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民族文化资源 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合集下载

利用乡土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

利用乡土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

利用乡土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摘要: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人民通过生活的经验以及经历,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借助当地的乡土文化的资源优势,将本地的乡土文化中的精华,应用于校园特色的文化建设之中,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当地的文化优势,并明确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结合本校开展特色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具体利用乡土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方案。

关键词:乡土文化;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实践引言:鉴于乡土文化的覆盖面甚广,而且乡土文化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乡土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乡土文化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在对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的过程之中程,作为教师,需要把握本校学生的所在年级以及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情况,这样就能够将乡土文化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适时引入符合学生三观的乡土文化,能够极大提升乡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而且能够为今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建议,这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乡土文化走进校园的意义(一)有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乡土文化具备具体形象、贴近生活的显著特征,那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举出乡土文化的案例,让学生们能够从具体的案例中感受到乡土文化是无处不在的,而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需要以一种较为吸引的教学模式,教师有效的利用乡土文化,具体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共同点的教学课件中,适当的加入实效性较强的乡土文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在下节课对本小组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说明以及汇报,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有助于创新学习的模式以培养“社会政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任务与目标,具体以民俗村为例,民俗村作为社会实践课程的主要场所以及举办地,能够让学生们体验到当地的悠久的文化历史,并在体验之后能够让学生们深有体会,那么我们能够看出创新学习的模式,就是当前乡土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对学习形式的创新,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课程之中,以感触加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走进校园的意义。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摘要:乡土红色资源是在战争革命年代,是国家伟大的共产党人,以及爱国先进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是极具革命特色和精神内涵的资源。

乡土红色资源蕴含着国家的丰富的历史记忆,传授刻苦革命精神,培育国家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应充分利用乡土红色资源,对校本课程进行创新和开发。

本文依托乡土红色资源,对开展发乡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乡土红色资源;校本课程;红色精神引言:伴随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度,乡土红色资源被愈发重视,开始逐渐应用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其价值也愈发重要。

乡土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珍贵资源,在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依托地区乡土红色资源,合理应用开发到校本课程教学中。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以学科能力培养和知识体系建设为媒介,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对于创新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一、乡土红色资源在初中教学应用的意义乡土红色资源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代中学生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用红色文化鼓舞中学生努力奋进,爱国爱党,让他们肩负起传承先进红色文化精神的时代责任。

国家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发扬中学生爱国主义和传承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充分挖掘乡土红色资源精神内核,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中学生处在形成道德准则和社会认知的活跃时期,根据这一关键时期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思想准则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

乡土红色资源以每位感人的英雄事迹做载体,对课程教学来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切中学生的学习现实,教学内容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校通过开展乡土红色资源的教育,使学生深入理解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核,促进中学生对乡土红色资源产生责任感和认同感,促使了他们自觉发扬革命精神的使命。

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乡土红色资源的感染,树立学生远大人生目标,坚实革命思想,深度挖掘乡土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使特色校本课程高效建设。

弘扬民族艺术彰显学校特色

弘扬民族艺术彰显学校特色

弘扬民族艺术彰显学校特色作者:张长岭来源:《江苏教育》2008年第03期邳州市实验小学,于1994年夏诞生在古老而美丽的京杭大运河畔。

得改革春风的吹拂和素质教育甘露的浸润,邳州实小茁壮成长,一跃成为苏北广袤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秉承“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以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艺术传统为基石,在民乐、民舞、京剧、书法等领域挖掘现代教育内涵,拓展素质教育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为构建民族艺术教育的大环境,学校从显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做起,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巧妙地将文人字画,亭台雕塑等民族艺术的因子植入现代化的校园建筑中,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和闭路电视,适时介绍民族艺术的知识、流派、技法等,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民族艺术氛围之中。

学校先后组建了京剧、书法、国画、民乐、民舞等艺术活动队,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参与,让有兴趣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与张扬,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提高。

这些富有浓厚民族艺术气息的活动样式,逐步发展为学校的一组亮点并逐步让社会形成了一个共识——邳州实小有浓厚的民族艺术教育氛围和较强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民族艺术教育是邳州实小的特色品牌,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是学生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有效载体。

学校还组织编写了民族艺术教育校本教材,使民族艺术教育有章可循,有纲可举。

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二度开发,积极引入学科教学,使课堂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阵地。

广大教师把艺术教育校本教材看作一个起点,一个窗口,通过实践与创造,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有所延伸。

有所创造,从而让校本教材从有限走向无限,让民族艺术真正走入每个学生的心田。

热爱民族艺术,了解民族艺术,实践民族艺术,已成为学校广大师生的具体行动,形成了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办学格局。

学校先后承办市县级素质教育现场会,吸引了省内外多家兄弟单位来校学习,许多外国朋友也来校考察。

特色教育也使一大批艺术新星初显光芒,学校的京剧、民乐在省内外大赛中摘金夺银。

传承我国“龙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文化建设

传承我国“龙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文化建设

传承中国"龙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文化建设摘要:以优质文化作引领,学校才干更好地发展。

呈贡新区第二小学创建"龙文化"品牌,从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学校品牌标识、学校管理、综合实践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文化建设思路定位综合实践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凝结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还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材具有深远意义。

学校作为文化继承、创新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而以优质文化作引领,学校才干更好地发展。

因此,坚定地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品牌之路,是当前形势下地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使命。

作为呈贡区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呈贡新区第二小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承文化为魂的理念,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开放和选择、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不断丰富活动形式,确立走一条"龙文化"品牌创建的探寻之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依托地方突出特色,寻根探源龙文化我校所在地呈贡龙街社区,呈贡是XX 高原明珠滇池东岸的一方富饶漂亮的沃土,也是古滇文明的摇篮之一,而龙街社区的龙翔寺系育侨中学旧址,清中期至20XX 向来作为龙街小学校址。

这对作为传承和创新龙文化的学校教育无疑是丰富而珍贵的教育资源。

龙文化――我们从内涵深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根探源,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具有不可战胜的拼搏力量;腾挪自如的冲天才华;勇猛精进、完美无缺、充满智慧是它的真正体现。

活力的二小,发展的二小,开辟的二小,追求卓越的二小正是现实中品牌办学的文化追求。

以“四项建设”为统领 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以“四项建设”为统领 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以“四项建设”为统领提升办学治校水平作者:武截斌武敏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0年第12期创办于1996年的昆明市新迎二小,是昆明市一所冉冉上升的小学。

近年来,学校采取了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名师工程”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优秀民族文化建设等四项建设,使学校办学治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一、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接班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学校积淀和未来发展,秉承为孩子的精彩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新迎二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品质立校,通过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努力培养阳光、健康、幸福、自信、向上、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迎二小在开齐开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土化、学校课程特色化”的“激潜启智”课程。

学校按照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按照“一头五翼(武术为龙头,民族文化、网球、围棋、长绳、国防教育为五翼)”的特色办学策略,在扎实推进国家基础课程实施前提下,重点研发了“激潜启智”5大系列(启德课程、启智课程、启健课程、启艺课程、启能课程)课程群,共有61门课程,其中民族文化课程、体育艺术类课程(体育类课程中的跳绳课程)成为特色课程。

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化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学校的民族特色课程“激潜启智”受到省教科院的好评,对学校的民族特色课程进行案例征集,预入选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的优秀课程案例汇编。

目前学校的课程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

学校成立了30个社团,有跳绳、葫芦丝、啦啦操、围棋、武术、舞蹈队、游泳队、管乐队、篮球社团、剪纸、科技小制作、电子制作、机器人、3D打印、绘画、合唱、足球、田径、绘本、趣味阅读、小主持、趣味数学、滇剧、英语课本剧演出、科学小实验、名作欣赏、茶艺、变废为宝、奥数、中外经典影片欣赏等。

打造办学特色提升教育品位

打造办学特色提升教育品位

打造办学特色提升教育品位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工作,教育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打造办学特色,提升教育品位,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学校办学特色一是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

学校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激发潜能,实现个性发展。

可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或者在教学中注重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养。

二是营造特色教学氛围。

学校应该构建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

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愉悦。

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育技术、进行校本教研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是建设多元化的办学环境。

学校要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多方位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打造一个有温度、有趣味、有创造性、有活力的学习环境。

二、提升教育品位教育品位是指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所持的态度和理念,也是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提升教育品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追求的目标。

提升教育品位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认识、教育行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和调整。

一是教师队伍要专业化。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教育的品质。

教师队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品位。

二是教育工作者要爱岗敬业。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尽心尽力。

只有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才能提升教育品位,实现教育的目标。

三是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修养。

教育工作者要有自己的修养,注重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视野。

运用彝族鼓舞,彰显学校特色

运用彝族鼓舞,彰显学校特色

运用彝族鼓舞,彰显学校特色摘要: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牛街镇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彝族大鼓舞便是其中之一。

“彝族大鼓舞”,气势非凡、威风凛凛,表演者边击边舞,男青年把自己的身心与鼓融为一体,冲闯自如,如龙腾虎跃;女青年吹起巴乌柔情似水,长长的过山号声冲出九天之外。

大鼓的刚劲与巴乌的柔美,鼓声的浑洪与过山号声的悠远相协相调,尤为动人,充分显示了当地人民的自信、豪迈与追求。

结合当前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牛街镇中心小学以校园“大鼓舞”为载体,运用彝族鼓舞,彰显学校特色,促进了学校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彝族大鼓舞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牛街镇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地处这样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该如何打造学校特色,让学校得以更好地发展呢?笔者在校期间,尝试把彝族“大鼓舞”引入学校,纳入课间操,渗透到师生的课余活动中,让民间艺术在学校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并且彰显了学校特色,促进了学校的良好发展。

一、打造校园文化,创立特色学校一所能够让师生热爱、让社会满意的学校,一定有着优秀而独特的校园文化。

学校自提出“运用彝族鼓舞,彰显学校特色”的想法开始,便付诸于行动,通过努力打造优秀独特的彝族“大鼓舞”校园文化,创立起自己的校园特色,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师生成长的良好载体。

(一)从大环境到小环境牛街镇地处偏远的大山之上,这里的民族全是彝族,他们有着大山一样宽广的胸怀、坚韧的品质。

自古以来,“大鼓舞”便是人们表达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

所以,每逢节日或是休闲的日子,便能听到鼓声阵阵,“大鼓舞”已渗透在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学校把“鼓舞”的传承从大环境到小环境做了精心设计和安排,融童趣个性和教育艺术为一体,校园布局处处是“大鼓舞”的影子,并让“大鼓舞”在课堂与课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舞动,以凸显了“大鼓舞”这一特色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功能。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民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民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创建学校办学特色——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县民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民族小学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引言:(引用陶行知的一句话)……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融水县民族小学建于1990年秋,现有师生1677人,是一所环境幽美,设施齐全的学校,近年来,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学校先后荣获:柳州市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市“文明学校”“优秀学校”、“优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光荣称号,获国家级区市级团体奖达数十项,师生获奖达五百人次。

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所座落在大苗山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

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办特色学校,育全面人才”的原则,努力探索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形成了以艺促教、以美育人、以体健身的艺体教育特色,以民族文化教育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学校形成“春绿满眼,夏荫成凉,桂花飘香”的靓丽风景,绿化覆盖率为82%,是融水县名符其实的美丽校园。

背景分析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艺体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化学生”。

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艺体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

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地域特点和学校办学实际把艺体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并确定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本课程研究为主形式,以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实施整体推进战略”的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思路。

学校立足科学发展,以学生为本,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形成以弘扬国学经典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文化、开发校本研究课程、打造学校“特色大课间活动”、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民族艺术教育活动及阳光体育运动等多元化发展的艺体教育特色发展格局。

如何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何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何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引下的,结合本校本地实际形成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模式,具有深层了理论层面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操作层面的内容;是学校的综合文化的凸显,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总体框架和目标。

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情况,谈一谈个人见解:一、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须根植于本地深厚的地域文化,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

一所办学特色的学校,必须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学校文化,才能凸显学校特色。

我校地处孔子故里——曲阜,孔子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一直为我们所传承。

因此,我们紧紧结合儒家教育思想,形成了以“仁爱”为核心办学理念,创设和谐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秉承儒家文化根脉,努力探索“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 的办学模式,在管理理念,德育建设,校园环境等学校管理文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二、学校办学特色必须精心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一所特色学校必须具有自己办学理念引领下的学校发展目标。

作为我校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原曲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08年建校,一所立足曲阜圣地,与孔氏家族有各方关联的百年老校,我们将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相结合定位于学校发展建设的特色。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制定学校长远发展十年规划,具体分为几个三年发展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三、学校办学特色必须有自己的管理体系。

为更好的落实学校办学目标,学校应采取适应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按照从上到下的目标管理体系,从学校层面制定三年发展规划,逐年分解形成每年度的工作目标,学校与各科室、各班主任签订学期或年度目标任务书,最后,由工会负责对照目标责任书进行学期工作考核,确保工作目标的有效实施。

四、学校办学特色必须以办学理念引领德育工作,努力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我们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承儒雅之风,做少年君子”行动,广泛开展“做少年君子行动”。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相关推荐进一步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培养中学生传统美德。

二、活动主题:学习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展现当代学子风采。

三、活动时间:四、组织机构:五、活动安排:1、各班开一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

2、早读前各班组织朗诵《弟子规》。

3、出一期主题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

(每班一份)4、每班预备表演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目。

5、举行传统文化交换、朗诵、演讲等活动。

6、举行书法比赛(硬笔、羊毫皆可),抄写《弟子规》内容。

7、每班交一篇浏览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六、要求:1、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校园,时刻铭记于心,尊重师长。

孝敬父母。

2、参加年级: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篇2教学目标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懂得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思路通过回顾第三课关于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引出传统节日的由来,切入传统文化的话题。

通过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绘画、传统戏曲的介绍,总结出中国核心传统思想──“和合”思想。

由此思想过渡到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

由此理想与当今世界的差距,引出中国当前倡导的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

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

由中国现代版的标志联想到传统标志,引出长城,得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结论。

由长城是国家的墙到城市的墙、家庭的墙、单位的墙,引出中国传统的“墙文化”。

请同学分析墙文化的作用,概括出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得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后,通过探究孔子的观点“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打造办学特色提升教育品位

打造办学特色提升教育品位

打造办学特色提升教育品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下,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品位也愈发重要。

办学特色可以让学校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

而提升教育品位则是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教育品位。

一、打造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1. 关注学生发展特点,培养学生个性要打造学校的独特办学特色,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和特长班,让学生可以在校园中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

2. 强化学科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学校的办学特色还需要在学科建设上下功夫,提升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建设科研平台,组织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等手段来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打造学校的学科特色。

只有通过强化学科建设,学校才能在教育界拥有一席之地。

3. 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的办学特色还需要通过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可以通过改善校园设施,丰富教育资源,组织特色活动等手段来提升学校的教育环境,让学校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

二、提升学校的教育品位1. 建立优质的师资队伍,提供优质教学学校要提升教育品位,首先要建立优质的师资队伍,提供优质的教学。

只有通过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学校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2. 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还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来提升教育品位。

可以通过引进最新的教育技术设备,丰富教育资源,举办教育活动等手段来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品位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用内涵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办学特色实效

用内涵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办学特色实效

用内涵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办学特色实效作者:李仁华谢丽光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1期【摘要】当前,特色办学已成为中小学办学的新追求。

建设特色学校需要营造特色的环境作为彰显其特色的有力载体。

丰县民族中学多年来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着力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民族特色【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1-0082-03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原为丰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北关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进一步解决全县28个少数民族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问题,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第二中学的基础上创建丰县民族中学。

丰县民族中学自创建伊始,就确立了“民族特色”的办学目标。

多年来,学校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着力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重新设计校园精神环境校园精神环境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

它一般包括学校理念、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

丰县民族中学原有精神环境的设计,借鉴得多,创新得少,因而缺乏特色,不能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需要。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精神环境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与补充,逐渐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

(一)提炼学校核心理念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精神环境的灵魂。

丰县民族中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域内少数民族学生多到本校就读。

学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睦相处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此,学校提出了“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

“和”指和睦,团结。

要求师生以亲和的心灵凝聚你我,以有效的交往加深情感,以亲密的交往加大团结的密度。

试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民族地区新建高校特色办学的影响

试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民族地区新建高校特色办学的影响
游 、 俗 民风 等 研 究 领 域 都 拥 有 得 天 独 厚 的 教 学 资 民
少 数 民族 文 化 资 源 、 特 色 化 办 学 之 路 的 发 展 趋 势 。 走 据 我 们 对 民 族 地 区 新 建 高 校 的 比 较 研 究 , 数 少
民 族 学 生 在 全 校 学 t 总 数 中 通 常 都 占 3 一 5 4 = 0 0
在 极 大 的 困难 , 具 有 一 定 的 有 利 条 件 。 如 果 能 在 也
支 重 要 力 量 , 力 地 推 动 了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有
的 进 程 ; 时 , 于 其 对 地 方 社 会 建 设 发 展 具 有 直 接 同 由
的 辐 射 和促 进 作 用 , 方 政 府 和 人 民 对 其 寄 予 厚 望 。 地 因 此 , 族 地 区新 建 高 校 独 特 的 地 位 、 性 化 的 发 展 民 个
收 稿 日 期 :O O 1 2 2 l 一 O一 2
民 族 地 区 新 建 高 校 已 经 成 为 高 等 教 育 体 系 中 的

条 件 恶 劣 , 济 发 展 缓 慢 , 民生 活 水 平 低 下 ; 而 , 经 人 然
与 此 同 时 , 又 拥 有 较 为 丰 富 的 地 方 民 族 文 化 与 地 其 方 自然 特 色 资 源 。 在 这 块 土 地 上 办 高 等 教 育 , 存 既
课 堂 教 学 中 融 人 少 数 民 族 优 秀 文 化 , 实 践 教 学 中 在 充 分 利 用 少 数 民 族 文 化 资 源 , 能 加 快 高 等 教 育 发 就 展 的 步 伐 , 劣 势 为 优 势 , 分 展 现 民 族 地 区 高 校 的 变 充
办 学 特 色 , 成 为 办 学 者 们 必 须 认 真 面 对 和 严 肃 思 这 考 的重要 问题 。

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特色学校

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特色学校

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特色学校我校是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号召,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校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是以“保持书法课程特色”为基础,以“挖掘‘竹文化’的内涵”为推进,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文化”为最终目的,确立了“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书法品牌,创新特色实验小学”,并按“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制订创建规划,促进特色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创建“竹文化”特色的可行性与前瞻性竹子,清雅、隽秀、高风亮节,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

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的“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可谓千古绝唱。

人们赏竹、赞竹,不仅在于竹的清幽雅致,更在于“比德”的意义。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张九龄的“高洁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更是言简意赅。

这些品质正是学校教育应达到的目标。

学校通过开展“竹文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又与学校良好的行为规范传统相融合,学校通过“竹文化”活动最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使之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传统教育教学之外的动能和保障。

二、确定了创建“竹文化”特色的三大阶段的总目标1.近期目标(2012年2月~2012年12月)①成立学校“竹文化研究”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竹文化”特色创建进行细化和实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领导小组负责在管理、资金、课程、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②选择约5种有特色、有文化、有艺术背景的竹子品种在校园栽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使“竹文化”特色在校园绿化景观中逐步得到体现。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新型校园文化
办学核心理念:育人为本,质量为先
办学目标:教育理念现代化、学校管理科学化、教与质量优质化。

办学思路:特色立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
校训:亲翰墨书香,孕科技羽翼
校风:敬、静、竞、进,以“敬”为核心
教风: 爱、勤、研、新,以“研”为核心。

学风:乐、真、雅、智,以“乐”为核心。

一、“雏鹰科普苑”里孕育科技素养,放飞智慧和梦想。

二、“翰墨书香苑”里沐浴书香与人文,展示技能和才华。

三、“教师风采苑”里赏识自己的才华,感悟成功与幸福。

四、“宁夏风情苑”里展示民族文化,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亮点及特色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亮点及特色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亮点及特色作为一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我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进步精神。

在这里,我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和谐共处,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以下是我校的亮点及特色。

一、优质教育资源我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多元文化教育我校弘扬和传承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学校设有民族传统文化课程,学生们可以学习各个民族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与尊重。

此外,学校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民族艺术展览、文化节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各个民族的独特魅力。

三、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是我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交流能力,组织各类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学校还成立了民族团结委员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展互动交流,增进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四、社会实践教育我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感受他人的困境,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奉献精神。

五、创新创业教育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学校设有创新实验室和创业实践基地,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学校还邀请各行业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机会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我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国外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通过学生交流项目和教师互访,学校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国际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还培养了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和适应能力。

校本课程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助推学校特色发展作者:俞文敏杨福明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5年第05期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打造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始终把课程改革作为提升教师的生长点,紧紧依托地方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为了培养热爱家乡、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校立足于国家课程,充分发掘地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对国家课程适当进行补充与拓展,我们因地制宜地大力开发乡土资源,着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以写字教学、戏曲教学、开口船头拳的武术教学等特色项目为抓手,打造属于本校的有品位、有底蕴、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开展写字教学,浸润师生心田写字教学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校办学特色。

把写字教育与教科研课题结合在一起,围绕《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主课题开展写字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落实在语文教育的主阵地上,专门编写了《写字》校本课程。

以苏州市书协副主席王伟林老师等知名书法家为依托,每学期以公开讲座、定期授课的方式,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书法学习特色教育。

学校对25位写字能手老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在写字教育中发挥骨干作用。

全校35岁以下教师每周都要写一块粉笔字小黑板,公开陈列,请师生共评赏。

每周都要写一页钢笔字,公开展评。

每个年级每天安排学生20分钟写字兴趣活动和每周1节写字指导课,每年开展写字考级和书法艺术节活动,营造了一股浓郁的写字氛围。

2013年金砖书法引进校园,金砖书写相比纸墨书写,具有很强的重复使用性,有着“永久性书写练习纸”之称,不仅保证了初期练习书法时的环保、清洁,而且所用的御窑金砖是“相城十绝”之一,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写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感受到御窑金砖的文化内涵与魅力,这对于传承相城传统文化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逊克县民族中学办学特色展示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逊克县民族中学办学特色展示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逊克县民族中学办学特色展

佚名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年(卷),期】2016(0)12
【摘要】逊克县民族中学坐落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畔,是多民族师生融合的省级标准化优秀学校。

学校现有鄂伦春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朝鲜族、赫哲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师生148人。

自2007年建校以来,学校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将民族文化与民族语言、民族艺术、民族体育教育有机结合,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武术、器乐、剪纸、语言等校本课程;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中学;民族精神;逊克县;办学特色;传承;优秀学校;校本课程【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52
【相关文献】
1.秉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英才——吉林市朝鲜族中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之路 [J],
2.贵州省文化馆“民族文化大课堂”活动剪影传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弘扬民族精神 [J], 沉潜;曾银华;
3.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校园——湖北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民族文化进校
园』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J], 张朝军;毛昌国
4.展示民族风采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谱写和谐篇章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隆重举行 [J], 彭措;王志远;罗连军;
5.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民族小学特色办学汇报材料
播放视频录象——
(解说:这是学校以“笙歌舞动绣新姿,快乐童年绘蓝图”为主题庆祝“六一”的动人情景,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网、德育报、柳州日报等媒体相继转载报道。

)——民小人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记得冷冉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强调办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是因为这样学校才能由局部优势发展为整体优势,才能把学校办活。


融水镇民族小学建于1990年秋,2003年被定为镇中心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小学。

现有师生1809人,是一所环境幽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学,近年来,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学校先后荣获:柳州市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市“文明学校”“优秀学校”、“优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光荣称号,获国家级区市级团体奖达数十项,师生获奖达五百人次。

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所座落在大苗山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

我们一直秉承“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现代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

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和听到的原生态演唱,就是我校办学特色的一个侧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当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潜移默化篇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

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教育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

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民族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依托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坡会群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置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刺绣等民族艺术和民族工艺课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普及民族文化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班队会等阵地进行民族知识的教育,请我县民间艺人到校解读《融水民族文化简明读本》,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和本民族本地区的地理概况、民族成分、民族来源、风
土人情等常识,同时还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把理想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二、利用民族文化渗透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开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

我校以综合科为突破,在体育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活动;在音乐课中教学吹芦笙、跳民族舞蹈、学唱原生态苗歌;在美术课中教育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学习手工刺绣技能等,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为学校课程改革拓宽路子,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日渐浓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体验篇
有了理论的支撑,我们开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奋进。

努力做到几个结合,让师生在历练中得以成长。

一、结合苗族特点,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成立了“苗娃合唱团”,专门演唱原生态苗歌;
2.建设一支70人的芦笙队,请我县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指导;
3. 在学校操场四周、教学楼走道两侧、教室前后,随处可见师生的摄影、书画、手工刺绣作品,文化气息浓厚,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作品的题材大多选自苗族文化的精髓,如“芦笙节”的来历、“斗马”的来历、“苗年”的来历、民族服饰等,许多苗族文化成为师生创作的源泉。

学校成了继承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块园地、圣地,以人文教育为主轴的少数民族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彰显。

4.民间艺人亲自到校指导师生开展刺绣学习活动。

从五年级起美术课开设刺绣技能学习,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手绣许多幅精致的作品,装贴成画,制作成挂画、布包和香包等,图文并茂,栩栩如生。

5.课间播放“苗娃合唱团”自唱的非常动听的原生态苗歌,师生们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幸福。

二、利用阳光体育大课间平台,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五彩校园特色操”活动。

在大课间活动中,竹竿舞、踢毽球、拉鼓、板鞋舞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为主要活动项目。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即“写好中国字,诵读中华经典诗文”。

2004年起我校已自行编印多个版本的《学生经典诵读本》,结合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独具匠心创编了国学操、少儿韵律操、武术操、手语操等供师生学习,大课间成为师生展示自我、体验生活、学习技能、开拓视野的大课堂。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亲身去感受民族
文化的优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既锻炼体能、又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学校的艺体教育不断深化,民族特色大放异彩。

今年,我校受到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青睐,被选为该校的生源基地,挂牌成立了融水县小天鹅舞蹈考级培训中心,成为县内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始进入了专业化引领,提升了办学层次和竞争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春华秋实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路走来,尤其倍感欣慰的是,我们苦苦追求并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具体举措得到了时代的印证,体现了我们思维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由于学校注重教育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彰显学校特色,成效明显,2007年我们已自行创作了《我们在快乐成长》的校歌。

是柳州市“校本教研基地”,学校语文教师全员参与研究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自治区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课题。

2009年我校“苗娃合唱团”演唱的《苗家达配敬酒歌》应邀前往柳州市参加“六一”文艺晚会,2010年又参加了东盟博览会第二届妇女企业新论坛会文艺演出。

学生民族舞蹈《达晶乐》进京参赛,获特别金奖,我校的“苗声合唱团”于2009年9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快乐大巴”《为祖国绽放,花开柳州》节目的拍摄。

学校鼓号队今年参加市第十届鼓号演奏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日本熊本大学也被我校办学特色所吸引,他们学校的师生曾三次到我校进行校园文化交流活动。

学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是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优秀学校”、市“先进基层关工委”、市“特色学校”、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市中小学图书室先进集体、市“家长学校示范单位”。

少先队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红旗大队,我校的办学成果被列入《广西大百科全书》条目。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市教育局的引领下,沿着特色办学的道路前行,不断创新,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让老师收获幸福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