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坚持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篇一: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征服残疾的巴雷尼--对峙巴雷尼小时刻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本身的沉痛。
她想,孩子当今最须要的是役使和支持,而不是妈妈的眼泪。
母亲离开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自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本身的双腿,在人生的路线上果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同意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往后,妈妈只消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屡屡累得满头大汗。
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光要言传,还要身教。
假使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商榷支持巴雷尼练习走路。
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上去,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熬炼商榷。
体育熬炼填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未便。
母亲的样品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毕竟承担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
他吃苦进修,进修收效一直在班上压倒元白。
末了,以优异的收效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盘精神,勉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
末了,毕竟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史蒂芬?霍金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
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
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
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很多残疾人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一:海伦·凯勒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
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
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
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
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
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
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
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
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二:威尔玛·鲁道夫尽管威尔玛·鲁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这个小时候患肺炎、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仍夺得3枚金牌。
这个奥运传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国田纳西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残疾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比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他们的成功比普通人更来之不易,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这些残疾人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鼓舞。
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1:李雁雁今年已37岁的安徽池州青年李雁雁是中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
12年间,他孤独地辗转日本、美国学医,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
母亲的泪水落在他的手背上李雁雁身世坎坷,父亲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的教师,“”期间在池州因公殉职,那年李雁雁仅7岁,哥哥李京京17岁,奶奶和妈妈一筹莫展,全家就靠着每月45元的补助艰苦度日。
懂事的李雁雁从小成绩优异,1982年不负众望,一举考上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空调专业,入校后越发奋发图强,每年寒暑假都留校继续学习。
1985年秋,雁雁感觉视力异常模糊,渐渐不能视物,医院确诊是青光眼发展成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拿着诊断书,雁雁双手战栗,痛哭着捶打冷冰冰的墙壁,瘫倒在地。
李母龚桂兰得知后,连夜赶到长沙,强忍悲痛为儿子办理退学手续。
之后她四处举债,带儿子跑遍了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医院寻求治疗,但无力回天。
雁雁彻底绝望,回家后成天躲在阴暗的小房里,关起窗户,不见任何人。
母亲擦干眼泪,一次次劝慰儿子:“孩子,《盲人与灯》的故事你听过吗?黑夜里盲人执盏明灯蹒跚而行,路人问他,你啥也看不见,打灯笼干吗?盲人说,你们能看见灯笼,就会给我让路啊。
孩子,自古身残志坚成就大事者不乏其人,只要自己点亮心灯,创造光明,照样能走出一条大路来!”那一刻,雁雁的手背,感受到了母亲温暖的泪水。
他鼻子一酸,决心直面命运,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省钱,雁雁每天听收音机自学盲文。
1989年夏,他听说美国一家盲校将在中国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便立即报名。
那段时间,他每天坐在地上弯腰弓背摸练盲文,虽然腰酸背痛,却重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修完美国盲校全部课程后,雁雁又借阅了中、美、英、法、日等国的数百本图书,开阔了视野。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简短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简短残疾人想要获得成功,他们要付出的努力往往要比正常人要多得多,需要我们大家去学习他们身上的那种励志精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简短,供大家参阅!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简短篇1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
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
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
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
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
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
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
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
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
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
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
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500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500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今天为大家分享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作文精选五篇。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一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
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她用积极的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
在上世纪80年代,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
她就是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张海迪。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二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案例3个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案例3个成功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和坚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案例,欢迎阅读!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案例1:很多人眼里的刘伟是不幸的,花季的日子却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和艰辛的路,雨季的阳光里挥洒的是努力的汗水。
青春的岁月里,本应该是无虑的、欢乐的,可刘伟不是泡在水里拼命,就是坐在钢琴前练习。
“命运给我的,我不一定非要接受。
”一场意外使他失去了可以自由飞向梦想的翅膀,但他仍用双脚演奏出世界上最动人的乐章,征服了所有的听众。
用他的话讲:“我从来没有把我当什么特殊群体,就是你们用手做的东西,我用脚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没有不一样。
”2010年10月10日晚,《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在上海体育场举行,夺冠大热门刘伟以一曲《YouAreBeauti-ful》,毫无悬念地拿下中国达人秀的冠军宝座,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
1987年,刘伟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调皮、贪玩、不爱学习,小男孩的特点都能在他身上找到。
小时候的他梦想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然而10岁时,一场事故发生了。
1998年2月,刘伟因意外触碰到高压电,失去双臂。
昏迷后醒来的小刘伟,并不知道胳膊没了意味着什么,“再接上不就行了”。
但当他得知接不上了,自己再也没有双臂时,“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但是他并没有被这次灾难打倒,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走出了残障的阴影。
伤愈后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2002年,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刘伟一举夺得了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19岁时,成绩优秀的他放弃高考,开始学习钢琴,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7个小时的练习,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但是其间的过程十分坎坷。
刘伟曾经找过一个钢琴老师,老师说:“我只会教人用手弹琴,用脚我自己也不会。
”他又找到一家私立音乐学院,校长给他的回应是:“你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
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7篇
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7篇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篇1)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领悟,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__,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领悟,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_在__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_"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性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透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户外会。
1997年入选__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担任_肢残人协会_。
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篇2)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也消沉过一段时间,极度失望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努力去帮助一些人们。
医生当时预测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过后情况并不是非常糟糕。
后来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个病房的男孩,那个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觉得自己还不算倒霉,不应该就这样放弃,自己17岁就考上剑桥大学,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
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的“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
他自己在个人传记中谈到,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
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象常人那样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决不能让精神也残疾。
残疾励志故事精选5篇
残疾励志故事精选5篇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不倒的英雄!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五篇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残疾励志故事1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
他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因为他患上了罕见的“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
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
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
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他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
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
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1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了。
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
在两位音乐家的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了个人的第一张专辑《闪光》。
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钟。
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
听完他的演奏,观众被他的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奋斗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与哲理;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付红英,女,汉族,1958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天津市南开区人。
天津市残联文体中心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系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87年进入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9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
近20年的残疾人文化工作,组织残疾人才艺、合唱、棋类、书画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大量的文艺演出和比赛。
2005年她所指挥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就职天津残联文体中心、负责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的付红英,算不上漂亮,且身有残疾,但她拥有一颗最美的心。
她常穿梭于健全人之间,与他们一样工作一样劳动,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照顾。
20多年来,她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挥洒给了残疾人音乐事业这块沃土,用汗水和心力昭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贡献。
1958年,付红英出生在天津,不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凭借毅力奋发学习,考取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大学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一家服装厂做检验工人。
1987年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招收演员,她报了名,被招入团,才开始实现自己的艺术梦。
付红英说,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从事残疾人的事业是幸运的。
她既是演员又是组织者,多年来工作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幕后还是台前,或是组织残疾人才艺、棋类、书画等比赛和展览,她都恪尽职守;无论是排练指挥天津市残疾人合唱团、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到社会各界进行宣传演出,还是为合唱团建立章程制度、完善组织机构等,她都出色地完成。
05年组织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全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与北京、上海、青岛组成大型合唱团,演唱《蓝色多瑙河》《我的梦》,受到胡锦涛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付红英的生命进程中,音乐是主旋律。
她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除了在合唱团辅导女低声部,还为职校学生上初级乐理课,并定期到天津群艺馆进行合唱指挥培训。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励志(精编版)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励志残疾人在生理上或许很脆弱,但是在心理上,历尽艰辛的他们或许比许多人都坚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他们不顾一切,努力拼搏,是要登上顶峰!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1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
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
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
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
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
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
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
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
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2 20xx年前,在山西太原市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名叫陈思的小姑娘,她酷爱跑步,只有12岁的她,却早已经为学校争回无数田径比赛的荣誉,做一位长跑女运动员是陈思最大的梦想。
但命运似乎总爱和有理想的人开玩笑在一次放学途中,一场车祸永远地夺走了她的双腿,陈思的跑步梦彻底破碎了!原本活泼开朗的陈思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
看着同学们尽情地奔跑玩耍,她那幼小的心灵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在长期的孤独和自卑中,陈思读完了高中。
毕业后,同学们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而她数十次求职都被拒之门外。
陈思失落和无助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渐渐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篇11.张海迪张海迪这个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
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
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只能在家里坐着轮椅,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
这次手术之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
她请妈妈在桌子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
就这样,张海迪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
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因此她的英语进步得非常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
有一次,她翻译了一部长篇小说——《海边诊所》。
当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亲自为她书写了序,题目是: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2.桑兰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获得全国跳马冠军,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运动生涯1991年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1995年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有哪些?分享一些现代身残志坚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最美人物”潘小兰:身残志坚笑对人生8岁的她用乞讨换来母亲的手术费35年前,潘小兰呱呱坠地,她的降临,却没让这个家庭充满喜悦。
因为一出生,她的整个右臂就异常粗大,且五个手指不同程度地粘连着,“肢体残疾”成为一个标签,伴随着潘小兰的一生。
潘小兰的父母都靠务农为生,家里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姐姐,尽管经济拮据,父母对潘小兰的爱却没有减少一分。
为了看病,父母带她跑过很多地方,医生都劝他们等一等,等潘小兰长大点,手臂的情况稳定后再做手术,父母这才打消了看病的念头。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潘小兰渐渐长大,也慢慢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但因为有家人的温暖照顾,她从未感到自卑,就算有人问起,她也会大方地伸出右手,笑着回答:“我的右手肯定有我的用处。
”其实生活中,潘小兰并没有觉得右手残疾给自己造成什么不便。
“外婆从小就告诉我,右手不能用,还有左手,再不行,两只手夹着还能配合。
”在外婆的鼓励下,潘小兰不仅能洗衣、做饭、写字,甚至连难度颇高的针线活都不在话下。
8岁时,潘小兰和其他孩子一样步入学堂,可才读了一个学期,厄运再次降临这个家庭——母亲的骨质增生已严重到无法行走,不得不做手术。
而在此前,为母亲看病、求诊,家里已欠下亲戚朋友18000多元。
面对巨额手术费,一家人愁眉不展,姐姐主动提出来辍学外出打工,不忍姐姐放弃学业的潘小兰站了出来:“爸爸妈妈,我不读书了,我可以去吃‘百家饭’,帮妈妈挣钱。
”潘小兰口中的“百家饭”,指的正是乞讨。
小小年纪的她,没有文化,没有力气,乞讨是她唯一能想到的挣钱方法。
听她这样说,母亲难过得哭了,潘小兰却安慰她:“妈妈,没关系,我不觉得丢人。
”于是,那三年,市区的人民广场,成为潘小兰常去的地方。
“那时,父亲每天会背着母亲,带着我一起去人民广场乞讨,母亲睡在广场的椅子上,我和父亲坐在一旁,地上放着老师写的一块红布,上面写着求助的内容。
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
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
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
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
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残疾人励志故事三篇
残疾人励志故事三篇人要有一种伟大的欲望,还要有能够实现这种欲望的技能和坚忍。
——柏拉图无臂也想飞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XX 县人。
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
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XX市XX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
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
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
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
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
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
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一个格外芳香的苹果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残疾人的成就离不开他们自强不息的艰苦努力。
他们对身有残疾,但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关于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富兰克林·罗斯福有个小男孩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
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游戏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春天来了,小男孩的父亲买回来一些树苗,想把它们栽在屋前。
他把孩子们叫过来,让他们每人栽一棵。
并对他们说,谁栽的树苗长的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可是看到兄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他却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
因此,在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去管它了。
结果过了几天小男孩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
小男孩的父亲给他买了他最喜爱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
渐渐地小男孩不在自卑,开始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个月光明亮的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
去看看自己的那棵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当他轻轻地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
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小男孩看着父亲,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流出眼眶……那瘸腿的小男孩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
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周云蓬披肩的长发、宽大的墨镜、如影随形的吉他、天籁般纯净的歌声……这是中国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留给观众的最初印象。
周云蓬是标准的“70后”,但心理上却有着远大于实际年龄的沧桑。
小时候,病魔就缠上了这个不幸的孩子。
身患眼疾的他,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四处求医问药,别的小朋友童年都是彩色的,而他的童年经历单调又令人绝望,充满了火车、医院、手术室和酒精棉球的味道。
残疾人的励志名人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名人故事导语:残疾人只有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下面是有关残疾人的励志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残疾人励志故事一:身残志坚的孙膑孙膑真名失转,齐国人,是孙武的后代。
学习期间,庞涓知道魏惠王正在招揽人才,就匆匆告别鬼谷子、孙膑,下山赶往魏国。
孙膑留下来,虚心向老师学习。
鬼谷子喜欢他,把珍存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传给他。
由于当时没有纸,更没有印刷术,抄在竹简上的《孙子兵法》极为珍贵。
孙膑如获至宝,日夜研读,甚至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庞涓到了魏国,当上将军,带兵打败卫、宋、齐国,受魏惠王重用。
他想起孙膑,就写信请孙膑下山,骗他说是要共同干一番事业。
孙膑学业告成,拜别鬼谷子,高高兴兴来到魏国。
孙膑庞涓很想得到《孙子兵法》,可是孙膑却没带在身上。
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带进王宫面谈。
果然,孙膑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比庞涓强得多。
魏惠王留下孙膑,准备重用。
庞涓十分妒忌。
他装得若无其事,却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
一天,齐国来人送给孙膑一封信,是堂兄孙平写的,说叔父孙乔去世,请他回家看看。
孙膑怕魏王怀疑,只好回信说暂时脱不开身。
魏国边境守军搜出孙膑的信,交给魏惠王。
魏王正在怀疑之中,孙膑受庞涓怂恿,向魏王上书,请假回家。
魏王下令,扣留孙膑。
庞涓对孙膑说:“大王判你死罪,我再三求情,才改处膑刑(膑刑就是剜去膝盖骨)。
”膑哪里晓得,召自己来魏国、送信人和假信,都是庞涓阴谋策划的。
庞涓看到孙膑只能爬着行走,知道他跑不了,就叫他默写《孙子兵法》,骗他说:“传百代,扬孙氏大名。
”孙膑很想报答庞涓的救命之恩,就天天在竹简上默写。
伺候他的仆人不忍心,偷偷告诉他庞涓的阴谋:得到兵书后,杀掉孙膑!孙膑这才醒悟。
他烧掉已抄好的兵书,装起疯来,又笑又叫。
庞涓不相信,让人把他扔进猪圈。
他又翻又滚,还把猪粪往嘴里塞。
庞涓相信孙膑真的疯了,放松了监视。
孙膑打听到齐国使臣来到魏国,乘着黑夜去见齐使。
庞涓发现孙膑的衣服、鞋子扔在河边,以为他跳河自杀了,他哪里想到,孙膑正藏在齐使的马车里,飞驰而去。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案例3个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案例3个成功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和坚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案例,欢迎阅读!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案例1:很多人眼里的刘伟是不幸的,花季的日子却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和艰辛的路,雨季的阳光里挥洒的是努力的汗水。
青春的岁月里,本应该是无虑的、欢乐的,可刘伟不是泡在水里拼命,就是坐在钢琴前练习。
“命运给我的,我不一定非要接受。
”一场意外使他失去了可以自由飞向梦想的翅膀,但他仍用双脚演奏出世界上最动人的乐章,征服了所有的听众。
用他的话讲:“我从来没有把我当什么特殊群体,就是你们用手做的东西,我用脚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没有不一样。
”2010年10月10日晚,《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在上海体育场举行,夺冠大热门刘伟以一曲《YouAreBeauti-ful》,毫无悬念地拿下中国达人秀的冠军宝座,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
1987年,刘伟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调皮、贪玩、不爱学习,小男孩的特点都能在他身上找到。
小时候的他梦想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然而10岁时,一场事故发生了。
1998年2月,刘伟因意外触碰到高压电,失去双臂。
昏迷后醒来的小刘伟,并不知道胳膊没了意味着什么,“再接上不就行了”。
但当他得知接不上了,自己再也没有双臂时,“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但是他并没有被这次灾难打倒,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走出了残障的阴影。
伤愈后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2002年,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刘伟一举夺得了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19岁时,成绩优秀的他放弃高考,开始学习钢琴,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7个小时的练习,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但是其间的过程十分坎坷。
刘伟曾经找过一个钢琴老师,老师说:“我只会教人用手弹琴,用脚我自己也不会。
”他又找到一家私立音乐学院,校长给他的回应是:“你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
残疾励志故事大全精选5篇
残疾励志故事大全精选5篇总有一批人,他们身残志坚,依然能成就自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励志故事5篇,欢迎参考!励志故事精选1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
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
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
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
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
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
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
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
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
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当今社会,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物数不胜数,像张海迪、吴运铎、邰丽华……在中国古代,同样不乏励志楷模,有的人在某一领域的贡献甚至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1:孙膑在古代残疾人群中,肢体残疾比双目失明的要多,其中以下肢残疾所占比例最大,古汉语中的“跛”、“瘸”、“躄”、“痿”、“蹶”等字,皆指下肢有残疾。
在古代,腿脚不便的名人不少。
如献出著名宝玉“和氏璧”的卞和,就是一位双脚皆失的残疾人。
卞和致残为后天原因。
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在荆山上伐薪时,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但此二王不识货,卞和因此被先后砍去左脚和右脚,此即“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说。
幸好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
卞和被砍去双脚,这叫受“刖刑”。
刖刑是古代的酷刑之一,入“五刑”之列,另外四种刑法是“墨”、“劓”、“宫”、“大辟”。
刖刑又称剕刑,轻者砍单脚,重者去双脚。
在古代下肢残疾名人中,又以先秦时期最多,这是因为当时流行刖刑。
此刑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滥用到了顶点,以齐景公主政时的齐国来说,当时市场上最贵的是假肢,最便宜的是鞋子,这就是“踊贵屦贱”典故的由来,也是齐景公当年滥用刖刑所造成社会悲剧的直接反映。
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生前便曾被魏国人“刖”过。
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后得到齐国田忌的信任,多次设奇谋指挥军队,打败了当年另一对手、军事家庞涓率领的魏军,逼杀庞涓。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成绩非常优秀。
之后,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他自思本事不及孙膑,设下毒计,把孙膑骗请到魏国,谗言害之。
昏庸的魏惠王把孙膑办了罪,在他脸上刺字,还剜去了他的两块膝盖骨,此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的记载。
孙膑因此成了一名残疾人,再也无法站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坚持的励志故事
以下是关于残疾人坚持的励志故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1929年,她出生于日本长野一个富裕的家庭。
不幸的是,她患有先天性遗传神经性视觉障碍,只能隔着一层圆点状的网,模模糊糊地看世界。
母亲对她说:“要是你能把你看到的圆点都画出来,那么,你的眼睛就会好了。
”于是,她拼命地画她看到的圆点状的网,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眼病。
画了很长时间,她看到的依然是圆点状的网,但是,她却渐渐迷上了绘画,特别是画圆点。
每天,她都废寝忘食地画着。
母亲不希望女儿成为艺术家,因此毁掉了她的画布,还经常把她关起来。
但恰恰是母亲的为难激发了她的创作潜能,她咬紧牙关,决心一定要坚持画画。
正当她举步维艰之时,她的才能得到了精神病医生西丸四方的欣赏。
她的画被西丸购买,并被西丸介绍给一位研究梵高的画家。
她得知梵高虽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是一代绘画宗师。
26岁那年,她在旧书店里看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那些作品深深地震撼了她的灵魂,她决定前往美国。
·
两年之后,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得以成行。
临行前,她与家庭彻底决裂,母亲给了她100万日元,却告诉她永远不要再踏入家门。
失去了亲情,她的内心无比凄怆,但也促使她无比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
初到美国时,她的画几乎无人问津。
她贫困潦倒,常用在街边的垃圾箱中捡到的鱼头和烂菜叶熬一碗热汤喝,然后再继续画画。
慢慢地,她画的网状图案和圆点受到纽约知名评论家的关注。
经过多年积累,她的成名作《无极的爱》诞生了。
她用小圆灯泡和大面镜当反射,视觉幻象变化万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个画坛无名小卒开始受到评论家的追捧。
她的雕塑作品《南瓜》在中国香港拍卖到272万港元,刷新了雕塑作品的拍卖纪录。
她还引领着时代潮流,她为兰蔻设计的化妆包、为AU设计的手机都很热销,她所主张的圆点图案服装也风靡日本。
她,就是日本当代伟大的女艺术家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曾说过,地球也只是无数圆点中的一个,画好了圆点,就画好了宇宙,画好了世态人生。
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
草间弥生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圆点作为载体。
她的作品充满了张力,将观众带进一个奇幻的空间,让人难以确定真实世界和虚
·
拟世界的边界,并在其中融入了生命的酸甜苦辣。
她钟爱圆点,不厌其烦地反复画圆点,影响了当代的波普艺术,确立了她在当代艺术界的地位。
当记者问她为何能在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时,她说:“我坚持了一生的圆点艺术,也算圆满了人生。
其实,任何一棵树,如果能够花数十年去浇灌,注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