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0年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中国经济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
中国经济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齐建国,张涛2011-03-02摘要: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高速平稳、前松后紧”的局面。
2011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GDP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10%左右。
“稳中求进,难中求解”将成为2011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基调。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预测,房地产,人均钢铁一、2010年经济形势回顾(一)工业化进程继续推进、经济结构仍然处于重型化阶段分析短期经济形势必须把握住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清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图1表明,1990年以前,我国工业化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虽略高于GDP增长速度,但二者差别很小。
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增长速度,表明1990年以后我国进入了加速工业化时期。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中国经济率先实现全面恢复,工业增长再次回复到较高的增长水平。
这说明,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尚未达到高峰期,这就决定了工业增长依然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图1:改革开放32年经济总量增长与工业增长比较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制作。
2010年1-11月份的数据表明,在工业增长快于GDP增长的同时,重工业增长仍然快于轻工业。
11月份,规模以上重工业增长13.6%,轻工业增长12.7%。
这种趋势与发达国家基本相同。
发达国家工业化实践表明,钢铁作为重化工产品的代表,在工业化进入基本完成阶段时,人均年消费钢铁将会达到顶峰,然后出现拐点,转为下降。
图2中列出了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在工业化达到顶峰时人均每年钢铁消费量。
其中呈现出的基本规律是,工业化开始越晚的国家,工业化持续时间越短,工业化高峰时人均年钢铁消费量就越高。
英国1765年开始进入工业化,到1973年人均钢铁消费达到高峰,年最高消费为477公斤,工业化过程持续了200多年。
2010-2011年中国经济描述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经济运行趋于正常增长轨道,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本文认为,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物价涨幅趋稳,预计全年经济增长10%左右。
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可保持在9%左右,全年物价涨幅有望控制在4%以内。
建议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应逐步实现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并保持相对稳定,要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课题负责人:刘世锦■参加:侯云春卢中原蒋省三韩俊■报告执笔:刘世锦余斌李建伟陈昌胜张立群方晋杨建龙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预计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全年达到9%左右。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今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
2009年我国经济能迅速扭转增速下滑势头,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快速扩张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中国经济前景预测
第22卷第1期Vol.22,No.1西部经济管理论坛West Forum 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2011年3月Mar.2011收稿日期:2011-02-28作者简介:范剑平(1957—),男,经济学硕士,研究员,教授,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消费经济和收入分配研究。
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中国经济前景预测范剑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北京100045)摘要:2011年,“十二五”规划和新兴战略性产业规划启动、收入分配改革和城镇化进一步加快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东、北非等局部地区局势紧张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模型测算,预计我国经济增长9.5%左右,速度略低于2010年,CPI 涨幅可控制在4%左右。
2011年宏观调控的最大难点不在于总量矛盾,而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
要保证“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在开局之年落实到年度工作中,必须在深化改革方面给力,力争在调整结构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关键词:经济预测;宏观调控;经济复苏中图分类号:F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124(2011)01-0001-05一、2010年宏观调控政策效果评价和全年经济走势(一)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略高于1978-2009年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工业和建筑业恢复性增长最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
最新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编辑。
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一、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一)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但能耗强度进一步降低动态地看,2010年的能源消费增幅呈前高后低的态势,除了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外,能源消费量增幅逐月走低。
如图1所示,全社会用用电量增长率从1月份的40%逐月下调到12月的3%。
导致能源消费增幅前高后低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的基数前低后高。
此外,2010年下半年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能源消费增幅。
(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力方面,2010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051亿元,比上年降低8.45%,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比上年降低4.26%;电网投资完成3410亿元,比上年降低12.53%。
2010年,水电完成投资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
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并网风电 1399万千瓦。
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9621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134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70663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1082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107万千瓦。
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分别为37140千米和6084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58亿千伏安。
截至2010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44.27万千米、19.74亿千伏安,其中,500千伏等级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13.20万千米、6.98亿千伏安;750千伏等级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7493千米、3660万千伏安。
(三)能源生产创新高,资源约束进一步凸显(四)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能源安全形势进一步严峻能源进口增幅都远大于能源消费量和国内能源生产量的增长率,除了石油进口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外,煤炭与天然气也步入大量进口的行列。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预计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全年达到9%左右。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今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
2009年我国经济能迅速扭转增速下滑势头,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快速扩张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今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预算内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仅增长11.5%和20.33%,而去年同期则高达82.7%和49.72%;内资企业中非国有企业投资增长29.63%,仅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0.5%);主要依靠市场驱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6.7%,远远高于去年同期12.5%的增速。
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
消费增长依然强劲。
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
在汽车、家电、家具、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之后实际增长16.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NT R RIS M N G M NT ,3■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一、对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2010年中国经济在2009年中期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向好。
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再次达到10%以上的水平。
在一些人看来,这意味着200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调整已经结束,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
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率重回10%,并不是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源于以下两大短期因素:一是2008年底和2009年国家采取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的结果,特别是超量的货币发行和超强的信贷投放产生很强的短期刺激效应。
二是2010年全球各国经济均步入或强或弱的复苏期,拉动了我国出口的强劲回升,从前个月的经济运行看,年内需的实年展望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际增长是有所放慢的,因此,经济增长的加速主要是靠强劲的出口增长推动。
2009年中期以来经济强劲回升,并不是一种正常状态,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过程并没有结束,同时,我国经济面临诸多深层结构矛盾,因此,未来二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适度调整、保持“调整型增长”态势,才是内在的趋势,也才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实现。
仍沉浸在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思维,对于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对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有两点基本判断:(1)2009年中期以来经济强劲回升属于“非常态”,回调到正常增长水平是内在要求。
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近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合适水平是7-9%,超过这个区间或是偏快或是偏慢。
(2)2010年不是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起始年。
经济的强劲增长是短期强力政策刺激的结果,不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自2008年步入调整期(长周期、中周期和短期的交汇点),调整过程被全球金融危机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所打断,未来仍需要“补调”,以此来解决新的内在增长动力问题。
二、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1.经济增长继续回升,但面临内在调整压力预计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E E P E A A E E 12011110201020109.22NT R RIS M N G M NT ,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2011年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不过,我国面临的出口环境会明显好于年。
关于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和2011年发展计划的报告(含图)
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去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明显改善。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增长10.3%,超过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3%、12.2%和9.5%,超过预期目标0.3个、4个和0.8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增长12.1%,超过预期目标4.1个百分点。
煤电油气运等的运行调节和综合协调得到加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以及受灾地区、重大活动、重要时段的需求。
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3万亿元,增长21.3%,财政赤字比预算减少500亿元。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9.7%,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
内需持续扩大,增长的拉动力趋向协调。
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消费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
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718万台,增长1.3倍。
汽车销售1806万辆,增长32.4%。
投资保持适度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超过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
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计划圆满完成。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为民间投资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1.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10年能源年报及2011年定报制度说明
2010年能源年报及2011年定报制度说明2010年能源年报及2011年定报制度说明2010年能源统计年报及2011年能源统计定报由于国家能源统计制度的改革,在统计范围、能源品种及表式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变化,根据国家及省统计制度的要求,现将2010年能源统计制度的变化情况及2010年能源统计年报、2011年能源统计定报的统计范围及工作要求如下:一、2010年能源统计制度变化情况说明(一)、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P201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附表(P201-1表)统计范围及指标变动情况1、统计范围变化季报:辖区内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以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千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月报:辖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千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2、指标变动:(1)取消补充资料中,本期:工业总产值(上年价)指标。
(2)分品种“消费量合计”中,国家及省统计局取消了“去年同期”指标,考虑到在实际操作中,当年的能源消费同比审核工作要求仍然存在,为确保能源消费数据的正确性及在审核过程中的直观性,市局仍保留“去年同期”指标。
(3)填报目录中,能源品种有以下变化:①“原煤”增加四个其中项“1.无烟煤,2.炼焦烟煤,3.一般烟煤,4.褐煤”,上述四种煤炭的参考折标系数分别为0.9、0.9、0.7143和0.4286吨标准煤/吨,填报时请注意区分。
若企业有上述两种煤炭的消费,要分别填报两个其中项,“原煤”一行中要填两种煤炭的合计数,“实物量”为两个其中项“实物量”的合计,“采用折标系数”为两个其中项的“采用折标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最终结果是原煤折标准煤要等于其中项折标准煤的合计。
②取消“煤制品”的三个其中项“型煤、水煤浆、煤粉”。
有“型煤、水煤浆、煤粉”消费和库存的企业,只需填报在“煤制品”总项中。
③取消“其他煤气”,改成“转炉煤气”和“发生炉煤气”。
2010年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
(四)运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民生持续改善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26亿元,增长32%,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7.9亿元,增长33.8%。在财政收入提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质量也逐步提升,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实现1033.3亿元,增长32.9%,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受益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战略的带动,全省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主体税种增收明显,增值税增长27.1%,企业所得税增长37.7%,消费税增长26.6%,营业税增长33.1%。
4、用电量、货运量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700.5亿千瓦时,增长15%,其中,工业用电量496.7亿千瓦时,增长19.2%;货物运输量100324.9万吨,增长17%,其中,公路货运量88439万吨,增长17.6%。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全省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在发展中仍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第一,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快。能源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等带来生产成本上升,2010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3%和11.8%;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净额占企业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的比重居高不下,影响企业资金流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及费用的快速上升,甚至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此外,用工不足、招工难问题再度出现,工资水平提高也给企业加快发展带来较大压力。第二,部分企业流动资金仍然紧。随着货币政策由原先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信贷规模增长将进一步放慢,将对部分企业融资产生直接影响。
2011年我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1年我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能源行业化危为机,在困难中前行,抓住全球能源需求放缓的有利时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把握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下跌的难得机遇,创新模式加强能源国际互利合作;紧紧围绕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团结奋进,开拓进取,能源运行总体平稳,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2011年能源经济的总体情况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29.6亿吨,比上年增长12.7%。
全年发电量365 06亿千瓦时,增长7%;全社会用电量36430亿千瓦时,增长5.96%。
原油产量1.89亿吨,大体持平,下降0.4%;原油净进口1.99亿吨,增长13. 6%。
天然气产量829.9亿立方米,增长7.7%;煤层气(瓦斯)抽采量达到71.8亿立方米,利用量23.5亿立方米,分别增长23.8%和36.6%。
(一)全年能源运行前低后高,总体平稳2011年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能源需求逐步回升,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年初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能源运行低迷。
二季度开始,宏观经济止跌企稳,能源需求逐渐回暖,煤炭、电力、石油消费结束了持续下滑的势头。
上半年国内能源供应总体较为宽松,价格平稳。
三季度,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企业开工率明显回升,加之夏季降温负荷高,能源消费转旺。
进入四季度,钢铁、建材、化工和有色等行业快速恢复,拉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
入冬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长时间遭遇极端低温天气,居民取暖用能迅速攀升,华中、华东地区天然气、煤炭先后出现供应紧张。
总体上看,下半年能源消费趋于活跃,全国能源供需总体仍保持平衡,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部分能源品种出现供应紧张。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特点、问题及2011年展望
通胀压力持续上升经济增长趋于稳定——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特点、问题及2011年展望2010-12-14,作者:于春树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0年第6期总体来看,今年前10个月,中国经济运行情况良好,整体经济呈现增速较快、运行质量较高、新增就业较多、物价总体温和可控、国际收支情况改善的运行格局。
但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进入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最引人关注并忧虑的事情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节节攀升,7月份同比上涨3.3%,8月份同比上涨3.5%,9月份同比上涨3.6%,10月份同比上涨4.4%,居民消费价格的持续上涨使通货膨胀预期不断被强化,再加上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通胀压力持续上升。
展望明年,中国经济存在一些促进增长的有利条件,世界经济仍处在复苏之路上,需求仍可保持较快增长,但世界经济复苏仍将是缓慢曲折的过程,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国内经济依然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通货膨胀形势发展及应对措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综合起来看,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可能低于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高于今年涨幅的可能性很大。
一、前10个月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呈逐步回落态势前10个月,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基本符合宏观调控预期,呈现“经济增长较快、物价温和上涨、就业稳定增长”的态势。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9%,实现了高位起步,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经济较快增长的态势趋于巩固。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2932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13725亿元,增长9.5%。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预1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预测安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十二五”规划之年。
过去的一年,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把握经济运行规律,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方法措施,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使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顺利完成了预期发展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认真分析去年的经济形势,对于规划和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11亿元,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2.5万元,增长12%。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5.1亿元、支出140.7亿元,分别增长17.9﹪和15.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亿元,增长20.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增长22.1%。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8.9%。
进出口总额15.7亿美元,增长66.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9.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8.5%。
实现利润183亿元,增长34%。
粮食总产334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4元,增长10.7%。
农民人均纯收入6359元,增长13.7%,城乡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2010年经济运行态势(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提升,增速加快。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11亿元,增长13.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人均生产总值2.5万元,增长12%。
(二)投资消费快速增长。
通过投资规模的扩大,消费政策的完善落实,外贸空间的不断拓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95亿元,增长20.8%;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增长22.1%。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8.9%。
进出口总额完成15.7亿美元,增长66.9%。
(三)工业经济明显提升。
大力实施的“工业振兴工程”,使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648亿元,增长19.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8。
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2011年展望
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2011年展望新闻作者: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新闻来源:日期:2011-6-27 10:05:16 浏览次数:2640摘要: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强劲,通胀虽超预期,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在全球复苏步履维艰之时,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总结2010年的宏观调控,在强调保增长的同时,对调结构的重视稍嫌不足。
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时机稍晚,力度也不太够。
展望2011年,我国经济将步入政策紧缩期,适当的政策排序应该是抑通胀、调结构、稳增长。
我们预测,2011年我国GDP实际增长9.6%,CPI上涨4.3%。
关键词:宏观经济,回顾,展望,政策建议2007-2008年是我国经济周期的拐点。
在经历了长期的高位平稳运行后,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就在此时爆发。
金融危机和周期拐点叠加,使得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异常复杂的局面。
经过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低谷后,我国经济迅速复苏,并在2010年逐步走稳。
同时,通货膨胀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抬头,促使央行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
就国内外形势变化而言,2010年是相当复杂的一年。
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多重两难,这也给宏观调控带来巨大挑战。
但总体上,2010年经济增长强劲;通胀虽超预期,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在全球复苏仍然步履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下面,我们先对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回顾,接着集中探讨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这两个热点问题,然后预测和展望2011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最后是政策建议。
一、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经济增长趋稳,通货膨胀有所抬头;三大需求全面复苏,增长平稳;股市低迷,楼市历经调控依然坚挺。
(一)增长与物价如图1所示,2010年全年GDP同比增速高位回落至预期调控水平,GDP环比增速从三季度开始出现稳健回升态势。
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一、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二、2011年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三、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预测•四、政策基本走向•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展望2011年,增长率将比2010年有所回调,经济增长预计为9.5%左右,居民消费物价指数3%-4%。
(总理报告:GDP增8%;居民消费物价指数4%;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一、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继续下行的压力较大。
据测算,如果保持目前的环比增长水平,2011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将降至7.5%左右(9.7%),明显低于合理的潜在增长水平。
•二是通胀预期并未完全消除。
尽管总体价格形势基本保持平稳,但在货币供应增长较快、货币存量较高和工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胀预期仍然居高不下。
通胀预期较高加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也限制了政策运用空间,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
•三是保持和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难度较大。
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缺少长效机制,当前调控主要依靠短期和行政措施,现有调控成果并不稳定,存在着反弹的可能。
此外,受开发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对经济增长的一些不利影响也未完全显现。
•四是结构调整和短期增长的矛盾比较尖锐。
由于2009年以来重工业增长明显加快,单位GDP能耗和排放水平有所上升,导致2010年特别是下半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任务异常繁重。
•五是货币信贷增长存在着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是货币信贷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资金紧张程度却趋上升。
信贷宽松与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很大。
二、2011年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一)有利条件•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仍可维持温和复苏态势;•其次,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第三,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第四,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
2010年经济形势与2011年预测
2010年经济形势与2011年预测文岳国强程选一、2010年经济形势(一)投资、消费与净出口贡献估计2010年1季度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GDP增速达到11.9%,随后的2个季度增速逐渐回落。
根据2010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情况,初步估计2010年4季度增速在8%左右,全年GDP增速将达到9.9%,比2009年略有加快,其中消费增长贡献约43.5%,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与2009年基本持平,资本形成贡献56.5%,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比2009年下降3个百分点左右(见表)。
1、投资刺激政策效应明显弱化,民间自发投资显著复苏,但基础不稳2010年是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三个特点:第一,与2009年相比,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投资刺激政策的增长效应明显弱化。
2010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了24%,扣除价格因素(前三季度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3)实际增长20.4%,比2009年同期(37.4%)大幅下降17个百分点。
2010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实际增长21.3%,比2009年同期降低了14.3个百分点。
“刺激政策的增长效应明显弱化”完全印证了我们2009年底的预计。
第二,国有及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
作为刺激政策的具体载体,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投资迅猛增加,城镇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38.5%)比2008年(12.8%)上升了25.7个百分点。
2010年城镇国有投资增速大幅回落,1—11月累计实际增速下降到15%,比2009年下降了23.5个百分点,基本回落到了2008年水平。
与国有投资走势相似,2010年非国有(民间)投资增速也出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要比国有小很多。
2010年1—11月城镇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为25.1%,比2009年(31.2%)仅降低6.1个百分点,但高出2008年(18.5%)6.5个百分点,对2010年的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贡献显著(见图1)。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对策建议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对策建议2010年三季度以来,受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隐忧。
这一现象的发生将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移提出迫切要求,也将对中西部内陆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年终专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2010年特别是第三季度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重大的情况和变化。
这些新情况将对今后一段时期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工作会议明确未来的政策导向2010年7月5—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会议系统总结了西部大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任务。
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将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这意味着6月初实施的针对新疆地区的资源税改革政策将推广到西部12个省份。
2010年8月17日,国务院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进展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重点的汇报。
明确提出开展东北地区“十二五”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将对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区域规划的实施出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2010年以来,国家批复的区域规划与2009年相比明显减少,区域规划处于加快推进实施阶段。
目前,区域规划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区域政策针对性不明显。
规划区域的范围不是以类型区为标准划分的,而是以行政区为标准划分的,导致区域政策的针对性不明显,地区之间的政策大同小异。
二是区域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不够。
从区域规划实施的情况看,各省市区积极要求将本行政辖区或辖区内一部分上升到国家战略,主要是解决加快发展的问题,而不是加强生态保护,某种程度上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一定冲突。
能源经济年度形势及展望
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国家能源局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
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0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
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
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
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
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
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
[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编辑。
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一、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一)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但能耗强度进一步降低动态地看,2010年的能源消费增幅呈前高后低的态势,除了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外,能源消费量增幅逐月走低。
如图1所示,全社会用用电量增长率从1月份的40%逐月下调到12月的3%。
导致能源消费增幅前高后低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的基数前低后高。
此外,2010年下半年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能源消费增幅。
(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力方面,2010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051亿元,比上年降低8.45%,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比上年降低4.26%;电网投资完成3410亿元,比上年降低12.53%。
2010年,水电完成投资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
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并网风电 1399万千瓦。
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9621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134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70663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1082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107万千瓦。
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分别为37140千米和6084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58亿千伏安。
截至2010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44.27万千米、19.74亿千伏安,其中,500千伏等级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13.20万千米、6.98亿千伏安;750千伏等级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7493千米、3660万千伏安。
(三)能源生产创新高,资源约束进一步凸显(四)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能源安全形势进一步严峻能源进口增幅都远大于能源消费量和国内能源生产量的增长率,除了石油进口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外,煤炭与天然气也步入大量进口的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国家能源局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
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0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 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
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
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
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
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
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
迎峰度夏期间,水电满发,重点发电企业库存充裕,煤炭消费“旺季不旺”,价格回落至720元/吨左右。
10月下旬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我国冬储煤在即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11月底达到807元/吨,恢复至年初水平。
2、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煤价。
入冬以后,冬储煤需求增加,全国大范围强低温天气推升取暖用煤需求,12月下旬,全国日均火电发电量达到107亿千瓦时,创年内新高,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煤炭价格在高位运行,电力企业存煤积极性下降。
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能源局召开座谈会要求煤炭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的煤炭供应;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价格管理部门联手打击囤煤惜售、恶意炒作行为,不得干预煤炭外运,保持良好的市场流通秩序;督促电力、煤炭企业做好2011年度电煤衔接,订立长期供货协议。
在有关各方积极配合下,煤价趋于稳定,电煤价格适当下降。
12月底,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为775元/吨,比11月底下降30元/吨。
(二)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需求增速逐步回落1、电力供应持续增长。
2010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风电1399万千瓦。
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9.6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0万千瓦,风电3107万千瓦。
全年累计发电量4.1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3%。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达到4660小时,比上年增加114小时,是2005年以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其中,水电3429小时,比上年提高101小时;火电5031小时,提高166小时;核电7924小时,提高208小时;风电2097小时,提高20小时。
2、电力需求增速前高后低。
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1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
受上年基数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影响,增速前高后低,逐季回落。
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用电量延续了2009年四季度以来快速增长势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仍然是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二季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用电量增速开始回稳。
三季度,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钢铁、化工、建材、有色四大行业用电量开始回落,拉动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下降。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降温负荷迅速攀升,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较快,成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进入四季度,各地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重工业用电增速快速回落。
11月份四大主要用电行业累计用电量10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一年来增速首次转负,比全社会用电增速低5.7个百分点,处于多年较低水平。
3、迎峰度冬期间,华中、西南部分省市电力供应偏紧。
进入12月份,各地“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前期受到抑制的煤炭和电力需求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强低温天气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电煤库存持续下降;与此同时,煤炭价格相对高企,中、西部地区的火电企业亏损加剧,电厂存煤积极性下降。
12月31日,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可用天数降至15天,远低于10月底21天的水平。
由于电厂存煤下降较快,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和陕西等省先后采取有序用电或拉闸限电措施。
(三)成品油消费增长较快,四季度柴油出现时段性短缺2010年原油产量稳步增长,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6.9%,为近年来最高增速。
原油进口2.39亿吨,增长17.5%。
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增长13.4%,创十年来最高增速。
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增长5.1%;煤油1715万吨,增长15.3%;柴油1.59亿吨,增长12%。
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增长12.3%。
2010年国际油价震荡上扬,前三个季度基本在70-85美元/桶间波动,11月以来,在发达国家“二次政策刺激”,特别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国际油价强势上扬,年末达到92美元/桶,创26个月以来新高。
国内成品油价格三次调升、一次调降,成品油消费持续回暖,从三季度开始,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受宏观经济拉动,柴油消费大幅增长。
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比上年增长32.4%,是汽油消费平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世博会、亚运会带动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加之商务出行活跃,航空煤油消费保持旺盛需求。
进入四季度,三秋农忙用油增多,部分地方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用电量一定程度受到抑制,一些地方启用柴油发电,放大了社会正常用油需求,10—11月,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柴油供应偏紧。
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积极协调下,石油企业采取了增加进口、调整加工量、加强运输调度等措施,有效增加了国内市场供应。
进入12月份,柴油市场供求秩序恢复平稳,库存逐渐回升。
(四)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冬季用气高峰平稳度过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94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1%。
进口LNG934万吨,增长75%;首次进口管道气44亿立方米。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煤层气利用量36亿立方米,增长42.3%。
天然气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主要消费地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
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将达11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4%。
为防止2009年冬季的“气荒”重演,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前制定应对预案。
从三季度开始主动协调油气企业,一方面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鼓励开展天然气储备;另一方面加大LNG现货采购,补充国内缺口;同时,调整检修计划,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的投运进度,市场资源供应量得到有效保障。
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冬季全国没有出现“气荒”现象。
二、2010年能源行业的新进展2010年,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目标的指引下,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注重保障民生,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一)能源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一是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鼓励开发、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严格限制新建小煤矿。
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有12个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28亿吨。
二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成效。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46号),明确要求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限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进行兼并重组。
山西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内蒙古和宁夏联手打造宁东—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河南、贵州、山东等省推进煤矿企业强强联合。
形成了神华、中煤、同煤、山西焦煤和陕西煤化5家亿吨级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淮南矿业等9家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超过50家,产量达到17.3亿吨。
三是加大力度关闭小煤矿。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淘汰煤矿落后产能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2010年,全国关闭小煤矿1693处,淘汰落后产能1.55亿吨。
目前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已减少到1万处以内。
四是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
2010年关停小火电11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7210万千瓦。
全国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提高到70%以上,其中60万千瓦及以上清洁机组占33%,年底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达到33台,在建11台。
2010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35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克/千瓦时。
(二)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其中,水电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
非化石能源建设投资占电源建设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3.5%,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云南小湾、四川瀑布沟、青海拉西瓦、贵州构皮滩等一批水电项目陆续投产。
截至2010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超过2.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22%,水电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010年秦山二期三号机组和岭澳核电站三号机组投产,结束了核电3年没有新增装机的局面,总装机达到1080万千瓦,核电在建机组28台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
2010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399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3107万千瓦,装机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全年发电量5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4%。
2010年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4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70万千瓦。
至2010年底,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占26.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发电量7862亿千瓦时,按发电煤耗折算约合2.63亿吨标准煤。
(三)扎实开展保障民生工程,城乡用能结构加快升级一是改善城镇居民用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