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合并症等,来权衡CA B G和PCI的获益与风险,并结合患者的意愿进行选择。
小切口和不停跳等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得B G的手术风险下降、手术适应证拓宽,加之I的器械和技术不断发展,需要结合这些新进展来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
2 介入治疗PCI的目的是采用物理方法使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内腔扩大。
最新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20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最新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20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66ce485dcc1755270722088c.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
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冠心病怎么治疗
![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冠心病怎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e715de2dd88d0d232d46a15.png)
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冠心病怎么治疗冠心病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冠心病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并且一般这种疾病不是太好治疗,让患者非常的痛苦。
所以,很多患者非常关心冠心病最好治疗方法,希望尽快治好冠心病。
那么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早期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只有控制了病情以后那么才能够加重药量,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至于药物的选择方面我们不可以自己盲目用药,要到专业的医院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让他们给我们开药房针对性的治疗,对一些早期的冠心病都是可以达到彻底治疗的效果。
2.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了的冠状动脉的两端,使血流可以通过“桥”绕道而行,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3.冠脉支架治疗冠脉支架治疗,将以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绕制成管状而其管壁呈网状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狭窄阶段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畅通。
但是放支架毕竟只能算是一种急救治疗手段,而并非意味着进了“保险箱”。
对于已经获救的心梗病人,最重要的是二级预防即防止复发。
4.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不是外科手术而一种心脏导管技术,具体来讲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
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效果确切,风险小(<1%)。
普通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为15%-30%。
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支架术的长期疗效,一般人群再狭窄率3%,糖尿病/复杂病变约为10%,其效果可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媲美。
上面就是对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要说最佳的方法肯定是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而定的,只有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才能算是最佳的疗法。
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7cc6bd74431b90d6d85c798.png)
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进展摘要: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生在为患者带来痛苦体验的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式,分别从基因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细胞治疗等方面,细化阐述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以期丰富冠心病非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冠心病;非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前言:冠心病是指,因受到血管堵塞、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狭窄等因素影响,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诱发心前区放射性疼痛、发热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由于受到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新发冠心病患者数量逐渐上升。
若未及时治疗,患者的身体健康将受到一定威胁,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
非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在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基因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基因治疗方法以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因子-1(Ang-1)以及干细胞生长因子(HGF)等为主。
其中,HGF作为一种损伤修复因子,其可对人们体内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产生良好的抗凋亡功效及加速有丝分裂功效。
因此,从理论上讲,以HGF为对象的转基因技术、基因载体构建技术等,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2中医针灸治疗张倩[1]在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病机进行详细分析:患者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产生虚证,本虚标实,诱发冠心病。
此外,张倩还对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做出了详细描述:取穴内关穴、颤中穴、心俞穴、合谷穴等穴位,行针灸治疗,每穴1-3min。
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为:借助心俞穴、内关穴等与患者病灶有关的穴位,以针刺法刺激穴位,舒经通络,改善各通络的气血阻滞症状,进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
3介入治疗PCI治疗是指,经外周动脉穿刺,于X线引导下,自患者腔内建立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冠心病介入技术路线
![冠心病介入技术路线](https://img.taocdn.com/s3/m/8c4cc9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2.png)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导管经血管进入心脏,利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进行治疗。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最常用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
通过导管经皮
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引入冠状动脉,利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技术,恢复或改善冠状动脉的通畅度,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2.冠状动脉旋切术(CAS):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旋切器械送入冠状动脉内,切除部分狭窄
或阻塞的血管的介入治疗方法。
CAS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旋切器械的使用需要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操作。
3.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一种通过导管将球囊扩张器送入冠状动脉内,扩张
狭窄的血管,恢复或改善冠状动脉的通畅度的介入治疗方法。
PTCA相对于CAS来说,操作更加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扩张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
4.冠状动脉内超声消融术(EBUS-TBNA):是一种通过超声引导,将射频探头送入肺动脉
或其分支,利用高频电能破坏肺动脉内的异常血管,达到治疗目的的介入治疗方法。
EBUS-TBNA可以有效地治疗肺动脉栓塞等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操作。
总的来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路线多种多样,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由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进行操作。
2024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
![2024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40599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3.png)
2024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一、介绍稳定性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基层医生需要充分了解该病的病理生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一份简洁明了、实用操作性强的稳定性冠心病诊疗指南,以便他们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二、诊断要点1、症状:稳定性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胸痛,通常在运动或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气促、心慌、恶心等伴随症状。
2、体征: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病程早期通常无明显体征,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音减弱等症状。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三、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基层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ARB等药物治疗稳定性冠心病。
2、非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四、注意事项1、患者教育:基层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讲解稳定性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等相关知识,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生活方式干预:医生应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
3、病情监测: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实用的诊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基层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注重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
基层医生应关注最新的医学进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服务。
我们也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通过共同努力,战胜稳定性冠心病这一疾病。
冠心病抗栓治疗 专家共识
![冠心病抗栓治疗 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030a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5.png)
冠心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冠心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一、前言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冠心病抗栓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以减少血栓形成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就冠心病抗栓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详细阐述。
二、冠心病抗栓治疗概述在冠心病患者中,抗栓治疗旨在减少或预防血栓形成,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冠心病抗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 阿司匹林治疗2. P2Y12受体拮抗剂治疗3. 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治疗四、抗凝药物治疗1. 低分子肝素治疗2. 单抗凝酶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治疗3. 萘达肝素持续静脉输注治疗五、溶栓药物治疗1. 酶促溶栓治疗2. 机械阻流治疗六、介入治疗1.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七、外科手术治疗1. 心肌搭桥术2.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八、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冠心病抗栓治疗方案汇总表2. 冠心病抗栓治疗常用药物介绍3. 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步骤示意图九、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冠心病抗栓治疗:冠心病患者接受的抗血栓治疗方法,旨在减少或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 低分子肝素:一种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防治心脏病、心绞痛等疾病。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导管或导丝将介入器械送达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操作的一种方法。
十、全文结束。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9ecf0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8.png)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其治疗原则是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降低心肌氧耗、预防心肌梗死或心衰等严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治疗的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血运重建治疗等。
改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健康饮食、戒烟戒酒、坚持运动以及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等。
在饮食方面,应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和多样化,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
吸烟和饮酒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戒烟和戒酒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理压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心血管事件。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血栓的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等。
抗血栓的药物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从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稳定斑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血运重建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另一种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中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冠状动脉供血。
外科手术治疗是通过手术切除冠状动脉的狭窄部分,再重新连接血管,以达到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的目的。
血运重建治疗适用于冠脉狭窄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性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的发展,预防严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冠心病营养治疗原则冠心病的营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运动、低饱和脂肪和低反式脂肪饮食、增加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保持素淡的饮食、保持电解质平衡、适当进食蔬菜和水果。
具体来说:1、减少总能量摄入,少吃精制谷物(白米、白面),增加全谷、粗粮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例,不吃甜食、点心,不喝含糖饮料,低脂饮食,减少总脂肪摄入量,每天烹调用油量控制在20~30克,增加体力活动,如每天累计步行1万步(计步器),也可慢跑、跳舞、骑车、游泳等。
冠心病介入非计划手术讨论记录范文
![冠心病介入非计划手术讨论记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41dd7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a.png)
冠心病介入非计划手术讨论记录范文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组心肌病变的综合征。
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的手段繁多,介入非计划手术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以下是一场冠心病介入非计划手术讨论的记录:会议时间:2024年10月15日会议地点:XX医院心血管科会议室参会人员:心内科医师、心外科医师、心血管介入医师、心脏外科医师等会议内容及讨论记录:主持人:各位医生,今天我们召集这次会议是因为XX患者在入院后出现了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情况,需要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讨论是否需要进行介入非计划手术。
首先,请XX医生给大家介绍一下患者的病情。
XX医生:患者XX,60岁,男性,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入院时主要症状为胸痛、气短,并伴有心动过速。
经过心电图、血生化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测,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发作。
目前患者血压较高,心电图显示ST 段抬高,心肌酶明显升高。
主持人:根据患者的病情,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并发症、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介入非计划手术。
请心血管介入医生XX医生谈谈您的看法。
XX心血管介入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我认为患者需要尽快进行介入非计划手术。
由于患者的心肌受损较为严重,需要我们尽快重新建立患者的冠状动脉通路,减轻心肌的缺血和缺氧情况。
我建议我们可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为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
主持人:非常感谢XX医生的意见。
接下来请心脏外科医师来谈一谈您的看法。
XX心脏外科医师:我认同XX医生的意见,对于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尽快进行介入非计划手术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并发症等因素,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如果介入手术效果不理想或并发症较多,我们也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主持人:非常感谢XX医生的意见。
根据本次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患者需要尽快进行介入非计划手术,我们将组织专家团队为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根据手术情况随时评估是否需要转为外科手术治疗。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研究张庆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研究张庆](https://img.taocdn.com/s3/m/05f7491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5.png)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研究张庆发布时间:2023-06-06T09:08:20.93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张庆[导读]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的效果。
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依据药物剂量分为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32例。
对照组内整体接受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内整体接受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使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血脂,其效果优于小剂量。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的效果。
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依据药物剂量分为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32例。
对照组内整体接受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内整体接受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使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血脂,其效果优于小剂量。
关键词: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冠心病;介入治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发展,冠心病的人数显著增多,其作为一种慢性病变,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会诱发不良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严重影响,故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此改善患者的症状[2]。
同时,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外,还需结合他汀药物干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3]。
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瑞舒伐他汀作为与介入治疗常见的治疗方式,其分为大剂量、小剂量用药,且临床尚无统一的标准。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依据药物剂量分为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3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ST抬高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Q波急性心梗*
Q波急性心梗*
* 血清心脏标记酶阳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分类
Modified from Braunwald Heart Disease 5th edition, 1997.
诊断
劳力型心绞痛
均由劳力因素(运动、负重或用力)而诱发;
心绞痛症状
多样,但呈‘ 一过性’。
从第三个10年
进展主要由于:脂质聚集
Adapted from Stary HC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1355-1374.
从第四个10年
平滑肌和胶原
血栓形成, 血肿
内皮细胞
稳定型斑块(病变)
纤维帽
(平滑肌细胞和基质)
内膜平滑肌细胞 (修复型)
脂质核
外膜
中层平滑肌细胞 (可伸缩型)
临床特点是“ 心绞痛症状”呈一过性; 是由于冠脉固定狭窄(>70%)所致; 发作时可有ECG ST段,缓解后ST段迅速恢复
等电位线,这有确诊价值; 无心绞痛发作时,ECG多正常,这不能除外劳
力性心绞痛的诊断。 心肌酶(-),TnT(-); 运动ECG和/或同位素试验多(+),即可确诊。
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对劳力型心绞 痛的分级
SCD、UA、AMI 冠脉里“突发事件” (高危!!!) 抓住本质,CHD和ACS诊断和治疗中主要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临床医师成长过程:就是学会“透过CHD的现象”,“抓住 其本质”的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间质 损害
粥样 斑块
纤维化 斑块
多重损伤 /破裂
内皮功能障碍
从第一个10年
非ST上抬型 上述任何临床分型均为冠心病的“表象” 关键要抓住其“本质”
CHD的病理生理(本质)
稳定斑块
冠脉慢性狭窄或闭塞
(机械堵塞) (70%-100%)
冠脉粥样硬化
劳力性AP、心衰
(冠脉斑块)
不稳定斑块
斑块破裂
冠脉“急性”
ACS
(易损斑块) ( 血栓形成) 狭窄或闭塞
ACS的病理生理(本质)
轻:“ 一过性”胸闷不适,或胃部不适感;
中:“ 一过性”胸痛、胸憋、咽堵感、胸骨后发
重: 心前区疼痛,压迫感,并向左上肢尺侧放射,
一般不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AMI)。 停止用力或含TNG 1-2#后能迅速(3-5’)缓解;
持续时间3-10分钟(一过性),不>30’,否则 AMI或非心绞痛;
ⅢB
ⅢC
UA
另:治疗强度(intensity of treatment) 1、未治疗或未标准治疗 2、标准治疗 3、加强治疗
不稳定型AP(UA)
(Braunwald与WHO对应)
ⅠB
初发劳力型
ⅡB
自发型(亚急性)
ⅢB
自发型(急性)
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 )
心原性猝死(SCD) 不稳定性AP(uA) 急性心肌梗死 ST上抬型
自发型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与劳力(运动、剧烈活动、用力)因素无关; 常在静息情况下发作心绞痛或夜间发作痛醒; 症状同劳力型心绞痛,症状重些; 需含NTG方可缓解,也可自行缓解; 可出汗、面色苍白; 持续时间长短不等(5-15分钟),不>30分钟,呈一过性; 心绞痛发作时,ECG有ST段下移,缓解后多数迅速回到
不稳定型斑块(病变)
发生在破裂/侵蚀口的血 小板凝聚
脂lip质id 核core
外膜
不稳定型心绞痛 / 非Q波急性心梗
稳定型斑块 不稳定斑块
斑块破裂
Braunwald E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0;36:970–1062.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休息时缺血表现
无心电图ST抬高
冠脉易损斑块
斑块破裂
(脂核大内衬薄)(高血压、冠脉痉挛、剧裂运动)
血小板粘附 聚集、释放反应
+ 血栓形成
冠脉“急性”痉挛 狭窄或闭塞
ACS(SCD,UA,AMI)
CHD和ACS的发病本质
CHD本质:冠脉“慢性”狭窄或闭塞
稳定,低危
冠脉“急性”狭窄或闭塞
不稳定, 高危
ACS本质:易损斑块破裂
冠脉“急性”狭窄或闭塞
冠心病的非介入治疗
——药物和外科治疗
冠心病
定义: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急、慢 性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
诊断:治疗基础 治疗:药物、PCI、CABG
急救、常规和冠脉再通治疗
冠心病诊断
(分以下五类) 原发心源性猝死 心绞痛(劳力、自发、混合、变异、
卧位、微血管性) 心肌梗死(ST段上抬,非 ST段上抬型;
分级
标准
I
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只有走路快、费力、骑车方
诱发;
II 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饱餐后、遇冷、情绪激动时受限
更明显;
III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速度步行1里路或上一层楼
即可引起发作;
IIII 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 亦有。
反应了冠脉储备受损的程度,或能反应冠脉狭窄病变的严重和弥漫 程度
透壁、非透壁;Q波、非Q波)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绞痛(anginia)分型
WHO分型 初发(2月内)
劳力型 稳定
Braunwald分型 稳定型(本质:冠脉病变稳定)
恶化
自发型
不稳定型(本质: 病变不稳定)
混合型
变异型
变异型(冠脉痉挛性闭塞)
微血管型
微血管型(X-Syndrom)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Braunwald 分类)
临床情况(Clinical circumstance) A(继发型) B(原发性) C(MI后<2周)
Ⅰ型:新(初)发(<2月)UA
ⅠA
无自发
严重程度 Ⅱ型:亚急性(<1月)自发型
ⅠC
ⅡB
ⅡC
Ⅲ型:急性(<48小时)自发型 ⅢA
等电位线,少数可遗留ST-T改变;
无心绞痛发作时,ECG多正常,也可有ST-T改变; 心肌酶学一般不高,但TnT可(+)。 由于冠脉固定狭窄不重(<50%)的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
裂;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引起冠脉 供血减少所致; 属不稳定性心绞痛,易致AMI; ECG、同位素运动试验可以阴性,这不能否定自发性心绞 痛的存在; 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症状伴ECG ST段一过性下移即可确诊。
变异型心绞痛(Prizmetal’ s Variant Angina)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自发型心绞痛; 多在凌晨(3-6点)发作,也有到7-8点发作者; 心绞痛症状重,可有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