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行为评价系统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驾驶员行为识别系统研究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驾驶员行为识别系统研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自动化等相关科技也在不断地达到新的高峰。
在这些新技术之中,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领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实现车辆驾驶员的行为识别,并且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驾驶员行为识别系统的研究。
一、引言随着社会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人类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普及。
但是,由于人类的意外事故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导致对驾驶员行为的监控和评估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基于此,驾驶员行为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成为了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二、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是通过对数字图像或视频进行识别和理解,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处理的一种技术。
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中,常见的被研究的内容如人脸识别、文字识别、动作识别等。
三、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驾驶员行为识别系统的研究驾驶员行为识别系统是一种对驾驶员的操作和状态进行检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建立在一种基于设备(例如汽车智能终端)或无人机之上,将图像和视频的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
驾驶员行为包括控制交通和导航准备等方面。
依此,驾驶员行为识别就是通过图像和视频来获取驾驶员控制行为、车辆行驶和车内情况的信息,然后通过分析来进行驾驶员行为的识别和评估。
在现代汽车驾驶员行为识别领域里,实现驾驶员行为识别的方法已经十分成熟,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运动分析、基于传感器的驾驶员行为识别等。
对于图像识别的方法,它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分析图像和视频,寻找与事故相关的信息,然后提取该信息进行驾驶员行为的识别。
基于运动分析的驾驶员行为识别,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基于人体运动的生理学特性,为身体特征处理提供基础。
基于传感器的驾驶员行为识别则通过将流动信号转换为数据,然后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分析数据来实现驾驶员行为识别。
尽管这些方法之间的分工不同,但它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识别和预测驾驶员行为,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驾驶员的行为评估。
大华驾驶行为分析系统V1.0
驾驶行为分析系统、、目录1 方案简介 (2)2 驾驶行为分析系统的组成 (3)3 相关算法 (3)4功能介绍 (4)4.1 疲劳驾驶前端功能 (4)4.2车辆行驶检测前端功能 (6)4.3 车载NVR功能 (7)4.4 管理平台功能 (7)5 前端设备安装示意 (7)6 方案优势 (8)7 客户价值 (9)7.1保障人员安全 (9)7.2减少经济损失 (9)7.3实现运营企业对司机和车辆的高效管理 (9)7.4体现对司机的人文关怀和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9)1 方案简介大华驾驶行为分析系统是大华车载视频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既能独立使用,自成系统,又能和车载监控系统融为一体。
驾驶行为分析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人脸特征识别分析技术以及定位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实现了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报警,并且通过无线传输网络达到远程监管和统计分析的目的。
驾驶行为分析系统适用于两客一危、公交等需要对司机驾驶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报警的场景。
如图所示,大华车载视频解决方案,包含常规的车载视频监控产品,包括前端各种摄像机、对讲手咪,报警按钮,车载主机等,车载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移动传输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管理平台进行多个车辆的统一管理和开展大屏上墙等业务。
而安装在车上的驾驶行为分析前端和监控中心的管理平台互相配合,完成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分析,由此可见,这里的大华管理平台是集监控管理和驾驶行为分析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平台。
所以大华驾驶行为分析系统既能独立使用,自成系统,又能和车载监控系统融为一体,用同一套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2 驾驶行为分析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对驾驶行为分析而言,组成部分包括车载的前端设备,车载NVR,后端的管理平台,还涉及到与上层业务平台的对接,根据客户需求,还涉及到移动客户端的使用。
无线网络涉及到GPS或北斗网、4G视频专网以及VPN专线。
3 相关算法大华驾驶行为分析系统所采用的的算法原理主要是对人脸面部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根据驾驶员的视线朝向情况、眼皮活跃度等指标在正常与疲劳状况下的不同进行判断得出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驾驶员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驾驶员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驾驶员行为识别系统(Driver Behavior Recognition System,DBRS)是一种依靠车内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装置,综合分析驾驶员行为的系统。
这种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可有效地判别飙车、疲劳驾驶、违规超车、抽烟、打电话等行为是否存在,从而提供及时的预警和安全保障。
本文将着重探讨DBRS的设计与实现。
二、常用的传感器和摄像头1.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是一种测量车辆倾斜角度的装置。
它通常由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测量装置组成。
倾角传感器可用于调节悬挂系统、稳定车辆行驶等。
2.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可以探测车内是否存在可燃气体(如丙烷、甲烷、一氧化碳等)和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该传感器的使用能够检测到一些危险的情况,如燃气泄漏或车辆起火等。
3.磁力传感器磁力传感器是一种可测量车辆磁场的装置。
通常用于车辆的导航、定位等方面。
三、研究驾驶员行为的方法1.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用于从传感器数据中提取特征,如加速度、车速、倾斜角等,并通过特征工程得到特征向量,从而对驾驶员行为进行分类。
2.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可以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从图像(如摄像头捕捉的画面)和传感器数据中提取特征,并训练模型进行分类。
3.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可以用于评估驾驶员的行为特征,如平均速度、加速度曲线等等,同时结合实际驾驶经验,对特定道路和特定驾驶人群的行为进行定量分析。
四、应用场景DBRS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行驶监测:通过监测驾驶员的行为,及时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2.限速监测:监测驾驶员是否超速行驶,从而对其进行警告或者罚款。
3.驾驶员的健康监测: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和精神状态,及时提醒驾驶员休息或者调整状态。
4.驾驶员行为数据记录:通过记录驾驶员的行为,为车辆保养和维修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车载舒适度及驾驶安全实时记录评价系统
理论依据:
依据ISO相关标准建立舒适度实时评价算法; 依据加速度和速度建立驾驶安全模糊推断算法; 嵌入式linux的移植,触摸屏、GPS、GPRS、SD卡等驱动程序的 编写和加载,ui人性化的图形化界面的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传感器的灵敏度:190mV/g AD转换精度:16位 舒适度指标计算间隔:5s 综合舒适度指标评定分级:5级 安全驾驶指标计算间隔:2s 安全驾驶指标评定分级:5级
作品介绍
作品创新点:
Company LOGO
1)本系统以ARM11作为核心处理平台,具有体积小、成 本低、稳定性高的优势。 2)本系统能够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更佳的出行体验和道 路安全。 3)本系统在具有良好的实时数据存储功能和传输功能, 可以被广泛的用于科学研究和车辆事故分析等。 4)本系统可扩展性强,可以方便的在本系统的基础上开 发出相应的舒适度和安全驾驶自适应控制系统等。
作品介绍
Company LOGO
1
2
3
作品 Hale Waihona Puke 述关键 技术创新点
作品介绍
作品概述
Company LOGO
本系统是以ARM11作为核心处理平台,将加速度信 息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依据ISO2631相关标准建立了基 于加速度信息的舒适度实时评价算法,并综合加速度信息 和行车速度等信息识别危险驾驶行为。将车辆的加速度、 速度、GPS坐标、时间等原始数据无丢失的保存到SD卡中, 并设计有效措施以保证意外情况下数据文件的安全性和完 整性。在评价过程中,车辆的加速度信息,舒适度与危险 驾驶行为的评价结果可以通过液晶屏实时显示,并通过 GPRS向上位机发送实时数据;已记录的数据文件内容可以 通过液晶屏进行回放。本系统的研究,将有希望进一步提 高车辆的综合性能,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识别与驾驶风格评估系统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识别与驾驶风格评估系统设计车辆行为识别与驾驶风格评估在汽车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环境和不断增长的车辆数量,开发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识别与驾驶风格评估系统,能够提高驾驶安全性、优化能源利用和强化驾驶者行为规范化,具有巨大潜力。
首先,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识别是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其在图像、语音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车辆行为识别中,我们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车辆行驶的加速度、刹车、转弯等动作进行识别和分类。
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行为,系统可以判断驾驶者是否违规或者存在危险行为,为驾驶者提供及时的警示和建议。
其次,驾驶风格评估是指对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的驾驶习惯、驾驶方式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识别,我们可以获得驾驶者的行为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建立驾驶风格评估模型,通过分析驾驶者的加速度变化、频率分布等指标,评估驾驶者的驾驶风格,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这样的评估系统可以帮助驾驶者提高驾驶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提升行车安全性。
在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识别与驾驶风格评估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车辆行驶数据,包括车辆传感器数据、行车记录仪数据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用于训练和验证深度学习模型。
其次,需要设计并训练合适的深度学习模型,以便准确地识别和分类车辆行为。
相比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好的泛化能力。
然后,需要建立驾驶风格评估模型,通过分析驾驶者的行为数据,评估驾驶风格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最后,需要将识别与评估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驾驶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自身的驾驶行为。
这样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识别与驾驶风格评估系统具有多重优势。
首先,通过实时监测和评估车辆行为,可以提供及时的警示和建议,降低事故和违规的发生率,提高驾驶安全性。
车联网中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行为分析系统设计与应用
车联网中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行为分析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汽车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和联网化功能。
而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行为分析系统则成为了车联网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通过对车辆行为进行实时分析,车辆行为分析系统可以提供更加安全、节能和舒适的驾驶体验,为车主和车辆制造商带来更多的好处。
1. 车辆行为分析系统的原理车辆行为分析系统通过收集车辆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车辆行为模型,并对驾驶行为进行实时分析。
在系统设计中,车辆行为模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驾驶环境、车辆状态、道路情况等。
此外,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噪声过滤。
2. 神经网络在车辆行为分析系统中的应用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工具,在车辆行为分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模型。
前馈神经网络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网络模型,它具有简单易懂、训练速度快的特点,适合用于车辆行为的分类和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和物体检测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车辆行为分析系统中,它主要用于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
循环神经网络则可以处理序列数据,如语音、文本和时序数据等,适用于车辆行为识别和预测。
3. 车辆行为分析系统的应用场景车辆行为分析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驾驶安全、智能交通、车辆健康监测等领域。
在驾驶安全方面,车辆行为分析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识别危险驾驶行为,如疲劳驾驶、打手机等,提高驾驶安全性。
在智能交通方面,车辆行为分析系统可以实现车辆跟车自动驾驶、智能控制等功能,提高车辆的行驶效率和安全性。
车辆行为分析系统还可以帮助车主监测车辆状态,提供即时的维修和保养建议,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4. 车辆行为分析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行为分析系统也将得到更加全面和精准的发展。
一方面,车辆行为分析系统将更加注重驾驶环境、车辆状态和驾驶人习惯等多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行为识别与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行为识别与安全预警系统设计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驾驶员驾驶行为的识别和安全预警成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地识别驾驶员行为并提前预警潜在的交通事故,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行为识别与安全预警系统被提出。
1.概述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行为识别与安全预警系统是基于驾驶员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来识别其行为并预警的一种智能系统。
通过监测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眼睛活动、头部姿势、手部动作等特征,系统可以实时判断驾驶员的注意力、疲劳程度、情绪状态等,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2.系统设计(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系统需要在驾驶员的车辆内设置相应的传感器,如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等,用于采集驾驶员的行为特征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变换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2)特征提取与选择:深度学习算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数据来进行训练,但原始数据往往是高维的。
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选择,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用于后续的训练和识别。
(3)模型训练与优化:在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之后,可以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训练和识别。
通过反向传播算法等优化方法,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提高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和鲁棒性。
(4)安全预警机制:根据驾驶员的行为,系统可以设定一系列安全指标和预警规则,当驾驶员的行为异常(如疲劳、分心、违规驾驶等)时,系统会发出相应的警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3.技术挑战在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行为识别与安全预警系统时,还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1)数据量与质量:由于深度学习算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数据进行训练,所以如何获得充足的数据并确保其质量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此外,由于驾驶场景的多样性,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对不同驾驶环境下的驾驶行为进行准确识别。
(2)实时性与稳定性:驾驶行为识别与安全预警系统需要实时监测驾驶员的行为,并及时发出预警。
因此,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能够在复杂的驾驶条件下实时识别和预警。
驾驶行为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驾驶行为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越来越多,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驾驶安全的重要性。
如何能够更好地管理驾驶行为,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呢?本文将介绍一种驾驶行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系统设计1. 系统结构该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车载记录仪、GPS接收器、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软件部分包括: 数据采集程序、数据分析算法、数据显示程序等。
2. 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车载记录仪等设备,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中。
其中,GPS接收器用于获取车辆的行驶轨迹数据,加速度传感器则可以监测车辆的加速度变化,摄像头则可以记录片段时段的镜头画面。
3. 数据分析系统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传输到后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数据生成相关统计报告。
其中,数据分析算法根据驾驶行为参数,如车速、加速度、行驶轨迹等,结合历史数据和标准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和归纳,得出驾驶行为的评估结果。
4. 数据显示系统将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形成相关的报告或监控界面,方便用户对驾驶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掌握。
二、系统实现1. 硬件选择及布置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车载记录仪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能够采集到多种数据类型,并支持远程数据传输;GPS接收器需要具备快速精确定位的能力,保证轨迹数据的准确性;加速度传感器需要具有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摄像头需要具备高清晰度的画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在硬件装置方面,车载记录仪、GPS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进行集成安装,而摄像头需要进行人工安装,并根据要求进行布置。
2.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程序的编写、数据分析算法的研发和数据显示程序的开发等。
数据采集程序可以调用硬件设备接口,实时采集车载状态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
数据分析算法需要实现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或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
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与司机状态监测系统
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与司机状态监测系统引言: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的发展,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性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驾驶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与司机状态监测系统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究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存在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一、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系统通过使用多种传感器和算法来监测和分析驾驶员的行为。
这些传感器可以包括摄像头、声音传感器、加速度计和车速传感器等等。
系统通过收集和处理这些传感器数据,分析驾驶员的注意力、疲劳度、身体姿势以及行为模式等因素。
例如,系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监测驾驶员的瞳孔大小和眼睛的开合程度,以判断驾驶员的注意力是否充分。
同时,系统还可以使用声音传感器来分析驾驶员的谈话声音和呼噜声等,以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此外,系统还可以利用加速度计和车速传感器来分析驾驶员的加速度和刹车行为,以评估驾驶员的稳定性和反应能力。
二、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系统的应用场景1.安全驾驶辅助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系统可以监测驾驶员的疲劳度和注意力,及时提醒驾驶员休息,以减少因此引起的交通事故。
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的注意力下降或疲劳度增加时,可以通过发送声音或震动警告来提醒驾驶员采取休息措施。
2.驾驶员评估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驾驶员的行为模式和驾驶特征,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评估驾驶员的驾驶水平和风险倾向。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用于驾驶员培训、车辆保险定价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
3.智能交通管理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系统可以提供大量的驾驶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驾驶员行为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提供参考。
三、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系统面临的挑战1.隐私问题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系统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驾驶员个人数据。
如何保护这些个人数据的隐私,防止被滥用和泄漏,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成为了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驾驶员行车体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探讨其在提高驾驶员安全性方面的应用。
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主要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收集和分析驾驶员的行为数据,并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驾驶员未来的行为。
这些行为数据包括车速、加速度、制动情况、方向盘转动角度等等。
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基础上,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可以进一步提供真实时的驾驶员监控和精准预测能力。
首先,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需要收集驾驶员的行为数据。
为了实时监控驾驶员行为,车载传感器可以测量车辆的加速度、转向角度、制动和加速踏板的输入等信息。
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系统可以了解驾驶员的驾驶风格、习惯和注意力水平。
此外,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摄像头可以捕捉到驾驶员的脸部表情、眼动、头部姿势等特征,以更全面地了解驾驶员的状态。
其次,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系统可以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例如,通过分析加速度和制动行为,系统可以预测驾驶员的意图和素质,进而提供相应的驾驶建议。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驾驶员疲劳程度,系统可以利用脸部表情和眼动数据来判断驾驶员的注意力水平,并及时提醒其进行休息或变更驾驶策略。
然后,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还需要设计预测模型。
根据历史行为数据和驾驶环境信息,系统可以建立适合的机器学习模型,以预测驾驶员的行为。
例如,通过监测驾驶员的加速度和制动习惯,系统可以预测未来的车速变化和转向意图。
这样,系统可以在提前预测到驾驶员的意图或潜在危险情况时提供相关的警告和辅助。
最后,驾驶员行为分析与预测系统的实现需要与其他车辆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交互和通信。
通过与其他车辆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系统可以及时获取路况、车辆速度和位置等信息,以优化驾驶辅助功能的预测和决策能力。
汽车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a) 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现打哈欠状态识别;
b) 在驾驶员佩戴帽子、眼镜、红外可穿透墨镜等情况下正常工作; c) 系统检测到驾驶员打哈欠动作,即嘴部宽长比大于 0.3 时,应在动作开始后 2 s 内触发报警; d) 报警的准确率不低于 95 %; e) 报警类型为一级或二级报警,阈值车速为 50km/h; f) 触发报警时应向监控平台发送报警信息。
4.2.4 接打手持电话报警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系统应能对驾驶员接打手持电话的行为,其中手持电话距离面部 5 cm 以内进 行识别和分析,对驾驶员违规行为进行报警提示,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a) 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Fra bibliotek接打电话行为识别;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 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系统自动监测识别驾驶员状态,及时向驾驶员及监控后台报警的车载辅助系统。 3.2 红暴现象 camera red storm phenomenon 红暴现象是指红外补光系统滤光不净,导致有少量波长的红光被人眼看到的一种现象。在夜间行车 过程中,红暴现象会干扰驾驶员视线,影响正常驾驶。 3.3 摄像头遮挡失效 camera block 摄像头被不透光的材料遮挡,摄像头无法捕捉驾驶员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导致的系统失效。 3.4 红外阻断失效 infrared block 驾驶员佩戴红外线不可穿透型材料的墨镜或其他障碍物阻断红外摄像头对驾驶员面部表情的识别, 导致的系统失效。 3.5
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及智能安全提醒系统研究
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及智能安全提醒系统研究一、前言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驾驶行为检测及智能安全提醒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车辆装配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和设备,这些设备可以监测驾驶员的行为,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本文将介绍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及智能安全提醒系统的相关研究。
二、驾驶行为检测技术1. 视觉传感器技术视觉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最受欢迎的驾驶行为检测技术,可以捕捉驾驶员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并分析他们的状态。
视觉传感器可以使用摄像头来实现,一些高端车型中也配备了面部识别传感器。
2. 生物测量学技术生物测量学技术是通过分析生理指标或人体生物反应来检测驾驶员的行为。
例如,可以通过心率、呼吸和肌肉活动来测量身体状态,进而辨别驾驶员的疲劳度、情绪等状态。
3. 转向传感器技术转向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基于车辆数据的驾驶行为检测技术,它可以监测驾驶员的转向动作,以便检测其注意力和行为。
例如,如果一个驾驶员经常忽略方向盘,这可能表明驾驶员在打瞌睡或者分心,需要注意安全。
三、智能安全提醒系统1. 警示声音系统警示声音系统通过汽车喇叭等声音设备进行安全提醒,例如:当车速过快、车距过近或者轮胎气压不足时,系统将发出长或短间隔的声音警报,提醒驾驶员在行车中注意安全。
2. 视觉提示系统视觉提示系统通过屏幕等显示设备提供安全提示。
例如,如果前方有妨碍,系统会自动在屏幕上显示相关警示信息,或者提醒驾驶员减速,避免危险。
3. 警示震动系统警示震动系统通过振动驾驶舱或者座椅,向驾驶员提供安全提示。
例如,当检测到前方车距过近时,系统会向驾驶员发送震动信号,提醒其注意安全。
四、结论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及智能安全提醒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
通过对不同的传感技术的综合应用,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监测驾驶员的状态和行为,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从而保证道路上的安全行驶。
驾驶行为评价系统
《驾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目录:1.国内外文献综述2.驾驶行为信息采集方案3.驾驶行为表征指标体系构建4.安全性评估办法5.驾驶人认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办法6.典型应用1.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背景:车越来越多、交通事故多、安全很重要、交通事故的预防亟待解决、国家重视、驾驶人员的错。
研究意义:1.驾驶行为安全性提升提供技术支持(改善驾驶培训质量和教育质量)2.车辆安全性……理论基础3.道路安全性……理论基础4.后续研究……理论基础。
研究现状: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
研究框架如下:(1)驾驶行为信息采集:实验环境(各种平台)、车辆运动及操控信息采集(仿真驾驶车辆信息、实际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监控记录仪)、驾驶人生理、信息采集。
(2)驾驶行为技术分析:面向驾驶行为分析的虚拟交通情景构建技术;驾驶行为表征体系研究;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3)驾驶行为理论研究:建模、状态辨识、适应性、后面:略2.驾驶行为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及实现驾驶行为信息分类:感知、决策、操控驾驶行为数据采集分析:驾驶人基本信息驾驶员视觉信息:驾驶人生理特征信息驾驶人心理特征指标驾驶人操纵行为信息车辆运行状态信息速度公里/小时车辆运行实时测量速度值纵向加速度米/秒平方描述车辆纵向加减速行为横向加速度米/秒平方描述车辆的横向侧倾特征距离信息米描述车辆驶过的距离道路基本信息2.2.1驾驶人生理、心理信息采集(详细介绍了各种仪器)2.2.2 驾驶人操控及车辆运行信息采集方案及技术实现软件实现2.2.3 基于GPS的道路信息采集方案及技术实现①数据坐标转换②样本点的识别与分类③计算模块设计及功能:采样点坐标输入↓计算里程、曲率、删去异常点↓判断样本点所属曲线是直线还是曲线↓进行曲线(直、圆)拟合,求解相关参数↓计算缓和曲线相关参数↓计算平曲线一览表相关参数↓输出(并附有详细的函数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形式)2.3.1 驾驶行为信息同步需求:信息同步的必要性、信息同步需求2.3.2 信息同步的实现:利用Observer3.驾驶行为表征指标体系构造3.1 驾驶人感知行为表征指标3.1.1 视点分布范围指标3.1.2 注视区域分布比例指标(1)注视区域划分:左前中前右前、左窗仪表右窗、左后中后右后;用矩阵表示(比例)3.1.3 注视序列指标:注视链、利用Observer3.2 驾驶决策行为表征指标3.2.1 驾驶决策行为含义:以“环境信息、本车状态、交通情景”为输入,以“驾驶行为”为输出的一种映射关系3.2.2 决策行为分析载体(5个场景)3.2.3 驾驶决策行为表征指标:“决策规则”和“决策反应时间”两个方面(1)驾驶决策类型及编码:情景:E 横向:左转-L,右转-R,纵向:维持-N 加速-A,减速-D,维持-K(2)驾驶决策反应时间(3)指标采集方法:利用Observer3.3 驾驶人操控行为表征指标3.3.1 纵向操控行为表征指标(1)换档频率:Rate Gear Change = N / T(单位时间内换档次数=指分析时段内换档次数/分析时段的时间长度)(2)空档滑行比率:Gear Zero Rate = T zero / T(空档滑行时间比率=分析时段内空档时段所占时长/分析时段的时间长度)3.3.2 横向操控行为表征指标(1)转向灯使用频率:Light Change Rate=N l / T(单位时间内转向灯使用次数=分析时段内转向灯使用次数/分析时段长度)(2)转向灯合理性指标:设T = 转向灯使用次数/变更车道次数。
智能驾驶行为安全评价方法
智能驾驶行为安全评价方法
智能驾驶的行为安全评价是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智能驾驶行为安全评价方法:
1. 场景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场景模型和仿真算法,对自动驾驶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行为进行模拟和评估,例如车辆变道、避障、刹车等行为。
2. 数据驱动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取出自动驾驶车辆的行为特征和风险因素,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和评估。
3. 人机协同方法:通过将人类驾驶者和自动驾驶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对自动驾驶车辆行为的跟踪和评估。
例如,将驾驶者的动作和意图作为参考,评估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行为是否合理。
4. 客观指标评价方法: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行为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估,例如:加速度、制动距离、反应时间、轨迹偏差等指标。
根据指标评估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行为安全性。
以上评价方法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常常需要进行多种方法的综合评估,以保证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行为得出准确详尽的总体评价。
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
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驾车出行。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交通事故发生时有发生,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驾驶员的行为导致的。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一些技术手段被应用到了车辆上,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便是其中之一。
一、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的原理和功能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视觉分析和行为识别技术的辅助驾驶系统。
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它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驾驶员的行为,如头部姿态、瞳孔大小、眨眼频率、手部位置、肢体动作等,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发出警示或采取措施,提醒驾驶员或者对车辆进行自动控制,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对于传统的驾驶辅助系统,如车道保持辅助、盲区监测等,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的功能更为全面。
它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比如是否疲劳、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使用手机等,十分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发展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很多交叉学科的知识,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和资源的支持。
当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和公路安全领域,相关研究机构和公司也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究和开发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
在技术研究方面,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需要涉及到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多方面的技术。
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对驾驶员行为进行精准、快速地识别和分析。
比如,如何更好地监测驾驶员的开车姿态,如何准确识别驾驶员是否疲劳等。
在系统应用方面,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涉及到软、硬件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
当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产品,包括英飞凌、博世、Valeo 等公司研发的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这些产品应用广泛,不仅可以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中发挥巨大作用,也适用于普通的私家车和商用车等,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行车安全性。
三、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范围更广:当前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和公路安全领域,未来可能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飞机、铁路等交通领域。
比亚迪驾驶行为打分
比亚迪驾驶行为打分摘要:一、比亚迪驾驶行为打分简介1.比亚迪公司介绍2.驾驶行为打分系统的作用3.打分系统的原理与技术支持二、驾驶行为打分系统的优势1.对驾驶员的指导作用2.提高驾驶安全与节能减排3.提升比亚迪汽车品牌形象三、比亚迪驾驶行为打分实际应用1.系统在比亚迪汽车上的搭载2.用户对打分系统的反馈3.比亚迪公司对打分系统的持续优化四、行业影响与未来发展1.驾驶行为打分系统在行业中的地位2.与其他汽车品牌的竞争3.比亚迪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与展望正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驾驶安全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开始关注驾驶行为对驾驶安全和能耗的影响。
作为我国知名汽车品牌,比亚迪公司凭借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出了驾驶行为打分系统,旨在帮助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提高驾驶安全,同时降低能耗,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比亚迪驾驶行为打分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算法,结合车辆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实时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包括急加速、急刹车、急转弯等不良行为,并为驾驶员提供个性化的驾驶建议。
该系统通过直观的分数展示,让驾驶员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驾驶行为状况,从而在驾驶过程中不断改进,培养出良好的驾驶习惯。
比亚迪驾驶行为打分系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对驾驶员的指导作用上,还能够提高驾驶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时对节能减排产生积极影响。
在驾驶过程中,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对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及时进行预警,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此外,系统还能够根据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为其提供节能驾驶建议,从而降低车辆能耗,减少尾气排放,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目前,比亚迪驾驶行为打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比亚迪旗下的各款车型,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比亚迪公司也持续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
总的来说,比亚迪驾驶行为打分系统展现了比亚迪公司对智能驾驶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布局。
一种驾驶行为评价系统的开发
一种驾驶行为评价系统的开发刘有志【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9(000)022【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驾驶习惯; 油耗; 评价【作者】刘有志【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71.3前言我国目前已是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
我国并不是石油大国,储量和开采量有限,大量石油依赖进口,并且需求量仍在日益增加,因此,汽车节能降耗愈来愈被重视起来。
寻找适合的替代能源,研发新能源汽车是减缓传统能源消耗的有效办法之一。
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长时间发展与累积,目前汽车市场仍以传统车辆为主导。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对传统车量进行节能降耗无疑显得更加重要。
影响车辆油耗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包括:(1)车辆风阻系数(2)车辆自重(3)发动机技术(4)变速箱技术(5)车辆轮胎选取(6)驾驶习惯前五点因素与汽车技术紧密相关,国内外诸多汽车领域的专家们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对而言,驾驶习惯是驾驶员直接产生的,更加主观一些,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无法实现统一操作。
随着技术发展,可以利用汽车电子技术,对驾驶员的车辆操控行为进行干预,帮助驾驶员养成利于节能降耗的优良驾驶习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针对驾驶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对影响机动车事故和节能降耗的驾驶行为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在理论上,他们拥有庞大的数据库系统,通过共享这些信息,相关研究机构对事故驾驶行为和节能降耗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目前已投入市场的基于驾驶行为的节能降耗技术有:(1)Fiat 的Eco-Drive 系统;(2)Honda 的Eco Assist(节能驾驶辅助系统);(3)SCANIA 的驾驶员辅助系统。
1.2 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目前限于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实力,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byd驾驶行为得分 -回复
byd驾驶行为得分-回复byd驾驶行为得分是基于驾驶员的行为和技术水平评估的一种评分系统。
该系统综合考虑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安全意识、技术操作等多个方面,通过评分的形式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量化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byd驾驶行为得分的计算依据。
该得分系统综合了多个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驾驶速度:考察驾驶员的驾驶速度是否与道路条件相适应。
过高的速度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而过低的速度则可能引发其他驾驶员的不满和交通拥堵。
2. 车辆操作:评估驾驶员的车辆控制能力,包括起步、变道、转弯、制动等操作是否平稳、准确、合理。
驾驶员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巧,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交通规则遵守:考察驾驶员是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包括不闯红灯、不逆行、不超速、保持车距等。
遵循交通规则是保护自己和其他道路用户安全的基本要求。
4. 安全意识:评估驾驶员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驾驶员应具备防范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并避免事故隐患,保持车辆周围的安全空间。
以上指标仅为评估驾驶行为得分的一部分,具体得分计算可能还包括其他因素。
这些指标的权重与得分标准可能因地区、道路条件和车辆类型等而有所不同。
接下来,我们可以详细分析byd驾驶行为得分的评分框架。
一般来说,该系统会将驾驶员的行为和技术水平分为几个等级,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
各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和评价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评分中,byd驾驶行为得分系统可能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数据采集:该系统会将驾驶员的行驶数据进行采集,比如车速、转向角度、刹车力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车辆内置的传感器或外部设备进行获取。
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驾驶数据会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关指标的数值。
例如,通过分析车速和路段限速数据,可以判断驾驶速度是否适宜。
3. 指标计算:根据前述的评估指标和适用的得分标准,系统会对每个指标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得分。
驾驶员的总得分会根据各个指标得分的加权平均值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驾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目录:1.国内外文献综述2.驾驶行为信息采集方案3.驾驶行为表征指标体系构建4.安全性评估办法5.驾驶人认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办法6.典型应用1.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背景:车越来越多、交通事故多、安全很重要、交通事故的预防亟待解决、国家重视、驾驶人员的错。
研究意义:1.驾驶行为安全性提升提供技术支持(改善驾驶培训质量和教育质量)2.车辆安全性……理论基础3.道路安全性……理论基础4.后续研究……理论基础。
研究现状: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
研究框架如下:(1)驾驶行为信息采集:实验环境(各种平台)、车辆运动及操控信息采集(仿真驾驶车辆信息、实际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监控记录仪)、驾驶人生理、信息采集。
(2)驾驶行为技术分析:面向驾驶行为分析的虚拟交通情景构建技术;驾驶行为表征体系研究;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3)驾驶行为理论研究:建模、状态辨识、适应性、后面:略2.驾驶行为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及实现驾驶行为信息分类:感知、决策、操控驾驶行为数据采集分析:驾驶人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1-文盲2-初中级以下3-高中4-大学及以上5-不明3年内交通肇事次数档位档位所处的状态-1 倒档、0 空档、1-5 档加速踏板开合度% 加速踏板踩踏程度占总行程的比例制动踏板开合度% 制动踏板踩踏程度占总行程的比例转向灯状态用于表征转向灯的状态车辆运行状态信息指标名称单位指标解释速度公里/小时车辆运行实时测量速度值纵向加速度米/秒平方描述车辆纵向加减速行为横向加速度米/秒平方描述车辆的横向侧倾特征距离信息米描述车辆驶过的距离道路基本信息2.2.1 驾驶人生理、心理信息采集(详细介绍了各种仪器)2.2.2 驾驶人操控及车辆运行信息采集方案及技术实现软件实现2.2.3 基于GPS的道路信息采集方案及技术实现①数据坐标转换②样本点的识别与分类③计算模块设计及功能:采样点坐标输入↓计算里程、曲率、删去异常点↓判断样本点所属曲线是直线还是曲线↓进行曲线(直、圆)拟合,求解相关参数↓计算缓和曲线相关参数↓计算平曲线一览表相关参数↓输出(并附有详细的函数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形式)2.3.1 驾驶行为信息同步需求:信息同步的必要性、信息同步需求2.3.2 信息同步的实现:利用Observer3.驾驶行为表征指标体系构造3.1 驾驶人感知行为表征指标3.1.1 视点分布范围指标3.1.2 注视区域分布比例指标(1)注视区域划分:左前中前右前、左窗仪表右窗、左后中后右后;用矩阵表示(比例)3.1.3 注视序列指标:注视链、利用Observer3.2 驾驶决策行为表征指标3.2.1 驾驶决策行为含义:以“环境信息、本车状态、交通情景”为输入,以“驾驶行为”为输出的一种映射关系3.2.2 决策行为分析载体(5个场景)3.2.3 驾驶决策行为表征指标:“决策规则”和“决策反应时间”两个方面(1)驾驶决策类型及编码:情景:E 横向:左转-L,右转-R,纵向:维持-N 加速-A,减速-D,维持-K(2)驾驶决策反应时间(3)指标采集方法:利用Observer3.3 驾驶人操控行为表征指标3.3.1 纵向操控行为表征指标(1)换档频率:Rate Gear Change = N / T(单位时间内换档次数=指分析时段内换档次数/分析时段的时间长度)(2)空档滑行比率:Gear Zero Rate = T zero / T(空档滑行时间比率=分析时段内空档时段所占时长/分析时段的时间长度)3.3.2 横向操控行为表征指标(1)转向灯使用频率:Light Change Rate=N l / T(单位时间内转向灯使用次数=分析时段内转向灯使用次数/分析时段长度)(2)转向灯合理性指标:设T = 转向灯使用次数/变更车道次数。
则当转向灯使用次数多于变更车道或转弯次数时,即当T > 1时,则存在变道、转弯意图但未成功执行的情况;反之,说明驾驶人在变道、转弯时存在不使用转向灯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T 值会在1 附近波动,当T<1时,则会出现T越小,事故隐患越大的趋势。
3.4 车辆运行状态表征指标3.4.1 车辆纵向运动状态表征指标:(1)速度标准差、加速度标准差(2)庞卡莱截面3.4.1.2 车速变异性指标的求算3.4.2 车辆横向运动状态表征指标:方向盘转角标准差3.5 驾驶行为影响关键因素判别方法3.5.1 驾驶行为实验设计方法3.5.1.1 驾驶行为实验因素水平分析3.5.1.2 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部分举例)3.5.2 单指标正交实验层次模型3.5.3 因素水平对结果影响程度分析方法:矩阵4.基于模糊网络层次分析理论的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方法(1)驾驶行为评估对象及关系分析:“感知安全性”、“决策安全性”、“操控安全性”(2)评估思路及方法选择:模糊理论和ANP理论确定指标等级5.驾驶人认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专家评估占一定比重(置信权重)还有一部分数据挖掘完成指之间对目标(安全性)的比重以及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法6.典型应用7.总结和展望:略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研究()德尔菲法:由美国著名的思想库—兰德公司首创,该方法是以专家的经验知识知觉和判断为基础的评估方法德菲尔法针对专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保证每名专家的独立性,且不受其他权威人士的干扰,而且能在相互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熵值法:根据某项指标的指标变异程度确定指标权重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含有的信息量就越大,其信息熵越小,该指标的权重系数越大;反之,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小,含有的信息量就越小,信息熵越大,该指标的权重系数就越小()主成分分析法:皮尔逊()首先创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并由贺德临(,)加以发展该方法主要通过求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特征根,并按照贡献率的不同确定出指标权重()因子分析法:该方法由英国统计学家斯皮尔曼发明,它利用评价指标含有的信息,将指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并建立因子模型,将原来的指标整合成少数不可观测且相互无关的因子()层次分析法(,):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提出了层次分析法,首次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该方法首先请专家针对不同评价层次中的指标进行评价,并建立相应的判断矩阵,然后通过求矩阵特征值的办法确定出指标的权重()网络分析法(,)网络分析法是年再次提出的一种评价方法是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延伸的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决策方法构建网络式评价体系,层与层之间可以反馈,单层内可以相互关联()模糊网络分析法()该方法实现了模糊综合评判与网络分析法的有机结合,年南京理工大学唐小丽在其博士论文中明确提出了模糊网络分析法,并将网络分析法应用到模糊综合评判中,该方法针对具有依赖反馈的复杂问题进行赋权,评价效果良好基于车辆运行监控系统的驾驶行为安全与节能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在1971 年以控制器局域网(CAN2.0B)作为网络核心协议制定了《车辆网络串行通信和控制协议》(SAE J1939)标准,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式数据互联模型定义了7 层基准参考模型,规定了汽车内部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地址配置、命名、通讯方式以及报文发送优先级等,并对汽车内部各个具体的电控单元通讯作了详细的说明,这一标准成为车队管理技术发展的基础。
它使得整车的ECU 形成一个控制局域网(CAN 总线),加之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与服务供应商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IT&INTERNET),将自动车辆定位(AVL)控制器局域网系统与固定的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形成的车载通讯电脑,使得运输企业利用电脑管理运输活动的管理系统成为可能。
国内研究情况:1.智能运营管理系统:苏州金龙―“G-BOS”智慧运营系统权重:超速25%、发动机超转(非经济转速)5%、急加速15%、急减速15%、绿区驾驶(发动机最佳油耗区域)10%、长时间怠速10%、空挡滑行10%、怠速使用空调5%等九项评价指标2.宇通客车―“安节通”智能运营系统系统主要由车载终端设备、无线传播媒介、服务器平台三大部分组成3.青年客车―“行车宝”系统对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转速区(绿区)停留平均时间、急加速、急减速、发动机超转、离合器使用、紧急制动等操作行为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燃油油量传感器监控、燃油流量传感器监控、怠速时间监控、怠速时间油量消耗监控及同辆车不同驾驶员的油量消耗数据对比分析等方式提高车辆运营的能效。
第二章驾驶行为安全与节能评价指标研究2.1 驾驶行为安全评价指标研究(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指标确定:2.2 驾驶行为节能评价指标研究从行车前准备、驾驶操作(发动机起动、车辆预热、起步、换挡变速、加速、减速、车速控制、转向控制、特殊路段驾驶、行车温度控制、空调使用、发动机熄火、行车中检查、停车)、收车后检查等方面规范了驾驶员的驾驶操作。
(1) 车辆预热推荐柴油机的最佳升温转速为1300r/min,柴油机的起步冷却液温度为40 ℃。
因此,在气温不太低的情况下,发动机起动后在原地怠速运转不超过60s,无需专门预热即可起步。
(2) 起步操作(3) 档位操作(4) 加速操作驾驶经验和试验结果均表明,缓加速比急加速要省油,就是强调了加速操作的柔和性。
从而将加速操作的节能评价标准定为汽车的加速度。
(5) 减速操作在同样的减速区间,采用急减速(Ja=0.69m/s2)将比平缓减速(Ja=0.3m/s2)多的百公里油耗大25.84%,减速距离短45.24m,油耗多0.21ml。
不得空挡滑行。
(6)车速控制当加速踏板位置不稳、车速上下波动时,汽车的百公里油耗会增加,而且速度波动越大,百公里油耗增加越大。
此外,在速度波动范围相同的情况下,踩加速踏板越急比缓冲加速踏板的百公里油耗要高。
(7)车辆怠速因此,当汽车停车后(尤其是长时间停车),要尽量减少发动机怠速空转时间,及时使发动机熄火。
(8)车辆技术状况因此将用车辆信息技术监测车辆是否有故障信息作为评判车辆技术状况的方法之一。
(9)车辆空调使用评判空调使用合理性的较好方法是判断车厢内的温度是否过低。
综上第三章驾驶行为安全与节能评价方法研究3.1 驾驶行为安全与节能评价指标理论模型3.1.1 车辆预热(1)评价模型及参数分析(3)评价方法对于车辆怠速预热操作的合理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1)t≤ta1,即怠速时间不能过长;(2)T≤Ta1,即怠速时冷却液温度不应上升过高;(3)n≤na1,即怠速时不应使发动机高速空转。
当t>ta1时,记录累计怠速预热时间及该不良驾驶行为的次数;当T>Ta1时,记录累计怠速预热时间及该不良驾驶行为的次数;当n>na1时,记录该不良驾驶行为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