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题武大马克思
2022年湖北工业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湖北工业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5、“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9、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农民问题10、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13、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4、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1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6、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A.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B.有价值就有使用价值,两者统一在商品中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17、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B.创造新的价值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18、对于共产主义实现的理解()A.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甚至充满曲折的过程B.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C.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些国家先取得胜利,共产主义也是如此D.当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20、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为什么?()A.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什么本质?A. 公平交换B. 阶级对立C. 经济危机D. 社会和谐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A. 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领导权B. 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领导权C. 无产阶级在文化上的领导权D. 无产阶级在社会生活上的领导权答案:B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个人英雄B. 社会意识C. 社会存在D. 社会制度答案:C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具有什么性质?A. 自由劳动B. 强制劳动C. 异化劳动D. 创造性劳动答案:C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产品过剩B. 消费不足C. 生产过剩D. 资本积累答案:D7.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动力B. 社会稳定的保障C. 社会和谐的体现D. 社会进步的标志答案:A8.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完全消失C. 社会完全平等D. 所有制完全公有答案:B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供求关系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人劳动时间D. 资本投入量答案:B10.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哪种现象?A. 个人主义B. 物质主义C. 消费主义D. 商品化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二重性”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武大马院真题(综合基础)
武大马院真题2(综合基础)2007一、简答题(10题,110分)1.(12分)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2.(11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3.(12分)结合历史实际说明我国是如何用渐进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4.(11分)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5.(11分)简析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分)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7.(10分)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
8.(12分)简析实事求是。
9.(10分)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0.(10分)简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及指导方针。
二、论述题(2*20)1.试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对资产阶级的基本认识和政策。
2.概述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认识历程并分析其基本结论。
2008一、简答题(4*15)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2.怎样全面准备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3.简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及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
4.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二、辨析题(4*10)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
4.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就在于它们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三、论述题(2*25)1.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试分析“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2009一、辨析题(6*6)1.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
2.南京国民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武大马原历年真题
武大马原历年真题2005一、辨析题(7*5)1.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规律。
3.W—G—W与G—W—G'在本质上是两个相同的公式。
4.当前,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那种包含在农产品价值之内的绝对地租也就消失了。
5.列宁说:“唯心主义是ʻ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6. 真理和价值各有不同的规定和特性,但又是统一的。
7.哲学的功能首先在于反思。
二、简答题(5*13)1.如何理解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3.如何理解意识的结构和功能?4.如何理解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性?5.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三、论述题(2*25)1.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形式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及其现实意义。
2006一、辨析题(6*5)1.有一种观点认为:“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
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2.黑格尔把哲学比作“猫头鹰”,马克思则把哲学比作“高卢雄鸡”。
这两个不同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3.人的对象意识是客观的,而自我意识则是主观的。
4.辨析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三个概念。
5.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这种说法对吗?6.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说明利润的多少只与资本量有关。
二、简答题(6*10)1.马克思说:“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
这说明了主体和客体的什么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哲学家对社会的本质的理解的误区是什么?3.马克思说:“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产生的全部关系描述一番”。
这一论断体现的什么原理?4.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5.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内涵、形式和作用。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2020年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B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20=20分)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实验和工业B.人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1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13、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1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
A. 唯物辩证法B. 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2.下列哪位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影响?A. 亚里士多德B. 亚当·斯密C. 弗洛伊德D. 黑格尔答案:D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 私有制B. 个人利益C. 阶级斗争D. 政府政策答案:C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价值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边际效用理论D. 供给需求理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
A. 平等B. 自由C. 民主D. 共产主义答案:D二、问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和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推动的。
2.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阶级斗争?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从而引发了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三、论述题论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同时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
其次,马克思主义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共产主义,即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还提供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并提出了人民民主的概念。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那么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表达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根底。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达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底。
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开展的动力。
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开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开展过程和开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根底,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根底。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48页自己总结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开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冲突和阶级冲突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⑵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冲突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供应了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打算了阶级基础⑶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须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显明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
(3)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根据世界原来的面目去照实的相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确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标准。
4.实践的定义、基本特征。
(1)含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性(2)实践的基本特点1.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记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须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最终,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类必需依靠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意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须要。
武汉大学2009-2010学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武汉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三、根据下列关于文化与文明问题的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每小题10分。
)材料1由德国一些媒体专家和学者在调研德国7家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基础上撰写并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德国媒体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报道,但这些报道总体上有失全面,并且经常传播未经独立调查的成见。
报告说,2008年这些德国媒体发表的8000多篇有关中国的报道中,超过一半属于概念化、模式化的报道,对有关中国的题材缺乏深入探讨,不假思索地传播固有的想法和成见。
由于报道量较大,因此德国公众对中国的成见有进一步加深的危险。
调查还发现,德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有明显的“盲点”,特别是几乎完全排除了对中国社会变革至关重要的社会、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报道。
即使那些常报道的领域也表现出“欧洲中心主义”的视角,首选的是那些受众国(德国)特别感兴趣的话题。
调查还显示,德国媒体对中国内政的报道大量集中于西藏、台湾等领土话题及人权状况。
参与研究的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托马斯·海贝勒表示,德国记者应该多思考,比如思考自身报道中存在哪些问题。
中德两国记者还应加强交流,增进了解。
(材料来源:《德国专家称德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有失全面》,新华网2010年06月15日)材料2“人类脱胎于野兽,远古时期人类的兽性狼性极强,这是人类在几十万年残酷竞争中赖以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
没有这种凶猛的性格,人类早就被凶残的自然环境和兽群淘汰了。
但是兽性狼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危害也极大,如果一个国家里的人群全像狼群一样,这个国家的人群就会在相互厮杀中同归于尽、彻底毁灭。
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抑制和驾驭人类自身的兽性和狼性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粹九讲_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粹九讲_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个()范畴参考答案:经济范畴2.交往活动中只有主体。
参考答案:错误3.物是感觉的复合是客观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错误4.人类自身的生产即对后代的生育。
参考答案:错误5.以下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_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_人的本质是丰富的。
6.以下关于共产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实现了按需分配。
_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_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
7.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参考答案:对必然的认识,以及根据客观规律与主体目的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_人从盲目的必然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自然、社会与自身的主人,8.以下关于人民群众的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_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_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9.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在于是否承认历史发展有规律。
参考答案:错误10.当代生态危机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是以天灾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祸。
参考答案:正确11.真理必有用,有用即真理。
参考答案:错误12.广义的文化就是人化。
参考答案:正确13.真理与价值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有机统一的。
参考答案:正确14.文化具有哪些功能?参考答案:凝聚功能_教化和培育的功能_人类交往的媒介和手段_记忆和存储的功能15.贯穿于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规律哪些?参考答案: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
_科学研究对象和范围不断由从宏观向微观和宇观拓展、从既成事物向事物的过去、未来回溯和推移。
_科学进化与科学革命交替进行、科学分化与科学整体化相互转化。
16.作为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文化具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属人性_社会性_民族性_时代性17.构成文化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参考答案:文化观念_文化产品_文化活动18.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全球化实质上就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
武大马哲原理历年真题
马哲原理历年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8年)一、名词解释(3×6)1.发展2.主奴辩证法3.客观真理4.价值5.生产方式6.人民群众二、简答题(10×5)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2.怎样理解认识是主体思维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简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5.简述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揭示。
三、论述题(16×2)1.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并用这一原理说明当前认真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2.试述毛泽东的《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9年)一、名词解释(4×5)⑴分质变⑵唯心史观⑶偶然性⑷能动反映论⑸主体二、简答题(8×5)⑴、简述社会意识形态与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⑵、简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⑶、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⑷、“实践就是直接经验”这一说法对吗?⑸、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哪些基本思想?三、论述题(20×2,选2)⑴、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说明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⑵、试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根据及其方法论意义。
⑵试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观点的论述以及这些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00年)一、名词解释(5×4)⑴一元论⑵主体⑶系统⑷人的解放二、简答题(10×5)⑴、简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
⑵、试析否定与扬弃的区别和联系。
⑶、简述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的关系。
⑷、“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这个说法对吗?⑸、简述恩格斯在40年代的书信中,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论述。
武汉大学历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发展:是前进的变化或进化,是旧事物的死亡与新事物的产生。
4.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怎样理解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1)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矛盾运动的复杂性,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不是以纯粹的形态出现,而总是互相交织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形。
(5分)(2)这种部分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阶段性部分质变,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但其某一发展阶段上的性质部分地有质变化。
二是局部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在全局上未发生质变,但在局部范围内发生了性质变化。
(5分)2.简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1)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是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决定的。
(4分)(2)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3分)(3)我们应该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要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既要反对一点论,也不搞均衡论。
(3分)3.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
武汉大学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B)院系: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一、在下面各题的 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发展的B.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D.世界是物质的2、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3、《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B.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4、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B.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C.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D.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5、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A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 B.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7、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2003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手段D.实践的中介9、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
武汉大学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卷
武汉大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A卷一、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B.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C.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D.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3、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感觉的总和 D.逻辑的集合4、现代宇宙航空科学理论和实践发现的“尺缩钟慢”现象表明了时空存在的( )A.客观性B.主观性C.绝对性D.相对性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6、“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的命题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7、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B.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方法D.归纳演绎方法9、科学家洛伦兹曾经形象地说:“可以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
”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A.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B.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C.说明了一事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发生联系 D.说明了发展的多样性10、黑格尔说:“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这句话说明了( )A.系统的整体性 B,系统的结构性 C.系统的层次性 D.系统的开放性11、“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通俗形象的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B.要抓住矛盾的普遍性C.要抓主要矛盾D.要抓住矛盾的斗争性12、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根本分歧在于( )A.真理是否有用B.真理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C.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D.真理的形式是不是主观的13、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14、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学说C.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D.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正确答案:A2、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表现为()A.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制度B.致力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答案:D3、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A.十月革命前才出现B.恩格斯逝世后才出现C.马克思逝世前出现D.马克思逝世后才出现正确答案:C4、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理论观点B.革命观点C.科学观点D.实践观点正确答案:D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正确答案:A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A.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B.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C.人们在实践中的基本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答案:C7、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解决()A.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B.其他一切科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人类存在和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D.人们所有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答案:A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正确答案:A9、意识自身“物化”过程的本质就是()A.观念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B.意念变物的过程C.意识创造物质的过程D.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正确答案:D10、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这表明意识具有()A.绝对性B.永恒性C.创造性D.无限性正确答案:C11、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武汉大学马基概论期末试题
武汉⼤学马基概论期末试题武汉⼤学2003—2004学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A卷)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在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20分)1.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全部科学的总汇B.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C.哲学是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性3.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唯⼼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设想⽆运动的物质B.否认运动的存在C.设想⽆物质的运动D.否认静⽌的存在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A.⼀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主义的观点D.形⽽上学的观点5.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盾是事物发展的动⼒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的头脑并在⼈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已。
”此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什么区别D.意识是⼈脑中特别的物质7.“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话。
”这是⼀种A.形⽽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持续性B.时间的⼀维性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9.规律是指(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的偶然的联系C.⼈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划D.⼈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法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共产党宣言》读后感2、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某一问题的思考(经济全球化)3、试举出马克思的一本著作进行你的评价4、新科技革命或者全球化的思考新科技革命带来了全球化是一个新现象新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根本动因是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具有融合性。
5、深化科社改革的看法6、“两大发现”《共产党宣言》读后感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这是《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比喻性的描述。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1848年2月,全文完整、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的诞生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
它给没有斗争方向的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它不仅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诞生、发展到必然灭亡的历史过程,而且也预测了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
它科学而全面的诠释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第一次接触《共产党宣言》是在上高中的时候。
那时候的阅读仅仅是浅尝辄止。
再一次重温是本科阶段,我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它鲜明的观点、严谨的体系、紧密的结构以及生动的叙述,更加感慨哲人的伟大。
最近的一次阅读是上个月,我对这本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套用列宁的话来说:“这部著作以天才般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后来又写道“我们已经看到,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这种分析找到了人类苦难的根源——阶级与阶级分化。
纵观《共产党宣言》诞生的161年,它一直都发挥着指导整个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历史使命。
从1864年建立的第一国际,到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即第二国际,再到1917年11月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建立,以及1919年3月2日于莫斯科成立的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三国际。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曲折。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
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新世纪新阶段,重读《共产党宣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我们理应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如真理般的《共产党宣言》所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坚信我们的未来,因为真理的存在!经济全球化全球贸易往来增多、资金在国际间流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并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又有反面的消极作用。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大大提高,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机会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的制高点。
1978年的对外开放使中国把握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好时机,利用国内劳动力的成本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已经日益与世界经济融合成一个整体,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逐步提高。
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也是中国不得不克服的难题。
第二,经济全球化推动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举实施兼并,这在提高中国企业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跨国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国内市场,进行直接投资,一方面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外销渠道,这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的运行效率,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高、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兼并国内企业后,外资将在国内形成生产能力,对国内原有的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将造成较大的冲击,引发国内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和重新组合。
第三,经济全球化将促进中国的资源配置优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第四,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机构的监督职能和预警机制也尚不完善,很可能诱发国内金融风险。
第五,经济全球化正在给国内经济改革带来新的压力,使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并对国内产业和市场将造成一定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天都发生着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
通过这种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在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在影响着中国。
《资本论》的评价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角度和方法很不相同的著作。
它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著作。
在主流经济学看来,资本主义是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经济体制,尽管有时它也下意识地提到了它的某些不完善。
对于《资本论》来说,对经济体制的评价,是不能用“好”或“坏”来概括的,资本主义必须去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
尽管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它仍是通向一个更好世界的过渡阶段。
与马克思在世的时候相比,当今时代的确已经有了许多重大变化。
有许多变化是马克思所未曾料到的。
因而想在《资本论》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仍属于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点并没有变,因此,《资本论》并没有过时,《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仍具有现实意义,《资本论》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仍有价值。
在马克思所未曾料到的社会变化中,有许多变化本身是对《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做出反应的结果。
由于《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不管人们对《资本论》抱有何种态度,都必须对《资本论》揭示的这些矛盾和规律做出反应。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资本论》,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资本论》是一部在国外经济学界始终引起争议的著作。
对《资本论》评价高的国外经济学家的代表是恩格斯和列宁,在对《资本论》评价低的国外经济学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他在写于1925年的《对俄国的简略观察》一文中谈到《资本论》时,说《资本论》是“一本陈旧的经济学教科书。
在我看来,它不仅在科学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当代世界毫无益处或没有用处。
”针对批评,孟德尔指出,那种否认经济学需要有力图发现经济表面现象之下的神秘力量的抽象理论的观点,是极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孟德尔等人的反驳是有力的。
《资本论》的体系可以用劳动价值论揭示他们的理论没有揭示的东西,又可以用使用价值的概念把他们的效用分析包容进来,用价格的概念把他们的供求分析包容进来,所以是一种比他们的理论更高级、更有解释力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资本论》是一部既具批判性又具科学性的著作。
《资本论》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确实包含着较多的对早期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制度和为这种制度辩护的经济学说的批判,与此同时,《资本论》对早期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不存在多种利益集团平等协商和政府干预机制,只有市场交换一种协调机制起作用的纯市场经济的抽象科学分析。
关于新科技革命的思考新科技革命是指发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新科学革命表现为科学观念的变革,科学基础理论的突破和重大科学发现。
新技术革命表现为技术规范,技术结构,技术体系的变革,材料,工艺,能源,控制手段和方法的突破。
新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开始于20世界40年代。
新科技革命具有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
新科技革命带了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其影响表现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
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