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主题班会课容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常见的理念偏差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常见的理念偏差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常见的理念偏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心理韧性,以及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理念偏差,这些偏差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偏差,以确保学生能够受益于这些活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常见的理念偏差,以及应对措施。

1. 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课堂上,教师或学生可能会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心理问题持有忽视或者鄙视的态度。

这种态度可能会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感到被忽视或者孤立,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尊重他人的心理问题,鼓励他们关注心理健康,保持关爱和支持的态度。

2. 推崇消极情绪表达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种错误的偏见,即认为消极情绪的表达是一种健康的表现。

教师或者学生们可能会误认为,只有在表达消极情绪时才能获得同情和支持。

这种偏见可能会导致学生们过分强调消极情绪的表达,而忽视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教育学生要平衡地表达积极和消极情绪,鼓励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3. 理解心理健康的单一标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种理解心理健康的单一标准,即认为心理健康只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疾病。

这种理解可能导致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偏颇,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教育学生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身心的平衡、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

4. 摆脱个人责任5. 忽视心理韧性的培养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课堂上,有时会忽视对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

教师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导致学生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缺乏应对的能力。

心育主题班会课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

心育主题班会课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

心育主题班会课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作者:毛德明杨金梅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04期〔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误区;对策心育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技术开展的一种主题班会课。

这种班会课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更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可以解决心理教师不足这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是大面积、高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学生受益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对班主任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总结出了班主任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选择主题较费时间初次尝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班主任,总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主题,选择的主题能不能具体操作、适合不适合学生。

另外,有了主题之后,选择相应的材料也较费时间。

由于积累的素材、经验不足,故选择过程较费时间。

对策1:一是班主任平时要多积累、多挖掘素材,二是建议配套相应的教材。

在学校即将开展心育班会课时,应该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源平台,不仅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方便教师经常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二、容易转到传统班会课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在语言、情绪甚至理念上很容易转到传统班会课上。

这与班主任多年形成的“说教式”教育习惯有关。

由于班主任不论是在日常课堂教育中,还是班会课上,一直都是权威,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尤其在语气上容易回到传统的班会课。

特别是在做游戏、学生体验、讨论时,班主任会觉得课堂乱,没有秩序,一旦没控制好情绪,方法不当,就会导致整个课堂冷场。

学生再也不愿、也不敢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了,课堂又回到传统的班主任一个人“说教”的形式了。

对策2: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尽快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要认识到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上,自己是心理辅导教师,而不是班主任。

理念首先要变,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并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高度,尽可能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使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倾听者。

班会教案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班会教案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班会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学生身心健康、学业发展、集体凝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班会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管理不善、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常见问题,导致班会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分析班会教案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法。

一、管理不善管理不善是班会教案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一些学生干部缺乏严格的组织管理和任务分配能力,导致班会有人不参加、迟到早退、议程杂乱无章等情况发生。

解决方法:1.加强组织管理学生干部要具备明确的组织管理能力,制定规范管理制度,执行严格的纪律和惩罚措施,确保班会活动顺利进行。

2.提高任务分配能力学生干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和班会的议程,合理分配任务,做到早有准备、早作安排,充分利用好班委成员的力量,让每个人的职责明确、分工明确,共同完成好班会。

二、内容单一、枯燥无味班会教案内容如果单一、枯燥无味,会让同学们失去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其有效性。

解决方法:1.多样化教材针对班会教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和知识水平等因素设计多样化的教材内容。

比如,可以通过歌曲、游戏、演讲、小品等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注重思想性和实践性班会教案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更是他们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

因此,我们需要在设计班会教案时,站在教育和教育者的角度,注重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中获取实践经验和思想体验。

三、学生参与度低班会教案中,学生参与度低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有些班会话题兴趣不足、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导致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和互动的意愿。

解决方法:1.活跃气氛了解学生的需要,设计有趣、创意的话题,采用互动、讨论等方式,创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注重个性化在班会教案制定中,注重各个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特征,针对性的创造和设计活动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效果不佳班会教案效果不佳是另外一种常见的问题。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主要以心理辅导和活动课的形式给予落实。

通过长期的深入学校调研及与同行的交流,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向上的心理品质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然而,在教研过程中,活动课的有效性仍然备受争议,不仅遭到其他学科的质疑,甚至不少本学科的教师都持着保留态度。

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对中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很大的挑战,同时也警示我们放缓脚步,思考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现实可行的对策。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1.选题单一,创新不足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指定的教材,为此每位教师在选择教学主题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在2013年《龙岩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设计汇编》中的25篇中学教学设计涵盖的主题分布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市心理健康课的选题较为单一,教师们对自我意识、挫折应对、人际交往等主题的设计较为成熟。

相对而言,青春期教育、学习心理、生涯规划等主题并未获得应有的关注。

深入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选题上并非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而是考虑教学素材是否有可借鉴的模板,材料收集的难易程度。

过度依赖外部资源将造成另一个问题的凸显――缺乏创新。

从本次教学设计的整体质量来看,教学理念缺乏创新,选取的主题范围过大,活动环节和问题设置大多处于模仿阶段。

2.选题过大,重难点的把握存在偏差很多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动态,能够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无法对问题进行具体分解和归类,所以在确定主题上存在偏差。

例如,某教师发现七年级某班学生自从开始执行“小组学习”后,出现了小组成员之间不和谐现象,如小组长布置工作,组员不配合;组员脱离小组,成为边缘人群;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出现两极化等。

走出主题班会的误区

走出主题班会的误区

走出主题班会的误区主题班会是指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应具有思想性、针对性、全员性、知识趣味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但是,中等师范的主题班会由于诸多原因,尚有不尽如人意处,其弊端概括有如下几种:一、无计划、无主题。

有的学校、班级在学期开始没有将主题班会列入德育工作计划。

或是虽有考虑而不周到,针对性差,所以举行主题班会就无章可循,想起来就开,想不起来就没人问。

还有的虽有主题安排,但缺乏一定的设计,具体召开时,象一团乱麻。

这样的主题班会,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

既是主题,就是大家围绕一个中心议题,求同存异,最终达到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性。

二、包办到底、满堂灌。

有的主题班会全由班主任一人包办,设计好教案,排好发言的同学、提问题的同学,象一台机器在“运转”。

我们认为,主题班会,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增强自治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上起到积极作用。

而有些班主任开主题班会就是家长式地批评学生。

这种形式太单一化,缺乏正面指导,反而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校、对老师(班主任)。

三、放任自由,片面取乐。

有的班主任以“学生自治”为由,将主题班会全面放给学生,并以“全是学生搞”的为荣。

我们不反对“学生自治”,但是,如果班主任从头到尾不参加,连起码的纠正和指导都没有,事前没个计划,过后又不总结,权力下放到“自己没事”的地步,学生恐怕就有“事”了。

也许有的人认为,学生学习紧张,班会上可以放松一下,于是放任学生说说唱唱。

其结果只能是放松了个别人,冷落了大部分,糟塌了卫生、浪费了时间。

四、应付搪塞了事。

个别班主任对待主题班会明显有“任务”观,不到位,又怕学校查着批评,到了位又不尽心,不具体指导,检查者一走就结束;有的因学校布置必须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可能是自己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或根本就不想干,于是让学生拉桌子摆凳子,“台”未搭好,一堂课就结束了;还有的因职评或考查班主任或评先进之用,闭门造车,随便交一份材料上去。

主题班会教案实践中应避免的误区及其解决方法

主题班会教案实践中应避免的误区及其解决方法

尊敬的各位教育工作者:主题班会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主题班会教案实践中,很容易出现误区,甚至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主题班会教案实践中应避免的误区及其解决方法,以提高主题班会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误区一:只重内容而不注重形式主题班会的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当前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引发共鸣,积极思考问题,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注重内容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形式的重要性。

如果主题班会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呈现方式简单,很难引起学生兴趣,难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研究热情。

我们应该关注主题班会形式的多样性,同时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

解决方法:1. 安排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如演讲、讨论、剧本表演、角色扮演等,不断变换形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变化性。

2. 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演出,在互动中体验主题,加深体验的感受。

3. 注重时代感和兴趣性,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二、误区二:主题班会教学过于“教条化”在主题班会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面对某一类主题的细节和重点,而倾向于直接灌输、教条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往往会影响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和体会,并使他们对教学失去兴趣。

解决方法:1.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围绕主题展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 面向学生需求,采用直观性、体验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实物感官体验,注重让学生感受学习主题。

3. 善用情境教学,利用案例或具体的日常生活问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领悟主题,达到对主题深入理解的效果。

三、误区三:主题班会中缺乏互动性主题班会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节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主题班会中应当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成长的过程。

但是,在该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忽视互动体验,把主题班会变成了学生被动听讲、老师主导发言的教育形式。

班会课存在问题

班会课存在问题

班会课长期存在着哪些的问题班会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班会与德育直接相关的较多,但不同年级还有一些与年级阶段、年龄段相关的独特内容,如青春期教育,社会生活指导等。

班会是帮助解决学生精神上的迷惑、忧虑和不安的力量,是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催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在一次班会课过程中,我个人认为班会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学生问题班会课应该强调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会课不是简单的课,作为班主任,不能让其它学科侵占了班会课。

其次,班主任不能演独角戏,学生久而久之会对班会课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反感。

对策:班会课要通过不拘一格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教育。

再者,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创设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参与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共同参与到班会课中,学习更多的东西。

二.教育学生如何让班会课做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学生,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

对于“考试”的话题,作为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听了很多次。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怎样处理这些常见的问题:期中考动员、期末考动员,听多了,也没有听出什么新花样,听多了,也就听厌烦了。

如何做好考试的动员,解决以上这些现象?需要我们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教育呢。

对策:对于年级,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主题,做到循序渐进,切实提高班会课的有效性。

从班级层面来讲,班级要通过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造教育之势,让学生的“心”动起来,并且时刻相互影响。

积极开展主题活动。

六.班会课不是批评会“某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某某,你在家里经常打游戏,是不对的”……如此等等,在一节班会课中,我听到教师多次点名批评学生,在班会课中,我们时常会让学生进行体验、反思,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会将一些错误的事情进行讨论,但又经常会将这些故事与一些同学进行对照,并且对号入座,将“差生”的伤疤一个一个地揭开,让他“血淋淋”地呈现在全体同学面前。

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何尊重学生,尊重人格,不要让班会课成为对孩子的批评会。

班会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班会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班会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上课缺乏互动:班会课简单的采取讲解的形式,但没有深入学生的思维,缺乏互动。

建议: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如提出问题解决、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拨件阐述等,激发学生思考。

2.课程效果不够明显:缺乏具体的目标,学生容易心神不宁,导致课程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

建议:班主任在每次班会课前要设立明确的目标,与学生进行重点讨论,避免学生失去兴趣,增加课程的效益。

3.课程设置不充足:有时候会缺乏深入的讨论,或者选择的话题不够有趣。

建议: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分析学生的思维,在班会课中选择有意义的内容。

班会课可以灵活设置,可以结合日常生活题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主题班会教案撰写中常见的错误和误区有哪些,如何避免?

主题班会教案撰写中常见的错误和误区有哪些,如何避免?

主题班会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科教育,它不仅能够开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更能够在班级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领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但在主题班会教案撰写中,常常存在各种错误和误区,这些错误和误区深深地影响着主题班会的实施效果。

本篇文章就来谈谈主题班会教案撰写中常见的错误和误区,以及如何避免。

一、主题简略或缺乏主题性例如,“关于环保”并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主题,这样的简略主题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正确的主题应该具备明确的特征,例如:“保卫蓝天——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意义”。

二、教案网上复制或直接摘取在撰写主题班会教案时,教师常常会采用网上的教案,直接复制粘贴。

这样的教案难以达到针对性强的效果。

因为网上的教案不一定符合班级教学情境,可能存在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差距。

三、没有正确的引导思考或探究在主题班会教案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启发思考。

例如在6.1号环保主题班会教案中没有正确的对环保进行引导探究或思考,只是简单的阐述了环保的意义和方法。

这样的教案难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四、单一的学科知识主题班会教案存在着过度依赖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的问题,例如只强调了语文方面的知识,没有考虑到其他学科所具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正确的教案应该注重提高多个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诸如阅读、写作、沟通等综合素质。

五、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主题班会教案难以得到正确的评价,这也严重影响了班会教学效果。

正确的评价应该既关注学生的个人表现,又关注主题班会教学的整体效果,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便于全面评价。

如何避免主题班会教案撰写中的错误和误区呢?(一)合理确定主题在主题班会教案撰写之前,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确定一个锋芒毕露的主题,并且要确保它与全班学生的现实生活、关心的问题有相关性。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其中。

(二)确保原创性主题班会教案是一份独特的作品,不应该出现网上复制的行为。

《主题班会误区与思考》

《主题班会误区与思考》

《主题班会误区与思考》班会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塑造良好品德和培养学生道德品格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一些误区存在,班会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和思考这些误区,以更好地开展主题班会教育。

一、误区一:忽视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是紧扣学校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需要而设置的,适度塑造学生的心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主题班会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性,甚至变成了形式主义的例行活动。

这种情况主要源于班主任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内容设计不够有针对性以及执行不到位等。

面对这一误区,我们应该提高主题设计质量,将主题与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比如,在团队合作方面,可以开展“团队合作,共同成长”的主题班会,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品德修养方面,可以开展“坚守正道,追求卓越”的主题班会,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通过巧妙的主题设计,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点,使班会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误区二:忽视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很关键。

然而,有的班主任往往只关注内容,对于活动形式没有重视。

这种情况下,班会活动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参与度。

面对这一误区,我们应该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跃性,通过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讨论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误区三:忽视观念转变教育是一种心理深入、观念转变和价值触动的过程。

然而,有的班主任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班会中追求外在效果,忽视内在成长。

面对这一误区,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通过活动过程中的触动和激发,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让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并真正接受改变,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解析小学主题班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析小学主题班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析小学主题班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主题班会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主题班会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的主题班会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主题不够突出、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主题班会进行深入的解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主题不够突出的问题。

有些主题班会的主题模糊不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导致主题班会效果不佳。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来加以解决:1.明确主题。

在确定主题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如友谊、健康、环保等,确保主题鲜明,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参与。

2.突出特色。

在设计主题班会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教学手段来突出主题特色,如小品表演、情景剧演示、互动游戏等,使主题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收获和快乐。

1.多样性内容。

在主题班会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内容,如演讲、讨论、故事、影像等,使得内容更加多样化,吸引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使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趣。

2.趣味性活动。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互动环节,如知识问答、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主题班会的效果。

1.创新形式。

在主题班会的设计中,可以尝试一些新颖的形式,如户外探访、实地考察、手工制作等,使主题班会更具创意和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2.活力氛围。

在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灯光、布置等多种手段营造活泼生动的氛围,增加主题班会的仪式感和庄重感,使学生更加投入和享受活动。

小学主题班会的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主题不够突出、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明确主题、多样性内容、创新形式等对策来加以解决。

班会活动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班会活动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班会活动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班会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然而,在实际的班会组织和开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了班会的效果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误区一:主题不明确很多时候,班会的主题不够明确或者过于宽泛,导致整个班会活动缺乏重点和方向。

例如,“如何成为优秀的学生”这样的主题就过于笼统,学生们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去讨论和思考。

一个好的主题应该是具体、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的,比如“如何提高课堂注意力”或者“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冲突”。

误区二:形式单一有些班会活动形式单一,总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缺乏互动和参与性。

这样的班会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班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主题演讲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误区三:时间控制不当班会时间的把控也很重要。

如果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如果时间过短,又无法充分展开讨论和交流。

例如,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的班会,结果因为前面的环节拖延,导致后面重要的讨论环节匆匆结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策划班会时,要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并严格按照时间进行。

误区四:老师主导过度在班会中,老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但有些老师主导过度,不给学生足够的表达和自主决策的机会。

这样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班会变成老师的一言堂。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误区五:缺乏后续跟进班会结束后,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跟进和解决,导致班会的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在班会上讨论了如何改善班级卫生状况,但之后没有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监督措施,卫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班会的目的不仅仅是讨论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所以后续的跟进工作至关重要。

误区六:忽略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人格全面开展的重要方面。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在人生中积极面对困难的重要保障,学校对此也越来越重视。

关键词:主题班会;活动课;概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青少年犯罪的多发,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重点。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远比只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概述心理班会,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班会这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主题班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班会中切身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寓教于乐,在轻松与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有别于传统的班会教育课。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的选题不同。

传统的班会课主题大多是围绕学校当前活动如“校庆〞或者节日如“劳动节〞等主题展开,多数情况下是由学校指定主题,定期开展班会活动。

而心理教育班会活动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时性,针对中学生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给予辅导和调整,选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相比形式更具有多样性。

传统的班会活动课采取的形式多为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表演节目或者参观学习等方式,重视的是对学生思想境界的完善与提高。

而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更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通过心理小游戏、心理话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最后,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传统班会课中,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课堂偏向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老师在课堂中起到的仅仅是辅助作用,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课程活动。

班会教案设计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班会教案设计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班会教案设计是每个班主任必须面对的任务,它涉及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的健康发展。

由于教育的多样性,教师在设计班会教案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探讨这些错误,并提供解决方案,帮助教师提高班会教案设计效果。

一、主题不够明确班会主题是班会教案设计的核心,也是学生参与和展示自我的关键。

教师在设计班会主题时可能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比如,主题过于抽象或过于广泛,不容易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投入。

这样会导致班会内容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解决方法:教师应该按照学科知识或实际生活经验,掌握主题的本质和关键特征,使其更加具体和清晰。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背景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调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拥有自我展示的空间。

二、活动太过纯粹班会教案设计应该把游戏和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知识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在设计班会游戏时可能会忽略知识的重要性,只关注游戏的形式,导致活动变得过于纯粹和娱乐化。

解决方法: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主题和年级段的特点,适当呈现知识、技能或思维方式,让学生将游戏与知识相融合。

例如,可以在游戏中加入小测试、小演讲或小作品等活动元素,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知识和技能。

三、考虑不周班会教案设计的质量也要求教师考虑到所有方面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班会教案时可能会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导致活动流程不顺畅或活动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教师需要在设计教案之前认真审视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流程,注意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并且在开展班会活动时,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做出策略调整,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适应性不强因为班级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学科实力等都不同,教师在设计班会教案时应该注意到学生们的差异,提供更加适合和个性化的活动方案。

在班会教案设计中,教师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学生不符的活动方案。

解决方法:教师需要识别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优化班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在教育游戏中,设置一定的活动难度,可以使得学习成为更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过程。

中小学心育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

中小学心育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

中小学心育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心育”的概念是班华教授和燕国材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来的。

如燕国材教授就说:“心育即心理教育的简称。

亦可称为心理素质教育,甚至可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而“心育课程”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可以看做是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取向的课程设计。

这样的课程以全体学生为教育、指导、辅导的对象,以同一年龄段个体成长中的共同需要与心理困惑为课程设计重点,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社会化发展、预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适应不良问题为课程目标,以大团体辅导形式为其运作载体。

随着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日趋成为共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有自己的学科特点以及相对特殊的教学过程,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课程开设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对性质、功能的困惑与对策1、带有思品课色彩怎么办最大的争议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思品课的界限。

其实两者的分界并不难辨识,除了课程的功能、性质、内容大不相同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以下几点:(1)思品课更强调认知成分一些,教材中要求必须牢记的观点、是非界限、法及法规一点也马虎不得;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强调情感体验的成分,更多地关注心灵深处的感受和心弦的触动。

(2)思品课更强调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思品课教师不能保持价值中立,因此思品课不能有错话;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尊重多元的价值观,注重讲真话,允许讲错话,但同时又不放弃必要的价值引导。

(3)思品课也在“嫁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某些团体活动形式,但它的课程性质使其不可能全盘吸取团体辅导的专业技术;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团体辅导技巧性要求明显更高一些,更加注重倾听、接纳、共情、重述、情感反应等辅导技巧。

(4)思品课允许有更多的灌输色彩,它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可能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缺少安全感;而心理健康教育课“重体验,不重认知”,要求将认知性成分的内容尽可能减下来。

2、心理健康教育课带有主题班会色彩怎么办首先应该肯定,如果主题班会课越来越像心理健康教育课那么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它说明我们的班主任也在努力改革班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主题班会存在三个误区

主题班会存在三个误区

主题班会存在三个误区
前段时间,本校幵展了轰轰烈烈的主题班会大评比。

评比中,我隐约地发现,一些班级由于理解上的失误、组织上的不力, 导致活动形散神也散。

误区一主题班会成了大杂烩
有的班级由于对主题一词理解不透,导致了所选内容与主题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如其中一个班级的主题是文明礼仪伴我行,而内容却是游戏《智力大比拼》、诗朗诵《再别康桥》、小品《超生游击队》、相声《秦琼大战关羽》、独唱《老鼠爱大米》、现代舞《青春的旋律》等。

可以说,所选内容与主题毫不相干,使主题班会成了没有主题的大杂烩。

误区二主题班会成了歌舞会
如今,一提到幵主题班会,各班总要兴师动众地搞节目排练,既是唱
来又是跳,看上去热闹非凡,将主题班会误解为歌舞晚会。

在这次活动中,所有的主题班会都穿插了大量的歌舞、小品等文娱节目,其中有一个班级前后共安排了三次独唱、两次小合唱、一次大合唱,还有魔术、小品、现代舞、相声、交谊舞等。

误区三主题班会成了群英会
综观2 2个主题班会,让人担忧的是,很少有主题班会能真正调动起全
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个活动无非是几个能歌善舞、能说会唱的活跃分子独霸舞台,他们的多才多艺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而大多数学生则坐在教室的四周,成为陪客,只能拍拍手而已。

如果主题班会偏离了教育主题,那么不管多么新颖的形式,不管多么丰富的内容,也不管多么精彩的节目,都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常见的理念偏差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常见的理念偏差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常见的理念偏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有些教育者容易出现理念偏差。

这些偏差可能会阻碍活动的有效性,甚至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挥最大的效益,应当尽可能避免以下常见的理念偏差:一、“一劳永逸”的想法有些教育者认为只要通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可以使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得到长期改善。

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

教育者应该意识到,只有在长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才能达到有效的成果。

二、不合理的目标设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符合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和问题。

有些教育者在目标设定时,没有真正了解青少年的情况,很可能面临着目标不合理的情况。

如果目标不符合实际需求,那么教育活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缺乏清晰的教育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教育者的热情和努力,还需要一个清晰的教育策略和计划。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策略,教育者可能会一时冲动,随意行事,忽略了实际效果。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该在教育前制定清晰的教育计划和策略。

四、关注表面问题有些教育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只关注了表面问题,而忽视了背后的原因和根本问题。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通常需要深入挖掘,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教育者应该注意到细节和深层次的问题,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

五、缺乏科学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有些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时,缺乏科学依据,仅仅依靠自己的想法。

这种做法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

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

德育园地新课程NEW CURRICULUM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青少年犯罪的多发,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重点。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远比只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概述心理班会,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班会这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主题班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班会中切身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寓教于乐,在轻松与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有别于传统的班会教育课。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的选题不同。

传统的班会课主题大多是围绕学校当前活动如“校庆”或者节日如“劳动节”等主题展开,多数情况下是由学校指定主题,定期开展班会活动。

而心理教育班会活动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时性,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给予辅导和调整,选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相比形式更具有多样性。

传统的班会活动课采取的形式多为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表演节目或者参观学习等方式,重视的是对学生思想境界的完善与提高。

而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更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通过心理小游戏、心理话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最后,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传统班会课中,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课堂偏向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老师在课堂中起到的仅仅是辅助作用,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课程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1.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重视不足由于我国仍实行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升学而言,成绩大于一切,因此,社会大环境包括家长、老师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尚且不够,只注重追求学生的分数,对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应付乃至忽视的态度,因此,即使依照课程教学任务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老师与学生也可能应付了事,老师简简单单几句话一带而过,课堂剩余时间由学生自由学习其他科目,这些情况都是由于重视度不够导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育主题班会课容易出现的误区和对策
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室课题《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模式的实践与
研究》课题编号:jcjyb141710149
摘要:心育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以解决本班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
为出发点而召开的主题班会。

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容易产生一些误区,本文重点分析心育主题班会课产生的误区并提出相关对策,供
一线的班主任参考。

关键词:心育主题班会;误区;对策
前言:心育主题班会课是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普及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平台。

它是班主任针对本班
学生出现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目的、选
择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案的一种自主教育活动,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班主任对心育
主题班会课的理解存在误区。

一、存在的误区
1.无计划,无主题
一些学校并没有将心育主题班会列入本学期的教学日历当中。

所以召开心育主题班会就无章可循,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


便是开了,也是临时选择一个主题,因为缺乏对主题班会的设计,
导致主题班会流于形式。

2.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
召开心育主题班会一定要明确我们要解决学生什幺心理问题,
要达到一个什幺样的目的,要做到心中有数。

而在实际工作中,很
多班主任在召开心育主题班会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心中无数,当然
也就导致整个班会活动无计划、无目的。

由于没有做充分的准备,
班会时班主任想当然,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导致心育主题班
会成人化,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无法理解,也就达不到心育
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

3.班会形式花样多,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很多班主任从主观上认为心育主题班会课和其他的班会课是一
样的,甚至误解主题班会就是“才艺展示”会。

有时为了开一场心育
主题班会,花大力气,精心包装一节主题班会,其目的不是为了解
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是展现给领导和同事看,显示我的主题班会多
有水平,我的学生多有才艺。

其实这样的心育主题班会是没有多大
意义的,劳民伤财,不提倡。

4.脱离学生为主体的心育主题班会
一些老师脱离学生,个人包办主题班会,他们设计好教案,做
好设计、计划,安排好发言的同学、提问题的同学,就好像是一台
有老师事先安排好的节目,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而我们认为召开心
育主题班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
要培养学生的自治意识,陶冶学生情操。

还有一些心育主题班会开
成批判大会,在主题班会上批评一周表现不好的学生,完全不顾及
学生的心理,这种简单、缺乏正面指导的心育主题班会不仅不能帮
到学生,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心理隐患。

二、研究对策
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是最主要的,学生也受益最多。

因此要调
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心育主题班会走出误区,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心育主题班会课主题要空出,小而实
折教育”,那幺这个主题就太大,一节课无法达到教育效果,有的老
师则把主题定为“当朋友笑话你的时候,你怎幺办”,很明显这个主
题就要小得多,实在的多,自然教育的效果也会好得多。

2.心育主题班会的题目表述要突出“简而趣”
好的主题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在
心育主题班会课上设置简单而又充满乐趣的主题。

例如笔者曾经在
一次挫折教育中将主题定位为”我要做一只小蜗牛”,学生们就非常
感兴趣,我们为什幺要做小蜗牛呢,我们要学习它的什幺呢,在班
会课上,以“小蜗牛”的歌曲导入,原来我们要向歌曲里唱得那样“我
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撑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
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我要一
步一步往上爬”,因此这堂心育班会课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3.心育班会课的主题要“具而广”
心育班会课的主题要“具”,指一定要具体,要有具体的活动目标,效学效果,以及要如何实施,都要制定出具体的方案,这样才
有利于实施;“博”是指教师要把这一活动的教育契机都考虑到,还
要考虑影响教育效果的各项因素。

一个活动的展开要有多个因素的
配合,学校的内部环境,学生的个体环境甚至还有社会的外部环境,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比如可以去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带学生
去缅怀先烈曾经走过的路,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也不改初心,但是
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去参观,参观回来后教师还要做总结,学生还要
写心得。

4.心育主题班会的活动要突出乐中学,学中乐
活动的内容一定要寓教于乐,要用一定形式来表现,主题班会
上要安排一些富有乐趣的内容,有乐趣才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会
有更多的同学乐意加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5.心育主题班会的内容真正服务于学生
主题班会的内容要真正服务于学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就要求教师在召开心育主题教育班会的时候制定出具体的主题方案,不可以偏离主题。

如果偏离主题,不管形式多新颖,内容多丰富,
节目多幺精彩,都无法达到教育目的,让心育主题班会流于形式。

因此,心育主题班会在召开的时候一定要紧扣主题,围绕本次主题
班会的目的,着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内容要生活化,使用身边
的人和物,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道
理的“真实面孔”。

总之,心育主题班会课一定要体现它的教育性,通过班会的召开,锻炼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
的资源,发挥班主任的积极能动性,心育主题班会课就会更加丰富
多彩,走出误区,步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为祖国培养
更多的优秀的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