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技体 育走向奥运辉煌的根基和源头 离不开体育运动学校 , 据 国 家 分 考 虑 人 才 培 养 的特 殊 性 , 充 分考 虑 竞 技 体 育 的特 点 , 探 讨和 设 计 不 同项 目的 运 动 员需 求 的 培 养 模 式 。 多年以前 , 我 体 育 总 局 的 统 计 资 料 显示 , 担忧的问题 : 很 多 优 秀 运 动 员被 体 育 院 符 合 不 同 层 次 、 校送入 省队以及国家队 , 但 是 很 大 部 分 运 动 员 职 业 生 涯 中 没 有 进 国 很 少 重 视 竞 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方 面 的理 论 研 究 , 而 只 是 单 一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和 人 们 对 体 育认 识 的 提 高 , 特 入过奥运会 , 他们 退 役 后 就 业 难 成 为 了 非 常严 峻 的 问题 , 从 体 育 运 的 增加 运 动 员人 数 。 可 见 理 论 对 于 实 践 的 实 际 意 义 越 来 动 学 校 毕 业 直 接 走 向 社会 的学 生 , 学 历 和文 化 素 质都 较 低 , 也 很 难 别是 我 国 市 场 化 程 度 的 提 高 , 就业 , 甚 至 受 到 社 会 的歧 视 。 所 以 进入 2 1 世纪 , 在 竞 技 体 育 培 养 人 越 突 出 , 运 动选 材 是 一 门 新 兴 的学 科 也 越 来越 受 到人 们 的 重 视 。 理 作 为我 国竞 技 体 育 后 备人 才 培 养 的 重要 知 识 支 柱 , 为 才的新模式下 , 运 动 员不 能 仅 仅 在 赛 场 上发 挥 特 长 , 给 人视 觉 上 的 论 上 的 创新 , 欣赏 , 在 学 习上 也 要 展 现 出更 好 的 效 果 , 在 很 多 体 育 院校 给 了优 秀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的 培 养 起 到 了 至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体 育人 才 保 研 的 名 额 , 可 以 使 许 多运 动 员 在 赛 场 之 下 也 能 够 使 自 身 最 大 效 益 到 更 好 的发 挥 , 并 且 实 现 自己本 身价 值 的 所 在 。 的效果 , 特 别是 在 文 化 课 学 习和 竞 技 训 练之 间矛 盾 的 尤 为 明 显 。 由
如何进行竞技体育和人才培养
如何进行竞技体育和人才培养竞技体育和人才培养是体育事业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竞技体育涉及到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成绩,人才培养则是培育有潜力的运动员,并提供他们所需的条件,以便在未来取得优异成绩。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竞技体育和人才培养。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提高国家形象,为国家赢得荣誉以及为国家人民带来快乐。
因此,竞技体育需要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
首先,竞技体育的训练需要有严谨的计划和组织,以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和维持最佳的竞技状态。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各个细节,如训练的强度、时间和机会,来确保运动员达到最佳的比赛状态。
训练过程中也需要教练员做出正确的决策,以确保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其次,竞技体育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以确保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
对于一些竞技项目来说,比较现代的技术和器材可以大大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但这样的投资需要实现良好的管理和控制,以避免运动员因此而失去尊重和自信。
最后,竞技体育需要合理规划财政预算和人力资源,以实现有质量的竞技训练。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竞技体育的推广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此在考虑预算时,需要合理安排资金和优先考虑训练质量。
除此之外,需要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和教练员,以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人才培养当我们谈到人才培养时,我们所讨论的是如何发掘和培养有潜力和能力的运动员,并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培训条件和机会,以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
首先,培养人才需要选择适合的运动员。
在挑选出有潜力的运动员时,需要考虑综合素质以及运动员的体型、技术、天赋等因素。
对于在年轻时期已经显示出积极表现的运动员来说,可以加快推进技能培养和训练计划,以发掘他们的潜能。
其次,培养人才需要专业的教练员和设备。
教练员不仅需要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具备开阔的眼界,以敏锐发现运动员的潜力和选择发展方向。
同时,可以引入先进设备来辅助运动员训练,以加快他们的提高速度。
现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上都是一线 和三线人员相 对较少 . 线人员相对较多 。 二
体 校 . 力 倡 导 多 项 目的青 少 年 体 育 俱 乐 部 的 创 办 . 现 大 实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的 多 样 化 培 养 方 式 。建 立 与 市 场 相 协 调 的
2多 元 化 的 培 养模 式 为 竞 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的 培 养 注 入 活
力
背后 我 们 必 须 看 到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的 培 养 存 在
着 一 系 列 不 容 忽 视 的 问 题 。其 作 为 影 响竞 技 体 育 发 展 的 决定性因素 。 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必
元 化 的竞 技体 育 后 备 人 才 的 培 养 模 式 也 正 是 顺 应 这 一 经 济 发 展 的 潮 流 应 运 而 生 的 。 多元 化 的 培 养 模 式 是 要 实 现 政 府 、 级 体 校 、 业 、 人 等 投 资 主 体 对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各 企 个 的培 养 进 行 投 资 ,从 而 形 成 社 会 各 界 多 渠 道 多形 式 地 对
l 字 塔 式 的 培 养 模 式 带 来 诸 多 问 题 金
自建 国 以来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人 才 的培 养 一 直 采 用 以
体 校 为 基 础 的 三 级 训 练 网 。这 是 一 种 金 字塔 式 的 培 养 模
21 托 市 场 经 济 。 展 多元 化 培 养模 式 .依 发 经 济 是 竞 技 体 育 发 展 的 基 础 且 制 约 着 竞 技 体 育 的 发
随 着 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的 不 断 深 入 发展 ,我 国竞 技 体 育 取 得 了举 世 瞩 目 的辉 煌 成 绩 。2 0 o 8年 更 是 令 人 骄 傲
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式单一、 缺乏个性化培养等。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和科学化,更加注重运动员的 全面发展。
对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与展望
明确培养目标
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应明确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运动员, 同时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应加强国际交流与 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
多元化培养方式
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应采用多种培养方 式,如学校教育、社会俱乐部、体校等, 以满足不同运动员的需求。
科学化训练
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应注重科学化训练 ,采用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 效果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分析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的成功案例,借鉴先进经验。
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借鉴
国内经验借鉴
从国内成功案例中提炼经验,为改进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国外经验借鉴
从国外成功案例中提炼经验,为改进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同 时,也要注意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 况,不能盲目照搬。
誉的关键。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02
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体育产
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03竞技体育人才的培Fra bibliotek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
高全民健康水平。
当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培养目标单一
当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过 于注重比赛成绩,缺乏对运动
“体教结合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体教结合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通过对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如何共同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结果表明,“体教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在体育领域和教育领域相互结合的一个特殊的模式,是尊重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需要,是科技兴体战略的具体落实,是我国竞技体育向集约型发展的战略之举,是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工程的需要,是体育院校以体为本,突出行业特点,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要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必须建立在“体教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走竞技体育“院校化”之路。
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的训练体系,中学作为培养奥运冠军的基地,大学则是大部分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必由之路,由此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引言:体教结合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而构建的一种特殊模式。
建立新型的体育训练体制使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是培养能走出国门冲向世界,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途径之一。
探索并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1、“体教结合型”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内涵“体教结合型”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是“体教结合”的一种具体模式。
“体教结合”,顾名思义是指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即“教体并轨,学训相长”。
“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最根本的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1.1“体教结合”的结构“体教结合”的从结构层面上可分解为三个层次:宏观层面是体育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机制结合;即“体教结合”是针对各级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而言的,为了竞技体育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为了“以人为本”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实行两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
“教体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raoa l pa epoetao t fr e poeteyuhcm tinss m,i raetet nn n si et e nby lnt rjc lyu, ut r m rv o t o p io yt s h h i h e t e n es a gf d vs c hr i i u n -
me ta d e tb s ce t c i c ni e me h n s n n sa  ̄ h s in i n e t c a i m. i f v Ke r s: o i i g e u a in wi p rs e e v ae t ;p s n i ai n y wo d c m n n d c t t s o ;rs r e tln s r e t t t ;me u e b o h t e su o s a rs
张 竞 红 罗 , 虹?
(. 1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 贵 阳 5 0 1 ;. 508 2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安顺 5 10 ) 60 0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受到关注。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培养和选拔出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和潜力的人才,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校应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他们能够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训练。
同时,高校还应邀请一些优秀的教练员作为顾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需要学习体育科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同时,学生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高校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例如,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擅长技术训练,高校可以加强他们的技术训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擅长战术应用,高校可以加强他们的战术训练,提高他们的比赛能力。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注重团队合作的培养。
体育竞技是一项团队活动,学生需要与队友合作,共同完成比赛任务。
因此,高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的环境。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竞技不仅仅需要良好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高校应该通过体育课程和其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性化的培养、团队合作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来培养和选拔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和潜力的人才。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将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 2 竞 技体 育后 备 力量 薄弱 。 成 才率低
中小 学 业余 运动 训练 队 和业余 体育 运 动学校 是 我 国竞 技 体 育后 备 力量 的三线 和二 线 队伍 . 有 关 统计 数 据 。 显示 , 在 学校 参加 运 动训 练 和 各 学 校 参 加 校 业 余 训 练 队 的学 生 总 数 为 4 7 0万 人 , 占 我 国 中小 学 生 的
新 中 国成立 以来 , 我 国竞技 体 育后备 人 才培 养模 式经 历 了全 运会 选 拔 模式 、 政 府 主 导 型培 养 模式 、 举 国 体 制下 的三 级训 练 网模式 、 “ 体 教结 合” 和“ 教体 结 合 ” 模式[ 1 的发 展 历 程. 在 计 划 经 济 向市 场 经 济 转 轨过 程 中, 依赖 国家 投 资的培 养模 式 已经 不能适 应 竞技 体育 发展 的需 要 , 运 动员 选材 面受 限 、 成 才率 低 、 文化基 础 薄 弱 等 问题 越 来越 突 出. 因此 , 关 于“ 竞 技体 育 应重 归教 育体 系” 和如何 “ 完 全依托 教育 系统 办竞 技体 育” 等 问题 已成为专 家 和学 者关 注 的焦点 . 本 文分 析 了我 国竞 技 体育后 备 人才 培养模 式存 在 的问题 , 希 望通 过重新 建构 和 完善“ 教体 合一 ” 和“ 体教 结合 ” 等 适应 人 才发展 需求 的培 养模 式 , 拓宽竞 技体 育后 备人 才 的选材 面和 规模 , 提 升后备 人 才培 养 的质量 和效 益 , 为我 国竞 技体 育 的可持续 发 展提供 可借 鉴 的思路 .
大运会后地方性高校体育发展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关系论文
大运会后地方性高校体育发展与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关系研究摘要:从分析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入手,结合目前我国体育竞技人才培养“院校化”的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和讨论了深圳大运会后地方性高校体育发展与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关系,指出地方性高校体育发展有利于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又反过来推动高校体育发展。
关键词:深圳大运会;高校体育;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关系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205-02前言在2011年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取得了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战绩,就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样,成绩只是一个纪录。
但是,通过本届大运会,我们看到了很多对中国体育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值得广泛而深入地推敲与思考。
其中最令人深思的话题,如:高校体育发展与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体教结合模式等越来越引起我国体育工作者的注意和深入研究。
一、第26届深圳大运会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在深圳大运会上,中国大学生运动员不但在传统的乒乓球、跳水、羽毛球等项目上奖牌大包大揽,而且在一些不算强势的项目上也屡次摘金夺银。
比如田径的男子800米、跳高,跆拳道的品式、国际象棋等,尤其是在集体项目上的突破,如女足和女子水球获得金牌,女排获得银牌,男足也进入前8。
这些成绩即便不能与奥运会全面比较,但大运会很多项目达到了世界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在高水平赛场上同样展示着骄人的风采、实力的体现,得到了媒体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使我国的高校体育从边缘走到了舞台中心。
这些变化来自高校体育几十年在各方面得到发展以及体教结合实践的结果,也昭示着中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已经有另一条比较成熟的路径。
首先探讨本届深圳大运会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影响,有如下四个方面:1.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上,高校体育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把奥林匹克精神、大运精神贯穿于高校体育教学;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上,深圳大运会大背景下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许多原本他们觉得枯燥的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指在竞技体育领域中,针对有潜力和意愿发展成为优秀运动员的青少年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过程。
这一培养旨在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体系,培养出具备优秀体育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后备人才,为国家队和高水平竞赛做好准备。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优秀的后备人才是国家队的后备力量,能够为国家争得荣誉,提升国际地位。
后备人才是国家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才能够实现对运动员的淘汰和补充,确保队伍的持续发展。
培养后备人才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发展自己运动能力和兴趣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选拔、培养、管理等一系列环节。
一方面,通过选拔可以从众多青少年中筛选出有潜力的运动员。
选拔过程通常采取体测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形式,以全面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选拔还需要考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意愿,从而确保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竞技体育的训练和竞赛中。
培养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培养方案需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注重全面培养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和战术意识。
训练科学性和系统性是培养的重要原则,需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量,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在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指导运动员进行正确的营养和休息,确保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管理环节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管理工作包括领导管理、组织管理、教练员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责,实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保障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还需要加强与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选拔、培养、管理等多个环节。
简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简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体育领域存在数十年的“举国体制”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悄然发生着改变。
体育的社会化进程在竞技体育中引起了连锁反应,一定程度上波及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1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几种不同模式1.1 金字塔培养模式是指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从基层一级一级地做起,基层训练队伍与最高层次训练队伍人员相差很大,需要很大的后备力量作为培养人才基础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训练网就是这种体系的延续,我国青少年三级训练网是一种金字塔式的培养人才的模式。
1.2 塔楼培养模式即不需要很大的后备力量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由基层直接做起,基层训练队伍与最高层次训练队伍人员相差不多。
塔楼培养模式是很多项目培养人才的方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得到了一些专家的推崇,如跳水、体操、竞技武术、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
1.3 迁移培养模式即不是从基层青少年培养专项人才,而是大量地从其他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当中选拔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培养模式,如垒球、曲棍球等。
2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与美国有共同之处,政府把竞技体育建立在群众体育的基础上,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同时,发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德国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俱乐部,它是德国公民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德国的宪法允许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有组织上的“自治”,确定了“独立”和“自我负责”的基本原则。
韩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由政府(教育和体育部门)、财团、企业联合培养,国民体育振兴公团为优秀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支付特别奖学金,这一制度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1 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法规亟待建立体育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的合理流动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体制作保障,立法滞后成为阻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关于“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探讨
制, 即既要遵 循竞技 运 动训练 规律 , 证 系统训 练 , 保 又要遵 循 教育 规律 , 证 系统 的 文化 教 育 , 分 发挥 体 育 保 充
和 教育两个 体系 的优势 , 及其 先进 的管理方 法 和运行 的机制 . 淮南嘲 认 为 , 教 体结 合 ” 董 “ 即学校 与 当地 省市 体育 系统合 作办 队 , 方共 同负责运 动员 的选拔 、 双 入校 、 化学 习 、 文 思想 教育 、 训练 比赛 , 运动员 既可 以代表所
Vo . 9 No 2 I3 .
M a 一 201 r 0
关 于“ 教 结 合 " 养 竞 技体 育人 才模 式 的探 讨 体 培
佟立 生
(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 体 育 学 院 , 蒙古 呼 和 浩 特 0 0 2 ) 内 1 0 2
摘
要 : 体 教结 合 ” 充 分发 挥 体 育 和 教 育 的 优 势 , 培 养 竞 技 体 育 人 才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有 效 途 径 . “ 能 是 阐述 了
“ 教结 合 ” 内涵 、 式 及存 在 的 问题 , 体 的 形 探讨 了 “ 教 结 合 ” 体 培养 竞 技 体 育 人 才 模 式 的形 式 和 途 径 . 关键 词 :体 教 结合 ;竞 技 体 育 ;培 养 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0 . 1 G 8 7 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7 5 2 1 ) 2 0 1 — 3 0 1 8 3 (0 0 0 — 2 4 0
养模 式 , 国内众多专 家学 者进行 了深人 的 调查和 研究 , 取得 了许 多成果 , 步构 建 了促 进 和 推动 我 国竞 技体 初 育人 才培养 可持续 发展 的总体 思路 : 步建 立符 合现代 社会 发展要 求 和竞技 体育人 才成 长规律 的培养 模式 , 逐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竞技体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逐的梦想和目标。
而要想在竞技体育领域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天赋和努力,更需要专业的培养和指导。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探讨该领域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地的体校、专业学校、俱乐部等机构纷纷开设了专业的竞技体育培训项目,为有志于从事竞技体育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训练的机会。
政府也加大了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奖励政策和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后备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培训资源不均衡,一线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体育培训资源相对丰富,而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培训资源相对匮乏,这导致了孩子们从小就开始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
其次是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谋取利润,忽视了对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导致了许多优秀的青少年球员在培训过程中受到伤害,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一些培训机构过分追求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注重技术和成绩,忽略了道德和体育精神的培养。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解决之道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
政府需要加大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更多的体育基础设施,加强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培训资源的扶持。
要建立更严格的培训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机制,严格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确保培训质量。
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严禁过度竞争和训练。
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观,注重道德和体育精神的培养。
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度。
一方面是要建立更完善的选拔机制,通过各种竞技体育赛事和选拔活动,选拔出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
另一方面是要建立更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营养饮食、全面的心理辅导等,确保后备人才在培训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保护。
新时代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高校为例
新时代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高校为例程鹏1陈一言2郭仲希11.苏州城市学院基础教学部;2.苏州市职业大学体育部江苏苏州215104摘要: 新时代苏州市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该文对苏州市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前苏州市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一是加强竞技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加大体育设施经费投入力度;三是健全竞技体育人才就业体系;四是丰富多级别高水平运动赛事。
力求为进一步构建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竞技体育 苏州高校 人才培养 高水平运动队中图分类号: 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6-0105-04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Tak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uzhou as ExamplesCHENG Peng1CHEN Yiyan2GUO Zhongxi11.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 Suzhou City University;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uzhou Vocational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104 China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cultiv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uzhou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cultivating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uzhou from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for competitive sports,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sports facilities,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system for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and enriching high-level sports events at multiple levels, and strive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cultivating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uzhou,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for cultivating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Competetive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uzhou; Talent cultivation; High-level sports team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提出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解决运动员学训矛盾,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和优劣势。
首先,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注重选拔和训练。
中国体育系统设有各级选拔赛事,如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选拔并发掘具有潜质的优秀运动员。
在选材上,国内注重适应性和心理素质,通过严格的选拔标准,挑选出具有天赋和才能的年轻运动员。
在训练上,国内注重基础功夫和规范化训练,通过刻苦训练和艰辛奋斗,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其次,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注重体系化和系统化。
中国体育系统设有各级体育学校和专业队伍,提供全方位的训练和培养。
运动员可以通过进入学校和参加专业队伍的方式获得系统化的培养,包括专业教练和科学的训练计划。
此外,国内还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体育类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了高等教育的机会。
然而,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于强调选拔和训练,可能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一些运动员可能因为一些特质或天赋被排除在培养范围之外,这可能限制了人才的潜力。
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一些运动员可能面临着过早退役或职业出路不明朗的问题。
与国内相比,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发掘和培养个性化特长。
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体育系统在选拔和培养上更加灵活和多元化,鼓励运动员在多个项目中尝试,从而发现和培养其潜力和特长。
此外,国外还注重培养运动员的领导才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提供更广泛的教育和培训,为运动员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然而,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于注重个人特长和专项训练,可能在整体竞技水平上相对欠缺。
同时,培养周期长、投入大,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综上所述,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点和优劣势。
国内注重选拔和训练,体系化和系统化,但可能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国外注重发掘和培养个性化特长,注重综合素质和领导才能,但可能在整体竞技水平上相对欠缺。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t ii g a e r g r e s t e man c o c fs c a t lt e e e t e t tan n d s W e s o l mp o e o r r n n r e a d d a h i h ie o o ila he i r s r a n s r i i g mo e . a c v l h ud i rv u s o t ma a e n y t m f t lt s s o t n r n ae r fr g a sa o t h r fs in p tsa c r tl .B — p rs n g me t s s e o he i p r a d o i tt eo m o b u e p o e so a s o c u ae y e a c s e l t l
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外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兴趣培养、专业技能训练、职业 规划等,强调个人特性的发挥和职业规划的引导。
04
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劣与启 示
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劣
• 优点 • 举国体制:国家统一规划、布局和实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具有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 • 重视青少年培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具有较早的选拔和培养基础。 • 多样化的培养方式:通过学校、体校、俱乐部等多种渠道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 缺点 • 资源不均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资源相对匮乏。 • 缺乏市场机制: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和补充。 • 培养体系不健全: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和渠道。
1 2
举国体制
国家主导,集中资源,注重专业训练和竞赛, 以奥运会和全运会等重大赛事为目标的竞技体 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化改革
通过职业俱乐部等形式,将体育与市场相结合 ,推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3
体教结合
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体育和青少年 宫等渠道培养竞技体育人才。
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通过专业队、业余体校 等机构进行系统训练和竞赛,注重技能和体能的培养。
国外培养方式
国外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通过学校、社区、俱乐 部等机构进行业余训练和竞赛,注重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
培养内容比较
国内培养内容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体能训练、文化教育 等,强调全面素质的培养。
培养目标比较
国内培养目标
湖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 为推 动我 国体 育事业 的发展做
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 献。然 而 , 随着体 育事业 的不 断发
委对湖南体育事业 的扶 持 , 当时落 后的湖 南竞技体 让
育开始 复苏 , 重新恢复活力。
展与社会体制的不断改进 , 传统 竞技体 育后备人才 培 养模式 的弊端也逐 渐暴露 , 各种方针、 政策和人们的观 念等也不得不随之作 出相应的改进 。
经费匮乏、 竞赛体制 混乱、 于求 成、 急 业训结 构及项 目
设置不合理 、 体教结合进程缓慢、 科学选材与科学训 练
【 收穗 日期】 2 0 — 1 2 09 1 - l [ 基金项 目】 湖南竞技体育 “ 精品工程” 目 项 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S 0 7 0 一5) [ 者简介】 周蕤( 90 , , f 乍 17 一) 男 河南濮阳人, 湖南工程 职业技术 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 体育教学 与训练 ; 胡勇 (9 3 , , 17 一) 男 湖南益 阳人 ,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主要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与训练.
荣誉 , 并且多次打平 , 打破亚洲纪 录、 世界纪录 , 取得骄 人 战果 。
后各种 田径、 球类运动的相继传人, 更加推动了湖南体
育 向现代化发展。
然而 , 随着改革开 放的逐步 深化和社会 主义市 场 经济 的迅猛发展 , 各种社会 压力渐渐 加大 , 招生 困难 ,
进入 2 0世纪 2 0至 3 O年代 , 社会 上各种体育形式 发展活跃 , 各种体育竞技 活动组织也 日趋规范化 , 体育
一
文化大革命 期 间 , 南竞 技体 育再 次 转入低 谷 。 湖 尽 管后来有一定的恢复 , 但是 整体质 量水平 有大 幅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中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举国体制;体教结合;竞技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69-001
我国竞技体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竞技体育稳步向前推进,竞技成绩得到全面的提升,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基本形式为:少体校、青年队、专业队,培养体制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最为突出的是竞技体育与教育分离,虽然这种培养体制与指导思想的出发点无可非议,但是从竞技体育人才全面培养的角度来看却有失偏颇。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教结合”被写进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章程之中,与此同时,体育界与教育界的同仁们为此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形成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政
府的行政手段来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调配体育资源,形成管理、训练、竞赛一体化模式,形成一个由各级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专业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以全运会为中心的国内竞赛体制三者合一的结构。
自举国体制实施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实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迅速崛起,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使我国竞技体育达到世界级水平,成为世界公认的体育强国。
但举国体制却受制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相协调。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举国体制所依附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现有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技体育自身所蕴含的变革的需求。
2.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从运动员和学生培养的角度来讲,“体”指体育训练,“教”指思想文化教育,“体教结合”是指体育训练与思想文化教育相结合,培养有文化、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从教育观的角度讲,“体”指体育,“教”指教育,“体教结合”是指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应回归教育;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的主体讲,“体”指体育系统,“教”指教育系统,“体教结合”是指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共同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仍然是以体育系统自主管理为主。
体育系统在内部已经形成了从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到大专“一条龙”较为封闭的学校教育体系。
在体育系统的教育体系中,
由于金牌战略的导向,普遍存在“重夺标,轻育人”现象。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在部分运动队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这种文化教育质量不高的办学模式致使体育后备人才越来越匮乏,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
二、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竞技体育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育体制及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美国以学校为中心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其训练体制是以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形式为培养体制。
1.中学竞技体育
美国中学竞技体育实行联盟制,在校际之间成立联盟。
组织的名称为全美高中协会联盟(nfhs: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state high school association),简称联盟。
nfhs是一个由成员自行管理的非营利性合作机构,包括5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高中运动与艺术协会。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供以教育为基础的校际间的各种竞赛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和机遇;联盟的宗旨是推动完美的中等教育;联盟会员的任务是保证学校投资的竞赛项目成为社区、联盟、地区及各州的教育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竞技体育
美国大学之间开展校际体育竞赛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它经历了由校际间自发的竞赛活动到现在形成的非常完备的竞赛管理体
系的演变。
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体制以学校为中心,是美国竞技体
育管理体制最显著的特点。
美国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做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是造就了美国在世界竞技体育领域的霸主地位。
在美国大学里,学生为美国争得了不少的奥运会奖牌,如斯坦福大学,从1912年开始就有学生在奥运会上获奖牌,到目前总共获168块,其中金牌96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共获得16块金牌;南加州大学历史上也获过199块奥运奖牌,其中金牌95枚;耶鲁大学共获得87枚奥运奖牌,其中金牌49块。
在参加第27届奥运会的美国国家队队员中,有60%来自大学。
三、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真正接轨,为我国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两者结合,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制定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时,应更加具体化和实际化,实现以竞技体育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模式,以大众体育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初探[j]西安体
育学院院报,2002.7
[3]胡永红.国外竞技体育产业化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体育科学,2005.8
[4]杨桦.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