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在世界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出口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已是第四大贸易国,05年1—9月出口额已达到10245亿美元。日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正在崛起中的贸易大国的崭新形象,但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一些发达国家不断针对我国进行贸易打击,其中尤以美国为最:从对我国彩电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到对几类纺织品实行新配额,再到对木制卧室家具进行反倾销诉讼。这些在短时期内密集推出,专门针对中国产品的种种贸易歧视政策,显现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日渐盛行。
而美国方面将这一系列政策的原因解释为:按美国商务部的统计,04年中美贸易逆差为520.8亿美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9%;这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市场的利益。而按中国商务部的统计,04年中方贸易顺差为802.7亿美元。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凸现,再次引起了美国各界的高度重视。我们也心存两个疑问:一是为何两国的贸易额计算差距如此之大?二是贸易摩擦的根源究竟在那里?

1 中美贸易的特点对贸易额计算的影响

1.1 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
进入90年代以后,加工贸易在中国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贸易中都成为主要贸易方式,其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主要市场则为美、日、欧国家。表面上看,中国从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获取了较大的顺差,但实际上中国只能获得少量的加工费用。这显然不能真实反映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情况。
1.2 贸易转移效应
中国输送到美国的商品中,有90%是取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美出口,即“贸易转移效应”。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等在中国内地投资后,转出口到美国,但美国把贸易额都算到中国头上,从而加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
1.3 以转口贸易为主
中美之间的贸易,大量货物都是经过以香港地区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据中方统计,中国内地经过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产品在港平均增值达40.7%,玩具和服装在港增值率高达100%。美方将这部分都统计在从中国内地的出口额中,而美国产品在港增值额却未统计在美对中的出口额中,这样就高估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
1.4 总结
由上述中美贸易的特点可以看到,由于在贸易额上的一些计算方法及主观上的误差,两国真实的经济关系被掩盖了,扭曲了,中美贸易出现了极大的贸易不平衡。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能否实现客观化,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影响将十分巨大。

2 贸易摩擦的表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都大大

削减,贸易国纷纷转向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由于现在出口增长势头非常强劲,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至2005年9月,针对中国的案子累计达800多起。同时美国用各种办法限制中国的出口,除了一般的关税和配额,还有非一般措施——反倾销诉讼、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具有严格标准的动植物检疫等。

2.1 纺织业
长期以来,纺织业一直是我国传统上最具竞争优势的工业部门,同时也影响着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纤维消费量占全球的1/4,棉纱、化纤、丝绸、服装等纺织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6。纺织品涉及到中国近2000万人的直接就业,其中有很多是低收入的,因此纺织业在中国是高度敏感的行业。而且美国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30多倍于中国,假如中国的纺织企业不能实现合理的出口,受到打击的人数远比美国的要多,很多工人将失去工作。
而最近经过七轮磋商才解决的纺织品问题,涉及六七十亿美元的出口,是近年来中美之间最大的一次贸易争端。2005年6月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的访华,是中国和欧美的纺织品贸易谈判白热化的开始。他甚至抛出了“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把输美纺织品的增速控制在7%以内,美政府将会对美国纺织品市场继续采取保护措施”的言论。实际上,美方“7%保护线”的背后,是其自身所面临的经济调整压力和对中国纺织品冲击的措手不及。早从2000年下半年至今,美国就业压力一直很大,这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在这种压力下要做一些大的调整,于是就在对华贸易赤字上大做文章。今年5月底,我国宣布取消征收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并取消配额,这之后的出口增长率都是百分之几百。美国提出7%的限制标准,有意压制我们的产品出口,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以降低中国产品的冲击。今年我们对欧美出口为什么增长这么快,是因为他们到最后一刻才放开配额。
根据商务部网站的消息,05年11月8日,中美签署了《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实施数量管理,包括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0个类别纺织产品,其中16个类别为05年一体化产品,5个类别为02年以前一体化产品;协议产品06年基数基本上是05年有关产品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07年和08年基数均为上一年度全年协议量;协议产品06年增长率为10%至15%,07年增长率为12.5%至16%,08年增长率在15%至17%。”
分析协议,对我国有利的方面体现在三个方面。协议覆盖范围方面,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

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实施数量管理,总体而言更接近中方立场。受限中国纺织品基数方面,协议产品06年基数基本上是05年美从我国的实际进口量,更接近我方的原则立场。增长率方面,美方在谈判初期曾要求,把我国所有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率均限制为7.5%;我方则要求增长率远高于7.5%。最终协议规定的增长率,也更符合我方利益。
虽说协议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协议内容远低于中方预期,因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捷化的今天,对国际贸易的仍进行数额管理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

2.2 钢铁领域
在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刚刚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05年11月11日,5家美国钢铁制造商又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进口碳合金盘条(一种建筑用钢材)进行反倾销调查,并要求对来自中国的盘条征收330%的反倾销税。他们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盘条数量从2002年的95.8万吨激增至2004年的180万吨。据初步计算,2004年我对美盘条出口超过3亿美元。坊间认为,继纺织品之后,钢铁将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下一个领域。
通过分析得知,美国盘条市场的40%至45%都是进口产品,对外依存度相当高,这使得美国国内钢铁制造企业在盘条市场上经营惨淡。而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钢材进口量逐年减少而出口量不断增加,04年全年国内出口钢材1423.1万吨,而今年前9个月国内已经出口钢材1580万吨。目前国内盘条价格在3000元/每吨以下,而美国市场价格要超过500美元,中国盘条产品在价格上确实有很强竞争力。
2.3 小结
其实,中美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中美之间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换句话说,更多的是一种产业间的贸易,符合比较优势规律。而且,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很多产品是由美国在华企业生产的,再返销回美国,所以美国方面如果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不仅会伤害中国商家的利益,更多的还会伤害美国厂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具体地说,从贸易流向看,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飞机等,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价值较低的产品,如纺织品等。所以中国不是在同美国人争夺那些工作岗位,而是在同印度、印尼、越南和菲律宾争夺。
从另一方面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美国的消费者从中受益,实行配额限制后,美国国内供应量减少,价格必然上升,消费者受损。

3 贸易摩擦的实质

实际上,贸易问题就是汇率的问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美国看来,人民币汇率不提高,美国的

贸易赤字就降低不了。而拿贸易说话比拿人民币汇率说话更能见到实效。因为提高汇率不一定能减少贸易赤字,即使减少了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对其他国家的赤字也会上去,对他们的经济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而拿贸易说话就不一样,他们出台一个政策,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1 倾销与反倾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倾销的内容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倾销的指控已非常普遍。倾销有三个定义。第一个是价格,即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实行价格歧视。第二个是成本,即在出口市场上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第三个是由美国和欧共体制定的“非市场经济”倾销:选择一个第三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同类产品,在该国市场上或者在其他国家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作为公平价值,同时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作为替代国,并以替代国同类产品的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凡是在出口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低于标准成本,就为倾销。在选择第三国或替代国时,要考虑到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具有经济可比性,美国还规定,若找不到一个经济可比的市场经济国家,就以美国生产或销售价格或构成成本作为公平价值。
第三个倾销的定义正是现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的依据,它表现出相当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首先,认为中国是“国家控制经济”或“非市场经济”,中国产品的价值不反映公平价值。事实上,从1979年以来,中国的价格体制已经由计划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许多被指控为倾销的产品,如蜡烛等,大都是乡镇企业生产的,价格是由企业以产品的成本作为基础,并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可见,美国的反倾销政策不能反映中国的现实。其次,在替代国的选择上非常随意。如在对中国产蘑菇的反倾销调查中,美国选用印尼为替代国。印尼的蘑菇是在空调条件下生长的,中国的蘑菇是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二者的成本绝对不同,但美国拒绝从印尼的生产成本中扣除空调费用,因而裁定中国蘑菇倾销。还有钢铁的替代国是韩国,搪瓷炊具的替代国是日本,蜡烛的替代国是马来西亚。这样的选择,一是与中国的生产水平差别相当的大,有的国家的成本大大地高于中国,仅仅劳动工资成本就是中国的几倍;二是这么多的替代国,可以任意选择,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在定价时无所适从。这样的反倾销,不是贸易保护主义又是什么呢?!
3.2 贸易出口壁垒

在中国加入WTO的过程中,为了换取美国等在根本利益上的一些让步,中国也做了一些让步,如签署了特定产品保障性条款:“从中国入世之日起十二年内,若原产于中国的

产品在进口至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时,该成员有权在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所必需的限度内,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 特保条款的低门槛和美国在贸易中对该条款的滥用,导致中国产品受限。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尤其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一些高科技技术和设备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 美国一方面强调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一方面又不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的管制,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通过 “国家比较利益”理论,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将进、出口资源进行转换,实际上是为了获取其中的比较利益。在中美贸易中,中国恰恰就是通过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回美国的先进设备技术。而美国则是通过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以便其国内产业转移至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
4 应对策略:把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我们一方面要学会用WTO的贸易规则合法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适当调整外贸发展战略。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但已不能解释现代国际贸易呈现的两大趋势: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主导地位,二是同类产业内贸易比例上升,因此出现了众多“新贸易理论”。其中,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一国能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是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又来源于该国的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来源于企业靠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的生产率。只要全世界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未形成完全流动,一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时就可通过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发展经济。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凡贸易保护的对象,也大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劳动力成本优势”视为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并相应的大力发展起了诸如纺织企业等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且多以出口为主。但随着高新技术产品日益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品种,再加上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严重供过于求,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不是缺乏价格竞争力,而恰恰是因为价格太低而引起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从而失去市场。更何况,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也不像过去那样仅仅局限于“成本价格”,而是涵括了价格、质地、工艺、科技嫁接等多方面

的综合竞争因素。
由此可见,我们急需把旧有的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而作为成为WTO中的一员,我们一方面能非常便利地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先进设备、技术与管理经验,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下,迫使企业有长远打算和忧患意识,发展科技,加强创新,不靠低价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这样更多的企业才会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