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地层压力分析方案

合集下载

油井沉没度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措施

油井沉没度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措施

油井沉没度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措施发表时间:2020-12-31T13:12:22.03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9期作者:郑广,于志强,李繁生[导读] 油井的沉没度会受到生产参数、以及地层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郑广,于志强,李繁生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邮编:063200摘要:油井的沉没度会受到生产参数、以及地层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不合理的油井沉没度,不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油井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就油井沉没度影响因素,以及不合理的沉没度对泵效、成产压差以及抽油机管杆载荷的影响,进行了详细介绍。

并且结合油井的实际情况,就如何优化不合理的沉没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沉没度;泵效;治理措施所谓沉没度,说的是深井泵在动液面下的深度,也可以理解为动液面到深井泵吸入口的液柱高度[1]。

这个高度对深井泵的工作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沉没度过小或者过大,都会对泵校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到油井的生产。

下面就沉没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影响因素1.泵效当沉没度过低,会降低泵的充满系数,降低泵效。

这是由于沉没度过低,会导致井底的流动气压降低,泵吸口的压力随之降低,从而导致气体和液体比例上升,泵内的游离气体急剧增加。

泵内气体属于天然气成分,天然气是多个分气体混合而成,因此在原油中,天然气中的分气体会以某种定律进行溶解,其定律用方程式表达如下。

X(单位体积内液体中溶解的气体量)=A(溶解压力)×B(气体的溶解系数)在溶解的过程当中,B会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而减小。

而当B达到一个特定值以后,就不会再改变,这一个特定值就是压力的饱和值。

而在饱和值之下和达到饱和值之后的气体溶解度,是有所不同的。

饱和值之下,溶解度和压力是曲线增长趋势。

而达到饱和值之后,则是直线增长的趋势。

当沉没度过高时,会增加泵的充满系数。

导致抽油杆和油管发生弹性形变,这大大的降低了泵的容积效率以及有效冲程,还增加了泵的漏失量,最后导致抽油机的能源消耗增加。

油井高回压成因及降回压技术分析

油井高回压成因及降回压技术分析

油井高回压成因及降回压技术分析油井高回压是指油井在开采过程中,产能不足或流体压耗大,导致井底流压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差值增大。

高回压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井底流压过大:油井开采过程中,流体在井筒和油层中的流动会产生阻力,即压耗。

如果流体压耗大,会导致井底流压过大,从而增大回压。

2. 地层渗透性下降:油井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中的油水被开采,地层渗透性会逐渐下降。

渗透性的下降会使得地层对液体的渗透能力减弱,导致流体在地层中的压力损失增加,进而增加回压。

3. 井孔直径减小:油井开采过程中,井孔周围的砂体可能会由于地层压力的作用而萎缩,导致井孔直径减小。

当井孔直径减小时,流体的流动速度会增加,从而增加流体的摩擦阻力,进而增加回压。

针对油井高回压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降回压的技术措施:1. 降低产量:通过减少开采流量,可以降低井底流压,从而减少回压。

可以通过减少抽油机的冲程或者调节注入水量等方式来实现。

2. 优化井筒设计:通过改变油井井筒的设计,如增加井眼直径,在设计井筒时考虑流体流动的阻力,减小井筒的摩阻,从而减少回压。

3. 优化注采工艺:通过改变注采工艺,如改变注入水井的位置和注入水的量,改变油井的开采方式,可以改善地层压力分布,减小回压。

4. 高效开采技术:采用高效开采技术,如增强油藏的物理效应,增加油井的有效渗透性,减小渗透性的降低对回压的影响。

5. 人工干预:在长期开采过程中,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来减小回压。

通过注入化学剂来改善油井的流体性质,减小流体的黏度,从而减小回压。

对于高回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油井的开采条件、地层特征和注采工艺等因素,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降低回压,提高油井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formation pressure)是指由于沉积物的压实作用,地层中孔隙流体(油、气、水)所承受的压力,又称之孔隙流体压力(pore fluid pressure)或孔隙压力(pore pressure)。

正常压实情况下,孔隙流体压力与静水压力一致,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和液柱的垂直高度,凡是偏离静水压力的流体压力即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abnormal pres.sure),简称异常压力。

孔隙流体压力低于静水压力时称为异常低压或欠压,这种现象主要发现于某些致密气层砂岩和遭受较强烈剥蚀的盆地。

孔隙流体压力高于静水压力时称为异常高压或超压,其上限为地层破裂压力(相当于最小水平应力),可接近甚至达到上覆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分类常用的指标是地层压力梯度(单位长度内随深度的地层压力增量,单位为MPa/km)和压力系数(实际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之比)。

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详细出处参考/thread-27166-1-5-1.html压力系数:指实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值。

压力系数是衡量地层压力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标。

压力系数为0.8~1.2为正常压力,大于1.2称高压异常,低于0.8为低压异常。

摘自《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压力梯度:首先理解什么是梯度:假设体系中某处的物理参数(如温度、速度、浓度等)为w,在与其垂直距离的dy处该参数为w+dw,则其变化称为该物理参数的梯度,也即该物理参数的变化率。

如果参数为速度、浓度或温度,则分别称为速度梯度、浓度梯度或温度梯度。

当涉及到压力的变化率时,即为压力梯度。

区别之处就在于,压力系数为衡量地层压力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标,压力梯度为压力的变化率。

压力系数就是实际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

压力梯度即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率。

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从地面算起,地层深度每增加10米时压力的增量。

压力梯度是指地层压力随地层深度的变化率。

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具孔隙性和渗透性,其孔隙渗透性的好坏、分布规律是控制地下油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

油气田开发基础-谢传礼 04级 09 第9章 压力和温度

油气田开发基础-谢传礼 04级 09  第9章 压力和温度

16
四.折算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均需判断油层内流体运移方向。
由于构造变形或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根据绝对地 层压力值并不能判断储集层内流体运动的方向,而必 须把地层压力换算成折算压力,用折算压力才能阐明 流体在层间或层内运移的方向。
(一)概念
折算压力:为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 断地下流体的运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 压力折算到某一水平基准面上的压力。
基准面可任意选择一水平面,但通常选海平面或油 17 水界面。
(二)折算压力的应用
研究油气层内流体是否流动或其流动方向。 流体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低的方向流动。 ①静水环境
测压面为水平的,取海平面为折算平面(基准面)。
对Ⅰ层而言,1、2号井的测压面至海平面的高度相等,折算压头均为H1,即折算压 力相等,因此1、2井间液体不能流动,即在每个储集层内,流体不发生运移。
Pg Pc PD hg ( w g ) g
式中,hg—C、D点 与气-水界面的海拔 高差; w 、g—地层 条件下水、气的密 度。
15
6)泥质岩类的压欠实作用: 7)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变
粘土矿物的压实成岩演变中,即在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 过程中,有大量层间水析出,成为粒间水。若排泄不畅,可 形成异常高地层压力。
20
第2节 油气层的温度
一、地下温度及其来源
(一)基本概念:
1.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恒温带)以下,深度 每增加100米地温的增加值。
19
所以,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储集层内的流体沿测 压面倾斜的方向流动,并不决定于层内的绝对地层压 力,而是受折算压力所控制。无论各点的绝对地层压 力如何,水的流动方向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 低的方向流动。

油气藏动态分析: 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油气藏动态分析: 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井配注量。
3.2.1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三、流压变化应采取的措施
2.低流压情况下的措施
①静压合理,抽吸参数偏大的措施:下调 参数、换小泵、间歇抽油; ②静压高,近井地层渗流条件不好的措施: 提高抽吸参数; ③静压低的措施:加强注水、下调油井工 作参数。
3.2.1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谢谢欣赏
3.井底流动压力
定义:指油井在正产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 压力,也是流体从油层中渗流到井底后的剩余 压力,简称流压,通常用Pwf表示。
3.2.1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一、与压力有关的概念
4.油田平均地层压力
定义:指每一个独立的开发区内,地层压力的 平均值。它反映了油层总体上地层能量的大小。
pK
pK1
pK2 pK3 ...... pKn n
3.2.1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二、压力变化分析
1.地层压力变化
地层压力变化分析,主要分析注采比是否合 理,以及天然能量发育及利用情况。
油层压力下降:注采比小于1,出现亏空,适 当提高注入量,以达到注采平衡。
油层压力上升:注采比大于1,适当提高采液 量或者减少注水量。
3.2.1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二、压力变化分析
1.地层压力变化
(1)地层压力上升的原因
①注水井配注过高; ②注水井全井或层段超注; ③相邻油井堵水; ④油井工作制度调小; ⑤油井机、泵、杆工况差。
(2)地层压力下降的原因
①注水井配注过低; ②注水井全井或层段欠注; ③油井提液; ④油井采取增产措施见效。
3.2.1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二、压力变化分析
3.2.1 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3.2.1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的相关概念; 2.掌握引起油井压力变化的原因; 3.掌握油井压力变化应采取的措施。

油藏压力分析及油水界面确定

油藏压力分析及油水界面确定

设计三:油藏压力分析及油水界面确定
一、目的要求
理解油藏压力及压力系统概念,了解油藏压力分布特征及油水界面物理意义,掌握压力计算及油水界面确定方法。

二、步骤及要求
首先由已知条件推导油藏压力及油水界面深度计算公式,以加深对油藏油水界面及各压力概念的理解,推导步骤要求简要明晰;其次,对油藏油层压力、折算压力、压力梯度、压力系数、油水界面等基本概念做出具体文字解释。

三、题意及图示
设A 为水井,B 为油井,油藏油水界面介于二井之间。

已知: B 井测得油层中部压力为P B ,A 井测得水层中部压力为P A ,两井储层中部高差为H AB ,原油密度为ρo ,地层水密度为ρw 。

计算B 井油层中部到油水界面的深度h (参见图5)。

注:压力单位为MPa ;h 和H AB 等深度或高度等单位为m ;油、水密度单位均为t/m 3;
静液柱压力公式P=H ×ρ/100表示(ρ为流体密度,H 为液柱高度)
公示推导如下: P A +P h =P B -P (HAB-h) (1)
P h =h ×ρo /100 (2)
P (HAB-h)=(H AB -h) ×ρw /100 (3)
P=H ×ρ/100 (4)
P HAB =H AB ×ρ/100 (5)
B
图5 某油藏压力及油水界面分布示意
ρ为流体密度(ρo为油密度,ρw为地层水密度) H为油层中部深度
P静水柱压力
联立(1)、(2)、(3)解出h
得出h=(100(PB-PA)-HAB×ρw)/( ρo-ρw)。

油井高回压成因及降回压技术分析

油井高回压成因及降回压技术分析

油井高回压成因及降回压技术分析
油井高回压现象的成因主要是油井液体从油层中抽出后,地层里的压力减少,而油井内的石油液体以及气体因为没有充分的量能够充满管道,从而形成回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油井高回压问题会导致工作人员面临安全问题,因此解决该问题非常重要。

降回压技术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安装回压阀门:使用回压阀门来控制油井内的压力,从而降低回压现象。

回压阀门应该定期检查并保持在完好的状态。

2. 调节井下污水管道:如果井下污水管道的角度过小,持续的固体堆积可能会导致回压现象。

通过调整井下污水管道的角度,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3. 减少井下位置的尘土量:井下大量的尘土和固体物质可能会导致管道中的液体流动受阻,从而形成回压现象。

通过减少井下的尘土量,并提高深度排水的效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回压现象。

4. 适当增加油井内的管理压力:增加油井内的管理压力可以帮助解决回压问题,并提高油井的以下流通水平。

5. 定期维护油井设备:定期维护油井设备将是其保持最好状态,进一步降低回压现象的发生率。

总体而言,解决油井高回压现象应该采取全面性的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

在实施降回压措施之前,需要对油井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根据所得数据来选定适当的解决方案。

通过定期检查和主动的维护,可以确保油井在最佳状态下的进行。

油井高回压成因及降回压技术分析

油井高回压成因及降回压技术分析

油井高回压成因及降回压技术分析
油井高回压是指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较高的井口压力。

高回压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1. 油层压力高:油井地层中的油层压力是油井产生高回压的主要因素。

当油层压力
高于井底压力时,造成了油井高回压。

2. 油井产能大:如果油井的产能较大,即每天生产的原油量较大,会导致井口压力
增加,从而形成高回压。

3. 井口阻力大:如果井口周围存在较大的阻力,如管道内壁磨损、油泥结垢等,会
产生压力损失,造成油井高回压。

降回压是指减小油井井口压力的技术措施,常见的降回压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 注气提升法:通过向油井注入大量的气体,如空气、天然气等,形成气体顶部,
使油井产生气封效应,从而减小井口压力。

2. 降压阀调节法:在油井生产管道上设置降压阀,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油井
井口压力,将高压油气分流释放,从而降低井口压力。

3. 采用燃烧器排放废气法:通过将油井排放的天然气燃烧成废气,从而减小井口压力。

4. 调整生产工艺参数法:通过调整油井生产工艺参数,如减少产量、降低出砂量等,从而减小井口压力。

5. 人工降压法:通过使用特殊的工具和设备,对油井进行作业和处理,如加装人工
透平、清洁阻塞管道等手段,减小井口压力。

了解油井高回压的成因,并采取合适的降回压技术,可以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运行,
并提高产能。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地层油高压物性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地层油高压物性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实验七 地层油高压物性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地层油高压物性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单次脱气的测定方法;3.掌握地层油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4.掌握落球法测量地层油粘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1.绘制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关系,在泡点压力前后,曲线的斜率不同,拐点对应的应力即为泡点压力。

2.使PVT筒内的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保持压力不变将PVT筒内一定量的地层油放入分离瓶中,记录放出油的地下体积,记录分离瓶中分出的油、气的体积,便可计算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数据。

3.在地层条件下,钢球在光滑的盛有地层油的标准管中自由下落,通过记录钢球的下落时间,由下式计算原油的粘度:其中 μ- 原油动力粘度,mPa·s; t- 钢球下落时间,s;ρ1、ρ2- 钢球和原油的密度,g/cm3;k- 粘度计常数,与标准管的倾角、钢球的尺寸及密度有关。

三、实验流程图一 高压物性试验装置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泡点压力测定⑴粗测泡点压力从地层压力起以恒定的速度退泵,压力以恒定速度降低,当压力下降到速度减慢或不下降甚至回升时,停止退泵。

稳定后的压力即为粗测的泡点压力。

⑵细测泡点压力A.升压至地层压力,让析出的气体完全溶解到油中。

从地层压力开始降压,每降低一定压力(如2.0MPa)记录压力稳定后的泵体积读数。

B.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以下时,油气混合物体积每次增大一定值(如5cm3),记录稳定后的压力(泡点压力前后至少安排四个测点)。

2.一次脱气⑴将PVT筒中的地层原油加压至地层压力,搅拌原油样品使温度、压力均衡,记录泵的读数;⑵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分离瓶称重,将量气瓶充满饱和盐水;⑶将分离瓶安装在橡皮塞上,慢慢打开放油阀门,保持地层压力不变排出一定体积的地层油,当量气瓶液面下降200ml左右时,关闭放油阀门,停止排油。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七章-地层压力与地层温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七章-地层压力与地层温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预测砂Leabharlann 泥岩剖面异常地层压力方法1、地震勘探法
地震波传播速度(层速度)或旅行时间与岩石密度密切相关 ◆ 正常压实情况下:泥岩、页岩密度随埋深增加而增加
--随埋深增加,层速度加大,旅行时间减小。
◆ 异常压力过渡带:由于页岩欠压实,页岩孔隙度增 大,密度减小,地震波传播的层速度将偏离正常压实 趋势线向着减小的方向变化,地震波传播旅行时间向 着增加的方向变化。
2、预测异常地层压力,实现平衡钻井 在高压异常地区钻探时,为了顺利地完成钻探任务,
并为油气开采提供优质井身,在开钻之前做两项工作:
● 确定两个关键地质参数: 孔隙流体压力、岩石破裂压力。
● 再根据上述两个关键地质参数进行钻探设计。 --主要包括:钻井液密度、套管程序。
三、原始油层压力研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正常压实时:随埋深增加,声
波传播速度↑,传播时间↓。
高异常压力过渡带:声波传播 时间向增大方向偏离正常趋势。
声波时差与深度关系曲线
⑶ 页岩密度测井
预测方法与电阻率测井或声 波测井相同。右图2条曲线均 较清晰地反映出高异常地层压 力过渡带顶面约在3352.8m, 两种资料所得结果吻合较好。
密度测井受井眼大小影响,在 预测异常地层压力时,其精度和 效果不及电阻率及声波测井。
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
→ 绘制研究井的d(dc)指数与深度关系曲线, 可预测过渡带的顶部位置和异常地层压力。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右图为同一口井 的d指数--深度、dc 指数--深度关系曲 线:高异常地层压 力过渡带顶面位置 约在2652m处。
d指数与dc指数曲线对比
由于dc指数消除了钻井液密度的影响, dc指数比d指数 更能清楚地反映出高异常地层压力过渡带的存在。

在钻井过程中影响地层压力预测的因素分析

在钻井过程中影响地层压力预测的因素分析

在钻井过程中影响地层压力预测的因素分析1. 引言1.1 钻井过程中地层压力的重要性在钻井过程中,地层压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对钻井安全、钻井液性能、地层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地层压力的准确预测可以帮助钻井工程师选择合适的钻井液密度,以保证钻井过程中井眼的稳定性。

如果地层压力预测不准确,过高的钻井液密度可能导致井眼受损,造成钻头卡钻等事故发生,对钻井工程造成巨大损失。

地层压力还直接影响井筒气体逸失的情况,过高的地层压力会增加气体逸失的风险,从而影响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地层压力的准确预测还可以帮助工程师判断地层中是否存在高压气体或高温高压油层,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钻井过程中地层压力的准确预测对于保障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地层压力预测的必要性地层压力预测在钻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必要性。

地层压力是指地下岩石受到的压力,对于预测地层压力可以帮助确定钻井过程中的地质条件。

地层压力预测可以帮助钻井工程师制定合理的钻井方案,减小钻井风险,提高钻井的成功率。

地层压力预测还可以帮助钻井人员预测地层流体的性质,如钻井液的密度和黏度等,从而更好地控制钻井过程中的井底情况。

地层压力预测还可以帮助评估地下储层中的天然气或油藏的压力情况,为后续的油气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地层压力预测的必要性不仅在于保证钻井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更在于对油气开发的有效管理和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地层物性对地层压力影响分析地层物性对地层压力影响分析是钻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地层物性包括地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地层的压力传递和承载能力。

孔隙度是地层中储存流体的空隙比例,孔隙度越大,地层的压力传递效果就越好,地层压力也越大。

渗透率则影响地层中流体的运移速度,高渗透率地层会导致地层压力快速下降。

饱和度是指地层中已经被流体填充的比例,饱和度高的地层对地层压力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与步骤

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与步骤
油水井动 态分析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陈国强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二部分 动态有关指标分析、计算 • 第三部分 动态分析方法、步骤 • 第四部分 单井动态分析及实例 • 第五部分 井组动态分析及实例
第一部分 概 述
• 油田投入开发后,油层中的流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流 动和重新分布,并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影响流动 状态的因素有:地质条件、流体性质、人为因素等。 动态变化体现在: 储量、压力、驱油能量、油气水分 布状况、流体性质变化等方面。油层里的各种动态 通过同一口井不同时间,同一地区不同井上的生产 变化(即生产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表现出来。
第四部分 动态分析的方法
动态分析的方法有:物质平衡法、统计法、作图法、水力学计算、 水力学试井法、模拟实验法等。现场是把各种资料进行统计、整 理成图表来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方法为:掌握基本资料、数据; 联系历史;揭露矛盾;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具体分析程序步骤:
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井及井组的基本概况。
3、层内矛盾。在一个油层的内部,上下部位有差异, 渗透率大小不均匀,高渗透层中有低渗透条带,低渗 透层中有高渗透条带,注入水沿阻力小的高渗条带突 进。用层内水驱油效率表示层内矛盾的大小((单层水 淹区总注入体-采出水体积)/单层水淹区原始含油体积)。 或用水淹厚度系数来衡量(见水层水淹厚度/见水层有 效厚度)。效率(系数)越大,矛盾越小。
主产液层干扰差油层的生产。解决时就得从增大差油层的生产压 差入手。有效办法是分层注水。
• 1)分层注水,分层采油。 • 2)对低渗层,注水井加强注水,油井加强采油。 • 3)有必要时可对生产能力较低的油层进行酸化、压裂
改造,以提高产能。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Pair P
D
Pw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一、流体压力
压力梯度Gw:单位深度的压力变化值
Pair P
D
Pw
因此,流体压力也可以写成: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二、骨架应力
在某一地层深度处,由岩石固体骨架物质的 重量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骨架应力Ps,也称颗粒 压力,或固相压力,或基质压力,计算公式为: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五、压力系数
<20
低压地层
地层压力状态分类
=20~40 中等压力地层
(MPa)
=40~60 高压地层
>60
超高压地层
压力系数α定义为实测地层压力与相同深度处的静 水压力的比值,它衡量地层压力偏离静水压力的程 度,计算公式为: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五、压力系数
H
深层地层产生异常高压的原因,
D
大多数都与油气聚集有关。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五、压力系数
D
深层正常压力地层 深层异常高压力地层
封闭地层异常高压 封闭地层异常低压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六、油气藏压力
反映油井自喷能力的大小
余压 P0
油藏压力测点分布
油藏压深关系曲线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油藏压力方程的作用
•1 判断流体类型
•2 计算原始地层压力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油藏压力方程的作用
•3 判断压力系统
P
D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油藏压力方程的作用
•4 判断出油层位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抽油机井液面折算地层压力方法

抽油机井液面折算地层压力方法
:
气桂段压 强 油桂 段压 强 混合液 杜 段压 强 井底 流压
Pg= (Pc+Pu)/Cg
Po=0.1× Ro× H2
P(o+w)=0。 1× R1× H3
Pwf=Pg+Po+P(o+w)
9在 井底静压计算 和流压雷同,自 1985.2-19乩 。 平方 王。街店
两油田的刀 口定点测压井上进行 了压力计实测和计算对 比,其 静压 平均绝对误差为0.081MPa,平 均相对误差为0。 △ %;最 大绝对 误 差为0。 zMPa,最 大相对误差为1.96%。 一 、基 本 原 理 利用液面计算井底压力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胜利油 田抽油井 在套管不产气的条件下,正 常生产及关井恢复时,油 套 环 垄 中 气 桂、油桂 、油水混合液杜三段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且按重 力分布的物 理形态而得 出的。即
,
应用条件及录取资料程序。
内容提要
:
胜利石 油管理局 滨南霖油厂 结合本 油田的特点,参 考 了国外有 关的分析方 法 9提 出了一套利用动液面,静 液面计算井底 流压 和静 压的数学模型,计 算的仗据是 :井 底压 力 =经 修正 的气杜段压力 + 经修正 的油桂段压力 +经 修正的油水混合液杜段压 力,在 流压计算 中
亠 Ε
方法 抽油井液面 地层压力 折算
v
— ▲ △ ■ ι 卩 ’
胜 利 石 油 管 理 局 一九九 o年 十-月
抽油井液面折算地层压力方法
编写人 :曹 钧合 参加人 :孙 启佑 彭汉儒 张维庆 于滨 审核人 :王 华芬 编写单位 :滨 南寨油厂
胜 利 石 油 管 理 局 一 尤尢○年十一月

内容提要 基本原理。 井底 流压计算 。 井底静压计算 参考丈献 附一 :美 国室内模拟 “ 正 的S型 曲线”的回归方程。 修 附二 :方 法计算与压 力计实测对 比现场试验 资料。 附三 :方 法推广应用经济效盆和社会效盆。

第5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分析

第5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分析

自流水盆地的水压头与自喷泉和非自喷泉的关系
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从供给区进入含水层,在含水层中从 水压头高的地区向水压头低的地区渗流,至泄水区流出地表。 供水区与泄水区之间叫承压区,图中虚线表示承压区内的水 头分布,即该区内所钻孔中静水面能达到的高度。
带气顶背斜油藏原始地层压力分布
假设地层水和原油的密度分别为103Kg/m3和0.85×103Kg/m3, 天然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78,我们来观察各个油、气、 水井产层中部的原始地层压力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区别和联 系。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Development Geology of Oil and Gas Fields
第五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第五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Formatio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油气意义
• 地质:生烃,运移动力,保存条件,储量
• 开发:能量(自喷、注水)、连通性、储 层改造 • 钻井:泥浆、井身结构
• 常用压力系数或压力梯度来表示 异常地层压力的大小。
• 所谓压力系数就是实测地层压力 与相同深度静水压力的比值。
压力系数为1时,实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相等,这时属 于正常地层压力;当压力系数不等于1时,则为异常地层压力。 当压力系数大于1时,称为高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超压;当 压力系数小于1时,称为低异常地层压力。


3.地层压力(Formation pressu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用于岩层孔隙中流体上的压力叫地
层压力,也有叫孔隙流体压力或孔隙压力。 常用Pf表示。在含油、气区内的地层 压力又可称为油层压力或气层压力。
在油气层未被钻开之前,油气层内各 处的压力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一旦油气层 被钻开并投入开采,原来油气层内压力的 相对平衡状态就被打破,在油气层压力与 油气井井底压力之间生产压差的作用下, 油气层内的流体就会流向井底,甚至会强 烈地喷出地面。 地层流体能够由地层流到井底,并由 井底到达地面,均由于地层压力的作用。

【油田开发地质学】第十章地层压力和温度

【油田开发地质学】第十章地层压力和温度
油藏的测压面(位能面)是以供水露 头海拔(+100米)为基准的水平面。
原始油层压力在背斜构造油藏上的分布特点:
A.原始油层压力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B.流体性质对原始油层压力的分布有着极为 重要的影响。 井底海拔高度相同的各井: 流体性质相同→P相同; 流体性质各异→密度大→P小; 密度小→P大。
2)折算压力
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四、油层折算压力
3)折算压力等压图的编制
五、异常地层压力研究***
(一)概念 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
压力系数αp 压力梯度Gp
αp =1,正常地层压力 αp ≠1,异常地层压力 αp ﹥1,高异常地层压力
αp ﹤1,低异常地层压力
(二)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分析 1.成岩作用
驱动能量
天然驱动能量 人工驱动能量(注采,热采,生物采油)
1.油层岩石和其中流体的弹性能 (弹性能驱动) 条件:地层压力 大于 饱和压力
2.含水区的弹性能和露头水柱压能
Pr= H·ρr·g=H·[ρf·Ф+(1-Ф) ρma]·g
3.压力梯度 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GH (㎩/m)
4.地层压力 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又称孔隙流体 压力,用Pf表示。
油层压力或气层压力
5.压力系数
实测的地层压力( pf )与同一地层深度静水压力( pH )的比值 。
二、地温场的研究
一)地温测量
关井实测、外推法
二)地温场的分布特征
地温梯度纵向变化——地温梯度图
系统测温
测温井段

m
N
Ed-Es3
平均地温梯度 ℃/100m
Es4-Ek
Ma(J)

地层压力计算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地层压力计算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地层压力计算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张艳军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01期摘要:大庆外围 Y 区块油田自投入开发以来的测压资料表明,有大部分的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不出径向流直线段,解释结果多解性强,使得开发人员无法获得准确的地层信息,严重影响了资料利用率;同时目前油田存在大量斜井、水平井,这些井缺乏相应的监测技术。

为此,本文开展了 Y 区块油田压力监测系统优化研究,有效掌握 Y 区块油田的地层压力动态信息,为油田开发及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压力监测;解释方法;影响因素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动态特征,结合测压历史数据,分析了影响油田地层压力主要因素,研究了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研究获得了综合考虑影响因素下的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的计算方法,以含水率为参考,计算了Y区块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这些研究性成果的取得,为 Y 区块进一步的油田开发提供了依据,对 Y区块的开发无疑具有及其重大的意义。

1 地层压力计算的影响因素1.1 流压的影响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对试井解释和压力计算至关重要。

在地层压力计算中,需要事先准确地确定出有关油藏参数,如渗透率、表皮系数和外推压力等,采用的方法是典型曲线拟合法。

而在典型曲线拟合法中,需要绘制实测资料的时间差与压差的双对数曲线,这就要求监测井关井测试前的流压 pwf必须准确可靠,否则会影响试井曲线形态,导致解释结果不正确。

1.2 流体的物性参数的影响地层压力的计算与流体、岩石的物性参数密切相关。

不同的物性参数计算出不同地层压力。

影响地层压力结果的物性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和壓缩系数等,下表给出了不同综合压缩系数对平均压力和边界压力的影响。

从表 1.1 中可以看出,综合压缩系数越大,平均压力和边界压力也越大;综合压缩系数越小,平均压力和边界压力也越小。

松 I 法计算的压力采用的是固定的流体物性参数,因此其值不受影响。

但不同的油藏,其物性参数是不同的。

油气藏动态分析: 油井压差变化分析

油气藏动态分析: 油井压差变化分析
2.生产压差
定义:生产压差又称为采油压差,是影响 油井产量的重要指标。 生产压差(∆P)=地层压力-流动压力
通常情况下,生产压差越大,油井产 量越高。
3.2.2油井压差变化分析
一、与压差有关的概念
2.生产压差
放大生产压差可以通过提高地层压力和降低流动压力两个途径来实现: (1)提高地层压力:
可通过加强注水来实现,但受到地层破裂压力及地层压力提高后流压随之上 升等因素的限制。
3.2.2 油井压差变化分析
3.2.2油井压差变化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差的相关概念; 2.掌握引起油井压差变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 3.根据具体的生产特征判断流饱压差情况。
3.2.2油井压差变化分析
一、与压差有关的概念
1.总压差 (1)天然能量开发油田的总压差
总压差=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应合理使用地层能量,不致 地层压力下降过快。
3.2.2油井压差变化分析
一、与压差有关的概念
1.总压差 (2)注水开发油田的总压差
总压差=目前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①总压差为负值时,提高注水量,使地层压力回升; ②总压差为正值时,控制注水量,地层压力下降到元使地层压力附近; ③总压差等于0时,注采平衡。
3.2.2油井压变化分析
一、与压差有关的概念
油压波动不大。 ④井底温度高,流压梯度大,油井结蜡少,结蜡位置浅,生产管理容易。
3.2.2油井压差变化分析
一、与压差有关的概念
4.流饱压差
(2)流压低于饱和压力的生产特点 ①原油在油层内(在脱气半径范围内)呈两相流动,油流阻力大,原油黏度大。 ②由于原油在井底已经脱气,原油中分离出的气体,除进入油管外,还有相当多 的气体进入油套管环形空间,形成较大的气柱,使动液面下降,套压上升。 ③井筒内气油比高,抽油井易产生气锁,影响生产。 ④油井油压波动大,计量时油气变化大,同时油井结蜡位置深度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层压力评估技术
z 概述 z 原始地层压力评估
y 钻前评估技术 y 随钻评估技术 y 钻后评估技术
z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地层压力预测
一、钻前评估技术
z 意义
y 无钻井资料的新探区来说,是获得孔隙压力数 据的重要途径
z 方法
y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
x 根据地层中声波速度和地层中孔隙压力之间的关系, 计算出地层孔隙压力。
2 计 算 dc 值 。 3. 绘制dc-H曲线图
z 一般使用半对数座标。 z 横坐标用对数座标代表dc值。纵座标用线
性座标代表井深H z dc-H曲线的组成。 z 1)正常压力带:H 越大 则dc越大 z 2)过渡带:钻速开始增加,dc逐渐变 小。 z 3)异常高压带:钻速达到最大,dc指数降
到最小并趋于稳定。
C指数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1c
log
vh1


c 2
log
vh2
1,2--泥浆密度;
vh1,vh2--机械钻速,
c--岩石压实密度.
C值取决于岩石的压实性.对于同一岩性地层其c值
是不变的.
1
2

1

log(3.28vh1 log(3.28vh2
) )

c
C指数法检测地层压力步骤
井号
Q002 Q002 Q002 Q3 Q3 Q001A Q001A J1
井深 (m)
3560 4098 4777 3360 3990 3360 4480 3820
岩石强度法 dc 指数法预测值一实测值对比
实测压力梯
岩石强度法
Dc 指数法
度当量密度 压力梯度
误差 压力梯度 误差
(g/cm3)
(g/cm3)
t t0ecH
式中Δ t --深度为H的地层声波时差,μ s/m Δ t0 --深度为0的地层声波时差,μ s/m
c--Δ t与深度H关系直线的斜率,c<0
将上式稍作变换不难得出:
z 压实地层的声波时差正常趋势线公式
lg t AH B
z 常用的地层孔隙 压力计算公式
y 经验系数法 y Eaton法、 y 等效深度法等。
式中 Δ P—压差,Mpa; Rsmax—在过平衡钻井条件下的最大岩石
强度,kPa; ARS—平均岩石强度, kPa; RS0—压差为零时的岩石强度, kPa; a,b,c--常数。
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z 第一, 对于低的正压差值Δ P, 它具有近似 的指数形式,这个特性可在随钻录井中得 到很好的验证。
y 利用这一规律可在钻进过程中及时发现井下异 常压力。
1)岩石强度模型的建立
z 岩石强度是根据现场随钻采集的钻井地质 数据,包括井深、钻压、转速、钻井液密 度、排量、钻头扭矩、钻头特性及地层岩 性等参数来评估岩石强度
z 用岩石强度与地层孔隙压力之间的关系模 型来计算地层孔隙压力。
(1)岩石强度模型
(2)对公式可作进一步简化得
RS

A
W N R (Bs )r3
(
Ed
)
r1
(
Q Dh Dn
)r2
f
(t)
f (t ) ( Ni )r4 eT 200
其中 ε —转速指数,无因次 r1,r2,r3,r4--系数。
2)地层孔隙压力与岩石强度关系模型的建立
z 岩石强度与井底压差的关系
根据现场大量录井资料、地质资料和测试资料, 回归得出岩石强度与井底压差的关系如下
式中 Gp-- 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当量泥浆密度,g/cm3; ECD--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g/cm3; TVD--垂直井深,m; Δ P--井眼中钻井液柱压力与孔隙压力之差,MPa; Cf--单位换算系数。
4)现场应用
z 在新疆塔西南巴楚地区琼002井、琼001A井、伽1井和琼3井,对岩石 强度法进行实验,将其试验结果与现场地层测试资料分别进行了对比
6.33
1.20
1.24
3.33
1.36
13.33
5)特点
y 岩石强度法通过在渤海油田和新疆塔西南油田 两探区多口井的现场试验,具体可归纳出如下 特点:
y 克服了常用的dc指数法的不足,考虑了钻头类型、钻 头水力工况及水力因素的影响;不需建立趋势线,人 为影响因素少。
y 岩石强度法是建立在对岩石物性的研究的基础上的, 从理论上讲,它对所检测地层岩性没有太严格的限制, 它的使用范围广。
声波时差曲线
1)经验系数法
z 计算公式
Gp

A t t n
B
式中 Gp-井深H处的地层压力当量密度,g/cm3
Δ t--井深H处的实测声波时差值,μ s/m
Δ tn --井深H 处正常趋势值,μ s/m
A--图板中正常趋势线斜率
B--图板中正常趋势线截距
z 适用条件
y 有过一定数量地层压力实测数据的地区
ARS RS0 f3 (p) f3(p) a arctg[bp c] d
可根据邻井或本井上部井段录井数据, 确定式中的参数a,b,c,d的值。
y 根据录井资料,计算出岩石强度与其对应的井 底压差数据,对所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可得如 下函数关系模型:
p a tg{ [( ARs RS0 ) /(RS max / RS0 )] c} b
密度 埋深 孔隙压力增高,孔隙度 增大。岩石的密度减小, 地震波的速度降低 地震波速随深度的增加 而明显减小可认为可能 是高压异常的反映
二、 随钻评估技术
z 随钻检测的意义
y 利用钻井过程中随钻测量得到的钻井参数及地 质资料来评估地层孔隙压力
z 常用方法
y dc指数法 y 标准化钻速法 y 机械钻速法 y 页岩密度法 y 西格马法 c指数法 y 岩石强度法
z 第二,当Δ P为高值时,岩石强度达到最大 值,这种性质在实验室对页岩作三轴实验 时得到了证明。
z 第三,在欠平衡钻井条件下,Δ P的微小变 化可引起岩石强度显著的变化,也就是说 本模型对异常压力地层反应非常敏感。
3) 地层孔隙压力计算
z 有了井底压差就可以用下式来计 算地层孔隙压力梯度。
Gp ECD p /(TVD Cf )
三、 钻后评估
z 意义
y 利用钻后的测井资料和钻井地质资料评价地层 孔隙压力的技术。
z 特点
y 测井评价是地层孔隙压力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y 其方法简单、精度高,得到广泛的应用。
z 常用评价地层孔隙压力的测井方法
y 声波测井法 y 感应电导率测井法 y 密度测井法 y 中子测井法
z 声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 纵波波速均为横波的1.73倍,能较先到达接 收装置,目前声波测井主要研究纵波在地层 中的传播规律.
z 根据实际钻速和泥浆密度,求出各岩层的压 实性系数c值.
z 在钻遇可能的压力过渡带时,求出使钻速恢 复到正常压力段作序的泥浆密度,也叫达到 新平衡所需的泥浆密度.
z 计算出泥浆密度增量. z 根据本地区的正常压力,计算要求的孔隙压
力.
使用c指数法的注意事项
z 泥浆密度的确定.在计算c 指数和地层压力时,应采用井底 压力当量泥浆密度.

dc 指数法测量地层压力原理
z 在正常压力地层,随着井深的
dc
增加,对泥页岩而言,钻时逐
渐增大,dc指数也逐渐增大,
在录井图上表现为随井深增加
dc指数逐渐增大的趋势。
z 在异常高压井段,钻时相对减 少,dc指数也相应减少。在dc 指数--井深图上,表现为向左 偏离了正常趋势。
z 利用这一规律,可根据dc指数 偏离正常趋势多少来计算地层 H
z 钻遇压力过渡带时,为避免很快钻遇高压过渡带,往往把钻
压转速降低,已达到减慢钻速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用c指
数法监测地层压力需要对机械钻速加以校正,修正公式如
下:
vh Ke P N 'a
z 当泥浆密度较底时,c值对地层压力变化很敏感,只要地层压 力稍有变化,C值变化很大.计算C值时不要选用压力过度带 的数据来计算,应在正常压力井段或地层压力基本不变的 井段计算C值,同时,还可用实测压力加以校核
4. 作dc指数正常趋势线。
z 作图法:在正常压力井段通过绝大多数点 画一条斜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两点即可写
出正常趋势线方程。
dc=b+ah
及式
dc=10ah+b
式中: H-井深。
a-正常趋势线斜率
b-正常趋势线截距。
z 解析法:在正常压力井段,用回归法求出dc-H之 间的回归方程。
5.求地层压力:
判别出地层的性质.
1.声波测井法
z 地层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的关系
t tma
t f tma
式中 φ -- 岩石孔隙度,%;
Δ t--岩层声波时差测量值,μ s/m; Δ tma --岩层骨架声波时差,μ s/m;
Δ tf--岩层孔隙中的流体声波时
差,μ s/m 。
z 地层声波时差与孔隙度在正常压实的地层 中的相似公式:
z 纵波在地层中传播速度表示如下:
z
式中
v2

E
e

(1
1 )(1 2)
z --岩石波松比.
z 从上式可以看出,纵波传播速度与岩石密度. 弹性系数等有关.而岩石密度和弹性系数又 取决于岩石性质.结构.空隙度以及埋藏深度 等.因此,不同的地层岩性就有不同波速.这样, 只要能测得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就能
dp指数法
1.dc指数法
y dc指数法是在机械钻速法的基础上提出来
y 模式
dc
lg( 3.282) NT
n
lg( 0.684W )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