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成人still病1例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成人still病1例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成人still病1例发表时间:2012-09-04T14:56:07.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陈文玲1 李学麟2 [导读] 该病例符合成人still病诊断标准[1],西医治疗以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其副作用大。
陈文玲1 李学麟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2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4)【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09-01 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 disease,AOSD),是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咽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和肝功能受损等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
其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为主[1]。
李学麟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博览群书,熟读经典,临证中,不仅在内科、儿科的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善于辨治疑难重症。
笔者有幸师从,侍诊左右,颇受教诲。
李教授曾运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成人still病1 例,今整理于下,以飨读者。
1 临床资料患者某,女,61岁,以“反复发热1月余”为主诉,于2011-08-05 收住入院。
患者于6月24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恶寒,周身关节酸痛,呈游走性,背部散在团块状斑丘疹伴瘙痒,就诊当地医院及省级某三甲综合医院,先后予“拜复乐、马斯平”抗感染、清除炎症介质等处理,症状未见好转,后予加用“甲强龙、洛索洛芬”后体温可下降至正常,皮疹消退,但停药则反复。
遂转诊我院求中医药治疗。
入院时患者精神尚可,喜覆被,无发热,胸部散在团块状斑丘疹,口干,喜温饮,但饮不解渴,纳欠佳,时呕,寐欠安,尿灼热感,无尿痛、尿急、尿频,大便质可、秽臭。
查体:生命征正常,神清,舌红苔白腐脉滑数。
胸部散在淡红色斑丘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象明显升高,白细胞达25.0×109/l,轻度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生化全套示轻微肝功异常;铁蛋白大于1500ug/l;骨髓病理报告示增生活跃伴粒系优势增生骨髓象,倾向于反应性改变,可排除淋巴瘤可能;血培养无异常;肺炎支原体检测阴性;余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白虎加桂枝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白虎加桂枝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石膏15~60g 知母10~20g 甘草6g 粳米15g 桂枝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者。
【证析】疟疾以定时寒战高热为其特征,有间日一发者,亦有三日一发者。
若发时只热不塞,或热重寒轻,称为温疟。
此方所治,其脉如平,是脉不甚弦;身无寒但热,是阳邪偏胜;也是使用此方的依据。
【病机】阳邪偏胜。
【治法】辛寒清热,截疟和营法。
【方义】阳热鸱张,法当清热。
方用石膏、知母清其气热,甘草、梗米和其胃气,独加味桂枝,一则可通心营之络而治骨节烦疼,再则全赖此物截疟,消除病因,学者识之。
此方能治疟疾,一直难明其理。
虽然《名医别录》早有知母治疟记载,是否能够胜任,亦常令人怀疑。
1971年我院科研处组织医疗队到乐山地区研究疟疾治疗方法。
一小学教师献一单方,即单用桂皮30g于发疟前两小时服,连试数例皆效。
余曾用之,亦效。
可见方中桂枝才是治疟主药,注家所谓解肌发表,和营通络云云,其实均非确论。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两点:①仲景用此方治疗温疟,一直不明其理,千余年后始知桂枝能够治疟,揭开了此方能够治疟之谜。
②白虎汤是清热之方,加入桂枝,即呈寒热共用结构。
从而提示大寒大热之品亦可共用,但须用得其当。
【应用】除用于温疟以外,亦可用治热痹骨节烦疼。
【歌括】
《金匱》白虎桂枝汤,膏知草米桂枝裏,
温疟无寒但发热,热痹投之效亦良。
白虎加桂枝汤治痹证配方、医案
白虎加桂枝汤治痹证配方、医案
【组成】知母18克,甘草6克,石膏30克,粳米20克,桂枝9克。
【原方配方组成】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痹证,多缠绵难愈,关节疼痛,痛苦异常。
主要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顽痹三种类型。
①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重着不利。
偏于风胜者,疼痛多呈游走性,以腕、肘、膝、踝等大关节多见,或兼有畏风发热等表证,苔薄白,脉多浮缓;偏于寒胜者,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多固定不移,遇寒加剧,得热痛减,屈伸痛甚,运动受限,骨节寒冷,苔白,脉浮紧或沉紧;偏于湿胜者,肢体关节重着酸痛,多伴关节肿胀,肌肤麻木,阴雨天加重,喜按揉或兼胸闷泛恶,肢体困重等,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祛风散寒,温通经脉,利湿通痹。
②风湿热痹:发病急骤,肢体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得冷痛减,遇热加剧。
舌红绛,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胜湿。
③顽痹:痹证,反复发作,关节肿大,僵硬畸形,疼痛剧烈,麻木不仁,行走举动困难,阴雨天尤甚,身体消瘦,舌淡苔白或见瘀斑,脉沉细或涩。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化痰通痹。
常见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关节软组织病变多归属痹证的范畴。
根据《广州医药》1994,(2):45,何锦添报道:运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热痹10例,5~6剂后症状、体征消失,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处方:石膏120克,知母30克,薏苡仁10克,甘草6克,海桐皮15克,忍冬藤30克,牛膝10克,桂枝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Still病探析
参、 赤芍 、 丹皮 、 水牛角等清营凉血 , 并竹 叶、 银花 、 连翘等透 气转
营。而对于以四肢关节疼痛酸胀 、 浮肿 , 并伴 全身乏力 、 纳呆 、 尿 黄、 大便不爽 、 舌苔黄腻者 , 则 可认为 乃湿热 蕴结证 , 与中 医“ 热 痹” 相参 , 方选 蒿芩 清胆汤 、 四妙散 、 白虎加 桂枝 汤等加 减 , 同时 应当注意加用石楠藤 、 青 风藤 、 海风藤等藤类 药物 以加 强通利关 节的作用。药选苍术 、 黄柏 、 薏 苡仁 、 川牛 膝 、 土茯苓 、 虎杖 等解 毒燥湿 , 泽泻、 茯苓 、 瓜蒌 皮等通 利小便 以祛 湿 , 少佐 羌活 、 独活
退, 渴喜冷饮 , 汗出不恶寒 , 烦躁 、 神 昏, 并随高热 出现红色皮 疹 , 便 干溲赤 , 舌红苔黄燥 或舌绛 少苔 , 脉洪大滑 数 。所谓 “ 疹 为风
首先单独使用非 甾体 类抗 炎药 ( N S A I D s ) ; 对单 用 N S A I D s 不 能 缓解 再加用糖皮质激素 , 糖皮质激素对 该病反应 较好 , 大多数病 人 经糖皮质激素治疗 可以缓 解。对于经上述 治疗仍不 缓解或激 素减 量复发者 , 临床 上常加用抗风 湿药物 ( D MA R D s ) , 并 首选 甲
成人 S t i l l 病( A O S D) 是一种多关节炎症的全身性疾病 , 临床
以发热 、 皮疹 、 关 节炎 三联征 为主要 临床表 现 , 同时伴周 围血 白 细胞增高 、 肝脾 及淋 巴结肿 大等 多系统受 累… 。因其 主要 临床
2 祖 国 医学 对 A oS D 的认 识
祖 国医学并没有关 于 A O S D的记 载 , 根据 该病 临床表 现如
张遵涌 , 林 玩 福
经方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痛风
经方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痛风白虎加桂枝汤出自《金贵要略·疟病脉证治第四》,书中曰:“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痛,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本条虽为论述温疟之证治,但究其方药配伍,以清内热之白虎汤加发散表寒之桂枝而成,可知其病机为里热炽盛,表有寒邪,诸药配伍则有清热、通络、止痛之功,故临床亦广泛用于治疗痛风。
因桂枝芍药知母汤之病机为里热炽盛兼有表邪,加减此方治疗热痹,收效良好。
有医家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30例,临床治愈16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且无秋水仙碱之副作用。
有医家认为,手足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因痹痛日久而常服止痛类西药,易导致胃脘疼痛不适,脾胃亏虚;又白虎加桂枝汤中多苦寒辛凉之品,内服则加剧脾胃之伤伐之力;故改内服方药为外敷硬膏,治疗手足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采用止痛消炎外敷治疗的对照组。
有医家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治疗组选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味内服配合黄金膏外敷治疗,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有医家将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运用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
有医家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白虎加桂枝汤对大鼠痛风模型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关节及周围组织的k浓度降低,体征及病理方面均显示关节炎明显改善。
桂枝汤合白虎汤治疗幼年斯蒂尔病一得
按 :从 临 床 表 现 看 ,本 病 可 归 属 祖 国 医 学 “ 热 痹 ”范 畴 。患者 多 因 素 体 虚 弱 ,感 受 风 湿 热 毒 之 邪 , 壅滞经 络 、关 节 而发病 。方 中桂 枝 汤 疏 风 通 络 ,调 和
阴 阳,通 达 四末 ;白虎 汤清 热 除烦 ,养 胃生 津 ;配 伍 半夏 、延胡 索蠲 痹 止痛 ;麦 芽 健脾 开 胃 ;丹 参 、半 枝 莲清热解 毒 ,凉血 消疹 ,活 血通络 消肿 。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0 1 3年 9月 第 4 8卷 第 9 期
桂 枝 汤合 白虎 汤治 疗 幼 年斯 蒂尔 病 一得
赫 军 赫 辉 何 宾 徐 琳 王海 红
1 浙 江省 台州 市博爱 医 院 浙江 台州 3 1 8 0 5 0 2 河 南省 郑J , r 、 I 中 医 骨 伤 病 医院 河 南 郑 州 4 5 0 0 0 0
治准绳 》)造 成健 忘 的原 因是 复 杂 的 、多 因素 的 ,其 缓 解 健 忘 痛 苦 、
减 轻健 忘危 害 的最 重要 法宝 。
善忘者 ,脑 未满 也 ;老人 善 忘 者 ,脑 渐 空也 。 ”( 清 ・
林骊琴 《 类 证 治 裁 》)对 于 人 生 不 同 阶 段 的 生 理 变
关 键词
桂枝 汤 白虎汤 幼年 斯 蒂 尔病 医案 3剂 , 日 1 剂 ,水 煎取 汁 2 0 O ml ,分 早 、晚 2次 温 服 。
斯 蒂 尔 病 为 慢 性 关 节 炎 ,又 称 “ 变 应 性 亚 败 血
症” ,以 儿 童 多 见 。 临 床 以 弛 张 热 ,关 节 炎 ,皮 疹 ,
大枣 5枚 ,炙甘 草 3 g ,生 石 膏 ( 先煎) 、粳 米 各 2 0 g , 制 半 夏 、桂 枝 各 6 g ,延 胡 索 、丹 参 、炒 麦 芽 各 1 2 g 。
白虎加桂枝汤湿热类型之痹痛症,治疗因受湿热所引起的湿热性关节炎以及温疟疾病
白虎加桂枝汤***湿热类型之痹痛症,治疗因受湿热所引起的湿
热性关节炎以及温疟疾病
白虎加桂枝汤(既通经络,又与甘草以保胃气)
症状:温疟,其脉和平,但热不寒,骨节烦痛,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气粗烦燥,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功能:清热通络,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炙甘草、知母、石膏、糯米。
简介:本方是由白虎汤加桂枝而成。
加桂枝者,是因体内热盛而影响经络不通也,由于经络不通,湿热无以外泄,加桂可消骨节烦痛而红肿,并制石膏、知母之辛寒,以防因过量而损伤心阳之气;桂枝与炙甘草相配,一则顾扩心阳,二则保护胃气之不息,以防石膏、知母损伤后天之本;石膏与知母二者相合,共清上中下焦之热毒,糯米与炙甘草相用,既可补中益气,又可防桂枝辛热而继续伤损阴液。
五味共用,内热清除,经络通利,湿热外出,红肿顿消,阴液不损,口渴能免,呕恶则止。
此属湿热类型之痹痛症,故而可以治疗因受湿热所引起的湿热性关节炎以及温疟疾病。
【胡老亲述】白虎加人参汤证误治致死
【胡老亲述】白虎加人参汤证误治致死建立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按语】2011年前后在协助冯老做“冯世纶教授经方网络传承班”的时候,在网络上就有好多同学提出来将胡老讲稿中有关案例单独编辑整理,确实是大家热心参与,集体用力的结晶。
我们将陆续刊出这些胡老自述临证实践的治案故事。
胡老学验俱丰,所言掷地有声,让人信服,启发极大。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讲述是穿插在条文讲解过程中的,所以多是点到为止,未能充分展开叙述,读者当能举一反三。
【治验故事十一】白虎加人参汤证误治致死“有一个山东人,女的,姓马,患糖尿病,主要用白虎增液汤加人参之类治疗,很快就控制住了。
这个病人家里穷,住在我学生家,后来感冒了,流感,住院打针但发热不退,又吃阿司匹林等发汗,一吃热退,今天退明天就又热起来,就又发汗,反复治疗一个多月。
后来我那个学生去医院看她,人已经不行了。
他跟我说坏了,她得感冒住医院了,老治不好。
也请了别的大夫,后来叫我去看,我是私人诊所开业的,在大医院受歧视,开始我说不去,后来去了。
我去一看,是不行了,此人骨瘦如柴,穿袜子那腿就像根棍子似的,瘦得没形了,这就是反复发汗的结果。
之前请的那个中医,也是个好大夫,开的方子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病人脉浮而无力,虚数无度,还是发热。
我也没吱声,跟我学生出来我说,没有方子可再治疗了,现在就一个法子,也不见得能救其命,但可能会使其好一点,用大剂量的白虎加人参汤,起码用西洋参一两,大量人参,大量石膏。
我的学生说她太穷了,要是好不了就不治了。
后来她很快就死了,这就是给治死的。
像这种流感,开始发热,就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效果非常好,就不会有这种情形。
一发汗,体温当时散一散,过后还发热,就要仔细辨证,改变治法。
古人用汗法不会反复发汗的,所以用麻黄汤之后表不解,就要改用桂枝汤,变更一下发汗的方法,桂枝汤解肌,不是大发汗药。
这个人后来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光发热还不要紧,人就怕汗出太多,脱水,这津液脱到相当厉害的程度,再不知道正确的治疗方法,就容易造成死亡。
白虎加桂枝汤临床应用体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8月 第36卷8期(总第331期)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Vol.36 No.8·1098·中痛,但是本例失眠病机同为肝脾不调,瘀血水湿互结。
因此主方选择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原方重用芍药敛肝、和营,又佐以当归、川芎以调肝和血,更配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
全方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之力,是寓通于补之方。
肝脾同治,但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但以治血为主。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谓:“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又有《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谓“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先贤传奇医家赵羽皇,一言中的[4],谓“仲景制猪苓一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然其旨全在益阴,不专利水。
”当归芍药散和猪苓汤二者都有茯苓、泽泻,均可以利水湿。
方中阿胶、当归、芍药、川芎养血活血,滑石、猪苓泄少阴之热,又有白术顾护中州。
首诊处方全面而又精准的契合了水湿、瘀血、内热的病机特点。
因此,首诊服药后即有明显的疗效,失眠梦多大幅减轻。
二诊眠弱、口渴及烦热症状已减,其效彰显,因此减弱泽泻甘寒清热之力,增猪苓仍守原方之利水结之法。
加用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滋阴润肠。
三诊脉象无沉象,说明血脉已丰,故去阿胶之滋腻,滑石之滑利,脉触之弦,加丹参、茜草之活血调经化瘀。
四诊舌质稍红脉细滑,前次月经延后,故增加茜草量凉血调经以善后。
且眠弱症状未再复发,临床治愈。
另外,从初诊处方剂量特点来看,灵活改变当归芍药散的药物用量配比。
原方重用芍药为君以疗腹痛,本方则重用泽泻以利水湿。
《神农本草经》列泽泻为上品。
李时珍谓其“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
且泽泻性味甘寒泄热,与水热互结的病机相吻合,故此重用为君药。
中医认为,水血本同源,相济并倚行。
刘渡舟经方医案(白虎加桂枝汤证)
刘渡舟经方医案(白虎加桂枝汤证)图:中药石膏(白虎)49、白虎加桂枝汤证(1)温疟案刘渡舟医案:张x x,女,32岁。
新产后才九日,即外出产房,因而感受风寒,起病突然,寒战振栗,继而身半以上汗出,烦热难忍,身半以下无汗,反觉寒冷彻骨。
日干渴能饮,其人面色红赤,左额头疼痛,但项背恶风。
脉浮大,舌质红绛,苔薄白。
合而观之,知其人素体阳热内盛,值新产之后,血气虚弱,风邪乘虚而入。
阳热内盛,因风邪诱发而壅聚于上,气不能下达,所以出现上热下寒,内热外寒的情况。
治疗必须内清其热,外解其风。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炙甘草6克粳米一大撮桂枝6克白薇10克玉竹10克。
服药仅一剂,诸症霍然而愈。
【解说】《金匮要略-疟病篇》说:“温疟者,其脉如平,身但寒无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温疟证的产生机理是本有伏热在内,因感受时邪引发外出,尤在径认为是“邪气内藏肾中,至春夏而始发,为伏气外出之证”。
药证与病机相合,所以一剂而愈。
(2)更年期综合征案刘渡舟医案:赵x x,女,50岁。
月经周期紊乱,近半个月来经量或多或少,近日又出现阵发性的肢体颤抖,周身疼痛不适,伴见面色潮红,烘热汗出,失眠,口苦,渴喜凉饮。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数。
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辨证,属于阴分不足,内热蕴于阳明而外盛肌表,治用白虎加桂枝汤清热滋阴,解肌以和营卫。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桂枝10克粳米10克炙甘草10克三剂。
服药后显效,身已不抖不痛,夜寐转佳,但仍喜凉饮,上方去桂枝,加生地,玄参,龙骨,牡蛎再进六剂后,诸症悉平。
【解说】白虎汤原可清阳明气分之热,加桂枝透邪外出,使其溃不成军、邪热势孤则愈。
本方之妙,在于石膏与桂枝相配。
综观《伤寒杂病论》仲景将石膏配桂枝主要用于二大方面:其一,内有水饮邪气,日久郁而化热,形成饮中挟热之势,用桂枝通阳化饮,配石膏以清饮中之郁热,如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木防己汤证等;其二,寒邪外束,内有伏热,形成“寒包火”之势。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大家好,上次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阐述白虎汤,相信大家对这个化裁基础方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在它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化裁。
经方学习应用从不是死守条文一成不变,这便像给经方戴上了“枷锁”,杜口裹足疗效欠佳。
但更不是肆意加减,动辄加七八味药,改了原方的本义,还谈什么方证相应?经方的辨证治疗是有其法度和严谨的方证关系的,医者切莫以“臆”为准,谨守汤液配伍法度,方能严禁而灵活的辨证施治。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碎,一斤)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三才解析法:阴性药:石膏(凉,酸)知母(凉,甘滋苦)人参(凉,甘滋)平性药:炙甘草(平,甘滋)粳米(平,甘滋)阳性药:无四象解析法:君:石膏(凉,酸)16臣:知母(凉,甘滋苦)6 人参(凉,甘滋)3佐:炙甘草(平,甘滋)2 粳米(平,甘滋)6合使:无白虎汤证有三个典型症状: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对不起三才解析法:阴性药:石膏(凉,酸)知母(凉,甘滋苦)人参(凉,甘滋)平性药:炙甘草(平,甘滋)粳米(平,甘滋)阳性药:无笔误了,抱歉大家。
谢谢指正,我们继续在此之上,又出现了由津液受损导致的烦渴、口干舌燥、渴欲饮水等症,用白虎汤清热生津,再加一味人参补津液。
人参凉甘滋《本经》: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性凉,主要补充因温热之邪损伤的津液,养护胃气。
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把芦头去掉,可以救津液,生津止渴。
来看条文:66.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宋222)古人惜字如金,条文列出的两个症状,其实是有前提条件,当先有白虎汤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如果又出现了“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这种津液受损的症状。
上焦津液损耗,就像烧水,火比较大,蒸汽不住地向外散,锅中水就会减少,但这时还没到干涸的程度。
成人still病中医治疗进展综述
成人still病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发表时间:2011-07-19T08:34:32.53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杜金万胡春蓉沙湖[导读] 肾阴虚型,治以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胃热甚加天花粉,石斛;杜金万胡春蓉沙湖(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中图分类号】R2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113-01 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长期间歇性发热、一过性多形性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咽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和肝功能受损等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在中医学文献中无相似病名,就其临床特征而言,可参考热痹,暑温,湿温等疾病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AOSD取得较好疗效,现就近几年有关AOSD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辨证论治1.1分型论治1.1.1黄清春等[1]根据本病病因病机及发病规律将本病分为七型:(1)热犯肺卫型,治以清肺泻热,宣卫透邪,方用银翘散加减,热毒症状明显加蒲公英,板蓝根;发热甚加石膏,知母;咽痛者加玄参,马勃;口干咽燥者加沙参,天花粉。
(2)湿热蕴毒型,治以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方用四妙散加减。
(3)阴虚内热型,治以养阴清热,祛风通络,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4)热入血分型,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5)风湿热痹型,治以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皮疹明显加生地,丹皮,赤芍。
(6)气营两燔型,治以清气凉血,泻火解毒,方用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
口渴加天花粉,麦冬,石斛;关节痛甚加桑枝;烦躁不安加莲子,栀子。
(7)阴虚血瘀型,治以养阴退热,活血化瘀,方用青蒿鳖甲汤合增夜汤加减。
陈威等[2]将本病分为三型:(1)肾阴虚型,治以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胃热甚加天花粉,石斛;(2)肾阴阳两虚证,治以阴阳双补,方用二至丸加减。
李建武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成人斯蒂尔病经验
李建武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成人斯蒂尔病经验作者:李闵健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年第02期【摘要】成人斯蒂尔病属风湿科较为少见的疾病,临床上多用西药治疗,疗效不尽理想。
李建武教授运用中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丰富,认为中药治疗风湿病需仔细辨证,抓住病机,强调“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以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成人斯蒂尔病,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成人斯蒂尔病;柴胡桂枝汤;辨证论治;经验介绍;李建武李建武教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武汉市中医名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中医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李建武教授从医30余年,在风湿病学领域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西医学理论,将中西医结合、内外治法结合,治疗风湿病疗效确切。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炎、白细胞及血小板总数增多等[1],诊断属于排他性诊断,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需密切随访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目前关于本病的治疗,20%的患者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即可控制发热及关节症状,如复发或难以控制多改用或加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2-3],难治性AOSD可用生物制剂。
李建武教授常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本病,辨证准确,疗效确切,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临证经验1.1 病属风湿热痹,正虚诸邪皆生 AOSD临床表现符合中医学“热痹”“历节病”“痹热”范畴。
李建武教授认为,本病属“风湿热痹”范畴。
患者常以外感病为诱因,表现为以间歇性发热、关节疼痛、咽痛为主;亦可因素体正气不足、劳累、情志及饮食不节等为诱因。
其病机为患者因一个或多个诱因导致正气耗伤,正气欲充,御邪不能,则见间歇性发热;肌表受邪,正邪相争,见寒热往来;正气耗伤,运行不畅,濡养失司,经络受邪而不荣则为关节疼痛;气血虚弱再受风邪,则见皮疹;正气耗伤日久,推动无力,血不运则生瘀,水不运则生痰,结于关节则生疼痛,结于脉络则生结节肿胀;若痰瘀日久化热,耗伤阴液,热入血分,灼于上焦则见咽喉疼痛。
桂枝汤加减治万病!(从桂枝汤入门经方)
桂枝汤加减治万病!(从桂枝汤入门经方)桂枝汤药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灸)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嗲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热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仍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l)感冒、流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若为营卫不调者,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临床往往取得显著疗效。
叶氏报道,以桂枝汤加黄芪10g、姜半夏10g治疗流感95例。
其症状:发热占60%,寒冷占52%,流涕占63%,头痛占52%,伴咳嗽,鼻塞,食欲减退,舌质淡红,苔白或黄白,脉浮数。
经服上方煎剂,平均3天康复,疗效达100%。
上海嘉定县人民医院报道,用桂枝汤加黄芪治疗190例感冒病人,不管营卫和与不和,有无桂枝汤证候,均以本方收效。
其收效的理由被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扶正撤邪的结果。
(2)低热症:低热症于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长期低热者,有时治疗颇为棘手。
林氏报道,对68例低热症者的辨证分型为8种,其中属营卫不和型者5例,证见乍寒乍热或恶风,汗出,乏力,脉细小(关键信息!)等,治以调和营卫,用桂枝汤。
结果4例治愈,1例好转。
并举1例,低热4个月,午后发热(37. 4~38.1℃),暮夜恶寒,出汗,头昏乏力,苔薄白,脉细濡(注意!)。
以本方加煅牡蛎,服药20剂,体温正常,诸证消失。
王氏报道以本方加玉竹、牡蛎,治疗1例低热(37. 4~37.9℃)2个月者,无其他特殊不适,舌脉如常,连服6剂,低热即退。
作者认为低热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神经病理兴奋性有关。
(3)自汗症:桂枝汤能治疗卫气失和,营卫不调而无外感风寒表证的常自汗出或多汗或时有发热汗出者。
白虎汤的现代临床应用进展
白虎汤的现代临床应用进展…★班文文1*…黎波2**(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摘要:白虎汤始创于张仲景,历代以来被作为退热名方而使用,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本文将对此做一综合论述。
关键词:白虎汤;药理作用;现代临床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R289.1……文献标识码:A白虎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由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此方历来被认为是治疗热证的代表方剂。
现代药物研究结果也表明,白虎汤的解热作用主要源于其组成药物的一些化学成分,比如石膏中的含水硫酸钙、知母中的皂苷成分、炙甘草中的甘草酸苷等。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医药学临床研究的深入,白虎汤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早已不仅限于古籍所载的条文所述及的适应症。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临床中对于中医疾病的划分按照科室及系统也逐渐趋于细化,如果与时俱进,用中西医结合的眼光来看待疾病及传统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的话,白虎汤的临床适用范围已经有了极大的扩展。
本文拟就白虎汤的现代临床应用,结合现代医学的疾病分类进行一个综合论述。
1…白虎汤的药理作用…1.1…抗炎、退热…吴佳霖等[1]通过研究白虎汤对干酵母和脂多糖致热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发现白虎汤对干酵母组的退热效果与阿司匹林相当,对脂多糖组的退热效果虽不及阿司匹林,但是退热后的效果持续更为平稳。
并且白虎汤可明显降低大鼠的炎症因子,提示白虎汤有良好的抗炎退热效果。
吴永丽等[2]研究发现,高剂量的白虎汤可以降低干酵母导致的大鼠发热,可以明显降低炎症因子。
1.2…降低血糖…孙亚丽等[3]通过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提取白虎汤中的多糖成份,通过将这种多糖用于“毒热内盛证”患者具有器官保护和增强免疫的双重功效。
张世栋等[6]通过对比研究白虎汤和芩连液对气分热盛证家兔的免疫和抗氧化作用,发现白虎汤具有良好的调节免疫、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且效果优于芩连液。
1.4…保护肺组织…郑兴珍等[7]通过研究白虎汤和糖皮质激素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肺组织的影响,发现白虎汤组可以有效的降低炎症损伤,其在全身炎症反应的过程中,降低肺组织损伤的效果优于糖皮质激素组。
清热名方白虎汤的五个故事
白虎汤证有关的记载,最早现身于伤寒论中的条文,其条文记载: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汤是由白虎汤加人参二两(汉代剂量)组成,其实是白虎汤的裁量方,把人参去掉就是白虎汤。
伤寒论条文中,共有3处单用白虎汤的条文,如下: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
3、太阳病,脉浮,身无汗,不可服白虎汤。
还有6处记载与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如下: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5、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愤反谦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条记述在金匮要略中)综观上条文,应用的症状有几个特点:热,烦,渴,干,燥。
给人的感觉就是火热火热的。
显然这是典型大热伤津的阳明证。
其中加人参的情况较多,可见,仲师是清热不忘固本。
下面讲述民国名医曹颖甫的几个真实医案故事,揭开此方在临床上应用的点点滴滴。
故事一民国,沧州一个住在三角街梅寄里屠人吴某的老婆,生病起有四五日了,摸她的脉很大, 身发热,出大汗,讲话语无伦次。
不头痛,就是感觉口中大渴。
当时是初夏,此人老想吃西瓜,家人不敢乱给她吃,就找到曹颖甫来诊断。
曹颖甫当即判断这是白虎汤证。
随即写了药方:生石膏一两,肥知母八钱,生甘草三钱,洋参一钱,粳米一小杯。
白虎加桂枝汤临床新用
白虎加桂枝汤临床新用
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46期
功用清热生津,兼解表邪。
方药组成知母6两,甘草2两(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枝3两(去皮)。
服法与禁忌上判,每5钱水1.5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经方方论
温疟,热多寒少,其脉弦数,治当白虎汤,清泄里热,配桂枝辛散,外邪解,里热清,胃气平,呕自止。
服汤当汗出,表里和谐,寒热皆退,视此为愈。
经方新用
白虎加桂枝汤配秦艽18g,忍冬花、藤各30g,苡米仁30g,治疗风湿热痹。
白虎加桂枝汤配丹皮15g,桃仁12g,赤芍18g,大黄9g,治疗输卵管炎症,高热不退,局部有囊肿者。
医案举例
患者,女,39岁。
患足踝关节红肿热痛,伴身热不退,汗出微恶寒,恶心欲吐,舌苔黄腻,脉滑数。
化验血沉76 mm/小时,抗O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
证属风湿热痹,拟白虎加桂枝汤增秦艽15g,独活12g,豨莶草20g,忍冬花、藤各30g,赤芍15g,生地18g,牛膝
12g,薏苡仁30g,共治月余,热退肿消,关节痛止。
白虎加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虎加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关于《白虎加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常生活很多人针对中药材的了解不够,如今以中草药材为原料的滋补品愈来愈多,白虎星加桂枝汤便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药方,下边大伙儿来了解一下白虎星加桂枝汤。
波动别称注射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波动药方注射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熟石膏500克梗米60克桂枝(削皮)90克波动制作方法注射上锉为粗末。
波动功效与作用注射清热解毒通脉止疼。
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关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心烦,关节疼痛,口干苔白,脉沉数。
波动使用方法使用量注射每服15克,自来水250ml,煎至200ml,去滓温服。
汗出愈。
波动摘抄注射《金匮要略》卷下波动别称注射白虎星加桂汤、知母汤、交互桂枝汤波动药方注射知母6两,甘草2两(炙),熟石膏1斤,梗米2合,桂(削皮)3两。
波动制作方法注射上锉。
波动功效与作用注射温疟。
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关节疼烦,时呕。
波动使用方法使用量注射白虎星加桂汤(《千金》卷十)、知母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四)、交互桂枝汤(《得效》卷二)。
波动每家阐述注射1.《千金方衍义》:白虎星以治阳邪,加桂以通营卫,则阳阴和,血脉通,得汗而愈矣。
波动临床医学运用注射活跃性风湿性关节炎(热痹):12例活跃性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临床症状为关节痛,部分炙热肿胀,痛不能近,骨节不可以活动,遇凉则舒,得热痛加,常以迁移性痛,并兼具发热、口干、心烦躁动不安等全身病症,生化检查:白血球低记数提高,血沉加速。
依据辩证,均属热痹,以白虎星加桂枝汤主导开展医治,并随病人身体素质及病况辩证交互服药;如热重则采用黄柏、柴胡、山栀等;湿重则采用苡仁、薏苡仁、六一散、蚕砂等;肾阴虚则酌加生地、铁皮石斛、麦冬;气虚则酌加黄耆、党参;袪风止痛药用防风、桑枝、威灵仙、乳没;活血通络用当归尾、杭芍、丹皮、番木瓜、络石藤等,12例均得到临床医学治愈,一般均在吃药2剂后;人体体温刚开始降低,关节痛缓解;服至6-10剂后体温正常,骨节肿胀疼痛显着缓解,别的病症也慢慢消退,均值医治時间11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成人still病1例
发表时间:2012-09-04T14:56:07.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陈文玲1 李学麟2 [导读] 该病例符合成人still病诊断标准[1],西医治疗以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其副作用大。
陈文玲1 李学麟2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2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4)【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09-01 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 disease,AOSD),是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咽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和肝功能受损等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
其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为主[1]。
李学麟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博览群书,熟读经典,临证中,不仅在内科、儿科的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善于辨治疑难重症。
笔者有幸师从,侍诊左右,颇受教诲。
李教授曾运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成人still病1 例,今整理于下,以飨读者。
1 临床资料
患者某,女,61岁,以“反复发热1月余”为主诉,于2011-08-05 收住入院。
患者于6月24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恶寒,周身关节酸痛,呈游走性,背部散在团块状斑丘疹伴瘙痒,就诊当地医院及省级某三甲综合医院,先后予“拜复乐、马斯平”抗感染、清除炎症介质等处理,症状未见好转,后予加用“甲强龙、洛索洛芬”后体温可下降至正常,皮疹消退,但停药则反复。
遂转诊我院求中医药治疗。
入院时患者精神尚可,喜覆被,无发热,胸部散在团块状斑丘疹,口干,喜温饮,但饮不解渴,纳欠佳,时呕,寐欠安,尿灼热感,无尿痛、尿急、尿频,大便质可、秽臭。
查体:生命征正常,神清,舌红苔白腐脉滑数。
胸部散在淡红色斑丘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象明显升高,白细胞达25.0×109/l,轻度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生化全套示轻微肝功异常;铁蛋白大于1500ug/l;骨髓病理报告示增生活跃伴粒系优势增生骨髓象,倾向于反应性改变,可排除淋巴瘤可能;血培养无异常;肺炎支原体检测阴性;余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上,患者入院后,嘱其停服“洛索洛芬”,“强的松”减量顿服5天。
中医给予解表清里,方拟桂枝白虎汤加减(桂枝15g 、石膏40g、知母15g、炙甘草6g、滑石20g、白茅根30g、薏苡仁15g、山药15g)2剂,全成分颗粒剂,水冲服,日一剂,或热甚可日二剂服完。
服后温覆,避风寒。
药后症状略有减轻,夜间仍有发热,治疗予守前方加倍石膏量至80g、山药用量加大至20g,以加强解表清里之功,加用姜半夏以和胃止呕;3剂后,患者里热已有外透之势,但仍无汗出,肤温明显升高,即里热较甚,但出而未透,故予加大石膏量至120g,予知母、金银花、黄芩、白茅根合用以清除里热,加用葛根、柴胡以解肌透热,少佐丹皮清热凉血,予西洋参另炖服用以补气扶正,亦可生津益阴。
服上方后患者热退,大便畅解。
但由于不慎,患者外出就餐,暑热之天,进出餐馆,寒热不调,且食用不易消化之品,次日热复起,考虑此次发热与其饮食不节引起“食复”有关,故治疗于前方中药加入神曲、炒山楂消食导滞;咽痛不适,予加连翘、板蓝根辛凉利咽;关节疼痛,考虑热邪蕴滞筋骨,故予方中易金银花为忍冬藤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加桑枝、徐长卿以利关节通络止痛;病程缠绵、苔腻考虑有夹湿之象,予加入薏苡仁利湿,另予加入炮附子扶助正气。
3剂后,患者发热减退,咽痛、关节疼痛减轻,周身不适亦减轻。
患者至发病以来至此已50余日时间,考虑病程日久,里热内盛,加之使用辛热之激素等药物,必定伤津耗气,遂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益气养阴;中药继服前方。
第12日,患者热势平复,但唯余留双膝关节游走性酸痛不适,及胸背部皮疹阵发伴瘙痒,腻苔亦化转薄,脉由数转滑弦,遂予上方辨证加减继进。
至出院之时未再发热,皮疹、膝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前明显下降,肝功正常,铁蛋白仍大于1500 ug/l。
出院2周后复诊,无再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均无发作,复查血常规、CRP均已正常。
至今随访半年来,未再复发。
2 辨证分析
该病例符合成人still病诊断标准[1],西医治疗以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其副作用大。
患者发病时值夏至时节,外感暑热之邪,邪热壅闭于骨节之处,阻滞经脉之气,气血不得宣通,周身骨节烦疼;且居住之地临海,地气湿热,海风凌厉,不慎受邪,“风为百病之长”,关节游走性疼痛乃风湿之征;风邪袭表,表邪入里化热,兼之暑热在内,两热熏蒸,在口表现为口干、饮不解渴;邪热内伏,耗伤真阴,阴虚阳盛,故热盛;邪热炎上,扰动胃气上逆,故时时恶心作呕;热气下移于小肠则尿灼热;大便秽臭乃热在大肠之象;喜厚被乃表邪未解之象;舌红苔腐脉数乃里热内盛之征。
“白虎加桂枝汤”,原方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治以驱邪外出,清热保津为主;方中以白虎汤甘寒清热不伤阴津,以桂枝辛温发散,解肌退热,领邪外出。
如吴瑭言:单桂枝一味,领邪外出,作向导之官,得热因热用之妙,桂枝另有通行血脉之功,故骨节烦疼者用之尤佳。
古书有云:“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
”而该患者发热,胸背部斑疹散见,但疹出热不解,故此亦可主以白虎汤之石膏、知母以甘寒生津,清气分之热。
因此,该病例治疗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方,并随证加减,使热清邪出,病情向愈。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20-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