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的经济学的作业
北语 19春《国际经济学》作业_1234
19春《国际经济学》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的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以自由贸易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A. A 世界贸易组织B. B 世界银行C. C 国际货币资金组织D. D 亚太经合发展组织答案:A 加:131—9666--29062.国际货币体系按照是否有意识地进行组织安排可以划分为()A. A金本位、信用本位和介于二者之间的金汇兑本位制B. B固定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C. C自发存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人为安排组织的国际货币体系D. D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牙买加体制答案:C3.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答案:D4.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 )。
A. 进出口B. 利息收支C. 直接投资D. 特别提款权变动答案:D5.下列内容不属于国内吸收的是()。
A. 消费支出B. 投资支出C. 政府购买D. 净出口答案:D6.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A. 幼稚工业理论B. 夕阳工业理论C. 国防论D. 资源禀赋论答案:D7.下列不属于长期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的是()A. A 直接投资B. B 间接投资C. C 出口投资D. D 国际贷款答案:C8.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A.商品B. B.资本C. C.人员D. D.技术答案:A9.歧视性政府采购属于一种()。
A. 新非关税壁垒措施B.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C. 出口管制措施D. 进口管制措施答案:B10.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中,进出口需求弹性应满足(),本币贬值才能有效的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A. 进口需求弹性为正,出口需求弹性为正B. 进口需求弹性为正,出口需求弹性为负C. 进口需求弹性为负,出口需求弹性为正D. 进口需求弹性为负,出口需求弹性为负11.在斯图旺表中第三象限表示()A. A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B. B 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C. C 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D. D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12.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A. A.零进口关税B.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 C.禁止性关税D. D.禁止性关税以上13.利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两种相同货币汇率的不一致,以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该种货币来谋取利润的一种外汇交易称为()。
XXX15秋《国际经济学》作业4满分答案
XXX15秋《国际经济学》作业4满分答案15秋《国际经济学》作业4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
)1.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入国()。
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正确答案:A2.从()以后,欧元区内各国的原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内国家唯一的货币。
A。
1991年1月1日B。
2000年7月1日C。
2002年1月1日D。
2002年7月1日正确答案:D3.一国经济的对外均衡,就是实现()。
A.物价稳定B.国际收支平衡C.经济稳定增长D.充分就业正确答案:B4.人们较注重名义货币收入,而对物价的变化并不敏感的效应称为()。
A.货币幻觉效应B.真实货币余额效应C.收入再分配效应D.资源再分配效应正确答案:A5.发达国家劳务输出的结构特点是()。
A.要素性劳务输出B.非要素性劳务输出中的消费性服务C.非要素性劳务输出中的出产性服务D.大规模劳务输出正确答案:C6.由于未预料的汇率变化导致企业或个人未来的纯收益可能受到损失的风险是()。
A.交易风险B.经济风险C.会计风险D.汇率风险正确答案:B7.外汇管制针对的活动不包括()。
A.外汇收付B.外汇生意C.外汇借贷D.外汇转移正确答案:C8.1816年,()最早实行金本位。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正确答案:C9.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平衡意味着()。
A.国际进出与商品市场同时平衡B.国际收支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C.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D.国际进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平衡正确答案:D10.国际金本位是指主要国家以()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A.白银B.黄金C.钻石D.纸币正确答案:B15秋《国际经济学》作业4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
A.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B.汇率制度的确定C.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D.国际金融机构管理正确答案:ABC2.国际进出调节的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货币贬值的吸收效应可以分化为()。
西交《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
判断一国的要素丰裕度一般有两种方法:(1)实物单位定义法:如果B国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力的比率大于A国,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
(2)():如果B国资本的价格与劳动力的价格的比率小于A国,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A. 要素绝对价格定义法B. 实物绝对价格定义法C. 要素相对价格定义法D. 实物相对价格定义法满分:2 分2. 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比之其他国家拥有()的劳动生产率或更低的生产成本即为一国的绝对优势、A. 更高B. 更低C. 相等D. 无法比较满分:2 分3. 在法兰克福市场上,汇率$1=DM1.25用的是()。
A. 间接标价法B. 市场标价法C. 直接标价法D. 混合标价满分:2 分4. ()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国际资本流动、A. 短期资本流动B. 长期资本流动C. 国际资本流动D. 不定期资本流动满分:2 分5. 国际贸易通过一系列刺激效应和传递机制作用于经济部门,最终推动经济增长的动态机制。
这种最终推动经济增长的贸易利益称为(),也称贸易间接利益、A. 静态贸易利益B. 贸易直接利益C. 动态贸易利益D. 静止利益满分:2 分6. 在国际贸易中,所谓等价交换就是国际价值等量的交换,不等价交换就是国际价值不等量的交换。
不等价交换意味着国际剥削的存在。
其原因有政治上的、历史上的,但主要表现是()上的,即各个国家之间因为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引起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差别,从而造成国际交换中的不等价交换。
A. 政治B. 经济C. 社会D. 国际满分:2 分7. 产品生命周期是(productlifecycle)观念,简称PLC,是把一个产品的()历史比作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老化、死亡等阶段。
北语 20春《国际经济学》作业_1234
1.按照技术差距贸易论,技术差距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
答:正确
2.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利用所谓的"后发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正确
3.在进出口需求无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即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答:错误
4.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
C. C自发存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人为安排组织的国际货币体系
D. D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牙买加体制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4道小题,总分值16分)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内容包括()。
A.商品贸易收支
B.对外投资收支
C.劳务收支
D.经常转移
2.以下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说法正确的有()。
A.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使用
D.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
2.根据经济联合的形式以及国家主权让渡程度的不同,经济一体化形式分为()。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经济联盟
D.xx
3.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增长
B.国际收支
C.资本流动
D.通货膨胀率
4.国际收支的各种差额中,基本差额包括()。
A.零
B.小于需求弹性
C.大于需求弹性
D.无穷大
答:D
6.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 1,6
B. 2,4
C. 3,4
D. 4,7
答:A
南开大学20秋《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1.中国单位劳动产出为20码布或25公斤小麦,美国单位劳动产出为40码布或100公斤小麦,则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1码布2公斤小麦是一种可行的国际交换价格B.中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贸易后布与小麦的全球总产量都将比贸易前得到提高D.如果国际比价为1码布1.25公斤小麦,则国际贸易对中国总体福利无影响答案:C2.成员国间实现了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但经济政策尚未协调一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指的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联盟答案:C3.下列属于马歇尔—勒纳条件前提假定的是()。
A.供给弹性无穷大B.供给无弹性C.小国情况下D.大国情况下答案:A4.下列哪一项不是构成倾销的条件?()A.企业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B.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不同C.该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不变D.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分割的答案:C5.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J曲线效应”,在货币贬值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贸易收支倾向于()。
B.恶化C.不发生变化D.变化方向不确定答案:B6.下列哪一项不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后果?()A.减少失业B.进口需求增加C.利率上升D.贸易收支改善答案:D7.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通胀和顺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政策搭配是()。
A.紧财政、松货币B.松财政、松货币C.紧财政、紧货币D.松财政、紧货币答案:A8.可以帮助一国缓解通胀压力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政策组合是()。
A.紧缩财政,放松货币B.紧缩财政,紧缩货币C.放松财政,紧缩货币D.放松财政,放松货币答案:A9.作为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代表,APEC不具有哪一项特征?()A.非排他性B.非机制性C.渐进性D.集体行动一致性10.里昂惕夫之谜是对()进行实证研究时得到的结论。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B.相互倾销理论C.比较成本理论D.要素禀赋理论答案:D11.下列有关最佳关税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国际经济学作业⼀、名词解释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国(地区)的⽣产商或出⼝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国(地区)市场的⾏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个国家为了进⼝⼀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进⼝量愿意提供的出⼝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率)。
国际收⽀:国际收⽀分为狭义的国际收⽀和⼴义的国际收⽀。
狭义的国际收⽀指⼀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贸易和资本往来⽽引起的国际间资⾦收⽀流动的⾏为。
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和以货币表⽰的资产的转移。
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义的国际收⽀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年)⼀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简答题试画出出⼝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答:出⼝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产品的出⼝规模极⼤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且该国的国民福利⽔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产品X 的出⼝规模极⼤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
由图中的⽆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平低于增长前。
这种情形就成为“出⼝贫困化增长”。
产⽣出⼝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产品的出⼝量中占到相当⼤的⽐重,这样,当其出⼝⼤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幅下跌。
(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幅增长。
国际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 621512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X Y 1045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202041 国际经济学 作业(专升本)
《国际经济学》作业一.判断题1.重商主义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2.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与贸易的情况。
3.一般来说,国际贸易可以使一国达到比自给自足条件(无贸易)下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4.需求重叠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5.进口配额对进口产品实施数量上的限制。
6.当自由贸易区的某个成员国开始从非联盟成员国进口产品时,贸易转移随之发生。
7.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单个消费者或国家提供相同价值或满意感的商品的不同组合(如小麦和大米)。
8.大小不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9.贫困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10.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便其劳动力充裕的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1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12.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市场价格降低会增加购买数量和消费者剩余。
13.如果美元价格从110日元下降到100日元,美元将相对于日元贬值14.汇率超调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对出口的短期需求是弹性的15.金本位制依靠汇率易变性纠正国际收支赤字16.开放经济中的国际贸易乘数大于封闭经济中的单一乘数17.如果一国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为使货币贬值能够改善该国贸易赤字状况,应该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
18.国际劳动力移民可能会增加国家间的工资差异,降低总的经济效率。
19.一国需要用经常账户盈余来改善本国的净债务状况。
20.外汇市场是国际贸易商品交易的场所。
21.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
22.如果将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则它就是指用将来的商品去交换现在的商品。
23.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都属于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而非静态效应。
24.25%的汽车关税为国内汽车产业提供了25%的保护。
北语 20春《国际经济学》作业_1234
20春《国际经济学》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44分)1.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 B.技术水平的差异C. C.产品品质的差异D. D.价格的差异答:A 【131】【9666】【2906】2.人们较注重名义货币收入,而对物价的变化并不敏感的效应称为()。
A. 货币幻觉效应B. 真实货币余额效应C. 收入再分配效应D. 资源再分配效应答:A3.三元悖论成立的前提是()A. A完全竞争市场B. B开放经济C. C封闭经济D. D垄断答:B4.下列不属于判断一种外币资产是否为外汇的标准的是()。
A. 价值性B. 可偿性C. 可兑换性D. 国际通用性答:A5.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A. 零B. 小于需求弹性C. 大于需求弹性D. 无穷大答:D6.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A. 1,6B. 2,4C. 3,4D. 4,7答:A7.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中,进出口需求弹性应满足(),本币贬值才能有效的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A. 进口需求弹性为正,出口需求弹性为正B. 进口需求弹性为正,出口需求弹性为负C. 进口需求弹性为负,出口需求弹性为正D. 进口需求弹性为负,出口需求弹性为负答:A8.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A. A 外国企业B. B 非盈利机构C. C 国际经济组织D. D 政府答:C9.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的优势不包括()。
A. 所有权优势B. 区位优势C. 内部化优势D. 比较优势答:D10.规模经济是指( )。
A. 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B. 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增C. 产品的单位成本不随产量变化D. 要素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的增加答:A11.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A. A.烟草贸易公司B. B.铁路运输公司C. C.橡胶生产国组织D. D.石油输出国组织答:D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4道小题, 总分值16分)1.外国企业产品在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受到影响的因素有()。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F2.F 3.T 4.F 5.T 6.T 7.T 8.T 9.F 10.F 11.F 12.T13.T 14.T 15.F 16.F 17.T 18.F 19.T 20.F 21.F 22.T23.F 24.F二、选择题1.c 2.d 3.b 4.b 5.c 6.d 7.d 8.c 9.a 10.c 11.b 12.d 13.A 14.A 15.B 16.D 17.D 18.B 19.C 20.D 21.D 22.A 23.C 24.C 25.c 26.b 27.d 28.d 29.c 30.c 31.d 32.b 33.d 34.b 35.D36.c 37.a 38.d 39.a 40.d 41.d 42.d 43.b 44.d 45.c 46.b三、概念解释1.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2.幼稚产业理论:是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是一种暂时性的。
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应能抵消现有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则更为注重外部规模京的重要性。
3.战略性贸易政策:该政策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提出的。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4.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5.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无论两种要素的所有者倾向于消费哪种商品,国际贸易将提高一国出口产品中密集是用要素(即本国较丰裕的要素)的收益,而降低其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要素(即本国较稀缺的要素)的收益。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1.要素禀赋: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
一国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
2比较优势3.生产者剩余4.购买力平价5规模经济6套值保值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B)A 两国的绝对优势B 两国的比较优势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 两国的要素禀赋2.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B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3.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B )A 上升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4.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 )A1,6 B2,4 C3,4 D4,75.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 D )A 企业B 居民户C 家庭D 国家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的是( B )A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B 要素是完全流动的C 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D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7.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8.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D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9.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B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10.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D )A.幼稚工业理论B.夕阳工业理论C.国防论D.资源禀赋论11.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 A )A.日内瓦B.纽约C.布鲁塞尔D.乌拉圭1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D )A.双边套汇B.多边套汇C.套利D.套期保值12.设三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A.8.3870B.8.085C.10.2931D.6.587613.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最早出现金融动荡的国家是( B )A.印度尼西业B.泰国C.日本D.韩国14.倾销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包括( C )A.掠夺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 B.攻击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C.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 D.持续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15.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倾向于( B )A.保护贸易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C.非关税贸易壁垒 D.关税贸易壁垒三、判断正误:1.列昂惕夫反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关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了保护。
国际经济学作业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某国是一个劳动力没有生产效率的国家。
在该国,生产一单位任何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都比别的国家多。
该国的领导人认为,由于劳动力如此缺乏效率,本国不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收益。
他们的想法正确吗?请解释原因。
2、假定在短期内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因此每个国家一定是在封闭条件下的生产点生产,在这种情形下允许进行国际贸易仍然有利可图吗?为什么?你的答案与交换所得和专业化生产所得有怎样的联系?3、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
A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Y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
B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
a. 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为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表明了怎样的贸易方向?为什么?c. 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为什么?每种商品各自生产多少?d. 不使用绝对优势定理而用相对优势定理回答b和c的问题。
e. b和c的答案和d的答案有何不同?为什么?4、考虑一个由两个国家组成的世界,一个大陆国,一个岛国。
每个国家有1000单位的劳动力,而且劳动力是唯一的投入品。
在大陆国,生产一台电脑需要10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纺织品需要20单位劳动。
在岛国,生产一台电脑需要20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纺织品需要10单位劳动。
a.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标出纵轴和横轴的截距以及斜率。
b.大陆国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大陆国生产一单位纺织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岛国国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岛国生产一单位纺织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c.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电脑的相对价格在大陆国和岛国各是多少?为什么?d.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e.如果大陆国和岛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那么大陆国和岛国将各生产多少台电脑,多少单位纺织品?为什么?f.经过几年的贸易,大陆国和岛国通过了新的法律,规定每个国家在每个行业中必须使用一半劳动力。
北语网院20春《国际经济学》作业_1答案
(单选)1: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B: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C:B.技术水平的差异
D:C.产品品质的差异
E:D.价格的差异
正确答案:B
(单选)2:人们较注重名义货币收入,而对物价的变化并不敏感的效应称为()。
A:货币幻觉效应
B:真实货币余额效应
C:收入再分配效应
D:资源再分配效应
正确答案:A
(单选)3:三元悖论成立的前提是()
B:A完全竞争市场
C:B开放经济
D:C封闭经济
E:D垄断
正确答案:C
(单选)4:下列不属于判断一种外币资产是否为外汇的标准的是()。
A:价值性
B:可偿性
C:可兑换性
D:国际通用性
正确答案:A
(单选)5: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
B:零
C:小于需求弹性
D:大于需求弹性
E:无穷大
正确答案:E
(单选)6: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B:1,6
C:2,4
D:3,4
E:4,7
正确答案:B
(单选)7: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中,进出口需求弹性应满足(),本币贬值才能有效的使国。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F2.F 3.T 4.F 5.T 6.T 7.T 8.T 9.F 10.F 11.F 12.T13.T 14.T 15.F 16.F 17.T 18.F 19.T 20.F 21.F 22.T23.F 24.F二、选择题1.c 2.d 3.b 4.b 5.c 6.d 7.d 8.c 9.a 10.c 11.b 12.d 13.A 14.A 15.B 16.D 17.D 18.B 19.C 20.D 21.D 22.A 23.C 24.C 25.c 26.b 27.d 28.d 29.c 30.c 31.d 32.b 33.d 34.b 35.D36.c 37.a 38.d 39.a 40.d 41.d 42.d 43.b 44.d 45.c 46.b三、概念解释1.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2.幼稚产业理论:是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是一种暂时性的。
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应能抵消现有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则更为注重外部规模京的重要性。
3.战略性贸易政策:该政策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提出的。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4.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5.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无论两种要素的所有者倾向于消费哪种商品,国际贸易将提高一国出口产品中密集是用要素(即本国较丰裕的要素)的收益,而降低其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要素(即本国较稀缺的要素)的收益。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二章
Chapter 2 World Trade—An Overview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1. What percent of all world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is exported to other countries?(a) 10%(b) 25%(c) 50%(d) 100%(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B2.What percent of all world imp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were exported?(a) 10%(b) 25%(c) 50%(d) 100%(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D3. What percent of all world consumption (private and public, including real investment) was imported?(a) 10%(b) 25%(c) 50%(d) 100%(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B4. The gravity model, that states that size matters,predicts that the weight of the traded good will________ related to its likelihood to be exported(a) be directly(b) be inversely(c) not be(d) All of the above(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E5. The gravity model offers a log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fact that(a) Trade between Asia and the U.S. has grown faster than NAFTA trade.(b) Trade in services has grown faster than trade in goods.(c) Trade in manufactures has grown faster tha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 exceeds International Trade of the European Union.(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D6. The gravity model suggests that over time(a) trade between neighboring countries will increase(b) trade between all countries will increase(c) world trade will eventually be swallowed by a black hole.(d) trade between Earth and other planets will become important(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E7. The gravity model explains why(a) trade between Sweden and Germany exceeds that between Sweden and Spain(b) countries with oil reserves tend to export oil.(c) capital rich countries export capital intensive products(d) intra-industry trade is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forms of trade between neighboringcountrie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A8. According to the gravity m odel, a characteristic that tends to affect the probability of trade existingbetween any two countries is(a) their cultural affinity(b) the average weight/value of their traded goods(c) their colonial—historical ties(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e) the number of varieties produced on the average by their industries.Answer: D9. The one single trade partner country of the U.S. is(a) United Kingdom(b) Canada(c) Mexico(d) Japan(e) IsraelAnswer: B10. In general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nd to promote the probability of trade volumes between twocountries(a) Linguistic and/or cultural affinity(b) Historical ties(c) Sizes of economies(d) Mutual membership in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e) All of the aboveAnswer: E11. Since World War II (the early 1950s), the proportion of mostc ountries’ production being used insome other country(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B12. Since World War II, the likelihood that foreign markets would gain importance in the averageexporters’ as a source of profits(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B13. Since World War II, the likelihood that any single item in the typical consumption basket of aconsumer in the U.S. originated outside of the U.S.(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B14. Since World War II,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job a new college graduate will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affected by world trade(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B15. Since World War II,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raw materials, including oil, in total world trade(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C16. In the current Post-Industri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including banking andfinancial services)(a) dominates world trade(b) does not exist(c) is relatively small(d) is relatively stagnant(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C17. In the pre-World War I period, the U.S. exported primarily(a) manufactured goods(b) services(c)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C18. In the pre-World War I period, the United Kingdom exported primarily(a) manufactured goods(b) services(c)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A19. In the pre-World War I period, the United Kingdom imported primarily(a) manufactured goods(b) services(c)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C20. In the present, most of the exports from China are in(a) manufactured goods(b) services(c)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A2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explain the extent of trade between Ireland and the U.S.?(a) Historical ties(b) Cultural Linguistic ties(c) Gravity model(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CEssay Questions1. When comparing the composition of world trad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1st Century,we find major compositional changes. These include a relative decline in agricultural and primary-products (including raw materials). How would you explain this in terms of broad historicaldevelopments during this period?Answer: The typical composition of world production during this period experienced major changes. Focusing on today’s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primarily members of the O ECD),the industrial-employment composition was focused primarily on agriculture. Most valuewas in land. The predominant single consumption category was food. Since then, theeconomies shifted from the agricultural 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s (continuing trendsbegun over a century earlier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comes rose, and consumptionshifted in favor of (increasingly affordable) manufactures. Both income and priceelasticities were greater in manufactures tha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there was a steady tendency for synthetic (manufactured) inputs to replace agriculturalbased raw materials and industrial inputs. Hence, trade and of course international tradeconformed to overall changes in patterns of worl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2.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major compositional shifts fromexports of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and raw materials) to exports of manufactures.How might you explain this in terms of broad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during this period?16 Krugman/Obstfeld ?Seventh EditionAnswer: Any discussion of the export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must first clarify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al inclusion. In particular, the exports of the (non-OECD) developingcountr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ominated by the experience of a relatively smallnumber of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termed the New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ICs).Since they experienced both very rapid increases in their exports, and very rapid increasesin the manufactured component of their exports, their experience alone may explain thebulk of the observed phenomenon. Many would exclude the NICs from the developingcountry category so as to be able to focus the discussion on a more representative sampleof (the over 100)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 recently, a second wave of East Asiancountries, notably including China have replicat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NICs, and thisagain muddies the water for one interested in focusing on the export experience of thegrowing heterogenous category, developing countries.Chapter 2 World Trade—An Overview 17 Another explanation of the growing dependence on manufactured exports on the part of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follows the answer to question 1 above. Since the consumer( including industrial consumer) markets in OECD countries were rapidly shifting awayfrom primary products, these markets were rapidly disappearing.In addition, in the world markets for primary products was generally limited by low priceand especially income elasticities; agricultural sectors tended to be highly and rigidlyprotected in potential OECD markets; and escalating effectivetariff structures leviedsystematically large levels of protection against the primary exports of the developingcountries; success in world exports had to be pursued outside of the traditional primaryexports of these countries.3. The Neoclassical Heckscher-Ohlin model assumes that all producers of any industrial product hasknowledge of, and may avail itself of the sam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vailable to producers in any other country. Many have flagged this identical technology assumption as an unrealistic assumption.During the past half centur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in world trade has steadily increased. How w ould this trend affect the realism of the “identicaltechnology” assumption?Answer: Noting that MNC plants tend to use more labor intensive production processes in countries where labor tends to be relatively cheap (both in “low” tech , e.g. Nike, and“high tech,” e.g. Motorola), one may argue that MNCs usedifferent technologies in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this is a gross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identicaltechnology assumption . It is axiomatically obvious that if the same MNC is producingsomething in both labor abundant and labor scarce using different processes, itnevertheless has knowledge (intimate knowledge in the case of proprietary patentedprocesses) of available technology. The fact that the MNC may choose not to apply thesame degree of capital intensity in environments with greatly different relative factorprices in no way lessens the fact that the Heckscher-Ohlinidentical technologyassumption is strengthened due to the growing relative strength of MNCs in developingcountries. An additional fact that strengthens this argument is that, as compared to theearly 1950s, a growing proportion of MNCs are themselves bas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uch as China and Brazil.4. One of the major political developments of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s the growing size andeconomic/monetary integr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What effect do you think this will hav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between countries?Answer: The growing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countries of Europe, both the old and existing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 (EU) and the new countries joining it(including perhaps soon, Turkey), means that the barriers to trade are steadily falling in aregion that has traditionally dominated world trade. The common monetary unit should initself go far to promote inter-country trade within the growing EU (judging by thepositive historical effect of a single currency in the U.S.). The standardization of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railroad gauges, highway signs etc.) and product codes will alsopromote expansion of intra-EU trade. The decline in the probability of political conflictassociated with this comprehensive economic union, plus conscious attempts to cooperatein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stances again point to growing international trade, allowingthese countries to increasingly enjoy the fruits of potential positive scale economies, andmore traditional classical and neo-classical gains from trade. The scale economies willalso tend to increase trade between the EU and other countries.18 Krugman/Obstfeld ?Seventh Edition5. The Services sector has been steadily rising in relative importance in GDP of the United States, aswell as e lsewhere around the world. Since “servic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non-tradables” (e.g. it is difficult to export haircuts), it may be argued that this trend will likely slow the rapid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Discuss.Answer: This argument stands on questionable logical foundations. The past half century has seena steady growth in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trendhas been reversed only by global conflicts, i.e. the two World Wars. This trend hasremained steady and robust despite major compositional shifts (e.g. from primary tomanufacturing), and location shifts (e.g., the sudden rise of NICs as significant group ofexporters). The trend will probably continue into the reasonable future, fueled by bothsuper-regional preferential trade regions and a growing impact of the multilateral forces,represented institutionally b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as illustrated by therecent abolishment of the epitome cartelized trade, the world trade in textiles. Driven bytechnology—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a reversal ofthe growing trade trend is not likely in t he near future. In any case, many “services” are infact quite tradable. Examples would be financial services, long-distance teaching, “help-desk” outsourcing, consulting and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others. In fact, when a touristgets a haircut, we s ee that even haircuts become a “tradable” service.。
国际经济学第三李坤望期末复习题
《国际经济学》作业一(第1-5讲)一.选择:1、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1) D、A (2) C、B (3) A、D (4) B、C2.假定食品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特定要素分别为土地与资本,两部门共同要素为劳动力,如果食品价格下降8%,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1) 工资率下降幅度小于8%(2) 食品部门产量下降、制造业部门产量上升(3) 资本所有者收入上升、土地所有者收入下降(4) 劳动力从食品部门流向制造业部门3.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 产品的生产需要1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 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推出(1) 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2) 本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3) 外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4) 外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说明:(1)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2)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3)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4)国际市场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商品。
5、如果—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人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增长模式为:(1)进口替代。
(2)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3)出口扩张(4)以上三者都不对。
6、以下产品中,哪一种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1)大米(2)电视机(3)原油(4)矿物7、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1)制造大量出口顺差(2)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3)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4)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8、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某国是一个劳动力没有生产效率的国家。
在该国,生产一单位任何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都比别的国家多。
该国的领导人认为,由于劳动力如此缺乏效率,本国不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收益。
他们的想法正确吗?请解释原因。
2、假定在短期内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因此每个国家一定是在封闭条件下的生产点生产,在这种情形下允许进行国际贸易仍然有利可图吗?为什么?你的答案与交换所得和专业化生产所得有怎样的联系?3、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
A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Y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
B国生产1个单位的X 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
a. 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为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表明了怎样的贸易方向?为什么?c. 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为什么?每种商品各自生产多少?d. 不使用绝对优势定理而用相对优势定理回答b和c的问题。
e. b和c的答案和d的答案有何不同?为什么?4、考虑一个由两个国家组成的世界,一个大陆国,一个岛国。
每个国家有1000单位的劳动力,而且劳动力是唯一的投入品。
在大陆国,生产一台电脑需要10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纺织品需要20单位劳动。
在岛国,生产一台电脑需要20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纺织品需要10单位劳动。
a.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标出纵轴和横轴的截距以及斜率。
b.大陆国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大陆国生产一单位纺织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岛国国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岛国生产一单位纺织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c.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电脑的相对价格在大陆国和岛国各是多少?为什么?d.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e.如果大陆国和岛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那么大陆国和岛国将各生产多少台电脑,多少单位纺织品?为什么?f.经过几年的贸易,大陆国和岛国通过了新的法律,规定每个国家在每个行业中必须使用一半劳动力。
换句话说,大陆国一半的劳动力必须生产电脑,一半的劳动力必须生产纺织品。
在岛国同样这样要求。
在新的法律下,大陆国和岛国将各生产多少台电脑,多少单位纺织品?为什么?g.大陆国和岛国之间限制专业化和贸易的法律的经济成本有多大?5、假设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为:L A=2000,L B=2000;两个国家生产X和Y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使用量分:aLX =10;aLY=20;bLX=20;bLY=10。
a.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A和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c. 现在假设A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使用原来每种商品所用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X和Y的方法,所以现在aLX =5;aLY=10。
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A和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d. 假设A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使用原来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X的方法,所以现在aLX =5;aLY=20。
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A和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e. 现在假设A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使用原来劳动的四分之一来生产商品Y的方法,所以现在aLX =10;aLY=5。
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A和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6、A国用它所有的资源能生产出500蒲式耳的玉米或者1,000蒲式耳的小麦。
假设目前A国没有贸易。
消费250蒲式耳的玉米和500蒲式耳的小麦。
a.画出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一个贸易伙伴国和A国在贸易条件为1的条件下进行玉米和小麦的贸易。
请证明,即使A国继续生产250蒲式耳玉米和500蒲式耳的小麦,如果A国的居民和贸易伙伴进行交换,他们的情况会更佳。
A国会出口小麦还是会出口玉米?A 国会进口小麦还是会进口玉米?c.如果A国根据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它的产品,那么贸易的数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A国是专门生产小麦还是玉米?它是部分专业化分工还完全的专业化分工?7、请评价下面的说法。
“李嘉图模型假设每个国家固定的劳动禀赋在封闭条件下或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都是充分就业的。
该模型还假定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不会改变。
因此,世界经济通过贸易不会生产出比自给自足更多的产出。
”8、下表给出了在三种假设情况下,A国和B国生产一单位X商品和一单位Y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
情况I情况II情况IIIA国B国A国B国A国B国X商品131212Y商品242421a. 在每种情况下,每个国家在哪(些)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b. 在每种情况下,每个国家在哪(些)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c. 在哪(些)种情况下,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为什么?第三章古典贸易理论1、假定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
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本丰富。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a.画出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为什么它们的形状会是这样。
b.在封闭条件下,各国的比较优势分别是何种商品?解释原因。
c.在开放条件下,当香港和日本进行贸易时,根据H-O定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d.分别就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在图中标出各国的生产点,消费点,进口量和出口量以及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和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2、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两国在下列情况下会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吗?a.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偏好不相同b.相同的偏好,但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c.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并举例。
3、一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X=10LK。
指出3种可以使企业生产出200单位产出的投入品组合方式。
在每种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是多少?如果工资率是每单位10美元,资本的租金率为每单位20美元,那么企业三种投入组合的成本各是多少?4、是什么决定了每个国家每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为什么一个国家的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可能都比另一个国家高?你可以想象到两个国家的每个部门都表现出相同的资本—劳动比的情形吗?请给出解释。
5、为什么两个国家自给自足的相对价格限定了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请给出解释。
6、假设偏好显示了一种本国偏向,即每个国家的居民消费相对较多国内生产的商品,而消费相对较少进口的商品。
本国偏向会加强还是减弱基于不同要素禀赋的生产偏向模式?为什么?与相同偏好的情况相比,是产生了更多的贸易还是更少的贸易?7、凹的和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反映怎样的成本递增/递减情况?8、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示解释下列情况对某个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家经济的影响:a. 被隔离在新技术之外b.本国居民无法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c.企业无法进行专业化生产9、一些人认为,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美国的生活水平将要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试评论这一观点。
10、考虑如下两国的要素禀赋,A和B:要素禀赋国家A B劳动力(百万工人)4520资本存量(千台机器)15 10a 哪个国家相对资本丰裕?b 哪个国家相对劳动力丰裕?c 假设商品S相对商品T属资本密集型,哪个国家在生产商品S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11、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印度劳动力丰富。
小麦相对于纺织品属于土地密集型商品。
利用图示说明贸易前后这两个国家的均衡。
随着这两个国家贸易的上升,哪种要素获益,哪种要素遭受损失?为什么?12、假设A国劳动力丰富。
它能够生产两种商品,X和Y。
X相对于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画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并确定贸易前的X相对于Y相对价格。
现在,假设一种新的技术使得资本能够更有效率地生产商品X,分析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能出现的变化,同时分析A的商品X的相对价格的变化。
这将会如何影响A的贸易模式?为什么?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1、假设只有劳动和土地两种投入品。
A国是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在这里种植咖啡和小麦。
咖啡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小麦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
劳动在咖啡和小麦部门都可以工作,而且可以轻易地在两个部门间流动。
但是,土地是专属的;平原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小麦,而山地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咖啡。
“小麦地”对于生产咖啡是无效的,“咖啡地”对于生产小麦也是无效的。
如果A国与一个偏好相同的国家开展贸易,短期对下列对象将发生什么?a.对于该国的小麦和咖啡生产?请解释。
b.对于该国小麦和咖啡的价格?请解释。
c.对于该国的工资情况?请解释。
d.对于该国小麦地的价格?请解释。
e.对于该国咖啡地的价格?请解释。
f. 对于工人、小麦地所有者和咖啡地所有者的福利或购买力?请解释。
2、假定香港地区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
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本丰富。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a. 如果两种要素在部门间是可以流动的,那么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有怎样的感受:香港的资本所有者、香港的劳动力、日本的资本所有者、日本的劳动力?b. 现在假设劳动在部门间完全自由流动,但是资本在部门间不能流动。
即,一些资本适于生产汽车,但不适于生产服装,反之亦然。
那么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有怎样的感受:香港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香港的服装生产资本所有者、日本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日本的服装生产资本所有者、香港的劳动力、日本的劳动力?3、假设两个国家允许商品的自由贸易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这样的安排叫做共同市场),为什么预测两国贸易的程度和模式比较困难?4、在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争论中,同一个行业的工人和资本所有者往往站在同一立场(例如,美国的汽车生产者和联合汽车工人协会,或美国的钢铁生产者和联合钢铁工人协会)。
然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预测的是,贸易对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的影响不同。
那么国际贸易理论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5、简要解释为什么放大效应在预测不同集团是否会支持或反对国际贸易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6、“李嘉图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对于支持和反对自由国际贸易提供了不同的见解。
”请做出解释。
7、亚洲劳动丰裕的国家在国际贸易政策自由化后经历了工资的急剧上升。
这种现象与国际贸易理论的预期一致吗?请做出解释。
8、假设PX =aLX*w+aKX*r=6*w+4*r ,PY=aLY*w+aKY*r=7.5*w+2.5*ra.如果PX = PY=10,工资和租金的均衡价格是多少?b.如果PY升至12而投入系数不变,那么工资和租金的新均衡价格是多少?c.b中的变化发生后,工人的工资可以购买的X和Y是更多还是更少?资本所有者的租金可以的X和Y是更多还是更少?实际工资、实际租金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1、贸易的产品周期理论提出,经济上有效的生产的地理位置随着商品在它的生命周期的移动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