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分析

陈晓芸国际政治1201 20120802975

内容摘要:1961年,美国开始发动越南战争,在此后的14年间,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掀起反战运动的高潮,尼克松政府作出从越南撤兵的决策。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国际关系、社会特点和个人三个层次分析美国政府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关键字:越南战争美苏关系两极格局反战运动尼克松

一、越战概况

越南战争是冷战格局下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产物,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越南被看作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显示美国力量的一个试验场。在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指导下,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到约翰逊等历届美国政府都奉行阻扰越南统一的政策。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宣告成立,随后美国于1961年5月在南越发动了“特种战争”,从而将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大幅度升级,开始了直接军事卷入的过程。之后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约翰逊政府又不得不持续向越南增兵,美国在越战泥潭里也越陷越深,最高峰时期驻越美军数量达到了542400人。但是,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伤亡人数不断增加,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也在日益高涨。1967年3月31日,迫于各方压力,约翰逊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部分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并谋求进行和谈。同时声明他本人不再参加1968年的总统大选。向选民许诺要结束越南战争的尼克松成功上台,并保证制定一项迅速实现停战的“秘密计划”。但如同前几届总统一样,尼克松不希望自己成为“输掉战争”的总统。他要谋求“体面的和平”,争取实现“光荣停战”。为此,尼克松政府决定采取“打击”与“谈判”相结合的政策, 一方面推行战争“越南化”,企图建立一支能够逐渐替代美军作战的南越部队,以便使美军尽早撤离越南;另一方面则是寻求通过谈判实现和平解决。但是,由于南越军事形势的恶化,尼克松又采取了一些大胆严重的战争升级行动,甚至把战争扩大到了越南北方和整个印度支那。及至1973年初,美国与北越的谈判终于取得重大突破。1973年1月27日,美国、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和西贡政权四方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在随后的两个月内,美军剩余部队陆续撤出越南。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历时12年零26天的战争告终。

二、层次分析

1、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演变引起美国的战略收缩

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时的国际大环境仍是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但是在此格局下,两大阵营和第三世界的国际关系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以美国的国际关系变化最为剧烈。

首先,这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内,中苏两个主要大国已从昔日的盟友发展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资本主义阵营内部,随着西欧、日本等国经济力量的上升,其政治、外交上的独立倾向越来越强。法国的戴高乐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唱对台戏。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积极推行“新东方政策”,绕过美国直接与苏联及东欧国家谈判。美国的西方盟国都在寻找机会摆脱美国的控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建立新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斗争更加高涨。60年代以后,美国在亚非拉推行的新殖民主义政策越来越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抵制。

其次,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两国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在经济力量上,这时由于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垮了国内的经济发展,60年代,美元危机频频爆发,并导致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此时的苏联,由于徘徊在战争之外,获得了较为和平的发展环境,其国民收入和工业产值快速增长,逐渐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在军事力量上,由于越战占用了美国30%左右的国防开支,并且使得美国士兵伤亡惨重,美国的军事力量在越战期间停滞不前;而苏联由于1964年新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注重发展军事工业,其军事实力快速发展,国防支出增加,大大扩充了军事实力,各种武器装备和战略核力量逐渐赶超美国。这个时期的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在这一场争霸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这些变化使得美国开始实施战略收缩,希望结束越战,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恢复实力,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

2、社会特点---公众舆论

在越战期间,美国国内的公众舆论对于越战开始是持基本支持的态度,作为政府的支持者和维护者,后来逐渐开始产生怀疑,直至1968年“春节攻势”后发生根本转变,开始激烈地批判政府。美国国内各大著名媒体的记者深入战场,披露真实的战况,开始出现大量怀疑战争取得进展的报道。美国国内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反战运动日趋激烈,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公众舆论一致强烈要求结束战争。

而美国国内主流媒体态度上的转变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它体现了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当时,美国统治阶级中有两个主要的利益集团,即老牌的东部权势集团和新兴的南部权势集团。南部权势集团在二战后兴起,大多经营与战争密切相连的国防工业、航空与宇航工业等工业。越南战争使得南部权势集团获得大量利润,这个集团也是支持越战的主要力量。但同时,这也激起东部权势集团的不满。东部权势集团经营的是与战争关系不大的传统产业,因而对战争兴趣不大。但由于东部权势集团掌握联邦官僚机构、以自由派为核心的国会,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控制着左右美国舆论的主要传媒(例如《纽约时报》等),因而该集团长期处于美国政治的核心位置。越战的无限延长和毫无结果使得东部权势集团开始对其产生反感,“春节攻势”后东部权势集团已经反对继续这场战争,他们极力利用自己控制的传媒壮大反战舆论的声势。最终使得尼克松政府迫于公众的舆论的压力作出结束越战的决策。

3、个人层面---尼克松

作为做出结束越战并最终在其任期内实现的总统,尼克松在美国结束越战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这与尼克松的一些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作为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这一特征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长期以来,尼克松一直以其强硬的反共立场而著称。作为一个“多米诺骨牌理论”的坚定信徒,他积极支持历届美国政府对越南的干涉政策。但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逐步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他清醒地认识到,越南战争是个无底洞,耗尽了美国的人力物力,是“卡住国家喉咙的一块骨头”,它“导致了我们国家分裂和妨碍了任何对国内政策问题作出建设性的处理”。尼克松认识到继续战争完全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他果断地作出结束越战的决策。

其次,尼克松在其1968年总统大选的时候即已承诺要迅速制定“秘密计划”,在6个月内结束越战。但是到了1972年,他即将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总统大选,但是这时他面对的是国内巨大的反战压力和失信于民众、总统大选失败的危险。一心连任总统的他清楚地认识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