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管理(1)

劳动关系管理(1)

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在任何组织中,劳动力都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因此有效地管理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劳动关系管理传统的劳动关系管理主要侧重于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雇主通常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话语权,而雇员则相对较弱。

劳动力仅仅被视为一种资源,而非组织中重要的伙伴。

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导致员工不满,劳资矛盾频发,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现代劳动关系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的演进,现代劳动关系管理更加强调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平等和合作。

现代管理者认识到,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应该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发展。

因此,现代劳动关系管理致力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双赢局面。

关键策略要实现良好的劳动关系管理,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策略:1.沟通与参与: 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培训与发展: 提供员工必要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奖励与激励: 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

4.冲突解决与调解: 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及时处理员工之间和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5.法律风险防范: 遵守劳动法规和相关法律,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法律问题而影响劳动关系。

结语综上所述,劳动关系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可以提升员工士气,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劳动关系管理,采取适当的策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点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点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点劳动关系管理是指企业以法律规定和规范的方式管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旨在维护双方权益、实现共赢发展。

有效的劳动关系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良好的劳动和谐关系。

本文将介绍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关系管理的基础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企业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管理。

例如,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工资、保障休假等权利;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应积极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解决,确保公正和合法。

二、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确立权责关系的法律依据。

在管理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同签订:双方应当明确合同的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薪酬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劳动保护等,以确保员工权益。

2.合同变更:在变更合同内容时,应当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并与员工达成一致意见后进行变更。

3.合同终止:劳动关系终止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办理手续,如提前通知、支付经济补偿等。

三、劳动报酬管理劳动报酬是劳动者通过工作所获得的经济回报。

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工作量、质量、技能等因素合理确定劳动报酬水平,并按时足额支付。

在劳动报酬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工资结构:合理设置工资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2.工资核算:确保工资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出现延误或错误。

3.工资支付: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工资,不得拖欠或克扣员工工资。

四、劳动关系沟通有效的劳动关系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企业应当与员工保持经常的沟通,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工作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在沟通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信息透明:及时向员工发布公司的重大决策、政策和发展动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

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和劳动合同,涉及到雇佣、薪酬、工时、劳动争议等方面的管理。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师,了解和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中的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包括劳动关系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等。

一、劳动关系管理概述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师必备的一项核心能力,它关注于雇佣关系的管理和维护。

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合理有效地进行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基本职责之一。

二、劳动关系管理的内容1. 雇佣关系管理雇佣关系管理包括招聘、录用、培训、岗位调整等方面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优化招聘渠道,招募适合的人才。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师还要负责员工的入职培训、交流沟通等工作,以便员工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发挥应有的能力。

2. 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法律依据和约束,合理管理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雇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合理的劳动合同,保障双方的权益。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需要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合同纠纷,维护雇佣关系的良好状态。

3. 薪酬管理薪酬是员工对劳动的回报,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薪酬策略,包括基础薪资、绩效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管理。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薪酬的公平合理,避免薪酬差距过大引发的劳动纠纷。

4. 工时管理工时管理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合理规范工时制度和加班政策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工时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工时统计和分析,及时调整工作安排,避免员工过度劳累和工时超负荷。

5. 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关系维护是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任务,它包括与工会的协调沟通、解决劳动纠纷以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第10章劳动关系-第1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架

第10章劳动关系-第1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架

第十章劳动关系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知识点】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

●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

以劳动与劳动报酬相交换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一种组织与个体、群体之间重要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雇佣关系2.冲突与合作3.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义务:三、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3个)★1.(狭义)—具体的企业或劳动单位中劳动者个人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涉及劳动行为的实现和劳动标准的保障。

2.—由工会为代表的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主体独立、权利对等、工会代表。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功能:交涉、谈判和协商确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

3.—又称产业关系,包括劳方、资方、政府的三方关系。

●最重要的特征: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

●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

(1)个别劳动关系:是基础构成(2)集体劳动关系:是核心构成(3)社会劳动关系:是总体构成【真题:2016年单选题】关于社会劳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劳动关系是一种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B.社会劳动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雇主C.社会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公会代表各方利益D.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总体构成【答案】D【解析】社会劳动关系通常是指一个大的产业或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范围的劳动关系。

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其中,是社会劳动关系最重要的特征。

社会劳动关系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A、B、C三选项错误。

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核心构成,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总体构成,D选项正确。

【知识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1.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1)个别劳权✧内容主要涉及:是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以及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2)集体劳权工会来代表劳动者具体行使。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3 劳动关系的主体——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4 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特点:第一,人格上的从属性。

主要表现为:①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②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③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④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第二,经济上的从属性。

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

集体劳动关系——现代劳动法研究的重点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其特点是:独立自主性。

明确的团体意识5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1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2 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3 冲突的表现形式(1) 明显的冲突:罢工(2) 不太明显的冲突:各种“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4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文化因素非文化因素:“客观”的工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五大理论学派及其观点与典型模式: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3 劳动关系的主体——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4 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特点:第一,人格上的从属性。

主要表现为:①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②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③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④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第二,经济上的从属性。

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

集体劳动关系——现代劳动法研究的重点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其特点是:独立自主性。

明确的团体意识5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1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2 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3 冲突的表现形式(1) 明显的冲突:罢工(2) 不太明显的冲突:各种“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4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文化因素非文化因素:“客观”的工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五大理论学派及其观点与典型模式: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劳动关系管理(2)

劳动关系管理(2)

劳动关系管理(2)在当今社会,劳动关系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涵盖了许多方面,从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沟通到法律框架的遵守。

本文将探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关键方面,包括合同管理、劳动法规遵守以及工资福利等内容。

合同管理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合同管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通常通过合同来规范。

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酬待遇、福利及解雇条款等。

合同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双方明确双方的权益,还可以在发生纠纷时提供法律保障。

劳动法规遵守遵守劳动法规是雇主的基本责任之一。

劳动法规涵盖了诸多方面,如工时规定、薪酬标准、假期安排等。

雇主需要熟悉并遵守相关法规,以确保雇员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雇主还应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纠纷,并积极与劳动监管部门合作,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工资福利工资福利是吸引和留住优秀雇员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基本工资外,雇主还应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如社保、医疗保险、年终奖金等,以提高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雇主还应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表现。

总结劳动关系管理是雇主与雇员之间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劳动法规遵守以及工资福利是构建良好劳动关系的关键。

只有建立健康、公平的劳动关系,企业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共赢局面。

在未来的劳动关系管理中,雇主应不断学习和完善管理制度,努力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以上是关于劳动关系管理的一些探讨,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启发。

劳动关系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需要雇主和雇员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点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点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单:77-85(9分)多:120-125(6分)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劳动关系的二重含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和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了解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

【知识要求】1.劳动关系的含义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与劳动者均为享有经济主权的市场主体。

在现代社会,劳动的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所谓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单08.05)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而产生的关系。

忽略个体间的具体差异,劳动关系只能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而不可能是劳动者因集体劳动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单07.05,单12.11,单07.11)在劳动关系领域,提供劳动给付的劳动者亦可表述为雇员,劳动力的使用者,用人单位亦可表述为雇主。

雇员是与雇主相对的一个概念,通常可以理解为基于劳动合同,为获取工资而有义务处于从属地位,为他人即雇主提供劳动的人;公务人员,如各级政府官员不是雇员,因为此类人员是通过公法行为而建立起来的公法上的聘用关系,有独立的公法规则进行调整。

(单07.05,单10.11)雇主与雇员的关系表现为管理方群体与雇员群体之间的关系。

处于管理方最高层的是生产经营决策层,具有最高的管理权力与权威。

企业高层管理者一般并不是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者。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由于所处地位的不同和利益目标的差异,他们对待劳动关系的态度也就有所不同。

在各类生产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更为关心雇员的生产率问题,其职责和利益与生产的效率直接相关;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行为直接决定着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雇员的潜力发挥与情绪状况反映着他们管理的效率,进而决定着他们的地位与利益。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1、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使企业经营稳定运行.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指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员工和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所有者与全体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的关系;工人组织与职工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1、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劳动者、劳动者组织和用人单位.2、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招收、录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协调等项事务.在劳动关系管理中表现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劳动法律行为.具体的说就是保障与实现主体双方各自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 劳动者承担的义务有: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任免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方案,依法奖惩员工等. 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员工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照员工的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员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3、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力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例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3、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1.兼顾各方利益原则;2.协商解决争议原则;3.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4.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4、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合法性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统一性全体员工执行的统一,在同一时期内的统一,制度化—明确性明确职责、权限、标准、协调性随企业的发展进行阶段性调整.5、正确处理与不断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就在于:1.保障企业与员工的互择权,通过适当的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2.保障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正当权益,开发资源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3.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尊重、信任、合作,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6、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1.依法制定相应的劳动关系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明确全体员工各自的责、权、利;2.培训经营管理人员.提高其业务知识与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管理作风,增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关系管理意识,掌握相关的原则与技巧;3.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使其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重合,这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根本途径.4.员工参与民主管理.企业的重大决策,尤其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定,在员工的参与下,可以更好地兼顾员工的利益.5.发挥工会或职代会及企业党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些组织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激化.7、劳动者派遣的特点与派遣机构的管理劳动者派遣的特点: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劳动者派遣机构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以劳动力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其职责是派遣劳动者的招聘、甄选、考核和录用,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单位,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为受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督促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受派遣者享有和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力和义务.以及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的应由本人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获得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用工单位.三劳动争议处理1、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虽然也会涉及派遣者的利益,但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属于民事纠纷.2、在形式劳动关系与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依照一般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与程序进行处理;3、在形式用人主体和实际用人主体合谋共同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时,形式用人单位和实际用人单位都应当作为被诉人.4、在组合劳动关系的任一用人单位单独承担法律责任的争议中,如果争议处理结果与另一用人单位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前者作为被诉人,后者作为第三人.5、处理异地劳动争议: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派遣劳动者与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考|试/大由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可由劳动合同或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由当事人选择派遣机构所在地或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一资格条件:劳动者派遣机构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依法设立法人治理机关,并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从业人员,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达到法定标准的注册资本50万,足以抵御可遇见的系统风险的风险保证金.二设立程序:劳动者派遣机构的设立应当实行许可制度:营业服务范围在一地的,由当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特许;从事异地劳动者派遣业务的,应当由派遣机构所在地和接受单位所在地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双重特许.取得劳动者派遣许可证后,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方可营业服务.。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双务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雇主与雇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4、物质利益原则的内容:激励机制、平衡机制、调节机制、约束机制。

5、体现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①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仍然占重要地位,在肯定利益差别的前提下,坚持利益一致的价值取向②劳动关系的转型具有过度性,体制转换,利益主体的分化和独立需要一个过程,工会职能的转变③集体注意的观念、和谐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差别。

6、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务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7、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8、集体协商比个别协商重要的原因:①由于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资本使用的统一性和社会性,使得企业中很多事务属于“公共事务”②工作于企业组织内的雇员个人,由于其劳动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不可能与雇主保持力量上的均衡。

9、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调解的基本特点:①群众性②自治性③非强制性10、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

11、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①内容合法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③诚实守信,公平合作④兼顾双方合法权益⑤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12、集体合同的形式分为:主件(综合性集体合同)和附件(专项集体合同)。

期限为1—3年。

13、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①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劳动合同内容的基础)②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③过度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④其他规定(此条款通常为劳动条件标准部的补充条款。

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网络和重难点(分章节)——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网络和重难点(分章节)——劳动关系管理

第一部分:劳动派遣管理1、劳动派遣所构建的劳动关系是个复合关系,即由三个主体、两重关系构建成的完整劳动关系。

三个主体即派遣单位、接受单位和劳动者。

其本质是把雇用和使用权相分离,因此形成的关系因此是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构建的有关系没劳动的形式劳动关系以及接受单位与劳动者形成的有劳动没关系的实际劳动关系,两者结合成为完整的劳动关系。

而接收单位和派遣单位之间则是民事关系。

【为本章第一个重点】2、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派遣单位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招聘、选拔和考核录用;2)派遣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在工作后提供保险福利工资等各项待遇;3)督促接受单位给劳动者提供标准化的劳动标准和条件;4)收取接受单位的派遣服务费5)行使和履行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与接受单位签订的派遣协议中规定的权利义务。

6)劳动者承担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3、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接受单位的权利和义务:1)提供劳动者工作岗位2)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进行卫生管理,提供劳动保护3)制定内部劳动规则,实施劳动管理事务4)向派遣单位支付劳务派遣服务费和管理费5)行使和履行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与接受单位签订的派遣协议中规定的权利义务。

6)劳动者承担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4、争议处理1)争议主要发生在劳动者分别与形式和实际用人单位之间,是基于劳动合同产生的纠纷,而对于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产生的纠纷,则属于民事纠纷。

出现纠纷,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人一方是被诉人、负有直接责任;一方是第三人、负有连带责任。

2)争议处理地,由争议中派遣单位或者接受单位所在地的政府管辖,如果争议同时涉及到两者,则可根据劳动合同和派遣协议的约定,决定由何处政府管辖。

5、劳动派遣的成因1)降低劳动管理成本(一是把繁琐工作剥离出去,集中精力致力于更专业化工作;二是由专门的机构从事派遣等工作,实现规模效应和专业化运作提高效率;三是提高空间上的劳动力配置,可以减少单个企业的人员储备降低固定人工成本)2)促进就业(分别对人力资本存量低、存量高和结构不均衡的三种人群促进就业)3)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4)满足外国组织驻华机构等特殊单位的要求。

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知识及答案

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知识及答案

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知识及答案人力资源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关系,涉及到员工招聘、培训发展、薪酬福利、劳动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等方面。

了解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的知识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答案。

一、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合同关系、工资支付、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

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1. 劳动力的双方:人力资源劳动关系是由雇主和员工构成的,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劳动关系的合法性: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的建立需要依法进行,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3. 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劳动合同是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的基础,雇主和员工在合同中约定劳动条件、薪酬待遇、工作时间等内容。

4. 劳动关系的互动性:人力资源劳动关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雇主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相互沟通和合作,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三、人力资源劳动关系中的常见问题与答案1. 如何保障员工的权益?答: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雇主应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合理的工资待遇、完善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员工可以通过工会组织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 如何处理劳动纠纷?答:劳动纠纷的处理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双方可以选择企业内部的调解机构或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调解。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

3. 如何合理招聘和选拔员工?答:合理招聘和选拔员工是确保公司正常运营的基础。

雇主应根据岗位需求制定招聘标准,明确招聘程序,避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面试时要全面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素质,确保选择到合适的人才。

4. 如何开展员工培训和发展?答:员工培训和发展是提升员工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雇主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公司的发展目标,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和机会,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并提升整体团队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管理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管理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管理知识一、概述在现代企业中,劳动关系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师,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来详细介绍。

二、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劳动关系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雇主与雇员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运用各种管理技巧和方法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其核心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合理的权益保障以及公平的待遇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1.稳定生产秩序:通过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能够确保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从而保持稳定的生产秩序。

2.提高员工满意度:劳动关系管理着重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福利,提供公平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3.减少劳资纠纷:良好的劳动关系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劳资纠纷,避免因此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4.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助于优化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劳动关系管理应确保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不偏袒特定个体或群体。

2.合法合规原则:在进行劳动关系管理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

3.咨询参与原则:鼓励员工参与劳动关系管理的决策,通过广泛的咨询和沟通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4.谈判协商原则:在处理劳资纠纷时,应积极采取谈判协商的方式,通过共同的努力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五、劳动关系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1.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雇佣双方的权益与义务,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支付、劳动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2.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保障了雇员的基本权益。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范了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程序,提供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依据。

4.集体合同法:对集体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障了集体利益和团结协作。

劳动关系普法知识点总结

劳动关系普法知识点总结

劳动关系普法知识点总结一、劳动合同的签订1. 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成立,具有用人资格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

劳动者是指依法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以提供劳动力为主要职责的自然人。

2. 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协议或者有形式协议。

但是,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未订立劳动合同。

3. 劳动合同除非规定劳动服务期限,否则,应当自约定工作期限之日起15日内,书面订立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拒绝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未订立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以上的工资。

二、劳动合同的解除1. 经济裁员实施经济裁员的企业要符合规定,经济裁员在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

经济裁员是指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严重困难,其持续经营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必须裁减人员,减少支出的情况。

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工作需要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并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2. 个人原因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解决;用人单位有本用人单位个人的重大原因的,经用人单位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在劳动合同期满之前,提前通知对方三十日。

三、劳动报酬1.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是法定的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2.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支付工资的方式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劳动者应当按照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提供劳动成果。

3. 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者的工资支付到劳动者个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不得延迟支付工资,也不得拖欠工资。

四、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种类社会保险是由国家为了解决普通劳动者可能动的生活困难问题,提供的一种保障。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和生育社会保险。

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知识要点

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知识要点

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知识要点劳动关系协调师是为组织解决劳动关系冲突、维护劳动关系稳定而设立的重要职位。

以下是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中的知识要点:1. 劳动法律法规:作为劳动关系协调师,必须熟悉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法律法规。

这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以了解劳动者的权益和雇主的义务。

2. 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师需要掌握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与解除的相关规定。

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合同,如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等,并能熟练处理劳动合同纠纷。

3. 劳动关系冲突调解:劳动关系协调师需要具备解决劳动关系纠纷的调解能力。

了解调解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掌握双方沟通与协商的技巧,帮助雇主和劳动者达成和解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4. 工资与福利管理:了解工资支付制度、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能够为劳动者解答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相关问题,并处理因工资争议引发的劳动纠纷。

5. 劳动争议处理:了解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法,掌握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备案要求,熟悉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解决争议的方式,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

6. 劳动关系预防与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师应具备劳动关系预防与管理的能力。

能够制定和改进组织内部的劳动管理制度,培训和教育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冲突。

7. 业务沟通技巧:作为劳动关系协调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能够与雇主和劳动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双方需求和意见,并能进行有效的谈判和协商,促进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达成。

总结:劳动关系协调师的培训要点包括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关系冲突调解、工资与福利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关系预防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系统的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师能够更好地维护组织内的劳动关系稳定和谐。

劳务常识知识点总结

劳务常识知识点总结

劳务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劳务关系基本法律知识1.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约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活动并享受对价的协议。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合同订立的时间,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劳动合同的解除、解除、终止等基本要素。

2. 劳动合同订立的条件劳动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强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同时应当合法合规,不得违法违规。

3. 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期限的订立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

不得超期使用劳动合同期限制度。

4. 劳动合同的解除、变更和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变更、终止的情形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法违规。

例如在法定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在解除之前需要经过法定程序,不能擅自解除劳动合同。

5. 劳动报酬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拖欠或者违规扣减劳动报酬。

6. 劳动保护和权益保障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工作过程中提供合法、合规的劳动保护措施,对劳动者进行健康、安全的保护。

同时,用人单位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违法违规对待劳动者。

7. 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例如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法院诉讼等方式解决。

二、劳务关系管理知识1. 用工形式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用工形式,例如全日制、兼职、实习生、劳务派遣等。

用人单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同时需要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法违规。

2. 用工流程用人单位在用工流程中应当遵循招聘、试用、录用、培训等程序,不得违法违规。

同时需要注意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用工流程的合法合规。

3. 用工风险管理用人单位需要对用工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例如要了解用工政策、法律法规,加强用工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用工风险管理能力。

要严格执行用工政策、法律法规,不得违法违规。

4. 劳动力资源管理用人单位需要进行劳动力资源管理,例如要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了解用工需求情况,确定用工计划,进行用工策略等。

劳动关系知识点

劳动关系知识点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中与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的社会关系系统。

具体地说,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劳动关系的目的。

劳动关系是与劳动过程相联系并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是劳动关系的直接目的。

其二,劳动关系的主体。

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雇主)为基本主体构成的,但为实现劳动过程,相关的社会组织—主要是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者的政府、作为劳动者利益代表的工会组织以及作为雇主利益代表的雇主组织,也是不可或缺的。

其三,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或者说,劳动关系是以经济关系作为基本构成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具有以下特征:主体上:以职工(雇员)身份从事的劳动目的上:作为谋生手段性质上:履行劳动法律义务劳动关系构成形态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个别劳动关系: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劳动合同,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特征:人格上的从属性、经济上的从属性人格上的从属性: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劳动者接受制裁的义务;经济上的从属性:生产组织属于雇主所有;生产工具或器械属于雇主所有;原料由雇主供应;责任和风险由雇主承担;集体劳动关系:一方是工会,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组织,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

特征:独立自主性、明确的团体利益二、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劳资关系(labour-capital relations):最传统称谓;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最广泛;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关系;体现雇佣工人和雇主(企业主)的关系,包括劳动者个人与雇主的关系,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团体的关系;具有阶级关系性质和某种对抗的含义;劳资关系的运行呈现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劳资关系表现为单个的资本家和单个的工人之间的关系,及原始的从属的劳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
1、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
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使企业经营稳定运行。

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指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员工和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所有者与全体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的关系;工人组织与职工的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1)、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劳动者、劳动者组织和用人单位。

(2)、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招收、录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协调等项事务。

在劳动关系管理中表现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劳动法律行为。

具体的说就是保障与实现主体双方各自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

劳动者承担的义务有: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

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任免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方案,依法奖惩员工等。

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员工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照员工的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员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3)、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力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例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

3、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2.协商解决争议原则;
3.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4.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4、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要求
规范化—合法性(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统一性(全体员工执行的统一,在同一时期内的统一),
制度化—明确性(明确职责、权限、标准)、
协调性(随企业的发展进行阶段性调整)。

5、正确处理与不断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就在于:
1.保障企业与员工的互择权,通过适当的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2.保障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正当权益,开发资源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
3.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尊重、信任、合作,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6、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
1.依法制定相应的劳动关系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明确全体员工
各自的责、权、利;
2.培训经营管理人员。

提高其业务知识与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管理作风,增
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关系管理意识,掌握相关的原则与技巧;
3.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使其价值观与企业的价
值观重合,这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根本途径。

4.员工参与民主管理。

企业的重大决策,尤其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定,在员
工的参与下,可以更好地兼顾员工的利益。

5.发挥工会或职代会及企业党组织的积极作用。

通过这些组织协调企业与员工
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激化。

7、劳动者派遣的特点与派遣机构的管理
劳动者派遣的特点:
(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劳动者派遣机构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以劳动力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其职责是派遣劳动者的招聘、甄选、考核和录用,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单位,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为受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督促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受派遣者享有和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力和义务。

以及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的应由本人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
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获得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用工单位。

(三)劳动争议处理
1、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虽然也会涉及派遣者的利益,但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属于民事纠纷。

2、在形式劳动关系与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依照一般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与程序进行处理;
3、在形式用人主体和实际用人主体合谋共同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时,形式用人单位和实际用人单位都应当作为被诉人。

4、在组合劳动关系的任一用人单位单独承担法律责任的争议中,如果争议处理结果与另一用人单位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前者作为被诉人,后者作为第三人。

5、处理异地劳动争议: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派遣劳动者与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考|试/大由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
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可由劳动合同或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由当事人选择派遣机构所在地或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

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
(一)资格条件:劳动者派遣机构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依法设立法人治理机关,并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从业人员,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达到法定标准的注册资本(50万),足以抵御可遇见的系统风险的风险保证金。

(二)设立程序:劳动者派遣机构的设立应当实行许可制度:营业服务范围在一地的,由当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特许;从事异地劳动者派遣业务的,应当由派遣机构所在地和接受单位所在地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双重特许。

取得劳动者派遣许可证后,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方可营业服务。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