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安全策略的体系架构与功能设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企业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的核心枢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中心,成为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探讨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一、主机房与涉密设计数据中心的主机房设计需充分考虑空间布局、通风散热、安全防护等要素。
主机房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扩展与维护。
同时,针对涉密数据的需求,主机房需设立独立的涉密区域,并配备相应的物理防护措施,如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存储与处理。
二、基础资源平台部署基础资源平台是数据中心运行的基础,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在部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兼容性及扩展性,确保平台能够支撑数据中心的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还需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与调度。
三、计算与网络资源优化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和网络架构,提高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和数据传输效率。
例如,采用高性能计算技术,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利用负载均衡技术,实现网络流量的均衡分配;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降低网络延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四、高效存储技术运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存储技术的选择对数据中心的性能至关重要。
应采用高效、可靠的存储技术,如分布式存储、全闪存阵列等,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通过数据压缩、去重等技术手段,实现存储空间的优化利用。
五、自动化管理工具引入自动化管理工具,可以显著提升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
这些工具能够实现对数据中心设备、系统、应用的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和自动修复等功能,降低人工干预的需求,减少运维成本。
六、虚拟化技术整合虚拟化技术是提升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手段。
通过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等技术,实现资源的池化管理和动态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同时,虚拟化技术还有助于简化数据中心架构,降低管理复杂度。
七、绿色能源技术应用在构建数据中心时,应注重绿色能源技术的应用,以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体系架构浅析
软件服务 ・ 实务
栏 目 辑 :粱 丽 雯 编 E ma : e 一 1 6 o - i i n 0 @1 3c r lv l n
第一 , 增强数据 处理 能力。 过把云计 算技 术与 通
数 据挖掘技术相结合, 可以从海量数 据中快 速提取出
有价值 的信息, 为机构 的决策提供服务。 分布在云 中成 千上万 的计算 机群提供强大 的计 算能力, 并通过 网络
有些新的程序代码 ( 试 图把地理相近 的数据集 中于 会
所有人 身上 ) 产生 副作用, 导致 欧洲 另一个 资料 中心
过载, 于是 连锁效应 就扩及到其他 数据 中心 接 口, 最
终 酿成全球性 的断线 , 导致 其他 数据 中心也无 法正常
升了公众对私有云的关注, 更多的企业和政府机构更加 相信私有云的安全性。 因此 , 基于云计算来设计数据中
实务 ・ 软件服务
栏 目编辑 粱丽雯 E mahv n 0 @1 3c m - ii 一 1 o le 6
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体系架构浅析
一 中国人 民银行 科 技 司
中国人 民银行 金融 信息 中心
薛 涛
吕 毅
一
、
云计算综述
( ) 一 云计算简介
在世界著名市场研究咨询机构G r e评选的对多 at r n
不同类型的大量存储设备 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 同
工作, 满足业务不断增长带来的庞大数 据存储需要。 另
—
方面 , 云计算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 即使某台服务器
出现故 障 , 其他 服务器也可以在极短 时间内快速将其 数据备份 到其他 服务器上, 并启动新 的服务器 以提供
服 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包括数据集成管理、多层次服务需求和信息安全等。
以下是具体的规划步骤:
1.网络架构划分:将数据中心网络划分为中心内网、涉密网、局广域网(地
调局专网)及外网(互联网服务区)。
这种划分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
的数据传输和安全需求。
2.功能逻辑分区:在中心内网、涉密网、局广域网及外网的基础上,按照逻
辑功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功能逻辑分区,包括主功能区、核心存储备份
区、涉密区、数据交换区和服务发布区。
每个分区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
用。
3.物理隔离:从信息数据安全角度出发,涉密区以物理隔离方式独立部署,
保证涉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部署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负载均衡技术、统一交换技术(FCoE)及存储备
份技术:在统一网络管理的基础上,采用上述技术建立起应用服务器与存
储体系及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这些技术可以优化服务器的性能和效率,提
高数据存储和备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数据中心信息资源层:信息资源层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的各类数据、数据
库,负责整个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和交换,为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数据交
换平台。
这一层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备份、恢复和共享等需求,同时
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需要全面考虑数据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升级。
因此,在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IDC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设计
IDC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设计尊敬的读者:感谢您参考本文档,本文档旨在为您提供IDC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设计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IDC数据中心的各个方面,包括网络架构、硬件架构、存储架构、安全架构等,以帮助您深入了解和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IDC数据中心。
第一章:引言本章对IDC数据中心的背景和目标进行介绍,包括IDC数据中心的定义、主要功能、重要性以及本文档的目的和范围。
第二章:网络架构设计本章将详细介绍IDC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设计,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连接策略、冗余设计等。
第三章:硬件架构设计本章将详细介绍IDC数据中心的硬件架构设计,包括服务器选型、服务器布局、机柜设计、供电和散热设计等。
第四章:存储架构设计本章将详细介绍IDC数据中心的存储架构设计,包括存储设备选型、存储容量规划、存储性能需求等。
第五章:安全架构设计本章将详细介绍IDC数据中心的安全架构设计,包括物理安全措施、网络安全措施、数据安全措施、灾备设计等。
第六章:监控与管理本章将介绍IDC数据中心的监控与管理体系,包括监控系统设计、运维管理流程、故障处理流程等。
第七章:容灾与备份本章将介绍IDC数据中心的容灾与备份策略,包括备份方案设计、灾备设施选择、数据恢复测试等。
第八章:性能优化本章将介绍IDC数据中心的性能优化策略,包括服务器负载均衡、网络优化、存储性能优化等。
第九章:可扩展性设计本章将介绍IDC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设计,包括扩容计划、资源预留策略、设备升级计划等。
第十章:总结本章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和优化方向。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网络拓扑图、硬件设备清单、安全策略文档等,详细信息请参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IDC: 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提供大规模服务器的机房。
2.容灾:即容灾备份,是指为了保证系统可恢复性而采取的备份措施。
3.监控系统:用于监测IDC数据中心各项指标并预警的系统。
最详细的数据中心实施方案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数据中心实施方案,该方案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部署、运维的各个环节,确保数据中心能够顺利建设和运行。
一、项目规划与准备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业务需求,包括数据处理、存储、传输和访问的需求。
评估现有资源,确定数据中心规模、配置和性能要求。
2.预算与成本分析:制定详细的项目预算,包括硬件设备、软件许可、网络设施、机房建设等费用。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保项目投入与预期收益相匹配。
3.项目团队组建:组建由IT专家、网络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等组成的专业团队。
明确团队成员职责,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二、设计阶段1.网络架构设计:设计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架构,包括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
划分VLAN和子网,实现网络隔离和访问控制。
2.硬件与软件选型:选择适合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设备等硬件设备。
选择稳定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产品。
3.机房建设规划:设计合理的机房布局,包括设备摆放、布线、通风、消防等。
确保机房环境符合设备运行要求,如温度、湿度、尘埃等。
4.安全与容灾设计:设计完善的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
制定容灾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三、部署与集成阶段1.硬件设备安装:按照设计方案安装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进行设备调试和性能测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软件安装与配置: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产品。
配置系统参数,优化系统性能。
3.网络配置与测试:配置网络设备的参数,实现网络连通性和访问控制。
进行网络性能测试,确保网络带宽和延迟满足业务需求。
4.应用部署与测试:部署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数据服务系统、管理系统等。
进行系统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应用功能正常且与其他系统兼容。
四、运维与管理阶段1.系统监控与告警:建立系统监控体系,实时监控硬件、软件、网络等运行状态。
设置告警阈值和通知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2.日常运维管理: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巡检、备份、恢复等。
数据中心网络安全建设的思路
由于数据中心承载着用户的核心业务和机密数据,同时为内部、外部以及合作伙伴等客户提供业务交互和数据交换,因此在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安全体系建设成为重点的主题。
数据中心安全围绕数据为核心,从数据的访问、使用、破坏、修改、丢失、泄漏等多方面维度展开,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安全:主要指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包括机房的选址,机房场地安全,防电磁辐射泄漏,防静电,防火等内容;➢网络安全:指数据中心网络自身的设计、构建和使用以及基于网络的各种安全相关的技术和手段,如防火墙,IPS,安全审计等;➢系统安全: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在内的系统安全,以及为提高这些系统的安全性而使用安全评估管理工具所进行的系统安全分析和加固;➢数据安全:数据的保存以及备份和恢复设计;➢信息安全:完整的用户身份认证以及安全日志审计跟踪,以及对安全日志和事件的统一分析和记录;抛开物理安全的考虑,网络是数据中心所有系统的基础平台,网络安全从而成为数据中心安全的基础支持.因此合理的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基础网络平台是进行数据中心安全建设的基本内容。
数据中心网络安全建设原则网络是数据传输的载体,数据中心网络安全建设一般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合理规划网络的安全区域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访问权限,保证针对用户或客户机进行通信提供正确的授权许可,防止非法的访问以及恶性的攻击入侵和破坏;➢建立高可靠的网络平台,为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提供高可用的传输通道,避免数据的丢失,并且提供相关的安全技术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读取和改变;➢提供对网络平台支撑平台自身的安全保护,保证网络平台能够持续的高可靠运行;综合以上几点,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建设可以参考以下原则:●整体性原则:“木桶原理",单纯一种安全手段不可能解决全部安全问题;●多重保护原则:不把整个系统的安全寄托在单一安全措施或安全产品上;●性能保障原则:安全产品的性能不能成为影响整个网络传输的瓶颈;●平衡性原则:制定规范措施,实现保护成本与被保护信息的价值平衡;●可管理、易操作原则:尽量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实现安全管理的自动化,以减轻安全管理的负担,同时减小因为管理上的疏漏而对系统安全造成的威胁;●适应性、灵活性原则: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和网络安全协调发展的需求,避免因只满足了系统安全要求,而给业务发展带来障碍的情况发生;●高可用原则:安全方案、安全产品也要遵循网络高可用性原则;●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从技术角度出发的安全方案的设计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同步制定,并从管理的角度评估安全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投资保护原则:要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能,避免投资的浪费;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模块化功能分区为了进行合理的网络安全设计,首先要求对数据中心的基础网络,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根据数据中心服务器上所部署的应用的用户访问特性和应用的核心功能,将数据中心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架构及设计方案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避免数据丢失和灾难性故障,确保业务的 连续性。
05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运维架构
运维管理咨询
客户需求分析
对客户业务需求进行深入了解,结合行业最佳实践,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运维管理 咨询。
系统现状评估
对客户的现有运维管理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潜在问题并指出改进方向。
运维流程设计
流程体系设计
根据客户需求和系统现状,设计合理的运维流程体系,包括 操作流程、应急流程、故障处理流程等。
流程优化改进
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和客户反馈,不断优化改进运维流程,提 高运维管理效率。
运维工具支持
工具选择与配置
根据客户需求和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维工具,如监控系统、自动化部署 工具、日志分析工具等,并进行合理配置。
网络安全设备
部署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IPS)、安全事件信息管理(SIEM)等网络安全 设备,以防止恶意攻击和入侵。
系统安全
系统加固
采用最小化安装、补丁管理、限制非必要服务等措施,减少系统漏洞和弱点。
访问控制
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 意行为。
应用安全
SAN存储
存储区域网络,适用于对 数据存储和管理要求较高 的应用场景。
备份架构
基于备份软件的备份
使用备份软件对数据进行备份,适用于数据量较小、备份要 求较低的环境。
基于硬件的备份
使用硬件设备对数据进行备份,适用于数据量较大、备份要 求较高的环境。
冗余架构
单活节点
只有一个节点处于工作状 态,其他节点处于备份状 态。
案例二
高可用性、安全性、合规性
该金融机构数据中心机房系统架构设计以满足金融业 务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需求为首要任务。在设计中, 采用了两地三中心灾备架构,实现了跨地域的数据备 份和容灾。同时,考虑到金融机构的合规性要求,整 个系统架构还采用了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安全设备和 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此外,该设 计还考虑了高可用性和弹性扩展能力,以便应对业务 增长的需求。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2023-11-04•数据中心建设概述•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数据中心安全架构设计目录•数据中心管理架构设计•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数据中心建设架构实施方案01数据中心建设概述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建设需求也日益增长。
数据中心建设背景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稳定、可靠的数据中心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业务连续性的要求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企业需要构建高效的数据中心建设架构。
高效运维的需求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分析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等。
计算资源需求存储资源需求灾备需求能耗与环保需求根据业务数据量的大小和增长速度,确定数据中心的存储容量和性能。
考虑到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需要确定数据中心的灾备方案,包括本地备份、远程灾备等。
数据中心作为高能耗行业,需要考虑能源效率和环保措施,如采用绿色能源、节能技术等。
数据中心建设目标与原则建设原则标准化和规范化:遵循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数据中心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隐私保护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高可用性和容错性: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建设目标:构建稳定、高效、安全、灵活的数据中心,以满足企业业务需求,同时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02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包括机房、空调、电源、消防等基础设施,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
基础设施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包括路由器、交换机、负载均衡等设备。
网络层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包括各种类型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服务器层运行各种业务应用,包括数据库、中间件、Web应用等。
应用层数据中心架构组成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提供高速数据交换,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备较高的端口密度和扩展能力。
核心交换机汇聚接入层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之间的数据流量,提供多层交换和安全策略功能。
数据中心安全方案
-定期对网络进行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补安全漏洞。
-实施多因素认证,加强对远程访问的安全控制。
-与网络运营商合作,建立DDoS攻击防护机制。
3.数据安全
-采用国际标准的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端到端加密。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标准化流程,并进行定期演练。
-实施数据分类和标签策略,以增强数据访问的控制粒度。
-对运维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权限与审计:
-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使用角色基础的访问控制(RBAC)。
-进行运维操作的全面审计,确保所有操作可追溯。
三、详细实施方案
1.物理安全
-根据国家标准和最佳实践,对数据中心进行物理安全评估。
-逐步升级门禁、监控和报警系统,确保技术与时俱进。
-定期检查和维护环境监控与消防系统,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2篇
数据中心安全方案
一、引言
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对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和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数据中心安全体系,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与合规性。通过综合考量物理、网络、数据和运维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以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
二、安全策略框架
1.物理安全策略
场所与设施保护:
(1)运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规范运维操作。
(2)运维人员培训:加强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
(3)运维权限管理:实行运维权限分级管理,限制运维操作范围。
(4)运维审计:开展运维审计,记录运维操作行为,防止内部违规操作。
四、实施方案
1.组织专家团队,对现有数据中心安全状况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安全改进计划。
数据中心逻辑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逻辑架构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营的关键基础设施。
逻辑架构设计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逻辑架构设计的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
一、逻辑架构设计概述数据中心逻辑架构是指将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组合,形成一个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具备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架构。
逻辑架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现有业务需求的分析,确定合理的系统功能模块和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实现数据中心的全面优化。
二、逻辑架构设计原则1、标准化和规范化:遵循国际和国家相关标准,以及行业规范,确保架构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高可用性:确保数据中心逻辑架构能够实现业务的高可用性,满足关键业务需求。
3、可扩展性:设计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便在未来扩展和升级。
4、安全性:应考虑安全性因素,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
5、灵活性:应能够适应业务变化和扩展,以便在不必更改整个系统的情况下进行部分组件的替换或升级。
三、逻辑架构设计方法1、业务需求分析:了解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发展战略,明确数据中心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根据业务需求分析结果,将数据中心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明确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3、资源规划: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规划所需的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4、管理策略制定: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包括备份恢复、故障处理、安全控制等,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
5、架构评估与优化:对设计出的逻辑架构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其满足业务需求、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灵活性等要求。
四、总结数据中心逻辑架构设计是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中应遵循标准化、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灵活性原则,通过业务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资源规划和制定管理策略等步骤,实现数据中心的全面优化。
论数据中心的数据应用系统规划
论数据中心的数据应用系统规划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核心设施,其数据应用系统的规划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数据应用系统规划能够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升业务效率和竞争力。
数据中心的数据应用系统规划首先需要明确业务需求。
不同的企业和组织有着不同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因此对数据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例如,金融机构可能更关注数据的安全性和交易处理的实时性,电商企业则更注重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以优化营销策略。
在规划之初,需要与各个业务部门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调研,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业务痛点以及对数据的期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数据应用系统能够真正满足业务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追求。
在明确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要进行数据的分类和整合。
数据中心通常会存储大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交易记录、文档、图片、视频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合,能够提高数据的管理效率和查询速度。
可以根据数据的来源、用途、时效性等因素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
同时,通过数据清洗和转换等手段,将不同来源、格式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存储方案的选择也是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见的数据存储技术包括传统的磁盘阵列、分布式存储、闪存等。
在选择存储方案时,需要考虑数据量的增长趋势、访问频率、性能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
对于需要频繁读写的热数据,可以选择高性能的闪存存储;对于大量的冷数据,则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分布式存储。
此外,还要考虑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策略,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是数据应用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如 Hadoop 生态系统、Spark 等。
在规划时,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和分析工具。
银行数据中心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安全架构部分
数据中心项目(一期)技术体系架构设计方案安全架构部分版本V0.9二〇二二年三月本文档及其里面所包含的信息为机密材料并且由/共同拥有。
本文档中的任何部分都不得以任何手段任何形式进行复制及传播。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将材料泄露给第三方。
Copyright © 2005 /版权保留所有的权利。
文档信息变更历史目录1.前言 (4)1.1 安全体系的设计目标 (4)1.2 需求及风险分析 (4)1.3 安全体系总体架构 (5)1.4 安全体系框架模型设计 (6)1.5 术语定义 (8)2.用户安全策略 (10)2.1 统一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 (10)2.1.1 身份管理系统 (13)2.1.2 应用安全 (14)2.1.3 身份管理的技术架构 (15)2.2 用户、用户组及角色 (18)2.3 用户、用户组划分 (20)2.3.1 用户/用户组分配 (22)2.4 用户的授权管理 (27)2.4.1 用户授权 (28)2.4.2 功能授权 (28)2.4.3 数据授权 (29)3.数据安全策略 (30)3.1.1 高可用结构 (30)3.1.2 系统加固 (30)3.1.3 操作系统安全 (31)3.2 网络安全 (32)3.2.1 网络结构安全 (32)3.2.2 端口安全 (33)3.2.3 加强访问控制 (35)3.2.4 防火墙 (35)3.2.5 入侵检测 (35)3.2.6 漏洞扫描 (36)3.2.7 病毒防护 (36)3.3 数据存储安全 (37)3.3.1 元数据存储安全 (37)3.3.2 Teradata数据存储安全 (38)3.3.3 Weblogic应用服务器存储安全 (40)3.3.4 报表及多维立方体存储安全 (41)3.4 系统的备份及恢复 (42)3.4.1 数据保护和恢复技术 (43)3.4.2 备份及恢复的范围 (44)3.4.3 备份工具说明 (45)3.4.4 备份策略 (45)1.前言1.1 安全体系的设计目标在本文中,所谓的安全体系是指在此体系框架下,系统能够使正确的用户在正确的时间访问到正确的数据,主要包括用户安全和数据安全两部分。
数据中心安全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安全建设方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目录第一章解决方案1.1建设需求XXX用户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项业务都顺利的开展起来了,数据中心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这些无形的资产比硬件资产还重要,但它们却面临着非常大的安全挑战.在早期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多用户不会考虑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层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中心越来越庞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但信息安全完全没有配套建设,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如:数据库的表被人删除了、主机密码被人修改了、敏感数据泄露了、特权账号被第三方人员使用等等情况,而这些安全事件往往都是特权用户从后台直接操作的,非常隐蔽,这时候往往无从查起.其实,信息安全建设在系统的设计初期开始,就应该要介入,始终贯穿其中,这样花费的人力物力才是最小.当一个系统建成后,发现问题了,回头再来考虑安全建设,这样投入的成本将会变得最大.1.2建设思路数据中心的安全体系建设并非安全产品的堆砌,它是一个根据用户具体业务环境、使用习惯、安全策略要求等多个方面构建的一套生态体系,涉及众多的安全技术,实施过程需要涉及大量的调研、咨询等工作,还会涉及到众多的安全厂家之间的协调、产品的选型,安全系统建成后怎么维持这个生态体系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建议分期投资建设,从技术到管理,逐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整体设计思路是将需要保护的核心业务主机包及数据库围起来,与其他网络区域进行逻辑隔离,封闭一切不应该暴漏的端口、IP,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的情况下形成数据孤岛,设置固定的数据访问入口,对入口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及审计.由之前的被动安全变为主动防御,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接入系统的人员进行有效的认证、授权、审计,让敏感操作变得更加透明,有效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在访问入口部署防火墙、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数据加密系统、令牌认证系统、审计系统等安全设施,对所有外界向核心区域主机发起的访问进行控制、授权、审计,对流出核心区域的批量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所有加密的数据将被有效的包围在安全域之内,并跟踪数据产生、扭转、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杜绝敏感数据外泄及滥用行为.为了保证XXX用户的业务连续性,各安全子系统都采用旁路的方式部署到网络当中,其中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审计系统、数据库都采用双机的模式,以提供自身的高可靠性;加密系统、特权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令牌认证系统都建议部署在VMware云计算平台上,利用VMware强大的服务器虚拟化能力为防泄密系统提供良好的可靠性与可扩展性保证.1.3总体方案信息安全系统整体部署架构图1、在核心交换机上部署防护墙模块或独立防火墙,把重要的主机、数据库与其他子网进行逻辑隔离,划分安全区域,对不必要的端口进行封闭,隔离终端IP对数据中心可达.2、在终端汇聚的交换机上旁路部署IP准入控制系统,实现非法外联、IP实名制,对接入内网的终端进行有效的控制.3、部署主机账号管理系统,限制所有终端对主机的访问只能通过管理系统发起,并对Telnet、SSH、RDP等访问过程进行控制、审计,防止终端将数据从主机上私自复制到本地硬盘,防止误操作.4、部署数据账号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访问工具PL-SQL、FTP工具等常用维护工具进行统一的发布,对前台数据库访问操作进行审计记录,把数据包围在服务器端.对下载数据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5、部署加密系统DLP,对所有流出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自动加密处理,并对数据的产生、扭转、编辑、销毁进行生命周期管理.6、部署数据库审计系统,对数据库访问行为进行审计,监控敏感数据访问情况,监控数据库操作行为,记录数据库后台变化情况,事后回查.7、在生产库与测试库之间部署数据脱敏系统,对从在线库抽取的数据进行自动脱敏,再导入测试库,避免数据泄露.对后台访问在线库的人群进行权限管理,对访问的敏感字段进行自动遮罩.8、部署应用内嵌账号管理系统,对应用系统内嵌的特权账号进行有效的托管,实现账号的定期修改、密码强度、密码加密等安全策略.9、部署令牌认证系统,对登入数据中心区的用户使用双因素认证,确认访问数据中心者的身份,杜绝账号共用现象.10、部署云计算平台,为防泄密系统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云计算平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减少宕机时间,降低维护成本.11、所有系统都采用活动目录认证,并加以动态令牌做为双因素认证,实现对用户身份的准确鉴别.1.3.1IP准入控制系统现在国内外,有很多厂商推出自己的准入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目的就是为了在终端接入网络前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只允许合法的用户接入到网络当中,避免随意接入网络给系统带来风险.主流的解决方案有两种方式,旁路部署方式都是基于的,需要跟交换机做联动;串接的部署方式不需要与交换机联动,但会给网络的通过性与性能带来挑战,采用的用户不多.这些解决方案,在复杂的中国环境部署成功的并不多,要么网络条件非常好,交换机都支持,要么网络非常扁平化,终端都可以收敛到同一个出口.IP地址管理困难:接入Intranet的计算机设备都需要一个合法的IP地址,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是一件令网络管理人员头疼的事情,IP地址、MAC地址、计算机名冒用、滥用现象广泛存在,而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局域网上若有两台主机IP地址相同,则两台主机相互报警,造成应用混乱.因此,IP地址盗用与冲突成了网管员最头疼的问题.当几百台、甚至上千台主机同时上网,如何控制IP地址盗用与冲突更是当务之急.在实际中,网络管理员为入网用户分配和提供的IP地址,只有通过客户进行正确地注册后才有效.这为终端用户直接接触IP地址提供了一条途径.由于终端用户的介入,入网用户有可能自由修改IP地址.改动后的IP地址在联网运行时可导致三种结果:非法的IP地址,自行修改的IP地址不在规划的网段内,网络呼叫中断.重复的IP地址,与已经分配且正在联网运行的合法的IP地址发生资源冲突,无法链接.非法占用已分配的资源,盗用其它注册用户的合法IP地址且注册该IP地址的机器未通电运行联网通讯.IPScan能很好的控制非法的IP接入,并对内网已有的联网IP通过切断联网实现迅速快捷的控制,以很方便的方式实现内网安全威胁的最小化.IPScan通过对IP/MAC的绑定,对每个IP地址都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发现非法的IP 地址和某个IP地址进行非法操作的时候,都可以及时对这些IP地址进行操作,,有效的防止IP冲突.产品是基于二层数据链路层的设计理念,可以有效地控制ARP广播病毒,通过探测ARP广播包,可以自动阻止中毒主机大量发送ARP广播,从而保证了内网的安全.通过实现IP地址的绑定,从而变相的实现了网络实名制,在接入网络的终端都被授予唯一的IP地址,在网络中产生的所有日志将会变得非常有意义,它可以关联到是哪一个终端哪一个用户,能让安全日志产生定责的作用.1.3.2防泄密技术的选择国外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内部有意泄密相对极少,对内部人员确认为可信,数据泄露主要来自外部入侵和内部无意间的泄密.因此,国外DLP数据防泄漏解决方案主要用来防止外部入侵和内部无意间泄密,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无法防止内部主动泄密,只能更多地依赖管理手段.而国内环境,法律威慑力小,追踪难度大,泄密者比较容易逃脱法律制裁,犯罪成本比较小;同时,国内各种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人员无意间泄密的概率也比较大.国内DLP以加密权限为核心,从主动预防的立足点来防止数据泄露,对数据进行加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即使内部数据流失到外部,也因为已被加密而无法使用,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所以国内DLP既能防止内部泄密包括内部有意泄密和无意泄密,同时也能防止外部入侵窃密.1.3.3主机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XXX用户局越来越多的业务外包给系统提供商或者其他专业代维公司,这些业务系统涉及了大量的公民敏感信息.如何有效地监控第三方厂商和运维人员的操作行为,并进行严格的审计是用户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严格的规章制度只能约束一部分人的行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权限控制和操作审计才能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在发生安全事件后,才能有效的还原事故现场,准确的定位到责任人.主机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能帮助用户建立集中的和统一的主机运维管理平台,实现自动化的监控审计,对所有维护人员和支持人员的操作行为Telnet、SSH、RDP、FTP、SFTP、VNC、KVM等协议进行监控和跟踪审计,实现对所有登录系统的人员的所有操作进行全面行为过程审计,达到对所访问主机的操作行为进行采集,以便实时监控和事后回放分析、重现和检索,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行事故、降低运行风险、进行责任追溯,不可抵赖.同时提供直观的问题报告工具,防止敏感数据从物理层被窃取.按照规定,一段时间内必须修改一次主机及数据库的密码,以符合安全性要求,往往这些密码太多,修改一次也费时费力,还经常出现root密码修改后忘记的情况.很多时候,维护人员为了方便记忆密码,将密码记录在一个文件里,以明文方式保存在电脑上,即使文件加了个简单的密码,一旦这些数据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可采用主机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进行密码托管,可以设定定期自动修改主机密码,不用人工干预了.既提高了信息安全工作的效率,又降低了管理成本,还降低了安全风险.1.3.4数据库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目前,XXX用户的支持人员及第三方维护人员都是采用PL/SQL等工具对在线库或离线库进行直接操作,有的是通过业务系统的某些模块直接操作数据库,导致敏感数据可以直接被编辑、删除,无法对其进行集中控制.针对这种情况,目前较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数据库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来实现.通过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虚拟化技术,将有高风险的操作工具发布出来如PL/SQL、业务系统的主界面、C/S架构系统的客户端等,客户端零安装,用户对程序远程调用,避免真实数据的传输和漏泄,能实现避免数据的泄露、对重要操作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对重要命令进行预警.系统禁止所有操作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复制操作,但操作人员经常需要复制一段代码或脚本到PL/SQL里面进行查询操作,如果是用手敲,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这里就要求数据库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具备单向数据流的控制,只允许从终端复制数据到系统,禁止从系统上复制数据到本地磁盘,这样既保留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又达到了安全的目的.如果支持人员要把数据保存到本地终端上进行二次处理,需要将文件导出到指定的存储路径上,文件产生后会被自动加密处理,支持人员可以在指定的路径下载加密的文件到本地磁盘,并进行后期的二次处理,同时在存储上保留有文件副本备查.如果支持人员需要把修改好的数据上传应用系统中或主机中,需要将文件导入到指定的存储路径上,文件上传后会被自动解密处理,即可被应用系统或主机正常识别.1.3.5双因素认证系统目前,系统中的主机账号共用情况比较普遍,一个账号多个人使用,这就造成了事后难以定责的尴尬局面,而且静态的口令也容易被获取.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可采用双因素认证系统加强身份认证的管理.传统的方式是在每台需要保护的主机、数据库上启用Agent,如果主机数量很多的话,配置工作量很大,维护起来很繁琐.我们推荐给XXX用户局的解决方案是将令牌认证系统与主机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结合做双因素认证,大大减少了配置工作量的同时,还满足了系统安全性要求.另外,对于所有重要的业务系统、安全系统,都应该采用双因素认证,以避免账号共用情况,发生安全事件后,能准确的定责.1.3.6数据库审计系统审计系统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数据库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虽然会记录所有操作数据库的行为,但他只是记录前台的操作过程,但对于发生安全事件后快速定位、还原整个事件过程还是有些欠缺.专业数据库审计系统会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审计,记录数据库的日常操作行为,记录敏感数据的访问、修改行为,会精确了每一个字符.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可以精确的使用操作命令来检索需要审计的信息,甚至可以组合几条信息来精确定位,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它可以对数据库发生的所有变化进行回放,让用户知道重要操作后数据库返回了什么样的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很好的帮助用户恢复整个事件的原始轨迹,有助于还原参数及取证.并可可以深入到应用层协议如操作命令、数据库对象、业务操作过程实现细料度的安全审计,并根据事先设置的安全策略采取诸如产生告警记录、发送告警邮件或短信、提升风险等级.1.3.7数据脱敏系统在我们的用户系统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敏感信息:公民数据、业务数据等,业务系统软件开发的最后阶段,是需要尽量真实的数据来作为基础测试软件的一系列功能.尤其是用户系统这样的大型系统实施或开发的时候,对于基础数据的要求很严格,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克隆生产环境的数据来进行软件系统的测试,但是随之而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生产数据中,首先它是一个真实的数据,透过数据基本上掌握了整个数据库的资料.其次,在这当中包含很多敏感数据,不光是敏感数据,而且还是真实的敏感数据.如果在测试环境中发生了信息泄露问题,那么对于用户数据安全将造成致命的后果.近年来,政府行业重大的敏感数据泄漏事件时有发生,如下图所示:核心数据脱敏模块的建设基于动态数据脱敏技术,通常是应用于生产系统,当对数据库提出读取数据的请求时,动态数据脱敏按照访问用户的角色执行不同的脱敏规则.如下图所示:授权用户可以读取完整的原始数据,而非授权用户只能看到脱敏后的数据.1.3.8应用内嵌账号管理系统复杂的IT环境,在其中包含过个脚本,进程,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多个平台的资源和数据库中存取敏感信息.为了更好地访问这些资源,应用程序和脚本会利用数据库上的帐号去获取数据,有些帐号只有只读权限,还有些帐号具有读写权限.保护、管理和共享这类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帐号成为了IT部门或者应用负责人的巨大挑战,也是放在用户面前的审计难题.调查表明42%的用户从不修改嵌入在应用程序内的帐号密码.这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风险,并且明显地违背了许多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样也是直接导致运维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应用程序的内嵌帐号通常也是具有非常高的权限的,可以毫无控制地访问后端系统.如果该帐号不有效管理起来,势必带来绕开常规管理流程的非法访问.以上图的Billing系统为例,前端Bill应用通过内置的数据库用户连接数据库,用以更新数据库中相关记录.非授权的第三方人员一旦知晓该密码,则可以肆无忌惮地进入数据库,删除记录,修改数据.如上描述,嵌入在应用程序中的密码会带来如下安全风险:密码不定期修改:为了获得更高的安全水平,密码需要定期修改.而应用程序内嵌密码其密码修改过程非常复杂,因为密码会被写入在应用程序的多处.运维人员和开发人员都知晓应用密码:由于应用程序密码被嵌入在程序中,并且不会定期修改,所以通常密码在IT运维人员和开发人员整个企业中是共享的,特别还包括离职员工以及外包人员.密码强度不够:由于密码是IT运维人员或者开发人员手工创建的,为了能够应对紧急情况,这些密码尽量定义地简单,便于能够记忆.这将导致企业特权帐号密码的策略不合规.密码存储在明文中:嵌入的密码在配置文件或者源代码中是明文存储的,有时密码也不符合强度要求.所以这些密码很容易被访问到源代码和配置文件的人员获得.对应用程序内嵌密码缺乏审计:在紧急情况下,IT运维人员和开发人员都需要使用应用程序密码,现有的密码方案无法提供相应的使用记录的控制和审计.审计与合规:无法保护应用程序帐号,审计其使用记录会违法安全标准和法规,并且导致无法通过内审和外审要求.应用程序帐号管理常见需求如之前章节描述,由于应用程序密码滥用状况引起了安全与合规性风险.拥有了应用程序就可以访问企业的核心应用,为了成功地控制这些应用帐号,所选择的解决方案必须满足如下要求:安全需求:1. 加密:应用程序密码必须存储在安全的场所,无论是存储,还是被传送至应用程序,密码必须被加密.2. 访问控制:必须有很强的访问控制作用在密码使用之上,严格限定能够访问密码的人员或者是应用程序3. 审计:能够快速审计到任何访问密码的活动,包括个人访问记录.4. 高可用性:相应的应用程序无法接受宕机时间.应用程序始终能够访问这些密码,不管是在网络连接的问题或者存储发生故障.管理需求:1. 广泛的平台支持性:一个企业一般会拥有不同类型的系统、应用和脚本等.为了能够支持企业中不同应用的需求,应用程序密码管理方案必须支持如下广泛平台:a 脚本– Shell, Perl, bat, Sqlplus, JCL等b 应用程序–自定义开发的C/C++应用程序,Java,, Cobol等,也有一些诸如Oracle,SAP的商业系统c 应用服务器–大部分企业至少会拥有常见应用服务器的一款:比如IBM WebSphere, Oracle WebLogic,JBOSS 或者Tomcat2. 简单和灵活的整合:改变应用消除硬编码密码的方式应该简单明了.整个方式应该简化和缩短应用程序向动态密码管理迁移的周期.3. 支持复杂的分布式环境:大型企业中分布式系统非常多见.例如,一个集中的数据中心和多很分支机构运行着连接到中心的应用程序.网络连接不是时时刻刻可靠的,偶尔也会断网或发生震荡,所以企业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是非常重要的,方案应该允许分支机构在连接到总部的网络发生故障时,依旧能够运行良好.预设账号口令管理系统通地在改变业务系统请求预设帐号方式,由传统的应用内置帐号密码,更改为向预设账号口令管理系统发起预设帐号密码请求,通过对网络传输中的请求、返回数据进行加密,对请求源进行认证与授权的方式,安全保证最新的帐号密码信息的供应.1.3.9云计算平台目前,大多数用户的数据中心都部署了VMware的云计算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很好的融入到信息安全体系当中.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加密系统、双因素认证系统、活动目录、内嵌账号管理、数据脱敏系统、统一安全运营平台、文件服务器都是标准软件应用,都可以跑在VMware云计算平台上.利用VMware可以方便的对信息安全子系统做快照、系统迁移、系统扩容等,在发生故障时可快速恢复系统,为信息安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降低了宕机时间,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1.3.10防火墙在数据中心部署独立高性能防火墙,利用防火墙逻辑隔离出两个区域,一个是内部核心服务器及数据库区域数据中心区,一个是信息安全系统及其他对外服务器区域DMZ非军事区.在主机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后,数据中心防火墙需要配置安全策略,对FTP、SSH、Telnet、RDP以及所有未使用的端口进行封闭,禁止任何外部终端对数据中心主机直接发起有效连接,禁止终端直接接触数据中心的资产,只允许其通过管理系统来访问数据中心,但允许数据中心内部主机之间的互相连接.在数据库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后,数据中心防火墙需要做安全策略,对数据库端口进行封闭,禁止任何外部终端直接采用数据库工具操作数据库,但允许数据中心内部主机之间的数据同步.1.3.11统一安全运营平台随着信息架构与应用系统日渐庞大,现行IT架构中,早已不是单一系统或是单一设备的单纯环境,系统中往往拥有各种安全设备、主机设备、网络设备、应用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等,每天产生巨大的日志文件,即使是派专人都无法处理过来,一个安全事件的追查,对于结合异质系统、平台的问题上,却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对于问题解决的时间花费与异构平台问题查找,都无法有效管理与降低成本.统一安全运营平台可从单一位置实时搜寻、报警及报告任何使用者、网络、系统或应用程序活动、配置变更及其它IT数据.消除设置多重主控台的需要,从单一位置即可追查攻击者的行踪.现在可以执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并更快速而彻底地予以回应,降低风险及危险暴露的程度.意外事件回应在接获任何可疑活动的报警或报告时,统一安全运营平台将会是第一个处理的窗口.只需在统一安全运营平台搜寻框中输入你所掌握的详细数据,包括IDS报警的来源及目标IP,或是认为其私人数据已外泄的客户账户ID即可.统一安全运营平台会立即传回整个网络中所有应用程序、主机及装置中,与该搜寻条件有关的每一事件.虽然开始传回的数据非常多,但统一安全运营平台可协助用户理出头绪,并依照所希望的方式加以整理.其会自动撷取及让用户筛选时间及其它字段、依据关键词及模式将事件分类,因此用户可快速处理完所有的活动数据.若用户发现值得注意的事件,并希望加以追踪,仅要点击任何名词,即可针对所点击的词汇执行新搜寻.正因为统一安全运营平台可为任何IT数据制作索引-而不仅是安全性事件或日志文件,因此用户只需使用统一安全运营平台,即可掌握全盘状况.用户可在此单一位置中,搜寻及发现攻击者当下可能执行的程序、过去执行的程序,并查看其可能已修改的配置变更.安全性监控统一安全运营平台可让用户非常容易跨越IT束缚监控安全性事件;搜寻用户路由器及防火墙日志文件中的数据流违反情况,寻找服务器及应用程序上的违反情况,或是寻找未经授权或不安全的配置变更.运用统一安全运营平台的趋势分析、分类及执行识别功能,即可快速识别极为复杂的使用情况,例如可疑的执行及模式,或是网络活动的变化.报警功能可透过电子邮件、RSS、短信或触发脚本寄送通知,可轻易与用户现有的监控主控台整合.报警还能触发自动化动作,以便立即响应特定状况,譬如命令防火墙封锁入侵者日后的数据流.变更侦测通过统一安全运营平台,可持续监测所有路径上的档案,无须另行部署其它代理程序.每次在用户所监控的路径上加入、变更或删除档案时,统一安全运营平台皆会记录一个事件.用户也可以让统一安全运营平台在每次整体档案有所变。
数据中心建模方案
数据中心建模方案1.需求分析:在建模过程之前,需要对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对系统性能、容量、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并提取关键需求和目标。
2.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中心的整体设计。
这包括确定数据中心的逻辑和物理拓扑,确定硬件设备和软件组件的选择,以及制定网络和存储架构等。
3.服务模型:建立数据中心的服务模型,即将数据中心的功能和服务按照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划分和描述。
通过服务模型,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依赖和接口等。
4.数据模型:建立数据中心的数据模型,即对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管理的模型。
数据模型包括数据的结构、存储和处理方式,并与服务模型进行对应。
5.性能建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数据中心的性能进行建模和评估。
通过建立性能模型,可以预测和优化数据中心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负载均衡能力。
6.安全建模:对数据中心的安全进行建模和评估。
这包括对数据的保护机制、访问控制和备份策略等的建模,以及对系统的漏洞和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7.虚拟化建模:对数据中心进行虚拟化建模,即将物理资源抽象为虚拟资源,并进行动态分配和管理。
虚拟化建模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和维护工作量。
8.容灾建模:对数据中心进行容灾建模,即在系统设计和架构中考虑灾备和容错能力。
容灾建模包括冗余和备份机制的设计,以及灾备计划和故障恢复策略的制定。
9.监控和管理:建立数据中心的监控和管理体系。
通过建模,可以实现对数据中心各个组件和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数据中心建模方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旨在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灵活性的数据中心架构。
通过合理的建模方法和步骤,可以有效地规划和设计数据中心,满足不同业务需求,并提高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
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数据中心总体架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营的关键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总体架构的设计与实施,对于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总体架构的构成及实施策略。
一、数据中心总体架构概述数据中心总体架构是指对数据中心的硬件、软件、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实施,以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一种结构模式。
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网络层、计算层、存储层和应用层五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二、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数据中心总体架构的基础,主要包括场地设施、供电设施、制冷设施等。
这一层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数据中心的物理环境安全、稳定,能够为上层建筑提供可靠的支撑。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场地选址、电力供应、制冷系统设计等因素,以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三、网络层网络层是连接数据中心内部各个设备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在网络层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
常用的技术包括局域网(LAN)、存储区域网络(SAN)等。
四、计算层计算层是数据中心的“大脑”,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和计算。
在设计和实施计算层时,需要考虑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接口等因素。
常用的技术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五、存储层存储层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在设计和实施存储层时,需要考虑数据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用性等因素。
常用的技术包括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网络附着存储(NAS)、直接附加存储(DAS)等。
六、应用层应用层是数据中心总体架构的顶层,主要负责实现企业的业务需求。
应用层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考虑软件功能、用户体验等因素。
常用的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间件等。
七、数据中心总体架构实施策略1、统一规划:在设计和实施数据中心总体架构时,需要对基础设施、网络、计算、存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确保各个层面之间的协调一致。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2019年7月目录1建设背景 (4)2项目目标 (4)3需求分析 (4)3.1业务需求分析 (4)3.2其他需求 (5)3.3网络架构支持新技术发展趋势的考虑 (6)4网络详细设计目标和需求描述 (6)4.1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6)4.2网络架构设计需求 (7)5网络架构详细设计 (8)5.1总体网络架构设计 (8)5.2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9)5.3广域网架构设计 (10)5.3.1数据中心互连核心骨干网架构 (10)5.3.2数据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互连 (10)5.3.3广域网链路容灾设计 (11)5.3.4数据分流策略 (12)5.4数据中心网络核心架构设计 (13)5.4.1数据中心业务区架构设计 (14)5.4.2WEB区架构设计 (14)5.4.3外联区架构设计 (16)5.4.4办公互联网区架构设计 (18)5.4.5运维管理区架构设计 (19)1建设背景为了更好地为业务发展服务,提供高效、安全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并能够快速、灵活地响应新环境下的公司业务的开展,需要对数据中心进行规划和建设。
本次网络规划主要在考虑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到五年内的业务发展需求,总体目标是按照“双中心”的业务发展指导建设一个能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高性能、高扩展性及智能化的网络基础架构,以支持业务长期、安全、稳定、快速发展。
2项目目标网络建设应按照“双中心”建设需求,对数据中心内部根据功能类型进行分区块建设,并重点考虑核心业务、关键业务、网管运维之间的业务高速转发、业务安全隔离等需求。
当前建设方案重点考虑的分区需要有:DMZ区、运维区、服务器区、外联区、核心交换区、广域网互联等分区。
3需求分析3.1 业务需求分析目前主要业务分为生产和OA两大类;生产业务包括核心及相关外围业务,OA是核心业务之外的业务,主要是办公网业务、业务管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非核心业务。
生产业务和OA业务部署在数据中心局域网不同的功能区域,物理隔离。
大数据平台数据的安全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第13期2021年5月No.13May ,2021大数据平台数据的安全管理体系架构设计摘要:随着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数据的安全管理存在数据传输不可靠、数据丢失、数据泄露等方面的问题。
为解决此问题,文章对大数据平台数据的安全管理体系架构进行设计,该架构包括数据安全采集层、存储层、使用层。
数据安全采集层从数据分类、数据分级、敏感数据识别、数据脱敏、多类型加密机制5个维度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存储层从多维度数据安全存储机制、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安全评测两个维度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使用层采用细粒度访问控制、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保护、基于联邦学习的数据共享、全过程安全审计4种技术保障数据使用安全。
通过设计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保护模型和基于联邦学习的数据共享模型,进一步提升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架构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关键词: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区块链;联邦学习中图分类号:B82-057文献标志码:A胡志达(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385)作者简介:胡志达(1987—),男,天津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0引言随着云计算、5G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产生数据的终端类型越来越多。
这些终端产生的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多,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大。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数据中心逐渐成为数据保存和使用的重要场所。
当数据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快,数据中心数据的安全管理存在数据传输不可靠性、数据采集途径复杂、数据丢失、数据泄露等方面的问题[1]。
为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已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例如,为解决隐私信息被泄露的问题,陈天莹等[2]提出智能数据脱敏系统,实现了低耦合和高效率的数据脱敏功能。
为解决数据隐私保护中效率低的问题,黄亮等[3]采用云计算技术对数据安全保护的关键环节进行处理,提升了数据隐私处理的效率。
大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
大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1.数据中心与大数据安全方案1.1数据中心与大数据安全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逐步落地,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组织建设数据中心、部署大数据平台,进行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和分析,开发多种大数据应用解决业务问题。
在大数据为业务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一方面,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的安全风险如网络攻击、系统漏洞等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针对大数据的数据集中、数据量大、数据价值大等新特点的安全风险更加凸显,一旦数据被非法访问甚至泄漏损失非常巨大。
1.2数据中心与大数据安全风险分析数据中心和大数据环境下的安全风险分析如下:合规性风险: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满足等级保护或分级保护的标准,即需要建设安全技术、管理、运维体系,达到可信、可控、可管的目标。
为了满足合规性需求,需要在安全技术、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更加灵活、冗余的建设。
基础设施物理安全风险:物理层指的是整个网络中存在的所有的信息机房、通信线路、硬件设备等,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大数据平台安全的前提。
边界安全风险:数据中心的边界包括接入终端、服务器主机、网络等,终端包括固定和移动终端都存在被感染和控制的风险,服务器主机存在被入侵和篡改的风险,数据中心网络存在入侵、攻击、非法访问等风险。
平台安全风险:大数据平台大多在设计之初对安全因素考虑较少,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授权、审计、数据安全方面较为薄弱,存在冒名、越权访问等风险,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加固。
业务安全风险:大数据的应用和业务是全新的模式,在代码安全、系统漏洞、Web安全、访问和审计等多个方面存在安全风险。
数据安全风险:由于数据集中、数据量大、数据价值大,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安全尤为重要,数据的访问控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方面都存在严峻的安全风险。
运营管理风险:安全技术和策略最终要通过安全运营管理来落实,安全运营管理非常重要,面临管理疏漏、响应不及时或力度不够、安全监控和分析复杂等风险。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重点解读
气流组织
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确 保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在良 好的散热环境下运行。
设备布局
根据设备类型和功能,合 理布局机柜、服务器、网 络设备等,便于维护和管 理。
设备选型与配置建议
服务器选型
根据业务需求和性能要求 ,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型号 和配置。
网络设备选型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带宽 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 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
安全与可靠性
讨论了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可靠 性和容错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数据中心设规范概述
介绍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重要 性、相关标准和最佳实践。
能效与环境影响
介绍了数据中心能效和环境影响 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实际项目中的运用也有了更清晰 的思路。
多元化能源供应
未来数据中心将更加注重多元化能源供应,采用 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等,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 性和稳定性。
05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策略部 署
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推广
绿色建筑材料
选择具有环保、节能、可再生等特点的建筑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节能玻璃 、绿色建筑涂料等。
推广应用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示范工程等方式,提高绿色建筑材料的普及率和应 用水平。
案例三
采用分布式供电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能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绿色数据中心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数据中心将更加注重 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采用更加环保的材料 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
智能化管理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据中 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中心安全策略的体系架构与功能设计
一、数据中心建设的安全策略
1.数据中心安全策略的体系架构
数据中心安全的内容已从原来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扩展为信息的可用性、核查性、真实性、抗抵赖性以及可靠性等范围,更涉及到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与应用程序相关联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和数据库系统等计算机网络体系的方方面面,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数据中心建设的安全策略包括4层:硬件安全防护层、数据安全检测层、数据隔离恢复层和数据安全备份层。
2.数据中心安全策略的功能设计
2.1.硬件安全防护层
数据中心建设的硬件安全主要采用的策略包括高速带宽、服务器负载平衡以及防火墙的使用。
(1)高速带宽(High Speed Bandwidth)
为了使数据中心在激烈的计算机网络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高质量的网络连接是维持高质量数据中心的基本要素。
为避免因计算机网络带宽的共享问题产生
冲突而降低数据中心的功能和效率,应该为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利用带宽。
(2)服务器负载平衡(Server Load Balancing)
单一的服务器不能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加的用户访问量、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
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采用了3层结构,数据中心中大量复杂的查询、重复的计算以及动态超文本网页的生成都是通过服务器来实现的,而服务器的速度一直都是数据中心数据处理速度的“瓶颈”。
为了满足ISP/ICP的需求,提高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访问性能,数据中心建设采用了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先进技术。
网络负载均衡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网络产品,利用一个IP资源就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产生多个虚拟的IP服务器,按照一定协议能够使它们协调一致地工作。
不同的用户或者不同的访问请求可以访问到不同的服务器,使得多个服务器可以同时并行工作,提高服务器的访问性能。
如果当计算机“黑客”攻击某台服务器而导致该服务器的系统瘫痪时,负载均衡器和负载均衡技术会关闭其与该系统的连接,将其访问分流到其他服务器上,保证了数据中心持续稳定的工作。
(3)防火墙(Firewall)
防火墙技术是位于Internet之间或者内部网络之间以及Internet与内部网络之间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或计算机中的一个功能模块,主要由硬件防火墙与软件防火墙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起来的有机组成体,目的在于保护内部网络或计算机主机的安全。
原则上只有在内部网络安全策略中合法的通信量才能顺利进出防火墙。
具体功能包括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保护网络的有效性和保护数据的精密性。
防火墙的使用便于数据中心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集中的安全管理,安全策略的强制执行,从而降低了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安全保密性。
2.2.数据安全检测层
数据安全检测层包括数据的入侵检测和数据与安全审计两大功能,主要完成隐患数据和操作进不来以及隐患数据和操作查得出的任务。
(1)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
数据的入侵检测是一种积极的安全防护技术,是继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是把数据中心的关口前移,对入侵行为进行安全检测,让存在安全隐患的数据不能进入到数据中心,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安全日志、审计规则和数据;网络中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进入数据中心以及数据中心内部的操作、数据是否违反安全策略以及是否存在被攻击的迹象。
主要采用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3种分析策略。
数据中心建设的入侵检测采用的是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其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根据对数据和操作的分析,检测出数据中心是否受到外部或者内部的入侵和攻击。
(2)安全审计(Security Auditing)
数据安全审计的作用是审计和检查出危害数据中心的操作和数据。
数据安全审计系统是数据中心中的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主要针对数据中心内部的各种安全隐患和业务风险,根据既定的审计规则(数据审计字典)对数据中心系统运行的各种操作和各种数据进行跟踪记录,采用误用检测技术、异常检测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审计和检测数据中心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安全漏洞被利用的方式。
安全审计系统主要采用分层的思想进行构建,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安全审计系统的目标是随着数据入侵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安全审计系统知识库、规则库以及审计数据库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对数据中心各种操作和数据的实时与准
实时的审计和处理,达到数据中心安全防范的整体目标。
2.3.数据隔离恢复层
数据隔离恢复层是对数据中心中的隐患或者不安全数据和操作进行的相关处理,包括数据隔离和数据恢复,主要目的是将隐患或者不安全数据和操作赶出数据中心,以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
(1)数据隔离(Data Isolation)
为了避免隐患或者不安全数据和操作造成的数据受损范围的扩大,当发现数据中心存在隐患或者不安全数据和操作时,必须进行数据隔离,禁止所有用户对相关数据的请求,在数据修复之后解除隔离,从而有效地避免在数据恢复阶段由于数据共享导致的数据中心受损范围的扩大,包括物理隔离技术和软件隔离技术两个层面。
主要策略包括以下方面:
①隔离的完整性
数据隔离仅对受损数据有效,而不影响用户合法的数据请求,同时,数据隔离的粒度要尽可能的小,数据项级别要达到元组级或者元素级。
②隔离的有效性
除了受损数据恢复进程,任何用户请求都不能直接访问受损数据,即使是请求中子查询操作也应该被隔离。
③隔离的效率
隔离数据不需占用太多的系统空间资源,同时,受损数据的隔离应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且不会对数据中心的系统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2)数据恢复(Data Reconstruction)
数据隔离恢复层应该具有较强的自愈性,能够及时自动修复受损的数据,以保证数据中心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2.4.数据安全备份层
数据的安全备份是数据中心容灾的基础,是指防止数据中心的数据由于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或者恶意攻击而导致的丢失,将数据全部或部分复制的过程。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在数据中心中通常使用两个或者多个数据库,互为主、备用,包括数据库的实时同步和数据库的备份两个方面。
(1)实时同步(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数据库的实时同步主要是指根据需要使数据库操作持部分或者完全一致。
数据库的实时同步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根据数据库中的访问日志,采用镜像技术使主用数据库与备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绝对一致,当主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损坏时,备用数据库可以自动代替其功能,并作为恢复主用数据库的数据源。
这种方式往往比较适合同一种类型的数据库,并且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完全一致的情
况。
如果要把这种数据库的同步方式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或者是不同的数据结构时都会遇到困难。
另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分析主、备用数据库中的内容,找出之问的差异,并将差异部分的记录写入对方数据库中,达到数据同步的目的。
这种方式对数据库的类型以及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没有严格要求,这是因为当数据从一个数据库中调出,在写入另一数据库中之前,可以做适当的数据类型转换,从而实现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致。
而且还可以使用ODBC接口来访问数据库,因而,这种数据库同步的实现方式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数据库以及各种数据结构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
(2)数据库备份(Data Backup)
常用的数据备份方式有定期磁盘(光盘)备份数据、远程数据库备份、网络数据镜像和远程镜像磁盘。
数据中心建设主要采用网络备份方式,网络备份主要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来实现,采用如下策略和手段:
①完全备份
每天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完全备份,保证数据库的实时同步,主要优点是数据恢复及时、完整,缺点是备份繁琐、费时,且占用大量的空间资源。
②增量备份
指定每周的一天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其余时间只进行新增或者修改数据的备份,主要优点是节省备份时间和空间资源,缺点是数据恢复比较麻烦。
③差分备份
指定每周的一天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其余时间只进行所有与这天不同数据的备份,差分备份可以较好地避免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带来的缺陷。
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通常是综合使用以上3种策略,即每周一至周六进行差分备份或者增量备份,每周日进行完全备份,每月、每季与每年进行一次数据库的完全备份。
这里针对当前数据中心建设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对数据中心建设的数据问题安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4层架构的数据安全策略。
该安全策略对保护数据中心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抗抵赖性和安全性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