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变化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变化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变化概述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内膜,主要发生在绝经后的女性,在病理学上可表现为不同的病理变化。

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变化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腺癌腺癌是子宫内膜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90%。

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异型性增加:在病理切片中,可以观察到癌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不规则,细胞核的大小和形状也呈现出多样性,细胞排列紊乱。

2.细胞核变化:癌细胞的细胞核常常呈现增大、增多的特点,核染色质不均匀,核仁增大,核分裂增多。

3.腺体形态改变:正常的子宫内膜腺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而癌组织中的腺体形态表现出分支增生、复杂和扭曲。

4.浸润性生长:癌细胞通过浸润性生长方式扩展,不仅累及子宫内膜,还可侵犯子宫壁、子宫颈和邻近组织。

5.淋巴管和血管侵犯:腺癌的癌细胞可以侵犯周围的淋巴管和血管,从而引起淋巴结转移和血液转移。

黏液性癌黏液性癌是子宫内膜癌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病理变化与腺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黏液分泌增加:黏液性癌的癌细胞具有产生大量胶样黏液的能力,造成肿瘤组织内黏液含量增加。

2.胶样黏液团:在病理切片中,可以观察到癌细胞周围有大量的胶样黏液团。

3.细胞异型性增加:癌细胞的细胞核大小不一,染色质不均匀,核仁增大,核分裂增多。

4.腺体形态改变:黏液性癌的腺体结构扩张、肿瘤细胞的团聚和分离。

5.淋巴管和血管侵犯:黏液性癌的癌细胞也可侵犯淋巴管和血管。

浆液性癌浆液性癌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癌类型,其病理变化与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细胞异型性增加:浆液性癌的癌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细胞核变化明显。

染色质不均匀,核仁增大,核分裂增多。

2.腺体形态改变:浆液性癌的腺体形态复杂,不规则,腺腔扩张,常见囊性变化。

3.细胞外浆液分泌增加:浆液性癌的癌细胞具有大量的细胞外浆液分泌,使得肿瘤组织内充满了浆液。

4.淋巴管和血管侵犯:浆液性癌的癌细胞也可侵犯淋巴管和血管。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在亚洲地区发病率也持续增加。

目前的研究在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方面都有了较深入及崭新的认识。

本文主要收集近几年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中国女性第二个最常见的癌症,在欧美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

在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1]。

目前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种类型:I型(子宫内膜样)和II型(非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两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癌不仅组织学表型和分子机制不同,其生物学行为也大不相同。

由于子宮内膜癌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以及分子表型,本文回顾了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新进展,并对这些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1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特点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子宫内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它有两个亚型[2]:雌激素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和雌激素不相关的II型子宫内膜癌。

1.1雌激素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雌激素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类型,占所用病例数的75%~80%。

多数是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时会伴有鳞状细胞的成分。

I型子宫内膜癌被认为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雌激素过量造成的,由于孕激素的拮抗,这些雌激素的作用不完全(或根本没有)。

子宫内膜增生是这一类型的组织学前病变[3]。

目前的WHO分类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单纯性增生(癌变风险小于1%),复杂性增生(癌变风险约2%),单纯非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约8%),和复杂非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约30%)[4]。

1.2 II型子宫内膜癌10%~15%的子宫内膜癌是II型子宫内膜癌,它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浆液性癌或透明细胞癌,多被认为是中低分化的癌。

这类癌特征性的来源于萎缩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它们不表达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分析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分析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5T07:25:19.221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5期作者:金玉梅[导读] 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女性常见的子宫内膜癌,通过刮宫活检可可明确子宫内膜癌分型。

(吴忠市人民医院宁夏吴忠 751100)摘要:目的评估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分析病理结果。

结果150例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者经过病理活检,得到子宫内膜样腺癌136例(90.67%),8例(5.33%)为浆液性癌,5例(3.33%)透明细胞癌,1例(0.67%)癌肉瘤。

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女性常见的子宫内膜癌,通过刮宫活检可可明确子宫内膜癌分型。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效果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是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

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每年约有20万的新发病例,同时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三位妇科恶性肿瘤之一[1]。

其发病与患者生活习惯相关,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肿瘤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现将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者为此次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经量异常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经期显著延长;临床资料完整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实验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者;理解及语言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51.15±4.6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5±0.11)年;学历:45例中大专,50例高中学历,5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

浅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浅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将 患者 的 年 龄 、 临床 表 现 、 合并 症 及 病 理 的 变 化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过 以 上 几 点 的分 析 来 了 解 子 宫 内膜 癌 的 分布 趋 势 和 病 理特 通 点 , 而 得 出相 应 的 理 论 结论 。 患 者 的病 理 诊 断 均 依据 W HO子 从 对 宫 体 肿 瘤 组 织 学 分 类标 准 。 本 均采 用 常 规 石 蜡 切 片 …, 标 H—E 染 色 , 镜 诊 断 。 用S P 步 法标 记 E 光 采 —两 R和 P 采 用 门 诊 , R。 电话 以及
暖固

临床 医 学
浅 析 子 宫 内膜 癌 的 临 床 病 理 特 点 及 预 后 分 析
徐 伟 莉 ( 南省 新 乡 市第 二人 民医 院病 理科 河 南新 宫 内膜 癌的病理 学特 征 与临床 及 预后 的关 系 。 方法 对1 0 1 例子 宫 内膜 癌患 者的 临床 病理特 点和 5 年随 访结果 进 行 回j 性分析 。 | i 结果 年龄 分布主要 以5 ~6 岁年龄段 居 多, 0 8 主要 症状 为无痛性 隅道流血 , 织学分级主 要 为高分化腺 癌, 91 ; 组 占5 .% 组织 学类型主要 为子 宫 内膜样腺 癌者 , 6 4 I 占7 .% 肌层浸 润主要 为浸 润深度 <1 2 , 2 7 ; / 者 占6 .% 子宫 内膜样 腺 癌中E , R R P 均阳性者8 倒 , 7 占8 .% 结论 子 宫内膜 癌的预 后与其组 织病理 学分 型和分 组 , 88 。 手术 一病理 分期 , 肌层 浸润深度 及 受体 是 否表达 密切 相关 。
8 .%; 液 性 腺 癌 4 , .%; 明细 胞 癌 者 5 , 4 5 粘 91 浆 例 占3 6 透 例 占 .%, 液 腺 癌 2 占 1 8 未分 化 癌 1 , .%。4肌 层浸 润 : 润 深 例 .%; 例 占0 9 () 浸 度 <1 2 共 5 例 , 0 浸 润 深 度 ≥ l 2 共 1 例 , 1 .%I /者 5 占5 %l /者 2 占 09 无 肌 层 浸 润 者 者 共 1N , .%。 o ]占9 1 2 5 手 术一病理 分期 . I 7 例 , 0 I o ]I 5 ,Cl例 )I 9 , 8 2 期 7 占7 %(A1N ,B5 例 I 2 ; 期 例 占 .% I ( A8 , B 例 )I 期 l例 , 7 3 ( I 2 , I 例 , I 6 ; I 例 I 1 I I 9 占1 .% I A1例 I B1 I C 例) I I I I I I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引言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子宫内膜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据了大部分病例。

腺癌可分为不同亚型,包括内膜型(endometrioid)和浆液型(serous)等。

内膜型腺癌生长较为缓慢,一般具有较好的预后;而浆液型腺癌则具有更为侵袭性的特点,预后相对较差。

腺泡状癌(adenoid carcinoma)腺泡状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其病理特点是细胞排列成腺泡状结构。

腺泡状癌的预后相对较好,与内膜型腺癌类似。

黏液性癌(mucinous carcinoma)黏液性癌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少见亚型,其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大量黏液。

黏液性癌常常具有较低的分级和分期,预后较为良好。

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腺鳞癌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由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组成。

腺鳞癌的预后较差,一般具有较高的分级和分期。

浆液性癌(serous carcinoma)浆液性癌是子宫内膜癌中最具侵袭性的病理类型之一。

浆液性癌的细胞形态与浆液性卵巢癌相似,预后较差。

浆液性癌常常具有较高的分级和分期。

其他病理类型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外,还有一些罕见的亚型,如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等。

由于这些亚型病例较少,其预后和生存率的研究相对有限。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一般而言,内膜型腺癌和腺泡状癌这两种相对较为良性的病理类型具有较好的预后;而浆液性癌和腺鳞癌这两种高度侵袭性的病理类型则预后较差。

子宫内膜癌病理报告

子宫内膜癌病理报告

子宫内膜癌病理报告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XX岁
临床病史:
患者于XX年X月X日因阴道出血、下腹胀痛等症状来我院就诊。

行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上方附着物,行宫颈活检术后确诊为
子宫内膜化生。

治疗及随访:
患者于XX年X月X日行子宫内膜刮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腺癌。

患者随访至今,生活与工作正常,未出现异常症状。

病理报告:
标本号:XX2020X
组织类型:子宫内膜组织
镜下所见:见少量不规则的腺体增生,部分腺体间伴有不规则形态的核,细胞有破损和坏死现象,核染色体呈现不均质性和增多性。

同时见少量淋巴管侵入。

诊断意见:
子宫内膜腺癌
备注: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内膜上皮细胞,随着病程进展,可能还会累及到子宫肌层、卵巢等周围组织。

早期子宫内膜癌多数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者是经期结束后继续阴道有血性分泌物,需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1. 引言子宫内膜癌是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它通常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随着病情的发展,癌细胞会浸润至更深层次的组织中。

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子宫内膜癌的分类子宫内膜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类型,约占所有子宫内膜癌的80%。

它通常由腺体内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来,病理形态学特征是腺体的不规则增生和变异。

腺癌可以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中度分化和分化差的三个亚型。

2.2 浆液性癌(serous carcinoma)浆液性癌是子宫内膜癌中较为恶性的一种类型,约占子宫内膜癌的10-20%。

其病理形态学特点是癌细胞的高度异型性和分化不良。

浆液性癌具有快速生长和侵袭的特点,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2.3 黏液性癌(mucinous carcinoma)黏液性癌在子宫内膜癌中相对较少见,仅占5%左右。

它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是癌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黏液,细胞核通常较小,胞质丰富。

黏液性癌的侵袭性较低,但往往表现为较大的肿块。

2.4 内分泌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内分泌型子宫内膜癌约占子宫内膜癌的10%。

它是由子宫内膜的内分泌细胞发展而来,通常形成多个小腺体。

内分泌型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形态规则,并且较为缓慢生长。

3. 组织学分级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对于评估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根据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级系统,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三个不同的分级:•G1级:肿瘤分化良好,癌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轻度异型,细胞分裂率低;•G2级:肿瘤分化中度,癌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核中等至重度异型,细胞分裂率中等;•G3级:肿瘤分化差,癌细胞形态高度异型,细胞核重度异型,细胞分裂率高。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概述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概述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概述1 、子宫内膜癌的肉眼表现子宫内膜癌多来自子宫体的底部和宫角附近, 后壁比前壁多见。

生长方式可为局灶性或弥漫性性生长。

局灶型多为单个的结节、斑块、息肉或外生的乳头突向宫腔内, 表面可见糜烂或溃疡, 其下为灰白、质硬的肿瘤, 可以或浅或深地侵犯下面的肌层。

早期病变可因刮宫使病灶消失, 对切除的子宫标本应注意宫角处寻找病变和取材。

晚期病例肿瘤可穿透浆膜或向下扩展到宫颈管。

肿瘤也可以表现为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而无明显的肿瘤结节, 瘤组织灰白、质脆、缺少光泽,常伴有出血、坏死和溃疡。

2、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不是单一的肿瘤,它是由生物学和组织学各异的一组肿瘤细胞组成,包括了不同的亚型,每一亚型都具有其独特的病理学表现以及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因此,准确的分型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将依据病理组织学类型来判断患者的预后,并且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然而,不同教科书所给出的子宫内膜癌的分类并不相同,目前比较公认的是第4版WHO女性生殖道肿瘤分类所给出的子宫内膜癌的分类方案(表1-1)(Kurma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新版WHO分类在子宫体肿瘤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子宫上皮性肿瘤及子宫间质肿瘤中。

表1-1 子宫内膜癌分类(WHO,2014)类型 ICD-10编码子宫内膜样腺癌 8380/3伴鳞状分化型8570/3绒毛腺型8262/3分泌型8382/2绒毛细胞型8383/3黏液腺癌8480/3浆液性腺癌8441/3透明细胞腺癌8310/3混合性腺癌8323/3鳞状细胞癌8070/3移行细胞癌8120/3小细胞癌8041/3未分化癌8020/32.1子宫内膜增生分类:将以前的分为四类简化为两类,同时将非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AH)与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endemetrioi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并列,见表1。

子宫内膜癌广泛lvsi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广泛lvsi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广泛lvsi诊断标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广泛的淋巴管和/或血管浸润(LVSI)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预后指标。

它被广泛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

广泛LVSI是指肿瘤细胞浸润到宫颈内膜下层的深层和子宫浆膜上的浅层,或者浸润到宫颈内膜深层和浅层淋巴管和(或)血管的肿瘤组织。

广泛的LVSI意味着肿瘤细胞的侵袭非常明显,预示着肿瘤的侵袭性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LVSI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的检查,通常是在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中观察到。

病理学家会检查组织切片,寻找肿瘤细胞在血管或淋巴管内的侵袭表现。

LVSI一般被认为存在于对称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症灶的淋巴管周围。

子宫内膜癌LVSI的正式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的评估病理学家需要观察细胞核的异型性、核分裂、细胞的形态、细胞膜和细胞间质等特征,以确定是否存在LVSI。

有时候,LVSI可能很难被观察到,因此需要仔细检查和观察。

2.淋巴管型LVSI的判定淋巴管型LVSI指的是肿瘤细胞侵袭到淋巴管内。

病理学家会检查切片,观察淋巴管内是否存在肿瘤细胞的浸润,并进行评估。

3.血管型LVSI的判定血管型LVSI指的是肿瘤细胞侵袭到血管内。

病理学家会观察是否有肿瘤细胞侵袭到血管壁,在血管壁内形成小的癌栓。

这些癌栓可以通过染色或特殊的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标记和观察。

4. LVSI的分级根据LVSI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LVSI 是指肿瘤细胞在淋巴管或血管内仅少量浸润;中度LVSI是指肿瘤细胞浸润到大部分血管或淋巴管内;重度LVSI是指肿瘤细胞浸润到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血管或淋巴管内。

LVSI的存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存在LVSI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较高,术后复发和死亡率也明显增加。

因此,对于广泛LVSI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更加密切的随访和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子宫内膜癌知识与习题

子宫内膜癌知识与习题

点: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又称为子宫体癌。

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在某些欧美国家,其发生率已占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其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一、病因1•雌激素长期持续增高(1)内源性雌激素: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瘤等合并存在;(2)外源性雌激素:是指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时使用的雌激素。

随着选使用剂量增加和使用时间延长,危险性增加。

2•常伴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3•体质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是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为宫体癌综合征,内膜癌患者绝经年龄平均晚6年。

(2005, 2006年)4•遗传因素:家庭内膜癌、乳癌、结肠癌史二、病理1. 巨检:各种类型的内膜癌大体表现相同(1)局灶型:多见于宫底和宫角,浸润肌层(2)弥散型:面积广泛,少有肌层浸润2•镜检及病理类型(1)内膜样腺癌:最多见,占80%〜90% ,1级(高度分化癌)常局限于子宫内膜,^WIHWWVWWW^WWWWWWWWWUWWWWMVWWUWWWWWWWWVBWWIWWWWWhUWWWVIWM^ 'n级(中度分化癌)分化稍差,腺体轮廓欠清晰,部分为实性癌块,川级(低度分化或未分化癌)分化极差,腺体结构消失,实性癌块为主;(2001, 2008年)(2)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腺癌中含成团分化良好的良性鳞状上皮者为腺角化癌(腺棘皮癌),伴鳞癌者称鳞腺癌;(3)浆液性腺癌:占1~9%,恶性度高、容易有深肌层侵犯、腹腔和远处播散,预后极差;(4)透明细胞癌:管状结构,内衬透明的鞋钉状细胞。

三、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晚期有血行转移。

(1)直接蔓延:癌灶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上至输卵管,下至宫颈管及阴道。

经肌层浸润至浆膜面而延至输卵管、卵巢。

广泛种植在盆腔腹膜、直肠子宫凹陷及大网膜。

(2)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为内膜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安徽妇产科模拟题2021年(2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安徽妇产科模拟题2021年(2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安徽妇产科模拟题2021年(28)(总分99.33, 做题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关于子宫颈原位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很少累及局部的腺体B鳞~柱交界一周区域病变一致C好发部位在宫颈鳞状上皮区域内D宫颈细胞样本HPV高危型检查多阴性E病变限于上皮层内,可累及腺体,但未穿透基底膜分值: 0.84答案:E2.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最高的是SSS_SINGLE_SELA腺鳞癌B腺棘癌C内膜样腺癌D透明细胞癌E浆液性乳头样腺癌分值: 0.67答案:E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①腺癌占80%~90%,Ⅰ级(高分化):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5%,常局限于子宫内膜;Ⅱ级(中分化):分化稍差,腺体轮廓欠清晰,部分为实性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占6%~50%;Ⅲ级(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分化差,腺体结构消失,实性癌块为主,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50%;②腺癌伴鳞状上皮化生包括腺癌中含分化良好的良性鳞状上皮(腺棘癌)及鳞癌(腺鳞癌);③透明细胞癌呈管状结构,内衬透明的鞋钉状细胞,恶性度高;④浆液性乳头样腺癌1/3含有沙砾体,易广泛累及肌层和脉管,恶性度极高。

3.以下哪项不是人工流产的近期并发症SSS_SINGLE_SELA子宫穿孔B宫腔粘连C子宫颈裂伤D漏吸E组织残留分值: 0.67答案:B宫腔粘连系人工流产破坏内膜过多造成,为远期并发症。

4.葡萄胎病理学特点,下列不恰当是SSS_SINGLE_SELA完全性葡萄胎时水泡状物占满整个宫腔,无胎儿及其附属物或胎儿痕迹B部分性葡萄胎可见部分胎盘绒毛发生水泡状变,轮廓不规则,间质内可见胎源性血管及其中的有核红细胞C部分性葡萄胎并存的足月儿极少,且常伴有宫内发育迟缓和多发性畸形D完全性葡萄胎可见绒毛体积增大,轮廓规则,滋养细胞增生;部分性葡萄胎可见滋养细胞增生程度较轻,且常限于合体滋养细胞E葡萄胎的绒毛可侵入子宫间质或肌层,甚至达浆膜层分值: 0.67答案:E5.卵巢双侧、实性、活动良好、伴有腹水的肿瘤来源首先考虑是来源于SSS_SINGLE_SELA卵巢B胃肠道C子宫内膜D输卵管E子宫颈分值: 0.67答案:B6.卵巢恶性肿瘤出现症状的早晚和轻重不取决于SSS_SINGLE_SELA肿瘤的大小B患病时的年龄段C侵犯邻近器官的程度D肿瘤的组织学类型E有无并发症分值: 0.67答案:B7.哪项不是早产原因SSS_SINGLE_SELA子宫畸形B宫颈内口松弛C胎儿生长受限D妊娠期高血压疾病E前置胎盘分值: 0.67答案:C8.为预防Rh阴性妇女发生致敏,下列哪些情况不适合预防性应用抗D球蛋白SSS_SINGLE_SELA第1次分娩Rh阳性婴儿后,于72小时内应用BRh(-)女婴出生时即应用C流产(自然或人工流产)后D在羊膜腔穿刺后E产前出血、宫外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值: 0.67答案:B注射抗D球蛋白以中和进入母体的D抗原。

子宫内膜癌治愈的案例

子宫内膜癌治愈的案例

子宫内膜癌治愈的案例引言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内膜的恶性细胞。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和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本文将探讨一个子宫内膜癌治愈的案例,以展示治疗的成功和展望患者的未来。

案例背景患者李女士,56岁,无子女,曾经接受过绝经后激素治疗,近期常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和盆腔疼痛。

在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后,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

病理分析通过子宫切片的病理检查,发现李女士的子宫内膜癌属于腺癌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病理学家注意到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侵袭性较强,属于早期侵袭。

术前准备在确认李女士的病情后,医生决定为她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体检、血液化验、心电图等,以保证患者能够承受手术。

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决定为李女士选择子宫切除术。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彻底清除病变的子宫内膜,减少癌细胞扩散的风险。

手术过程1.麻醉:在手术开始前,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手术切口:医生在患者的腹部作出一个切口,将器械插入患者腹腔。

3.子宫分离:医生小心地分离子宫和周围组织,以保证完整地切除子宫。

4.切除子宫:医生将子宫从患者体内取出,并将其送到病理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5.切除其他病变组织:如果有其他可见的病变组织,医生会尽可能地将其切除,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6.缝合: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切口处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术后治疗术后观察李女士术后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医生会定期进行体检和病情评估,以确保她的身体在恢复过程中没有异常。

辅助治疗1.放疗:在术后的恢复期间,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放疗来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并防止复发。

2.化疗: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考虑为李女士进行化疗,以消灭体内的癌细胞,并提高疗效。

治愈效果评估随访观察李女士在术后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观察,包括体格检查、妇科检查、血液化验和影像学检查等。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临床Ⅰ-- Ⅳ期5年生存率
75%,51%,30%,10.6% 手术-病理分期5年生存率 I B期 Ⅱ 期 94% 84% IC期 Ⅲ 期 87% 40%—60%
十、随访 75%--95%术后2—3年内复发 随访时间: 术后 2年内,每3个月 1次 术后3~5年, 每6个月 1次 术后5年后, 每年1次 随访内容: 妇科三合诊检查 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 胸片(6个月至1年) CA125检查, 必要时CT、MRI等。
辅助诊断方法 4、宫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有无病变,病变大小、部位, 或直视下取材,减少漏诊。 5、细胞学检查: 子宫内膜抽吸活检。 6、 CA125、 CT、MRI、淋巴造影
七、鉴别诊断: 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阴 道流血为子宫内膜癌最常 见的主要症状,也是许多 疾病的共有症状。需鉴别: ⑴ ⑵ ⑶ ⑷ 功血 萎缩性阴道炎 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原发性输卵管癌:阴道排液(流
4、孕激素治疗: 晚期或复发者,不能手术切除 或年轻、极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 以高效、大剂量、长期应用为宜。 孕激素受体阳性者有效率达80%。 醋酸甲羟孕酮 已酸孕酮
九、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1.癌瘤生物学恶性程度及病变范围。 2.患者全身状况。 3.治疗方案、并发症及严重程度。
高发年龄为50-60岁。
绝经后妇女占70%--75%,围绝经期妇女占 15%--20%,40岁以下仅占5%--10%。
占女性癌症总数7%, 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
一、发病相关因素
• Ⅰ型 雌激素依赖型(estrogen-dependent):单一雌 激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 (单纯型或复 杂型,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继而癌变。 无排卵性疾病(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 征)、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妇女。 占大多数,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肿瘤分化好, 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预后好。 患者较年轻,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 孕、不育及绝经延迟。

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判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判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判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判断标准主要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制定的手术病理分期,用于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以下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判断标准。

一、FIGO分期
FIGO将子宫内膜癌分为0期至Ⅲ期,其中0期表示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Ⅲ期表示病变侵犯子宫外组织。

针对不同的分期,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和范围也有所不同。

二、浸润深度的判断标准
1.0期: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未侵犯肌层。

2.I期:病变侵犯肌层,但不超过50%。

3.II期:病变侵犯肌层超过50%,但未侵犯子宫外组织。

4.III期:病变侵犯子宫外组织,如卵巢、膀胱、直肠等。

三、浸润范围的判断标准
1.内膜下层:子宫内膜癌的病变部位距离内膜表面不超过50%的厚度。

2.内膜中层:子宫内膜癌的病变部位距离内膜表面超过50%的厚度,但未侵犯肌层。

3.肌层:子宫内膜癌的病变部位侵犯肌层,但未侵犯子宫外组织。

4.子宫外:子宫内膜癌的病变部位侵犯子宫外组织,如卵巢、膀
胱、直肠等。

四、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临床意义
1.浸润深度和范围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2.浸润深度越浅,患者的预后越好,治疗效果越明显。

3.浸润深度越深,患者的预后越差,需要积极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总之,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FIGO分期,包括病变范围和深度。

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和相关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和相关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和相关研究进展引言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起源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旨在总结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以及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

1.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包括腺癌和黏液性腺癌。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子宫内膜癌的70%至80%。

黏液性腺癌含有大量的黏液,其独特的病理表现使其与普通的腺癌区别开来。

1.2 组织学等级子宫内膜癌可根据细胞的不同形态特点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等级。

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的肿瘤细胞形态较为接近正常腺细胞,而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的肿瘤细胞形态则异常且异型性较大。

1.3 深层浸润深层浸润是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表示肿瘤细胞已经侵犯到子宫肌层。

深层浸润程度往往与疾病的预后相关,深层浸润程度越深,预后越差。

1.4 血管和淋巴侵犯子宫内膜癌常常通过血管和淋巴侵犯进行转移。

肿瘤细胞进入血管和淋巴系统后,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流动迁移到其他组织和器官,形成远处转移。

2. 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新的标志物的发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新的标志物,可以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例如,miRNA-200家族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miRNA-200家族的表达水平,可以提前发现子宫内膜癌的高风险患者。

2.2 靶向治疗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往往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疗效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例如,近年来对PI3K/mTOR通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表明,该通路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2.3 免疫治疗的应用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子宫内膜癌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癌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癌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腔内膜诊刮标本诊断为恶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已确诊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同时对所有已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按WHO的类型来分重新分类,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总结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结果:典型的I型子宫内膜样癌23例,II型癌7例,HE镜下表现I型呈典型的背靠背,腺体融合,筛网状,低级别呈轻度核异型,高级别癌细胞呈重度中到重度异型。

变异的宫内膜样癌主是绒毛腺管样结构和胞浆内有粘液的细胞团分布于粘液样间质中。

II型内膜癌细胞均呈高级别核改变,核大深染,结构上实性乳头状为主。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是33例子宫内膜癌中,ER和PR 在I型癌中有23例强阳性表达(图7),其中21例为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2例阴性表达,为高级别内膜样癌。

P16在所有I癌均阴性表达,在7例II型内膜癌中阳性表达。

P53在I型癌中23例阴性表达,2例弱阳表达;在所有II型癌中弥漫阳性表达。

Ki67在I型癌中指数较低,5%-10%,其中2例指数达60%;在II型癌中指数均较高,数值高达75%以上。

结论:诊刮标本正确的病理诊断依赖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HE染色的镜下特点的精准掌握,注重免疫组化技术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少见及罕见类型要有必要的警惕性。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免疫组化;高级别子宫内膜癌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在女性癌症占7%,生殖系统中占20%–30%。

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发生于绝经后的内膜癌以多次少量出血为主要表现,未绝经者主要是非经期出血,可以经期延长、月经量多或周期紊乱。

[2]子宫内膜癌死亡率20/10万,由于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预后差异较大,因此,明确诊断显的尤为重要。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自2010-2019年间,顺义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及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共33例病理资料,这些均已诊断明确的子宫内膜癌病例。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子宫内膜癌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 [单选题] *A粘液性腺癌B内膜样腺癌(正确答案)C透明细胞癌D浆液性腺癌2.按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2B期是指() [单选题] * A侵犯深肌层B累及宫颈粘膜腺体C侵犯宫颈间质(正确答案)D盆腔淋巴转移3.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可靠的办法() [单选题] *A超声B细胞学检查C诊断性刮宫(正确答案)D盆腔核磁4.孕激素治疗不适用于() [单选题] *A不能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B晚期子宫内膜癌C复发性子宫内膜癌D早期子宫内膜癌(正确答案)5,子宫内膜癌首选治疗() [单选题] *A放射治疗B激素治疗C手术治疗(正确答案)D化疗6.属于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 [单选题] *A增生期子宫内膜B分泌期子宫内膜C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D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正确答案)7,子宫内膜癌以那种类型最常见() [单选题] * A1型雌激素依赖性(正确答案)B2型非雌激素依赖型C不典型增生D增生性内膜8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好的病理类型() [单选题] * A癌肉瘤B粘液性癌C内膜样低分化癌(正确答案)D透明细胞癌9原发性输卵管癌起源于() [单选题] * A子宫内膜B输卵管粘膜(正确答案)C输卵管浆膜D输卵管肌层10.与子宫内膜癌有关的因素是() *A雌激素长期刺激(正确答案)B肥胖高血压(正确答案)C内膜癌家族史(正确答案)D绝经延迟(正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腺癌:占80%~90%,Ⅰ级(高度分化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5%,常局限于子宫内膜;Ⅱ级(中度分化腺癌):分化稍差,腺体轮廓欠清晰,部分为实性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占6%~50%;Ⅲ级(低度分化或未分化癌):分化差,腺体结构消失,实性癌块为主,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50%。

2.腺癌伴鳞状上皮化生:包括腺癌中含分化良好的良性鳞状上皮及鳞癌两种情况。

3.透明细胞癌:呈管状结构。

内衬透明的鞋钉状细胞,恶性度高。

4.浆液性乳头样腺癌: 1/3含有沙粒体,易广泛累及肌层和脉管,恶性度极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