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别】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译文2:这易水曾经是荆轲去刺秦王和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壮士荆轲当时唱着歌儿激动得头发竖起冲脱了帽子。

昔时这位壮士已不在了,但今日我觉得还是同当时一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而令人激动。

译文3: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

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

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

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骆宾王《于易水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于易水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于易水送人①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

昔时人已没④,今日水犹寒⑤。

【注释】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冠:帽子。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④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⑤水:指易水之水。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创作背景】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作品鉴赏】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即荆轲。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出自唐代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
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
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
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习题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习题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习题《于易水送人》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于易水送人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于易水送人》原文唐代: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于易水送人》习题一(1)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发冲冠”的壮士形象。

(2)末句“今日水犹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请用简练的语言欣赏本诗构思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1)荆轲双足跨开,站在易水边上,他神情坚毅,目光如炬,高举双拳,迎着寒风高歌(仰天长啸):“风萧萧兮易水寒……”心中迸发出无限的激愤,头发根根直竖起来……(2)几百年过去了,易水依旧寒冷,作者依然能够感受到荆轲的悲壮英勇之气;诗人在歌颂荆轲以死酬知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心中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3)题目为送,但无半言送别之情;三四句对比,用错觉表达出对荆轲的赞美和自己的激愤,“构思”即结构,行文思路。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推荐8篇)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推荐8篇)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推荐8篇)篇1:送别诗——《易水送别》《易水送别》原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送别》赏析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昔时人即指荆轲。

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

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

景和象。

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

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

”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

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

“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

《易水送别》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别燕丹”,是说荆轲作别燕太子丹的地点就在这里。

“壮士发冲冠”,则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同时也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诗的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昔时人已没”,是说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这里暗指荆轲。

“今日水犹寒”,则是说今天的易水仍然像当年一样寒冷,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历史的感慨。

诗人通过“水犹寒”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冷酷和人心的冷漠。

这首诗的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诗人通过对易水送别的描写,既表达了对荆轲的敬仰之情,也抒发了自己的悲愤和感慨。

诗中既描绘了古代英雄的壮烈事迹,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和才华。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的手法。

诗人通过描写易水的寒冷,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悲愤。

同时,诗中还引用了荆轲刺秦的典故,既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更深刻的表达。

《于易水送人》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唐诗。

它以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和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这首诗不仅是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五言绝句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水送别的注释和译文

易水送别的注释和译文

易水送别的注释和译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易水送别的注释和译文骆宾王画像今天要讲的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于易水送人》。

送别诗: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唐代: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创作背景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

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个时期。

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个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译文1: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译文2:这易水曾经是荆轲去刺秦王和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壮士荆轲当时唱着歌儿激动得头发竖起冲脱了帽子。

昔时这位壮士已不在了,但今日我觉得还是同当时一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而令人激动。

译文3: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

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

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

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即荆轲。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译文2:这易水曾经是荆轲去刺秦王和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壮士荆轲当时唱着歌儿激动得头发竖起冲脱了帽子。

昔时这位壮士已不在了,但今日我觉得还是同当时一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而令人激动。

译文3: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

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

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

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赏析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赏析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赏析《于易水送人一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诗词如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于易水送人一绝》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orG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于易水送人

于易水送人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作者简介】: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初期杰出的文学家。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字词注释】:易水:在河北西部。

战国末年,荆轲赴咸阳,准备刺杀秦王,燕太子丹曾在易水边为他送行。

壮士:指荆轲。

发冲冠: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极端愤怒。

【诗意解读】:遥想当年,英雄荆轲就是在易水边上,告别了燕国太子丹,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地去刺杀秦王。

虽然今天这些人都已经不在了,可这条易水河还是那么冰凉,让人不仅怀念当年的英雄。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于易水送人①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

昔时人已没④,今日水犹寒⑤。

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冠:帽子。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④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⑤水:指易水之水。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公元678 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公元679 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即荆轲。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 目,发尽上指冠”。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于易水送人古诗的注释

于易水送人古诗的注释

于易水送人古诗的注释
这首诗那可太有名啦!它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先来说说“此地别燕丹”这句,这说的不就是在这个地方送别荆轲嘛!就好像咱俩在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分别一样,那得多感慨啊!你想想,荆轲当年要去刺秦王,这是多么英勇无畏的举动。

“壮士发冲冠”,哎呀,这荆轲的愤怒和决心,让头发都立起来把帽
子顶起来啦!这不就跟你生气到极点,恨不得跳起来是一个样嘛!
“昔时人已没”,以前的那些英雄人物都不在啦,是不是感觉特别可惜?就像你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个玩具,现在找不到了,心里空落落的。

“今日水犹寒”,到了现在,易水还是那么寒冷。

这就好比咱们曾经
的梦想,虽然时间过去了,可那种激情还在心里留存着,冷冷的,却
又忘不了。

我觉得啊,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把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英雄的
怀念都写出来啦!它让人在短短的几句话里,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
不变的情感。

你说是不是?。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

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骆宾王《易水送别》全诗及赏析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译文2:这易水曾经是荆轲去刺秦王和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壮士荆轲当时唱着歌儿激动得头发竖起冲脱了帽子。

昔时这位壮士已不在了,但今日我觉得还是同当时一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而令人激动。

译文3: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

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

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

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古诗易水送别原文解释

古诗易水送别原文解释

古诗易水送别原文解释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原文解释: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此地: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就是燕太子丹送别荆轲。

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为了抵抗秦国的侵略,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出发时,太子丹等人在易水为他送行。

壮士:指荆轲。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顶起了帽子。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昔时人:指荆轲等过去的那些英雄人物。

已没:已经死去。

今日:现在。

犹寒:仍然寒冷。

这两句诗是说,往昔的那些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人世了,而今天易水的河水看起来仍然是那样的寒冷。

诗人通过对寒冷的易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仿佛当年荆轲出发时的那种视死如归的壮烈气概仍然弥漫在易水之上。

易水送别古诗意思

易水送别古诗意思

易水送别古诗意思
原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喷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翻译: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

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易水送别】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及注释】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1、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3、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4、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mò):死,即“殁”字。

5、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那年冬天,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昔时人即指荆轲。

没,死亡。

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

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

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

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

“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

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

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

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

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

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

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

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

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

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

诗人在“前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