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风格特点的详细报告

合集下载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文化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文化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也是安徽省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建筑风格,成为了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以及其文化内涵。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是随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繁荣而形成的一种传统建筑风格,因其令人瞩目的特点而享有盛誉。

以下是徽派建筑的一些特点:1. 特殊的建筑结构徽派建筑的结构特点是独特的,它的基本结构是歇山式建筑,即由两个坡度相同的“山顶”组成,有着屋脊相互交错的特殊构造。

2. 老辣的雕塑技艺徽派建筑在建筑装饰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其雕塑技艺。

徽派建筑的雕塑风格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风格鲜明、别具一格、极富个性。

3. 严谨的比例思维徽派建筑在比例思维方面,是很严格的,无论是内部空间还是外墙装饰,都需要严格遵守一套比例规则,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思维的美感。

4. 象征意义的意符徽派建筑装饰里的每一个雕刻、构件,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御花园下的鱼尾狮,具有镇宅合家之意,而蝙蝠图案则有着“福禄寿”之意,表达了强烈的美好愿望。

二、徽派建筑文化内涵徽派建筑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宏观风格上,更在微观层面中,文化意蕴深刻。

以下是徽派建筑文化内涵的一些内容:1. 家族文化的精神体现徽派建筑是江南地区富商巨贾所建造的,因此与家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徽派建筑通常是一栋高大的青砖建筑,几乎是所有家庭成员的集体住宿,因此建筑内的布局和功能需要体现出对家族文化的重视与体现。

2. 社交文化的体现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住所,也是社会交际的场所。

因此,建筑布局在社交的方面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如宴席厅、客厅、书房等,这些空间设计不仅是为了方便交际,更是为了加强建筑内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

3. 道德文化的传承徽派建筑的内涵还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如厚德载物、孝亲爱人、贤能崇德、诚信守约等等。

徽派建筑的建造者认为,只有体现出这些道德价值,才能够将建筑文化真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徽派建筑的认识实践报告

徽派建筑的认识实践报告

徽派建筑的认识实践报告一、徽派建筑概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的流派,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歙县、祁门等地区。

徽派建筑以黟县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黟县为核心的徽州文化圈。

徽派建筑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文化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活着的化石"。

二、徽派建筑的特色1. 建筑布局巧妙徽派建筑遵循"前庑后院、左右厢房"的格局,庭院错落有致,错综复杂。

建筑群落紧凑而不失疏朗,体现出高超的空间组织能力。

2. 木作工艺精湛徽派建筑广泛运用了楹、枋、斗拱等木作构件,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传统木工技术的最高成就。

徽派建筑的木雕艺术更是令人赞叹,栩栩如生,精雕细琢。

3. 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徽派建筑的装饰艺术十分丰富,包括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案,充满了诗情画意。

4. 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徽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材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理念。

三、徽派建筑的价值徽派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载体。

它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和审美情趣,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保护和弘扬徽派建筑,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四、徽派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徽派建筑价值的重新认识,徽派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由于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原因,徽派建筑仍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形势。

我们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并将徽派建筑的精华予以传承和发展,使之永续绵延。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新做法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新做法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新做法引言徽派建筑,也称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

它发源于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徽派建筑以其典雅、精致的特点而闻名,其设计和施工工艺堪称独特。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理念的改变,徽派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探讨其新做法。

一、徽派建筑特点1.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以其复杂的木构结构而闻名,其构造形式独特,使用的木材以松木为主。

徽派建筑采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成稳定的整体,形成坚固的建筑体系。

2.精美的彩画装饰:徽派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彩画进行装饰。

彩画在徽派建筑中既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的彩画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绘制各种动植物和神话故事,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3.严谨而富有组织的布局:徽派建筑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

徽派建筑一般采用方形或矩形布局,大门位置通常设在正中间,左右对称。

建筑内部按照固定的规律设置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明确的用途,如起居室、卧室和堂厅等。

4.适合山区的建筑形式:徽派建筑多出现在山区,因此其建筑形式具有适应山区环境的特点。

房屋的屋顶有较大的倾斜度,可以有效排水和抵御雨雪侵袭。

同时,徽派建筑的墙壁较厚,能够保温和隔热,适应山区的气候条件。

二、徽派建筑的新做法1.现代材料的运用: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徽派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如在木材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松木,还引入了其他易于加工和使用的木材,如竹木复合材料。

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现代材料,如钢材和玻璃等,来构建徽派建筑的某些部分,增强其耐久性和实用性。

2.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关注增加,徽派建筑在设计上也进行了一些改变。

在建筑外墙的保温层选择上,可以采用环保的材料,如岩棉和玻璃棉,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此外,还可以在建筑的设计中增加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徽派建筑采风报告

徽派建筑采风报告

徽派建筑采风报告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起源于明代安徽地区,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而被誉为"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
主要流行于明代至清代的安徽地区,以黄山、宣城、池州等地为代表。

徽派建筑注重规整、对称和严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它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层次感强的进深式布局、嵌景式结构和木构细致的雕刻,以及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

徽派建筑常常以围合形式呈现,即由一扇牌坊作为入口,经过一个庭院或者一个花园,再穿过多个门槛才进入主建筑。

围合式布局既体现了封闭的家庭美德,也展示了主人的权威和财富。

徽派建筑注重对称和层次感,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的结构和装饰都有所区别。

最上层通常是用于贵宾起居和宴请的场所,中层是主要的起居和寝室区域,下层则用于厨房和仆人居住。

每层的规模和面积都有严格的规定,以保持整体的平衡和和谐。

徽派建筑的装饰风格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等。

木雕是徽派建筑的骄傲,细致的雕刻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典型的徽派建筑常以花鸟、人物和神话故事为题材进行雕刻,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总的来说,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装饰风格和精湛的
工艺艺术,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展示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徽派建筑采风报告。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黄山一带的徽州地区为中心,影响长江流域和华中地区。

徽派建筑结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地方风俗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细腻的雕刻和讲究的布局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下面将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外观徽派建筑的外观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建筑屋顶、墙面和门窗的设计上。

首先,徽派建筑通常采用抬梁式的屋顶形式,屋顶低矮平展,并且靠近屋顶底部有一条向外伸出的飞檐,可以起到雨水避免流入室内的作用。

其次,徽派建筑的墙面多采用花岗岩砌成,这种石材坚硬,能够很好地抵抗外力的冲击,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

再次,徽派建筑的门窗多采用木质,横梁、窗框和门扇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内部格局徽派建筑讲究内外相分离的原则,所以内部格局更加注重私密性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徽派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明确,一般分为前堂、正厅、后堂和厢房等区域。

前堂是一个开放的大厅,常用于接待客人,并且前堂往往布置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彰显主人的家族荣耀。

正厅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很大程度上也是家族团聚和举办活动的场所。

后堂是主人的私人区域,主要用于休息和居住。

厢房则用于其他功能,如存放物品或作为佣人的居住区域。

这样的布局使得徽派建筑内部空间层次分明,功能分区明确。

三、装饰艺术徽派建筑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讲究舒适、大气、精致的风格。

徽派建筑的雕刻多以龙凤、狮子、花草等纹样为主题。

这些雕刻细腻精美,形象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徽派建筑还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喜欢采用红、黑、白、黄等颜色,这些颜色既丰富了建筑的整体效果,又彰显了徽派文化的特点。

徽派建筑的装饰还包括门窗的涂漆、墙面的壁画等,这些精美的装饰使徽派建筑充满了艺术的氛围。

总结起来,徽派建筑风格的特点在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的独特性。

它的建筑外观鲜明、独特,形成了独特的徽派特色。

徽派建筑特征资料

徽派建筑特征资料

徽派建筑特征资料徽派建筑特点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

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

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

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

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渊源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

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流派,其代表着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精髓。

徽派建筑风格源于安徽省黄山市和宣城市,传承了安徽古建筑的特点,融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构造艺术和美学特征,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著名的一种风格,并在建筑、园林、绘画、雕刻和装饰等领域中,均留下了很多杰出的代表作品。

一、徽派建筑的构造特色1、木结构,严谨整齐。

徽派建筑的柱子和梁架常采用松、柞、榉、桧等名贵木材,木材经过几十年以上的饱和浸泡,工匠们再将其按照特定的尺度严格进行打磨,在使用上非常择优。

2、重视四合院。

徽派建筑的传承者始终致力于传承四合院的建造和使用,这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重要遗产。

四合院通常采用“东、南、西、北”四面围墙、四面楼房、中央天井的布局形式,具备了通风、透光、隐蔽等优良特性。

3、崇尚做工的精益求精。

徽派建筑的建造中,工匠们极为重视建造的过程,追求每个雕刻、每个彩绘、每个窗棂的精益求精,令人叹为观止。

徽派建筑的建造过程和艺术表现,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精益求精的精神。

4、室内分隔方法独特,通常采用三间式、四间式和五间式的布局方式。

室内装饰品多种多样,不仅可以彩绘以增色,还可以在室内安装屏风、纱帐等物品,增强生活的舒适性。

二、徽派建筑的文化特色1、强调“讲究富贵”。

徽派建筑的房屋尤为注重富贵的体现,每一种镶嵌、彩绘、雕刻的构造都是为了彰显主人家的财富和身份地位。

2、讲究“五子登科(指五代时期的最高科举,五个儿子都考取进士)”。

徽派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尊重文化和教育,常在建筑、装饰、器物等方面表现。

徽派建筑中经常出现的士人院、养学堂、堂楼等,表达了对学问和文化的崇尚。

3、重视整体规划。

徽派建筑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

为了在社会关系、修建位置、道路庭院、建筑材料等方面体现出徽州文化的重要精神,徽州人对规划非常重视,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徽派建筑』,中国古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其风格独特、韵味悠长,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美学。

1. 『粉墙黛瓦』:徽派建筑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以洁白如玉的粉墙与深沉稳重的黛瓦为主色调,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寓意着“白壁无瑕”的儒家伦理观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化追求。

2. 『马头翘角』:徽派建筑屋顶的独特设计——马头墙,高耸翘起,形态优美。

它不仅具有防火、防风、防盗的功能性作用,更富含警示后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象征意义。

3. 『三雕艺术』:木雕、石雕、砖雕并称徽派建筑三绝,细腻繁复、栩栩如生,尽显工匠精神。

它们巧妙地融入建筑之中,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展示了徽州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赋予建筑深厚的人文内涵。

4. 『四水归堂』:徽派民居布局讲究“四水归堂”,即四周房屋围合成天井,雨水从四面八方流入庭院,寓意财源广进,家族繁荣昌盛。

这种布局形式既符合地理环境特点,又体现了古代徽州人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5. 『中轴对称』:徽派建筑遵循严格的中轴对称原则,彰显出庄重、和谐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对秩序、均衡、和谐的崇尚。

6. 『美学意义』: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哲学内涵,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杰出代表。

它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完美结合,通过对自然、人文、伦理的深度挖掘和艺术表达,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卓越智慧和高尚情操,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和生活哲学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的一抹亮色,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闪耀着永恒的艺术光辉。

徽派建筑艺术欣赏攻略

徽派建筑艺术欣赏攻略

徽派建筑艺术欣赏攻略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您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以及参观徽派建筑时应注意的事项,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瑰丽的艺术形式。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1. 精巧的结构:徽派建筑注重结构合理和形式美观的结合。

它以木结构为主,梁柱架构精巧,柱子众多而细小,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细腻精致的特点。

2. 富有装饰性:徽派建筑外观各部分都充满了精美的装饰,特别是屋檐、斗拱和门窗等部分被雕刻或彩绘装饰,繁复而不失庄重。

3. 协调的布局:徽派建筑注重空间布局的协调与对称。

建筑内部分为前中后三进,中间为正厅,前后分别是起居和睡眠的空间。

整体布局朴素而不失庄重。

二、参观徽派建筑的注意事项1. 注意衣着:参观徽派建筑时,应选择舒适并尊重自己身份的着装。

徽派建筑的许多场所是对公众开放的,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俗。

2. 尊重文化:徽派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在参观时应保持谦逊和尊敬的态度,不随意触碰或损坏建筑内部或外部的任何东西。

3. 注意安全:徽派建筑众多,有些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参观时,请留意地板、台阶等,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在参观建筑内部时,尽量不要触摸或靠近过于脆弱的部分,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4. 增进了解:在参观徽派建筑时,可以去参观建筑内部的陈列馆,了解更多关于徽派文化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结合导游或解说员的讲解,对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5. 拍照须知:徽派建筑常常是摄影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

在拍摄时,请尊重其他参观者的权益,避免使用闪光灯或过大的器材,并注意不要影响到其他人的观赏体验。

三、徽派建筑的旅游景点推荐1. 宏村:位于安徽黄山市,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宏村以其秀美的环境和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而闻名,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2. 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市,同样是集美景与徽派建筑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周庄的古老街巷和精美建筑,令人仿佛穿越时光。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代表性风格,起源于明代后期安徽地区,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

徽派建筑具有严谨的结构、精美的装饰和富有艺术性的设计,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宝库之一。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1. 精巧纤细的结构:徽派建筑注重规划和结构的严谨性,以"一庭两厅三楼"的平面布局为主,建筑各部分严格按照比例和对称的原则布置,构建出精致而稳定的建筑形象。

2. 独特的装饰风格:徽派建筑在建筑内外都注重装饰和雕刻,常用的装饰元素包括人物雕塑、花草纹样、楼梯扶手等,这些装饰元素富有民族特色,且形式独特、精美细致。

3.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除了注重建筑本身的形式美,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筑中常常会融入诗词、书法和传统意象等,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活的美好愿景。

二、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1. 安徽古城建筑群:包括黟县古城、宣城古城等,这些城市保存了大量的徽派建筑,是了解徽派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

2. 庐州庙会旧址:位于安徽合肥,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徽派建筑群落,其中的徽州古街和庙会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安庆古建筑群:包括伏岳山、长江大桥、宏村等,这些建筑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是徽派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三、徽派建筑的影响和价值1. 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徽派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装饰风格对后来的中国传统建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徽派建筑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成为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 北方与南方建筑风格的结合:徽派建筑通过北方与南方建筑风格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风格,其精巧的结构、独特的装饰风格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和影响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保护。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皖南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它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因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享有盛誉。

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建筑形式上有独特之处,而且在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中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一、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1. 建筑结构的独特性徽派建筑的建筑结构一般分为三进院落和四合院落,有着独特的“三进四落”格局。

整个建筑群被一堵高墙所包围,进入大门后,便可见两边角楼挺拔高耸,中间为“天井”,环抱庭院。

院内则是房舍建筑,它们有屋顶斗拱横梁丰满、雕花精致、构图合理的特点,整体结构层次分明,造型别致。

2. 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其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

徽派建筑中的木雕品种繁多,包括门楣、窗棂、横梁、柱子等。

这些木雕工艺都极为精湛,常常在上面雕刻精美的花纹和图案,栩栩如生。

而砖雕和石雕则多集中在墙壁和门楣上,它们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为徽派建筑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徽派建筑的装饰风格十分独特,主要包括一些典型的徽派装饰元素,如壁画、瓦当、飞檐、斗拱等。

其中飞檐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装饰之一,它通常具有横跨檐部、平行于屋脊的横梁和支撑檐部的斜拉杆的特点,造型优美,富有动感。

而斗拱则是徽派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它主要以覆斗、蔽斗和深斗为主,构图精美,形态多样。

二、徽派建筑的应用1. 旅游景点建筑徽派建筑在中国南部地区被广泛应用于旅游景点的建筑之中。

徽派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成为了这些旅游景点的一大亮点。

在这些景点内,游客可以观赏到精美的建筑、体验古代建筑的魅力,甚至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风物。

徽派建筑的应用为这些景点增添了无限魅力。

2. 民居建筑徽派建筑在中国南部地区也广泛应用于民居建筑之中。

在这些地方,许多村庄和乡镇的建筑几乎都是徽派建筑,这些建筑为当地的村庄和乡镇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成为了这些地方的一大景点。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尤其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徽州地区最为典型。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不仅体现了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徽派建筑的布局徽派建筑的布局讲究对称,注重自然和谐。

在建筑群落中,主屋、配房、门楼、围墙等建筑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同时,徽派建筑也非常注重空间的处理和利用,通过巧妙地运用院落和天井,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得到充分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二、徽派建筑的外观徽派建筑的外观以白墙、黛瓦、马头墙为主要特征。

墙面采用白色石灰水粉刷,显得清新雅致;屋顶则采用黑瓦,线条整齐,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马头墙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高高的马头墙既有利于通风,又能防止火灾的蔓延。

此外,徽派建筑的门窗也十分讲究,多为木质格子门或漏窗,上面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寓意深刻。

三、徽派建筑的内部装饰徽派建筑的内部装饰也是其一大特色,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美感。

在建筑内部,通常会采用木、石、砖、瓦等材料进行装饰,如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品,以及一些寓意吉祥的陶瓷、字画等装饰品。

同时,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也非常考究,通过巧妙的利用空间和设计,使得建筑内部既宽敞明亮又具有层次感。

四、徽派建筑的寓意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徽派建筑的寓意深远,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

例如,在徽派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的雕刻和装饰,这些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也寓意着“忠义”,代表着忠诚和义气。

这些寓意不仅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之,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徽派建筑的总结

徽派建筑的总结

徽派建筑的总结1. 简介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明清两代,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徽派建筑的特点、历史背景以及文化意义进行总结。

2. 特点2.1 结构布局徽派建筑的结构布局追求均衡、谐调和精细,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典型的徽派建筑是由前、中、后三进建筑构成,每进建筑之间有天井相连,形成独特的空间布局。

在建筑的正中心通常设有庭院,该庭院既是采光与通风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筑的视觉焦点。

2.2 屋顶形式徽派建筑的屋顶多为歇山式,这种屋顶形式曲线柔和,富有节奏感。

同时,屋顶上还常常装饰有雕刻精美的瓦当和飞檐,营造出独特的建筑氛围。

屋顶的造型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抵御风雨,保护建筑。

2.3 砖雕木雕徽派建筑以其精湛的砖雕和木雕工艺而著名。

徽派建筑的立面常常用砖雕进行装饰,砖雕的内容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

这些雕刻既具有装饰性,又富有文化内涵,展示了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同时,徽派建筑的檐口和门窗也常常采用木雕进行装饰,木雕的图案多样,精细程度令人惊叹。

3. 历史背景徽派建筑起源于明代,当时的徽州地区是一个商业繁荣、文化兴盛的地方。

徽州地区的商人和官僚集团在当时开始兴建徽派建筑,这些建筑既是居住之所,也是展示家族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徽派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后来的建筑形式。

徽派建筑在明清两代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文化意义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代表了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徽派建筑凭借其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同时,徽派建筑还承载了徽州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代表了徽州人民对于生活和美好的向往。

徽派建筑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总结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布局、屋顶形式以及精湛的砖雕木雕工艺而闻名于世。

徽派建筑特点粉墙黛瓦

徽派建筑特点粉墙黛瓦

建筑风格
02这些建筑都具有典型来自徽派建筑风格,如马头墙、天井、木雕
等,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文化价值
03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
和文化记忆,是徽派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
某现代建筑中的徽派元素运用
建筑设计
该现代建筑在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徽派元素,如马头墙、木雕、 石雕等,使整个建筑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
材料运用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该建筑采用了传统的青砖、灰瓦等材料,与 周围的传统建筑形成了很好的呼应。
细节处理
在细节处理上,该建筑也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特色,如马头墙的 高度、角度等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徽派建筑特点粉墙黛瓦
汇报人: 2023-12-14
contents
目录
• 徽派建筑背景介绍 • 徽派建筑特点概述 • 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特色分析 • 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文化内涵 • 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影响与传承 • 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案例分析
01 徽派建筑背景介 绍
徽派建筑的起源
01
徽派建筑起源于宋元时期,是古 徽州地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 县、婺源县)的特色建筑风格。
材料选择
粉墙黛瓦的建筑材料以黏土和石 灰为主,这些材料具有很好的塑 形性和耐久性,能够保证建筑的
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工艺表现
粉墙黛瓦的工艺表现非常精细, 墙面的抹灰和瓦片的铺设都要求 非常严格,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 心操作,使整个建筑呈现出完美
的视觉效果。
建筑布局特点
依山傍水
徽派建筑多依山傍水而建,充分利用 自然环境,使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
历史传承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一、徽派建筑简介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的黄山市、宣城市等地。

徽派建筑以其平衡和谐的结构、巧妙独特的装饰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详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二、徽派建筑的特点1.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以木构为主,采用榫卯结构,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稳定。

2.对称平衡的布局:徽派建筑注重对称平衡,通常由前厅、后厅、左右厢房和后花园组成,整体建筑布局呈”品”字形。

3.精美的彩绘装饰:徽派建筑的外立面及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常采用彩绘、雕刻等技法,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

4.独特的歇山顶:徽派建筑的顶部通常为独特的歇山顶,既凸显了建筑的整体美感,又能更好地抵御风雨侵袭。

5.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徽派建筑吸纳了宋、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徽派风格。

三、代表性建筑介绍1. 宏建徽派建筑宏建徽派建筑位于黄山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整座建筑优雅古朴,气势磅礴,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宏建徽派建筑的主体建筑为三进式,中间为大堂,两侧为厢房。

建筑采用檐下斗拱和削肩飞檐的装饰手法,使得建筑更加精致华丽。

2. 敦煌书局敦煌书局位于宣城市,是一座兼具居住与书籍收藏的徽派建筑。

敦煌书局为三进式布局,主体建筑为大堂,两侧为厢房。

建筑外立面采用红墙、白灰、木构结合的装饰方式,显得庄重典雅。

3. 安徽私塾安徽私塾位于安徽省,是一座以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徽派建筑。

安徽私塾建筑布局独特,主体建筑为三进式,庭院内还有后花园和石桥。

建筑内部设有多个教室,以及用于藏书和研究的阁楼。

4. 徽商大宅徽商大宅是指徽州地区富有的商人家族所居住的豪华建筑。

徽商大宅通常由前堂、中堂和后堂组成,中堂是主要居住区域,前后堂用于接待客人。

徽商大宅注重建筑的宏伟、装饰的精美和布局的合理,是徽派建筑的杰出代表。

四、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和美学追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徽派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徽派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入探讨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一、历史背景徽派建筑风格起源于安徽徽州地区,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商埠之一。

徽商的兴起,为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

徽商的财富和地位,使得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去修建豪华的府邸和园林,同时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深深地影响了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建筑特点1.结构布局徽派建筑以传统的“三间四柱”为基本结构,讲究对称和平衡。

房屋的布局注重风水和气场的调整,注重将室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同时,徽派建筑也非常注重空间的利用,常常采用“马头墙”等手法,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2.雕刻艺术徽派建筑的雕刻艺术是其一大特色,也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的雕刻艺术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主,雕刻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

雕刻工艺精湛细腻,寓意吉祥,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3.色彩运用徽派建筑的色彩运用也非常讲究,主要以黑白灰为主色调。

白色墙、黑色瓦、灰色砖雕是徽派建筑的典型色彩搭配,这种色彩搭配既符合徽州地区的气候特点,又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审美追求。

4.建筑风格徽派建筑风格独特,既有江南水乡的秀美,又有北方建筑的庄重。

它注重细节的处理,讲究对称和平衡,追求建筑的完美和精致。

同时,徽派建筑也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如对楹联、匾额等传统文化的运用,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三、文化内涵徽派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徽派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如和谐、平衡、自然等。

同时,徽派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美术辅读【徽派建筑】建筑流派名。

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集团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镇扎根 落户,如江苏的扬州、金陵,浙之的杭州、金华,江西的景德镇"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集团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徽派建筑"风格最为鲜明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式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 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

民居外观整 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筑中份量也颇重: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三雕"绝妙,富丽堂皇。

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今天仍然充满生机,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筑群时常可见。

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穿堂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又名回厅。

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

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

一明堂,二个房间。

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大厅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

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

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

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

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

【大屋脊吻】徽派建筑格式。

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

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

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

且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如正吻:指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

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比较原始,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

"正吻就由此产生沿袭下来。

又如垂脊吻:位于同正脊相垂之脊头的人物饰件,称"仙人"。

究竟指那位仙人说法不一。

民间常有姜大公在此"镇妖捉祟"之说。

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鳌鱼太多,怕鳌鱼翻身易发大水成灾,必须有所制约,故请"禹王"镇守。

还说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兽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镇邪捉妖。

诸种说法皆为庇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飞来椅】徽派建筑格式。

对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

参见[美人靠]。

【高墙深宅】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徽州有许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望似一座座古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这种居宅往往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住人。

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

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

这是第一进。

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

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大抵相同。

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

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子也就一进一进地套建起来,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之说。

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

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祀。

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

这种高墙深宅的建筑,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国内是罕见的。

【格窗】徽派建筑格式。

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

格窗由外框料、条环板、裙板、格芯条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胜、斜方块、席纹等)、圆形(圆镜、月牙、古钱、扇面等)、字形(十字、亚字、田字、工字等)、什锦(花草、动物、器物、图腾等)。

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与如意图案组成谐音表示;"福寿双全"用寿桃与佛手图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谷丰登"用谷穗、蜜蜂、灯笼组合;"福禄寿"用蝙幅、鹿、桃表示等。

格窗还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增加室内透光。

【古建三绝】徽派建筑誉称。

指古词堂、古民居、古牌坊,为徽州古代建筑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

【过街楼】徽派建筑格式。

又称"骑楼"。

一般建在正厅之外的街道上空,依托街道或巷弄两旁屋墙,架木铺设楼板筑成,颇为雅致。

楼一般高约2米,长3-5米,宽4一5米不等。

纵向街道两侧,楼的下半段砖墙砌在楼板上,上半段为可装可拆的槽板。

过街楼在形制上属大屋的附属建筑,起点缀群居作用。

每逢红白喜事,拆下过街楼上段墙板,由喇叭鼓手立楼上奏曲,主人在屋内可依据过街楼上吹奏的不同曲牌,得知客人的身份,确定迎接礼仪。

【火巷】徽派建筑格式。

一般设置于较大的宅居之内,宽敞深长。

其功用主要是防火,故称火巷。

也作居室通道。

旧时富贵人家夫人、小姐出门必坐轿,但不可以在大门外上下,火巷又成为女眷上下轿子的场所。

出门时,轿夫将轿子提于两时,抬出大门,方可上肩,归返反之。

【楼上厅】徽派建筑格式。

古代徽州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人少山高,为了防止山区瘴疠之气,人们把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栖息之处。

故楼上厅室特别轩敞,不仅有卧室、厅堂、"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马头墙】徽派建筑格式。

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

徽州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

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

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 等数种。

"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

"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

"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

【美人靠】徽派建筑格式。

对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

徽州古民宅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栖息和活动场所,古代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

此椅靠背外突,超出天井四周的栏板,临空悬置,故又称"飞来椅"。

【门楼】徽派建筑格式。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

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

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

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

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

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四合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是两组三间式相向而组合,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两种。

大四合上厅与下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

上厅为三间式,地坪较高,是正厅堂;下厅也是三间式,进深略浅,地坪较上厅低,上下两侧以厢房连接,活动隔扇。

楼梯间有设在厢房的,也有没在上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

小四合式上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下厅则为平房,面积小,进深浅。

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下厅,仅作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上厅背后。

【天井】徽派建筑格式。

徽州民居除少数"暗三间"外,绝大多数房屋都没有"天井"。

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天井设在厅中。

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冬天冷,雨天潮。

天井的设计同徽州的经营传统有很大关系,经商之人,忌讳财源外流、而天井能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顺视纳入天井之中,名曰:"四水到堂"或"四水归明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

【小青瓦】徽派建筑用材。

分为板瓦、滴水瓦、沟头瓦、花头瓦等品种。

板瓦用于大面积覆盖,可铺设成底瓦、盖瓦两种形状以利排水。

底瓦(沟瓦)以小头向沿口,凹面朝上组成沟槽叠放在屋面望砖上,盖瓦与底瓦方向相反凸面朝上覆盖在两沟瓦之间。

滴水瓦是在一张沟瓦头上加上"如意状"滴水唇,与沟瓦成30度斜面,便于把雨水抛得更远。

沟头瓦又称猫头瓦,上绘猫头图案,用于盖瓦前部,与盖瓦成90度角,封住两沟瓦垄,防止鼠雀在瓦垄内做窝。

花头瓦是在一张盖瓦的凸面上头加一扇形边带锯齿花纹图案,盖在重叠沟头瓦上。

屋脊与风火墙顶也都用板瓦筑"脊筋【鱼鳞瓦】徽派建筑习俗。

徽派建筑两坡屋面上覆盖有鱼鳞般的小青瓦,俗称"鱼鳞瓦"。

鱼鳞瓦使屋顶显得鳞次栉比,是徽州典型的瓦作方法。

【照壁】设在中国传统建筑房屋门外或门内一堵独立的墙,是受风水意识影响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