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衡专练
梁衡《不如静对一院秋》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不如静对一院秋》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如静对一院秋梁衡我从不喝酒,却年年为秋色所醉。
进入11月,院子里的树木花草绚烂迷离,早让人醉得一塌糊涂。
那天在楼下散步,本来是艳艳蓝天,静静的小区,忽起了一阵秋风,所有的树木便发疯地摇摆,比赛着抖落身上的叶子,于是红的、黄的、绿的、橙色的、绛色的,枫树、银杏、柿树、梧桐等树叶瞬间就搅成一场五彩的花雨,从天而降。
正在散步和晒太阳的人们一时都被惊呆了。
等到回过神来,再掏出手机去拍照时,却又恢复了平静。
秋阳艳艳,澄明如水,只是地上多了一块厚厚的地毯,镶嵌着数不清的色块、线条,还散发着落叶的清香。
人们一时晕了神,都不忍心去踩。
秋天就是这样突然降临的吗?如饮美酒,让人心醉。
红色是喜庆之色。
人有喜事喝了酒,脸色发红,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
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气氛。
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
枫树,正庆幸他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他们的尖叶,鲜红欲滴。
而平时最不注意的爬山虎,学名叫地锦的,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我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
这院子里虽不像丰收的田野有玉米、南瓜的金黄,却也给金色留下了足够的舞台。
阴差阳错,当初设计者在院子的中轴大道旁全部栽上了银杏。
它们干直冲天,枝条上互生着一束束嫩叶,五叶一束,叶开如扇。
春夏时绿风荡漾还不觉有奇,而这时清一色地转黄,挺立路旁,就成了两堵“黄金海岸”。
人们走在路上,脚踏软软的金丝地毯,遥望两条黄线射向蓝天,不知身在何处。
本来工人还是每天照样清扫落叶,后来居民强烈呼吁停扫一周,好留住这些金黄!现在,连环卫工人也偶尔抱着扫帚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享受上天恩赐的这一年一次的黄金假期。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衡专练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衡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感悟九华梁衡①到九华山已是下午,我们匆匆安顿好住处便乘缆车直上天台。
②天台顶是一平缓的山脊,有巨石,石间有古松,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石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线天”。
侧身从石缝中穿过,又豁然一平台。
登台俯望山下,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
偶有杜鹃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
遥望山峰连绵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
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树。
③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去拜谒这山上的名刹祗园寺。
一进庙,见和尚们匆匆奔走,如有军情。
一队老僧身披袈裟折入大雄宝殿,几个年轻一点的跑前跑后,就像我们地方上在开什么大会或者搞什么庆典。
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进入一个客堂,片刻后又出来,男的油发革履之间裹一件僧袍,女的则缠一袭尼衣,惟露朱唇金坠和高跟皮鞋,僧俗各众进入大雄宝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数排。
只见前侧一执棒老僧击木鱼数下,殿内便经声四起,嗡嗡如隐雷。
那些披了僧袍尼衣的俗民便也两手合十跟着动嘴唇。
大殿两侧有条凳,是专为我们这些更俗一些的旁观游客准备的。
我搬条凳子坐下,同凳还有两位中年妇女。
一个掩不住地激动,怯生生又急慌慌地拉着那位同伴要去入列诵经,那一位却挣开她的手不去。
要去的这位回望一眼佛友,又睁大眼晴扫视一下这神秘、庄严又有几分恐惧的殿堂,三宝大佛身坐在半空,双目微睁,俯瞰人间。
她终于经不住这种压力,提起宽大的尼袍,加入了那二等诵经的行列。
我便揶动一下身子,乘机与留下的这位聊了起来。
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她说:“人家是为自己的先人做道场,我去给他念什么经。
”“这个道场要多少钱?”“少说也得有几十万。
这是一家新加坡的富商,为自己所有的先人做超度,念大悲咒。
”我大吃一惊,做一场佛事竟能收这么多的钱!她说:“便宜一点也行,出十元写个死者的牌位,可在殿里放七天。
梁衡《何处是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何处是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梁衡《何处是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何处是乡愁》,完成第17-19题。
(共13分)何处是乡愁梁衡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
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故乡在霍山脚下。
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水多,树多。
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
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
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
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
我们就这样无心去栽花,终日伴香眠。
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外面鸡窝里收一颗还发热的鸡蛋,回来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咫尺之近,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
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
这次回村,我站在老炕前叙说往事,直惊得随行的人张大嘴合不拢。
而村里的侄孙辈也如听古。
因为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
大的那棵上面有鸟窝、蛇洞,还寄生有其他的小树、枯藤,像一座古旧的王宫。
爬小槐树,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隐身于树顶的浓阴中,做着空中迷藏。
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是日长人欲眠时,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
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
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
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
那蛇一惊,嗖地一下窜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
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
④出大门外几十步即一条小河。
流水潺潺,不舍昼夜。
河边最热闹的场景是洗衣。
印象最深的是河边的洗衣石,有黑、红、青各色,大如案板,溜光圆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梁衡的散文(含答案)
散文专题训练-----梁衡的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韩愈梁衡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方山水,享千秋之祀呢?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宪宗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愤而上《谏迎佛骨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心境之冷可想而知。
他在过蓝关时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了那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④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有钱人养奴成风。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起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选精练--梁衡专练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选精练--梁衡专练杏花村访酒梁衡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
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
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
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
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来参观的人,最少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品酒,二是参观。
餐厅墙角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有“汾酒”和“竹叶青”。
服务员按照一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
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
竹叶青呢?则呈现一点浅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
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
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
主人举杯,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味柔和隽远。
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
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厂的恬静。
原来我国的名酒有五个香型:浓,酱,清,米,复合。
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
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
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
大约正是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祖。
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
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蒸熟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瓮又要深埋入土中。
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曰酒。
酒泉接着汇入“酒海”。
那是一个三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13000多只半人高的大缸。
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待上3~4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
这套工艺大约在酿酒之初就如此。
梁衡阅读题答案
梁衡阅读题答案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
在这篇文章里,你会学习到的东西有很多!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梁衡》阅读题目及答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梁衡》阅读原文①细想,人格这个词是造得很准确的。
就像我们写稿子时要按格填字,不能乱,编辑才好改,读者才好看。
写诗也是这样,要有格律,只有合了格律才美,才算是诗。
那么做人呢?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格,合起码的格才是正常的人,合乎更高更严的格,便是好人、高人、伟人。
做好人难,做伟人更难,好比律诗难写,因为那是一个更高的标准。
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合格的人,就像我们常于报刊上看到一些歪诗,虽然也算是诗,其实并不合格。
人的品德分成许多高低不等的格,这便是人格。
②我向来觉得人在社会立身有三项资本,或曰三种魅力。
一是外貌,包括体格、姿色,这主要来源于先天。
二是知识技能和思想,这是靠后天的修炼。
三是人格,这完全是一种独立于“貌”与“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
你可以貌相不惊,才智平平,无功可炫,无能可呈,但在人格上却可以卓然而立,楷模万众。
精神之力,盖超乎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强,别是一种震撼,一种导引与向往。
雷锋,论貌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论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他的无私精神、助人品德,现已成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其人格魅力早已驾于万众之上。
③人格,既然名格,就是方方正正,于某事某情某理,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恪守一定尺度分寸,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总是平平静静,按既定的规矩做事,按既定的方向走路。
④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
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所以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一部分是他们的人格魅力。
梁衡《深巷里的老墙》双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深巷里的老墙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
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
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
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
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
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
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
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
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
风雨如刀,岁月如锥。
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
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
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
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
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
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
植物学家考察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划定一个正方形,细数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素昧平生的花草。
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为“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蘩”,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蘩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现代文阅读题)《匠人与大师梁衡》阅读训练及答案(桂林中考语文阅读题)
《匠人与大师梁衡》阅读训练及答案(桂林中考语文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题匠人与大师梁衡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梁衡《线条之美》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梁衡《线条之美》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五、(22分)线条之美梁衡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
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
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
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
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
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
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
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
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
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
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
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
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
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
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
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
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
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
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梁衡散文
散文专题训练----梁衡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搭车梁衡我第一次搭车是搭的马车,当时我们七八个大学生在内蒙古河套农村劳动锻炼,房前正守着一条沙土公路。
路上汽车很少,多是马车。
我们的驻地离公社、医院、供销社等行政中心大约有五里地,常有些小事要去办。
最方便的出行方式就是在路边搭车,只要一招手就能跳上一辆,好像这就是我们的专车。
因为这是一条固定的路线,时间长了与车倌也混熟了,话也多了。
他们总爱向我们打听城里的稀罕事儿,我也常能从他们嘴里听到在城里听不到的故事。
当时一到秋天,公路两边的房主就会腾出些房子来烧个大炕,接待过夜的车马,一般是赶车人自带粮食和马料,房主收一点柴火钱。
一时,车马店里人声喧哗,骡嘶马叫,人们套车卸车,大声地互相招呼。
土炕上弥漫着旱烟味,有时还一点酒香。
搭车成了一种文化,我们很怀念那些不期而遇的人,和那一条永远流动着故事的路。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一次长途搭车。
司机是一个姓胡的四十多岁的汉子,一脸大络腮胡子。
助手倒是一个白净的小伙子姓张。
胡子和小张坐在前面的车楼子里,我躺在后车厢的煤堆上。
车子发动起来以后,胡子突然推开车门,从车楼子里甩给我一件老羊皮袄。
几年的塞外生活,我太熟悉这种万能皮袄了,甚至已闻惯了它散发出来的膻腥味儿。
当时我把这光板老羊皮袄垫在身下如在热炕,从心里感到这位胡子大哥的热心肠。
我躺在车上,伸手就能摸到蓝天;放眼前方,是一条永远到达不了的天际线。
这时候你才真切地感到地球是圆的,假如对面的远处出现了一辆车,就像在大海上看见船的桅杆一样。
这种感觉你要是能到内蒙古中部的锡林郭勒或东部呼伦贝尔草原跑车会更加明显。
我们的车在地球的表面飞奔、撒欢儿,又好像要离地而去。
可以伸手撕下一片白云,缠绕在脖子上或者贴在胸前,然后再一松手,又放它飘去。
突然车子摇晃了一下,挣扎了两下哼了一声就不动了。
胡子爬到车盘底下摸了半天,出来时满脸沙土,摊开油污的双手说:“传动轴断了。
”在这四处不着边的旷野上,断轴之祸,无异于灭顶之灾。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训练:散文阅读附答案解析(高三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米缸山下播绿记白莹每年初夏的育苗工作,对于我们护林员来说,是一件大事。
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已经到达离场部十多公里的二台苗圃地。
山谷里晨风清凉宜人,天空蓝得像是刚刚被擦洗过;此起彼伏的鸟语,清澈如露珠;岩生忍冬小小的淡紫色的花朵正在吐蕊,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米缸山是六盘山的主峰,南北走势,巍峨高耸,山的东坡落叶松林浩瀚如海,那是西峡林场的前辈们历尽艰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营造起来的。
如今站在山下仰望,峰峦苍翠,林海茫茫,针叶林与天然林林相迥异,林界清晰,却又融接为一体,像穿在大山身上一件裁剪合体而又别致的绿罗裙。
山谷幽深宁静,除了清脆的鸟叫声,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
育苗工作最能检验一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这个作业流程中,大家忙忙碌碌却又井井有条:开沟、撒种、覆土,各司其职。
这里是近几年新开辟出来的一块山地,土质并不好,属石块较多的杂质土壤,要把这样的一块地整饬成平整松软的苗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把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用耙子细细搂出来,还要把它们彻底从地里清理出去。
从林畔筛出来的用来覆盖种子的森林土,也是女职工们用袋子一点一点背到地里的。
这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活,实际干起来,若不是亲自劳作,真的是没法理解个中的艰辛。
另有人员正在紧锣密鼓接微喷水管,育苗一经结束,浇水要马上跟上,经过催芽的种子大多已经露白,若在干土里经过长时间暴晒,会导致种子回芽而影响出苗率。
大家心里都鼓着一把劲,所以育苗进度也很快。
西边的山头上飘过来几朵闲云,朝忙忙碌碌的我们张望了一会儿,又悄无声息地飘走了。
日影一点一点朝我们的头顶移过来,长时间重复弯腰的动作,大家的腰都有点受不住了,但育苗工作向来是一件辛苦又开心的事,接踵而来的笑声又冲淡了疲惫。
腰疼,那就忍着,谁让你不把腰放家里呢?——相互之间的调侃和打趣是最能解乏的。
午餐很简单,蒸馍就榨菜,还有白开水。
开水是二台护林点供应,驻点护林员马连成是一个行将退休的老牌护林员,在这个点上已经十多年,由于管护人员紧缺,他是这个点上唯一的一名护林员,独自守护着这片林区。
梁衡散文三题
西魏,东魏又为高欢、高洋父子篡权。这二高
四十年前我上山时它已是一把大绿伞,现在越
虽为汉人却早已鲜卑化,而且更加野蛮。550
发枝繁叶茂,更成了一座绿色的大宫殿。 □梁 衡年高洋逼魏帝让位,自号为齐。刚登位几年还
我走进树下,仔细观察这座宫殿的结构。
较收敛,后来荒淫暴虐,为史上罕见,常杀人
它 只 有 一 根 柱 子, 就 是 树 的 主 干, 有 两 抱 之
为子“四籽处生飘”。洒有,的落如地枣生树根、。丝如棉在树北,方树,根春在天土榆
里钱四、处柳钻絮,漫说天不飞定,在夏那天里就就榆冒、出柳一遍棵地树,,是是为
为““籽根生生””。。有而的榕如枣树树却、是丝个棉会树唱,树戏根的在“土须里
生四”。处既钻不,靠说籽不,定也在不那靠里根就,冒整出日一里棵抖树落,着是它为
一空棵气树里就长变好成根了再一去片找林土。地,过不去按我常见规过出的牌最。大积
名 家
的以“时一日树,成树林生”须是,广须东生根珠,江一上棵的树一就个变小成岛了叫一
近 “小片鸟林天。堂过去”,我因见为过巴的金最大去的过“,一写树了成一林篇”文是章广
作 而东有珠名江。上但的那一也个只小有岛6叫亩“多小地鸟,天而堂海”南,这因处为有巴
黄而偏暖,草杆上又泛出一点冷绿的光,深
草浅杆有上致又,泛冷出暖一得点当冷,绿闲的静光明,丽深。浅 有我致紧,盯冷着 , 暖眼得不当动,而闲画静明在丽动。,我忽紧如盯草着船,眼借不箭动,而万画箭在齐 动发,,忽忽如如草天船气借骤箭变,一万箭团齐搅发动,的忽气如旋天,气是骤一变幅 一乱团针搅绣动,的是气一旋张,抽是象一幅画乱,针一绣首,朦是胧一诗张。抽是象戴
人与草色共浪漫
人与草色共从 纸的纹路里看到山水、人物、车马。一般人 做不到有,一只个有画家画说家,,他他盯的住脑一子张里宣有纸许,多能的从纸写 生的稿纹,路一里遇看宣到纸山水就、能人擦物出、灵车感马的。火一花般。人一做不个 雕到塑,家只,有雕画得家,一他只的雄脑鹰子,里栩有栩许如多生的,写众生人稿,竞 相一夸遇赞宣,纸问就他能擦怎出么灵雕感成的的火。花他。说一石个头雕里塑本家,来 就雕有得一一只只雄鹰鹰,,我栩只栩不如过生是,众去人掉竞了相多夸余赞的,问部 分他,怎鹰么就雕飞成了的。出他来说。石看头来里,本美来无就处有不一在只,鹰,就 看我你只能不不过能是发去现掉。了 多 余 的 部 分, 鹰 就 飞 了 出 来。感看谢来上,天美无在处贵不阳在郊,区就赐看我你遇能到不一能发小现块。草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衡专练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衡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感悟九华梁衡①到九华山已是下午,我们匆匆安顿好住处便乘缆车直上天台。
②天台顶是一平缓的山脊,有巨石,石间有古松,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石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线天”。
侧身从石缝中穿过,又豁然一平台。
登台俯望山下,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
偶有杜鹃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
遥望山峰连绵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
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树。
③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去拜谒这山上的名刹祗园寺。
一进庙,见和尚们匆匆奔走,如有军情。
一队老僧身披袈裟折入大雄宝殿,几个年轻一点的跑前跑后,就像我们地方上在开什么大会或者搞什么庆典。
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进入一个客堂,片刻后又出来,男的油发革履之间裹一件僧袍,女的则缠一袭尼衣,惟露朱唇金坠和高跟皮鞋,僧俗各众进入大雄宝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数排。
只见前侧一执棒老僧击木鱼数下,殿内便经声四起,嗡嗡如隐雷。
那些披了僧袍尼衣的俗民便也两手合十跟着动嘴唇。
大殿两侧有条凳,是专为我们这些更俗一些的旁观游客准备的。
我搬条凳子坐下,同凳还有两位中年妇女。
一个掩不住地激动,怯生生又急慌慌地拉着那位同伴要去入列诵经,那一位却挣开她的手不去。
要去的这位回望一眼佛友,又睁大眼晴扫视一下这神秘、庄严又有几分恐惧的殿堂,三宝大佛身坐在半空,双目微睁,俯瞰人间。
她终于经不住这种压力,提起宽大的尼袍,加入了那二等诵经的行列。
我便揶动一下身子,乘机与留下的这位聊了起来。
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她说:“人家是为自己的先人做道场,我去给他念什么经。
”“这个道场要多少钱?”“少说也得有几十万。
这是一家新加坡的富商,为自己所有的先人做超度,念大悲咒。
”我大吃一惊,做一场佛事竟能收这么多的钱!她说:“便宜一点也行,出十元写个死者的牌位,可在殿里放七天。
梁衡《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梁衡?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①在清代以前古人写西北的诗词中最常见的句子是:大漠孤烟、平沙无垠、白骨在野、春风不度等等。
左宗棠和他的湘军改写了西北风物志,也改写了西北文学史。
三千里大道,数百万棵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现为西北灰黄的天际抹上一笔重重的新绿,也给沉闷枯寂的西北诗坛带来了生机。
一时以左公柳为题材的诗歌传唱不休。
最流行的一首是一个叫杨昌俊的左宗棠的部下真实地感慨:“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杨并不是诗人,也未见再有其它的诗作行世,但只这一首便足以让他跻身诗坛,流芳百世。
自左宗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渡过了玉门关。
②文学反映现实,生活造就文学,这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清代之后,左公柳成了开发西北的标志,也成了历代文人竞相唱和的主题。
就是解放后一段时间,史家对左宗棠或贬或缄之时,文人和民间对左公柳的歌颂也从未间断。
如果以杨昌俊的诗打头,顺流而下足可以编出一部慰为壮观的?左公柳诗文集?。
这里面不乏名家之作。
③1934年春小说家张恨水游西北,是年正遇大旱,无奈之下百姓以柳树皮充饥。
张有感写了一首?竹枝词?:“大旱要谢左宗棠,种下垂柳绿两行。
剩下树皮和草煮,又充饭菜又充汤。
〞1935年7月名记者范长江到西北采访,左公柳也写入了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庄浪河东西两岸的冲击平原上杨柳相望,水渠交通……遭旁尚间有左宗棠征新疆时所植柳树,古老苍劲,令人对左氏雄才大概不胜其企慕之思。
〞民国期间,教育部长、诗人罗家伦出国途经西北,见左公柳大为感动,写词一首,经赵元任作曲成为传唱一时的校园歌曲。
④至于民间传说和一般文人笔下的诗画就更见真情。
西北一直有左宗棠杀驴护树的传说。
左最恨毁树,严令不许牲口啃食。
左去世后不久,当时很有名的?点石斋画报?曾发表一幅?甘棠遗泽?图,再现左公大道的真实情景:山川逶迤,大道向天,绿柳浓荫中行人正在赶路。
梁衡《把栏杆拍遍》阅读练习及答案
把栏杆拍遍梁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
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
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
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
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
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他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馋言倾盆。
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
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③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那首著名的《破阵子》。
我敢大胆说一句,《破阵子》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梁衡《线条之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梁衡《线条之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五、(22分)线条之美梁 衡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
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
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
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
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
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
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
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
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
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
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
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
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
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
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
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
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
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
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
梁衡《追寻那遥远的美丽》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梁衡《追寻那遥远的美丽》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梁衡《追寻那遥远的美丽》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
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
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
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
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
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
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
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
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
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
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
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
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
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
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衡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感悟九华梁衡①到九华山已是下午,我们匆匆安顿好住处便乘缆车直上天台。
②天台顶是一平缓的山脊,有巨石,石间有古松,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石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线天”。
侧身从石缝中穿过,又豁然一平台。
登台俯望山下,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
偶有杜鹃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
遥望山峰连绵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
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树。
③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去拜谒这山上的名刹祗园寺。
一进庙,见和尚们匆匆奔走,如有军情。
一队老僧身披袈裟折入大雄宝殿,几个年轻一点的跑前跑后,就像我们地方上在开什么大会或者搞什么庆典。
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进入一个客堂,片刻后又出来,男的油发革履之间裹一件僧袍,女的则缠一袭尼衣,惟露朱唇金坠和高跟皮鞋,僧俗各众进入大雄宝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数排。
只见前侧一执棒老僧击木鱼数下,殿内便经声四起,嗡嗡如隐雷。
那些披了僧袍尼衣的俗民便也两手合十跟着动嘴唇。
大殿两侧有条凳,是专为我们这些更俗一些的旁观游客准备的。
我搬条凳子坐下,同凳还有两位中年妇女。
一个掩不住地激动,怯生生又急慌慌地拉着那位同伴要去入列诵经,那一位却挣开她的手不去。
要去的这位回望一眼佛友,又睁大眼晴扫视一下这神秘、庄严又有几分恐惧的殿堂,三宝大佛身坐在半空,双目微睁,俯瞰人间。
她终于经不住这种压力,提起宽大的尼袍,加入了那二等诵经的行列。
我便揶动一下身子,乘机与留下的这位聊了起来。
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她说:“人家是为自己的先人做道场,我去给他念什么经。
”“这个道场要多少钱?”“少说也得有几十万。
这是一家新加坡的富商,为自己所有的先人做超度,念大悲咒。
”我大吃一惊,做一场佛事竟能收这么多的钱!她说:“便宜一点也行,出十元写个死者的牌位,可在殿里放七天。
”她顺手指指大殿的左后角,我才发现那里有一堆牌位叠成的小山。
我说:“看样子你是在家的居士吧。
”她说才入佛门,知之不多。
问及身上的尼姑黑袍,她说是在庙上买来的,三十五元一件,凡入这个大殿的信徒,必须穿僧衣,庙上有供应。
我这才明白,刚才那帮俗家弟子为什么到客堂里去,专门来一次金蝉脱壳。
这有点像学校里统一制作校服,是规矩但也是一笔可观的生意。
从祗园寺出来我们拾级而上去看上顶上的百岁宫,实际上是一个山洞。
相传明代有一无暇和尚来此修行,积28年刺舌血写得一部华严经。
我们到时,这里也正在做道场,问及价目,约每场20万元。
庙门前空地上几个石匠正在叮叮当当地刻功德牌。
④我们缓缓下山,走几步就会碰到扛着木头或担着砖瓦的山民,这些苦力不时停下来将木料拄地,擦着汗水。
但是他们不肯静下来休息,而是向每一个擦身而过的游客伸出手:“菩萨保佑,行个好,给个茶水钱。
钱给了修庙人比买了香火还灵。
”这种层层的堵截使人大为扫兴。
我立即想起在印度访问时的情景,回国后愤而写了一篇《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想不到今天在国内的圣地名山又重陷那时的窘境。
⑤下山后又接着看了地藏王殿,这是九华山的主供菩萨,殿内经声嗡嗡,木鱼声声。
门口有一位边吃饭边当值的小僧,我问这里可做道场,他翻我一眼说:“这是地藏王亲自住的地方,怎么会不做?”很怪我的无知。
问及价码,700元到20万元不等。
下山时我们从九华街穿过,路过两间储蓄所,见柜上都有和尚在存钱。
中午吃饭时我心里总是不悦。
我突然感到昨天在山顶所陶醉的一湾山树,一湾翠竹,竟是一湾欲海。
在薄暮时分于茂林修竹间所用心体会的淙淙细泉,原来都向着这个大海流了过来。
⑥午饭后我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下山。
车到山口,闪过一湾翠竹和一棵枝叶如冠遮着半天的大树。
树下露出了一座黄墙青瓦的古寺。
这也是一座上了九华名刹榜的大庙,叫甘露寺,同时也是九华山佛学院。
肃穆之象不由我驻车凭吊。
正当中午,僧人午休,整座大庙寂然如灭,使人顿生忽入空门之感。
大殿上杳无一人,惟几炷香缈缈自燃,几排坐禅的蒲团静列成行。
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大千。
右侧为饭堂,十数排桌凳,原木原色,古拙简朴。
桌上每隔二尺之远反扣两个碗,清洁照人。
墙上有许多戒条都是当思一餐不易,一粒难得之语。
饭厅之侧有平台,上植花木,红花绿叶。
我们这样穿堂入室在大庙中随意行走,偶遇一二僧人也目不斜视,既不怕我们为偷为盗,也不把我们看作上门的财神,心情比在山上时愉悦多了。
⑦从庙里出来继续下山,车子弯过一弯又一弯,峰峦叠翠,竹影绵绵。
我想九华也可以说是一本令人参悟的哲学书。
(选自《梁衡散文选读》,有删节)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取材平实中见深刻,别具慧眼,针砭时弊,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这篇文章以“感悟九华”为中心展开,按照游览的顺序来依次写自己的感悟,层次明晰。
C. 作者在文末记叙了自己在甘露寺游览的见闻,把甘露寺与前面的游览经历作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名山名寺应能让人静心感受它的自然山水之美,应保留它原有的肃穆、庄重和古朴的特点。
D. 本文叙事、描写、抒情、说理融为一体;叙事充满理性、冷静客观;情感丰富,有感染力;说理精辟,切中时弊。
2. 本文意蕴丰富,试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6分)3. 梁衡散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6分)答案:1. D解析:A项考核语言风格,B项考核写作顺序,C项考核艺术手法,D项考核表达方式,其中D项,“叙事描写理性、冷静客观”说法错误,应该是充满感性和感染力的。
故本题选D项。
2. “淙淙细泉”是指作者昨天在天台顶上所观赏到的令他陶醉的山水美景,(学生若答为“指作者陶醉于山水美景时得到的享受和体验”也可)“这个大海”指人们追逐金钱的欲望。
作者将自然美景(或“恬然安静心境”)与对金钱的欲望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对自己欣赏美景的安静心境被破坏的失落之情。
解析:题干是“本文意蕴丰富,试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
结合文意,此句应该是情感句,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情感,作者昨天在天台顶感受到了山水恬静之美,如“松涛竹海”“杜鹃花”“一湾山水”“一湾竹树”,他陶醉在这优美的自然风景中;但此时他感到自己用心欣赏山水美景的心境都被破坏了,他感到这些清静的美景在追逐金钱的氛围中似乎蒙上了功利化的色彩,是为金钱、欲望而服务的,都向“欲海”流了过来,由此而产生了失落之情。
3. ①本文遣词造句典雅庄重,简洁凝练。
如“偶有杜鹃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大殿上杳无一人,惟几炷香缈缈自燃”“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峰峦叠翠,竹影绵绵”等。
②句式整散结合。
如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大千”;桌凳“原木原色,古朴简拙”等。
③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形象生动。
如“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解析:题干是“梁衡散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此题考核欣赏文章的语言魅力的能力,注意从句时,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角度着眼分析,从语言风格上看文中的“惟几炷香缈缈自燃”“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峰峦叠翠,竹影绵绵”等句子典雅庄重,简洁凝练;从句式选用上看整散结合。
如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大千”;桌凳“原木原色,古朴简拙”等;从于术手法上看“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点睛】散文中分析句子含意题的解题思路: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
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
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
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
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
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