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结题报告
篇一:“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结题报告
“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反馈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生字的书写顺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写,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对此,我们对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习惯进行了一次调
查,结果显示,学生在A不预习 B很少预习 C预习三个选项中,少数学生选择“不预习”,多数学生选择“很少预习”,而没有学生选择“预习”。而在“
如果让你预习一篇课文,你会预习哪些内容,解决哪些问题”的问卷中,学生或者写“读课文”,或者答“写生字”,别的也就不会了
究其原因,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我校的大多数语文老师都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爱学习,善于钻研。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我们乐于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我们也乐意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的小课题研究。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不断完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与并付诸实践。
5.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
法。
6.提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目标
指导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
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五、研究成果
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优化了学生的预习过程,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
学生习得了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预习的点(从哪些方面来预习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
2.画出文中的词语,读正确;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5.搜集相关资料;
6.整组课文的预习。
(二)、预习课文的量(预习的点的数量)。
当然,这个量的设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弹性的,一个年级的开始与结束,量的要求的增加会是循序渐进的。
例如三年级第一学期,只要求做到1.读准生字字音;2.画出文中的词语,读正确;3.把课文读通顺。到第二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再要求把课文本读流利。六年级,开始并不要求进行整组课文的预习,,根据学习主题,从第五组课文开始,进行整组预习。
(三)、预习课文的度(对不同学生、不同课文的要求)。
开始,对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相应的要求会高一些;而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相应的要求会低一些。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能力的提高,对于预习的要求,会逐渐趋同。
(四)、预习的组织形式。
1.各自为战型。即根据预习任务独自进行预习,把预习的收获记在笔记本上。这样预习,利于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提高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共赢型。即小组合作完成预习任务,在合作中有分工。这样的组织形式,适用于任务多,任务重的预习活动,
特别是语文整体教学的学习。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读五单元,本组围绕“认识鲁迅”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本组课文主题明确,特别适宜整组教学。在指导预习时,以学习小组文单位,自由分工,有专门查找字词的,有专门搜集有关鲁迅资料的,在小组汇报时,资料共用,成果共享。
(五)、预习的法(预习的方法)
1.读:朗读可以帮助理解文章,默读适合边读边思考。
2.批: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3.查: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可以利用电脑在网络上查,也可以到书店去查阅相关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