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教学课

合集下载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初三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数学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三(5、6)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

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

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证明(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证明(三),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其中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

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

频率与概率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4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4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数学优秀教案4篇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初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篇)

初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篇)

初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

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____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略四、教学措施:____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学计划(4篇)

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学计划(4篇)

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____班的数学教学,本班现有____名同学,对于数学这一科来说,优等生很少,只有三两个,大部分被学生底子薄,学生相对其他班级稍活跃,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学习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本班学生基础差,有部分学生问题严重。

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题的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所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此函数》,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代数三章,几何两张。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目标:(1)根据学情,调整好教学进度,优化学习方法,激活知识积累。

(2)形成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规划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4)关注学生特长需求,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具体地说,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归纳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认真研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对待单元检测,也教会学生认真对待学习。

初三数学课程大纲

初三数学课程大纲

初三数学课程大纲一、引言初三数学课程大纲旨在为初三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数学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数学学科素养和学习兴趣;3.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4. 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的能力;5. 建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念和学习态度。

三、课程内容1. 数的认识与应用1.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认识及其加减乘除运算;1.2 百分数、比例与比例方程;1.3 分数与分数方程;1.4 负数与负数的运算。

2. 代数的认识与应用2.1 代数基本概念与代数式的计算;2.2 一元一次方程与解方程的基本方法;2.3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4 二次根式与二次方程及应用。

3. 几何的认识与应用3.1 平面与空间图形的认识;3.2 相似与全等的判定与应用;3.3 三角形与平行线的性质;3.4 圆的性质及相关计算。

4. 统计与概率的认识与应用4.1 统计图及其应用;4.2 数据分析与概率的基本概念;4.3 事件、频率与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2. 引导发现,激发求知欲;3. 提供示例,演示解题过程;4. 引导思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5. 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巩固知识。

五、课程评价与考核1. 课堂作业与小测试: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解题方法的运用能力;2. 平时表现与课堂参与度: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3. 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用于全面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材参考《初中数学(九年级)》(人教版)、《数学参考书》、《数学习题集》等。

七、教学资源支持1. 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具辅助教学;2.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数学学习视频和练习资源;3. 设置数学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

八、总结初三数学课程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够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中女生居多:-等。

部分男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家长也不够重视,如:-等。

由于平时学习不够认真和扎实,我非常担心这些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的课本内容只剩下投影和视图这一章,因此在一周内把课本最后一章结束,接下来就是整体初中内容的有计划复习,复习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

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三、教学计划措施1、认真研读学习课标,紧抓中考方向,了解中考的有关的政策,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同时研读《中考说明》,看清范围,研究评分的标准,牢记每一个得分点。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

现中考仍以基础的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型或改造,后面的大题是教材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本为主。

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就在此基础上延伸的,所以,在做题时注意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九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篇

九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篇

九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九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本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A组:计算折扣后的物品价格,运用规律快速比较选择价格相同,折扣不同的商品,并解决实际问题。

B组:计算折扣后的物品价格,利用辅助工具比较选择价格相同,折扣不同的商品,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算,进行比较,找到规律,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收集数学信息,养成比较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折扣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计算折扣后的物品价格。

【教学难点】:提取数学信息,总结规律,会运用规律,快速选择低价商品。

【重难点确立依据】: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物品打折出售,计算折扣后的物品价格是学生所需要具有的生活技能之一,所以计算折扣后的物品价格是本节的重点。

而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复习折扣与小数的换算,为学习计算打折的.物品价格做铺垫。

】3折=0.3 5折=0.5 8折=0.8 6折=0.62.5折=0.253.8折=0.38 7.2折=0.72AB组学生进行折扣与小数的转换。

二、折扣的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购物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打折物品的价格,为学生学习比较选择价格相同、折扣不同的物品做铺垫。

】1、计算折扣棉鞋原价:650元,现4折出售,需要多少元钱?1折扣换算为小数:4折 = 0.42列算式:650×0.4=260 (元)2、练一练:《百科全书》原价150元,现7折出售,需要多少元钱?老师引导学生做练习。

预设生成:学生列算式时,容易直接列成150×7=1050 (元)解决措施:提示学生计算折扣的步骤:第一步折扣换算为小数。

初三数学课程大纲

初三数学课程大纲

初三数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初三数学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是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课程任务巩固和深化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技能。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次函数、圆、相似三角形等重要数学知识。

熟练运用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提高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毅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课程内容1. 代数部分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 几何部分圆: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3. 统计与概率部分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概率:随机事件与概率;用列举法求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

四、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安排1 二次函数的概念讲授法、讨论法课后习题2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讲授法、练习法习题册作业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题4 二次函数的应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应用题作业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讲授法、演示法解方程作业6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讲授法、探究法证明题作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安排系数的关系业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讲授法、实践法实际问题作业8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课后习题9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讲授法、讨论法作业练习1 0 正多边形和圆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习题作业1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讲授法、实验法证明相似作业1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讲授法、练习法计算题作业1 3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应用题作业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安排1 4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讲授法、实践法统计作业1 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讲授法、讨论法数据分析作业1 6 方差讲授法、练习法计算方差作业1 7 随机事件与概率讲授法、演示法概率作业1 8 用列举法求概率讲授法、探究法概率计算作业1 9 用频率估计概率讲授法、实验法实验作业2 0 复习与总结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综合练习题五、考核成绩与考试形式1.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

初三数学课的教学教案

初三数学课的教学教案

初三数学课的教学教案初三数学课的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学会利用。

2.知道判定切线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初步掌握方法的选择。

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的方法。

教学难点:切线判定定理中所阐述的圆的切线的两大要素:首先是经过半径外端;第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学生开始时掌握不好并极容易忽视一.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教师】问题1.怎样过直线l上一点P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问题2.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问题3.如何判定直线l是⊙O的切线?启发:(1)直线l和⊙O的公共点有几个?(2)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与半径的数量关系如何?学生答完后,教师强调(2)是判定直线l是⊙O的切线的常用方法,即:定理: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OA 等于圆的半 (如图1,投影显示)再启发:若把距离OA理解为OA⊥l,OA=r;把点A理解为半径在圆上的端点,请同学们试将上面定理用新的理解改写成新的命题,此命题就是这节课要学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板书课题)二.引入新课内容【学生】命题:经过半径的在圆上的端点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证明定理:启发学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分析证明思路,阅读课本P60。

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理的证明:已知: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直线l⊥OA,求证:直线l是⊙O的切线证明:略定理的符号语言:∵直线l⊥OA,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A∴直线l为⊙O的切线。

是非题:(1)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一定是这个圆的切线。

( )(2)过圆的半径的外端的直线一定是这个圆的切线。

( )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AB过⊙O上的点C,因此连结OC,只要证明AB⊥OC即可。

证明:连结OC.∵OA=OB,CA=CB,∴AB⊥OC又∵直线AB经过半径OC的外端C∴直线AB是⊙O的切线。

初三线上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具体)

初三线上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具体)

初三线上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具体)初三线上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初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做好课前准备:初三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几何、函数等知识,难度较高,因此需要教师提前备好课,准备好课堂上要用到的课件和教材,并设计好教学环节,保证课堂内容的紧凑和丰富。

2.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或者数学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思维训练:初三数学课程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一些数学题目或者数学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强化课后辅导:由于初三数学课程难度较高,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巩固,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后加强对学生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5.注重教学反馈: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教学反馈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初三数学课程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课后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9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对于9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深入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智能、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特征、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信息,深入了解学生,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2.教学内容与目标: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首先,需要对9年级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每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目标。

其次,要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练习等。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条件。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考试等方式进行。

初三数学课程内容

初三数学课程内容

初三数学课程内容中学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时间最多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起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高峰。

下面介绍初三数学课程内容。

一、一元一次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式是数学中最基本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三数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求解方法,并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台阶问题、资金平衡问题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方程式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解法求解方程,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函数函数是初三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能够为不同的输入值产生不同的输出值。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定义函数、求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的属性等,并要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空间几何在数学课程中,学生也将学习空间几何,包括直线、平面和立体图形。

学生将学习如何画出这类几何图形,以及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或体积、角度等。

四、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四边形、菱形、正多边形、曲线和圆等图形的定义、构造以及相关计算,掌握如何利用中点分割线、比例等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统计在统计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概率、算术平均数、方差等内容,并学会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Six、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时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抽象思维,建立从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的联系,并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就是初三数学课程内容的概述,它既包括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又包括了一些高级的抽象思维。

正是由于这样丰富的课程结构,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利用数学进行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集锦五篇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集锦五篇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集锦五篇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集锦五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1教材分析《位似图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本章节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掌握的有关几何内容,从相似多边形入手,通过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引出位似图形及其简单特性,将图形的相似、位似与已经学习的图形变换和坐标、简单作图等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相似、位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内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教学重点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位似图形的画法。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因而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设计理念建立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师生交流的互动、互学的学习氛围。

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挥。

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

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进而达到“我要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并且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以积极进取的思想探究数学学科知识,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中考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全套教案

中考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全套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145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统计与概率》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单元内容主要有:
1、概念:统计,概率,几何概率,条件概率,定理,贝叶斯定理等;
2、问题:称量统计,区间判断,统计表,联立方程,多变量统计,
利用概率解决算术问题,贝叶斯定理等;
3、实践活动:观察并归纳数据,记录信息,建立数据模型,构造实
际问题,推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
4、掌握本单元要求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概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几何概率、条件概率的规则;
掌握统计表的建立方法;理解贝叶斯定理。

2、难点:理解贝叶斯定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将数学方法应
用到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
1、复习本学期先前学习的有关统计的概念,如统计分类、统计表、
称量统计、区间判断等;
2、复习有关概率的概念,如概率、几何概率、条件概率、定理等。

第二步:新学
1、引出本单元学习内容,介绍统计概念、概率概念以及贝叶斯定理;。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四篇)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四篇)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一、加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发展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指导实践。

认真学习并____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二、把握中考动向,调整复习策略中考备考要做到:①注重基础②联系实际③重视实验④反映现代性⑤加强学科基本观点教育。

要加强中考题型训练。

①单项选择题②填充题③识图作答题④简答题。

实验题分解在以上四种题型之中。

分析近几年来生物中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热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在中考中的介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命科学新成果及其使用价值、发展前景的关注,对生物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

2、新颖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交相呼应,是近几年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

新颖性是指题目编制上的不断创新,表现之一是材料背景新。

这类题常常提供给考生的是未曾感知过的新事物、新情景,试题的这一特点,将使得过去那种靠猜题、押题或通过题海战术而决定高考的可能化为乌有。

其二是在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上出新招,在客观上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绝佳途径。

试想一下,要在同一大题的两个小题中,做出两个完全一致的答案,没有个性、缺乏自信心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而个性和自信正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素质。

三、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教学内容知识范围微调:应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对照课本,明确中考不要求的内容,不但教师要明确,每一位学生也要清楚。

力争教师不做无效功,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

试卷难题、中等难题、容易题的比例为2:4:4,应以把握基础知识和教材内容为主,在教学中要抓好学科内的综合内容。

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实现多方位专题复习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矗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正弦和余弦(⼆)》 ⼀、素质教育⽬标 (⼀)知识教学点 使学⽣了解⼀个锐⾓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能⼒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观察、⽐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独⽴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了解⼀个锐⾓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 2.难点:⼀个锐⾓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 三、教学步骤 (⼀)明确⽬标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回答.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请中下学⽣回答,从中可以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的正、余弦值(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发现什么特征?学⽣⼀定会回答“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这三个⾓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的余弦值”. 2.导⼊新课 根据这⼀特征,学⽣们可能会猜想“⼀个锐⾓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弦(正弦)值.”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 (⼆)、整体感知 关于锐⾓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是通过30°、45°、60°⾓的正弦、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引⼊的,然后加以证明.引⼊这两个关系式是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关系式虽然⽤⿊体字并加以⽂字语⾔的证明,但不标明是定理,其证明也不要求学⽣理解,更不应要求学⽣利⽤这两个关系式去推证其他三⾓恒等式.在本章,这两个关系式的⽤处仅仅限于查表和计算,⽽不是证明.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标完成过程 1.通过复习特殊⾓的三⾓函数值,引导学⽣观察,并猜想“任⼀锐⾓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的思维积极活跃. 2.这时少数反应快的学⽣可能头脑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并有了思路,但对部分学⽣来说仍思路凌乱.因此教师应进⼀步引导:sinA=cos(90°-A),cosA=sin(90°-A)(A是锐⾓)成⽴吗?这时,学⽣结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解决,教师要给学⽣⾜够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逻辑思维能⼒及独⽴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师板书: 任意锐⾓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弦值;任意锐⾓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的正弦值. sinA=cos(90°-A),cosA=sin(90°-A). 4.在学习了正、余弦概念的基础上,学⽣了解以上内容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初次接触三⾓函数,还不熟练,⽽定理⼜涉及余⾓、余函数,使学⽣极易混淆.因此,定理的应⽤对学⽣来说是难点、在给出定理后,需加以巩固. 已知∠A和∠B都是锐⾓, (1)把cos(90°-A)写成∠A的正弦. (2)把sin(90°-A)写成∠A的余弦. 这⼀练习只能起到巩固定理的作⽤.为了运⽤定理,教材安排了例3. (2)已知sin35°=0.5736,求cos55°; (3)已知cos47°6′=0.6807,求sin42°54′. (1)问⽐较简单,对照定理,学⽣⽴即可以回答.(2)、(3)⽐(1)则更深⼀步,因为(1)明确指出∠B与∠A互余,(2)、(3)让学⽣⾃⼰发现35°与55°的⾓,47°6′分42°54′的⾓互余,从⽽根据定理得出答案,因此(2)、(3)问在课堂上应该请基础好⼀些的同学讲清思维过程,便于全体学⽣掌握,在三个问题处理完之后,将题⽬变形: (2)已知sin35°=0.5736,则cos______=0.5736. (3)cos47°6′=0.6807,则sin______=0.6807,以培养学⽣思维能⼒. 为了配合例3的教学,教材中配备了练习题2. (2)已知sin67°18′=0.9225,求cos22°42′; (3)已知cos4°24′=0.9971,求sin85°36′. 学⽣独⽴完成练习2,就说明定理的教学较成功,学⽣基本会运⽤. 教材中3的设置,实际上是对前⼆节课内容的综合运⽤,既考察学⽣正、余弦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对本课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因此例3的安排恰到好处.同时,做例3也为下⼀节查正余弦表做了准备. (四)⼩结与扩展 1.请学⽣做知识⼩结,使学⽣对所学内容进⾏归纳总结,将所学内容变成⾃⼰知识的组成部分. 2.本节课我们由特殊⾓的正弦(余弦)和它的余⾓的余弦(正弦)值间关系,以及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的结论:任意⼀个锐⾓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弦值,任意⼀个锐⾓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的正弦值. 四、布置作业篇⼆:《正弦和余弦》 ⼀、素质教育⽬标 (⼀)知识教学点 使学⽣知道当直⾓三⾓形的锐⾓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值也都固定这⼀事实. (⼆)能⼒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会观察、⽐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独⽴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知道当锐⾓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值也是固定的这⼀事实. 2.难点:学⽣很难想到对任意锐⾓,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明确⽬标 1.如图6-1,长5⽶的梯⼦架在⾼为3⽶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2.长5⽶的梯⼦以倾斜⾓∠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的梯⼦以倾斜⾓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的梯⼦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则倾斜⾓∠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的回忆,并使学⽣意识到,本章要⽤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来说,起到激起学⽣的学习兴趣的作⽤.同时使学⽣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的直⾓三⾓形和等腰直⾓三⾓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种新⽅法,求出⼀条边或⼀个未知锐⾓,只要做到这⼀点,有关直⾓三⾓形的其他未知边⾓就可⽤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引出课题. (⼆)整体感知 1.请每⼀位同学拿出⾃⼰的三⾓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值. 学⽣很快便会回答结果:⽆论三⾓尺⼤⼩如何,其⽐值是⼀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三⾓形中,只要知道其中⼀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个含40°⾓的直⾓三⾓形,并测量、计算40°⾓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值,学⽣⼜⾼兴地发现,不论三⾓形⼤⼩如何,所求的⽐值是固定的.⼤部分学⽣可能会想到,当锐⾓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动⼿能⼒的同时,也使学⽣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的求知欲,⼤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实验,学⽣会猜想到“⽆论直⾓三⾓形的锐⾓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展开讨论,独⽴完成. 2.学⽣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组直⾓三⾓形有⼀个锐⾓相等,可以把其 顶点A1,A2,A3重合在⼀起,记作A,并使直⾓边AC1,AC2,AC3……落在同⼀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独⽴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值,是⼀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独⽴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标,同时培养学⽣能⼒,进⾏了德育渗透. ⽽前⾯导课中动⼿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设计.这⼀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思维能⼒的作⽤. 练习题为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知道任意锐⾓的对边与斜边的⽐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与扩展 1.引导学⽣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直⾓三⾓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三⾓形的锐⾓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动⼿实验,⼤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个新的结论,相信⼤家的逻辑思维能⼒⼜有所提⾼,希望⼤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发现,锐⾓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值,已知⼀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解了.看来这个⽐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激发了学⽣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内容较少,⽽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预习正余弦概念. 五、板书设计篇三:《⾓平分线的性质》 (⼀)创设情境导⼊新课 不利⽤⼯具,请你将⼀张⽤纸⽚做的⾓分成两个相等的⾓。

九年级数学教案简短

九年级数学教案简短

教案主题:九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数学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趣味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概念讲解:介绍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则,并解释如何进行运算。

3.实际操作: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数学运算题目让他们动手解答,教师可以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

4.综合练习: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算能力。

5.课堂讨论: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并指导他们正确的解题方法。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反复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一些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复习。

教学手段:1.导入:小游戏、趣味问题。

2.概念讲解:教师讲解、示意图、示范运算。

3.实际操作:学生个人尝试解答。

4.综合练习:个人或小组练习。

5.课堂讨论: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6.总结:教师总结归纳。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题、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拓展延伸: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学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教学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计划的制定、可行性的措施、试卷的讲评等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指出在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要注重创新题型的复习指要,同时也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复习的计划试卷的讲评初中数学复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顺利完成中考以及今后走向社会都非常重要,下面就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复习,谈点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率的基础。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体系。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为了正确评价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中考数学命题时,必须有足够的分值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

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应变能力。

1.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一阶段尤其要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

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2.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修订后的新课标,在“老三大能力”的基础上又强化了“新三大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建立在新老三大能力基础上的作为数学核心能力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把数学作为文化和培养“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时,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那么,在复习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数学能力呢?①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②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③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例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④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4.战前练兵,模拟中考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

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让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乐于去独立思考,勇于战胜困难,从而取得成功。

而在中考总复习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复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自信心受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过重的心理冲击和无形的偏见。

一个学生遭到教师轻视或鄙视,这是最沉重的打击,它最有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

所以,数学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应该具有一片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回答问题时讲错了,也应该让他们讲下去。

在回答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对全班学生都会有很大启发,这样既可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讲出新观点,更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比单个人的观念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数学学习。

三、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精选例题和习题毕业班的数学复习,往往是内容多,时间紧,如何在短时间内复习好初中所学的知识是毕业班教师要处理好的一大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好在初中第一学期开始,教师对于初中的知识体系就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上新课的同时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要有记载,这样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心中就非常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内容学得好,哪些内容学得差,复习时对症下药,少走弯路,少用时间,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精选例题和习题,对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连,把多个知识点集中在一个例题或习题中,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证,由此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创建思维的高速公路,使学生不满足于“知其一”,更追求“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串连知识可以通过解决复杂的题目来进行。

例如,解一道较复杂的分式混合运算题,就可能串连起整式、分式的混合运算与因式分解等知识;解一个较复杂的无理方程,就可能串连起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及其运算、换元法、配方法等知识;画一条抛物线,就可能串连起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轴对称等知识。

再次,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书上的习题大多和生活联系不大,而近几年的考试,联系生活的试题越来越多,多练一些和生活相关的试题,可让学生学习既有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四、在复习中引入数学创新题型1.开放题型的引入“开放型”试题是指试题的条件、结论、解题依据和方法四个要素中缺少一个或两个要素的命题。

如:例1、请写出一个含1这个根且增根为2的分式方程__________。

例2、老师给出一个函数y=f(x),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乙:函数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丙: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丁:当x<2时,y>0。

已知这四位同学叙述都正确,请构造出满足上述所有性质的一个函数。

2.归纳法的渗透利用归纳法,通过观察、猜想、推理,总结规律,得到结论,以考察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

应特别注意高中知识(如:数列、排列、组合、虚数等)的渗透。

例如:A1,A2,A3,A4四个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跳舞,面对观众作队列变化,其变化规律是:一个舞蹈演员 A1面对观众跳舞的变化种类是:A1为1种;二个舞蹈演员 A1、、A2面对观众跳舞的队形排列的变化种类是:A1A2;A2A1为2种;三个舞蹈演员 A1、、A2、A3面对观众跳舞的队形排列的变化种类是:A1A2A3;A1A3A2;A2A3A1;A2A1A3;A3A1A2;A3A2A1为6种;四个舞蹈演员 A1、、A2、A3、A4面对观众跳舞的队形排列的变化种数为种。

3.新应用题的热考是指把函数、方程(组)、不等式(组)与经济生活实例相结合的应用题。

一般放在较新颖的背景下,以体现出时代特色,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若试题能与当地实际社会生活结合,则尤为评价者称道。

这类题目一般文字较多,因此关键是读题。

求解时应多读几遍题目,找清已知量,用字母表示出未知量,理清它们的关系,列出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或函数表达式,即可求解。

例如:(2010年泰州中考题)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社会已经从理念变为人们的行动。

某化工厂2009年1 月的利润为200万元。

设2009年1 月为第1个月,第x个月的利润为y万元。

由于排污超标,该从2009年1 月底起适当限产,并投入资金进行治污改造,导致月利润明显下降,从1月到5月,y与x成反比例。

到5月底,治污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从这时起,该厂每月的利润比前一个月增加20万元(如图)(1)分别求该化工厂治污期间及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后y与x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治污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后经过几个月,该厂利润才能达到200万元?(3)当月利润少于100万元时为该厂资金紧张期,问该厂资金紧张期共有几个月?此外,还有探究性试题的尝试;作图题与画图题;学科交叉等五、尚存在的不足由于复习教学是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进行的。

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后仍然隐藏着应试的影子,以上提出的个别问题还未能得以彻底解决,还需今后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1] 徐济平《帮你考高中:初中数学总复习精要》[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01-01[2]《初中数学复习点要》[M],初三总复习(2005年修订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7月[3] 李振亚《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2[4] 张乃达汤希龙《中学数学学习与思维丛书》 [M], 长春出版社, 1992.01[5]余建云《快乐数学:让数学课堂“动”起来》[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7页-58页[6]陈志坤《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35期,第18页-2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