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基本属性

合集下载

关于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1、

关于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1、

7、实体规划
( Physical planning )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 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 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8、竖向规划 ( Site engineering ) 8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 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 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 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 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6、临界分析(门槛理论)——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 中某些限制其发展的极限或障碍的研究。根据 由波兰人B.马利兹所提出的临界分析理论,这 种极限称为发展的临界。可分为实体上的,指 由自然环境造成的;技术上的,指与基础设施 系统有关的;结构上的,指城市中某些部分 (如市中心)需要重建。该方法力图通过造价的 比较,和对城市扩充的各种可能途径所造成的 人口数量的比较,找出最经济的途径来克服一 系列极限因素。
2、总体规划 、 ( Comprehensive planning )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 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 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 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 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 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3、详细规划
( Detailed planning )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 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 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 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 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 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23、绿 带——围绕城市,由园林和农田 等组成的带状地区。一般由官方机构规 定,用以限制城市的扩展,防止人口稠 密的建成区之间连成一片。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公共政策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很难有⼀个⼤家公认的定义,但它通常具有如下三个特点:⼀是由政府制定;⼆是具有明确的⽬的、⽬标或⽅向;三是对社会所作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对公共政策的思考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研究框架,⼀个是基于经典的政治学和⾏政学途径的思考框架,另⼀个是基于现代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途径有思考框架,不论基于何种视⾓,由于城市规划常常涉及公众利益、规划决策通常涉及巨额的资⾦投⼊并对财政税收产⽣巨⼤影响,规划学者普遍认为“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规划属于公共政策范畴,⽽且其内容涵盖了城市发展的所有⽅⾯,理应成为城市其他各项政策的起点和最终归结,西⽅国家的规划实践也验证了城市规划必须也必然向城市公共政策转变。

近年来我国规划业内关于“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化”成为⼀个热门话题,⼀⽅⾯因为现阶段空间资源越来越成为城市政府掌控的核⼼资源,城市发展需要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调控作⽤,另⼀⽅⾯也是因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发挥得还很不够,其内容、形式和实施机制制约了其公共政策属性的实现。

⽽在西⽅国家,将城市规划作为⼀种公共政策或者通过政策措施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早已得到⼴泛实⾏,特别是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已经将规划理念从对规划图的编制转向对规划过程的重视,认为规划的关键在于规划的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图所起的是未来⽬标引⽰的作⽤,⽽政策则充当了如何⼀步⼀步地去实现⽬标。

因此,在规划的整个体系中,规划政策成为规划⼯作的重点所在,只有如此,城市规划才有可能真正地担当起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作⽤,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要真正实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层⾯,更要从城市规划作为重要公共政策的⾓度,从⽅法上和内容上对城市规划进⾏系统的反思。

城市规划应根据所能发挥作⽤的领域和范围,整合可利⽤的社会各项资源和政府资源,积极融⼊到市场运作和政府运作过程之中,成为市场运⾏和政府职能发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A t t r i but e O f Publ i c Pol i ci es i n U r ban Pl a nni ng 魏立华1刘玉亭2W ei Li hua Li u Y ut i ng■■#m mⅫs日≠*#自*#d*∞;i目自.口自10帅{u$#m mⅫ∞*#&%■“}*“*&,##∞∞a*∞“2#$#■mⅫm 目口*#9mⅫ‰#等^i∞女*■≈f《§。

Ta#$m“*f&£±#∞0#&镕.∞g;增Ⅺ#0#日*H*.&女M%十mⅫ镕M#i£∞H目,日%‰“‰d^目}n∞}样*.&2#月#自Ⅸ#月0Ⅲ.4女#《§£##ⅨmⅫ日自&《口十日i●}*R I镕.*■■#$#Ⅻo#日*A*%mA B ST R A C T Ur ban pL annl n g i s a di v er s il i ed por l f ol i edI he sc i e nt i l i c a tl ri bu l es l aw s a nd pub J ic po l i ci es H ow eve r t he r e pai r l l i t tl e at t ent i on IO t he al t rl but es of pub l i c00【cI esi n u r ban pl an ni ng1目■M“{*目。

#m‰“≠¨$9∞H{H。

☆H*d∞#*.Ⅲ目H自“∞g.#m&Ⅻ±十£{H≠∞.自}&±≈}#*FⅨ∞‰*《镕**P#■《“∞4*{mⅫ**&m等,4a*}t#t#$‰Ⅻ$女。

#g”#},* i n*。

#自m“∞#$月4£#口(%月%,∞08l。

M#$&Ⅻ日《*}i.}∞g§目M I&☆”∞自度目###$目%}“*女,井§* ##&§女々##t∞m%.*i‰Ⅻ*j i.*&目T目g口±镕∞6*镕#m镕。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六)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政府的一项职能,在不同国家有不同 的起因和不同的立法授权方式,但是政府的规划行政权力来 源于立法授权却是共同的。
英国城市规划行政的立法授权 英国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政府的职能起源于公共卫生和住 房政策。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六)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三)城市规划的任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 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 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和全面安排。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 效地和公正地创造(引导、协调、控制)有序的城市生活空 间环境。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 综合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政策性(城市规划的任何内容都是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利 益的全面体现) 民主性(公众参与) 实践性(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五)城市规划与行政权力
对城市进行规划,实施规划管理,涉及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 律的把握, 因此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 城市规划在实践中又表现为对资源的配置,涉及社会各方面 的利益关系,涉及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判断和对人们行为的 规范。无论是对城市发展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主动行为,还 是对各项开发活动的被动控制,都必然联系到权威的存在及 权力的应用。 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都是城市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城市规划 无不与行政权力相联系。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一)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
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 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的本质对象:城市土地使用

城市规划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编辑本段作用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

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编辑本段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

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

试析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与转型期政府行为之间的矛盾

试析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与转型期政府行为之间的矛盾
利 益得 以平衡

经 济 、生 活 方 式 及 利 益 认 同 的 差 异 性 的 结 果 是 对 于 社
会 目标 的 分 异 .也 就 是 对 于 发 展 方 式 认 识 上 的 差 异 矛
盾 乃 至 冲 突 ”2 着 我 同 城 市 快 速 增 长 的 社 会 阶 层 分 l随
化 的 加 深 . 导 致 城 市 建 设 中 的 利 益 群 体 、 会 阶 层 之 将 社 间 矛 盾 冲 突 的 激 化 包 括 在 旧 城 改 造 、 区 开 发 等 城 市 、 新
识 城 市规 划 的 公 共 利 益 属 性 、 法律 属 性 、开 放 属 性 、 可持 续 发 展 属 性 , 对 于域 市 规 划 的 编 制 和 实 施 具 有 非 常 重要 的 意 义 但 在 转 型 时 期 ,有 些 城 市 政 府 在 规 划 中片 面 注 重 经 济 效 益 .规 划 决 策 非 程 序 化 ,急 于扩 大城 市 的 发展 规 模 ,没 有
性 应 该 包 括 以下 几 个 主 要 方 面 :
】城 市 规 划 的 公 共 利 益 属 性 城 市 规 划 是 政 府 的 . 公 共 行 政 行 为 , 其 重 要 作 用 之 一 就 是 协 调 城 市 不 同 主 体 利 益 之 间 的 矛 盾 . 现 公 共 利 益 . 实 现 社 会 公 平 的 体 在
中 出 现 的 社 会 矛 盾 .我 国 在 城 市 规 划 时 必 须 给 予 高 度
重 视 城 市 政 府 可 以 利 用 城 市 规 划 这 一 手 段 来 平 衡 、 整
合 城 市 内部 的 各 利 益 团 体 之 间 的 关 系 即 城 市 规 划 必 须 坚持公 共 利益 这一 基本 属性 , 到 公 正 、 平 、 理 、 做 公 合

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导论之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姓名:宋昕时间:2012年6月26日学号:20113581城市规划让城市更美好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安排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本文就是对城市规划这一工作特点的浅表论述,简要说明其属性和从事规划专业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属性;作用城市是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聚集地,是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

我国城乡居民点系列为:村—乡镇—建制镇—市。

村和乡镇是乡村型居民点,统称为乡村;建制镇和城市事成实行居民点;统称为城镇或城市。

城市是人类生活居住的最佳聚落形式,和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

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

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

其实在农耕时代,城市就出现了,但作用是军事防御和举行祭祀仪式,并不具有生产功能,只是个消费中心。

那时城市的规模很小,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

每个城市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生活需要一个美好的城市,而一个美好城世的诞生就需要规划是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想象力。

3.现代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3.现代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弹 性 规 划
雅各布斯批判国家投入大量资金 进行的大规模城市更新,使政客 和房地产商获利,建筑师得意, 而贫民百姓却成为牺牲品,颠沛 流离。在市中心的贫民窟被一片 片地推平时,大量的城市无产者 被驱赶到近郊区,在那里造起的 一片片新的住宅区实际上是一片 片新的贫民窟。国内有人将雅各 布斯的批评称为“对城市表象景 观的市民式批评”。目前,在我 国的城市规划界连这种“市民式 批评”都未曾见到。
1987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的 政策后,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区普遍进行了功能和用地的调整,原 有的行政、工业、居住等混合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随 之出现了房地产开发商、大商业企业、财团为追求高额 级差地租占据中心区,将居民驱赶到交通、生活诸多不 便的城市边缘地区的现象;出现了受利益驱动的大规模 旧城改造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现象。规划界 于是提出了“根据土地的区位级差,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和空间布局”、“土地置换”、“用地功能置换”等概 念。在199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定位于建立市 场经济体制,各地掀起“房地产热”、“开发区热”、 竞相争夺投资和项目时,规划界“弹性规划”的概念应 运而生,不少地区和城市的编制规划时将规划范围大大 扩大,直到出现所谓“全境规划”,其实质在于满足开 发商建设项目选址和获取不同区位土地的各种可能性, 有人一语中的地称之为“招商规划”。城市规划至少从 技术上自觉与不自觉地充当了市场经济自发性的工具。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背景:从技术工具到公共政策
与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直接针对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产生、并 在实践中发展出成熟的公共行政职责、进而成为公共政策不 同,我国城市规划的体制背景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变过程。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延伸 和具体化”,不存在独立应对社会利益格局的问题,因而也 不具备分配和调节社会利益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和资 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城市经济 的发展,事实上也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再加上地方 主要官员对于GDP和政绩的偏好,因此具有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的强烈冲动,进而将城市规划作为实现发展目标和政 绩目标的主要载体。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角色转换,使城市规 划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落实国家经济计划的技术手段转变为城 市政府实现经济利益目标的技术工具。

城市规划知识

城市规划知识

城市规划知识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常常包括城市片区规划。

那么你对城市规划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城市规划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城市规划的内容城市产业规划是在明确的区域(镇域、县域及以上)范围内,立足当地的资源与条件,充分结合外部环境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及培育产业,并对各类产业的发展进行详细规划,理清发展次序,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打造强有力的产业集聚群,常常包括城市片区规划。

丰富的产业研究经验,能够很好的将宏观的行业研究与微观的项目研究结合起来,让规划最终落脚到重点细分领域、重点集聚区和重点项目上。

城市规划的问题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通过研究邻里社区问题,在20年代提出居住区内要有绿地、小学、公共中心和商店,并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

他最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

后来建筑师斯坦因根据邻里单位理论设计纽约附近雷德布恩居住街坊,取得重大成功。

雷德布恩式的街坊被视为汽车时代城市结构的“基层细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把邻里单位作为战后住宅建设和城市改建的一项准则。

邻里单位理论本是社会学和建筑学结合的产物。

从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它不尽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因为城市生活是多样化的,人们的活动不限于邻里。

试述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科学管理

试述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科学管理

试述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科学管理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多,城市规划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作者结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针对如何促进城市规划科学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机制,进而科学的引导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管理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mechanism on how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of city planning, and then reasonably guide the city development.keywords: urban plann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繁荣、城市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以城市科学设计为原则,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各项政策和城市管理法规为依据,代表国家和地方对经济、文化、交通、环境、公用事业等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审批和管理。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指导城乡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是政府预见并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目标,协调各方发展利益,统筹安排各项建设,集约节约利用间资源,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合理发展,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环境的基础和前提。

城市规划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编辑本段作用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编辑本段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与设计知识点

城市规划与设计知识点

城市规划与设计知识点城市规划和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城市的发展、交通、住房、环境、社区、绿化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划目标和政策,对城市的土地使用、建设、交通、环境等进行统一的、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和调控。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二、城市规划的原则和要求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和影响。

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要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后代留下良好的城市空间。

3. 人本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在城市设计中考虑人的舒适和安全。

4.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规划要充分听取和尊重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的权利。

5. 弹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对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和挑战,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三、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城市整体土地的利用总体规划、各个功能区的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行政管理。

2. 城市交通规划:包括道路、铁路、公交和自行车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规划和布局。

3. 建筑环境规划:包括保护历史建筑、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提升建筑外观和环境美观等。

4. 城市绿化与生态规划:包括公园、绿地、森林、湖泊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5. 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规划:包括学校、医院、邮局、消防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

四、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1. 东京都市规划:东京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大都市,通过城市规划和设计,实现了高效的交通系统、先进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公共设施。

2. 新加坡城市规划: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实现了高效的土地利用、优美的城市环境和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
• 二)用地评价内容
1、用地类别 一类用地: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城市 各项设施建设需要,一般不须或只须稍加措施即可用于 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 作为建设用地。(如坑塘) 三类用地:是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用地条件极差必须给 予特殊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以建设的用地取决于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经济条件。(如填海工程)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
2、评价内容 ①地基承载力 ②地下水位高低 ③地貌(阶地、冲沟、洼地、平地) ④土地组成物质(质地),粘土、沙土、壤土、腐质土 ⑤坡度 ⑥洪水淹没程度(防洪标准)
四、城市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以及工程技
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反映。

城市总体布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的自然条件
四、城市总体布局

地区的发展变化 对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有以下三
方面:
1、地区工农业生产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①国家工业化,把重要的骨干工厂和若干重要工业部门集中
在城市由国家办,配套、零部件工业由乡镇企业或周围中小 城市办,使大城市腾出手来发展新技术和高精产品。
②农业生产影响城市规划布局 a)农业用地、劳动力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b)城市周围农业是城市副食的生产基地,对城市居民 生活有密切的调节作用。 c)农业基本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城市对外交通
各部门对生产、生活用水的水量分配、水质要求、取 水标高等方面存在矛盾,这都影响城市总体布局及有关部 门的规划。
二、城市用地的用途分类 与构成类型
• 1、分类 • 分为:10个大类、43中类、78小类
十大类: R 居住用地: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 C 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商服企业、文教、卫生、科技 M 工业用地:工业区,包括库房、铁路专路 W 仓储用地:仓储企业、库房、堆场、包装加工 T 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过境)、港口、飞机场 S 道路广场用地:市、区级道路、广场、停车场 V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区级市政公用设施,构筑物 CT 绿地:市、区级居住区级公用绿地,园地(包括公园) P 特殊用地:军事、外事、保安用地 E 水域及其它用地:水域、闲置地、露天矿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界定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界定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和防御职能的居民点。

“城”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场所;城市的职能: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商品交易的场所,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城市的选址:防御的需要,环境容量,良好的生存环境,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剩余产品与私有制、交换;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宗教、文化艺术:阶级社会、统治、防御;规划的特征:1、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

2、规划目标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3、未来不确定性未来研究是规划研究的基础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T.More)的“乌托邦”,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协和村”方案)和傅里叶(“法朗吉”单位)雅典宪章功能分区1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2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3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马丘比丘宪章功能融合1把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研究,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2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应和谐,应重视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3指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人与人的多方面联系4应努力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城市规划的任务发展目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建设部署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1)可持续发展2)以人为本3)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城市规划的原则1.远近结合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保护环境4.节约用地、合理用地5.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传统风貌6.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1)总体规划2)详细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镇体系规划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3.城市总体规划4.分区规划5.控制性详细规划6.修建性详细规划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E.霍华德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即把城市的高效率、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环境清新、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以解决当时城市的疑难结症。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引言城市规划是一种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提供良好居住和工作环境,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行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是指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指导方针。

本文将讨论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破坏未来世代的资源和环境。

2.综合性: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环境等,以实现整体的协调和平衡。

3.公平性:城市规划应确保公平分配城市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并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4.参与性:城市规划应尽量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商业机会,吸引投资和促进就业机会的产生。

2.提高居住质量:城市规划可以创造舒适、安全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保护环境: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绿色城市的建设。

4.促进社会平等: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法1.数据收集和分析:城市规划应基于充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人口数据、土地使用情况、交通流量等,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

2.目标确定:城市规划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包括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率、交通流量等,以指导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方案设计:城市规划应根据目标和指标,设计合理的规划方案,考虑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建筑设计等各个方面。

4.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制定和修改规划方案,以提高其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5.实施监测:城市规划应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修正和调整规划策略。

试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启示

试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启示

试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启示【摘要】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为空间性、过程性的等五个方面。

我国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得以渐渐体现。

对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发现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我国城市规划进一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展望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或者说其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早已被学界所承认。

城市规划能够能够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图在空间环境的建设方面高效地反映出来,因而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的公共政策。

所谓公共政策,传统的观点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然而,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公共政策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上的含义:(1)公共性。

公共政策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定是超出个人和集团范围的公共性问题;(2)政治性。

公共政策必须是必须体现政府的意愿,即政府作为“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行使公共权力来协调利益关系,承担实现公共利益的公共责任。

一、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由于城市规划是针对社会的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所引起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因此,城市规划具有着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规划中政府是主导,是投资的主体,是投资和建设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一点尤为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了作用,此时城市规划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空间形态问题,而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全局性的战略工作,设计多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但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没有改变,反而是更加突出。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空间性。

城市规划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空间,因此空间是城市规划中各种政治意图的主要承担载体。

城市规划既可以看作是物质环境规划,也可以认为是空间规划。

如何在空间资源的配置中,实现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反应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是城市规划一直要解决的问题。

1城市规划概念与特征

1城市规划概念与特征

2.5. 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 2.5.1 民主意识 城市建成环境的开发过程涉及社会 各方的权益,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公众 参与是确保城市规划民主性的必要保障, 城市规划法为此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 序。
2.5.2 公正意识 规划上诉是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 维护行政相对方的正当权益的必要机制, 规划上诉的仲裁机构应当保持独立性。 2.5.3 环境意识 越来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 环境的保护。
三. 结论: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 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市政基 础设施等)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 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 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等)。
(3)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 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 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 展)
2.4.2 个案式规划管理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原 则,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享有较大的 自由量裁权,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优点,但在 确定性和客观性方面较为欠缺,如英国的审批制 度。
2.4.3综合型规划管理(双层管理)
第一层面:针对整个城市发展地区,制定 一般的开发控制要求,进行通则式管理,以提 高工作效率。 第二层面:划定城市中的各类重点地区 (如城市中心地区、景观重要地区、历史保护 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附加特别的开发控制 要求,采取个案评审方式,进行个案式管理, 以强化精细程度。
2.2.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2.2.1 集权制度 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 管理拥有较大的干预权(如英国和法国)。
2.2.2分权制度

城市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规划着城市的布局、功能、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方方面面,并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达到提高城市品质、增加城市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目标。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进行合理的城市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教育区、文化区等。

这样能够提高城市的效率,便于市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

合理的城市布局还能够提供更好的城市交通条件,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绿地、水源、生物多样性等。

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设置绿地,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此外,城市规划还要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城市规划还要考虑减少环境污染,合理规划工业区和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再次,城市规划需要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

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市民的生活需求,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

合理规划这些设施的位置和数量,能够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规划还要考虑建设便民设施,如市民服务中心、便利店等,提供便利的服务和功能。

最后,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历史文化保护。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建筑、历史遗迹等文化遗产,保留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将历史建筑和古迹融入到新的规划中,保留城市的独特魅力,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市的发展。

总之,城市规划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保护环境、建设公共设施和保护历史文化,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的城市。

在城市规划中,政府、设计师、市民等都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美好的城市。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1.涵义: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或社会权威机构;②公共政策要形成一致的公共目
标;③它的核心作用与功能在于解决公共问题.协调与引导各利益主体的行为;④它的性质是一种准则、指南.策略、计划;⑤公共政策是一种公共管理的活动过程。

2.公共政策下的城市规划可以定义为:将城市规划定义为:为弥补市场或政府“失灵”、
解决公共问题呲及维护和协调城市公共利益.由政府及其它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协商所形成的、由政府强制力保障的空问使用政策。

3.城市规划具备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城市规划的动态性;城市规划
的层次性(各国家、各地区也都建立了基于政府事权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职能和不同作用范围的城市规划体系)
4.城市规划在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城市规划是一种综合目标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
种以空间为载体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种过程开放的公共政策;市规划是一种衍生效应极强的公共政策(乘数效应);城市规划是一种刚柔并济的公共政策
5.。

城市规划师辅导:规划区域属性分类

城市规划师辅导:规划区域属性分类

(⼀)区域分类 按照区划的性质和地域属性不同,通常把区域分成如下⼏类:本⽂来源:考试⼤ 1.⾃然区. ⾃然区是指⾃然特征基本相似或内部有紧密联系,能作为⼀个独⽴系统的地域单元.它⼀般是通过⾃然区划,按照地表⾃然特征区内的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划分出来的.如我国的东南季风区,西北⼲旱区,青藏⾼原区等.每个⾃然区内部,⾃然特征较为相似,⽽不同的⾃然区之间,则差异性⽐较显著.www.E考试就到考试⼤ 2.经济区. 经济区是指经济活动的地域单元.它可能是经过经济区划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也可以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划分出来的连⽚地⽅.经济区⼀般都有经济活动中⼼和与它相连接的地域.在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由于受前苏联经济地理学学术思想的影响,许多经济地理学者接受"经济区是地域⽣产综合体"或"地域经济综合体"的概念.所谓地域⽣产综合体,或者地域经济综合体,是社会化⼤⽣产的地域组织,指的是综合性的经济地域. 经济区也有多种类型,如: (1)聚类经济区,国外⽂献有称之为均质区.其中有经济发展⽔平或发展速度相类似的聚类经济区,也有的是经济结构特征或产业优势和发展⽅向相似的聚类经济区.考试⼤-全国教育类站(www.Examda。

com) (2)经济协作区,也有称协作区或协作经济区.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经济联系⽽组织起来的地域单元.经济协作区是加强区域经济横向联合的⼀种重要形式.它和经济发展区域化的趋势相适应. (3)经济特区.它是享有较多优惠政策,有⼀定相对独⽴性和特殊管理的地域.有的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对内隔离.有的经济特区对内已不实⾏隔离,完全敞开.出⼝加⼯区,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业开发区,⾃由贸易区,关税⾃由区,⾃由港区,扶贫区等,都可属于经济特区⼀类区域. (4)部门经济区.根据某些资源或产业相对集中,或者按主导产业为标志划分出来的地域.如⼯业区,农业区,能源区,矿区,林区,牧区,⽔产区,粮产区,蔬菜区,⽔果区,蔗糖区,油⽓产区,加⼯⼯业区,风景旅游区,商业贸易区,休闲度假区,疗养区等. (5)综合经济区.即通常⼀般所说的经济区,经济门类较多,内部有紧密的联系,都有经济中⼼城市和⼴阔的乡村结合在⼀起的区域.来源:考试⼤ 3.⾏政区. ⾏政区是为了对国家政权职能实⾏分级管理⽽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政区是国家统治的⼯具,是为了更好地⾏使国家主权和执⾏国家任务,⽽将全国领⼟按照若⼲层次划分出来的地域.在我国,⾏政区既有管理⾏政的职能,同时也兼有管理经济的职能.因此,⾏政区与经济区能尽量吻合者,最为理想.由于⾏政区是⾏政管理区域,故宜相对稳定.来源: 4.社会区. 社会区是以民族,风俗,⽂化,习惯等社会因素的差别,按⼈⽂指标划分的地域单元.不同的社会区,往往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化特征和⼼理特征,民居的形式和建筑风格也往往各有特点.如⼴东的⼴府地区,潮汕地区,客家地区,就存在着语⾔上,⽣活习俗等⽅⾯的差别.再如瑶排,黎村,苗寨,作为⼀种社会区域,则是以聚居的民族来划分的.他们的居民建筑和耕作习惯便有着很⼤的区别.考试⼤-全国教育类站(www.Examd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区域的道路》是英国交通部于1966年完成的一本城市道路技术指南。

与《科林•布坎南报告》不同,这本指南仍然坚持传统道路设计中的特点,如强调横断面的宽度等;也没有提交通管理和对公交、行人的优先。

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道路认识的局限和争论。

在经历了六十年代后期、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实践后,英国的决策者、规划者和道路工作者逐步认识了城市区域的交通“承载能力”(包括交通和环境两方面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和道路建设必须同时规划同时管理。

另外,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郊区和原来的乡村地区房屋开发的需求高涨,城市中心地产重组再开发(常常因地价原因,这类地产经常为商业目的),这些都进一步刺激了交通需求。

1987年由英国交通部与英国道路与交通工程学会联合出版了一本技术指南 - 《城市区域的道路与交通》。

该指南指出,对于城市的交通问题要采用一种“均衡”的方法,即,“把交通管理与道路建设结合起来,当采取适当的设计标准时,是能够起到降低噪声、减轻污染和视觉冲击的”。

这本指南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转变了从单纯地设计路宽等技术指标的思路,落实了六十年代《科林·布坎南报告》中提出的思想,使道路的建设服务于城市的整体功能,道路的设计面向使用、面向以人为本。

鉴于其影响,这本指南在业界又称“棕皮书”。

进入九十年代,英国城乡发展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和英国交通政策的主要目标,这也给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变化,甚至影响到交通系统的设计和运营。

过去那种对交通需求不加限制的政策已被“需求需要管理”和“出行要采用综合运输方式”的舆论所取代。

这本操作指南与八十年代的“棕皮书”不同,它不仅仅注重交通管理与道路建设,它更是把城市中的各类交通方式进行了系统地定位,在城市的环境中突出强调出行时间的稳定性而不是高速度,要追求整体的环境效益、社会发展效益,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有1997年的技术指南奠定的综合交通系统的基础,交通决策者和从业者对于街道的建设、公交优先、停车政策等技术指南的需求日益专业化,所以在1997年指南的基础上,英国交通部、英国道路与交通工程学会等机构陆续出版了各类专业化的技术指南,如:
· Planning for PT in Developments (1999)
· Providing for Journeys on Foot (2000)
· Traffic Calming Techniques (2005)
· Parking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2005)
· Road Safety Audit (2008)
这些指南在各个方面将全世界的优秀实践加以了总结和利用。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