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图题诗

合集下载

墨梅图题诗

墨梅图题诗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岁岁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注释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3.洗砚(yàn)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

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

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4.池头:池边。

头:边上。

5.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6.痕:痕迹。

7.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8.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2主题这首诗借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洁身自好,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3译文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4作品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

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

墨梅图题诗

墨梅图题诗

诗意
•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 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 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 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 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 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 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
诗意
作者的精神
• 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 体恤之情。赞扬了诗人关心百 姓疾苦,亲民爱民,以民为本, 心系民生的的胸怀。
墨竹图题诗 【2】
• 诗意 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 发出萧萧之声, 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 的怨声。 我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 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感情。
墨竹图题诗 【2】解释
• (清)郑燮 • 衙斋卧听萧萧竹, • 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8】
问题百出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2】墨竹图题诗作者写了什么事? • 【3】这首诗的诗句解释是什么?
郑燮【简介】
• 郑燮,(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 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诗词书画家,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当举人,乾 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雍正十年举人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 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 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 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与罗聘、 黄慎、李芳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 慎合称“扬州八怪”。
乔 矫矫
复矫矫
• 真 直干 岳 无等伦 方未已
• 天阙 迥
在这里
问题百出
• 【2】苍松怪石图题诗 的诗意是 什么?
李方膺 【简介】

王冕的故事五年级作文500字

王冕的故事五年级作文500字

王冕的故事五年级作文500字王冕的故事五年级作文500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提起这首《墨梅图题诗》,大家并不陌生,作者是王冕。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是元朝着名画家、诗人兼书法家。

他七岁丧父,靠母亲做针线活维持生计。

王冕自幼好学,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便给地主家放牛。

他把牛牵到野外,让牛去吃草,自己便跑到学堂,偷偷站在窗外,听先生讲课,直到傍晚才回家,可却把牛落在野外。

地主老爷为此痛打了他一顿。

可他为了听课,依然天天如此,只不过,再也不敢把牛落在野外了。

王冕家贫,晚上点不起油灯,他就跑到附近的寺庙里,借着长明灯,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刻苦学习,直到天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他终于成长为一代大画家,大诗人。

王冕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成为博学多才之人。

成功之路是从没路的地方踏出来的,是从荆棘丛生的荒芜处开辟出来的。

陕西延安子长县瓦窑堡小学五年级四班五年级:薛书雅王冕的故事五年级作文500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提起这首《墨梅图题诗》,大家并不陌生,作者是王冕。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是元朝着名画家、诗人兼书法家。

他七岁丧父,靠母亲做针线活维持生计。

王冕自幼好学,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便给地主家放牛。

他把牛牵到野外,让牛去吃草,自己便跑到学堂,偷偷站在窗外,听先生讲课,直到傍晚才回家,可却把牛落在野外。

地主老爷为此痛打了他一顿。

可他为了听课,依然天天如此,只不过,再也不敢把牛落在野外了。

王冕家贫,晚上点不起油灯,他就跑到附近的寺庙里,借着长明灯,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刻苦学习,直到天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他终于成长为一代大画家,大诗人。

王冕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成为博学多才之人。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设计理念:本节课旨在从学生的感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学生的课外资料的积累,让学生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

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通过交流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学习运用诗句。

教材分析: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学习篇目,诗中借梅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写出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主动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较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以自学讨论为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3、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画,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搜集交流语文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以自学讨论为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画,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搜集交流语文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作者的写作背景。

课前搜集梅花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有课件导入1.展示美化图片,让学生观察梅花,对梅有初步认识,由梅引出诗人王冕2.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诗人的资料二、欣赏本文诗画,了解诗歌内容。

从欣赏本文诗画中了解关于欣赏水墨画的知识,观察墨梅图进行,说说本幅画观看后的感受。

三、朗读诗歌,品评感悟。

1、老师配乐朗读诗歌,课文赏析部分。

学生试着读通句子,读懂文章。

2.认读生词吾家洗砚池乾坤卓尔不群疏密相间或偃或仰饱满挺劲3、找出诗画欣赏中表现诗人品质的句子。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体现学生自主性,并提出困惑。

5、交流自学成果1)、朗读。

(个别读——学生点评)2)、回顾古诗学法。

3)、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5)、回顾王冕的生活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在作画之时,早已看破名利,永绝仕途,浪迹天涯,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语文六年级上北师大版《墨梅图题诗》课件(23张)

语文六年级上北师大版《墨梅图题诗》课件(23张)

墨梅图题诗
(元)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大意】
我画的是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是 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的。
梅花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好看,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 的正气。
只留清气满乾坤
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 上的腐败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 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温馨阅读提示:
1、王冕作诗画的原因? 2、王冕作诗画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4、诗人仅仅是在赞美墨梅卓尔不群的品质吗? 5、诗中哪两句诗体现出诗人自己的品质?
梅象征着怎样的精神?
神清骨秀,高洁端庄,超凡脱俗,象 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格。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 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至今 仍有许多文人墨客争效仿。我们除了学着欣赏这 些诗画外,在平时的习作中,也可以学着引用一 些恰当的诗句。
松、竹经冬不凋,梅 花耐寒开放,因此有 “岁寒三友”之称。 即指松树、翠竹、梅 花。
墨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作者介绍
王冕我国元代著名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 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 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 风气,而隐居九里山, 以卖画为生。一生爱好 梅花,种梅、咏梅又工 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 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 为“梅花屋”。

墨梅图题诗

墨梅图题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图题诗 (元)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借物喻人
借梅花比喻诗人不同流 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 品。
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偃 仅花蕊加墨重点,盛开的、渐放的、含
苞的,都清润洒脱,生机盎然,观之如 闻力透纸背的清香之气。
题诗书法饱满挺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和 。可惜,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 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历史背景: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 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 多才多艺。青年时代王冕参加科举屡试不第,当 时元朝社会重武轻文,统治者耀武扬威,残暴百 姓,官场黑暗,王冕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不愿 巴结权贵,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于是绝 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
清气:双关,梅花的清香,也指清高的气 节。
乾坤:天地之间,人世间。
墨梅图题诗 (元)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疏密相间

一束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长 长的枝条舒展挺秀,花朵疏密相间,或 正或侧,或偃或仰,都只用淡墨轻染,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墨梅就是用水墨画的梅花 ,题诗指在画面的空白处写上 一首诗或者是几句话,以表达 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 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元 章,号煮石山农。王冕的画和篆刻 在当时很负盛名。他一生爱好梅花, 种梅、咏梅又善画梅,尤其善画墨 梅,常以此借物抒情。

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公开课优质课教案第

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公开课优质课教案第

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公开课优质课教案第《墨梅图题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声朗读诗歌,欣赏课文以及课外图片,理解墨梅图题诗的诗情画意,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和赏析法。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准备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二、新课学习(一)检查预习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 ǐ)厌恶(wù)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妥协:屈服、低头。

卓尔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二)理解诗文意思: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

《墨梅图题诗》鉴赏作文(小学六年级300字).doc

《墨梅图题诗》鉴赏作文(小学六年级300字).doc

《墨梅图题诗》鉴赏作文(小学六年级300字)今天,我有幸看到了王冕的《墨梅图诗》。

这真是赏心悦目。

这幅画展示了王冕的正直和杰出的个性。

我仔细一看,一束淡墨梅花划过画面,构图很新颖;纤细的枝干舒展而优雅,花朵稀疏而浓密,枝干上下倾斜。

虽然它们在纸上是梅花,但似乎有梅花的正反两面,所有的梅花都被轻微地染色,用淡墨点缀。

只有雄蕊有增加墨水的重点。

开花的、开花的、出芽的。

它们都是干净、湿润和自由的。

梅花形状好,充满活力。

看起来弥漫在纸张背面的“清新空气”具有“充满干燥和温柔”的精神。

墨水渗透到纸的背面。

这幅画真的很逼真。

如果它是空的和真实的,可以说这幅画是深刻和精致的。

诗和书法的题字饱满而有力,它们确实与诗歌融为一体。

不幸的是,美并不完美。

甘龙皇帝的题字被插在有他的印章的画之间,这破坏了“墨梅图题字”这首优美的诗。

它是完美的,并且变得完美。

墨梅诗---王冕

墨梅诗---王冕
墨梅诗 Nhomakorabea--王冕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池头]池边。 3. 洗砚(yàn)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4. [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 5. [清气]清香的气味。 6. [乾(qián)坤(kūn)]指天地。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墨梅图题诗改写作文500

墨梅图题诗改写作文500

墨梅图题诗改写作文500第一个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就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作“画梅圣手”。

这就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

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冲洗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对外开放的梅花都呈现淡淡的墨痕。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下梅花的形态,一个“浓”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超群于寒冷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

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人们就是这样赞扬王冕的。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

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

当地的县官和一个存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记起他都遭了婉拒,最后,当县官亲自进社区见到他时,他听见消息后赶紧躲藏了出来,又使县官喝了闭门羹。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充分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充分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独特地说明了他不向世俗谄媚的忠贞、善良的职业道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第二个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梅图题诗教材简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行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行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学情分析:学生生活在21世纪,王冕生活在遥远的元朝时期,虽然学生和诗人有距离,但人性是相同的,人的心灵的情弦就是对话的平台。

在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淡”、“满”,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借助文本和资料自读、自悟,让教师、学生和作者三者的心灵和谐交融,情感达到共鸣。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在诗画的感染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音乐、资料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赞颂梅花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元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的作品。

还记得《王冕学画》这篇课文吗?回忆一下。

(板书作者、诗题。

读课题)2.墨梅指什么?猜一猜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吗?3.咱们赶紧去读一读古诗吧。

墨梅图题诗1.课件

墨梅图题诗1.课件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己是悬崖百丈冰, 尤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 漫时, 她在丛中笑。
宋代卢梅坡经典名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墨梅图题诗
(元)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梅:超凡脱俗,象了诗人卓尔不群 的气节和人格。
再见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主题思想:
这首题画诗,作者画梅花不以追 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 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 作者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
写作特色:
让我们记住具有梅花精神的先贤志士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然同志“——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 才乞求自由……” 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李大钊——高官厚禄收买不了 朱自清——贫穷困苦折磨不了 刘胡兰——强暴武力威胁不了 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当俘虏 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回国 陆游——“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墨梅: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
墨梅的“淡”就像诗人的人品高洁,墨梅的 “淡”与
他一生不畏权贵、蔑视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怀是 多么一致。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的特点:
•“清气”——指墨 迹的清香,梅花的 清香,卓尔不群的 人品的清香。
• “满乾坤”——指诗人这种不流
古诗云: 诗堪入画方称妙 画可融诗乃为奇。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墨梅图题诗

1墨梅图题诗

自读古诗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 [ 淡墨痕] 洗砚的池子。相传晋代大书 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 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 笔砚,池水竟为之黧黑。浙 [ 清气] 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 清香的气味。 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 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 [ 乾(qián)坤(kūn)] 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 指天地,人间。 王羲之同姓,故称“吾家”,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并暗喻其功底。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把关于梅的名句积累下来,也可以 搜集更多关于“岁寒三友”的资料,还可以亲自 动手画一画“岁寒三友”,并配上一首小诗。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 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咏松
(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竹:顽强执着,有气节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 和人品 梅花Βιβλιοθήκη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诗大意】
我家洗砚池旁有一棵梅树, 那盛开的梅花,朵朵都带着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美丽,
只愿它的清香永远留在天地之间。
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赏画品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第一句运用典故暗喻作者在画梅过程中下的苦功。 第二句是双关:我家梅花吸收着洗砚池溶进的墨水,好 像都带着淡淡的墨痕;我画的梅花,朵朵都是点墨而成。 “淡”既是画梅的技法,也象征梅花朴素淡雅不追 求虚浮绮丽外表的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诗句的意思。

三、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三、教材分析
《墨梅图题诗》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首古诗,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阅读篇目,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行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行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这是一首情、景、画高度融合的佳作。

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了诗句,才能看懂那别致的画面,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更深层次领队这首诗。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从学生的感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平时和课外资料的积累,以学生自学为主,了解诗意,感受诗画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通过交流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学习运用诗句。

总体来说,希望能把搜集资料作为一个途径,促进语文教学的学习。

学生生活在21世纪,王冕生活在
遥远的元朝时期,虽然学生和诗人有距离,但人性是相同的,人的心灵的情弦就是对话的平台。

在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淡”、“满”,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借助文本和资料自读、自悟,让教师、学生和作者三者的心灵和谐交融,情感达到共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欣赏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丽与高洁。

【百度图片】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 r=ala0&word=%D1%A9%D6%D0%C3%B7%BB%A8
【搜狗音乐】/player
2、谈话导入: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首绝美的诗篇。

3、齐读课题。

1)交流有关作者资料。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随机补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

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

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

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

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课题质疑。

提问: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

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搜狗音乐】/player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

4、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

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解决生字“乾坤(qián kūn)”的字音。

(三)、赏画品诗,感悟诗意。

1、赏画。

组织学生观察课件,王冕笔下的梅花,并回答问题:图中梅花有什么特点?
【百度百科】/view/100122.htm
(1)认真观察画面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补充;图中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颖;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重笔墨,显得清新俏丽。

整个画
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透出。

2、品诗:
理解前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2)小组讨论学习。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4)提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花树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


(5)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直接描写墨梅。

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6)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采用各种形式的读。


理解后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难道梅花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现在我们来学习: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2)小组讨论学习。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
清气:清香的气味。

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3)提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5)你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虽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四)、诗画欣赏,升华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品读课文。

1、王冕作诗画的原因?
2、王冕作诗画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4、诗人仅仅是在赞美墨梅卓尔不群的品质吗?
5、诗中哪两句诗体现出诗人自己的品质?
(五)、回归课题,情感升华。

1、提问: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

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品质与气节)
2、小结: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3、回顾反思:梅象征着怎样的精神?
(六)、欣赏《梅花雪》,练习背诵《墨梅图题诗》。

【优酷视频】/v_show/id_XMzAyMzcwMzQ0.html
教学板书:
墨梅图题诗
【明】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题是《岁寒三友》,教学时要在学懂、读背古诗的基础上,重在体会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卓尔不群的气节,从而感受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坚守内心的操守的高洁人品。

另外,本单元三首诗的作者都是集诗、书、画为一身的大家,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品诗上,还可以结合古诗下面的诗画欣赏,带领孩子们欣赏国画、书法,提高审美情趣。

创设语文学习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方法。

所以在开课初,我展示梅花在严冬盛开的画面并配上音乐,激发起孩子内心对梅花的喜爱。

接着欣赏丹青妙手的梅花图、鉴赏王冕的《墨梅图》,通过比较,感受王冕的《墨梅图》的与众不同,从而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去品位诗书画。

这时孩子们的情绪、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想表达、急于表达,而此时此刻师生的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也就产生了共鸣。

教学中,不但让学生积累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能恰当运用诗句,学会古诗今用。

另外,补充欣赏王冕的其他《墨梅图》,边欣赏乐曲《梅花雪》,边阅读现代咏梅、赞美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辽宁学校:鞍山市汤沟镇中心小学
姓名:杨梅职称:小教高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