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1.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复杂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加之教育不断推进,教师工作任务日益增加,导致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2.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在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当代社会中,中小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包括旷课、逃学、违规、欺凌等,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容易导致教师疲惫和倦怠。

4.待遇低下:相对于其他职业,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收入不高,福利待遇不完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5.与家长冲突: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期望值等方面的差异,常常引发与家长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使教师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1.加强工作支持机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工作支持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供合理的工作支持和帮助,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支持。

2.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底线和纪律要求,加强学生的品行教育,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4.提升教师待遇和福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力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优化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5.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双方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避免因家长意见不合而引发冲突。

6.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养成教师自我学习的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原因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原因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原因及对策一、现状原因:1.工作压力过大:教师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包括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大、学校评估考核等。

这些压力带来了心理和身体的负担,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2.社会尊重不足:教师职业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认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这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失望和失落。

3.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一些教师在职业中很难获得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激情和动力。

二、对策:1.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增加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权益,让教师更有尊严和价值感。

2.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学校应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学生评价,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提升教学质量。

3.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学校应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能力和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

5.提升教师自我认同感: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6.加强教师团队合作:学校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7.培养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学校应开展情绪管理培训,帮助教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8.关注教师个体需求:学校应根据教师的个体需求,灵活安排工作和时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社会应加强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职业更具吸引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处于教学工作中,感到疲惫、无助、沮丧以及对工作失去兴趣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甚至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首先,了解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包括工作压力过大、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环境差、教学工作不被认可等因素。

教师长期处于这些困境中,容易导致情绪疲乏、精神紧张、教学热情减退等问题,最终形成职业倦怠状态。

因此,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关键。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福利保障。

多数教师在经济待遇和工作环境上面临一定的压力,长期下去会导致职业倦怠。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改善教学条件,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专业发展。

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学校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案例分析,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增强他们的教学信心和热情。

三、建立良好的教师激励机制。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

学校和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设立表彰奖励制度,评选优秀教师和团队,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满足感,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四、加强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学支持。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平台,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管理环境。

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支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创造有利于教师专注教学、发挥才能的工作氛围。

通过以上对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对策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本人多方共同努力。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迅猛的科技进步和信息的膨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繁琐复杂的事务,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危害严重的问题,它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的角度出发,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职业压力,包括社会对教育的不断批评、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等。

这些压力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具体表现如下:1. 情感疲惫:教师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的问题、抱怨、不满等会给教师带来情感负担。

长期以往,教师会感到疲惫和心力憔悴。

2. 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挑战性。

对于教学方面的挑战,如应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特点,当前逐渐增长的课业量等方面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

3. 工作过载: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需要完成很多学校分配的任务,比如处理纪律问题、准备课件、批改作业、参加会议等。

工作任务之间的重叠,会造成教师自身时间的压力及感受。

4. 人际压力: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上级领导等多方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但这些人员间的需要和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会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人际压力。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显著的,它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正常运作。

具体影响如下:1. 影响工作效率: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会对学校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以往,影响会越来越大。

2. 影响学生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目标教育和素质教育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引言教师是社会的守望者,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普遍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这给教师的工作效果和教育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1 工作量过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巨大,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参加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工作。

这些工作任务的繁重和压力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长期承受工作量过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1.2 教学环境问题教学环境对教师的工作效果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缺乏教学资源、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干涉等问题都会给教师带来不适感和压力,进而助长职业倦怠。

1.3 职业认同感不足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认同感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一些教师在社会地位、收入待遇以及社会尊重方面存在认同感不足的问题,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到意义缺失,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策略2.1 改善工作环境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学校管理者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师生关系建设,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2 建立支持体系中小学教师需要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反馈,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工作。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2.3 增加教师参与感教师参与感的增强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者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和价值。

2.4 提升职业发展机会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与其职业满意度密切相关。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等方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激励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引言: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承担着教育主力军的重任。

然而,由于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 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巨大,包括教学任务繁重、面临的学生成绩压力、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压力,还有各种行政工作、评教和会议的压力等。

这些压力常常使得教师感到无法承受,从而加剧了职业倦怠感。

2. 事业发展困境中小学教师的晋升空间有限,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升迁和晋级非常受限制。

教师往往感觉自己的事业发展受阻,缺乏进一步的激励和动力。

这使得他们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3. 教学资源匮乏当前,一些中小学乃至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教师需要面对缺乏教材、教辅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的问题,这使得他们感到压力倍增,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4. 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中小学教师需要兼顾家庭与工作,这种平衡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工作上,疏忽了和家人的互动,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进而影响教师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策略1.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开展定期的教育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此外,对于教师的升迁和晋级,也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 优化工作环境学校应该建立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学校可以增加教师的课余活动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交流和发展。

3. 增强教师团队合作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师资研讨会、教研活动等方式,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满意度。

4. 增加对教师的关怀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关怀,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工作支持。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在教师岗位几十载,听得最多的就是四个字:倦怠和待遇。

走在工作的前列,完美人生价值,在物质不能保障的前提下,倦怠了?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小学的教师体会更深!尽管平时也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的理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总是有如此多的抱怨呢?回答更多的是:上级领导富了,老师累了、穷了,所以倦怠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态度方面。

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

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有部分教师兼任做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在行为方面。

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社会要进步,关键在教育;教育要提高,关键在教师。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质会塑造和影响学生,并使教师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以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调节方法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调节方法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调节方法就目前来说,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倦怠的,教师也不例外,教师的工作倦怠有上升趋势,特别的我们农村教师,,国家的政策是好的,可是多数农村教师工作的倦怠的,现在就教师工作倦怠的情况、原因以及听了讲座后的调节方法。

供同行们参考,不对之处请指正。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现在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又长,教师的工作不光是单一的教书,除了教书,还要面临很多的问题,营养餐、检查、学生的调皮、教师是弱势群体,大多的老师不敢管学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里有,所以教学热情没有了,工作上消极,教师们产生厌教的心里,认为教师是最不好的职业,当然也是教师地位低的原因吧!很多有关系的老师都改行了,没有关系的老师就改不了行,教学工作上有得过且过的心里,教学方法简单化。

本来教学兴趣很浓的,可是很多的原因,造成老师教学兴趣淡化,将兴趣转到自己爱好的事情上去做,并从中找到快乐,教师的自豪感丧失,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无了。

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

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差、也使老师产生职业倦怠,评职、晋级、职务聘任、年终考核评优等等都对老师有压力,从而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对教师的工作安排与评价是否恰当都会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同时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厌学,老师又不敢管,怕这怕那,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内向、孤僻、暴躁、不和群、缺乏自信心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有压力,也会产生职业倦怠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方法教师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高尚的职业,崇高的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树立信心,这样工作才会愉快,才不会有职业倦怠的思想;摆正心态,成为工作的主人,有压力的同时反而是进步的动力,工作起来才会有干劲;教师要有个好的身体,经常锻炼,劳逸结合不要老是想到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努力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断的调节心态,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1、降低职业价值,仅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其典型的语言形式就是“混饭吃”强化体验平庸感,感觉苦海无边,盼望早日退休。

2、缺少职业效能感,成功的体验甚少;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它需要热情和责任才能做好。

而有倦怠的教师对工作的意义及自我效能评价下降,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常常觉得自己无能。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束缚宏观上,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与教师的评价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评价并不一致。

(二)职业的危机感现在绝大部分教师的待遇是提升了,但是提升的幅度与教师的工作强度仍然不成正比,待遇仍有待继续提升。

农村学校因为教师少,工作量大,他们所付出的要比城市教师多得多,不过待遇却比他们少得少,在多得多与少得少的比照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工作情况。

(三)教育对象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与精神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趁机侵入了校园。

学生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明显抬头。

(四)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

(五)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

四、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对策(一)提升教师地位在往前数40年,教师被人们称做“臭老九”,这充分看出教师在社会的地位有多低,直到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人会时不时的对教师用上这个称谓。

现在国家制定政策,做出了规定,确保教师的工资逐年提升,但在一些地区教师的工资仍然有拖欠现象。

假如能达到使社会上绝绝大部分人都羡慕教师的行业这种水准,就说明教师的地位真正提升了。

(二)减轻教师负担努力改变中小学教师工作项目繁多、工作时间过长的现状,减少一些无实效性的工作,如各种形式上的记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考试、考核。

相关部门切实抓好素质教育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给老师减压。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内容摘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职业倦怠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开展都有严重影响。

本文首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进展了阐述,然后通过对一局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进展问卷调查,分析了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在此根底上,从自身职业、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原因对策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专门用以说明工作者工作状态的概念。

众多研究说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也普遍存在。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意而为之时,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持续存在就会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

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剧烈,使得从刚参加工作的一些年轻教师到教几十年的老教师,甚至一些校长,都感受到了极大的职业压力;还带有失去耐心、爱心、兴趣、甚至待人冷漠等不适应的反响。

心理学上把这些在职业环境中由于对长期的情绪紧X和人际关系紧X而导致的应激反响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响的综合症称之为职业倦怠。

然而职业倦怠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对学生开展有消极影响。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感慨:“职业枯竭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到达流行的程度。

〞②从这方面来讲,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状况不仅是我国目前“科教兴国〞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广阔中小学教师安教乐教,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迫切要求。

因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①吴良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农村教育.2021年03期②许燕,余桦,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 .中国教师2003年03期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1.在认识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认为工作无意义,无价值,只有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开场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地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然而,多年以来,我们见证了许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职业倦怠发生的成因,并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是关键的。

一、成因分析1.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通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他们需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特殊需求的关注和教育变革带来的挑战。

这些压力会导致教师忧虑、焦虑和疲劳,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2.缺乏职业认同感中小学教师通常经历长期的学习和培训,但经常面临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质疑和批评,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

缺乏职业认同感会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3.工作环境不满意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例如,教学设施和资源的贫乏、班级规模过大、学生纪律问题等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对于长期处于不满意的工作环境中的教师而言,职业倦怠成为他们的常态。

二、管理策略1.提供支持和辅导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

例如,定期组织职业发展培训和心理健康咨询,提供教学资源和指导,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受到支持和重视。

2.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学校管理者应建立良好的教师管理机制,以激励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这包括建立公平的评估体系、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等。

只有在公正和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学校应鼓励和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相互支持和帮助,缓解工作压力并增加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

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活动和座谈会,以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4.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加大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投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方式实现。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的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教育事业的重任。

然而,由于职业特点和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1.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压力、学生管理压力、家长压力和教育改革的压力。

教师需要应对这些压力并保证工作质量,导致不少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难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2.工作内容单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课堂上的重复性工作和缺乏挑战性的任务会让教师感到乏味和缺乏成就感。

3.管理和评价机制欠缺当前的教育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偏重绩效导向,过多注重考核成绩和教育质量等最终结果,过度依赖标准化考试。

这样会导致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创新受到限制,剥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1.提供支持和资源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支持。

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供教学资源和辅导材料,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2.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师办公室和教学设备,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

通过改善工作场所,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感。

3.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空间去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进的项目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4.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评价,鼓励教师创新,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励机制。

评价过程应更加公正和全面,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

5.优化教师待遇和福利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

完善保险和退休制度,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途径,增加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总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其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深入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对于改善教师工作状态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1. 工作压力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和学生管理等多项工作,还要面对家长和学校的压力,工作压力巨大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职业疲劳:长期的工作重复和单调,使教师产生职业疲劳,失去对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对工作感到乏味和厌倦。

3. 人际关系问题:教师需要和一大群学生、家长、同事、上级等人员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但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4. 教学资源匮乏:有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和设施不完善,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这些问题。

5. 个人成长和发展受阻:教师在工作中长期得不到提升和发展,容易感到困惑和失落,导致职业倦怠。

二、对策建议1. 增加工作支持: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工作支持和关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包括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安排适当的工作任务、提供培训机会等。

2.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帮助教师积极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减轻人际压力。

4. 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学校领导要关心关爱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成长。

5. 加强团队建设:建立教师团队,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帮助和协作,共同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化解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

6.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共同合作,共同解决。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职业活动中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学的综合心理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疲惫、厌倦和无动力感觉,甚至可能对教师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应对职业倦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会过时。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保持教育教学的活力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行业和时代发展的了解,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2. 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自身的健康状况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减轻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

因此,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比如提供合理的加班时间和休息时间,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 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因此,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比如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工作。

4. 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设计。

教师在课程开发和设计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课程提供更好的方案和计划。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后,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繁重的工作负荷等原因,产生了厌倦、疲劳的心理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和教育事业都有着负面影响,需要深入探讨其成因,并提出对策。

1. 工作压力:教师工作压力较大,面临的工作任务繁重,常常需要应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家长的期望和校方的要求。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无法胜任工作。

2.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改变也会导致教师产生倦怠感。

学生素质下降、学生数量增加、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都会给教师带来额外的困扰。

3. 社会评价:部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并不高,这种社会压力也会对教师的情绪和工作激情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改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注重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减轻教师的课堂负担等。

只有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教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例如组织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让教师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信心和工作热情。

3. 加强学校支持: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包括提供工作上的帮助、提供心理支持、关注教师的健康状况等。

这些关怀和支持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心态,缓解倦怠情绪。

4. 增加社会认可度: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教师的认可度。

通过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给予教师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5. 培养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加强社交活动等,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工作满足感。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成因和解决办法也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学校、社会和教师个体都应该共同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共同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骨干力量,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小学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压力,使得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增多。

本文将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发展空间。

一、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1.工作压力大。

小学教师需完成的教学任务繁重,部分教师还要承担额外的班主任工作,使得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约60%的受访小学教师表示感受到工作压力过大。

2.收入待遇不高。

与其他行业相比,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较低,甚至与一些普通劳动者相同。

这使得许多小学教师感到工作无望,缺乏切实的激励。

约45%的受访小学教师表示他们的薪资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希望有更好的收入待遇。

3.职业发展空间较小。

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晋升机会不多,工作经验也难转化为职称或职级,使得许多有志于长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缺乏前进动力。

约35%的受访小学教师表示感受到职业发展空间的瓶颈。

4.师道尊严缺失。

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下,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相对低下,不少人认为小学教师是“苦逼工作”,工作受人轻视。

这使得小学教师感到职业受挫,缺乏成就感和自豪感。

约20%受访小学教师称曾遭到不尊重或羞辱。

二、对策研究1.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通过多种途径,为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形象,推崇教师职业的价值与贡献,让教师感到职业是一种光荣和美好的追求。

2.加强福利保障。

加大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投入,例如加薪、提供保险、提供住房和健康关爱等,为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提高工作满意度。

3.提供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

为小学教师提供职业培训和进修,丰富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增加职业发展机会,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

4.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通过改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等措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浓厚的工作氛围,提高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与价值感的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与价值感的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与价值感的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因为财务压力、社会风气改变、教师休息时间不足等原因,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明显增加。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立足教师的职业发展,积极推行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政策。

教师要针对职业发展进行定期自我质量检测,不断完善素质和技能,为自我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是关注教师的价值感。

政府要加强对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的重视,完善各项政策,提高教师的收入,给教师更多的尊重和关怀,提高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感受职业价值的动力。

三是构建多元的小学教师文化生态。

要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让教师通过参与新课程的设计、技术指导、交流分享等多种方式,从教学中获得更多乐趣、更多成就感。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吸引学生的活动,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师的职业激情。

最后,要注重教师的休息与放松,让他们有充足的休息时间,给教师更多的真实放松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充电,以渡过专业的繁忙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容摘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职业倦怠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严重影响。

本文首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对一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自身职业、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原因对策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专门用以说明工作者工作状态的概念。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也普遍存在。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意而为之时,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持续存在就会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

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从刚参加工作的一些年轻教师到教几十年的老教师,甚至一些校长,都感受到了极大的职业压力;还带有失去耐心、爱心、兴趣、甚至待人冷漠等不适应的反应。

心理学上把这些在职业环境中由于对长期的情绪紧和人际关系紧而导致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称之为职业倦怠。

然而职业倦怠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对学生发展有消极影响。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感叹:“职业枯竭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

”②从这方面来讲,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不仅是我国目前“科教兴国”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广大中小学教师安教乐教,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迫切要求。

因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①吴良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03期②许燕,余桦,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 .中国教师2003年03期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1.在认识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认为工作无意义,无价值,只有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地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时常将教学中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

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手段。

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2.在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觉得教学生没有成就感,于是开始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3.在情绪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疚、自责,易激怒,如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等。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不是对工作中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

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笔者将从中小学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自身职业方面中小学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必然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况之中,从而极易导致中小学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首先,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许多教师对自身要求过于严格,常把“完美”当作自己职业生活的目标,但现实和自己的愿望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样就导致他们常常在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己的正常要求来满足职业需要。

其结果就是:对自身要求越高,其自身的压力也就越大。

持久的压力必然会导致倦怠的产生。

其次,中小学教师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

主要包括:学习的指导者,道德行为规的示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等等。

教师多种角色的承担导致了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从而导致了角色的过度超载。

无论从角色职责,还是从社会文化的继承而言,教师一直是社会提倡的价值模,且被作为一种价值传播的工具。

但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的价值观念在不断改变,人的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

许多教师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于是就产生了角色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而这些冲突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的根源。

这种多重角色的承担,使教师感到心力交瘁,从而放弃教师这一角色。

最后,有些教师工作效率不高,高效率工作的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常设计高层次的目标,对教学活动投入。

而低效率工作的教师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在工作中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常常设想失败带来的后果,新一轮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以及新的课程标准的出现,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达标,综合素质却普遍较底。

以低素质去应付现代化的教育,就难以解决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产生焦虑感和挫折感,失去工作信心,诱发倦怠。

(二)社会因素从过去到现在,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

中小学教师不但承担着传递人类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人类文明成果的重任,而且承担着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预备人才的重任,因此,其所承受的社会期望也就较高。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进一步得到强化,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就相应地不断提高。

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也由此产生了心理及精神负担。

其次,人们认为:最穷的是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低收入,地位低,也被认为仅仅是“教书匠”。

与社会赋予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

特别是随着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正式启动,只要符合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条件的就可以申请当教师,从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一部分教师处于焦虑和危机之中,没有归宿感,没有荣誉感,只是被动机械工作。

最后,教师也承受着较大的社会舆论,一些媒体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往往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

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成绩差就指责教师,有的甚至上访、上诉。

教师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嘲讽的对象。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面对着尴尬的局面,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三)学校因素现有的学校教育模式和教师评价标准,使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现有的学校教育模式中,教师从事的不是知识的创造而是知识模块的复制和迁移,这种简单的重复操作把教师逐渐逼成了一个机械的脑力操作者,长期如此的结果是教师对职业的厌倦和下意识的拒绝。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缺乏人文精神,不仅伤害学生也伤害教师,在大多数中小学中,教师就是会走路、说话、思维的工作机器,很多教师7点之前到校,晚7点后才回家。

而评价一位教师好坏,就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考试成绩,没有考试成绩对教师来说一切劳动都是无效的。

在目前,升学率的高低已成为我国各级中小学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绩效标准,好像教师的天职是提高升学率,而把学生教好的标准也是你的升学率。

对于教师来说,评先进、发奖金、人事调动以及是否保得住“饭碗”都要靠升学率来保证。

学校给教师施加行政压力,指定升学目标,在这种压力下,教师无可选择而又无可奈何地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时间处于身心疲劳状态,而又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长期如此必然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倦怠。

现在的中小学中,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

教师除了课堂授课以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个别辅导,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等等,班主任还要做班级管理工作,每天考查学生的作息情况,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的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怎能不产生职业倦怠?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情况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密切相关。

学生的品行及学习情况是评估教师的重要标准,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易为教师所掌握,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抵消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教育成果。

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差,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这都是教师每日面对并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一切往往使教师产生厌倦感和压力感,从而导致职业的倦怠。

在学校里,中小学教师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紧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引发自卑、怯懦等不良心态。

据调查发现,在校,除工作关系外,教师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

同一所学校的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行为少得可怜,教师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有人认为,教师职业实际是一项“孤独的职业”。

人际交往的贫乏,使教师感到无聊压抑,厌倦工作。

三、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且不同的因素对倦怠三个维度具有不同影响力。

因此,缓解倦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要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缓解其倦怠的心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社会的建议首先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重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促进教育公平、学校均衡、政府投入有法律保证。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

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

无疑,他们也会热爱自己的职业。

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dedi位。

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才能真正使这份职业成为人人仰慕的职业,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学教师心的冲突。

其次,建立合理的期望,全社会、家庭要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使命。

最后,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师不是全能选手,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要多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对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育人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二)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的建议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作为教师本人,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