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合集下载

如何借助国学经典改善自我修养

如何借助国学经典改善自我修养

如何借助国学经典改善自我修养2023年,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开始重视自我修养,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国学经典成为越来越多人借助的工具,帮助人们改善自我修养。

那么,如何借助国学经典来提升自身修养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如《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

这些经典著作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礼仪、道德、文化等。

正是因为这些经典著作的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至今。

对于如何借助国学经典来提升自身修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学习礼仪。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和遵守礼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修养。

可以借助《尚书》、《周礼》等经典著作学习礼仪,理解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重视道德。

在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对道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一直是人们非常注重的方面。

学习《孟子》、《道德经》等经典著作有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道德、怎样才能做到道德高尚等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道德。

三、提升个人修养。

人的修养包括多个方面,如言行举止、处世方式等。

要想提升个人修养,可以借助《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加深对人性的认识,理解正确的立身处世之道。

四、探究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文化内涵。

借助《诗经》、《楚辞》等经典著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

这对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提高自身精神水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借助国学经典来提升自身修养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成为更有实力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

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

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近年来,国学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对学生品德与修养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国学教育。

首先,国学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强调仁义道德,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如《论语》、《孟子》等,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懂得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国学教育通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学生们学会诚实、宽容、孝顺等优秀品德,使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其次,国学教育对学生修养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

传统国学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以提升人的精神层面和境界为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等文化艺术形式,培养了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了情感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

同时,通过学习古人的人生智慧和思想,学生们可以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修养将伴随学生一生,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人生态度。

为了有效开展国学教育,需要寻求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一方面,国学教育应当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诗词比赛、古代服饰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教师在国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践行国学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其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

除此之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国学教育的开展。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和社会机构组织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可以关注国学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资源。

只有形成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将国学教育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为什么学习国学对培养人的修养有帮助

为什么学习国学对培养人的修养有帮助

为什么学习国学对培养人的修养有帮助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智慧。

学习国学不仅有助于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够对个人的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学习国学对培养人的修养所带来的好处。

一、凝聚人的身份认同感学习国学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传统文化和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国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这种认同感能够提升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并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为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二、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国学强调的是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学习国学可以使人更加注重道德修养。

古代经典中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教诲,如《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和《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等。

通过研读这些经典,人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行为准则,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培养人的人文关怀学习国学能够增强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重视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领悟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共情能力和胸怀,也能够促使人们关注社会公益、推动社会进步。

四、拓宽人的视野学习国学有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国学融汇了古代文化的精华,涉及到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丰富多样的思想观点和文化传承,开阔自己的思维边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五、增进人的智慧和内涵学习国学可以增进人们的智慧和内涵。

古代经典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如《论语》中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理念,以及《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温柔胜刚的思想等。

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这些经典,人们可以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之为人的境界,提高自己的智慧和领悟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国学对培养人的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

国学经典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

国学经典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们在知识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道德修养的缺失也成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其中国学经典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国学经典的研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够使他们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

本文将探讨国学经典对学生道德修养的积极影响。

首先,国学经典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这些经典蕴含着智慧和哲思,以及各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学生通过研读这些经典,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接触到博大精深的道德理念。

这些经典教导学生如何从自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醒他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品德,如孝顺、诚实、谦虚等。

其次,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国学经典以其丰厚的内涵和复杂的语言风格,要求读者具备较高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学生在研读过程中需要通过思考和推理去理解经典中的思想,这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习,学生将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判断力,能够更好地分辨是非善恶,进而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此外,国学经典也对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美学审美,如《红楼梦》中的爱情、友情等情感描写,以及《诗经》中的音乐美感。

学生通过研习这些经典,能够获得情感的启蒙和培养,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同时,国学经典中的优美文字和句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对于文学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此外,国学经典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代表了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明。

通过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结合国学内容谈谈如何提升自我素养,变现青年之美

结合国学内容谈谈如何提升自我素养,变现青年之美

结合国学内容谈谈如何提升自我素养,变现青年之美修养一词语出唐代吕岩《忆江南》:“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

”劝人及时修习。

具体说来,修养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与涵养。

古人论修养是建立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基础之上,通过思想理论活动和现实实践活动进行自我反省体察和改造,修德敬业、涵养心性,使身心逐渐臻于完美的境界。

修养作名词即修炼涵养的境界和水平;修养作动词即为达到这种境界和水平下的功夫。

中国人看重修养由来已久。

儒释道各有自家法门。

道家重在修性:以无为为本,主张道法自然、清虚自守、无为自化、逍遥自在、万物齐一、与世无争,以天人合一、超神入化为终极追求,成为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修身养性、怡心怡情的精神家园。

佛家重在修心:认为万事皆空,“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以要涤除贪、嗔、痴,经过苦、集、灭、道四谛,放下执念,修养心智,以达通透圆融。

修即修习,养即养成,修养有先天的禀赋,更是后天久久为功,累积养成的。

孔子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来概述自己一生修养的过程,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圣人”,并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作为君子修养身心,实现“内圣外王”的三个层次。

他告诉我们修养是一个不断累进的过程。

有心学道进步的人,都要及早修养,争取能赶上孔子提出的各年龄阶段的趟,错过了这趟,就难赶下趟了。

在古代,修养是国人必做的功课,但各人有不同的修养观。

不少高士清流将修养当作“避灾远祸”术、“沽名钓誉”术、“致贤齐圣”术,大都把修养看成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

这与当今社会和人类个体的发展是不相吻合的,我们在修养观念和方法上要汲古人之精华,使之历久弥新;又要弃其糟粕,顺应时代发展。

修养需要不断的积累、锻炼和提高。

即便是人们认为清闲安逸的品茗论道、抚琴歌舞、吟诗作对,不都也是要经过长期的研习品鉴、苦练技艺和勤学背诵而来?《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讲的是人之修养的可能性;《孟子》又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讲的是人之修养的艰巨性。

国学对人生修养的影响

国学对人生修养的影响

国学对人生修养的影响人生修养是指人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学习、修炼和培养自己,提高道德素养、文化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修身方式。

在这个浮躁和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我们有必要回归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去汲取智慧和力量。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人生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国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伦理观念,对人生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孟子所倡导的“四端”和“五常”等伦理道德,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原则的重要准则。

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国学的伦理观念,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德与道德情操,进而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

例如,中庸之道强调“中庸”和“温故而知新”,鼓励人们以平和、稳定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促使个体能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修养得以提升。

其次,国学强调对古人的敬仰和学习,可以拓宽人的思想视野和知识面,进而对人生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圣贤的学说和智慧是国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古人的思想、哲学、文学、历史和经典等,人们可以获得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理解和启示。

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如杜甫的《登高》和陆游的《示儿》等,展示了他们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与感悟,读者通过吸收这些思想,可以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

另外,国学重视修养人的内在品质与素质,强调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对人生修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修养追求,注重内心世界的自我培养和磨炼,注重净化心灵的境界。

如王阳明的心学理念,鼓励人们不断反省自己,参透心性,实现心灵的自我解放。

通过修炼心性,个人可以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情感,促使道德伦理的观念内化为自己言行的出发点,以温文尔雅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提高与人交往的智慧和方式。

此外,国学注重把握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中的礼仪规范,对人生修养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礼记》中的儒家礼仪观念和礼节规范,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现代社会,我们时常面临着各种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恰当的礼仪和行为规范,不仅可以展示个人的教养和修养,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和个人的自信心。

国学修养对理工(艺术)生的重要性及提高自身国学修养的途径和方

国学修养对理工(艺术)生的重要性及提高自身国学修养的途径和方

国学修养对理工(艺术)生的重要性及提高自身国学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广大理工科(艺术)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当代中国教育的文化功能被严重削弱,而急功近利思想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日趋低下。

实践证明,无论是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还是取得重大成就的自然科学家都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才能保证潜力的“源头活水”。

而作为传统文化学术总和的国学,其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优美意境、和谐音韵、优雅情趣则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教材,若能适时在大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使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则势必会丰富其人文底蕴,提高其人文素养,更好地催生其科学精神和迸发创造之花。

二、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影响广泛,这种不良影响对于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极易造成其道德的滑坡、人性的扭曲,而国学中所包含的注重道德、注重人格等积极内容可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待人、处世的指导,教导其明礼知行、知荣明耻,是道德教育难得的资料。

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孟子》“老吾老以及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帮助人们打开人道主义的心智;“仁、义、礼、智、信”的教义,让人以健康的心态来适应社会变迁中的不确定因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器与豪迈更是能够端正大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

三、开展国学教育能够传承民族文化任何一个有较长历史的民族,其文化都会有自己的根基,而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统国学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传统、没有文化的民族如何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

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国学学习是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它涵盖了经典文献、古代文化、礼制、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

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它的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国学学习对个人的思想境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学经典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生智慧,学习国学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

例如,读《论语》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孔子强调人际关系中的道义和谐,而读《大学》则可以使我们理解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通过国学学习,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

其次,国学学习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美德的培养。

例如,学习《弟子规》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做人的准则和原则,学习《三字经》可以使我们领悟到孝父母、尊师长、待人友善等美德。

这些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明白如何与他人相处,更能够引导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修身养性,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国学学习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观享誉世界,例如中国古代绘画、音乐、诗词等形式,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和美感,培养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无论是品味古代的古琴曲,还是欣赏传统的山水画,国学学习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独特的审美魅力,提升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最后,国学学习对于个人的人际关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国学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敬互爱的关系。

学习国学能够让我们明白尊师重道、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通过国学的启迪,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进社交圈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它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还可以指导我们的道德修养,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格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修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的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

而修身是根本,是为人,做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

当代大学生在掌握更多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忌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应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

“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追求。

大学不仅是一个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地方,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日渐成熟的地方,更应是一个塑造人的健康人格,使其能够面对社会的纷繁诱惑,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地方。

在这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修养,将会终生受益匪浅。

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只关心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期望他们将来能成为有“饭碗”会“挣钱”的工具,忽视了如何做人的教育。

人格是做人的资格,是人的一切品质的总和。

人格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总和体现。

因此,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素养至关重要。

那么,当代大学生怎样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塑造健康的人格修养呢?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读书。

读书是修身养性的基础,是获得思想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弦断有谁听,知音难觅”,让我们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更强调了我们要善学,乐学,会学;鲁迅弃医从文,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告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结合在一起。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主要讲二个问题:一.首先谈谈如何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尚人格。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

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

当代大学生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

“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

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

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二)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

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

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国学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国学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国学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传统的国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知识智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普遍偏重于科学技术和应试教育,很多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逐渐减弱。

在这个背景下,国学教育成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学教育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国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戏曲等。

国学教育通过学习经典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学生通过诵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出对于语言和文字的敏感性,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更好地欣赏和品味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同时,学习古代的音乐和戏曲,可以让学生对于音乐和表演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其次,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国学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唐诗宋词,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学习古典文学作品,了解到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与情感体验。

这些对于学生感性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审美情趣。

此外,国学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国学教育注重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模仿和演绎,通过学习传统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学生可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设计出更加丰富和独特的创作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国学教育对于学生的艺术修养还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基础。

通过国学教育的传承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独特贡献。

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怎样学国学、用国学
• 一、提高认识,爱好国学,有神圣的使命 感 • 二、全面了解,系统学习,去粗存精 • 三、一门深入,以点带面,博大精深 • 四、修养弘扬,自利利人,和谐共赢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 集:文学艺术汇集:《楚辞》《全唐诗》《全宋词》
《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
四书五经
•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为什么要弘扬国学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国学断层!
• • • • • • • • 崇洋媚外 浮躁空虚 奢侈堕落 尔虞我诈 战争掠夺 数典忘祖 岌岌可危 亡羊补牢
修学国学的意义与价值
• 可以提高民族认同感、增强凝聚力 • 可以传承经典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 可以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开拓力 • 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便 于可持续发展 • 国学能培养学生具有民族精神血脉的 现代中国人格,有内涵修养,文质彬 彬,会做人,能干事
儒家文化
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人。倡导“仁”-----中国的精神粮食 •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 • 止、定、静、安、虑、得——《大学》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中庸》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四库全书
• 经:儒学经典:《周易》《尚书》《周礼》《礼记》
《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 《春 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 史: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战国策》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全文5篇]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全文5篇]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全文5篇]第一篇: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学的认识入21世纪新千年,世界又进入一个新纪元,是经济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

地球村变小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但是由于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处于弱势地位。

特别是超级大国挟着经济、军事上的优势,推行单边政策和霸权主义,我们又必需增强综合国力以应付挑战。

正确运用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这将有助于应付挑战的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一个不可思忽视的重要社会群体.其精神状态,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对青年一代共同理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起着重要的引导或制约作用.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文化与大学生修养二者的有机联系和影响,认真开展一些有价值的活动.第一,塑造先进的大学精神;第二,树立现代的文化模式;第三,倡导求实和文化理念;第四,努力创造和充分利用广博的文化载体,建立先进的制度文化,第五,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即校风;第六,营造先进的学校文化舆论氛围.第七,建立一流的校园文化环境.当代大学生由于受时代、网络以及自身等原因的影响,实用信仰、宗教信仰等正逐渐蚕食以往的理想信念、道德信仰的阵地。

传统文化中信仰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经过现代转换后可以弥补当代大学信仰教育的不足,应该借助国学热的有利条件提升大学生包括信仰在内的人文素质。

理想信念缺失,功利主义至上。

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学校为了考研、考证或者出国而在努力学习,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学习目的却很茫然。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认为在大学里面来就是混日子、混文凭,有些学生甚至自己退学。

在他们看来,为国家、为人民而读书乃是一种空话,与此相应,很多学生都趋向实际,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本位主义,有着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

荣辱观念淡薄,心理敏感脆弱。

荣辱观念其实是一个道德判断和行为取向的价值问题,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全球化和网络化等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道德行为和道德形象方面呈现滑坡现象。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主要观点
尽孝
理财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 孝是道德的根本和教育的源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论语》 孝顺是做人的根本,人之善行莫大于孝。一个人如果做 不到孝,其他的品质和人格也就无从谈起。
百善孝为先,行善要及时 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 身 在爱心中营造出人与人之间融洽 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积极的环境 里,学业、事业也都能更加如鱼 得水地永续共赢、发展。
说到如何理财,不外乎四个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就是开源、节流。
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管钱 为中心,攒钱为起点,生钱为重 点,护钱为保障。 “言圣人治理其财,用之有节。”
开源:方式多样
家教
撰稿
翻译
兼职
节流:合理消费
• • • • 1.掷地有声,钱要花在刀刃上。 2.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 3.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4.把握消费时机。
致虚极 守静笃

国学教育与学生的艺术修养

国学教育与学生的艺术修养

国学教育与学生的艺术修养国学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涵盖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而国学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培养。

国学教育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经典的文学作品等,能够提升他们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于美的鉴赏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艺术修养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艺术修养强调的是对于观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的培养。

国学教育鼓励学生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和思想,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通过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解读,学生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引发他们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并激发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

这样的创造力不仅可以应用于艺术创作,也可以推动学生在其他领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此外,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提升。

艺术修养要求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而国学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化体验,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欣赏琴棋书画、戏曲表演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最后,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的人格修养的培养。

国学教育注重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这与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可以学会如何做一个有情有义、有道德、有艺术修养的人。

这种人格修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国学教育与学生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

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代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道德缺失、尊重他人的意识淡薄、对生命的珍视减弱等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不谋而合,它不仅包含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文化起源,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在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中,中国传统文化便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第一,传统文化在人格道德养成中,起到了塑造个体重要性的作用。

如孔子所说: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坦诚、宽容是人性的本质。

然而这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往往会被现实社会污染和磨损。

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有助于我们保持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从而更好地行使我们的社会责任。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思想”的一些要素,如孝顺、勤劳、谦虚、谨慎等,可以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建立一个崇高的思维基础。

其次,传统文化还传递了“克己复礼”、“诚实守信”等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

我们重视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遵守生活规矩,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

同时,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帮助培养正直和清廉,使人们树立诚实和守信的形象,对社会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第三,传统文化秉承的“斯文泽被”的理念,也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传统文化中,笔墨文艺与道德庄重有一脉相承,注重形式与精神的共同提高。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阅读、艺术、音乐等中华传统的人文艺术,同时也注重文化传承与教育传承,加强文化娱乐和生活道德的有机结合。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具有密切的联系,文化的品质和人的品质相辅相成。

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整合,我们可以有效地弥补现代教育体系的不足,建立完整的道德体系和精神体系,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发展。

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研究

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研究

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研究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智力教育,而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却相对忽视。

然而,国学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教育形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并从思想道德、人际交往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大学生能够从中汲取优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人生哲学。

这有助于他们磨砺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念,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心、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

其次,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国学教育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往礼仪。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化,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之道,学习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方式。

这将使他们在生活中培养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和相互尊重,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将来的职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等教育强调学科知识的细化和专业化,但这往往使大学生缺乏全面发展的机会。

而国学教育则注重学科之间的融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经典文化,大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不同学科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不仅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还有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统的国学教育注重古代经典文化的学习,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大学生在学习国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掌握现代科学和文化知识,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国学教育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涵盖了中国文学、哲学、历史、礼仪、书法、国画等诸多方面。

它不仅强调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而且还强调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

国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2. 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智力水平。

首先,国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知识积累,增强对文化的认识。

国学教育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诗词、文言文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从而增强对文化的认识。

其次,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国学教育中的文字、诗词、文言文等都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最后,国学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国学教育中的诗词、文言文等都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智力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智力水平。

总之,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知识积累,增强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国学教育的内涵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和法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礼仪、书法、国学、诗词、论语等。

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一种深刻的思想体系。

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精神深度和思想宽度,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4. 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十分显著,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道德修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拓宽视野,增进文化素养,加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深度和审美能力等。

国学教育与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

国学教育与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

国学教育与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国学教育在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国学教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学教育对学生艺术修养的积极影响。

首先,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而国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通过学习古代文化经典、经典诗词、经典散文等,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增加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促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国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国学教育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还能够通过欣赏和学习古代艺术品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传统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都融入了国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欣赏和模仿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通过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此外,国学教育强调修养与人格塑造的关系。

国学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通过学习经典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这种良好的人格修养对于艺术修养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只有品德高尚、情操高雅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艺术的真谛,并能够将其表达出来。

国学教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道德和人格培养平台。

最后,国学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自觉。

他们不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循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还能够在面对当代社会挑战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视角。

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对于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他们在面对艺术作品时更有自信和深入的理解。

综上所述,国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能力、人格塑造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影响,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供了重要支持。

国学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国学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国学对个人修养的影响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内涵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智慧的结晶,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给予了个人修养以深刻的影响。

首先,国学强调修身养性,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国学的理念中,人的道德品质是其修养的核心。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人们可以了解各种伦理道德准则,明确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例如《大学》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个人从修身做起,追求道德的完美境界。

这种道德修养的观念,对于个人的品质养成、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国学注重对人性的理解和发展。

孔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对于个人的自我认知和心灵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探讨人的潜在能力和优点,使人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启示,个人可以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塑造良好的人格。

再次,国学强调实践与知行合一。

国学追求的是“知行合一”的境界,即通过实践行动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注重传统文化的实践应用,提倡将道德准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恪守传统礼仪和道德规范。

个人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增强自我修养,并将这种修养体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染他人。

此外,国学注重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国学提倡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通过学习国学,个人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个人的修养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学注重家庭、社会、国家的统一和谐,倡导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综上所述,国学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是多方面而深远的。

个人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从道德修养、人性发展、实践与知行、个人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

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是如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了,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

我们的祖辈们的经历经验方法思想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之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领悟其中奥妙。

他们留下这些书文给后代们,自然希望我们传承这些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

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

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

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

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

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

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

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

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

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

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

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好相关知识,如治黄科学管理理论、经济理论等,同时还要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在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

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贪污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

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柳永说过: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如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法律法规等等,这些规律已经被无数实践所证明,被人们广泛认可,我们按规律办事就会被大家认可,就会成功,我们不学习就不了解规律,做事就不能按规律、甚至违反规律,就不会被大家认可,也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做人学问大,标准很重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

首先是做人要讲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

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所在。

可见,国家强调德育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的持续是继承着儒教传统的。

孔子提出以一个“恕”字,作为一个人一生的行为准则。

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还有一个“仁”字,“仁”就是“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

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从上述思想可以看出孔子的确实是一个正人君子。

一个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师长,人常说: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孔子主张做人要有标准,交友要有标准,行为也要有法度……。

就我们而言,一旦致力于做人的学问,便会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合义理的。

而当那些没能知道的人终于在迷惘中做出了违背做人原则的事,最后出了问题而后悔莫及时,我们不但为他惋惜,同时更为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能早点认识到这点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由此可见,“学而时习下,不亦悦乎?”,就包含了这么多的道理,真是做人学问大啊。

总之,学习《论语》原文,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由于文言相隔久远,确实困难,一时难以弄懂。

但是,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比较现代好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让自己在“高手如林”的社会中立足,就不要做书的奴隶,也不要做“工作”的哑巴。

书面的理论学习是不错,可到了实际操作中却有点“眼高手低”,要争取达到“融会贯通、裂变提升”也是很难的。

我们必须学习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贴近工作生活实际,不断感悟人生。

我想,上级号召我们学习《论语》,无非是想让我们也从《论语》里面,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想一想他从千古之前传递出来一种温柔的思想的力量,传递出来一种淡定的清明的理念,为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去铺路,激励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人生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